#乳癌

磁振造影篩檢 可有效找出乳癌病灶

磁振造影篩檢 可有效找出乳癌病灶#乳癌

依據衛生署統計,台灣每年新增近六千名的乳癌病患,且隨飲食西化,乳癌病患有逐漸年輕趨勢。乳癌好發年齡在40~50歲之間,較歐美國家的好發年齡約提早十歲,任何成年婦女皆有機會罹患此症。乳癌是臺灣地區女性主要癌症死亡原因之一,只要能及早發現,存活率並不低;零期乳癌之十年存活率接近百分百,第一期乳癌之存活率高達百分八十,第二期乳癌仍有百分六十之存活率。以往我國婦女的乳癌發現時多已達第二期癌症或以上,因此存活率較低。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乳房健康管理中心 - 醫務主任黃柏榮醫師指出,若我們能夠加強篩檢,診斷出早期乳癌,再加上適當的治療,戰勝乳癌的機率是非常大的。歐美國家將乳房X光檢查列為必要的婦女癌症篩檢項目,約可降低20%-30%的乳癌死亡率;而台灣也將乳房X光檢查列為篩檢的重要方式,但根據衛生署的統計顯示,乳癌的死亡率似乎未因乳房X光檢查的篩檢而降低,原因為亞洲女性的乳腺組織較為緻密,在X光下很難判別出可能病變的微小鈣化點,其偵測敏感度約30%左右。而乳房超音波對於區塊組織分析上表現優異,但在判斷初期乳癌必須依賴醫師的經驗與功力。黃柏榮醫師表示,磁振造影技術的精準度及篩檢率受到國內外醫學界的相當肯定,其擁有高解析度的影像、無輻射線、快速擷取影像等特性。科技發展的進步,現在已有乳房專用的磁振造影掃描儀(Aurora Dedicated Breast MRI System),其與一般全身磁振造影掃描儀不同的地方於,一次的掃描便能將乳房、胸壁、腋下組織影像含括在內,也就是連乳腺、淋巴等微小的組織皆能清楚獲得,這是一般全身掃描的磁振造影掃明儀無法做到的。另外一般全身型磁振造影掃描儀所能偵測出的病灶約為0.5公分,但乳房專用的卻能偵測出小到0.1公分的原位癌(當乳癌病灶成長超過0.5公分就表示其可能有轉移之傾向)。由此可知乳房專用的磁振造影對於早期診斷出原位癌,是一項利器,這對婦女而言絕對是一大福音。

