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颱風過後積水容器多 慎防病媒蚊孳生

颱風過後積水容器多 慎防病媒蚊孳生#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台灣自今年5月起至8月26日止,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已累計有104例,其中有66例在臺南市,36例在高雄市,嘉義縣1例、苗栗縣1例。目前是台灣南部地區登革熱流行季節,因澎湖縣屬埃及斑蚊分布地區,具登革熱高度傳播風險,且近期又逢颱風季節,颱風下雨過後會產生大量積水容器,易形成病媒蚊孳生源。澎湖縣衛生局呼籲民眾及社區主動清除居家環境內外積水容器;屋頂陽台、大樓地下室應經常巡視,排除積水;住家四周環境的廢棄容器也都要加以清理,仔細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自然就能減少孳生源的產生,預防登革熱疫情發生。  登革熱是一種環境病,社區病,因此只要環境中存在適當的孳生源就有登革熱流行的可能,噴藥並非防治登革熱的良方,因為噴灑殺蟲剤滅蚊之效果非常短暫,病媒蚊的族群通常在噴藥後1至2週就會恢復,因此,登革熱防治策略,以清除孳生源及容器減量為主,病媒蚊孳生源如未清除,登革熱病媒蚊密度將於一周後顯著攀升,如此時又有登革病毒侵入社區,將可能引發本土登革熱疫情。澎湖縣衛生局並提醒民眾如有出現發燒、頭痛、全身倦怠、後眼窩痛、關節肌肉疼痛、出疹等疑似登革熱症狀,亦應主動就醫治療。同時亦提醒臨床醫師,如有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通報,以利衛生單位及時介入防疫,減少傳染病散播的風險。

心臟病發處理方式 你不可不知

心臟病發處理方式 你不可不知#心臟病

心臟是一個強壯、不知疲倦、努力工作的強力泵浦。心臟之於身體,如同發動機之於汽車。一個人的心臟若平均每分鐘跳70次、壽命70歲計算,一個人一生中,心臟就要跳動近26億次。一旦心臟停止跳動,且經由搶救仍不能恢復跳動,那就意味著生命終止。心臟病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全世界1/3的人口死亡是因心臟病引起的。心臟病是可怕的殺手,若在5分鐘內沒有對患者施行急救,就可能成為植物人,甚至死亡。你是高危險群嗎?年齡大於45歲的男性、大於55歲的女性;吸煙者、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有家族遺傳病史者、肥胖者、缺乏運動或工作緊張者等,都是高危險群。心臟病早期症狀呼吸:做一些輕微活動,或處於安靜狀態時,出現了呼吸短促現象,但不伴隨咳嗽、咳痰。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心臟功能不健全的症狀。 如果臉色灰白而發紫、表情淡漠,這是心臟病末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臉色呈暗紅色,這是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的特徵;如果臉色蒼白,則有可能是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徵象。 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表示心臟脂肪累積太多;如果鼻子尖發腫,表示心臟脂肪可能也在腫大或心臟病變正在擴大。此外,紅鼻子也常預示心臟有病。心臟病發處理方式 你不可不知若患者尚有知覺時,讓患者靠著枕頭坐著。 鬆開患者衣物。 用毛毯覆蓋患者,將硝化甘油片含於患者舌下。 打電話叫救護車,並告知是心臟病患者。 若患者心臟停止跳動時,要立即施行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 設法暢通患者呼吸道。 做口對口人工呼吸2次。 人工呼吸2次後,再做心臟按壓15次,反覆地做。其方法如下:找到心臟按壓的部位,即乳頭連線和胸部中央的胸骨交叉的地方。 將一隻手掌根放在按壓的部位,另一隻手掌貼在上面。 保持手肘伸直的姿勢,垂直下壓3~5公分,其速率約為1分鐘60次。 若患者瞳孔縮小,可以摸到頸動脈波動時,就表示有效。 患者心臟恢復跳動後,繼續做人工呼吸,直到患者恢復自行呼吸。文章摘自:人類智庫/常見病速效自療作者: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編著、張九峰/審訂http://www.uho.com.tw/book.asp?id=1427

