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偏頗的愛 恐讓親情走向死亡

偏頗的愛 恐讓親情走向死亡#家庭教育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小時候不懂,善良的人心也是偏的,永遠只能關注一個孩子,即使明知另一個也需要愛,但他卻給不了。哥哥虛長我幾歲,從小體弱多病、又有氣喘,稍微打個噴嚏,立刻就能引起眾人的關注。不在乎分離的孤獨 受傷只能自己排解「兒子,你怎麼了?帶你去看醫生。」這句話,父親只會跟哥哥說,然而當我生病時,永遠是一個人。「妹妹,妳怎麼一個人自來看醫生?爸爸媽媽呢?」護士阿姨,我該怎麼告訴妳,爸爸是哥哥的,而我沒有媽媽。誰在乎寄人籬下?沒有。誰在乎分離的孤獨?沒有。既然如此,面對這一切,小小年紀我只能流淚、流淚、再流淚,最後學會漠然。因為不付出,就不會受傷。孤單,只能自己消解。沒有父母,似乎也能長大。那麼,遺棄就不算什麼呵!大人的自私釀成一齣家庭悲劇很後來才明白,父親是疼我的,只是他不懂表達,不能控制地將他與母親的爭執憤怒,轉移到孩子身上,然後相較之下又疼愛哥哥多一些,甚至到了溺愛的地步。即使哥哥升上中學,交到壞朋友,走上岔路,學會同樣消極且不負責任的態度,竟和父親如出一轍!「為什麼無止盡的寵溺、放任,卻又要在他惹事後,幫忙擦屁股?而我呢?你有想過我嗎?」長大後的我,曾哭著質問他。「因為哥哥沒有辦法像妳這樣不會闖禍啊!」這樣的回應,令我啞口無言。父親教養的無奈、婚姻失敗的無力,他不願說,我也不想理解,因為大人的自私,造成一個家庭的悲劇,以及多少個從此迷路的孩子……下意識地,我並不想觸碰那些曾受疼愛的記憶,只想將一切掩埋,然後遺忘。唯有如此,生活才輕鬆得多。<尋路線索>˙從傷痛中找尋出路,沒有人可以限制你追求幸福。情感與死亡的最後拉扯「好像是喝農藥啊,想要丟下小孩走了……」親戚們在走廊上圍起小圈圈,小聲談論著,害怕一旦提高音量,真相就會崩解。在父母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媽媽索性離家不回,婚姻繫於一線之間,隨時都可能斷裂,於是爸爸一時想不開輕生了。那時的我才國小四年級,面對輕生的爸爸,表現得異常冷靜淡定,也沒有哭,只是靜靜地盯著他呆看良久,像在憑弔不曾存在的關心。當時心想,怎麼樣都無所謂了,看著躺在病床上的他,竟然沒有一絲不捨的感覺。親情中有一方走向死亡 爭吵才會宣告暫停當時,唯一的情緒就是恨,我恨媽媽,認定爸爸會自殺、我會被欺負,都是她的錯!「妳走,妳走,我們不想看見妳──」離家的媽媽掩著嘴走進來想要探望,我狠下心把他趕出病房。醫院的藥水味刺鼻,燈光死白,醫生護士來來回回奔走,死亡與生存在拉扯。父親躺在床上,閉著眼睛,靜靜地、呼吸緩慢而有規律。這是他一向習慣的安靜時刻。我坐在病房內,看著窗外一句話都沒說,陽光好像撒不進來,時間彷彿就此靜止,房間很暗,心裡也是。原來,親情之中有一方走向死亡,是可以用安靜相待的。那些無謂的爭吵、辯解,通通因為死亡而宣告暫停。最後,母親真的走遠了,完全走出我的青少年時期,只留下慘白獨行的背影。那些原本不受理解的情感牽連,因為沒有眼淚,變得更加殘酷。<尋路線索>˙在絕望的跟前,別忘了有讓自己快樂的責任,為了這一點,那些恨意,顯得無足輕重。(本文摘自/迷路回家,生命為我拐了許多彎/博思智庫)