選對油品 為健康穿上防彈衣

選對油品 為健康穿上防彈衣#乳癌

隨著國人對健康意識的抬頭,許多人都視脂肪為有害物質,愛美的女性甚至半滴不沾,事實上,人體需要脂肪來維持體內的新陳代謝與多項生理功能,所以適量攝取健康的脂肪還是必需的。現代人重視飲食,講究吃的健康,慎選食用油應是首重的步驟,選擇好的油品,就能為身體穿上健康的防彈衣!過去在所有食用油裡,國人對於橄欖油的認識較淺,近年來,隨著橄欖油的優點逐漸被發現,許多專業營養學家也紛紛指出,橄欖原汁富含抗氧化物質和有益的酸性物質,經常食用可幫助減少人體血液中的有害膽固醇,減少血栓形成,是食用油當中最有益於人體的油脂,另外,橄欖油能夠從人的機體內部改善皮膚組織,防止肌膚老化並兼具潤膚養顏的作用。由於來自各方的美譽,橄欖油儼然已成為樂活族首選的食用油品。  ■ 反式脂肪酸 台灣尚未禁止根據民國94年國際新聞報導,美國麥當勞使用氫化植物油內含轉化脂肪酸,一度引起民眾恐慌;研究顯示,攝取過多轉化脂肪酸將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因此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發表的報告指出,建議民眾應將生活中轉化脂肪酸攝取量降到最低。袁毓瑩營養師表示,氫化油含有反式脂肪酸,會導致低密度膽固醇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干擾免疫系統,美國紐約早已下令餐廳禁止使用反式脂肪,但台灣目前還沒有相關規定,對於時常外食的民眾而言,確實是危害健康的一大隱憂。■ 乳癌年輕化 都是壞油惹的禍袁毓瑩營養師說,讓身體擁有好的油脂非常重要。根據嘉義基督教醫院乳癌防治團隊研究報告顯示,東方人罹患乳癌機率逐年升高與飲食西化有很密切的關係,由於近年來東方人逐漸接受油炸高熱量的美式料理,造成每日攝取過多的熱量及不好的油脂,刺激女性荷爾蒙異常發育,造成國人乳癌發生率持續飆高,加上國人體質與西方人不同,當東方人飲食西化後,得到疾病進化的程度將比西方人更快,使得乳癌年輕化平均約在40~50歲之間,情況甚至比歐美提早十年。飲食佔乳癌發生影響率的30%,低脂飲食更是減低乳癌致命率的重要因素;資料顯示,生活在地中海區的女性乳癌發病率非常低,這與他們食用橄欖油製作而成的地中海料理非常相關;另根據英國醫學期刊公佈一项針對歐洲九個國家,近七萬五千名六十歲以上的民眾進行評估發現,遵循地中海飲食方式的民眾得以降低百分之七的死亡風險。由此可證明選擇食用油品及飲食習慣對於健康的重要性!■ 營養專家推薦的好理”油”營養專家袁毓瑩營養師表示,橄欖油含豐富的橄欖多酚抗氧化成分,並具高達65%~90%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遠高於其他食用油,不僅能夠提供人體所需的熱能,改善消化系統功能,同時具有豐富的維他命A、D、E、K。袁毓瑩更建議民眾,每天食用優良品質的橄欖油,不但能夠促進食慾,還能輕輕鬆鬆擁有美味與健康,是營養專家共同推薦的好理”油”。

「盡我所能」!共同推動子宮頸癌防治

「盡我所能」!共同推動子宮頸癌防治#乳癌

全世界每年有493,243位女性罹患子宮頸癌,平均每兩分鐘就有一位婦女因子宮頸癌而喪生。在亞太地區,子宮頸癌僅次於乳癌,是第二大女性癌症,估計每天有 391 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子宮頸癌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病毒)引起的。面對這個威脅全球女性的疾病,中華民國防疫學會(Taiwan Counter Contagious Diseases Society, CCD)特別加入亞太抗子宮頸癌聯盟,共同參與「亞太抗子宮頸癌聯盟─盡我所能」宣示活動,與全世界一起發聲,呼籲女性朋友重視子宮頸癌的防治,多愛自己,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秘書長王任賢醫師表示,即使政府及醫療團體皆振力呼籲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重要性,但大部分女性對於婦科內診與抹片檢查仍持害羞、不便等保守態度,使得防疫效果始終不彰,子宮頸癌依舊名列婦女癌症好發比率的一二位。王任賢醫師說,造成子宮頸癌的主要感染是人類乳突病毒(HPV),絕大多數是經性行為傳染,每 4 個 HPV 新增感染案例中,就有 3 個發生在 15 到 24 歲的女性身上;而每10 個女性中就有 8 個在一生中感染到 HPV 病毒。大部分感染到 HPV 病毒的女性都不知道自己已被感染,因為被感染時未必會有任何病徵。其實大多數靠本身的免疫系統就能對抗HPV,讓感染自動消失,不過如果女孩或年輕女性感染了 HPV而自己的身體無法抵抗病毒,或因性行為而反覆感染,長期下來就可能演變成子宮頸癌及外生殖器病變。「想要有效降低子宮頸癌的威脅,教育是首要工作!」王任賢醫師說,這次會參與「亞太抗子宮頸癌聯盟─盡我所能」宣示活動,就是希望藉由網路傳播功能,提供正確的子宮頸癌防治資訊,除了年輕女性應「盡我所能」多吸取正確的疾病防治知識外,身為家長也能「盡我所能」一起重視女兒的健康,如果有需要,最好尋求專業醫師的諮詢。「亞太抗子宮頸癌聯盟─盡我所能」宣示活動,結合台灣、泰國、馬來西亞及澳洲等四個國家多個非營利專業醫學組織,共同推動子宮頸癌教育及防治推廣工作,官方網址為http://www.idoeverythingican.org,進入該網址後,選擇所在地,就可以免費下載子宮頸癌和其他HPV病毒相關疾病的衛教手冊,並且歡迎家長與子女一同參與宣示活動,向HPV病毒說不!

