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

避免產後心臟衰竭 5要點防血栓塞!

避免產後心臟衰竭 5要點防血栓塞!#血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陳小姐自懷胎6月起,因子宮收縮,臥床安胎直到生產,產後隔天呼吸跟心跳加速,血氧濃度下降。緊急將陳小姐轉診,經診斷為肺栓塞。會診心臟內科、心臟外科醫師並手術後,終於解除陳小姐的危機。初期症狀喘 久引發心臟衰竭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社區醫學科主任張炳勛表示,肺栓塞指由心臟通往肺部的肺動脈突然被血塊塞住,肺部血液供應不足,病人會喘,而心臟的血打不出去,會產生心臟衰竭,死亡率非常高。醫師掌握懷孕過程中的病史非常重要,若是不知陳小姐長期臥床安胎病史,醫師可能就無法快速診斷,建議孕婦最好找固定的醫師產檢、生產,才能第一時間掌握各種病情變化。保持身體活動、補充水分 預防肺栓塞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醫師鄭進和提醒,懷孕時容易血液循環不良,安胎久躺不動更容易發生血管栓塞。若是單腳腫脹、痠痛、變色、發熱,走路後更痛,按摩抬腿後仍無法改善,可能代表腿部靜脈栓塞。若是呼吸困難、心跳加速、胸痛,就可能是肺栓塞的症狀,產後更要特別小心,應盡速就醫。遵循以下5要點,預防孕期血管栓塞:1) 避免久站久坐不動2) 控制體重3) 穿彈性襪4) 喝充足水5) 必要時由醫師處方抗凝劑

8旬婦腳痛臥床一年 竟是血栓惹禍

8旬婦腳痛臥床一年 竟是血栓惹禍#血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中83歲的張老太太,因左腳疼痛無法站立,一年多來只能臥床,日前疼痛加劇腿部發紫,到醫院檢查,發現股動脈以下血管栓塞嚴重,所幸經手術,清除了左下肢動脈超過30公分長的血栓,才讓血流恢復順暢。血路打通之後,老太太的疼痛也跟著消除了,住院時已經開始復健,拿著助行器練習下床走路,一個星期出院返家休養。血栓別輕忽 嚴重壞死恐須截肢豐原醫院心臟外科林雍凱醫師表示,追溯病因,個案有心房顫動問題,這種狀況容易產生血栓,而血栓隨著動脈流動可能造成不同部位的栓塞,像是老太太的血栓跑到左下肢,造成缺血性疼痛,才會痛到連站起來都不行,急診時發現左下肢動脈已經完全阻塞,不但疼痛難熬,再遲就可能造成肢體缺血壞死要截肢。此外,心房顫動容易形成血栓,相對的腦中風機率也會增加,治療的方式除了規律服藥,藉由抗凝血劑降低形成血栓的機會,也可以透過心導管燒灼術或外科迷宮手術,改善心房顫動狀況甚至回復為正常的竇性心律。

久坐1小時 血栓風險增10%

久坐1小時 血栓風險增10%#血栓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發生血栓可不是長者的專利,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的資料顯示,每坐一個小時,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會增加10%,坐超過90分鐘,便會使膝關節血液循環降低50%,靜脈血栓栓塞症患者的發生率逐年上升。嚴重恐引發肺栓塞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長沈銘鏡曾表示,血栓分成動脈與靜脈,動脈血栓包含心肌梗塞、腦中風等;靜脈血栓則包含肺栓塞,與常見的下肢深層靜脈栓塞,症狀為腫脹、皮膚發熱、疼痛,和患處皮膚變褐色,而大腿近端的深層血栓常會脫落流入肺部,造成肺栓塞,一旦發生,臨床醫生幾乎沒有時間去搶救患者,嚴重者可在1-2個小時內死亡,且經過危險期過後的患者中依然存在致死性肺栓塞的復發風險。養成運動、飲食清淡 避免血栓形成若是長時間處於靜止的狀態,比如駕車或乘飛機進行長途旅行,甚至是在辦公桌前久坐,尤其是彎著膝關節,花一點時間站起來,伸展腿部,並且在附近走動一下,這對健康的血液循環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民眾平常務必養成運動、飲食清淡與生活作息正常來避免血栓形成,可以有效地減少靜脈栓塞和肺栓塞的發生。