和爸爸一起玩 可增進3社交技巧

和爸爸一起玩 可增進3社交技巧#家庭教育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孩子要成功,在各方面都需要社交技巧;社交技巧不好的代價非常大。任何爸爸只要聽過孩子的傷心故事,知道孩子如何被其他孩子討厭、甚至是被排擠,就知道這樣的事多麼地令人心痛。爸爸的遊戲可以增進孩子社交技巧如果爸爸的遊戲時間可以增進孩子的社交技巧,幫助他們融入團體,那將是非常值得的投資。曾有一項探索型的研究 ,試著去了解學校裡受歡迎的男孩女孩,他們的爸爸在家中是如何陪他們玩遊戲的呢?結果發現,透過打鬧遊戲,他們學習到3種特殊技巧。控制小小孩的強烈情緒 第一項技巧是控制自己的興奮情緒,這對小小孩來說是很困難的──管理強烈的情緒(即使是「開心」),對小小孩而言,是很費力的事。許多爸爸與小孩的遊戲是一連串的活動,混雜著一絲絲害怕和擔憂。孩子不知究竟會發生什麼事,即使他「幾乎」可以確定一切都會很好。這類害怕是促成許多遊戲中興奮、極度開心的重要元素,與驚恐不同。讓我們回溯一下「躲貓貓遊戲」:寶寶喜歡這個遊戲,他看著爸爸把臉藏在書本後面,也知道爸爸何時會露出臉,發出震耳欲聾又振奮人心的「噗!」,並對著他笑。而突然加快的心跳和上升的血壓、急促的呼吸,以及可能上升的腎上腺素,都是他正在學習掌控的生理狀態──躲貓貓遊戲可以讓他在安全的環境中,練習控制生理反應。解讀他人情緒、傳遞情緒另外兩個很重要的社交技巧是解讀別人的情緒及傳遞情緒。嬰兒可藉由和父母互動及觀察,來學習這些能力。等進入學步期,他們就會將自己從父母身上學得的技巧運用在其他孩子身上──也就是有可能成為玩伴或朋友的人——而玩伴在成長階段,將左右孩子開心與否,和有沒有自信心。對學步期的孩子而言,要發展出偵查別人情緒的能力,靠的不只是觀察,還有「從做中學」。在打鬧遊戲中,他們可以學習面部表情的意義,以及自己該如何用表情表達內心,而緊繃的身體或其他各種姿勢又各蘊含了什麼意思?這些學習是對外,也是對內的:除了體察別人的情緒之外,孩子也開始體驗自己所經歷的各種情緒。打鬧遊戲的好處在於,這樣的學習,可以透過有趣的遊戲,發生在任何一個時刻。(本文摘自/爸爸陪你長大/大好書屋出版)

