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紓壓

三伏貼 改善體質的秘密武器

三伏貼 改善體質的秘密武器#養生‧紓壓

文/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 鐘世豐什麼是三伏貼穴位敷貼療法?三伏貼穴位敷貼療法是一種「冬病夏治」的概念。「冬病」是指容易在冬天發病,或是在冬天症狀會更嚴重的疾病,譬如說:像氣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反覆感冒等等這一類屬於「遇寒則發」的疾病;「夏治」是指趁著夏天這些疾病的症狀比較輕微,或者沒有症狀的時候,利用夏天天氣熱,人體的陽氣也比較充足,在人體的穴位上敷貼溫熱的藥物,利用藥物的溫熱特性刺激穴道,來進一步加強我們身體的陽氣,提高我們的抗病能力,這樣到了冬天,發病時的症狀就會減輕,或者甚至不會發病,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為什麼冬天的病,夏天也可以治療?中醫的理論認為,人體的陰陽兩氣與自然界萬物的陰陽兩氣是相連接的,四季寒熱溫度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人體陰陽兩氣的變化。夏天是人體陽氣最旺的時候,而冬天則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候冬天人體的陽氣最弱,在陽氣不足的情況之下,人體就容易受到寒邪侵犯。而寒邪一旦侵犯人體,又會更進一步傷害人體的陽氣,使陽氣變得更虛弱;陽氣虛弱代表什麼意義呢?就是人體的抗病能力低落,無法將寒邪趕出體外了,這時候就算是用藥物治療,身體恢復地也很緩慢。而夏天人體的陽氣可是非常旺盛的,所以病不容易發出來,既然這樣,為什麼不利用夏天旺盛的陽氣來治病呢?夏天自然界的陽氣很旺,人體的陽氣也很旺,如果這個時候來治病,是不是就比較簡單了呢?三伏貼穴位敷貼療法有什麼優點?三伏貼穴位敷貼療法的給藥,是將藥貼在皮膚上面的穴道上,並不經過口服。不經過口服有什麼優點呢?首先,不經過口服就不會通過胃腸道,沒有藥物對胃腸道刺激的副作用,對於胃腸道不好的人不會造成影響.而且藥貼在皮膚上,並沒有吃進體內,不需要經過肝臟、腎臟的代謝與排除,不會影響肝腎功能。還有許多人不喜歡吃中藥,因為他不喜歡中藥的味道,沒有關係,三伏貼穴位敷貼療法是用貼的,貼的和吃的效果一樣很好。三伏貼穴位敷貼療法要在一天當中什麼時候貼,效果會比較好呢?三伏貼穴位敷貼療法在早上9點到下午5點之間貼效果比較好,因為這個時段地球自轉將台灣轉到了面對太陽那一面,距離太陽比較近,也是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可是如果白天要上班,晚上貼藥有沒有效呢?當然是有效的。因為即使是夏天晚上溫度最低的時候,也有接近30度,或超過30度,比起冬天寒流來,正中午最熱的時候,溫度只有不到10度,陽氣要旺多了;夏天這個季節的特性,就是陽氣夠旺,所以即使是晚上貼藥,效果也是很好的。今年(民國100年)的三伏天是哪幾天?今年的三伏天,初伏是7月14日(星期四),中伏是7月24日(星期日),末伏是8月13日(星期六)。若這些時間都沒空,其他時間貼可不可以呢?現代人工作忙碌,上班族要請假不容易.若是上面這些時間正好都不能來,其他時間貼當然也是可以的。為什麼說可以呢?因為農民曆是古代位於黃河、長江流域一帶的中國人所制定的,具有地域性,適合中國黃河、長江流域一帶「溫帶地區」農民生活耕作使用;台灣地處「亞熱帶」接近赤道,緯度比黃河、長江流域低許多,中國農民曆法在台灣就應該要有所修正。若再往南跨過赤道到達南半球的澳洲,氣候變化的程度就大到與黃河、長江流域完全相反.因此中國農民曆就不適用於南半球的澳洲。舉個例子來說,每年「冬至」當黃河、長江流域在飄雪,家家戶戶吃湯圓的時候,南半球的澳洲正好是夏天,那澳洲人該不該吃湯圓呢?同理,當黃河、長江流域在「夏至」過後大家在貼三伏貼的時候,南半球的澳洲正好是冬天,這時澳洲大自然的陽氣當然就無法和北半球的夏天相比擬了。因此在緯度偏低的台灣不必拘泥於初伏、中伏、末伏這三天,因為台灣的初伏、中伏、末伏應該和黃河、長江流域不同,到底須修正多少目前也沒有相關的研究可供參考;所以只要在開始入伏以後,從初伏開始的7月14日,一直到末伏結束的8月23日都可以貼,每次貼藥的時間大約間隔7~10天就可以了。如果病情比較嚴重的話,多貼幾次可以嗎?如果是疾病發作時症狀比較嚴重的人,當然可以多貼幾次!只要貼藥地方的紅熱都退掉了,就可以再貼第二次,貼的次數愈多效果愈好。沒有氣喘、過敏的問題,但是容易怕冷,常常手腳冰冷,也可以貼嗎?可以的!經過多年觀察,每年都來貼三伏貼的小孩,家長的反應普遍良好,覺得自己的小孩體質增強了;當同班級的小朋友開始流行感冒時,自己的小孩卻不趕流行了。因此,三伏貼也可以說是中醫的流感疫苗,具有增強體質的作用。延伸閱讀「97年三伏貼」: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4645

