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

芝麻、海藻助血液暢通 皮膚自然水噹噹

芝麻、海藻助血液暢通 皮膚自然水噹噹#血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上萬圓的高級面霜和美容液供不應求。確實,這些保養品加入許多營養成分,能輔助皮膚的保護功能或再生功能。對於30歲以後,皮膚開始老化的女性來說是必要的,但10幾、20歲的女性皮膚,多半不需要過度豐富的營養。比起保養品,對任何年齡層都十分重要的是血液。富含氧氣、流暢乾淨的血液,就是打造美肌的美容液。糖類攝取過多、血糖值過高的血液,紅血球會沾黏在一起,使得血液變得黏稠。如此一來,就不能運送氧氣和營養了。如果脫水,血液一樣會變得濃稠,因此大量攝取水分是很重要的。此外,為了增加把氧氣運送到全身的紅血球,也要積極食用肝臟、小松菜、菠菜這些富含鐵分的食材。為了提倡均衡的飲食習慣,有句順口溜叫「まごわやさしい」(孫子孝順)。ま=豆類、ご=芝麻、わ=海帶等海藻類、や=蔬菜、さ=魚類、し=菇類、い=芋頭地瓜類,只要積極攝取這些,養成均衡的飲食習慣,血液就會變得乾淨順暢。相反地,白糖、白米、麵粉這類「白色食材」會讓血液變得黏稠,因此最好能減少攝取。(本文摘自/女醫師才知道的正確美容法/平裝本出版)

繞過2個「髮夾彎」血管 台日醫師聯手救命

繞過2個「髮夾彎」血管 台日醫師聯手救命#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65歲的廖先生,心血管阻塞,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但是因為他的血管完全塞住,無法進行心導管手術,所幸經過衛福部豐原醫院與日本心導管專家合作,繞過2個髮夾彎的血管,耗時6小時才突破阻塞處,完成手術。豐原醫院心臟內科曹承榮醫師表示,個案的心血管在右冠狀動脈嚴重阻塞,造成心絞痛,上一次要放入支架,但是導管無法通過血管阻塞處,得知日本專家「旭方信彥」教授來台,特別安排協助。克服髮夾彎  逆向心導管救人透過兩醫師聯手進行心導管手術,一方面順向操作由右冠狀動脈進入,另一方面逆向進行,由左冠狀動脈進入,透過左、右冠狀動脈末端小血管連結處,反方向突破阻塞的地方,讓逆向心導管與順向心導管會合。有如開鑿隧道,由雙向進行鑿通,在隧道中碰頭開通隧道。曹承榮說,患者右冠狀動脈慢性全阻塞,需要逆向開通,因為異常的右冠開口,加上阻塞位置前有兩個「髮夾彎」,手術困難度高。而日本心導管手術依照阻塞情況,把困難程度分5級,這一例的阻塞難度是4.5級,但是又有血管開口異常的狀況,可以說是難上加難。旭方信彥教授則說, 感謝台灣在311大地震時對日本的援助,抱持感恩回饋的心,有機會到台灣來幫台灣人進行手術,他非常高興。

比假油還毒!反式脂肪易阻塞血管、失智

比假油還毒!反式脂肪易阻塞血管、失智#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你知道什麼是反式脂肪嗎?根據國健署一項最新調查發現,有1/3的民眾沒有聽過反式脂肪,有超過一半民眾沒看過反式脂肪標示。反式脂肪其實是一種比假油還毒的東西,因為耐高溫油炸、且保存期限長,所以,常被用於酥炸及糕點餅乾類食物中,讓人不知不覺吃下肚,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乳癌、失智等風險。仍有1/3的民眾 沒聽過反式脂肪近年來,民眾雖然已逐漸重視起食品對健康的影響,但根據國健署最新調查發現,仍有1/3的民眾沒聽過反式脂肪,有超過一半民眾沒看過反式脂肪標示,甚至有高達2/3的民眾更不知道政府有要求包裝食品必須標示反式脂肪含量,由此可見,民眾對於反式脂肪的認知仍有不足。每天少量攝取 增加23%心血管疾病風險國健署表示,人工反式脂肪並非天然的營養素,人體並不需要,且據研究證實,每天只要攝取少量(4~5公克)的人工反式脂肪,就會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降低好膽固醇,還會增加三酸甘油酯,讓血管容易阻塞及發炎,並提高23%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甚至也有研究發現,人工反式脂肪與不孕、失智、乳癌、糖尿病等都有關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若將總熱量2%反式脂肪的熱量,完全以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取代,就可減少23%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若於總熱量中降低0.5 %來自反式脂肪的熱量攝取,可減少3%中風死亡、6%冠心病死亡機率。由於停用反式脂肪已經是世界的潮流,不論是國外的證據都支持停用反式脂肪,才能真正防制反式脂肪對健康的危害,因此,為了民眾的健康著想,國健署將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全面停用人工反式脂肪的目標。

