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肝癌治療福音!800患者受惠

肝癌治療福音!800患者受惠#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肝癌標靶藥物治療福音!台灣每年約新增1萬1千名肝癌患者,自2016年11月1日起,除原本符合健保給付規定之外,健保擴大給付標靶藥物,對象為經動脈化學藥物栓塞治療失敗,半年內3次(含)以上局部治療(如栓塞)無效的晚期肝癌患者,可減輕藥費的經濟負擔,預估約800名患者受惠。腹痛就醫 肝臟腫瘤宛如葡萄68歲的黃先生,B肝帶原多年,因做生意平常需喝酒應酬,一個人就能喝掉一瓶高粱酒,5年前因腹部疼痛就醫,發現右側肝臟長滿一大片腫瘤,宛如長了一大串葡萄,最大顆肝腫瘤更超過10公分,診斷為大型肝癌合併門靜脈嚴重侵犯,屬於晚期肝癌,無法開刀切除。經醫療團隊採肝動脈化療合併放射療後將腫瘤縮小至8公分,不過1年多前癌細胞復發,因符合健保給付條件,經服用標靶藥物後病情獲得穩定控制,目前已經可以到處趴趴走,生活品質大幅提升。約30~40%為可接受根除性治療患者台灣肝癌醫學會理事長、台北康寧醫院副院長王鐘貴醫師表示,根據2013年國人10大癌症排行顯示,肝癌發生率掉到第4,不過死亡率仍高居排名第2,其中僅約30~40%為早期可開刀或接受根除性治療患者,其餘6~7成屬於無法根除的中期或晚期肝癌。不少患者知道罹患肝癌後變得很悲觀,或自認經濟負擔不起藥費而放棄治療,有些甚至會尋求偏方,恐提高死亡率,目前中、晚期肝癌治療技術大幅提升,已經可以做到量身訂做的個別化治療,加上標靶藥物能有效抑制肝腫瘤血管增生,大幅提升肝癌的治療效果。初期無症狀 摸到硬塊已是晚期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林成俊表示,由於肝癌初期沒有症狀,等到上腹部疼痛、體重減輕,或摸到上腹部腫塊時已是晚期肝癌,目前無法手術的肝癌治療方法相當多,醫師會評估患者肝腫瘤大小、位置及肝功能狀況進行血管栓塞、放射治療及電燒等局部治療。癌細胞復發是目前肝癌治療比較棘手的問題,反覆栓塞治療容易造成體力下降及肝功能變差,新腫瘤復發的間隔時間也會愈來愈短,林成俊醫師表示,本次健保擴大標靶藥物給付條件,除了讓患者重拾治療希望外,也減輕患者及家屬經濟負擔,只需定期服藥,不用住院、可繼續工作並維持生活品質。

