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B肝患者七年未追蹤 竟罹癌送命!

B肝患者七年未追蹤 竟罹癌送命!#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50歲的張大哥是B型肝炎帶原者,10年前看診時,醫師就建議要定期回診追蹤,7年前發現其超音波有異常 ,雖經診所護理師多次撥打電話提醒,張大哥卻因忙碌,都置之不理,直到今年1月因肚子痛回診所檢查,才發現已有一顆9公分大的肝腫瘤,短短三個月後便撒手人寰。B肝服藥可控制 定期追蹤不可少肝膽胃腸科診所邱汝慶醫師表示,我國B型肝炎帶原率高達15%-20%,相當於六人內就有一人罹患,普遍率高。根據衛福部105年國人死因統計顯示,每年約有5千人死於慢性肝病及肝硬化,7千人死於肝癌,而這些肝癌中有6至8成是B肝病毒所致;由於肝炎早期病變通常無明顯症狀可察覺,患者不可輕忽定期追蹤和及早治療的重要性。邱汝慶醫師補充說明,目前B型肝炎已有口服藥物可治療,其抑制病毒的複製長期有效,且抗藥性及副作用低,加上今年健保署放寬給付門檻,不僅取消每位病人一生只能接受2次治療的規定,且HBeAg陽性患者可治療至HBeAg轉陰後,再加上鞏固治療1年,嘉惠眾多患者!此外,為落實分級醫療,邱醫師建議B/C型肝炎帶原者,可至鄰近肝膽胃腸專科診所進行追蹤及治療,可有效降低候診、檢查、領藥的時間。聽從醫囑正規治療 有效延緩B肝病程慢性B型肝炎若不及早接受正規治療,病毒將反覆發炎造成肝臟細胞受損,進而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邱汝慶醫師形容,就好比皮膚反覆遭受割傷,傷口結痂會越來越厚及硬,復原也變得更加艱困。臨床上曾碰到一名長期肝功能異常的B肝肝硬化患者,相當積極規律治療,服抗病毒藥後,7年來肝功能皆維持平穩,在聊天中才了解其弟也有B肝,卻是未接受正規治療,相信草藥可以幫助好轉,即使出現黃疸仍不聽勸,最終不敵肝病惡化而去世,因此特別呼籲慢性B型肝炎患者要聽從醫囑,接受正規治療,才能改善肝炎病程。邱汝慶醫師提醒,患者為降低肝臟負擔應拒絕菸、酒、檳榔,不隨便吃來路不明的藥品或補肝品,飲食上則盡量避免食用容易含黃麴毒素的食物,如:花生製品、玉米、臭豆腐、豆腐乳、豆瓣醬等;民眾平時應多加注意個人衛生,減少不必要的輸血及共用牙刷、刮鬍刀,並須了解自身是否為B肝帶原,才能及早治療,遠離肝癌危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亂吃減肥藥20年 肝癌腫如西瓜大

亂吃減肥藥20年 肝癌腫如西瓜大#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肝癌有難察覺、易復發的特性,對於帶原者往往會出現「肝癌三部曲」,因此「肝癌」的出現往往令人聞之色變。50歲劉女士服用來路不明減肥藥近20年,5年前因婦科問題就診卻意外檢查出肝癌,腫瘤已長至17公分,大如小玉西瓜。接受釔90治療後,搭配2次傳統療法,成功將腫瘤縮小至可手術範圍。5年來劉女士都定時追蹤,未曾再發現肝癌蹤影。肝癌容易復發是治療中最大的問題臺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說明,往往身體感到不適就醫檢查時,肝癌已是中晚期,肝癌容易復發是治療最大的問題。對於中晚期的肝癌,目前治療標準是用傳統化療藥物進行栓塞或標靶藥物治療,但對於2次栓塞治療無效,或是侵犯到肝門靜脈等較難治的患者,樹脂釔90體內放射治療就是很好的選擇。臺北榮總放射線部兒童暨急診放射線科主任李潤川表示,在肝功能佳的晚期肝癌患者中,樹脂釔90較其他的現行療法有效,依照本院臨床結果分析,若肝腫瘤侵入主門脈或初级分支,患者平均存活期為9-11個月。接受體內放射治療患者53.5%存活超過1年李潤川主任說明,傳統栓塞治療有其治療瓶頸,從2008年至今,接受樹脂釔90體內放射治療的196例原發性肝癌患者,有53.5%存活超過1年。李潤川醫師指出,在肝功能佳的晚期肝癌患者中,釔90較其他的現行療法有效,即使是70歲以上年長的病友都合適,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北榮藉由專科醫師藉由共同討論病例、替患者做好風險分析,擬定最好的治療選擇,才能有這麼多成功的治療案例,也讓平均存活期延長最久,締造卓越佳績。 

