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

顯微皮瓣重建手術 讓癌友恢復自信

顯微皮瓣重建手術 讓癌友恢復自信#口腔癌

李先生長期抽菸、喝酒、吃檳榔,三個月前發現自己罹患口腔癌第3期,因腫瘤較大,切除時可能會影響顏面外觀,但在高醫癌症重建團隊的治療下,除了將腫瘤切除還進行了顯微皮瓣重建手術,除了手術線外,外觀上完全看不出有動手術的痕跡。高醫昨天甚至邀請三位曾接受顯微皮瓣重建手術的朋友現身說法,其中一位50歲的李先生有抽菸、喝酒及吃檳榔的習慣,在98年9月發現罹患舌癌第3期,需要切除整個舌頭,但在高醫癌症重建團隊的治療下,進行顯微皮瓣重建手術,取下他的肚皮組織為他重建舌頭,幫他重獲新生。根據國健局100年公布最新資料,口腔癌高居全國癌症10大死因第5位,男性癌症第4位,發病年齡以40~60歲最為常見,因正值壯年期,勢必對家庭等造成衝擊,因此顯微皮瓣重建手術可說是非常重要,高醫整形外科主任張高評說,顯微皮瓣重建手術可將顏面外觀的改變降至最低,幫助病患重回職場與家庭,重建自信心。張高評主任說,所謂的「顯微皮瓣重建手術」,就是將病患身上某部份組織(例如肚子、胸肌)血管取下,稱為「皮瓣」,再將皮瓣縫補至身上需要重建的位置,以手術顯微鏡進行血管縫合,即為「顯微皮瓣重建手術」,因為成功率很高,併發症少,期望能有助提高癌症患者及時就醫意願。

菸酒不離口 男口腔潰爛罹口腔癌

菸酒不離口 男口腔潰爛罹口腔癌#口腔癌

今年39歲的吳先生育有一對子女,因工作的關係接觸檳榔、菸與酒多年。有一日,他發現口內有一小塊突起但是不會疼痛的肉塊,他本不以為意。但兩年來,腫塊逐漸變大且有出血的情形。他聽信偏方,不僅沒有達到治療效果,反而導致更嚴重的潰爛、張口受限和頸部疼痛,於是在朋友的介紹下趕緊至苗栗大千醫院就診。經過詳細的診斷,證實得到口腔癌。(圖:口腔不正常白斑)大千醫院牙科整合治療中心口腔外科陳怡睿醫師指出,癌症是一種多重因素的基因疾病,在台灣,口腔癌的發生與嚼檳榔、抽菸、喝酒等習慣有密切關係。隨著抽菸及嚼檳榔人口的增加,口腔癌的發生率也節節上升。吸菸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之18倍;吸煙及嚼檳榔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的89倍;吸煙、飲酒及嚼檳榔導致口腔癌的機率則為無此習慣者的123倍。陳怡睿醫師說,國外的研究顯示,口腔黏膜檢查可有效降低口腔癌之死亡率。因此,國民健康局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吸菸民眾,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進而降低癌症的發生和死亡。口腔黏膜檢查是由醫生目視或觸診口腔黏膜,看看有沒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的病兆,不會疼痛,也沒有副作用。正常口腔黏膜是粉紅色或紅色柔軟組織,如果變厚或變成突起不透明白色的斑塊,便可能是口腔白斑;如果有變薄或略為潰爛的紅色斑塊,則可能是紅斑,兩者皆可能是癌前病變,可惡化成口腔癌。口腔癌的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並可輔以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腫瘤越大,需要手術的範圍也越大,因此早期診斷正確治療不僅可提高治癒率,也可減少因治療所帶來之傷害。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口腔癌可經由戒除嚼檳榔、抽菸、喝酒等外來致癌因子而防止其發生。

口腔癌患者與日俱增 吃檳榔的人風險大

口腔癌患者與日俱增 吃檳榔的人風險大#口腔癌

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10年內從1700位增加至4700位,多出將近兩倍的人數,而當中有9成的患者是男性。同時每年死於口腔癌的患者有將近2千多人,是十大癌症的第五位,所以政府不斷地呼籲少吃檳榔,並且擴大口腔癌的篩檢,希望能夠讓口腔癌的罹患率與死亡率都能減少,其實口腔癌是比其他癌症還要容易發現並治療,但是很多的人常常對於口腔的問題,大多沒有特別地注重,所以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圖片翻攝自國民健康局網站。)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衛教文章表示,世界衛生組織設立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早在1987年即綜合各國研究結果,認定「嚼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吸菸與檳榔」對人類有致癌性,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咽及食道。在2003年,IARC又邀集台灣代表在內的16位多國學者,依據新有的研究證據,作出了「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的結論,證實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 在台灣每10位男性中就有1.5人嚼檳榔,導致口腔癌成為青壯年(25到44歲)男性最常見罹患的癌症。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和死因統計,近十年,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已增加2倍,每年約有5400名新診斷口腔癌個案,2300人因口腔癌死亡,為台灣男性所罹患的主要癌症中,發生和死亡情形增加最快者。根據署立雙和醫院的衛教文章表示,目前口腔癌的治療還是以手術為主,但是對於對於無法開刀的早期口腔癌病人,可以接受放射線治療。然後輔以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也有不錯的效果。除此之外,現在對於早期口腔癌的病患,還可以使用光動力療法,效果不錯。該文章提醒民眾,口腔癌愈早期發現治療,存活率愈高,所以民眾應該要每兩年接受篩檢,並且積極面對治療,千萬不要只聽信服用坊間偏方或中、草藥而延誤治療時機,降低存活率。※下面的影片是分享自國健局的宣導短片。優活推薦:●光也可以治療癌症 新技術免受化療痛苦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17●菸酒、檳榔都來 罹口腔癌機率破百倍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47●吃檳榔不僅會罹口腔癌!腎臟也遭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894