新型肝標靶顯影 抓出早期肝癌

新型肝標靶顯影 抓出早期肝癌#肝癌

(優活健康忘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0多歲的張媽媽是位C肝患者,前陣子因甲種胎兒蛋白指數alpha-fetoprotein(簡稱AFP)偏高而一直煩惱,其數值一直高低起伏,而因肝臟內有1顆約1cm左右結節,張媽媽接受肝臟抽吸檢查,報告呈現良性變化,醫師告知高胎兒蛋白,可能是因為慢性肝炎急性發作或肝硬化導致。肝腫瘤愈小愈難偵測出來經由新型肝標靶顯影顯示,原來位置的良性肝臟結節極有可能已經變化為早期肝癌,經詳細解釋後,張媽媽住院中接受肝腫瘤切片,證實為分化良好的肝細胞癌,並接受肝癌射頻消融治療後,目前已經追蹤一年,目前胎兒蛋白已經回復至正常範圍,並且無復發的現象。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立偉表示,肝腫瘤愈小愈難偵測出來,國外研究顯示,以早期肝癌為例,精準度較高的電腦斷層攝影(CT)和磁振造影(MRI)相比較,1~2公分的肝腫瘤,CT的準確度只有6成,MRI的準確度為8~9成。CT檢查易受到呼吸影響失去精準若為1公分以下的肝腫瘤,CT的準確度只有1成,MRI的準確度為3~7成,而臨床經驗發現,CT和MRI在肝腫瘤的精準度差異性約30%,這是因為CT檢查時容易受到病人呼吸的影響而失去精準度,另外,對於脂肪肝或肝硬化合併假性腫瘤,鑑別力不如MRI,但是肝腫瘤愈早發現治療,存活率愈高,也因此突顯出肝腫瘤檢查精準度的重要性。術前影像檢查會影響手術成敗肝腫瘤檢查精準度不只影響能否提早發現腫瘤,還會影響治療方式的成敗,邱彥程醫師指出,目前醫界針對早期肝癌的治療,除了手術切除外,射頻灼燒術為一個相當成熟且廣為應用的治療。射頻灼燒消融肝腫瘤的術前影像檢查會影響手術成敗,因為消融的範圍如果太大,容易傷害肝周邊的器官及組織,如果消融的範圍太小,又容易因為消融不乾淨而造成肝腫瘤復發,消融範圍大小差距約0.5至1公分,這0.5公分能決定治療成敗,也因此突顯術前影像檢查的精準度有多重要。

C型肝炎輕忽治療 恐導致病情進展

C型肝炎輕忽治療 恐導致病情進展#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70歲的劉老太太(化名)於十年前確認罹患C型肝炎,因已達肝硬化且年紀甚高,擔心身體不耐副作用,與家人和醫師討論後,決定不使用干擾素治療,這幾年僅追蹤觀察病情變化,沒想到後來疾病惡化進展成肝癌,心情備受打擊,所幸早期發現,腫瘤得以經射頻電燒根除性治療。肝癌治癒後,決心清除C肝病毒,在家人的支持下,自費使用口服新藥積極治療,近期獲得C肝治癒好消息,讓劉老太太心中多年的大石終於放下。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許耀峻醫師表示,台灣成年人C型肝炎血清陽性率約為4-5%,約 50萬到70萬慢性感染者,為數眾多,應視為國家主要的公衛問題,許多患者病齡多達10多年以上,若不積極追蹤和治療,發生肝硬化與肝癌的風險恐大增。C型肝炎為全身性疾病 提高罹患糖尿病與腎衰竭之風險許耀峻醫師進一步說明,C型肝炎病毒感染其實是全身性疾病,可影響身體任何器官系統,患者千萬不可以僥倖心態面對疾病,因病毒不但會導致肝臟持續發炎,走向肝病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甚至也會提高罹患糖尿病,腎衰竭,甚至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已有許多研究證據顯示,消滅C肝病毒不僅改善肝病病程,也能有效降低其他共病風險!傳統干擾素治療,治癒率僅約7成且伴隨較多副作用,隨著口服新藥上市,治癒率提升至9成以上,況且明年將納入健保給付,減輕患者經濟負擔,針對不適用干擾素或曾經治療失敗的患者可謂一大福音!許醫師強調,現階段政府尚未制定全面的篩檢政策,因此找出患者的任務有賴民眾與醫師的主動警覺,然而,根據以往臨床經驗,肝炎病毒感染常因無特異症狀而易被忽略,甚至許多患者因害怕副作用或是病識感不足,不願意治療與追蹤,皆是不正確的行為。現今口服藥物治癒率高而副作用低,許醫師鼓勵國人應做自身健康第一關守護者,千萬不可拖延病情,以免造成嚴重後果。面對疾病不恐慌 積極治療讓C型肝炎成為歷史許耀峻醫師表示,今年因口服新藥如何納入健保的議題,讓許多應及早治療的民眾持保留觀望心態,反而貽誤改善病情的時機,許醫師建議患者不應只是等待,應與專科醫師討論,盡早擬定治療策略,以免病情因拖延而加重。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5年發佈「格拉斯哥宣言」,宣誓全球合作消滅病毒性肝炎,具體目標是2030年前達成80%的治療率。許醫師表示,台灣應不落人後,呼籲政府擬定國家政策且國人應主動篩檢,透過積極治療,為消滅C肝齊努力,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讓C型肝炎成為歷史!