巨大肝癌患者福音 肝動脈化學灌注治療

巨大肝癌患者福音 肝動脈化學灌注治療#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體力食慾變差感覺懶懶的,沒想到竟是巨大腫瘤在作怪!67歲的陳先生身體狀況一向良好,某日因體重下降到院檢查,沒想到電腦斷層影像發現超過10公分的巨大肝腫瘤,被告知是嚴重晚期肝癌,只剩下半年的壽命。經一年6次化學治療後才成功將肝臟腫瘤全部治癒。肝動脈化學灌注治療可強化治療效果陳先生接受的肝動脈化學灌注治療,是將化療藥物經由供應腫瘤的動脈血管直接灌注到腫瘤,優點是腫瘤本身可以接受到比傳統靜脈給藥高7-9倍的藥物,不但可以強化治療效果,針對化療引起的噁心、嘔吐、掉髮、骨髓抑制等副作用也較輕微,非常適合局部性腫瘤的治療。至於嚴重肝癌病患,把肝動脈灌注化療和其他多重治療整合在一塊,包括放射治療、標靶治療,栓塞治療、電燒和酒精注射治療、手術開刀治療…等,在醫學文獻上的報告比其他單一治療有更好的療效。整合治療成功幫助逾60%病患的腫瘤縮小安南醫院1年多來在近30位病患裡,成功幫助逾60%病患的腫瘤縮小,超過70%的病患腫瘤獲得控制(疾病控制率),約1成的病患腫瘤被完全治癒,超過70%的病人存活已超過1年,和一般嚴重肝癌病患平均存活只有4-8個月相比,整合院內各種資源為病患做最完美的治療計畫。尤其是針對肝癌已侵犯大血管和心臟患者且產生急性致命的徵狀(共有2位患者),我們利用開心手術清除血栓,接著再積極進行肝動脈化學灌注整合性治療,病患的肝內腫瘤大部分都被治療縮小,目前心臟和大血管內的腫瘤血栓也沒有復發,存活已超過一年。

登革熱境外移入  遊東南亞加強防蚊!

登革熱境外移入 遊東南亞加強防蚊!#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臺北市於本月8日確診3例登革熱境外移入個案,該3名個案為一家人,其中23歲男性前往菲律賓傳教後於上月出現發燒症狀。父母及患者3名確診個案潛伏期與活動地區皆於國外,故判定為境外移入個案。今(106)年截至目前為止,臺北市登革熱個案共計31例,皆為境外移入。到東南亞旅遊一定要著淺色長衣褲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表示,東南亞是登革熱流行高風險地區,民眾至東南亞旅遊、探親、工作或隨團做社區志工服務,一定要穿著淺色長袖長褲及塗抹防蚊藥品,若出遊期間曾被蚊子叮咬,返國後若出現類似感冒發燒、後眼窩痛、關節痛,特別是紅眼症較要當心,可就近至社區診所快速檢驗,以期早期診斷、早期通報。平動主動清除積水容器 降低感染風險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陳少卿呼籲,民眾平時即應主動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雨後更應注意周遭環境是否有積水情形,若未及時清除積水容器,將有利病媒蚊孳生,民眾應持續加強戶內外環境整頓與巡查,以降低感染風險。檢視家戶內外環境衛生及「巡、倒、清、刷」積水容器,但讓病媒蚊無法產卵繁殖,比噴藥滅蚊更具成效。 

