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B型肝炎非飲食不潔 性行為也可傳染

B型肝炎非飲食不潔 性行為也可傳染#肝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歷年的統計,在全國十大死亡原因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年年榜上有名,其中絕大多數是因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其中又以B型肝炎為主要因素。B型肝炎是國人肝病的最大禍首,台灣每年約有七千人死於肝癌,其中約有六至七成是B型肝炎引起的。有許多人都誤以為B型肝炎是因為飲食不潔而傳染的,其實不是,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可分為垂直傳染與水平傳染二種。垂直傳染是指帶有B型肝炎病毒的母親在生產過程中,B型肝炎病毒經由胎盤或產道傳染給胎兒,因此又稱為「母子傳染」;水平傳染是有B型肝炎病毒的血液或體液,經由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內感染,所以打針、針灸、穿耳洞、刺青或美容時器具消毒不完全,或是共用牙刷、刮鬍刀等,都有可能因為傷口接觸到B型肝炎病毒而感染。此外,性行為也有可能傳染B型肝炎。只有嚴重的肝炎發作才會感到疲倦;疲倦的程度跟肝臟發炎指數並沒有一定的相關。且通常在急性肝炎發作厲害的時候才會上腹部不適或腹脹的症狀。還有急性肝炎發作或慢性肝炎及性發作時,才會發生食慾不振的症狀,甚至可能出現噁心嘔吐的情形。體內的紅血球代謝後,會在肝臟轉為水溶性的直接膽紅素排出體外,所以當肝臟發炎、受損厲害時,膽紅素無法代謝排出,就會積存在血液中造成黃疸,這時皮膚、眼白會看起來黃黃的;當過多的膽紅素隨尿液排出時,尿液的顏色變深,就出現所謂的「茶色尿」。基隆市七堵區衛生所提醒民眾有效預防感染B型肝炎的原則,新生兒須按時接受肝炎疫苗注射,若母親為e抗原陽性的B型肝炎帶原者,新生兒除按時接受疫苗注射外,需於出生24小時內注射免疫球蛋白。避免不必要的輸血、表面抗原陽性之帶原者不應捐血給別人、避免不必要的打針、針灸、刺青等。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不與別人共用刮鬍刀、牙刷,以免刮破皮膚或黏膜而被感染。針灸針、手術用具等醫療器材要消毒完全。使用無菌塑膠注射針筒,不能「只換針頭、不換針筒」。接受B型肝炎疫苗接種,產生免疫力這是一勞永逸的方法,血液中無B型肝炎表面抗原,即非帶原者,無表面抗體也無核心抗體的民眾尤其需要施打。

肝不好真甘苦 怎麼顧肝保健康?

肝不好真甘苦 怎麼顧肝保健康?#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肝」這一個沉默的器官,就像鐵打的一樣默默的一直在工作,累了也不跟我們說,都是撐到崩潰邊緣才會有症狀出現,真的是很困擾!台灣每年因為肝死亡的人數高達一萬多人,平均每40分鐘就有人一人死於肝病。為什麼肝病很容易被忽略?內科教授林杰樑說,因為肝沒有神經,沒有任何的症狀,就連慢性肝疾病其實也不會有疲倦的感覺,當有黃疸的時候其實都已經是肝癌或肝硬化了,很多人檢查肝功能是正常的,肝也不一定是正常。甚至很多人是肝都破掉了才知道自己有肝癌(肝腫瘤破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治療B型肝炎患者的藥物尚在研究中,輕信廣告,亂服所謂的「肝藥」、秘方、偏方和不明成分的藥物,反而增加肝臟的負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雖然肝是一個沉默的器官,但是,事出必有因,我們來看看怎麼樣的生活飲食習慣會造成你的肝容易生病!如果你是平常過度勞累,常常感到心情鬱悶的人就要注意了!林杰樑指出,感到硬撐就是勞累了。而過度勞累影響到肝的新陳代謝,原本有肝疾病的容易惡化,或是原本是正常肝的人也會容易異常。一天到晚都要喝咖啡與吃甜食的人也需注意了!咖啡跟糖會造成肝臟甚麼問題?林杰樑表示,咖啡因作用在交感神經,之後代謝還是要經過肝臟,喝多了會增加肝臟的負擔,果糖來自玉米糖漿 甜度是蔗糖的1.7到2倍,80%靠肝臟分解。會增加肝臟的負擔,使肝臟過勞,而且會造成脂肪肝。「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細胞內過度囤積,而使脂肪重量超過整個肝臟的5%以上者。吳明珠也建議,養肝主要是利用略帶甘溫的食物或藥物來補養氣血,協助肝氣提升。以食物而言,例如:雞肉,牛肉,排骨,鰻魚,海參,豬肝,春筍,蘑菇,香菇,金針菜,芹菜,白木耳等都是適合養肝的食物。

三成換肝人有併發症?一成竟因此死亡!

