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B肝10多年未追蹤竟成晚期肝癌!醫靠「這招」幫他消滅癌細胞等換肝

B肝10多年未追蹤竟成晚期肝癌!醫靠「這招」幫他消滅癌細胞等換肝#腫瘤

53歲詹姓男子患有B肝卻10多年未能追蹤,直至今年中覺得肚子脹脹、悶悶的,檢查發現其右肝部位出現10公分大腫瘤,診斷為3B晚期肝癌,癌細胞已擴散到肝門靜脈,不適合換肝。醫師透過口服標靶藥物再加上呼吸調控放射線治療方式,1個月後,肝門靜脈腫瘤幾乎消失,讓他重燃換肝希望。

親友罹癌是末期,該如何告訴他?醫師建議「告知病情」該這樣說⋯

親友罹癌是末期,該如何告訴他?醫師建議「告知病情」該這樣說⋯#腫瘤

「罹癌」對患者及其家庭都是重要大事,病程發展如何告知當事人,常常成為親屬沉重難題。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佳宏在《希望治療》一書中,提到這個許多親屬都曾經歷的掙扎,提醒幾個告知前應留意的細節,包括時機、情境、修辭都需斟酌,建議親友們應將告知工作交由專業醫師來協助,讓病人能接收到最正確的訊息。以下為原書摘文:

頭痛、視力突然模糊⋯恐是「腦下垂體中風」醫示警:每10人就有1人

頭痛、視力突然模糊⋯恐是「腦下垂體中風」醫示警:每10人就有1人#腫瘤

34歲林小姐,去年突然頭痛與視力模糊,當晚立即到奇美醫學中心掛急診,影像學檢查後發現,腦部中央長了一顆腫瘤,剛好是腦下垂體位置,控管許多賀爾蒙的分泌與儲存,因此腫瘤可能會在生長過程,引起血液供應異常進而導致這部位局部中風,另因壓迫到上方的視神經,造成視力模糊,醫學上稱這種現象為腦下垂體中風。

抗癌藥物不能停!副作用卻讓關節痛得要命?中醫「針灸」可緩解

抗癌藥物不能停!副作用卻讓關節痛得要命?中醫「針灸」可緩解#腫瘤

56歲陳女士罹患乳癌,手術後恢復狀況良好,並持續接受抗賀爾蒙治療,但近半年來發現,手指逐漸變得僵硬且無法彎曲,擔心是類風溼性關節炎作祟,就醫檢查後,根據臨床經驗研判,應是乳癌治療藥物的副作用造成。經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王崧協助針灸及中藥調理,約3個月後,患者手指疼痛緊繃的症狀大幅緩解。

沒運動、體重卻持續降⋯別高興太早!醫警告:肚子微凸恐是「這疾病」

沒運動、體重卻持續降⋯別高興太早!醫警告:肚子微凸恐是「這疾病」#腫瘤

宜蘭48歲黃姓男子,一年多來持續健身,體重從74公斤下降到70公斤,近半年運動量沒有再增加,體重卻持續下降約3、4公斤,且上腹部凸起,肚臍也微凸,讓他心生疑惑,挺著肚子就醫,經腹部電腦斷層掃描後,疑似為惡性脂肪肉瘤,腫瘤最大徑超過30公分,重達6.3公斤,約莫3個月寶寶的重量。