北北基聯測登場 茶飲穴壓醒腦紓壓安神

北北基聯測登場 茶飲穴壓醒腦紓壓安神#養生‧紓壓

國中基測及北北基聯測將於5月21、22日登場,考生面對大考,心情壓力難免沉重,甚至不時緊張。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申一中建議,考生除了可先試著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況以平常心面對考試,保持正常日常作息,也可藉著穴位按壓及茶飲達到增加體力、舒緩壓力的目的。申一中表示,在五月漸熱的天氣下,有時高溫可以達到三十度以上,對考生來說,其實也是對體力的一大考驗,此時,或許中藥的養生方,可以對考生有些幫助。其中生脈飲就是不錯的考生養生飲。他進一步說明,生脈飲所用的藥方有:人參二錢、麥冬三錢、五味子一錢,用一千五百西西水煮成一千西西。生脈飲的好處是可以補氣滋陰,卻不會讓人口乾舌燥,很適合在夏日流汗多時補充身體水分。不過此藥方所需的人參,建議用參鬚一把約五錢或西洋參取代,因為年輕人本來就容易火氣大,不必用到韓國參,以免喝了消暑不成,反而更上火。申一中還說,考生苦讀之際可能導致眼睛疲勞,可以多喝杞菊明目茶,作法是將枸杞子三錢、菊花二錢、決明子三錢,以六百西西開水沖泡,則有養肝血、清肝熱、明目的功能,用以減輕眼睛乾澀、眼睛紅絲的症狀。另一方面,有些容易患得患失的考生,唸書時不易專心,或著精神亢奮靜不下來,不妨在此期間可以喝些寧心安神茶,並可預防失眠,藥方包括:甘草二錢、浮小麥五錢、紅棗三錢、遠志一錢、茯苓三錢,用一千西西約四碗水,熬煮成二碗水來喝。其中浮小麥又有止汗之效、而紅棗可以健脾胃。申一中並教導考生可以按壓有寧心安神和胃功用的內關穴。內關穴在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約兩指寬),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按壓手法為:用手指指尖輕拍穴位或食指按壓穴道,每次約5~10秒,可持續2~3分鐘。申一中指出,如果考生由於睡前精神過於集中導致很難入睡,很可能是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在中醫當中有幾種附方可以改善此類情形,如:加味逍遙散、天王補心丹等,而在茶飲部分,可以用玫瑰花十克、酸棗仁十五克,用600cc的水煮開,在下午三點以後到睡前飲用。申一中還特別提醒:考試當天若遇到肚子痛,可按膝蓋外緣凹陷處往下四指寬,脛骨邊緣外開一個大拇指寬的「足三里」穴。女性有痛經情況,可按「三陰交」穴位,能達到緩解疼痛功效,三陰交穴位置在內腳踝直上,拇指以外4指寬,脛骨內側骨的邊緣,在按時會有明顯酸、麻、脹痛感。考季一到,做家長的一定會特別注意考生的健康與身體調理,深怕考生體力不夠、精神不濟,所以進補是許多人會使用的方法,但是以中醫來說,「補」有分成溫補與涼補,一般來說,吃高麗參、黃耆、當歸等,都是屬於偏向溫補的部分,但是考季大部分是超過三十度以上的炎熱天氣,所以他不太建議溫補吃太多以免上火,而是要適當的搭配涼補才會達到真正進補效果。申一中強調,考生應盡量避免具有刺激性的可樂、咖啡等咖啡因飲料,可多補充維他命B群、深綠色蔬菜等,能有效幫助舒緩緊張情緒。考試當天或前一天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佳,放鬆心情沉著應戰,才能發揮最佳實力。

