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胸痛別輕忽!恐是前縱膈腫瘤

胸痛別輕忽!恐是前縱膈腫瘤#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19歲陳姓男大生因胸悶、胸痛造成無法起床緊急送醫。至雙和醫院急診檢查發現前縱膈有個約11-15公分的腫瘤壓迫心臟,張統優醫師診斷為前縱膈生殖細胞腫瘤(Germ Cell Tumor GCT),病理切片為精原細胞瘤,是性腺外生殖細胞瘤,等同男性的睪丸癌。採用微創胸腔內視鏡手術切除,而非傳統的正中鋸胸骨開胸術,由劍突下小傷口取出腫瘤。病人目前已完成術後化學治療,情況穩定,後續再做定期追蹤檢查。腫瘤若壓迫氣管恐引起咳嗽、喘、胸痛、咳血張統優主任強調,一般來說前縱膈腫瘤病人,只有15%-20%為生殖細胞瘤,其中大約50%是良性畸胎瘤,個案本身的精原細胞瘤並非發自於生殖腺(男童為睪丸、女童為卵巢)再發生轉移,而是長在性腺外的原發前縱膈腔生殖細胞瘤,相當罕見。這種腫瘤常易生成巨大腫瘤,並會侵入胸腔附近的結構組織,好發族群在15至35歲的男性。初期幾乎沒有症狀,腫瘤若壓迫到氣管或支氣管,可能引起咳嗽、喘、胸痛、咳血等症狀。一般只有在有健檢的時候,或是大到壓迫性的前縱膈腔腫瘤造成呼吸衰竭及心臟血管的症狀才被發現。因胸部悶痛於世大運跆拳道國手遴選時失利目前就讀大二的陳同學說,小學5年級開始練習跆拳道,大約15歲就陸續有胸口悶痛感,多半發生5-10秒左右疼痛感即消失,認為是練習時受到的踢傷不以為意。去年11月中到花蓮比賽時,當時有胸口悶悶的感覺以為是小感冒便輕忽。比賽中被對手踢中胸口,導致胸痛,休息2天後,胸痛依舊持續。回到台北後胸部悶痛感急劇,夜晚無法入睡,送至急診時,才透過胸部X光檢查發現前縱膈腔有約11-15公分大小的腫瘤壓迫心臟,遂請醫師開刀處理。陳同學說,回憶當時因病與世大運跆拳道國手遴選時刻失之交臂,未來會好好注意自己的身體,不輕忽身體小毛病,保持愉快的心情,待休養完畢後再為國家與自己爭取運動的最高榮譽。張統優醫師強調,隨著微創手術技術進步,雙和醫院胸腔外科可針對不同各種病症如胸腺瘤、胸腺增大(重症肌無力)、畸胎瘤、神經性腫瘤等進行手術諮詢,建議民眾要定期做健康檢查,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才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電腦斷層 可導引肺部切片