不想早死?研究:少坐、少看電視

不想早死?研究:少坐、少看電視#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編譯)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美國路易斯安那(Louisiana)大學針對美國人的死亡原因進行分析發現,造成27%的死者死亡的主因竟然是「坐太久」,且另有19%的死者是因為「電視看太久」而死。針對這樣的結果,研究人員認為這兩項因子是使美國人壽命減少的主因,並宣稱「每日只坐三小時」的民眾和「每日只看兩小時電視」的民眾,分別可延2年及1年半的壽命!其實專家早就不斷強調,肥胖、缺乏運動是罹癌、得到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主因。就連美國心臟協會(AHA)的護理師都說,久坐是發生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因此我們必須要減少坐下來的時間」。此外,報導也建議一般上班族可以走樓梯代替坐電梯;走到同事旁面對面交談取代使用通訊軟體,這些小動作都有助於保持心臟健康。這項研究宣稱是在觀察16萬7千名18至90歲的成年人而得到的結論。不過有學者認為,坐的時間和壽命長短並沒有絕對的關係。英國劍橋大學公眾危險認知學教授David Spiegelhalter則說,這是一個經群體觀察而得到的結論,並不能符合每一個人的個人狀況。不過這個推論算「合情合理」,如果後代「少坐多動」,或許平均壽命會延長,而且每天坐三小時以內也算是個樂觀的目標。

心悸因素多 留意心跳防止心臟病

心悸因素多 留意心跳防止心臟病#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般人聽到心臟病就怕怕的,但以心律不整來說,大部份是不危險且不會致命的。例如,有些人喝了咖啡或情緒緊張,會造成心跳加速,或感覺心臟停了一下,這些都算是心律不整的一部份,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江俊賢表示,內分泌疾病、過量服用藥物或刺激性食物也會導致心悸,長期心律不整或心悸仍可能對危害身體,建議最好就醫檢查。心悸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症狀,所謂心悸,就是自己感覺到自己的心跳。但出現心悸症狀,卻不一定就是心律不整。因為貧血、甲狀腺或其他內分泌疾病都可能引發心悸,甚至是常見的低血糖、姿勢性低血壓、更年期症候群,或是過量服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茶、酒、菸,都可能引起心悸。所謂心律不整,顧名思義就是心臟節律不正常。正常人的心跳速率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而改變,例如運動時心跳會加快,而休息或睡覺時心跳會變慢。但心律不整症狀,除心悸之外,還可能出現胸悶、氣促、頭暈、胸痛,嚴重時甚至會全身無力、倦怠、心臟衰竭、呼吸困難、低血壓、昏厥及意識改變等。病人至門診求治時,經過病史及身體檢查後,若懷疑有心律不整,一般會安排心電圖檢查,這是最方便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不過許多人的心律不整不是持續的,而是偶發或陣發性的,這時還會安排二十四小時心電圖檢查,將心電圖的貼片貼在胸前,再將類似隨身聽的記錄器固定在腰際,記錄一天二十四小時的心電圖,以較長的時間來評估心律不整的發作及嚴重性。在確定心律不整的原因及種類後,治療的方法可依據心跳過快或心跳過慢分別治療。若是心跳過慢,需先確定內在或外在因素後,可服用藥物來使心跳加快,然而若是老化性心跳過慢,即可能對藥物的反應不佳,須考慮心臟電氣生理學檢查,必要時,可裝置心律調節器。使心跳回到正常範圍中。至於心跳過快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為主,事實上,心律不整並不如一般想像中可怕,需要即刻治療及手術治療僅佔極少部分,因為沒有人的心律是百分百正常,如人出現喜怒哀樂、適應氣溫冷熱變化,甚至是服用藥物,多少都可能出現心律不整。但若是人為因素造成心律不整,如濫服藥物、提神劑或興奮劑,服用過量而造成嚴重心律不整,輕者住院,重者死亡,不可不慎!

