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肝癌高危險群 應每3個月定期追蹤

肝癌高危險群 應每3個月定期追蹤#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永遠的社工」年僅60歲的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曾中明近日因肝癌病逝,他生前大力推動社政改革,報導指出從他發現罹癌不到半年就驟逝,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呼籲,肝癌高危險群應定期檢查、追蹤,以防憾事發生。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洪弘昌醫師表示,肝癌的高危險因子有很多,B型、C型肝炎病毒帶原者、長期酗酒、黃麴毒素、具有肝癌家族史以及一般環境汙染物例如戴奧辛、DDT等都是導致肝癌的重要因子之一。無明顯症狀    危險因子多洪弘昌建議肝癌高危險群,應定期每三個月進行追蹤、檢查,固定返診,肝癌的檢查多使用腹部超音波檢查或抽血檢查,專科醫師如果為了確診,會視病人情況安排其他影像學檢查,例如核磁共振、電腦斷層或者血管攝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肝癌幾乎無早期的症狀,因此許多病人在確診後已是末期,但仍提醒患者保持正向的心情,定期追蹤、檢查以及積極治療,不熬夜、不飲酒、規律運動,注意營養均衡攝取,少增加肝臟負擔,早期診斷、持續追蹤,仍有治癒的機會。 

肝癌治療個人化 避免復發增存活率

肝癌治療個人化 避免復發增存活率#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感冒會有流鼻水、發燒等症狀,傷口發炎則會紅腫熱痛的感覺,唯獨肝臟因為沒有痛覺神經,所以發炎時總是不痛不癢,以致肝硬化、長出腫瘤卻渾然不知,往往等到出現症狀時,病情早已惡化成中、晚期。因此,肝癌十幾年來一直為全國十大癌症之一,每年約有1萬多人罹癌,死亡率達7成,但僅有1/3左右的患者,能夠以外科手術的方式治療,只是,手術後五年內大約有5~7成的人會復發,存活率也僅有35~50%而已,可見肝癌儼然已成為國人的頭號殺手之一。依病況提出個人化治療 以增治療效果為了使肝癌治療達到更好的效果,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外科李金德醫師建議,依個人呈現的病況,提出個人化的治療,以帶給肝癌病人更好的治療品質,提升健康生活。1)肝臟移植手術對於罹患肝癌,因為肝硬化嚴重,肝功能低下的病人,不適合一般手術者,目前接受過肝臟移植手術治療的患者,沒有復發的現象,三年存活率達94.7%。2)微創手術傷口小、恢復快,對於位於肝臟邊緣或較淺層的肝癌較為適合。3)開腹手術對於較大、位於深層的肝癌,或不適合肝臟移植、微創手術者來說,選擇開腹式手術較為合適。4)肝癌手術復發預防,提升治療效果,同時罹患B型肝炎或C型肝炎的肝癌病人,術後應積極地投與抗B肝或抗C肝的藥物治療,使肝癌的復發率大幅下降。

C型肝炎不治療 肝癌風險恐激增

C型肝炎不治療 肝癌風險恐激增#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肝臟是個無聲的器官,由於表面沒有神經,即使發炎也不會疼痛,使得多數民眾往往等到出現症狀就醫時,肝病已都相當嚴重!據國健署調查指出,肝癌為全國第二位主要癌症死因,佔總癌症死亡人數約近2成,且在所有知道自己有BC肝的90萬人中,僅有22萬人接受治療。尤其是C型肝炎患者,大多皆擔憂藥物副作用而拒絕治療,但其實C型肝炎只要好好接受治療,治癒率將可大幅提升至90%,所以,提醒民眾為了自身健康著想,別輕易忽視肝炎,只要接受治療,皆可降低未來演變成肝硬化、肝癌風險。慢性肝炎篩檢很重要 以免肝癌找上門根據統計資料指出,台灣每年約有1萬人被診斷罹患肝癌,且平均每45分鐘就有一人因肝病而死亡,而在這些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成的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2成為C型肝炎感染者,由此可見,B、C型肝炎為導致肝癌關鍵成因。然而,台灣人總以為喝酒、熬夜才是罹患肝癌的主因,但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高嘉宏醫師表示,其實這些大多都是加速惡化的因子,並非主要原因,若想遠離肝病威脅,應該是從源頭預防做起,重視慢性肝炎篩檢才對。C型肝炎患者 每年皆有1~4%機率轉變成癌肝病的高盛行率主要與慢性B、C型肝炎有關,一旦感染,肝臟會因反覆發炎,導致肝硬化、肝癌,尤其台灣約有40~60萬人罹患C型肝炎,其中20%的患者可能演變成肝硬化,每年1~4%的機率轉變為肝癌,不容小覷。儘管C型肝炎不需要長期服藥,也非不可治癒之絕症,但健保給付藥物,由於治療複雜度高、常出現肌肉痠痛、疲累、頭痛、發燒、失眠、焦慮、嘔吐、腹瀉、紅疹等,使得患者經常因為副作用而不敢接受治療。但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劉振驊醫師表示,針對C型肝炎治療現在已有新的療法可以替代,不僅口服藥數量較少、副作用低、治療週期縮短外,治癒率也提升至90%,只是,目前健保尚未給付,病人需自費。