電腦斷層 可導引肺部切片#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布癌症登記報告,肺癌堪稱癌症中的第一殺手。肺癌早期大多無明顯症狀,當因為症狀求醫,約一半以上已是末期,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減少高風險者20%肺癌死亡率。40多歲王小姐沒有抽菸的習慣,去年開始有下背痛及腳痛的情形,甚至疼痛到難以行走的狀況。到醫院求診,檢查發現有多處脊椎壓迫性骨折。此外,核醫骨骼掃描檢查出多處骨轉移,電腦斷層則發現有肺部腫瘤及肝臟轉移。並使用電腦斷層導引肺部腫瘤切片,以根據腫瘤的特性使用適當的抗癌藥物。電腦斷層導引組織切片術 可切取組織樣本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影像醫學部柯維鈞醫師表示,當病人肺部發現原因不明的組織,需要作病理切片檢查來確定其病因,以擬定正確的治療方式時,可運用電腦斷層導引組織切片術。電腦斷層導引肺部腫瘤切片是利用電腦斷層的定位與導引,經皮下穿刺把切片針引進病灶,切取組織樣本,進行病理檢查。因組織部位不同、病灶深淺大小不一而有差異,一般獲取足夠組織樣本的成功率約在69%-93%之間。假使無法獲得足夠組織或沒有取得病灶檢體,醫師可能會安排第二次組織切片、或是採取其他方式切取樣本、也可能會短期先以電腦斷層追蹤變化。醫師會根據病患的狀況,選擇適合的替代方案處理,例如氣管鏡導引之組織切片術、施行胸腔內視鏡手術之組織切片、施行開胸手術之組織切片。一般來說氣管鏡適合做靠近大支氣管的病灶,而遠離支氣管或靠近體表的病灶則適合電腦斷層導引。若是運用外科手術進行之組織切片,則可以取得比較大量的組織或直接將病灶切除,但較電腦斷層及氣管鏡導引更加侵入。臨床上不適合做電腦斷層導引肺部切片的病人1. 在影像上沒有可從體表安全接近的路徑,不適合電腦斷層導引。2. 病人無法配合呼吸靜止,難以準確到達病灶。若病人意識不清,則不容易進行此術式,危險度將提高;或是年紀小的病人,可能需要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才能作本手術。3. 病人有出血傾向或血液凝固異常的疾病,或正在使用抗凝血藥物者,須改善凝血功能或等藥效過後才能進行。4. 會對麻醉藥嚴重過敏的病患。柯維鈞醫師指出,電腦斷層導引肺部切片最常見的可能風險有:10-40%氣胸、5-15%咳血或肺出血,其他如血胸、癌細胞植入其他組織、癌細胞造成肺栓塞、空氣栓塞、皮下及/或縱隔腔氣腫、積膿、氣管肋膜瘻管等極少發生(<1%),電腦斷層導引肺部切片術後出現併發症導致需急救插管者,發生率極低,約為0.1%-0.2%。總結來說,電腦斷層導引肺部切片是相對準確安全的術式,常使用於肺部病灶需要確定病因,或擬定之後的處置。但病患是否適合電腦斷層導引,需要放射科醫師仔細評估,才能降低病患風險,減少併發症產生

終結乳房篩檢迷思,存活率達90%

終結乳房篩檢迷思,存活率達90%#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報告指出,國人每4分58秒就有一人罹癌,其中乳癌高居女性癌症發生首位,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內科教授賴基銘醫師表示:每天有近35位婦女受到乳癌侵襲!關於乳癌的6大恐怖事實!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女性前10大癌依序為:乳癌、大腸癌、肺癌、甲狀腺癌、肝癌、子宮體癌、卵巢癌、子宮頸癌、皮膚癌、胃癌。賴基銘教授提醒女性6項關於乳癌的恐怖事實 : 最威脅女性的癌症:乳癌已連續13年位居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 每2小時就有3人罹患乳癌。 每3人就有1人 發生在30~49歲年輕女性,為青年女性罹癌最大宗。 45-49歲是乳癌發生人數最多的年齡層。 北部縣市罹癌風險高,台北市與新北市為乳癌發生率最高之縣市。 南部縣市死亡率偏高,屏東縣與台南市是乳癌死亡率最高縣市。乳房篩檢迷思多,害羞逃避恐留乳癌禍根賴基銘醫師針對常見的乳房篩檢迷思,進一步說明如下: 迷思一:我都有在家自我檢查 !專家說明:自我觸診檢查是無法找到早期的病灶,更無助於降低癌症死亡率。 迷思二:我有照過胸部X光了專家說明:胸部X光不是用來檢測乳房的!胸部X光能檢查到的是肺臟、肋骨鎖骨等處,而不是最表層的乳房。 迷思三:我沒有家族史不需要擔心專家說明:有乳癌家族史的乳癌病患僅佔所有乳癌病患的10-20%,換言之,大部分的乳癌病患是沒有乳癌家族史的。太晚生育、高油脂飲食、肥胖者、抽菸酗酒者、有熬夜習慣、壓力大的人,乳癌風險都會增高。勤練「護乳5招」:乳癌是可以預防的,只要勤練「護乳5招」,包括: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適齡生育、適時放鬆、定期篩檢。統計顯示乳癌因篩檢而發現之個案,高達8成5以上屬於早期乳癌(0-2期)。賴教授強調,『乳房攝影檢查』可降低40%死亡率 及30%晚期乳癌發生,是最有效的篩檢工具,篩檢是針對沒症狀的人做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異常鈣化點和摸不到的乳癌,在沒有任何症狀或擴散之前找到病灶,此時及早接受治療,乳癌五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