成為好父母前 要先對自己負責

成為好父母前 要先對自己負責#家庭教育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常常忘了,陪孩子長大的過程中,自己也在長大。初當父母時,我開始慌了,不知怎麼扮演好這個角色?陪著荳芽姊妹長大,從幼兒階段到青少年階段……兩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不一樣、行為模式不同,對我來說,就像每天都在面對新考題,而且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只能邊走邊看,有時茫然,有時驚喜,有時憤怒,有時傷心,這就是真實的家庭生活。把陪伴孩子「玩樂」認真經營從小到大,我們都被賦予了某種期待,那是人生最無奈的現實,但我對生命有更深刻的期待,希望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因為喧囂,我開始尋找寧靜;因為挫折,讓我更加懂得珍惜。小時候總是活蹦亂跳,快樂似乎是我天生的祝福與禮物;不過我也是個很晚開竅的人,成績平平,各種挫折不斷,卻總是遇到貴人,絕地逢生,是許多人眼中「傻人有傻福」的基本典型。這股傻勁後來轉換成一種熱情,讓我努力去追求自己的興趣,從不放棄自己的目標。當了媽媽之後,卻成了非典型的母親,把陪伴孩子「玩樂」當作重要的家庭生活內涵來經營。我更知道在真實的生活中,總是充滿了各種挫折與無奈,就像行駛在大海中的船隻,總會遇到風暴,若要船上成員齊心去面對一切,就必須有更多情感的凝聚。最大的挑戰在於理解孩子不同特質陪伴孩子,帶孩子去認識我所愛的大自然,與她們分享我所知道的土地故事,是我最擅長的部分。孩子感受到我的熱情,自然而然會耳濡目染;但是她們畢竟有著不同的靈魂,我所愛的一切,孩子不見得會照單全收,衝突也在所難免。而我經常為此擔心或是懷疑,多年來,發現最大的挑戰就在於學會如何理解孩子不同的特質、如何讓自己放心、如何真正相信孩子……甚至,我們得學著放手,在一旁看著她跌跤,陪著她流淚,再陪著她建構自我,重新出發。要對孩子誠實表達自己很慶幸因為從小帶著孩子到處遊山玩水,讓我和孩子擁有深厚的親密關係,女兒即使進入了青春期,仍然願意和我討論她的各種想法。雖然我們也經常吵架,但我總是非常誠實地表達自己的無助與擔憂,讓女兒知道我的不完美,同時也明白我是如何深愛著她。基於這份信任與情感,比較能夠以同理心來面對彼此的差異與期待。王浩威醫師閱人無數,也輔導過許多親子家庭,他說:「沒有一個家庭是沒問題的,但是父母必須在其中學習成長,變成一個更成熟的人。不要以為孩子不成熟,其實有更多『沒長大』的父母。」父母也要照顧好自己的心靈為人父母要盡量讓自己變成更美好的人,在我看來,首先是讓自己成為獨立快樂的人;我最怕碰到那種一天到晚告訴孩子自己為他犧牲了多少夢想,並不斷要求孩子以成果或成就來作為報答的爸媽。孩子要尋求自己的人生,父母也要掌握好自己的人生,父母對孩子的付出是本能,也是天職,但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靈卻是更重要的功課,要成為好父母之前,要先成為對自己生命負責的人。(本文摘自/沒有牆壁的教室/時報出版)

孩子們的戰爭 爸媽別介入!

孩子們的戰爭 爸媽別介入!#家庭教育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進入社會後,散發出自信光芒和勇於發表自己意見的人,總能吸引旁人的目光。而奠定自信的基石,便是從「媽媽滿滿的愛」發展而來的自我肯定,勇於發表自己意見的特質,則源自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成功經驗。在這方面,父母無法給孩子實質上的幫助,只能讓他們在充滿愛的環境下,憑藉自己的力量累積各種經驗,方能有所成果。練習掌握人際關係平衡在沖繩剛返還日本時,那霸的學校還呈現十分混亂的狀態,教室內坐在前三排的學生還算認真,但後面一群人都在抽菸。一天,H和那群不良少年的老大起了糾紛,還把對方打倒了。結果不得了,據說對方帶了大約20個人來找他尋仇,一群人將他團團圍住後,便是一陣拳打腳踢。事情結束之後,他的老師也只是推卸責任說:「怎麼可以去惹那群人呢?」H到了中學三年級後遷往崎玉居住,在那裡同樣的事件再度上演,他又被幾十個人圍了起來挑釁找碴。而令人驚訝的是,年輕氣盛時期不斷惹事的H,長大成人後,渾身竟散發出「經驗豐富且懂得掌握人際關係平衡」的不凡光環。不要過度規避孩子與他人間的紛爭對男孩而言,和他人發生衝突的次數,可能決定他們未來視野的廣度。想為孩子規避眼前紛爭的心態,或許是媽媽身為女性的自然反應,但過度規避,只會造成孩子的不健全發展。因為和同齡男孩一較高下,可說是男性與生俱來的本能,媽媽們不妨抱著「這孩子將來一定會很有度量」的期待,包容每天搞得雞飛狗跳的男孩。「不管走到哪,我都能交到很多朋友」──這種與人建立友好關係的經驗,以及與人發生衝突後消弭不快的經驗,逐漸累積下來,便能塑造出一個人本身的力量與魅力。雖然偶爾會發生爭執,但「還是喜歡和大家在一起」的經驗。雖然經歷一些困難,但「還是靠自己克服障礙」的經驗。雖然曾感到痛苦,但「現在已經沒問題了」的經驗。讓孩子親身體驗以上各種「和社會奮戰」的經驗,能逐步拓展他們的視野,並加強他們深厚的自信心。(本文摘自/媽媽不生氣,50招搞定搗蛋男孩!/大好書屋出版)