三成換肝人有併發症?一成竟因此死亡!#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台灣,有數百萬民眾罹患B肝或C肝,而B、C肝,又易造成嚴重的肝硬化,甚至肝癌的產生。其中,每年約有1萬的病人因急性肝衰竭、肝硬化及肝癌而過世。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也長踞台灣十大死因的第八位而肝癌則為十大癌症的首位。所以每天約有1千人在等候肝臟移植,而只有30~40人有機會接受手術,平均等候時間約半年至1年之久。然而,病人在接受肝臟移植之後,並不能夠一勞永逸,後續還有可能引發其他症狀,導致移植的肝再度壞死,必須再度換肝,或是被宣告離開人世。對此,三軍總醫院胃腸肝膽科黃信閎醫師表示,約有28~32%的換肝病人隨著時間會逐漸面臨術後膽道狹窄的併發症,造成移植器官的壞死及增加再移植的機會,且有10%的病人因此死亡。黃信閎說明,術後膽道狹窄的併發症,大多數發生於換肝後1年內,平均約5~8個月。若是1~2個月即發生狹窄現象,可能只是術後水腫或發炎反應而已。臨床上表現出發燒、胃口差、上腹痛、全身癢及黃疸等症狀。而目前膽道狹窄的治療主要以膽管鏡配合多次的氣球擴張及支架置放為主,每隔3個月施行一次,大約需3~5次療程,為期12~24個月。成功治療後,再復發的機會小於20%。因此,黃信閎提醒,膽道狹窄具有發生率高、治療時間長、影響移植肝臟及病人本身的存活。故妥善的膽道狹窄處理是換肝成功的基石,也是彩色人生的開始。

醫訊/關於肝硬化與肝癌的二三事

醫訊/關於肝硬化與肝癌的二三事#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肝臟負擔身體排毒與代謝的重責大任,所以有句話說,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肝癌是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在台灣每年因為肝癌奪走的生命不在少數。現在隨著醫療的進步,肝癌的早期診斷與治療都不斷發展進步,提高了肝癌的治癒率。所以,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與社服課特舉辦「肝硬化暨肝癌病友座談會」,邀請胃腸肝膽科系陳益程醫師主講「肝硬化常見併發症的專業治療與日常生活照顧」;胃腸肝膽科系林成俊醫師主講「肝癌內科治療的新進展」。活動需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肝硬化暨肝癌病友座談會時間:101年12月15日(六)上午9:00~11:0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桃園縣龜山鄉)兒童大樓K棟12樓第二簡報室洽詢:03-328 1200轉5176 劉小姐

B肝患者好幫手 手機APP助掌握

B肝患者好幫手 手機APP助掌握#肝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B型肝炎,無疑是導致肝癌的最大兇手之一,但是,許多B肝患者,因以為「沒有症狀」,便無警覺心,沒有養成定期追蹤檢查的習慣;因此,到了得知罹患肝癌時,往往已經造成極大的遺憾。而為了能讓B患者能夠「加強病識感」、「定期追蹤」、「積極治療」,B肝炎醫療策會推出手機APP,望B肝患者自我管理,保健康。而對於B患者的衛教知識不足,基隆長庚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簡榮南則表示,B肝炎之肝癌防治工作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對新生兒或未感染B病毒成人注射疫苗,防止B肝炎病毒感染。第二階段則為B帶原者透過定期追蹤檢查,及早發現肝臟異常,及時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B肝炎,降低病毒量,減少肝細胞發炎,以預防肝病演變為肝癌;第三階段為肝癌經手術或局部燒灼治療後以抗病毒藥物治療,來減少肝癌患者術後晚期復發的機會。然而,肝癌不一定會發生在每位B帶原者身上,但只要忽略定期追蹤,萬一發生肝癌無法被早期偵測出來,絕對會增加危害健康及生命的風險。對此,為能協助B肝炎帶原者「加強病識感」、「定期追蹤」、「積極治療」,台灣B肝炎醫療策會推出「健康B本」免費手機APP,結合了肝癌風險預測、最新B教資訊、回診提醒、肝功能及病毒量紀錄等功能,望24小時全方位照護B帶原者的肝臟健康,達離肝癌威脅。(圖片來源:由台灣B肝炎醫療策進會提供) 

高出98倍罹肝癌風險 B肝民眾須有自覺!