食道癌初期難察覺 腫瘤科醫師談治療

食道癌初期難察覺 腫瘤科醫師談治療#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去年有幾位名人如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藝人安迪等相繼因食道癌離世,使民眾開始重視該疾病,並引發討論。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指出,106年食道癌排名落在十大癌症死因第9位,好發於男性,為台灣男性十大癌症死因第5位。食道癌初期症狀吞嚥困難、體重減輕 症狀較不明顯易忽略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宋時雨表示,食道癌初期症狀主要為持續惡化的吞嚥困難及體重減輕,因為症狀不明顯易被忽略,難以早期發現,往往診斷時,已是第3、4期。由於食道是連接口腔至胃的重要器官,食道癌患者往往伴隨著腫瘤阻塞造成食不下嚥,導致營養不良和體重減輕。飲食習慣與食道癌有密切關係,宋時雨醫師表示,在台灣尤其有抽菸、喝酒習慣者要特別注意。宋時雨醫師表示,營養乃身體本錢,沒本錢就無法承受治療的副作用,使療效打折。食道癌治療,不論是接受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或合併治療,皆有個別副作用與風險。如果腫瘤還小、尚於淺層黏膜就早期發現,可由內視鏡手術切除。若腫瘤進一步侵犯黏膜下層,就得接受食道的切除手術。中晚期食道癌治療較棘手 需電療、化療、手術三管齊下中晚期的食道癌治療相對棘手,宋時雨醫師表示,由於食道只有薄薄的黏膜層和肌肉層,癌細胞容易往外圍組織侵犯,加上食道周圍淋巴迴流豐富,讓癌細胞更有機會淋巴擴散。一旦疾病發展至此,需要電療、化療及手術治療三管齊下合併療法。宋時雨醫師說明,現今食道癌主流療法是先接受放射治療加上化學治療,療程大約2個月,接著評估治療反應再接受食道切除的手術。若診斷時癌細胞已轉移至肺、肝等其他內臟,此時治療以化學治療為主,輔以姑息性的放射治療處理或預防腫瘤阻塞造成的症狀。

腫瘤誤當青春痘?出現這些症狀快就醫

腫瘤誤當青春痘?出現這些症狀快就醫#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4歲的吳小姐,3個月前在左側太陽穴出現一個凸起物,本來以為是青春痘,但一直未消且不時滲出血水。就醫檢查發現為血管瘤,切除後化驗結果為良性腫瘤。89歲的陳太太,半年前洗頭時在後腦勺摸到一個約拇指大的凸起,觸摸時不會疼痛,故不以為意。但女兒擔心是疾病引起便帶去就醫,切除後化驗為神經鞘瘤,屬於良性腫瘤中較少見的一種。頭皮腫瘤較難自行發現 多是家人、理髮師發覺整形外科醫師劉國威表示,頭皮由於被頭髮包覆較難直接看到,出現腫塊經常都是家人發覺、修整頭髮時理髮師見到、洗頭時自行摸到,或是至醫院檢查時發現。聽到腫瘤就心驚!劉國威醫師表示,頭皮腫瘤98至99%是良性,據統計只有2%是惡性腫瘤,可能是癌症轉移產生。男性多是肺癌轉移,女性則為乳癌。由於多數無明顯感覺,因此容易被忽略,部分會有出血、分泌物、潰爛等。頭皮腫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 並進一步進行病理切片鑑別劉國威醫師表示,由於頭皮位置較難自行觀察,如果發現腫瘤超過2週沒消失,或有變大、軟硬度改變、疼痛感、原本光滑表面出現分泌物,或出現潰爛、滲血時等症狀,應儘早就醫診斷。頭皮腫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並進一步作病理切片鑑別腫瘤類別。術後須遵照醫囑定期換藥,待拆線後才可洗頭。如果手術傷口出現紅、腫、熱、痛,或有發燒情況,表示傷口有感染的可能,應儘快就醫檢查。最後劉國威醫師提醒,平日應保持頭皮清潔乾爽,洗頭時不可過度用力抓,以免刺激頭皮。頭皮腫瘤因受到毛髮覆蓋不易發覺,再加上頭部或後腦杓位置無法自行觀察,往往會忽視而延誤病情。平時可定期輕摸頭部,早期發現是否有腫瘤出現。如果發覺有腫瘤未消或有變化時,應儘早就醫。