篩檢年年做 婦癌遠離我

篩檢年年做 婦癌遠離我#乳癌

在臺灣,乳癌發生率仍高居婦女癌症的第一位,子宮頸癌(含原位癌)為第二位。癌症的威脅雖難以避免,但是多數癌症透過早期篩檢,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預防。近5年來,子宮頸侵襲癌的發生率下降31%,這主要是子宮頸抹片篩檢實施的結果。依最新統計顯示,96年衛生署統計資料也顯示,有一千五百多人死於乳癌,八百多人死於子宮頸癌,而且乳癌的發生率有上升趨勢,但50歲至69歲婦女,每兩年接受免費乳房篩檢率僅一成;30歲以上婦女,三年內接受子宮頸癌篩檢不到七成。因此,推動乳癌與子宮頸癌的防治,已是臺北市不可輕忽的重要工作。為正視這個現象,臺北市衛生局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與中華民國婦癌基金會、臺灣癌症基金會以及臺灣乳房醫學會在台北聯誼社共同舉辦2008預防乳癌及子宮頸癌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以子宮頸癌及乳癌的防治、篩檢、早期診斷和最新治療趨勢等為主題,提供最新的防治資訊,並號召全國婦女朋友們「篩檢年年做,婦癌遠離我」。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副院長林陳立說,台灣乳癌發生率於十年間倍增,從1995年的每十萬人有25.53人至2005年成為49.19人(2005年共有6594位),死亡率也從1995年的每十萬人有8.79人至2005年成為10.78人,因此全國性的篩檢計畫有必要推動。林陳立說,顯示篩檢乳癌時,超音波檢查無法全面取代乳房攝影,尤其是對於只有微小鈣化的病灶,但對於其他種類如不對稱或放射狀的病灶則有較佳診斷,並且目前乳房攝影據文獻報導仍有約10%未能偵測比率,尤其是低密度的腫瘤,因此目前國內對於50-69歲婦女,採取兩種檢查方法隔年交替受檢方式,其診斷效率結果有待觀察。對於乳房組織較密集或較袖珍婦女,尤其是年齡小於50歲者,乳房攝影較不易操作也難以判讀,因此有必要借重乳房超音波檢查。台北榮總放射線部超音波科周宜宏主任也發表自己使用自動偵測式乳房超音波檢查的經驗,雖然和傳統的檢查法比較,對於乳腺管內的腫瘤及微小鈣化的病灶尚有盲點外,自動偵測式乳房超音波檢查對於組織較密集的乳癌篩檢有很高的潛力。統計顯示,乳癌在所有癌症中,死亡率增加速度居第二位,僅次於口腔癌,除加強篩檢,如何在治療方式尋求突破,是降低乳癌死亡率的當務之急。尤其約有四分之一的乳癌患者腫瘤屬於「第二型類表皮生長因子」(簡稱HER-2)過度表現,此類患者疾病惡化速度快、復發率高、治療反應率差,造成患者在手術、化療後無藥可用的窘境。澳洲Dr Arlene Chan 表示,目前許多乳癌新藥,只針對癌細胞突變、增生的機制,直接阻斷腫瘤細胞的生長,或抑制供應腫瘤養分的血管新生,達到縮小腫瘤及避免轉移的目的,有如導航飛彈直接命中腫瘤,避開正常細胞,如此就不會增加毒性或副作用,這也就是癌症的「標靶治療(target therapy)」的概念,近廿年來,這種治療方式逐漸成為抗癌主流。依據衛生署的統計,2005年在台灣罹患子宮頸侵襲癌的女性共有1977位,發生率為十萬分之13.3,排名第七位,在亞洲略低於韓國,卻約為日本、中國之兩倍(若加上原位癌,則為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二位,僅次於乳癌),死亡率則為十萬分之5.6,排名第八位,尤其是60歲以上婦女,死亡率最高。國內各研究顯示,人類乳突病毒在台灣的感染率達到10-20%,在都會區更已達22.3%,而屬於子宮頸癌高危險群的人類乳突病毒亞型(16,58,52,33,31,18)約佔一半以上,因此在防治策略上,加強高齡婦女的子宮頸癌篩檢涵蓋率及對年輕婦女降低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率是當務之急。