預防肝癌先篩檢!肝病治療顛覆傳統

預防肝癌先篩檢!肝病治療顛覆傳統#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從事農作的賴先生,10年前得知罹患C肝,卻因擔心干擾素治療副作用無法維持工作,會為家庭造成極大的負擔,堅持不願治療。直到去年才願意接受治療,就在順利完成療程後,發現肝臟有一顆2公分大的腫瘤;值得慶幸的是,發現得早,醫師立刻安排手術切除腫瘤,現則定期回診觀察。為此,賴先生不斷感嘆應及早治療C肝,或許就不會衍生更多健康問題!新藥納健保給付 C肝治癒不費力台南肝膽胃腸科診所賴冠維醫師指出,過去C肝治療僅能依靠施打干擾素加雷巴威林,且5成以上患者會發生發燒、噁心、嘔吐、疲倦等副作用,使得患者無法完成治療,或害怕而不願開始療程,造成我國C肝治療成效不彰。近年來,醫學突飛猛進, B、C肝治療趨於成熟,目前皆有口服藥物可治療,加上健保給付更是嘉惠眾多患者。賴冠維醫師表示,前述案例賴先生的妹妹經健檢發現也感染C肝,加上得知新藥納入給付且符合條件,便立即申請並開始治療,目前療程尚未結束,但體內C肝病毒都已測不到了。先測基因型用藥更精準 24週療程安全性高賴冠維醫師進一步說明,目前健保給付兩款C肝口服新藥,治療前建議先透過病毒突變檢測(RAS)並了解病毒基因型狀況,不僅幫助藥物選擇讓治療更加精準,也有助於提升治療成效。此外,根據臨床試驗顯示,C肝新藥治癒率皆達9成以上且副作用低,藥物安全性則以24週二合一療程引發肝毒性的風險較低,但不管使用哪款口服新藥,治療過程中仍須定期回診追蹤肝功能狀況,以順利完成療程。賴冠維醫師提醒B、C肝炎患者,一般保肝片無法真正改善肝臟發炎情形,更無法清除B肝或C肝病毒,應找專業醫師治療,除了大型醫療院所可治療外,加入健保肝炎治療計劃的肝膽胃腸科診所,也可申請健保肝炎口服治療用藥,民眾治療更加便利,千萬別誤信偏方而延誤治療、危害生命。免費篩檢計畫 全民回肝動起來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為喚醒國人的護肝意識,即日起推動「全民回肝計畫」,除了提供B肝病毒量篩檢,更增加了C肝病毒量、基因型及病毒突變檢測,只要符合報名資格者即可參與,報名完成者還可獲參加禮(限量800名),詳情可上網搜尋「全民回肝計畫」,鼓勵民眾主動篩檢,為自己健康把關。(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驚!近7成民眾不知肝炎恐致癌

驚!近7成民眾不知肝炎恐致癌#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全球每年約有89萬人因感染B型肝炎病毒而死亡,40萬人死於C型肝炎,臺灣104年肝病死亡人數多達1.3萬人,約占所有死亡人數8%,甚至高過糖尿病(6%)或高血壓(3%)。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指出,感染B、C型肝炎病毒後,可能會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世界衛生組織訂定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World Hepatitis Day)」,提醒各國應關注病毒性肝炎及其相關疾病的預防、檢查和控制。民眾對B、C型肝炎防治認知差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楊培銘教授指出,國內的研究顯示肝癌患者中約有60-70%是由B型肝炎引起,20%為C型肝炎。國民健康署對超過3千位25至64歲民眾電話進行訪問調查發現,23.9%民眾從未抽血檢查B、C型肝炎,僅69%民眾了解B、C型肝炎是引起國人肝硬化及肝癌發生主因,可見民眾對肝癌及肝硬化發生原因認知低落。「肝」緊治療 接受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為了讓民眾知道自己是否有肝炎情形,國民健康署持續提供民國55年或以後出生且滿45歲民眾,於接受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時搭配B、C型病毒肝炎篩檢服務。未符合上開病毒肝炎篩檢條件者,也可利用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肝功能檢查(GOT、GPT)等項目,如有發現異常者,可依醫師建議接受健保給付必要的病毒性肝炎檢查。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守護心肝,肝緊檢查,肝緊治療」,以遠離肝病及肝癌的威脅。 

