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日前肝癌復發,引發外界關注,今日卻傳出他不敵病魔,於凌晨辭世的消息,享壽83歲。肝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到底肝癌復發機率有多大?復發症狀有哪些?又該如何預防呢?胃腸肝膽科醫師提醒,若是民眾發現身體出現瘀青、黃疸、腹水等6大異狀,就有可能是肝癌嚴重復發警訊,不應輕忽趕緊就醫。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日前肝癌復發,引發外界關注,今日卻傳出他不敵病魔,於凌晨辭世的消息,享壽83歲。肝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到底肝癌復發機率有多大?復發症狀有哪些?又該如何預防呢?胃腸肝膽科醫師提醒,若是民眾發現身體出現瘀青、黃疸、腹水等6大異狀,就有可能是肝癌嚴重復發警訊,不應輕忽趕緊就醫。
肝癌是國內10大死因第二名,不少病患多因太晚發現而錯過黃金治療期,高雄長庚執行降期(Downstage)治療法,透過肝栓塞來降低癌症期別至治療準則標準內再行手術或移植,讓晚期肝癌患者重生。一名59歲肝癌男性,腫瘤11.6公分,因過大而無法進行切除,所幸透過「載藥微球栓塞治療」成功縮小腫瘤,再透過外科手術方式切除之後再接受肝臟移植,終於重回健康生活。 B、C型肝炎也就是病毒性肝炎,是導致肝癌的主因,事實上也有非病毒性肝炎,像是酒精性肝炎或藥物性肝炎會導致癌症。肝癌之所以兇猛,是因為肝是「沉默的器官」,隨著肝癌細胞的增生和腫瘤位置的不同,才會慢慢出現警訊與前兆,症狀有像是上腹部疼痛、腹脹、疲倦、食慾不振、體重減輕、黃疸、下肢水腫、腹水、吐血、急性腹痛,這些狀況都是慢慢發生,當症狀加劇時,表示肝炎可能已經轉化為肝癌。 高雄長庚醫院一般放射診斷科助理教授余俊彥醫師表示,肝癌通常發現時多數晚期,主要是因為病患可能只是覺得比較累,像黃疸也不是太容易發現,必須抽血才知道,如果沒有進一步檢查很難察覺,因此定期健康檢查仍是早期發現的重要方法。 縮小腫瘤再切除,復發率降低10倍 肝癌的治療可分成根除性與非根除性治療,余俊彥醫師說明,根除性療法有外科手術切除、射頻燒灼術(RFA)、肝臟移植,非根除性則有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栓塞療法等。 肝癌的治療非單一方式,必須透過評估個案的腫瘤大小、位置、嚴重度來選擇治療方法,余俊彥醫師表示,當面對較為棘手且無法直接手術切除的情形,目前的治療趨勢是透過縮小腫瘤的方式達到可以切除或電燒的程度,再做根除性處理來增加病患的存活率。 高雄長庚醫院在肝臟移植案例數量上,以2384例位居全台第一,余俊彥醫師說明,即便是符合換肝條件,若能將具備活性的腫瘤殺乾淨的話,對於後續復發率就能降到1.2%,相較於還有活性腫瘤細胞存在的話復發率相差了10倍。 至於非根除性的栓塞治療則是針對多發性肝癌腫瘤,或是無法進行切除手術或電燒的對象進行,余俊彥醫師解釋,肝臟的血流75%來自肝門靜脈,肝動脈來的血流僅佔 25%,但肝癌腫瘤的血流供應則大部分是從肝動脈而來;栓塞治療即是透過從鼠蹊部開小洞,利用血管攝影儀器,將導管深入靠近腫瘤的肝動脈,再將栓塞物質及藥物直接注射進入以攻擊癌細胞,進而達到治療效果。 載藥微球栓塞持續釋放藥物,保護肝也減少副作用 傳統栓塞是以碘油混合化療藥物並載注入肝動脈,約20~30分鐘藥物就慢慢代謝,效果較短;因此便發展出「載藥微球栓塞」,是藉由搭載藥物、且顆粒均勻的「微球」注入血管中,除了可達到栓塞效果以外,也會分布在腫瘤微小的血管分枝中,並且緩慢釋放藥物來抑制癌細胞,藥物作用可達7 ~ 14天,除延續性更高,也能集中化療藥物濃度於腫瘤處,比起傳統栓塞不僅減少對於正常肝臟的破壞,也能降低化療的副作用。 微球的大小均勻也關係到治療效益,不均勻的微球會造成比較大的微球必須考量接近腫瘤處再作用,但太小的部分則可能漂在血管中傷害到膽管系統,因此,使用大小一致、顆粒均勻的微球對血管栓塞的處理效果較佳。 余俊彥醫師說明,高雄長庚實行降期(Downstage)治療法,是透過載藥微球栓塞來降低癌症期別至治療準則標準內再行移植或手術,像是傳統栓塞後副作用較大、肝功能本身不佳、或無法接受電燒者等,以載藥微球栓塞治療就非常適合。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肝癌的治療已朝向多元化發展,以高雄長庚來說,一旦有新發個案,就會透過不同科別如一般外科、胃腸肝膽科、放射診斷科、血液腫瘤科、、等各專科醫師組成肝癌治療團隊,為病患找出最適切的治療,也提高病患生存率。 (圖/ 高雄長庚醫院一般放射診斷科助理教授 余俊彥醫師)