三癌三高免費篩檢

三癌三高免費篩檢#乳癌

聞癌色變,惡性腫瘤已持續蟬聯臺北市主要死因首位26年。從民國96年臺北市主要癌症死亡原因統計資料顯示,女性乳癌、子宮頸癌及口腔癌,分別位居臺北市主要癌症死因之第4位、第9位及第12位。上述3項癌症均具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良好等特性。心臟病、糖尿病及腎臟病名列前十大死因此外,依據臺北市96年死因統計顯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等分別佔死因之第1、2、3、4、11位,共有8,596人死亡,約占所有死亡人數的59.34%。此類慢性疾病透過定期篩檢,可達到預防保健效果。因此,加強民眾癌症及慢性病防治,是極重要的醫療與公共衛生課題。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將於97年10月9日(星期四)上午8時至11時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4個院區及門診部(和平院區、忠孝院區、中興院區、婦幼院區、文山門診部及石牌保健站)舉辦『三癌三高免費篩檢大放送』活動,請民眾把握難得機會。歡迎北市市民朋友踴躍參加,相關訊息請參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頁http://www.health.gov.tw/ 或洽詢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 篩檢對象&篩檢項目18-29歲成人:口腔癌篩檢30-39歲女性:乳房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口腔癌篩檢30-39歲男性:口腔癌篩檢40歲(含)以上女性:乳房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口腔癌篩檢、血壓、血糖、血膽固醇三合一篩檢40歲(含)以上男性:口腔癌篩檢、血壓、血糖、血膽固醇三合一篩檢註:口腔癌篩檢:以抽菸、嚼檳榔者為優先檢查。

乳癌自我檢測 口訣「停、看、摸」!