沉默殺手肝癌!6大發生原因你不可不知

沉默殺手肝癌!6大發生原因你不可不知#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還記得坊間流傳的一句經典名言「肝若是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這句話看似戲謔,卻是許多人的真實寫照!肝臟在體內雖然是個重要的排毒工廠,但往往因為它的沉默,讓肝癌這個無形殺手,在不知覺中掠奪了我們的健康。對此,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長陳皇光表示,任何會誘發肝炎的原因,都是未來產生肝硬化與肝癌的危險因子,包括B、C型肝炎、酒精型肝炎等,雖然在眾多原因中,容易演變為肝癌的就屬B、C型肝炎,但這些會造成誘發肝炎的原因,民眾仍不可不知:1)B型肝炎/主要發生原因有兩種,第一為垂直傳染,帶原的母親分娩時,會將B型肝炎病毒傳染給新生兒;第二則為水平感染,B型肝炎病毒可經由輸血、血液透析、重覆使用針頭、針灸、穿耳洞、刺青、共用牙刷及刮鬍刀等方式感染他人。2)C型肝炎/主要發生原因有兩種,第一為經由血液或體液感染,C型肝炎病毒必須經由血液、體液才能傳入人體,特別是血液。輸血是傳播C型肝炎病毒最主要的途徑之一;第二則為經由不明途徑感染,約有一半C型肝炎患者的受染途徑不明,此類傳染方式又稱為散發性感染。3)酒精型肝炎/飲酒過量所致,據研究,若一日酒精量超過80公克即瀕臨危險,且更有研究者指出,超過40公克就已危險。40公克的酒精,換算下來約等於白蘭地100c.c、紹興酒250c.c。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喝同量的酒時,比男性較容易變為肝硬化症,因此,女性必須以男性一半的酒精量來做衡量。4)藥物型肝炎/濫用藥物、服用藥物過量所致,由於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場所,如果某類藥使用時間過長、劑量過大,或屬於特異體質的病患,都可能導致肝損害之可能。5)自體免疫肝炎/病患自身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攻擊肝細胞引起發炎或壞死,好發於女性,所以提醒民眾,應避免高壓生活環境,必要時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肝炎。6)脂肪肝/飲食過量、過度肥胖及酗酒所致,所以,勿暴飲暴食、飲酒過量、規律運動、維持正常生活型態才能避免上身。最後提醒民眾,其實肝炎的治療成效相當好,只要定期接受檢查、治療,就能遠離肝癌及肝病的威脅。

肝病每年奪萬條命 定期篩檢遠離威脅

肝病每年奪萬條命 定期篩檢遠離威脅#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肝病一直以來都是常見的健康殺手,從肝炎到肝硬化,最後形成肝癌,即所謂的肝病三部曲。加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國人十大死因第九位,肝病可說是台灣地區最常見之「本土病」之一。而肝是沉默的器官,當肝病出現明顯症狀時,通常已十分嚴重了。為避免肝病所苦,除了定期檢查外,擁有良好生活習慣、規律作息及避免會傷害肝臟的行為,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B、C型肝炎帶原者    應避免菸酒、熬夜據估計,台灣每年至少有一萬人死於肝病,有鑑於此,台南市衛生局於「行動醫院全民健檢」整合式篩檢服務時,即提供GOT、GPT、B型肝炎表面抗原、C型肝炎抗體、甲型胎兒蛋白等5項肝炎標記檢測,異常者將進行腹部超音波及後續之轉介追蹤。然而,除了定期篩檢追蹤外,平時也應做好自我保健,尤其是B、C型肝炎帶原者,更應避免抽菸、喝酒、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及熬夜等,並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例如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作息正常、充足睡眠,透過篩檢及自我保健雙管齊下,以減少病程進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的機會。