精準醫療亞洲版 望加速病人使用癌症新藥

精準醫療亞洲版 望加速病人使用癌症新藥#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精準醫療是癌症治療的熱門話題,不少病人都有著相似的疑問,從化療、標靶到近日的免疫療法,精準醫療差別在哪裡?精準醫療並非將化療、標靶或免疫療法做直接比較,而是根據癌症病灶呈現的基因特性找出適合個人的治療方案,其療程可能包含手術、化療、標靶或免疫治療,各種療法的順序及期間都可能因人而異。舉例來說,乳癌的患者其病灶的基因表現有可能呈現HER2(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陽性或是荷爾蒙受體陽性,抑或是三陰性等等,加上不同的診斷期別或轉移部位,治療方案皆呈現相當程度的差異。癌症基因呈現族群差異 影響癌症藥物研發方向目前已知部分癌症盛行與族群、地域有著顯著的關聯性,例如:亞洲地區盛行的肝癌、胃癌、非吸菸女性的肺癌等。以乳癌為例,根據臨床統計在東亞國家平均發病年齡較西方歐美國家早了約10年左右,多數乳癌患者是在停經前發病。由於荷爾蒙在多數乳癌的治療中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停經前與停經後的乳癌治療對策也有相當的差異。此外,包含亞洲地區好發的肺腺癌以及B、C型肝炎引起的肝癌等,都呈現特殊的地域差異,這些都證明在亞洲地區投入早期的研發與臨床研究的重要性。一直以來,國際大廠的癌症藥物從研發到臨床試驗都是以歐美病患為參考依據,新藥在美國FDA或歐盟EMA核准後一、二年才能取得台灣TFDA核准,再加上新藥納入健保還需一至二年時間,到台灣患者使用,時間至少延後二到三年。對於腫瘤惡性度高的晚期患者而言,這是十分漫長的一段路程。目前已有跨國藥廠開始對亞洲癌症的特性採取差異化的研發策略,希望可以盡早找出符合區域特性的治療方式,加速病人及早使用新藥物。已有藥廠針對亞洲區域發展一項名為StAR(Strategy in Asia Region)的計畫,透過該項平台從尋找疾病標的、藥物研發到臨床試驗都是以亞洲區常見的癌症例如肝癌、胃癌、肺癌等為主,目的就是希望加速該區域的病人及早用到創新的癌症藥物。免疫療法成明日之星 傳統療法不該被捨棄近日廣泛討論的免疫療法是否可以取代手術、化療或標靶治療?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理事長吳一龍教授指出,根據病灶特性運用化療、標靶、免疫療法彼此相輔的合併療法是現今癌症治療較新的觀念。吳一龍教授強調,早期發現予以手術切除目前仍是治療的黃金準則,呼籲民眾一定要定期檢視自己的健康。

C肝死路一條?延誤治療才會!

C肝死路一條?延誤治療才會!#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彰化秀水鄉等8個鄉鎮,C型肝炎罹患率偏高,其中又以秀水鄉、大城鄉、溪湖鎮的比例較高,許多患者害怕治療過程,導致整體治療率極低,事實上,C肝應尋求專業協助,否則等到不舒服時,通常已經惡化成肝硬化或肝癌,C肝是可以治好的,不像B肝只能控制,目前的健保給付治療可達8成左右的治癒率。花了5年說服接受治療 竟快肝硬化一位60幾歲的阿婆,雖然知道自己患有C肝,卻總以「鄰居說治療很辛苦」,「隔壁有人因為治療死掉了」藉口推拖,醫師花了5年的時間才說服對方接受治療,阿婆的檢查報告都已經快肝硬化了,醫師心急如焚,用盡各種方式說服她接受治療,終於在去年完成療程,目前已經治癒。 空腹、捐血檢查 可知是否患C肝彰化秀傳醫院副院長楊基滐表示,C肝的治療率平均只有1成左右,探究不治療的原因,以「不知道」佔最大宗,一是不知道自己有C肝,另一個是不知道可以治好,楊基滐副院長呼籲,只要空腹到醫院檢查,或者去捐血也會知道自己是否患C肝,C肝已有不錯的治療方法,且治癒率極高。為了等新藥 延誤時機恐致肝硬化肝病是國病,楊基滐副院長強調,知道自己是否患有BC肝就跟知道自己是什麼血型一樣重要,一旦確認患有C肝,建議一定要積極接受治療,因為C肝是可以治好的,現有的健保給付治療成效表現很好,部分患者為了等待新藥,不積極治療,患者若一味等待反而可能延誤治療時機,埋下惡化成肝硬化、肝癌的風險。