血管性疾病盛行率 我優於美國落後南韓

血管性疾病盛行率 我優於美國落後南韓#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隨著全球人口,生活型態的巨變,讓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四大病,成為全球各國共通危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這四大病占全球死亡人口的比例,竟高達八成以上,雖台灣的數字較為「好看」,但還是占總死亡人口數超過六成,顯見如何減緩這些文明病所帶來的風險,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久坐不動、暴飲暴食 爆血管成全球文明病國民健康署指出,這些文明病起因於工商化社會所致環境與生活習慣改變的疾病問題,例如民眾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過重或肥胖、吸菸、嚼食檳榔及過量飲酒等問題,這些非傳染病快速成長趨勢,已成為全球及國人健康的重要議題,更影響30~70歲中壯年族群之健康。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表示,雖全國及22縣市之血管性疾病標準化死亡率呈現下降趨勢,但依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計算,2008年我國30~70歲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99.2人,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34個國家相比,我國排名第23位,優於德國、芬蘭、美國等,但與瑞士、澳大利亞及鄰近的日本與韓國等國仍有距離。因此,我國在血管性疾病預防及疾病控制上,仍有繼續努力之改進空間。國健署也提醒,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唯有維持規律運動、少吃垃圾食物、少抽菸、少酗酒,並維持正常體重,才能減少爆血管危機。

手腳總是冰冰冷冷?血管恐怕早已「堵塞」

手腳總是冰冰冷冷?血管恐怕早已「堵塞」#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手腳總是冰冰冷冷,更帶有麻木感,得要當心血管是不是嚴重塞住!台中一名七十五歲的趙姓阿嬤,本身患有高血壓、心臟冠狀動脈阻塞,且長期接受洗腎,近幾日右腳總是冰冰冷冷,腳趾頭也有壞死的情況,經檢查後發現,阿嬤右側表淺股動脈以及右小腿動脈嚴重阻塞,造成下肢血液循環嚴重不良,經手術治療,目前已無大礙,醫師提醒,民眾若發現自己的四肢時常冰冷,可要多加注意心血管的問題。高血壓、高血脂病患 血管塞住風險高為什麼會造成下肢周邊動脈阻?中國附醫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徐中和指出,飲食及生活形態的改變使得動脈血管壁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趨向硬化,造成血管腔內通道狹窄、阻塞,最後造成末端肢體血流量減少而發生缺血的症狀,多好發於下肢,引起麻木感、疼痛、間歇性跛行、皮膚病變、傷口慢性潰瘍難癒,若不慎感染甚至會引起下肢組織壞死,嚴重的話還會導致截肢。徐中和醫師說,對於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的治療,一開始可使用藥物治療,包括抗血小板的藥物及血管擴張藥物來改善血流,但如果情況嚴重,則要考慮接受介入性治療,包括,經皮血管內整形術、血管腔內支架置放術、周邊動脈繞道手術或截肢手術等,治療目的除了免除病人的下肢疼痛情形,更積極重建下肢血管血流,避免末端組織因為缺血而壞死。徐中和呼籲,動脈硬化會隨著年齡增長不斷的進展,不只是四肢的動脈會受影響,心臟的冠狀動脈、腦部的動脈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抽煙者更是高危險群。民眾如果發現有四肢冰冷、疼痛、麻木、皮膚病變等情形,須儘速至心臟科門診,讓醫師做進一步詳細的檢查,必要時可施行下肢周邊動脈阻塞介入性治療,以避免造成截肢的後果。