BC肝患者 罹肝癌風險激增150倍

BC肝患者 罹肝癌風險激增150倍#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肝,一直是身體最為沉默的器官,當發現罹患肝病時,通常都為時已晚,然而,在台灣,罹患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多達百萬人以上,其中,B型肝炎、C型肝炎帶原者,不幸罹肝癌的風險,將是普通人的一百五十倍以上,醫師就提醒,病毒性肝炎患者,務必時時追蹤肝的情況,以免肝癌纏身!年輕族群若罹癌 代謝較快惡化速度也增快家醫科納祖德醫師表示,B型肝炎帶原者,得到肝癌的機會,是非帶原者的一百五十倍以上,因為曾受到B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容易因為病毒侵入肝細胞核內,導致細胞變性,逐漸轉變成為肝癌。肝癌成因不一,若是肝炎引發的肝癌,大約需要30年的進程。 納祖德補充,中年甚至青年罹癌已經越來越常見,顛覆民眾以為要上了年紀才要防癌的印象,因為飲食、壓力、環境污染等種種問題,影響癌症年輕化的傾向。此外,患者的年齡跟癌化進程也有關係,在年輕時罹癌,因為代謝較快的關係,可能會加快癌化的進程,值得注意。肝功能異常者 應少吃堅果類食品 營養師陳如君指出,肝功能異常者,飲食上盡量避免醃漬物、可能有黃麴毒素的食物如保存不佳的花生、五穀雜糧、堅果等、含化學添加物的加工食品,盡量吃原態、無添加、少加工、簡易烹調的食物。 在定期檢查方面,納祖德建議,為提高準確度,應該要做複合式檢查多管齊下,包含肝功能檢查、肝癌指數檢查、腹部超音波,三項檢查同時做,前二者以抽血即可檢驗,超音波則屬於非侵入式的檢查,是非常普及的檢查項目,才能讓遠離肝癌確保健康。

肝癌無症狀難察覺 死亡率高達7成

肝癌無症狀難察覺 死亡率高達7成#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報導藝人安鈞璨因肝癌病逝,年僅31歲,令人不勝唏噓,依據衛福部的資料,台灣2013年死亡原因顯示肝癌仍高居第二位,每年有1萬多人罹患肝癌,死亡率高達7成,影響國人健康甚鉅,肝膽腸胃科醫師表示,肝癌並非中老年人的疾病,且初期無症狀,被發現時大多已經是末期,預後不佳、存活率不高。成因多:BC肝、長期酗酒、家族史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洪弘昌醫師指出,肝癌在台灣的死亡率多年來居高不下,男性的患者多於女性,肝癌的成因很多,其中較常見的原因為B型、C型肝炎病毒帶原者、長期酗酒、黃麴毒素以及具有肝癌家族史等。醫:定期檢查把握治療時機建議患有B型、C型肝炎者,定期每三個月進行追蹤、檢查,固定返診,肝癌的檢查多使用超音波檢查或抽血(甲型胎兒球蛋白)檢查,專科醫師如果為了確診,會視病人情況安排其他影像學檢查,例如核磁共振、電腦斷層或者血管攝影,並配合抽血CEA、CA-199觀察其癌症指數,以上這些檢查目的多是為了即早發現、即早治療。他也提醒患者保持正向的心情,定期追蹤、檢查以及積極治療,不熬夜、不飲酒、規律運動,注意營養均衡攝取,少增加肝臟負擔,早期發現治療,仍有治癒的機會。   

肝癌患者福音!電腦刀治療提昇存活率

肝癌患者福音!電腦刀治療提昇存活率#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國健署統計顯示,癌症死因死亡率的第2名就是肝癌,僅次於肺癌,而一年的整體存活率約55%,五年的整體存活率約25%,治療上相當棘手。而肝癌的治療方式非常多,雖手術切除是公認有效的治療方式,不過只能用於早期肝癌與肝功能良好者,而且外科手術的風險度也較高。因此近年醫學有所改善,常運用「電腦刀」進行肝癌治療,使病人的存活率大幅提昇約1年以上。奇美醫學中心放射腫瘤部暨電腦刀中心林佳輝醫師指出,電腦刀並不是真的刀,是放射治療的一種,精準度較高,可準確的給予腫瘤高劑量,並能追蹤會移動的腫瘤,且能減少旁邊正常器官的劑量,因此可用來執行放射手術。由於大部分的病人都已經使用過其他治療方式卻效果不彰,病情通常很嚴重,預期只有半年的存活率,但不少病人經過電腦刀治療後可以存活一年以上,甚至有些病人已經存活三年以上了。非每位肝癌病患  都適合用電腦刀治療但別以為任何人都可以做電腦刀治療,事實上還是有限制,林佳輝醫師說,下列情形並不建議做電腦刀治療:肝功能太差、體能狀態太差、難以控制的腹水、有接受過右上腹部的放射線治療、有明顯的肝外轉移、腫瘤靠近腸胃道、腫瘤數目太多、肝體積太小等。另外,新診斷早期的肝癌病人,也不建議一開始就使用電腦刀治療,因為對這些病人而言,開刀仍然是第一線療法。林佳輝醫師也說,電腦刀常是第二線治療,亦可延長嚴重肝癌病人的存活率,甚至還有病人能存活三年以上。至於早期的肝癌,雖然預期電腦刀治療效果會較好,但是在治療準則尚未改變之前,還是不建議用電腦刀當作第一線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