男四肢瘦竟腹藏22公斤巨瘤!醫驚「內臟都擠到移位」

男四肢瘦竟腹藏22公斤巨瘤!醫驚「內臟都擠到移位」#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68歲的楊先生身材高大壯碩,曾因心肌梗塞就醫撿回一命,後來積極透過飲食控制和運動減重,近5年來,楊先生減重有成,但瘦不下來的大肚腩對他而言十分困擾,經就醫檢查赫然發現,占據腹部的不是脂肪而是巨大腫瘤,就連肝臟及腸胃道都因腫瘤推擠而挪到腹腔左側。減重減不掉的「大肚腩」竟藏惡性巨瘤楊先生平日無任何不適或身體疼痛,但一心想減重瘦身的他,腰圍反而從38吋一直飆到44吋,怎麼都減不下來,診所醫師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後,才發現令人驚訝的結果,由於診所沒有良好的設備與環境,於是轉診至大醫院。收治個案的馬偕醫院泌尿科資深主治醫師邱文祥表示,楊先生罹患的是第3期惡性肉癌,經過腹部斷層掃描可見其腫瘤體積十分龐大,影響範圍從橫膈膜至下腔靜脈,腹部器官遭腫瘤推擠嚴重位移,右側腎臟也已被腫瘤包覆導致萎縮、下腔靜脈亦被嚴重壓迫。臨床上,惡性肉癌的病因不明,發生率是所有癌症的1%。邱文祥表示,行醫40多年,也僅收治10多名病患,若能仔細而完整的切除惡性肉癌的影響範圍,患者5年存活率可達6~7成。由於病患的腫瘤體積龐大、侵犯範圍廣泛,為求謹慎,邱文祥召集泌尿科、一般外科、心臟血管外科、胸腔外科等組成醫療團隊並擬定手術計畫,接替為病患清除腹腔內的巨大腫瘤。「主血管遭腫瘤包覆」壓迫內臟大移位邱文祥表示,首先以傳統開腹手術率先切除主要腹膜後腫瘤,並摘除右側萎縮腎臟,再由一般外科醫師負責切除部分右側肝臟。由於病患的下腔靜脈主要血管已遭腫瘤包覆,腫瘤與主要血管間亦有許多小血管,因此請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協助分離包覆在血管上的腫瘤,過程不僅非常容易出血,也須立即將破掉的血管一一縫補,最後再由胸腔外科醫師修補右側橫膈膜,才算是大功告成。馬偕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醫師蔡崇鑫表示:「因為病患的肝臟大移位,與人體解剖位置都不相同,下腔靜脈亦被腫瘤嚴重壓迫、非常不容易察覺位置,切除部分肝臟的手術過程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大出血。」馬偕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資深主治醫師李君儀表示,此次術中最重要的關鍵在於處理腫瘤與血管之間的沾黏,由於腫瘤是整個包覆著大血管,且和大血管之間有很多小血管相連,因此分離腫瘤並縫合血管的過程,花了不少時間,也是他前所未見的大型腫瘤。開腹取「22公斤腫瘤」幸術後恢復良好手術共歷時6個小時,開腹傷口從胸骨下緣至肚臍下方長達35公分,最後摘除38公分x20公分、重量高達22公斤的腫瘤,相當少見。楊先生術後於加護病房觀察3天後轉入一般病房,平日重視健康與養生的他,恢復情況十分良好,術後門診追蹤一切正常。楊先生回想起這次手術表示:「萬萬沒想到瘦不下來的肚子裡竟然不是藏著脂肪,而是一顆難以想像的巨瘤!」也希望藉此呼籲大眾,除了每年定期健康檢查外,身體若有異狀須保持警覺,才能找出真正原因。