孕婦頭痛劇烈險喪命 竟是顱內血管破裂所致

孕婦頭痛劇烈險喪命 竟是顱內血管破裂所致#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頭痛欲裂勿輕忽,當心恐是顱內動靜脈血管破裂所致!日前,一名懷有20週身孕的陳小姐,因突然感到頭痛欲裂,前往醫院急診室就醫,但沒想到才短短10幾分鐘的路程,到院時她已兩邊瞳孔放大、昏迷指數只有3,對疼痛刺激無反應,情況非常危急。後來,在醫師的檢查下發現,她是因顱內動靜脈畸形血管破裂,導致腦部嚴重出血,而出現劇烈頭痛並昏迷,所幸在接受完八小時的手術後,她已逐漸甦醒,身體也恢復正常狀況,更順利保住肚中胎兒。動靜脈短路 恐會造成血管破裂與出血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李定洲醫師表示,顱內動靜脈畸形為先天性的血管異常,可能是胎兒形成過程中血管發育不全,造成類似動靜脈短路的情形,在一般正常的狀況下,血液會由動脈經微血管接靜脈引流,但顱內動靜脈畸形是微血管不健全,動脈會經由靜脈直接引流,造成動靜脈畸形擴大,甚至造成血管破裂與出血。慢性頭痛、突發性癲癇 皆為表現症狀之一這類病人有時無症狀或以慢性頭痛、突發性癲癇抽筋來表現,在患者血管破裂出血時,若靜脈引流系統還能發揮功能,暫時可使用降腦壓藥物來穩定病情,待施行腦部血管攝影檢查後,再安排適當治療。但如果瞬間出血嚴重,只能緊急安排手術來清除血塊,並在手術中視情況將血塊與動靜脈畸形的病灶一起切除,而目前動靜脈畸形的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畸形病灶、搭配血管栓塞或是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頭痛頻率增加、容易昏倒者 應提高警覺過去在新聞上,偶有聽聞有青壯年因突然頭痛不已暈厥過去,緊急送醫後卻不治的情況,對此,李定洲醫師表示,這類患者多是屬於先天性的顱內血管異常的族群,因此提醒民眾,雖然腦部動靜脈畸形多是良性,但臨床表現多變化,一旦造成出血容易危及生命。所以,有顱內血管病變家族史、慢性非典型頭痛頻率增加、程度惡化、容易昏倒、複視、臉麻,合併抽蓄或神經缺損如手腳無力等,建議儘早檢查,確定自身的健康狀況。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 醫:血液濃稠是關鍵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 醫:血液濃稠是關鍵#血管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圍爐年菜大魚大肉少不了,民眾若是飲食不節制,加上運動量又少,高鹽、高糖與高油製成的美食,長時間累積與體內,容易造成心血管的負擔。近年來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趨勢,醫學美容科曾垂紳醫師提醒,以往心血管疾病好發於中年男性居多,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民眾對於自身健康應多了解與評估,屬於高危險族群的民眾更應積極預防與治療。脂肪、膽固醇易使血液濃稠 高危險族群更要小心 根據衛福部公布102年十大死因排行,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分別位居第二及第三名,而心血管疾病多年來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五名,但因現代人不正常的生活型態、過勞緊張的工作方式,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逐年攀升。曾醫師表示,心血管疾病高危險族群包含中年男性、肥胖、抽菸酗酒、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等特徵,常見有中年男性病患,因長時間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不正常,而引起胸悶、頭暈等症狀前來就診。此外,民眾前往診所、醫院進行心血管疾病檢查時,皆會空腹抽血檢驗膽固醇指數,然根據臨床研究的結果顯示,有超過三分之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膽固醇在正常範圍內。曾醫師說:「膽固醇並非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唯一角色。」他表示,血液可以滋潤人體細胞,但濃稠的血液帶著過多的脂肪與膽固醇,長時間累積在血管裡,使血管的通路變小、血壓升高,造成血管硬化或者失去彈性,無法完善發揮體內新陳代謝外,更易引發腦中風、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提升腸胃、肝臟功能 雷射來幫忙有血液濃稠、膽固醇問題的民眾,就診時針對常見的高血壓症狀,醫師往往開立降血壓藥物,雖經服用血壓就會下降,但還是治標不治本,曾醫師強調,平時養成良好運動習慣並搭配抗氧化食物是健康不二法門外,平時可食用粗纖維食材,能增加腸胃蠕動,有助提升腸胃吸收力、肝臟排毒功能,對於心血管疾病有相輔相成的效果,而目前已有生化雷射血液(另稱為靜脈雷射)的技術,能促進血球代謝及改善循環。曾醫師說,血液的流通是人體的運輸大隊,當血液發生問題,血液流通不順暢就會發生各種疾病,特別是心腦血管類疾病,而生化雷射血液技術是以低能量雷射光照射血液,能降低血液黏度,改善細胞缺血、缺氧狀態,並清除人體內過多的自由基,是從根本上預防高血壓、高血脂、腦血栓、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一般大眾可藉此方式邊預防邊治療,但建議有惡性腫瘤、孕婦或是心臟疾病患者經醫師評估後再考慮使用。良好生活及飲食 預防勝於治療心血管疾病所發生的症狀固然可以適量的藥物控制,但藥物治標難治本,長期服用,也易對身體造成各種不同的副作用。曾醫師建議,養成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再搭配生化雷射血液技術的幫忙,提升紅血球的帶氧量與彈性,清除體內容易致癌的自由基,除了可控制病情外,還可改善人體體質。

「水」的淨化力量!清血管、助消除壓力

「水」的淨化力量!清血管、助消除壓力#血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若是想要健康,就要刻意多喝水,盡可能一天勤快地喝上一至二公升的水是最好的。人體每天會以尿液或汗水的形式將約二公升的水分排出體外,因此必須給予流失的部分補充。若沒有這麼做的話,血液會變得濃稠,血管的老化也會提早報到。另外,喝水這個行為,事實上,不只是身體,就連心理也會發生「好的變化」。藉由喝水,腸胃神經會受到好的刺激,副交感神經的運作也提高「喝水」這件事,能為自律神經帶來具有效果的調整。因此,除了緊張的時候,當你心情低落、生氣、發生預料之外的事情時,或是必須做出任何重大決定時,只要喝上一口水,就能變得冷靜,心情能夠放輕鬆,判斷力更清楚正確,「好效果」數也數不清。提到調整自律神經的方法,會建議各位利用「一比二」呼吸法,將氣大口一次吐盡,而「喝水法」也有相同功效。當然,這兩者搭配組合,效果更是加倍。從今天開始,請一定要試著將能夠調整、淨化身心的「水」的力量,活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去實際感受它的效果。(本文摘自/別讓自己不開心/商周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