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

養育好燒錢?2小孩花費等同千萬房

養育好燒錢?2小孩花費等同千萬房#家庭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曾有人計算養一個小孩需要花多少錢,計算出來的結果是,從懷孕期間到小孩讀到大學畢業,至少需要五百萬,那麼養兩個小孩,幾乎等同要價一千萬的房子了。單親爸媽 一定要有賺錢、理財本事離婚後的單親生活是場無情的戰鬥,假設幸運嫁個有錢又願意負責的人,有充足贍養費可養孩子也就算了,但多數人沒那麼好運,就算原先是老公負責養家,薪水也不見得多高,如果離婚協議沒協調好,可能一毛錢都拿不到。幸福的婚姻絕對存在,只是有保鮮期,所以無論為了什麼理由結婚或離婚,女性想要在保鮮期過後還有資本可選擇自立,就一定要有賺錢的本事。有孩子要養的單身者,由於保障的需求增加,務必在小孩出生後就重新考量資產配置、開戶和投保等事。15歲以下孩童死亡 壽險不理賠從新生兒各種疫苗注射、奶粉與尿布等支出開始算起, 如果單親媽媽需要上班,則每個月還有一至兩萬元的保母費或托嬰中心費用。再加上從幼稚園一直到大學的學費,也是不小的負擔,所以更需要未雨綢繆,在孩子出生後就開始準備專門帳戶,儲存教育費用。也需要調整自己和小孩的壽險和意外險需求,例如原本自己的壽險需求是五百萬, 但衡量至孩子成年之前,可能需要提高至一千萬。相對地,為了避免誘發道德危險,政府規定,十五歲以下的孩童就算有買壽險,死亡也不理賠,只能加計利息退還保費或帳戶價值,所以小孩的壽險不用著急,反而需著重在意外傷害與醫療保障上。(本文摘自/我的生活我作主/好的文化)

膝下無子有遺憾?反而夫妻感情好

膝下無子有遺憾?反而夫妻感情好#家庭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婚後膝下無子的六十歲代夫妻並不少見,我不認為這只是發生在我的週遭朋友間。由於單身的女性多體悟到自己得面對一個人的老後,因此多數人老早就為自己做好老後計畫。相對於此,已婚者的應對卻有些差異。單身的我總羨慕兩人皆是有薪階級的夫妻。沒有孩子,經濟上應該富裕許多,不只是經濟層面,身邊有伴,感覺精神上也很安穩。夫妻膝下無子 反而感情更好其中當然也有關係不好的夫妻,我所認識的人當中也有膝下無子的夫妻只有彼此為依靠者,但關係卻非常親密。常人言「孩子是維繫關係的鎖鏈」,他們沒有孩子,於是只好珍視彼此。膝下無子總有些遺憾,但比起那些還有年過四十歲的孩子賴在家裡的夫妻,真是好太多了。我的朋友之中,有對已經從企業退休的七十五歲與七十歲的再婚夫妻。他們倆總是形影不離、親密到連我都忍不住想挖苦一下。他們一起旅行、一起打高爾夫,無論是上健身房、看牙醫、購物採買,還是上醫院都在一起。總之就是那種讓人想要頒個「理想夫妻獎」的伴侶。如果有事打電話給妻子,她一定會把電話轉給丈夫,所以才知道,兩人一直都是一起的。丈夫有優秀的孩子與孫子,有非常棒的家人,但是當丈夫暫時離席時,妻子小聲地跟單身的我這樣說。伴侶感情好 其中一方死去將造成反撲「如果有一天他死去,我該怎麼辦才好?只要想像只剩下我一個,就好害怕。妳,很了解單身吧。請多多告訴我一些。」她認真懇切地說著,並感嘆著由於經常是兩人一道行動,她連自己的朋友都沒有。即使稱得上是朋友的人,也都是彼此共同的友人,所以她非常擔心,萬一成了單身者,就會沒有朋友了。我覺得,她很享受鶼鰈情深的世界,就宛如單身一般,說不定根本不需要朋友。也就是說,當關係好的兩人都健康時會過得很幸福,但當其中一方去世時,那跟隨而來的不安將無可測知。屆時,伴侶相伴的數十年幸福所帶來的反撲,將超乎想像。因此,我認為,有伴侶的生活雖然幸福,但要記得不要太依賴伴侶,也開拓屬於自己的人際網絡才是。(本文摘自/獨老時代/世茂文化)