全身多處阻塞!男子3度血栓險喪命

全身多處阻塞!男子3度血栓險喪命#血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凝血功能對正常人來說,一般輕傷不會引發問題,但凝血功能異常的人身體無法適當調控凝血功能,若發生在心臟或腦部,恐會危及生命。一名32歲的顧先生,在他17歲的時候就因為腰痛就醫,當時發現腎臟栓塞,但是2年後又因為咳血求治,當時診斷為肺栓塞,23歲時又發生上腸系膜靜脈栓塞、門靜脈栓塞及脾靜脈栓塞,險些奪命,所幸切除1公尺多的小腸才保命,數月前再檢查出大腦靜脈竇栓塞,由於反覆發生血栓,進一步檢查診斷為抗凝血酶缺乏,給予抗凝血藥物治療,目前終於恢復正常。 產前抽血檢驗   降低生產風險彰基血友病醫療暨血栓中心沈銘鏡醫師說,靜脈血栓發生的原因包括受傷、開刀、懷孕生產、久坐或久臥不動、心臟衰竭、癌症等後天性原因或是先天性遺傳,但另外也有病友是找不出原因。 因為抗凝血酶缺乏大多是遺傳性疾病,進一步請家屬來檢查,發現病人的父親,妹妹以及叔叔等都有抗凝血酶缺乏的問題,病人的妹妹在懷孕生產時,預防性的使用抗凝血劑,降低血栓風險,產後狀況良好順利出院。沈醫師同時也建議,孕婦可以先抽血檢驗是否有血栓因子以降低生產風險。 

運動後未舒緩 男大生腿部血栓40公分長

運動後未舒緩 男大生腿部血栓40公分長#血栓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劇烈運動後,可別馬上休息,當心靜脈血栓找上門!一名23歲男大生,每天保持運動的習慣,沒想到一周前右腿突然腫大、呈現紫紅色,連走路都有困難,送醫發現在他小腿靜脈有一條長達40公分的血栓,原因是運動後沒有「好好放鬆」就立刻停止,引起發炎形成血栓。經檢查發現,該名男大生的小腿靜脈有一條長達40公分的血栓,醫師說若不及時取出,血栓通過靜脈回流肺臟可能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所幸手術後病情得以控制,已無大礙。代謝產物不易消退 運動員血栓機率高 一般常見的原因為久坐久站造成,怎麼會規律運動也有風險?醫師提醒,其實不是運動造成,而是運動過後直接停止,使肌肉的代謝產物未能及時消退,引起發炎形成血栓;事實上,劇烈運動後一定要逐步放鬆,讓脈搏減慢、回到正常狀態,升高的血壓也逐漸回歸,主要是讓人可以從開始到結束有緩衝、休息,減少發炎反應,防止形成靜脈血栓。3大高危險群:運動員、久站久坐、孕婦而除了運動員外,靜脈曲張、高血糖、高血壓者及長期久站久坐、孕婦等,都是靜脈血栓的高危險群。主要原因為:血流緩慢、血液高凝狀態、靜脈壁損傷。對此醫師建議,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避免長時間久站久坐,應讓腿部肌肉收縮和放鬆,促進血液循環;躺或坐下時,也可把腳抬高使靜脈回流。

血栓引起肺栓塞 嚴重恐致死

血栓引起肺栓塞 嚴重恐致死#血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別小覷血栓問題!血栓嚴重時可能會引發嚴重感染、下肢壞死,大量肺栓塞常會導致休克而死亡,因此,國際血栓及止血學會於今年起將10月13日訂為世界血栓日,以提高社會大眾對於血栓的認識與重視,並且關注血栓疾病。而所謂的血栓係指血管阻塞不通,如:動脈血栓(腦中風、心肌梗塞)、靜脈血栓(肺栓塞及門靜脈栓塞),其中下肢深層靜脈栓塞在臨床上常見,主要症狀為下肢腫脹、疼痛以及患處皮膚變褐色等。好發靜脈血栓 主要與缺乏蛋白、抗凝血酶有關靜脈血栓發生的原因包括受傷、開刀、懷孕生產、久坐或久臥不動、心臟衰竭、癌症、抗凝脂抗體症候群、骨髓增生等後天性原因或是先天性遺傳,但也有的是完全找不出原因,在臺灣,好發遺傳性靜脈血栓的主要病因為缺乏S或C蛋白、抗凝血酶。血栓雖無法治癒 但仍過正常生活根據臺灣血栓暨止血學會沈銘鏡醫師的研究指出,不明原因靜脈血栓症約有50%是先天性遺傳,另外一半則不知道原因。不過我國發生率較低,大人1,000人中年發生率可能在0.5人以下。目前血栓的治療方法是服用抗凝固劑,可有效控制血栓惡化,雖然無法治癒,但經過積極的治療,除了每天服用藥物外,行動、生活還是與一般人無異。