馬拉松選手意外昏倒 AED電擊恢復心跳

馬拉松選手意外昏倒 AED電擊恢復心跳#心臟病

參加國際馬拉松比賽的31歲選手黃仁澤,日前在賽程中意外路倒無呼吸、脈搏,經護士、醫師及時施予CPR並由隨後趕到的消防人員,用自動體外電擊去顫器(AED)電擊後,終於恢復心跳血壓,3月13日剛出院的黃仁澤為扶輪社捐贈5台AED電擊器給新北市政府衛生局的儀式站台,並現身說明當時被自動體外電擊去顫器(AED)救起的想法,儼然成了最佳代言人。黃仁澤說,發生意外後他就完全失去意識,醒來才知道是被護士、醫師及AED從鬼門關前給搶回來的。他希望能當面向醫師跟護士感謝救命之恩,至於AED,他則要感謝新北市政府這幾年大力推廣設置AED,讓他可以繼續構築人生的夢想。副市長侯友宜表示,AED俗稱傻瓜電擊器,具備輕巧、可攜式、操作簡單及容易訓練且效果顯著的特色。也因此,國內在這幾年積極推廣大型的公共場所設置AED電擊器,目前全國共裝置近4000台,且數量還在陸續增加中。這次,非常感謝扶輪社一舉捐贈5台AED電擊器,可挽救無數幸福家庭。新北市衛生局長林雪蓉指出,心臟疾病(高血壓性疾病除外)佔新北市98年10大死因的第2位(1,829人),而成人猝死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心室顫動,如果即時實施心肺復甦術(CPR)則可維持其心臟及腦部血液灌流,但如果要將心室顫動轉變成正常的心律,就需要靠AED電擊。林雪蓉局長進一步說明,若能在1分鐘內立即給予電擊,心跳回復正常節律的成功率可高達90%;在5分鐘內進行電擊,成功率也有50%。若沒有CPR及AED,則存活率則每分鐘下降7%~10%。因此,近年來世界各國積極推動到院前救護,將AED電擊器推展到意外現場,由一般民眾於必要時執行,大大縮減了等待醫護人員到達的時間差,提升病人搶救成功的機率。

戒菸好處多多 可預防心臟疾病、癌症

戒菸好處多多 可預防心臟疾病、癌症#心臟病

根據國內統計發現,國人所有死亡當中,16%的死亡是跟菸害相關,平均每半小時即有1位國人死於菸害。近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如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肺炎、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等之死亡,均與吸菸有關。目前戒菸已被證實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與癌症。戒菸1年,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減少一半;戒菸5年,中風機率甚至可降低至與不吸菸者一樣;戒菸10年,死於肺癌的風險降低一半;戒菸15年,得心臟病的風險降至與一般非吸菸者相同。 吸菸是唯一靠簡單方法就可以根治的慢性病,不必吃很多、很久的藥或做很多檢查,透過專業人員提供行為諮詢或藥物治療,就可有效戒除菸癮。與高血壓、糖尿病相比,戒菸同樣可預防心臟病、中風,且治療僅需用藥2-6個月,即可根治。國民健康局自91年9月開辦「門診戒菸治療試辦計畫」,即是希望藉由醫療院所的門診戒菸服務,提供戒菸諮詢及藥物治療管道。去年全國共計有48,764人,合計128,420人次至戒菸門診尋求服務,針對這些個案,發現許多沒有持續下去而無法戒菸成功的個案常見原因,包括戒斷症狀、體重增加及憂鬱情緒等,另外藥費昂貴更是主要原因。因此衛生署自今年三月一日起,開始實施「二代戒菸治療試辦計畫」,除原先門診外,亦將住院與急診患者都納入戒菸治療的適用對象,戒菸用藥也比照一般健保用藥,每次民眾只需要給付最高兩百元的部分負擔,低收入戶全免。與先前比較每次就診可節省一千元左右,整個療程可省八千元以上。而配合衛生署計畫,奇美醫學中心增設戒菸門診,針對 18歲(含)以上之全民健康保險的對象,或平均1天吸10支菸(含)以上者,提供戒菸藥物治療服務。香菸含有7,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已知致癌物超過70種以上,對健康有嚴重的危害。戒菸藥物所含的成分相對安全,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這些藥物,並定期回診接受治療,不僅保障個人用藥安全、降低戒菸時戒斷症狀的不適,更可有效增加戒菸成功率。