肝臟一直被稱為「沈默的器官」,也因此肝癌是更容易被疏忽的癌症。根據110年衛福部死因統計,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台灣主要死因的第10位,而肝癌則高居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目前肝癌的治療非常多元,醫師表示,對中晚期患者,以合併療法來保存患者肝臟功能並維持生活品質,是治療上的重要方向。 肝臟由於幾乎沒有神經,因此早期病變警訊往往只有倦怠感類似感冒的症狀,如果沒有進一步檢查很容易被忽略而持續惡化;當已經有上腹部疼痛、腹脹、體重減輕、下肢水腫、腹水等,多是嚴重中晚期的肝癌。肝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會從肝炎、肝硬化演變到肝癌,因此慢性B肝、C肝、酒癮、肝癌家族史等族群一定要特別留意。 傳統肝動脈血管栓塞副作用明顯、效果有限 臺北榮民總醫院放射線部醫師柳建安表示,目前肝癌臨床多以「巴塞隆納臨床肝癌分期 BCLC stage」來作為選擇治療方式的依據。此分期將肝癌依照患者體能、肝功能、腫瘤大小與數目,以及是否有血管侵犯與轉移等分為0、A、B、C、D期;如果是0、A早期腫瘤較小且沒有轉移現象,就會是以「根除性」療法來處理。如果已經是B期(中期)以上,也就是單一腫瘤且大於5公分或多顆腫瘤且任一顆大於3公分甚至已經有血管侵犯或轉移,就會施以「緩和性(非根除性)療法」。 以腫瘤處於早期來說,可進行根除性療法如手術切除、肝臟移植、酒精注射法、射頻和微波消融術(RFA、MWA);而緩和性療法則像是肝動脈血管栓塞、標靶、免疫、放療、化療。 由於肝癌被發現時通常較晚,不少都已經是無法手術或者局部根除,因此經肝動脈血管栓塞術是一種常見作法。柳建安醫師說明,在傳統肝動脈血管栓塞治療是透過鼠蹊部放入導管,注入以油性物質與化療藥物混合而成的栓塞物質來阻斷癌細胞生長。傳統栓塞的化療藥物會在注射後數小時內進入全身血液循環,因此患者易產生副作用與不適感,同時因藥物較無法集中腫瘤處,有時會降低治療效果。 微球精準鎖定癌細胞,釋放化療藥物可長達1個月 因此,近年來發展出「載藥微球栓塞」治療,其概念就是將化療藥物與精細微球體結合,相較於傳統化學栓塞,常使用的載藥微球直徑約100微米,形狀小且規則,可攜帶高於傳統栓塞兩倍以上的化療藥物,並深入供應腫瘤養分的微小血管分枝,緩慢地釋放化療藥物長達14天~1個月,因高濃度藥物停留在腫瘤內的時間較長,讓化療藥物能較為精準、穩定長時間釋放來抑制癌細胞,不僅能夠達到使腫瘤縮小的作用,也能大幅減低患者術後副作用。 柳建安表示,載藥微球栓塞治療主要適用B期(中期)肝癌的治療方式,但對於無法進行根除性治療的早期肝癌、或中期肝癌但伴有肝功能不佳、腫瘤較大以及之前做過傳統化學栓塞有副作用或是效果不佳的患者,都可採用載藥微球栓塞治療方法。 進行載藥微球栓塞治療要注意先考量患者本身的肝功能以及腫瘤大小、血管性,儘管傷口恢復期短,但也建議術後不要劇烈活動,盡量多休息。另外也要注意術後可能會有約1~2週肝指數不穩定的狀況,之後就會慢慢回到術前基礎值。 對於肝癌患者來說,能夠有效治療腫瘤,減少治療副作用並保留正常肝臟功能是最大的期盼,柳建安強調,中期肝癌目前可以合併治療法來規劃最佳療程,透過載藥微球栓塞治療有機會先以縮小腫瘤方式來「降階治療」,從緩和治療進步到根除,讓肝癌病患能夠重新找回健康。 (圖說/ 臺北榮民總醫院放射線部_柳建安醫師)
B、C型肝炎是台灣肝癌發生的高危險因子,其中B型肝炎是台灣感染人數最多的病毒性肝炎,其次為C型肝炎,兩者都是造成國人慢性肝病、肝硬化與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台灣癌症基金會提醒,施打疫苗及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是預防「肝病3部曲」最佳方式,然而仍有不少民眾,對於肝炎及護肝保健方式尚不瞭解,以下也揭曉「B肝治療迷思」10大QA。
飲酒過量、暴飲貪杯,當心成為不少疾病的風險因子,且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就屬負責代謝酒精的肝臟首當其衝!醫師警告,經常性飲酒可能增加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病三部曲」發生機率,且台灣有約百萬人正陷入此健康危機!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於2023年4月22日上午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聯合城市健康論壇」,從癌症預防的角度出發,與北北中衛生局一同探討民眾疾病預防意識提升的重要性,期望能守護民眾遠離癌症威脅。