C肝可根治 勿輕忽黃金治療時機

C肝可根治 勿輕忽黃金治療時機#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所公布的C型肝炎篩檢調查報告顯示,國人C肝盛行率為4.2%,換句話說,全台有約55萬人正面臨C肝的威脅。由於感染C肝病毒後,多年後可能出現肝硬化、肝癌等風險,且部分感染者會因為沒有任何症狀,容易輕忽,這也使得台灣在根治C肝的道路上,阻礙重重。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內科部主任陳健弘醫師表示,目前國內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已經感染C肝卻不自知;且被診斷為C肝的患者,接受治療的比率僅10至20%;其中,沒有繼續追蹤的C肝患者,究其原因多與無症狀而輕忽有關。另外,根據肝基會去年的調查發現,C肝患者未接受治療的主因,在於身體無法負荷傳統治療注射長效型干擾素,合併口服雷巴威林的組合療法所產生的副作用,另有17%的患者因為治療費用過高而無法持續治療;甚至有11%的患者不知道C肝是能治癒的。由此可見,國人對於C肝的認知似乎仍嫌不足。C肝治療拖延 嚴重可能影響治癒力隨著C肝病毒口服新藥上市,只要早期治療,治癒率約達95%以上,且療程較短。陳健弘醫師說,C肝患者一旦延遲就醫,不但會令治療效果變差,對於治癒的機會也隨之降低,甚至可能進入換肝一途,因此,最好在還沒有肝硬化的情況下,及早積極治療,才是較好的選擇。雖然明年健保可能會有條件的給付C肝口服新藥,不過,由於C肝口服新藥目前仍未列入健保給付,有些患者會選擇購買網路上所販售較為便宜的學名藥或印度藥,陳健弘醫師提醒,由於這類來源不明的藥品無法保障其品質,也無從得知其療效及副作用,建議不要冒險,仍應尋求正規管道才有保障。另一方面,自從C肝口服新藥納入健保議題被炒熱後,有部分原本需要及早治療的民眾會有所等待,但因政策祭出仍需多方考量,恐延誤治療,仍建議C肝患者須與醫師討論,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時機。C肝治療選擇多 患者不應輕易放棄陳健弘醫師提醒,目前C肝已有新藥可治癒,即使價格仍高,也有傳統干擾素治療組合可以使用,治癒率也能達到70%,因此若已知罹患C肝的患者應及早做治療,此外,若是無法確定自己是否為C肝感染者,目前國內已提供年滿45歲可進行一次B、C肝的免費篩檢;更重要的是,C肝在初期、甚至即使到了肝癌初期都可能沒有明顯症狀,然而出現腹水、黃疸、肝昏迷時,通常已經是後期或者末期,就只能進入換肝,甚至可能連換肝也來不及,且存活率低,實在輕忽不得。