豬哥亮健康亮紅燈 閃辭主持棒

豬哥亮健康亮紅燈 閃辭主持棒#心臟病

豬哥亮在演藝圈復出,且主持民視「豬哥會社」兩年7個月,如今因為健康出現警訊,昨天(21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將辭去「豬哥會社」主持棒,他表示,因為心臟不好,加上自己血壓過高,受糖尿病、膝關節等慢性病之苦,也因四月份馬上又要幫楊登魁拍電影,怕身體無法負荷,因此決定請辭主持棒暫時讓身體休息一下,其實早在一個月前,豬哥亮更是在錄影時突然血壓飆高掛急診,身體狀況確實不太好。根據台中林新醫院衛教文章提到,我們的心臟每天24小時不停的工作,使血液循環供給人體的需要,所以一旦心臟機能有問題,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命。在台灣每年平均有兩千名患者死於心肌梗塞,每年罹患人口據保守估計約在萬名以上,心臟病每年皆高據全國十大死因的前三名。許多人認為心臟病是老年人的疾病,事實上由於近年來社會的進步,工作壓力繁重,高脂肪飲食、肥胖、抽煙等因素,心臟病發生的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值得我們深入的預防和治療。文中更指出,預防冠狀動脈心臟病有幾個方法,包括控制高血壓、控制糖尿病、戒菸、降低膽固醇、保持規律運動、生活上保持輕鬆等。

使用健康油來炸食品 不怕得心臟病

使用健康油來炸食品 不怕得心臟病#心臟病

吃下過多的油炸食物,吃太油不僅會造成肥胖問題,更會對心臟血管造成負擔,不過根據美國專業健康網站webMD一項研究表示,西班牙的研究人員發現,若是食用較健康的油,像是橄欖油或葵花油去炸食品,就和心臟疾病無關聯了。(圖為橄欖、橄欖油,取自英文版維基百科,作者stu_spivack)不過在調查前Autonoma de Madrid大學預防醫學副教授Pilar Guallar-Castillon博士強調,他們的結果是得自健康飲食類型,如地中海式飲食,其他飲食類型可能不會有相同結果,像是美式餐廳所使用的油,或是外食的用油等。這項研究針對超過4萬名成人,年齡在29-69歲之間,追蹤時間達11年,詢問並記錄參與者的飲食習慣,包含牠們所吃的油炸食物,油炸方式(例如大量油炸、平底鍋煎、裹麵糊炸、裹麵包炸或炒),使用什麼油等,問卷共包括了多達662種食物,其中212種為油炸食品。研究者根據食用的油炸食品量將研究對象分成四組,食用油炸食品最少的一組,每天吃1.6盎司(約45克)油炸食品,食用最多油炸食品的一組,每天吃8.8盎司(約250克),平均而言,這些人每天吃油炸食品少於5盎司(約140克),使用約0.5盎司(約14克)油品烹調,油炸類食品佔總食用量的7%。在追蹤期間,發生606例心臟病發作與其他心臟相關事件,共有1,135例死亡(包含其他死因)。不過研究人員調查,不論是任何原因所發生的心臟病或死亡原因,都與油炸食品之間沒有任何關係,Guallar-Castillon博士解釋,使用橄欖油油炸食品富含單元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這些是對心臟健康的,且橄欖油含有對心臟有益的抗氧化物。華盛頓大學大學營養主任Connie Diekman博士表示這是篇有趣的研究,提供了一些食物迷思的看法,但是她也表示,雖然橄欖油是健康油,且對身體有益,不過攝取的總熱量也很重要,攝取過多熱量或油炸物對身體都不是好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