別馬上告知答案 讓孩子自己挖寶

別馬上告知答案 讓孩子自己挖寶#家庭教育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長久以來,都是我一直提供答案給女孩,女孩怎麼可能就此甘願謝謝我這個現成的答案機器呢?某天晚上,女孩問了我一個問題:「媽媽,你知道八大行星距離太陽,從遠到近的順序是什麼嗎?」培養孩子好奇心 讓她自己找答案如果問我文學,我或許能說出一二三來,但是我跟這八大行星真是不太熟悉,我只能跟女孩說:「真不好意思,我不知道哎。」「哇,媽媽居然也有不知道的問題!」大女兒聽到我的回答覺得很震驚,表情是既懷疑又興奮。小女兒貼心地維護我:「不會的,媽媽什麼都會。」我笑著看小女兒:「妹妹,媽媽這一題真的不會。」小女孩一臉難過地安慰我:「媽媽你不要難過,這題真的太難了,連我也不會。」我被小女兒的安慰弄得頗溫暖,此時大女兒也說:「沒關係!我們學校的圖書館有這類的書,我明天去找答案。」適當鼓勵 讓孩子有學習的動力隔天女孩回來,興沖沖地跟我分享她找到的答案,其實在此之前,我也偷偷做了筆記,知道了它們的順序,可是為了避免我忘記,我把它記在便利貼上,放進我圍裙的小口袋裡,但是女孩全憑著她的記憶,就將圍繞距離太陽從近至遠的八大行星全都背了出來。我給女孩拍手:「哇,姐姐,你真的好棒喔,怎麼這麼快全都記得?」「因為你不會嘛,我想回來告訴你。」「所以你也算是我的小老師嘍。」「媽媽,你真的願意讓我成為小老師喔?」大女兒仰頭看著我。讓孩子當小老師 去向問題挖寶大女兒眼神中散發出來的光,其實就意味著她願意放棄我這個「答案提供機」,而我一直以來,也在等待讓她們自由去向問題挖寶的機會不是嗎?我立刻很認真地向她點頭:「你好,小老師,以後請多多指教。」直到現在,女孩們依舊保留著探險家的精神,發現問題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問我,她們問的問題,我大部分都會,但是我還是會故作無知狀:「那是什麼?真可惜,我不是特別清楚,你們告訴我好不好?」孩子找到答案 應不吝讚美與鼓掌女孩們果真沒有放棄,她們絞盡腦汁地去找問題的答案,更棒的是,她們不是照著課本解釋,她們會將書中的介紹自動轉換成日常生活的語言,將它們變成白話文再解釋給我聽。尋找問題,發現問題,最終去解決它,而我們大人,雖需要偶爾「裝不懂」,但對於知識的渴求要比孩子們更加豐富,當她在講解的時候,我們才不只是唔唔地點頭而已。聽到問題解釋得不詳盡之時,我們可以舉手提問:「請問這裡真的是這樣的嗎?」而當她們流利地表達完,也請不要吝嗇讚美的語言和拍到手心發紅的掌聲喔。(本文摘自/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時報出版)