菸酒、檳榔都來 罹口腔癌機率破百倍

菸酒、檳榔都來 罹口腔癌機率破百倍#口腔癌

衛生署統計發現,臺灣嚼檳榔人口約有139萬人,每10名口腔癌患者中,有9名有嚼檳榔的習慣,99年有2,370人因為口腔癌而死亡;口腔癌為臺北市癌症死因排名第九名,男性甚至排名第六名,99年有151人死於口腔癌,10年來標準化死亡率成長5.12%,尤其男性口腔癌更成長18.28%,由此可見口腔癌防治及檳榔健康危害宣導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為什麼12月3日是我國的檳榔防制日?緣由是發起人韓良俊教授在看了高雄醫學大學葛應欽教授等六位學者在國際知名雜誌發表的「台灣之口腔癌與嚼檳榔、吸菸、酒精消耗間的關聯性」一文,若民眾同時具有喝酒、嚼檳榔、吸菸等三種口腔癌危險因子生活習慣的人,得口腔癌的機率即較一般人升高到122.8倍,韓教授為方便民眾記憶,將122.8倍四捨五入寫為123倍,進而促成行政院衛生署訂定12月3日為「檳榔防制日」。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嚼不含有添加物的檳榔,就不會罹癌,其實,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在2003年證實,檳榔子本身是人類第一類致癌物,即使不加紅灰、白灰、荖花、荖葉,光嚼檳榔就會致癌。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致力於口腔癌防治及檳榔防治,今年與本市23家醫療院所合作開辦44班戒檳班,共計約359名學員報名,95名學員成功戒檳(追蹤4個月),成功戒檳率達26%;另截至11月底共計篩檢56,278人(執行口腔癌口腔黏膜檢查),發現45位口腔癌確診個案,搶救45個家庭。臺北市更榮獲臺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選為「2011年縣市口腔癌防治力最佳五縣市」之一。為了減少檳榔對於健康造成的危害,臺北市衛生局呼籲紅唇族們,趕快戒掉檳榔,若是因為工作需要長時間熬夜,亦可利用無糖口香糖或提神飲料替代;有吸菸或嚼檳榔(含已戒檳)的民眾,別忘了每2年1次接受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攜帶健保卡到健保特約院所的牙科及耳鼻喉科接受檢查,只要短短兩分鐘就能確保自己的口腔健康。

熟女狂抽菸導致口腔癌 女性患病比例逐年上升

熟女狂抽菸導致口腔癌 女性患病比例逐年上升#口腔癌

在一般人的認知當中,口腔癌通常是吃檳榔造成,而且大部分都是男性患者,但是台北馬偕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任劉崇基表示,在他的門診病患當中,有5%的口腔癌患者是女性,她們沒有吃檳榔的習慣,但是確有抽菸的習慣。所以說,抽菸不只會導致肺癌,還有可能罹患口腔癌。劉崇基醫師指出,有一名30歲的女主管,平常並沒有吃檳榔的習慣,但因為長期壓力無法解決,只能藉由吸菸紓發壓力;沒多久前發現口腔潰瘍、嘴破連續三個月,到診所就醫也不見好轉,直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已是口腔癌第二期,而她一點也沒想到她會得口腔癌。劉崇基醫師表示,不要認為只有男性嚼檳榔才會得口腔癌,其實吸菸者更應提高警覺,吸菸族也是口腔癌的高危險群。因此醫師建議只要發現嘴破超過兩周沒有癒合,應儘速就醫檢查,最好每兩年做一次口腔癌篩檢確保口腔健康。台中榮總醫訊的文章中表示,抽菸會導致口腔癌的真正原因並不是很清楚,但是目前的研究發現,長期抽菸會使得口腔衛生變差,因而產生大量的細菌,這些細菌會將香菸裡面的化學物質亞硝酸鹽,轉變成為毒性強的亞硝胺化合物;而亞硝胺已被證實為一種致癌物質,會讓吸菸族罹患口腔癌的機會,比一般人還要高。小豬羅志祥狂簽上萬專輯 肌腱發炎痛到臉色發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44&HN_Yr=0&HN_Mon=0乳房切除導致沒有自信 「自體脂肪移植乳房」重拾信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43醫療糾紛不再困擾醫師 總統:明年試辦行政救濟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41