說不出口的愛 不妨試著用行動表現

說不出口的愛 不妨試著用行動表現#家庭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夫妻關係改變,常常是因為家庭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動,例如因為孩子的出生而改變。通常是妻子將注意力從先生轉而放在孩子身上,而冷落了先生。然而這單純只是小孩子導致的現象嗎?其實丈夫自己的問題也是因素之一。生性害羞的男性 難以將心意說出口這是日本夫妻常發生的狀況。這樣說或許有些不禮貌,我實在不懂,為什麼日本男性這麼不會取悅女性,有幽默感的人這麼少呢。無論是哪一個的外國男性都能很適時地幽默一下。反觀日本男性,卻並非如此。日本男性是很害羞內向的,但若要惡意解讀的話,也可以說他們是沒有服務精神的無趣男人。一定有人為他們平反,雖然連『我愛你』這三個字也難以啟齒,但他們一定會用心傳遞愛意。但這畢竟不是演時代劇,不能套用。如果將心意說出口很是困難,那我有個好方法可以傳授-那就是給人驚喜。不擅長說愛 不妨試試給予驚喜在家庭裡這個平凡的日常中,用驚喜來加以妝點。這個方法相當受女性喜愛。即使平日愛逞強的妻子,也會因為這突如其來的驚喜而大感震撼,說不定還會哭出來。我想太太並不會在意驚喜的內容,反倒會因為試圖要給出驚喜的先生而感動。這並不代表,平常事事堅強的太太,其實是個強裝堅強的柔弱愛哭鬼。她只是希望你表達愛意,只是希望你愛她。老後很長,孩子長大後的兩個人老後,會長到你無法想像。好不容易有旅伴了,兩人若不能好好相處,真的很可惜。至於,要給妻子怎麼樣的驚喜呢?想著想著,連自己都期待起來。我認為,人生的喜悅來自收到多大的驚喜與感動。不擅長用語言傳遞愛意的你,請務必試試看超越語言效果的驚喜。(本文摘自/獨老時代/世茂文化)

用行動展現道歉 夫妻間相處更融洽

用行動展現道歉 夫妻間相處更融洽#家庭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馬文是名農夫,有憂鬱和暴躁易怒的傾向。他在醫生的要求下來找我做心理治療。他的多年婚姻陷入僵局,我問他家裡的狀況怎樣。他說妻子柏妮絲早就放棄他了。馬文說自己是不稱職的丈夫,並舉了許多實例說明他經常不在柏妮絲的身邊支持她。他描述那些事情時,語氣像聊天氣一般,事不關己。憂心時刻不相伴 拉遠夫妻距離例如,柏妮絲六十二歲時動乳癌手術,時間安排在秋收的時候,她麻醉醒來聽醫生告知分析結果時(無論消息好壞),馬文不在她的身邊。田裡的工作再怎麼繁重,馬文都可以一肩扛起,但他不擅長面對令人情緒激動或澎湃的情境。柏妮絲老早就不冀望他的關心了,也一直跟他保持距離。促使一個人改變的原因,有時是個謎。不過,馬文來找我治療的那段期間,我注意到他整個人有一些改變。他開始告訴我柏妮絲是個好女人,他知道自己常讓她失望、虧欠她很多,但他沒辦法為過去的行為道歉,或是把那些事情拿出來討論。「木已成舟,多說無益。」馬文告訴我:「我覺得道歉於事無補,柏妮絲也這麼覺得。」用行動實踐道歉 彌補過去的不足不過,他確實相信道歉是可以用行動實踐的,他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罷了。他的岳母病重時,搬到他家附近的安養之家靜養,馬文主動擔負起照護的工作。我親眼目睹他在人生的下半場,突然搖身一變成為模範丈夫和女婿的驚人改造過程。他告訴我,他決定改過自新,彌補過去沒做好的一切。即使岳母很難搞,從不道謝,而且和柏妮絲的母女關係不太好,馬文無怨無悔照顧了岳母三年,直到她過世。每當柏妮絲覺得不堪負荷,馬文就馬上接手,負責接送岳母去醫院。岳母是個信仰虔誠的人,馬文和柏妮絲並沒有宗教信仰,但是馬文每週日都會送她去教堂。岳母過世時,妻子請他打電話安排喪禮。我覺得這段日子以來,他們夫妻倆的關係變得更融洽了,也比以前更快樂。(本文摘自/如果那時候,好好說了「對不起」/究竟出版)