資優生難教?應注重心理問題

資優生難教?應注重心理問題#家庭教育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雖然敏感本身沒有好壞,但是,當「敏感」遇上了孩子的「過度解釋」,特別是往負面的胡同裡鑽牛角尖時,則容易使自己陷入情緒的風暴與泥淖裡,資優的孩子較能夠辨別自己當下是處在哪一種情緒,然而,在情緒控制及想法的轉念上,他們是需要協助的。很敏感 能有效地察言觀色資優生對於周遭的一切常充滿著熱烈的情感,影響所及,面對人際相處,如果遇到了知己或能力相當的夥伴,就有機會相互合作,但在知音難尋的情況下,他們也能耐得住,而一個人埋頭苦幹,對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他們很敏感,能有效地察言觀色,感受對方所要傳達的訊息及情緒反應。資優生通常是有幽默感,並且熱愛分享的,不過,有時候會因傾向於「想講自己要說的」,而忽略了對方的需求,及對方所能負荷、理解的程度,所說的內容太過深奧,曲高和寡,因而容易被一般同儕視為愛現,覺得他們自以為是。過度激動特質 在資優孩子身上易發現波蘭精神科醫師卡齊米日.東布羅夫斯基(Kasimierz Dabrowski)曾提出一個「過度激動特質」(overexcitabilities)的概念,包括智能、情緒、想像、感官及心理動作等,在資優的孩子身上,很容易發現其中1、2項或幾項不同特質的排列組合。當我們對於孩子的身心特質有了概念,在教養上,面對孩子的表現,也就比較容易給予合理的對待,至少可以肯定一件事,即孩子的表現並不是故意的,更重要的是,提醒了我們在陪伴資優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否忽略了孩子心裡隱微的問題,卻不自知。各階段壓力源不同 父母應特別留意這些特質雖然沒有好壞,但是會視每個資優生的不同情況,深刻地影響孩子在生活中、學習及人際、情感上,產生不同的反應,目前在校園裡,國小、國中是採取分散式資優資源班,高中則採取集中式資優班,面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我們所需要關注的焦點將會不一樣。例如:國小、國中資優生的壓力源,大部分來自於和原班級裡,與一般同學的人際相處及互動,而高中資優生的壓力源,主要則來自於資優班內部的同儕競爭、比較、課業負擔,以及周遭他人的高度期待,因此,建議父母特別留意,孩子在不同階段所面臨的成長挑戰。(本文摘自/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寶瓶文化)

擺脫絕對輸贏 過程才重要!

擺脫絕對輸贏 過程才重要!#家庭教育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其實,為人父母的內心也矛盾著,若說自己不在乎成績表現,似乎又說不過去。我們常常告訴孩子:「排名沒有意義。」但是,誰相信?別說孩子聽不進去了,連我們大人都很難說服自己。孩子的得失心重、每天神經兮兮學校可以說是始作俑者,論排名,強調名次,尤其在高手如雲的資優班裡,只不過差個幾分,名次往往差個好幾名!孩子的得失心不重也難,身為資優生的父母,心情也沒有好到哪裡去。不僅孩子每天被這些分數搞得神經兮兮,有時連爸媽也一樣遭殃。「每次看到孩子戰戰兢兢地在查分數、看自己是第幾名,如果不如他自己的預期,他的心情馬上崩落,接下來,做什麼事情都沒勁,話也不說,甚至還失眠、食欲不振,真的令人好心疼……」心態最重要 不要只看結果面對患得患失的孩子,爸媽要如何協助他找回自信,超越競爭和分數的束縛,重新認識自己的天賦優勢呢? 要陪伴孩子以正確的心態面對競爭,首先,父母、老師不要只看結果,當然,我們都期待事情有好結果,但是「過程」更重要,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其實相當困難,不過,有個小技巧可以帶來幫助,那就是:讓孩子真正體會到「過程所帶來的樂趣與驚喜」。分享自己的經驗值 提醒孩子發現樂趣不妨這麼想:一場棒球比賽共有9局,很少見過有哪支隊伍從第1局贏到第9局的,更何況,人生不是只有9局,最後勝負的結果都不知道在多少年後呢!出了社會,誰還管你資優不資優?適者生存,競爭就各憑本事了。我們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值,帶著孩子跟我們一起回頭慢慢品味,提醒他去發現──「打棒球」的樂趣就在過程裡,人生,不會因為一局的落敗就崩壞。擺脫絕對輸贏的心態不管對任何人來說,「得失心」都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關卡,我喜歡把得失心看成一種「漸層」的概念,無論是形狀的漸層或色彩的漸層都可以,這種看待得失的漸層心理,有助於孩子擺脫像開關式的絕對輸贏心態。讓孩子發揮關於得與失的想像,這一點對資優生來說不成問題,就像漸層能給人帶來活潑、輕快或舒緩的感覺,無論色澤漸漸變濃或轉淡,漸層的想像,多少可以喚起孩子內心一些和緩的、漸進式的改變。(本文摘自/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寶瓶文化) 