乳癌自我檢測 口訣「停、看、摸」!#乳癌

一直以來,女性的乳房承載著許多的功能性。乳房不單單被視為女人的第二性徵、哺育下一代。豐滿健美的乳房在現今社會更是女性魅力的表徵。而這既公開又私密的部位您又了解它多少?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近日公佈「94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惡性癌症居於第一,其中女性又以乳癌為首。因此,我們不得不正視此問題!一般來說,罹患乳癌的高危險因子有:初經早於12歲,停經晚於55歲的婦女。有乳癌患者之家庭,尤其母親或姊妹患有此病者。從未生育者或30歲以後才生第一胎者,也有較大罹患癌症的可能。一側乳房罹患者。乳房有增生病灶者。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患者。停經後肥胖者。胸部曾大量接受過放射線照射者。重度喝酒者。攝取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婦女。口服避孕藥及停經後補充荷爾蒙者。奇美醫院放射診斷科黃怡靜醫師強調,乳癌是比較容易早期發現的癌病之一,很多求診的病患都是自己摸到硬塊才來就醫。因此透過幾分鐘的乳房自我檢測就能留住寶貴的性命,有何不可?黃醫師在此提供乳房自我檢測的口訣「停、看、摸」!◎ 停:進行乳房自我檢測最好的時機在於每個月月經週期後一個禮拜。如果是亂經或停經的婦女,則可每個月固定的一天定期做檢測。◎ 看:在做檢測時,先坐在鏡子前方,觀察乳房是否有任何的腫塊、變形、皮膚異常的增生、乳頭是否突發性的凹陷或乳頭流出不正常的分泌物。◎ 摸:平躺於床上,將左肩墊高使得胸部變得平坦較易於觸摸。用右手指併攏由乳頭的部份開始由內往外畫圈,觀察乳房是否有不正常的硬塊。換邊重複同樣的動作。很多民眾不了解都會大力擠捏胸部,誤將乳腺組織誤認為異常現象,因此建議觸壓的方式來進行檢測較為準確。除此之外,兩邊的腋下也得檢測。因為乳癌常好發於外上側。乳癌有那些主要的症狀呢?一般乳癌硬塊常出現在單側乳房,產生一硬而實質性、不移動、不痛且輪廓不規則的腫塊。隨著癌細胞侵犯,其他症狀相繼出現:如腋窩的淋巴結變硬、乳頭下陷或有血狀分泌物、乳房皮膚如橘子皮。並不是所有乳癌都會出現上述症狀,有些僅是乳頭濕疹、皮膚紅腫、皮下浸潤或摸起來可以移動、不硬的腫塊。不過只要有上述的症狀,都應立即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黃怡靜醫師表示,實行乳房自我檢測是必要的,但對於乳房較豐腴或硬塊長在較深部的地方是不容易被觸摸到的,零期或第一期乳癌單靠乳房自我檢測也是無法觸摸到的。在檢查工具的選擇上可由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著手。對於有摸到明顯硬塊的病患或年輕女性,應以超音波為主,可分辨是囊腫或實質性腫瘤,其對於腫瘤良惡性的判斷率可達80~90%。而對於年紀較長、乳房較大者,乳房攝影有不錯的效果,同時乳房攝影對於鈣化點的判斷也較超音波為佳,能用來篩檢出早期的原位癌。所以說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各有優點,但也絕非萬能,必要時,對於懷疑的硬塊或鈣化點,須輔以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穿刺切片及開刀切片加以診斷。目前國健局正極力推廣50歲至69歲婦女之乳房篩檢,而一般民眾仍對於乳房攝影的檢查較為陌生且恐懼,因此針對乳房攝影的部分在此簡單說明。攝影範圍包含右側正面、右側斜位、左側正面及左側斜位一連四張。攝影時必須緊壓乳房,每次壓迫時間約5~10秒,會感到些許不舒服。受檢者可藉由調整呼吸及放鬆心情來減緩不適,檢查時間可安排於月經後7~10天亦能減少疼痛感。檢查前一日避免在乳房上塗抹乳液或爽身粉以免造成誤判。如對乳房攝影有相關疑問,也請洽放射科乳房攝影室。定期檢查、愛惜您的ㄋㄟㄋㄟ,讓您身體更健康!