親子鴻溝如何填?5大原則報你知

親子鴻溝如何填?5大原則報你知#家庭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想協助孩子成長,首先須讓他願意聽從指導,然而,特殊孩子發飆時,根本聽不進父母任何話,原因除了他卡在憤怒的情緒外,另一種可能是因為他誤解別人意思而做出防衛反應,加上固著的特性,使得他幾乎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想法,所以家長最好一開始就杜絕任何可能讓他誤會或拒絕溝通的機會,這才能幫到孩子。孩子任性發脾氣 家長容易受影響就讀國中的小威下課一回到家就擺張臭臉,亂丟書包鞋子,對忙著準備晚餐的媽媽嫌東嫌西,一下子說菜不好吃,一下子嫌飯煮得不夠軟。原本滿心歡喜的媽媽聽著不斷的抱怨,怒火也漸漸被點燃,心情轉為委屈、傷心,最後終於忍不住發火,大聲責怪兒子不懂感恩。小威聞言立刻回嗆:「怎樣,妳腦筋有洞喔!」接著開始飆罵三字經,比中指,甚至用他魁梧的身軀一步步逼近媽媽。備感威脅的媽媽再也按捺不住,甩了小威一巴掌。這下可糟了,他立刻回擊一拳,媽媽右眼瞬間變成了熊貓眼,媽媽驚嚇過度,哭了。親子良好溝通 遵守5原則小威打人已不是第一次,上周才和同學大打出手,上個月也為了跟爸爸搶滑鼠而猛力捶了爸爸的腦門。爸媽又是生氣又是害怕又是擔憂,氣孩子不聽話且害怕再度被打,更憂心這個「有暴力傾向」的兒子將來無法融入社會。孩子打人,是動怒的進階。處理原則應回歸本源,也就是安全為上,並從溝通來治本。如何讓孩子聽進父母的話?須配合特殊孩子的天生特質,用他能接收到的方式溝通,父母的話才可能真正進入他腦中。不然,只是父母自顧自地單向表達罷了。要達到良好的溝通,有下列幾項原則:1) 確認孩子真的在聽你說話2) 用詞簡短3) 指令要具體、有規則、無爭議4) 一個指令只要求一個動作,並給予5~15 秒反應時間5) 用接納的語氣、表情及肢體語言(本文摘自/暴走小孩,淡定父母/心靈工坊)

親子間畫對界線 比百般疼愛更好

親子間畫對界線 比百般疼愛更好#家庭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教養的理想狀態是,父母依孩子身心能力的提升速度,從百分百的全面照顧,轉為逐步放手讓其自理,最後保持恆久不變的尊重與關懷,而且切記不介入孩子的生活。在這過程中,家長須不斷調整對孩子的照顧範疇。家長避免過度付出 讓孩子學習照顧自己許多特殊孩子家長看到孩子的能力比不上正常小孩,愛子心切下主動替孩子承擔過多他可自行處理的事務。長期下來,不但父母因過度透支加上期待落空而感到挫敗,孩子也因缺少機會摸索自我照顧的技能,而變得更沒能力、更沒自信、惰性更重,搞得兩敗俱傷。因此,家長須保持警醒,細心觀察孩子的成長狀態,慢慢增加他可獨力完成的事項,才不會在永無止盡的付出中枯竭。家長該如何避免過度付出?最快的方法就是「畫界線」,理性區分眼前的事,到底是「我的事」、「孩子的事」或「老天的事」?清楚界定責任範圍後,才能站在制高點行動,避免因撈過界而導致教養挫敗,也才能把教育效能發揮到極大化,同時給予彼此更多的自由空間。拉開與孩子心理距離 自己主控心情做父母的都捨不得孩子受苦,看到孩子生氣或難過,往往立刻與孩子感覺同步,沒有去釐清這感受是「孩子的」還是「自己的」。這源於自己和孩子的心理距離太近,近到把他的感知當成自己的感知。如此一來,親子情緒的主控權便落在孩子身上,父母要先讓孩子開心,自己才有辦法跟著開心。但要讓特殊孩子維持在喜悅狀態並不容易,這似乎意味著家長難以擁有快樂的時光?因此,拉開自己和小孩間的心理距離,對特殊孩子的家長而言特別重要。請以理智時時提醒自己,孩子的感受是他自己的,不是你的。(本文摘自/暴走小孩,淡定父母/心靈工坊)