她蹲下穿鞋出現頭暈 竟是腦栓塞惹禍

她蹲下穿鞋出現頭暈 竟是腦栓塞惹禍#血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位75歲的李女士,在3年前被診斷出有心房顫動問題,也曾因為血管阻塞進行過導管手術,心臟一直不太好的她,去年曾有一度感到心悸、心跳加速、喘不過氣,感覺像是快斷氣一樣,當時以為只要休息一下就沒事,因此就沒有多想。一直到今年4月時,李女士到同學家聊天,離開前蹲下穿鞋,一起身便感到頭暈,腳也不太能行動,後來更是感到嘴巴、眼睛怪怪的,想說話也說不出來,因此,趕緊送醫檢查,結果發現是腦栓塞,開始住院治療。血栓是危害健康的殺手 恐造成中風、死亡血栓是危害現代人健康的重要殺手之一,在國外估計每37秒就有1人因血栓而死亡,而在國內則是與十大死密不可分,像是排名二、三名的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也與它有關。血栓主要是凝血系統失衡所形成的血塊,可以造成靜脈或動脈血流的阻斷,並可能從血管壁脫落,隨著血流卡在肺臟或其他重要的器官的動脈中,引起靜脈血栓栓塞、深層靜脈栓塞、肺栓塞、心房顫動,導致腦中風,甚至是急性冠心症等,造成致命的危機。心房顫動引動脈血栓 中風機率高5倍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孫穆乾醫師表示,以心房顫動引發腦中風為例,心房顫動是臨床上常見的心律不整,也是造成中風的危險因子之一,當患者心臟不正常跳動,血液就容易在心房內留滯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剝落跟著血液流到腦部及其他部位,就可能引發腦中風甚至致命,在台灣約有23萬人左右心房顫動患者,若無法早期確診,提早治療,中風機率將超過一般人的5倍以上,死亡率多2倍、心臟衰竭多3倍。傳統抗凝藥物 易與食物、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在治療方面,心房顫動需透過抗血栓藥物治療,降低血栓形成以預防中風,對此,孫穆乾醫師表示,過去抗血栓治療只有抗凝血劑可邁汀,但它卻容易與其他食物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例如:止痛藥、人蔘、葡萄糖胺、銀杏、魚油、花椰菜、大蒜等,都可能會影響藥效增強或減弱,造成出血或是產生血栓之風險。而目前已有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健保亦有給付,可有效降低33%顱內出血及50%致命性出血風險,也不會與藥物、食物交互作用,是患者在使用藥物上的另一種選擇。

長途旅行久坐不動 血栓上身恐致命

長途旅行久坐不動 血栓上身恐致命#血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天氣回暖代表出遊的季節來臨,許多人喜歡利用連續假期安排長途旅行。但是對於一些民眾,長期蜷縮在狹窄空間沒有活動,尤其是車程在4小時以上,會有下肢深層靜脈栓塞的風險;當血栓流到肺部時,還會併發急性肺栓塞,威脅到生命。肥胖、孕婦是高危險群因此,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提醒,不論搭飛機、自己開車還是坐火車,旅途中別忘記動一動伸展雙腳,促進血液流動;高危險群如服用抗凝血劑者、有血栓病史者、肥胖、孕婦、剛生產完6週內之婦女、剛開完刀的人,更要特別小心。家醫部解釋,旅程越長、危險因子越多,深層靜脈栓塞的機率就越高。栓塞的常見症狀包括腿部腫脹、難以形容的疼痛感、皮膚紅腫發熱;如果同時出現呼吸困難、隨著咳嗽深呼吸加劇的胸痛、咳血、心律不整的症狀,則可能是出現肺栓塞,要立即就醫。施行腿部運動 促進血液循環因此,家醫部建議,旅途中坐著時要常常動一動雙腳;可以先打直雙腳,然後將腳趾頭指往自己,適時站起來伸展一下腿部。搭飛機不方便起來走動時,也可以做點腿部運動;方法是先屈膝,然後用雙手環繞小腿往胸口方向推,維持這個姿勢15秒,連續做10次,以上方式都可以促進腿部血液循環。屬於高危險群的民眾,建議在出發前至旅遊門診諮詢,才能確保旅遊盡興又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