高出98倍罹肝癌風險 B肝民眾須有自覺!#肝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台灣有近30萬人為B肝帶原者,而B肝帶原者罹患肝癌的機率,比起非帶原者高出近30~98倍。然而,許多B肝帶原者,因無定期做追蹤檢查,發現罹患肝癌時,腫瘤大小往往已有3~5公分大。對此,台灣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委員簡榮南醫師呼籲,B肝帶原者至少每3至6個月檢查一次,以防止肝癌上身。據統計,台灣每年肝癌發生人數約為1萬人,其中B型肝炎帶原者罹患肝癌的機率又遠比一般人高出許多,是非帶原者的30~98倍以上;如此高度的關聯性,更加突顯肝癌防治的迫切及重要。另外,根據衛生署調查,肝癌發生原因中高達62%民眾認為與酒喝太多有關,另有48%認為是因太晚睡/生活作息不正常引起,只有30%認為和感染B型肝炎有關;而B型肝炎者帶原中竟高達74%認為「身體沒有什麼症狀」,應該不需要去看醫生,這是造成台灣肝癌患者居高不下的原因!對此,簡榮南指出,B肝帶原者,未意識到罹患肝癌風險會隨著B肝病毒量愈高而增加,且感染B肝並不會出現任何明顯症狀,再加上現代人生活較忙碌、緊張,使得B肝帶原者很容易忽略定期追蹤檢查,無法及時了解肝臟的狀態及B肝病毒量的多寡,進而錯過肝炎治療黃金期,而導致長期發炎及肝纖維化、肝硬化,甚或肝癌,是絕大多數B肝帶原者步入肝癌的主要原因。所以簡榮南提醒,標準B肝定期追蹤的檢查項目必須包含肝功能指數、腹部超音波及胎兒蛋白,甚至必要時加驗B肝病毒量,至少每3至6個月檢查一次,醫師才能根據各項結果,確實診斷帶原者肝臟的健康狀態,給予適當的治療,才能避免肝癌上身!(圖片來源:由台灣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提供)

B肝帶原者女性懷孕須注意 以保護寶寶健康

B肝帶原者女性懷孕須注意 以保護寶寶健康#肝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國人B型肝炎帶原者,經統計顯示,達約30萬人左右,然而B肝是造成肝癌的主因之一,且癌症佔國人癌症死因的首位,肝癌為癌症的第二名。但你知道嗎?其實國內的許多B肝帶原者,有近40~50%之感染者,都是經由「垂直感染」也就是,帶原之母親經由胎盤或分娩時傳染給新生兒。郭綜合醫院兒科顏瑞美醫師說明,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主要有二大方式分別為,「垂直傳染」、「水平傳染」,而其中,B型肝炎病毒初次感染在我國及其他好發地區,多發生於嬰兒及兒童早期。而母嬰傳染是最重要的傳染途徑。然而,B型肝炎疫苗尚未問世時,B型肝炎帶原者母親若e抗原為陽性,新生兒受感染的機率均為百分之九十,若帶原者母親為e抗原陰性,則新生兒受感染之機率約只有百分之十。因此,周產期感染是造成國人B型肝炎帶原率在以往居高不下的主因。所以若能阻斷周產期傳染就成了降低國人B型肝炎帶原率的重要關鍵,而B型肝炎疫苗的發明就是這個關鍵的重要里程碑。對此,顏瑞美提醒,所有B肝帶原者無論性別、年齡,都應定期追蹤(每六個月),若肝功能正常,無特殊身體狀況,可正常懷孕,若肝功能異常,或有B型肝炎相關併發症,應先與醫師討論並治療。而在使用抗病毒藥物期間,應避免懷孕。所有孕婦懷孕約7、8個月時,應接受B型肝炎產前篩檢;若母親為高傳染性(e抗原陽性)帶原者,其所生之新生兒,必須在出生24小時內儘速接種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第1劑B型肝炎疫苗、滿1個月及6個月時,再依序接種第2、3劑B型肝炎疫苗,才能保護寶寶不受B肝之威脅!

醫訊/戰勝肝癌衛教講座

醫訊/戰勝肝癌衛教講座#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肝癌是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在台灣每年因為肝癌奪走的生命不在少數。這次台灣肝癌醫學會特別主辦的衛教講座,幫助您更瞭解肝癌,把握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透過正確的治療與保健方式,與其他病友們相互鼓勵戰勝肝癌! 這場講座將在12月1日下午在嘉義基督教醫院舉辦,居住嘉義地區的民眾有福了!周末假期可以就近和家人一起認識肝病、肝癌,有興趣的民眾請電洽。時    間:2012年12月1日(六) 14:00~17:00地    點:台嘉義基督教醫院 路加堂B1第二會議室(嘉義市忠孝路539號)洽    詢:(02)2717-1986(台灣肝癌醫學會健康小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