婚前驗出12公分瘤!質子治療助滅癌

婚前驗出12公分瘤!質子治療助滅癌#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28歲年輕男性婚前健康檢查,竟然發現肝臟左側有一顆12公分腫瘤,屬於末期肝癌,若使用X光放射線治療,器官損害面積過大、可能連腸胃都會受到波及,只能接受標靶治療,經過長庚醫院團隊專業評估,這名患者較適合接受質子放射治療,搭配肝內化療,接受治療後,腫瘤在7個月後消失,不過後來肝臟又長出2顆小腫瘤,醫師以電燒除去腫瘤,並建議患者接受肝臟移植。 質子治療減少其他組織、器官損壞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放射腫瘤科教授張東杰主任解釋,肝癌患者接受傳統X光放射線治療時,X光放射線很容易傷害附近正常組織、器官,因此患者會承受較大副作用,若是肝硬化患者,接受治療後,便可能產生腹水、肝功能下降、內分泌酵素往上飆升等嚴重後果。如果以車子做比喻,X光就好像一台剎車功能不佳的車子,很容易開過頭,殃及無辜,質子治療則好像一台剎車功能較好的車子,到達目的後,不易暴衝,因此治療範圍可以鎖定病灶,大幅減少其他組織、器官損壞。 肝癌患者需要慎選療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洪志宏表示,對於肝癌患者,每種治療都有其限制,像手術切除就不太適合肝功能不佳、年齡過大、腫瘤位置不佳、血管侵犯患者,肝臟移植需要面臨肝臟來源問題,射頻燒灼若是腫瘤大於5公分、位置不好、靠近血管,也不太適合,X光放射治療則會對其他正常肝臟組織造成傷害,其他療程為疏緩性治療,無法真正根除病灶,如果患者上述治療都不太適合,可能就要考慮接受質子放射治療。 張東杰主任補充,質子治療並不適合用於瀰漫性肝癌,患者接受治療後,只有約15%的患者肝硬化指數增加一分以上,有些患者會有一些輕微皮膚反應,過去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接受質子治療的患者中,只有一名接受標靶治療的患者出現較嚴重傷口。(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C型肝炎若無全面消滅 仍有傳染之風險

C型肝炎若無全面消滅 仍有傳染之風險#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今年6月發佈的「103年國人十大死因」報告顯示,癌症連續33年居冠,其中肝癌位居十大癌症殺手的第二位;慢性肝炎與肝硬化位居十大死因排行第九位。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楊培銘教授指出,肝病每年奪去上萬人性命,其中尤以C型肝炎日趨嚴重。因C肝至今仍無疫苗可供預防,無法遏止傳染持續發生,故根治C肝,全面消滅C肝傳染源,實為當務之急。C型肝炎口服新藥提升治癒率 患者不再心慌慌楊培銘教授表示,C型肝炎傳統係採干擾素併雷巴威林治療,對台灣常見的1b基因型病人,治癒率約達7成,如今隨著各種C型肝炎口服新藥上市,不但治癒率增加至95%以上、療程也相對較短,重要的是副作用較少,目前政府已著手準備擬定國家政策,有望會通過健保給付,期盼針對干擾素副作用無法承受、傳統治療失敗之患者讓其及早接受口服新藥治療,早日痊癒,痊癒的C肝病人不再是傳染源,這就是「治療即預防」的消滅C肝對策。接受C肝口服新藥治療,需注意藥的交互作用,楊培銘教授強調,C肝口服新藥和一些藥物有交互作用現象,例如質子幫浦抑制劑(抑制胃酸製劑)、部分抗高血壓藥物、降血脂藥物、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抗心律不整藥物及抗癲癇藥物等。因此,楊培銘教授提醒患者在服用C型肝炎口服新藥之前,應主動告知目前正在服用的藥物,由專科醫師詳加檢視,才能擬訂適當的治療對策。楊培銘教授也提醒,使用C肝口服新藥後治癒的患者,不代表往後不需持續追蹤,尤以肝硬化患者最需特別注意,務必持續追蹤,包括抽血檢驗肝功能與胎兒蛋白(AFP)以及腹部超音波檢查,以免肝癌發生而不自知,無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肝基會肝炎小手冊改版 助患者獲得正確資訊楊培銘教授表示,今年2016年世界肝炎日之主軸為消滅C肝,期望全台總動員,由自身做起,讓C型肝炎這個名詞正式走入歷史!另外,肝基會今年肝炎小手冊改版正式上線,患者或是任何需要肝炎資訊等民眾,皆可撥打肝基會服務專線0800-000-583,或上至肝基會官網查詢,期能獲得正確的肝炎知識。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