為何口腔反覆潰瘍? 外傷、壓力大都是元兇

為何口腔反覆潰瘍? 外傷、壓力大都是元兇#口腔癌

曾有位老先生因為嘴巴一直出現令人困擾不已的傷口而來診療,他說近日總是反反覆覆地發作口腔潰瘍,位置又不斷地換來換去就是不會好,吃個東西也都是種折磨,補充了維他命卻又沒有用,痛很久都無法根治,經過病史確認及檢查後,發現老先生其實是因為假牙不合而導致。苗栗大千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黃山崧醫師說,其實造成復發性的潰瘍有相當多的因素,比如外傷(咬到或是假牙不合)、對食物或環境過敏、壓力過大(火氣大)、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弱或是遺傳等原因,都有可能是傷害您口腔的兇手,也就是說,若平時就注意維他命的攝取或是均衡的蔬果,改變生活作息的方式並適當紓解壓力,都有助於減少潰瘍的機會。黃山崧醫師表示,通常會依傷口的大小及特性來決定治療方式,像是用漱口水(因有消毒作用)和軟膏(含類固醇)等,針對較小的傷口便會以硝酸銀做局部性的治療,針對面積較大或是傷口內部纖維化嚴重的,就會與病人討論以手術的方式來切除並縫合以治療,不斷復發且嚴重的病人,便會考慮以口服類固醇的方式處理;不同的潰瘍原因,都會有不同的治療方針。

防範癌症找上門 請把握篩檢機會

防範癌症找上門 請把握篩檢機會#口腔癌

衛生署統計99年大腸癌死亡人數高達4,676人,每10萬人口20.2人,死亡率是第3名;臺北市99年死亡人數570人,每10萬人口21.81人。又衛生署97年癌症登記,大腸癌已成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97年共有11,004人罹患大腸癌,其中9,571名大腸癌個案(約87%)是發生在50歲以後,亦即50歲以上的國人,每天有26人被診斷罹患大腸癌,發生率為50歲以下發生率的17倍。(圖:篩檢項目)由於糞便潛血檢查不僅可以早期發現大腸癌,還可以發現大腸癌的癌前病變(瘜肉),經切除後可以避免進展為癌症。因此,為減少大腸癌對國人健康的危害,國民健康局提供50~69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10月29日(六)上午9時至11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北市9家醫院合作,包括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國泰綜合醫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台大醫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康寧醫院、馬偕醫院、臺北榮總醫院、關渡醫院等,特別舉辦「假日防癌去!免費癌症篩檢」活動,歡迎符合資格的民眾踴躍參加。※ 注意事項:1. 當天檢查請攜帶健保IC卡。2. 子宮頸抹片檢查者,請穿著裙裝以方便檢查。3. 女性於懷孕或生理期,請勿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男童接種子宮頸癌疫苗 延伸防護女性

男童接種子宮頸癌疫苗 延伸防護女性#口腔癌

「人類乳突病毒(HPV)是造成女性子宮頸癌的元凶,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廿五日建議,男孩也應例行接種HPV疫苗,可以預防口腔癌、肛門癌及陰莖癌,同時也為女性子宮頸癌防治提供延伸防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防治中心的衛教文章中指出,台灣子宮頸癌的罹患率與死亡率都高居婦科癌症之冠,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女性癌症協會理事長曾志仁說,女性多經由性行為感染HPV,也就是說,男性是HPV病毒的主要傳播者,想要降低並消滅子宮頸癌,就不能忽略男性扮演的角色。ACIP表示尚未接種HPV疫苗的13~21歲青少年應該補打,一共要打三劑。22~26歲男性也可接種,男孩例行接種HPV疫苗的主要優點是,可以防止HPV經由性接觸傳染給女性,彌補女性子宮頸癌疫苗接種率低落的不足。美國從2006年開始,核准9~26歲女性接種HPV疫苗,接種時間通常在11~12歲。美國國家呼吸道疾病暨免疫中心主任舒查特女士表示,若干研究顯示,這種疫苗也能預防男性罹癌。根據最近一些研究,HPV疫苗可有效預防男性罹患肛門癌,且有助預防某些喉癌。目前全球已有卅三國將子宮頸癌疫苗納入未成年女性公費接種,明年澳門、香港及新加坡將跟進。但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孔憲蘭表示,我國目前發給藥證的兩家子宮頸癌疫苗,接種對象均只限女性,短時間內公費疫苗嘉惠對象不會考慮男性。男人也該施打子宮頸癌疫苗?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7132性、病毒、子宮頸癌http://www.uho.com.tw/sex.asp?aid=3141婦女癌症篩檢很重要 讓您遠離乳癌及子宮頸癌威脅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232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