此次論壇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很榮幸的邀請到台北市衛生局陳彥元局長、新北市衛生局陳潤秋局長、台中市衛生局副局長陳麗娟、台北市議員張斯綱一同參與,協會同時邀請到了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梁嘉德醫師、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林芯伃進行篩檢與疾病資訊分享。 乳癌早期治療存活率高達9成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宣導癌症篩檢的重要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以目前發生率為國內女性好發癌症第一位的「乳癌」為中心出發,說明癌症篩檢在地方加強推廣對民眾的重要性。乳癌雖然可怕,但只要早期發現並接受適當治療,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但到了晚期的存活率即大幅下降至不到3成。因此仍需共同努力宣導癌症篩檢的重要性,以期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台北市衛生局陳彥元局長提到,台北市市長蔣萬安要加強預防醫學對市民有效的政策,朝健康城市前進,因此,接下來將推動國中男性免費施打HPV疫苗,成為六都第一。台北市議員張斯綱表示,癌症發生年齡越來越低,如何提早預防、降低癌症發生比率,例如加強推廣癌症篩檢、將國中男學生納入九價HPV疫苗、改善年輕族群的就醫困境等,都是未來需要努力的目標。 HPV疫苗從國中女生開始全面施打 新北市衛生局陳潤秋局長說預防兩要點,第一、疫苗施打,第二、篩檢,新北市在2000年推動HPV四價疫苗讓國中女生全面施打,至今造福20萬年輕女性,同時,新北市衛生局針對3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和沒有納健保的女性,推出免費子宮頸抹片的篩檢服務。 台中市衛生局副局長陳麗娟說早點發現早點治療,台中市從2005年開始實施HPV國中女生全面施打,截至2022年比例已達9成。接下來,中央支持國健署爭取預算,將國中男性也納入免費施打對象。 中南部城鄉篩檢展開 助民眾提早發現疾病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梁嘉德醫師分享透過肝炎篩檢以早期預防肝癌,根據衛福部的統計,二十年來「肝癌」一直是全國十大癌症死因前三名,且肝是沉默的器官,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很難被發現。目前中南部城鄉篩檢逐漸展開,有助於民眾對疾病有所了解,進而提早發現,提早治療。 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林芯伃醫師從國際經驗分享並且說明接種HPV疫苗能提供的癌症預防保護,根據WHO統計,全球每2分鐘就有一名婦女死於子宮頸癌,但子宮頸癌可以預防。全球現已有47個國家提供男女共同施打HPV疫苗,因不分男女皆有八成的機率接觸HPV病毒,男性感染HPV病毒有可能罹患陰莖癌、肛門癌,且男性感染HPV病毒後,病毒清除能力低於女性。有研究發現,英國、美國的HPV病毒相關的口咽癌發生率已超過子宮頸癌,且男性發生率高於女性。男女共同接種HPV疫苗,能更進一步保護民眾遠離HPV病毒相關癌症。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期望透過此次的「聯合城市健康論壇」,聯合北北中三都之力,共同致力於癌症預防,鼓勵民眾積極透過如癌症篩檢、肝炎篩檢與疫苗接種等公衛手段,保護民眾遠離癌症威脅。
有B肝,吃保健品養生就好嗎?65歲陳媽媽在年輕時就知道自己是B肝帶原者,卻因認為平常有在吃保健品、身體沒有不適而遲遲未治療;但10年前在一次抽血時發現,肝指數竟比常人高出20倍,雖經緊急治療,卻又在58歲時確診肝癌早期,所幸及早發現,選擇用手術切除即可。
「肝癌」是肝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世界10大癌症前幾名,主要成因與B型肝炎、C型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肝硬化有關,但是肝癌要怎麼治療呢?醫師表示透過「腹腔鏡手術」能有效治療,也能降低副作用的發生,幫助肝癌病患找回好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