甲狀腺癌預後佳 脖子硬塊速就醫

甲狀腺癌預後佳 脖子硬塊速就醫#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甲狀腺是人體內相當重要的一個腺體,而較常見的疾病除了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之外,亦有結節性的甲狀腺腫以及良性或惡性腫瘤,雙和醫院一般外科陳信安主任表示,若是惡性腫瘤,或是良性腫瘤壓迫器官,就應積極接受治療,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已有許多器械可以幫助醫師與患者,避免手術風險和併發症的發生。硬塊藏身數十年!老婦脖子腫瘤大如球北市一名高齡90歲的婦人,20歲時就發現脖子兩側有不明硬塊,近十幾年來因腫瘤持續增大,竟造成頭部僅能後仰無法前傾;老婦一度擔心手術風險或術後恐聲音沙啞,遲遲不願就醫,直至腫瘤壓迫呼吸道,甚至造成嚴重呼吸困難,經家屬勸說才至醫院診治。所幸透過陳信安主任詳細診斷後,與家屬決議替老婦手術切除兩側甲狀腺腫瘤,由於她年齡稍長,為確保手術安全性和時效性、避免傷及喉返神經以及加快手術時間,術中搭配使用「神經監測儀器」和「組織凝集儀」,手術順利完成,術後入住加護病房一天後拔管轉出,三天後出院,術後聲音無明顯變化。甲狀腺癌治療選擇多 預後普遍佳根據衛福部統計顯示,甲狀腺癌於十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八,其中又以女性排名位居第五,陳信安主任表示,雖發生率高但死亡率卻遠低於其他癌症,因此只要提早發現並積極參與治療流程,預後普遍良好。由於手術方式的日新月異,從傳統的開脖子手術,到隱藏疤痕的美容手術或是遠端手術,也替患者提供了不一樣的治療選擇。手術導航「神經監測儀」 精準定位免心驚然而,甲狀腺位於頸部的前下方,其位置靠近許多重要器官,以及支配聲帶的喉返神經,甲狀腺手術最擔心的即是「喉返神經」受損,若單側喉返神經受損,會併發術後聲音沙啞等併發症;雙側喉返神經受損,則可能引發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危及生命。過去進行甲狀腺手術全憑經驗與技術,現今透過「神經監測儀器」避免傷及喉返神經,能即時定位、監測喉返神經的位置,並確認其功能正常,就像行車時的導航系統般,大幅提升手術的安全性及醫療品質。甲狀腺癌存活率高 遵從醫囑健康飲食最後陳信安主任呼籲,罹患甲狀腺癌並不可怕,以目前國內醫療水準,甲狀腺癌早期的患者術後十年的存活率近百分之百,且復發率都偏低,再加上有放射碘和標靶治療的輔助,因此只要正確聽從醫師的建議及療程,都能有良好的治療成效。主任也提醒,日常應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飲食上應吃食物而非加工食品,即使罹癌也不要畏懼,勇敢抗癌!(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長期胸悶、咳嗽 就醫竟已肺癌腦轉移