更年期不適 別怕荷爾蒙治療

更年期不適 別怕荷爾蒙治療#乳癌

一名49歲的女士過去月經都很正常,大約27~32天來潮一次,但去年初開始,她的月經變得不規則,初期一個月來潮2次,到了年中又變成兩個月才來潮1次,不但月經週期改變,經血量也明顯減少。到醫院求診,醫師詢問之下才發現,她半年前也開始出現夜間盜汗、入睡不易、午後心悸等症狀,而且因為陰道變得乾澀,與先生已將近一年沒有性生活。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婦產科胡偉敏指出,像該女士的狀況,其實就是典型的更年期症狀,也是許多中老年女性的共同困擾;但有人認為,這是老化的自然現象,忍一忍就過去,也有人擔心治療更年期得用荷爾蒙藥物,恐傷身體,往往隱忍不適,不願就醫,白受許多罪。根據「2004年台灣更年期醫學會荷爾蒙治療指引」,荷爾蒙治療是緩解婦女更年期症狀(如熱潮紅、盜汗、心悸、失眠、陰道萎縮乾澀等)最有效的方法。但須注意,何時開始接受荷爾蒙療法,會影響其效益和可能的副作用。目前醫界認為「荷爾蒙治療」對停經早期的婦女效益多,晚期使用則副作用增加。胡偉敏醫師表示,一般而言,更年期、即停經初期(約45-55歲),婦女若出現更年期症狀,或有骨質流失疑慮者,便可考慮使用荷爾蒙療法,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不過,在接受荷爾蒙治療之前、以及長期使用荷爾蒙時,婦女都應接受完整的健康及風險評估。尤其治療超過5年以上者,乳癌風險會少許升高,但這並不具統計學上的意義;只要停用荷爾蒙,乳癌的風險又會降回正常。以上述女士為例,由於她的家族並無乳房、子宮內膜等惡性腫瘤病史,而且其婦科及乳房超音波等檢查均正常,她在醫師建議下接受女性荷爾蒙治療。結果三個月後,先前的不適症狀有明顯改善,和先生也逐漸恢復魚水之歡。胡醫師強調,只要慎選對象、使用時機,荷爾蒙治療仍利大於弊,但在病患接受治療前,醫師一定要提供專業諮詢,告知所有可能的好處與風險,讓患者有充分的資訊決定是否使用。

孕期內發現乳癌,腹中寶寶怎麼辦?

孕期內發現乳癌,腹中寶寶怎麼辦?#乳癌

台灣女性罹患乳癌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其中年齡小於四十歲,大約佔了百分之三十。曾有位三十五歲的女性,懷孕後突然發現乳房腫瘤,掙扎許久,終於鼓起勇氣到乳房外科的門診做進一步的超音波檢查,醫師建議需做切片,但她十分憂心之後如果要開刀、化學治療等,是不是會影響到肚子裡的寶寶。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乳症外科王馨鎂表示,像這樣”懷孕期到生產過後一年間”發現的乳癌,都可統稱為「妊娠乳癌」。雖然與同樣年紀同樣期別的患者相比較,其治療的預後是相同的,但因為孕期以及哺乳期的乳房腫脹,乳腺緻密,以及傳統上不希望在這時期有所動作的觀念,造成診斷確定的時候,腫瘤普遍比較大,癌症的分期也當然屬於比較後期了。一般認為,妊娠乳癌的手術選擇,和其他的乳癌病患並沒有不同。但王馨鎂醫師說明,由於實施部分乳房切除的患者,需要在術後接受放射線治療,而輻射線又被認為會增加胎兒器官發育遲滯和功能障礙,因此,除了懷孕末期以及強烈要求保留乳房外觀的病人之外,通常醫師會建議病人進行乳房全切除手術。至於為了診斷或治療所需要的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在絕大多數的狀況之下都是安全無虞的。王醫師表示,化學治療在懷孕的第二期和第三期進行,一般相信都是安全的。統計上顯示,除了寶寶的出生體重較輕之外,對於健康並沒有長遠的影響,生出畸型兒的比例,也和其他健康婦女是一樣的。因此,懷孕當中的化學治療,其適應症和劑量選擇,也和其他的病人沒有差異。終止懷孕本身,對於妊娠乳癌的治療預後並沒有幫助。除非是在懷孕的非常早期發現罹癌,或是診斷為晚期乳癌,考量到治療本身對胎兒發育的傷害,或是因為懷孕可能對療程的進行造成影響,才會建議病患終止懷孕。總括而言,妊娠乳癌的預後,和懷孕本身並不相關,但對於家庭以及心理的衝擊,卻比其他的時期來得重大。王醫師建議,應該以體貼的心,去了解患者百轉千折的情緒,但患者也要冷靜的與醫師溝通,找出雙方都認同的治療計畫,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成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