講座/世界肝炎日-三總肝炎宣導暨衛教講座

講座/世界肝炎日-三總肝炎宣導暨衛教講座#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肝炎是造成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見的有B型肝炎以及C型肝炎。世界衛生組織為改善全球肝炎盛行趨勢,特別將每年七月二十八日定為世界肝炎日(World Hepatitis Day),世界衛生組織希望透過世界肝炎日活動主題,讓各國肝病團體共同響應,提昇民眾及感染者對肝炎的認知,也促使政府部門改善肝炎防治服務的可近性。在肝病防治上,B型肝炎已有疫苗防護,可以事先預防;C型肝炎也因為口服抗病毒藥物問世,讓C型肝炎可以達到95%以上的治癒率。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喊出「2030年根除C肝」口號,期望到2030年全球已沒有C肝患者。三軍總醫院為響應世界肝炎日精神,提供國人肝炎防治正確觀念,特別於7/23(日)在院內地下一樓第二演講廳舉辦『世界肝炎日-肝炎宣導暨衛教講座』,本次會中特別邀請到三軍總醫院林石化院長、肝病策進會高嘉宏會長、三軍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施宇隆醫師、三軍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謝財源教授到場分享演說,剖析C型肝炎疾病症狀以及治療趨勢,並邀請C肝痊癒病友到場分享自身治療經驗,鼓勵更多患者積極治療,遠離肝癌風險!報名前50名C肝病友可免費接受肝纖維化檢測Fibroscan (自費價:1500-2000元),將於講座結束時發給檢測號碼牌,於7/24(一)13:00至17:00憑證至3樓腹部超音波室進行檢測,歡迎各位有興趣的名眾踴躍報名參加。名稱:世界肝炎日- 三總肝炎宣導暨衛教講座時間:2017.7.23(日) 10:00-11:30地點:三軍總醫院 B1第二演講廳(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二段325號)洽詢:02-8792 3311 # 16668 肝炎個管師 陳小姐/ 邱小姐網址:https://goo.gl/forms/NzyWWLzcd4GhNJrh1

肝臟6顆腫瘤 腹痛可能是警訊!

肝臟6顆腫瘤 腹痛可能是警訊!#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0歲的黃女士為C肝帶原者,8年前做了健康檢查後發現罹患肝癌,肝臟長了6顆腫瘤,最大顆的有6公分,而且無法開刀。原本以為只剩下半年壽命,經過醫師鼓勵後積極接受治療,前後經歷了多次栓塞手術、電燒治療以及使用標靶藥物,最後腫瘤明顯縮小,胎兒蛋白也獲得控制,目前穩定積極治療中。無聲的進擊殺手 腹痛可能是肝癌徵兆壢新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歐偉仁醫師表示,早期肝癌沒有症狀,患者會有腹痛難耐症狀,就醫後才被檢查罹患晚期肝癌。肝腫瘤若鄰近門脈靜脈容易造成血流受阻,或因肝硬化惡化,導致患者的門脈壓上升,形成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也可能會造成生命威脅。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吳明順醫師表示,目前肝腫瘤治療方法相當多樣,醫療團隊會視患者的肝功能、腫瘤大小、數目、位置及轉移與否等情況,選擇適當的整合治療計畫,也會考量患者病程及身體狀況。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肝臟移植、射頻電燒、栓塞、標靶藥物及免疫療法等。標靶藥物減少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吳明順醫師表示,對於多顆腫瘤 (>3顆) 或大型腫瘤(>5公分)的肝癌患者,醫師會考慮使用栓塞局部治療,但因副作用大,患者容易出現發燒、噁心、嘔吐等症狀。反覆栓塞會造成體力衰退及肝功能變差,加上新腫瘤復發的間隔時間也會愈來愈短,患者常因為恐懼及擔心副作用而卻步甚至放棄治療。因此治療上也會考慮使用標靶藥物,減少傳統化療藥物的副作用,提升患者生活品質,減輕家屬照護負擔。歐偉仁醫師表示,目前醫界已普遍將肝癌標靶藥物列入標準療法,加上標靶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及擴大給付申請條件,有需要的民眾可以跟好好跟醫師討論。有B、C肝的帶原者,更不能掉以輕心,務必要定期回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