做好情緒管理 別當橡皮擦媽媽

做好情緒管理 別當橡皮擦媽媽#家庭教育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女孩握筆的方式終於符合我的要求後,我發現她的字寫得太醜了,我眉頭皺了皺,想也沒有想就拿起橡皮擦毫不留情擦掉,前幾次,女孩都沒有提出意見反駁,直到我再度朝她寫的字開槍時,她突然壓住我的手,眼眶已經噙了眼珠:「媽媽,那幾個字是我好不容易寫完的哎,被你擦掉我又要重新寫......」不輕易對孩子眼淚妥協我在教她怎麼寫得一手好字,不能輕易面對她的眼淚就妥協,我故作輕鬆地回答:「那就重新寫就好了!」女孩的眼淚掉下來:「媽媽,這樣我會寫很久,而且永遠都寫不完的......」「沒關係,我可以陪著你一起寫,你慢慢寫。」女孩果真「慢慢寫」,手痠,口渴,假意去廁所,各種藉口層出不窮,也澈底摧毀了我的耐心,在她再度起身去倒水之際,我拉住她的手說:「把字寫完好不好?」「根本就寫不完,我一邊寫你一邊擦。」「我也是為你好!你知道寫好字對你的將來有多重要!」情緒管理失控 講道理以「我」為基礎女孩哭著放下鉛筆,倔強得怎麼也不願意再寫一個字,我的情緒管理器在此時也失控,我看著女孩說:「你自己把所有的字都寫完,寫滿3頁才可以!如果寫得不好看,我等一下一樣會把它擦光光!」女孩委屈地哭起來:「媽媽,你不可以這樣!我寫得很累!」我陪同且糾正她寫字,她非但不感激還覺得委屈的是她?此時,我們2個人都帶了怒的情緒,我此時講出來的絕大部分的道理一定都是以「我」自己為基礎的,不如都先冷靜一下,我回房間,女孩待在書房。成績被否定 忽視別人的成果過了半小時,我的怒氣也消了大半,我才重新走進書房,女孩的字雖沒有寫滿3頁,但每一個字都非常工整,大概也是在向我證明或抗議,不可以再擦掉她辛苦寫的字,我突然覺得自己剛才的怒意好幼稚,我到底是憑什麼跟有什麼資格,可以擦掉她的字呢?成人或許已經擁有處理情緒的渠道,但是我的女孩呢?她最信任的人是我,最親密的人亦是我,我不管不顧地成為蠻橫的「橡皮擦媽媽」,像個流氓土匪擦掉她的所有成果,她的情緒該安放在哪裡?我必須為自己的「野蠻」行為向女孩道歉。保持盡力的態度 都不該被磨滅「姐姐,媽媽不應該擦掉你寫的字,那的確是你一筆一畫完成的,要知道,你所寫的每一筆,都是你辛苦的付出,你覺得自己認真了,盡力去完成了,媽媽覺得只要你保持這樣的態度,不管你的字寫得怎麼樣,我都不會擦掉它。」「你保證嗎?」我點頭鼓勵她:「我看到姐姐剛才的每一筆都寫得非常認真,這麼認真的字,是不應該被擦掉的!」女孩剛才還委屈的臉上有了淺淺的笑意,她拿起鉛筆:「那我把還沒有寫完的字繼續寫完。」不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安排前進女孩從握筆到現在,已經近6年的時光,從最初歪歪扭扭猶如毛毛蟲,直到現在工整地穩在每一塊小方格裡,這其間,我跟另一個自己在不斷地拔河,不止一次地想要拿起橡皮擦,每當那時,我總會想起跟女孩之間的承諾,我信任她,相信她每一筆一畫都盡力完成。人生嘛,誰不曾走過歪扭跌撞的人生,孩子不是我們操控的工具,我們不能要求她們必須照著我們安排的軌道前進,但人生遠遠不僅只有鉛筆與橡皮擦,不是每一次的擦掉重新來過就必然可以獲得更好的未來,人生是放穩自己的態度,將每一筆一畫都盡力地完善、進步。(本文摘自/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