父母適時放手 別讓愛變成阻礙

父母適時放手 別讓愛變成阻礙#家庭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家長該做的事可簡化成提供孩子一個安全成長的保護傘,在孩子未成年前,給予他生活和知識技能上的訓練、教導,以及無條件的愛與陪伴。經常提醒自己,尤其在忙碌時,更需要來回檢視自己的行動是否在此範圍內。父母過度幫忙 引發孩子不認同孩子,不屬於父母,他和父母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此,家長不要被自己對孩子「滿溢的愛」遮蔽了眼睛,誤把孩子當成自己,主動幫孩子完成他該做的事。確實,家長們深怕天生能力輸在起跑點的孩子將來會受苦,迫切地想方設法防患未然。但在孩子能獨立前,可是有成千上萬件事會讓家長擔心,如果父母完全不願放手,讓孩子面對挫折,學習承擔的話,遲早會累死自己的!其實,很多時候特殊孩子的情緒問題是被父母的好意給激怒出來的,這份好意經常為孩子帶來挫折。無論孩子認知程度為何,依然有個人喜好,當他覺得不需要或不喜歡父母方式,但又不知如何表達時,往往就會用生氣、打罵的行徑來表達。此時,心急如焚的家長往往被其行為牽引,而忘了要先處理這不當舉止的源頭——孩子的情緒及需求。理智切割事情 讓孩子獨立完成假若父母分分秒秒像直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上空,孩子受到無微不至的保護,自然不願跨出舒適圈,便永遠學不會家長的教誨;另一方面,父母千辛萬苦卻仍無法推動孩子轉變,必定滿心挫敗,陪伴孩子的能量及愛也將迅速流失。倘若家長能強忍不捨之心,理智切割出孩子該做的事,在協助孩子獨立的目標下,堅持讓他獨力完成,即使孩子以哭鬧來拒絕或試探底線,但只要時間一久,孩子了解父母真正的態度後,反倒會因有明確的方向,而能慢慢做好該負責的事項。要注意的是,對他的要求必須符合其能力現況。(本文摘自/暴走小孩,淡定父母/心靈工坊)

眼神交流多一點 有助提升信賴感

眼神交流多一點 有助提升信賴感#家庭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一種情形,當你因為競爭不過雲端神秘的小三,而採取扼殺的非常手段,想要奪回主導權,無法認真面對你的競爭者優勢,這時候與另一半的關係,會陷入一種衝突、甚至激烈抗爭。許多的人會要求另一半在用餐時不要使用手機,在兩人相處的時間不要用網路。在那一刻只屬於彼此的時間裡,不要有第三者介入其中,這未必不是一種釜底抽薪的方法。網路世界造成家人疏離但是若未能配套,將導致更進一步的疏離,甚至導致對方的憎恨。我的確要說,許多人因為時間與生活都被網路佔據了,留給另一半的空間少之又少,讓兩個人的關係漸行漸遠,讓家庭的概念越來越模糊。可是,如果每一個人都能稍微地限制自己,在家庭互動的時間裡,能夠保留給另一半私人的時間、空間,家庭的這個組織,才不致於因神秘小三而支離破碎。這有賴於每個人的自制力與相互提醒;我擔心的是,有這麼一天,家,這樣的一個概念,最後會變成網路的一個附屬,要找家人,得上網去搜尋,這位家人流連忘返在哪?很多人會說:「現在的人,都可以多工處理不同的事情,一面使用網路,一面與家人互動,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份。」你當然可能一方面在網路上聊天,一方面同時在與家人用餐,所以原本的兩人關係,就因為對方連結了網路,就從原本「點對點」的關係變成了「網對網」的關係。這樣的關係,素材變豐富了,資訊的內容變的更多元了,也可以了解另一半在不同面向,所呈現的各種不同角色與性格。學習新的人際互動技巧使家庭關係更穩固期待另一半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與你互動呢?妳也可以試著去尋找他在其他的關係中所呈現的樣子,然後和他所相對應的樣子,做學習,那這樣也沒有什麼不好。時代在改變,科技在進步,如果可以從網路中學到新的人際互動技巧,進而穩固家庭的關係,對家庭的成員來說,都是好事。如果有一天,發現當與另一半互相凝視的時候,已經覺得很陌生,妳還記得彼此的曾經有過的情有獨鍾嗎?研究發現,人與人互動的線索裡,看人的眼神是很重要的親密關係的來源,當你看到對方濃情密意的時候,腦中會分泌幸福感受的化學物質,也促進對方與你的進一步互動。而且從對方與你深情對望的眼神,完全能體會到眼睛會說話這件事;可以分別出他不同眼神的各種意思。好比發現,像是自閉症的人在眼神交會的這方面能力比正常人不好,因此,他們也比較沒有辦法有同理心。少了眼神互動等於少了信賴感我擔心的是,當使用網路作為溝通的唯一橋樑的時候,人們之間的眼神接觸就會越來越少,特別在伴侶的關係之間。如果深情對望的時間減少了,兩人的親密感就會逐漸地下降,無形中幸福就會越離越來越遠。而且因為少了眼神的互動,與另一半能夠易地而處,設身處地為另一半著想的能力也會逐漸地減少,這種種不利於家庭成員互動的方式,對於家人間來說,的確是一個隱憂。當家人成員中已經沒有辦法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時,那麼家庭這樣一個互相信賴、彼此維繫的平台,可能就會隨之瓦解。回歸家庭吧,好好看著你的另一半,深情萬千的凝眸一望,那怕是多一秒,就足以天長地久了。(本文摘自/SOS,3C成癮怎麼辦/大塊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