細胞治療 癌患者8成生活品質獲改善

細胞治療 癌患者8成生活品質獲改善#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由衛生福利部主辦,台灣放射腫瘤學會、細胞醫療學會、精準醫學學會、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協辦的「台灣癌症精準治療主題館」,12月3日邀請到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院長林欣榮、台灣細胞醫療協會理事林建廷,及義大先進醫療技術整合發展委員會執行副主任委員張肇松,針對台灣癌症細胞治療臨床成果發表主題演講。免疫細胞治療 無排斥也無疼痛感細胞治療是癌症治療最新趨勢,張肇松說明,目前細胞治療來源有分自體或異體來源,治療方式包含幹細胞治療(如骨髓移植)、免疫細胞治療(如NK、CIK、T細胞等)以及CAT-T細胞治療。在義大的自體軟骨細胞移植中,截至2021年10月已完成43例軟骨細胞層片移植,成功率更達100%。另外在免疫細胞治療(NK)臨床治療中,也發現病患沒有排斥作用,也無疼痛感,高達8成患者生活品質明顯獲得改善。林欣榮也分享了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的抗頑癌的新模組,即透過A:收集並擴增字體免疫細胞、B:基因檢測使用標靶藥物、C:溶瘤病毒注射腫瘤成果進行說明。溶瘤病毒是一種能吃掉癌症的病毒,主要透過基因工程編程製成,溶瘤病毒發展已有百年歷史,在過去兩年才在癌症治療臨床發展。「溶瘤病毒」溶解大片癌症腫瘤林欣榮表示,花蓮慈濟108年治療了一名大腸癌併骨轉移的陳姓65歲個案,在注射4次CIK後,沒有相關副作用產生,是第一例衛福部核准以免疫細胞CIK合併療法治療的案例。而在末期癌症病患治療上,另一名56歲男性大腸直腸腺癌轉移肝肺的個案,透過標靶藥物與溶瘤病毒的治療,更發現了大片腫瘤溶解現象,讓癌末病人重新找回希望。林建廷也表示,癌症治療趨勢是透過合併療法,精準攻擊癌細胞並降低病患副作用,是提升病患治癒的關鍵。最新的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細胞療法,是以基因轉殖工程把可辨識癌細胞的單株抗體,直接接到T細胞上面形成CAR,成為專一攻擊癌細胞的T細胞,再打入病人體內,治療癌症的效果明顯。目前適用的癌症治療有像是B細胞血癌、B細胞淋巴癌、多發性骨髓瘤等,之後也將朝腦瘤、肺癌、卵巢癌、攝護腺癌、肝癌等運用來努力。

質子治療新技術 台灣為亞太醫療重鎮

質子治療新技術 台灣為亞太醫療重鎮#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由衛生福利部主辦,台灣放射腫瘤學會、細胞醫療學會、精準醫學學會、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協辦的「台灣癌症精準治療主題館」,12月4日邀請到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放射科腫瘤醫師劉裕明、高雄長庚醫院放射腫瘤部及質子暨放射治療中心主任王友明,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李欣倫,針對台灣癌症質子治療的最新科技與服務現況進行演講。癌症是以手術、藥物、放射為主要治療方向,傳統在放射治療中是以光子為主,光子在治療過程中,由於較無法控制放射線劑量分佈,因此往往在進入身體劑量較高,及照射腫瘤之後仍有劑量的情況下,會讓病患產生較大副作用。精準放射劑量高 減少痛苦副作用王友明表示,質子的特性為精準,因此不僅能在腫瘤處釋放最高劑量,同時更降低進入身體、斷絕照射腫瘤後的劑量,不僅對病兆治療效果較大,更能降低副作用。王友明說明,以鼻咽癌為例,以往病患都要忍受放射線照射到其他部位所產生的影響。質子治療在統計資料中,在口腔能降低100%劑量、食道更減少80%等,這些都讓病患免於口腔發炎潰爛痛苦。以往光子治療鼻咽癌也會讓頸動脈被照射到而受傷,質子就能避免這樣的情況,在其他像肝癌、乳癌,或者是兒童腦癌都有相當好的成效。王友明強調,質子治療當中的三維導航能夠透過6D如飛航的精準校正,另外更能有即時劑量評估,讓放射劑量有最精準的投放。胰臟癌搭配碳離子 大幅提高存活率劉裕明說明,在放射治療當中另一種重粒子治療,針對頑強型的癌症有更精準且較強大的破壞力,像是國人常見的肺腺癌、脊椎、顱底癌等,不僅能夠縮短病患療程,效果也更好。像是近期較常提及的胰臟癌,根據臨床經驗,若以碳離子搭配手術或化療,更能大幅提高存活率。門診一位58歲胰臟癌女性患者,由於該個案無法以手術切除,搭配碳離子與化療,一年達到100%存活率、二年也達到66%存活率。李欣倫提及,由於醫療科技發展進步,近期癌症時鐘終於逆轉。為讓癌症治療更普及,質子中心有朝向都市化發展的趨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便擁有全球第一座全地下化的質子治療中心。李欣倫強調,全球已有20萬人接受治療質子治療,期望透過各項設備與技術進步,讓民眾的癌症治療都能受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