長期胸悶、咳嗽 就醫竟已肺癌腦轉移#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胸悶、咳嗽千萬別以為拍拍胸部、喘口氣就相安無事!一名40餘歲的家庭主婦,長期胸悶合併有咳嗽症狀,原以為是更年期或太過操勞所導致,說服自己稍作休息即會有所改善,未料,胸悶、咳喘症狀持續加重,才趕緊就醫進一步確診罹患肺癌,後續再進行核磁共振攝影檢查發現已腦轉移,震驚之餘也百思不得其解,老症頭怎成肺癌晚期!十大癌症之首 肺癌確診多轉移腦骨收治此名患者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吳子卿醫師指出,肺癌長期高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每十萬人就有39.9人死於肺癌,驚人的數字威脅的不僅是吸菸以及受空汙影響的民眾,更多的是人在家中坐也中標的家庭主婦。而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患者確診時多已是肺癌晚期,並轉移至腦部或骨頭,此時,不但無法進行手術治療,也加重後續治療的難度。第一線治療選擇 生活品質逐提升吳子卿醫師進一步指出,該名患者在與醫療團隊評估治療計畫後,第一線即採以不可逆標靶藥物進行治療,一年半下來腦部癌細胞近乎消失,肺部腫瘤也持續縮小,期間也未有嚴重副作用,甚至維持每半年出國一次,前往美國照看在學的兒子,逐步恢復生活品質。不可逆標靶藥物 延長存活期、降低惡化近年,隨著不可逆標靶藥物加入晚期肺癌治療選項,患者的存活期表現已大幅改善;吳子卿醫師強調,不可逆標靶藥物在治療上可直接鎖定癌細胞,治療效果也較強;根據歐洲腫瘤醫學會(ESMO-Asia)發表全球第一個針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標靶治療研究「LUX-Lung 7」,第一線使用不可逆標靶藥物治療肺癌,可進一步降低27%腫瘤惡化或死亡風險,讓長期抗癌的病患倍增。標靶常見副作用 緩解藥物可改善此外,吳子卿醫師提醒,標靶藥物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如腹瀉、甲溝炎、皮膚疹,患者不必過於擔心,一般在使用緩解藥物後,多數能獲得改善,治療期間,醫療團隊也將會同皮膚科醫師協助指導病人照護,以確保肺癌患者保有良好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腎上腺腫瘤致高血壓!5高風險群當心

腎上腺腫瘤致高血壓!5高風險群當心#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2歲的蕭伯伯過去有高血壓病史,平日有服藥控制,有瓣膜性心臟病。近日蕭伯伯心臟不適,趕緊到醫院門診檢查,發現有心跳過慢、左心肥大疑似低血鉀情況,雖有吃血壓藥血壓仍偏高,原來是高醛固酮血症造成次發性高血壓。腎上腺腫瘤 造成低血鉀等狀況透過一連串檢查發現有一個約2.4公分的良性左側腎上腺腫瘤,造成醛固酮升高與腎素降低情況。手術切除後蕭伯伯血壓變得較好控制、血中鉀離子及心電圖也回到正常。原發性高醛固酮症 是次發性高血壓的一種衛福部新營醫院心臟內科楊焜斌醫師表示,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共7種亞型,是次發性高血壓的其中一種,且可能可治癒。最多的亞型是醛固酮分泌腺瘤及雙側腎上腺增生,<1%是惡性腫瘤。醛固酮分泌腺瘤可以經手術切除後治癒或改善血壓控制;雙側腎上腺增生主要是靠藥物治療。頑固型高血壓等5狀況須特別當心如果臨床上遇到(1)頑固型高血壓、(2)高血壓合併低血鉀、(3)小於 20歲年輕人高血壓、(4)嚴重高血壓(收縮壓大於 16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大於100毫米汞柱)、(5)高血壓合併左心室肥大應提高警覺。楊焜斌醫師建議,當確診為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後,可使用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檢查來區分,進一步決定治療方針。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