蔬果養生健康多

蔬果養生健康多#養生‧紓壓

科學家研究發現,多吃蔬果能降低得癌症的機會,尤其經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糙五穀的人得病機會比不常吃的人低二~三倍,所以蔬果被現代人視為是慢性病、癌症的天然解藥。專家建議只要每天至少吃兩種水果和三種不同的蔬菜就能達到保健的功效,除此之外,蔬果對於美容塑身、美化肌膚、強健體格也有異想不到的好處。為何蔬果能受到如此大的肯定?下列特質可說明蔬果對身體的重要性。蔬果是鹼性的食物正常血液PH值在7.35~7.45之間,呈微鹼性,為了身體健康,多吃鹼性食物是有幫助的。一般食物的酸鹼性主要是以礦物質的成份和含量來決定,鹼性食物含較多鉀、鈣、鎂等元素,而綠葉蔬菜、海藻類、水果都是強化身體健康的鹼性食物,例如海帶、蕃茄、油菜、甘藍、青椒、小黃瓜、葡萄、鳳梨都是鹼性高的蔬果。蔬果的營養濃度高營養濃度是一個新觀念,是衡量食物營養價值的方法之一。由於蔬果富含胡蘿蔔素、葉酸、維他命C、鉀…等天然營養素,營養濃度高且變化大,有助於細胞的修護,各器官機能的調節。平日多攝取各種不同的蔬果能強化骨骼、減少貧血與心臟病的發生,同時也能預防各種慢性病與癌症。例如:高鈣的蔬菜:紫菜、海菜、金針、九層塔、綠色莧菜、荇菜、木耳、蕃薯葉、芥藍菜。高鐵的蔬菜:金針、木耳、香菇、莧菜、蕃薯葉、菠菜、萵苣、枸杞、紅棗。高葉酸的蔬果:花椰菜、菠菜、蘆筍、甘藍菜、碗豆莢、香蕉、甜瓜、檸檬。富含β-胡蘿蔔素的蔬果:茼蒿菜、胡蘿蔔、綠蔥、菠菜、青江菜、木瓜、桃子。 富含維他命C的蔬果:苜蓿芽、青椒、花椰菜、芥菜葉、蕃石榴、柑橘。以上的各種蔬果都含有多元的營養素,能抵擋環境對身體的傷害,維持身體的健康。蔬果是低脂食物任何一種蔬果都不含膽固醇,膽固醇只存在動物性的食物,因此,攝取充足的蔬果有助於調控現代人膽固醇偏高所造成的疾病風險。而且一般植物性的食物,尤其蔬菜和水果含較多的水分,相較之下,所含的熱量也較低,其中以菜葉類和瓜果類蔬菜如黃瓜、苦瓜更是明顯,所以蔬果常被視為低脂、零膽固醇極佳的減肥聖品。蔬果是纖維質的重要來源天然高纖的食物幾乎都是熱量偏低的食物,由於纖維質不被人體消化吸收,一般可視為零熱量,加上纖維質可增加飽足感,減少食物的攝取量,促進腸子蠕動加速排便,對於降低食物熱量的吸收是有所幫助的。除此之外,纖維有吸水性,能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道的蠕動,減少致癌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纖維也有利於腸道好菌的成長,有效抑制致癌物的形成,同時協助女性荷爾蒙的調節,減少婦女罹患乳癌的機會。蔬果含高抗氧化物質只要天然的蔬菜與水果都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常見的有β—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植物性化學物質,這些元素都能有效的消除自由基以及對細胞的破壞,例如深綠及黃紅色蔬果含有較多類胡蘿蔔素的營養素,包括胡蘿蔔素、蕃茄紅素及葉黃素等。十字花科蔬菜含多種抗癌成份、硫化合物以及Indoles等成份。大蒜含有將近十五種以上具抗氧化作用的成份,而每一百公克的菠菜就含有100毫克的維生素C和八千國際單位(IU)的胡蘿蔔素,因此平時從蔬果中獲取抗氧化物質是最為理想,蔬果類不僅含有天然的抗氧化劑,更含有豐富的纖維質及其他營養素,對於身體全面的保護功不可沒。食物種類多元蔬菜的種類繁多,分類的方式可以食用部位分類,即為葉菜類(菠菜)、莖菜類(芹菜)、根菜類(牛旁)、花菜類(花菜〉、果菜類(青椒),或以蔬菜顏色區分,這主要配合中醫理論,利用五色—青、紅、黃、白、黑,對映人體五臟的肝、心、脾、肺、腎的概念,將紅(番茄)、黑(木耳)、黃(金針)、綠(小黃瓜)、白(蘿蔔)五色作為分類,主要作為多樣選擇蔬菜的原則。由於蔬菜的顏色多元,讓蔬菜在提供營養的變化程度上,更具意義。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教授,雷派克Lester Packer博士指出「抗氧化網路」的理論,發現當自由基入侵人體時,維生素E會先抵擋,在維生素E消滅自由基的同時,自己也被氧化,這時,維生素C則充當維生素E的抗氧化劑,及時將維生素E還原,然後維生素C本身被氧化後,就必須靠著黃酮類或其他化學物質等抗氧化劑來協助還原,由此可知,抗氧化網路成員是相互支援、合作,因此,利用多色蔬菜來確保多種類營養的獲得,使得抗氧化網路更完整,抗氧化的效果更堅強,這種概念同時也提供了「為什麼人需要吃多種不同食物組合的飲食」的真正答案。難怪專家們都一致認為富含營養素、高纖和低脂的蔬果正是天然防癌的最佳食物。

您不可不知的「喝水美學」

您不可不知的「喝水美學」#養生‧紓壓

「水噹噹的肌膚」是一句讚美的話,清楚表達了水對皮膚的重要性,因為健康的肌膚需來自水的滋養與美化。其實,皮膚像植物一樣,水的滋潤絕對不能少。水對皮膚的作用影響很大,如果皮下的水份儲藏豐富,皮膚就會緊繃不鬆弛,缺水的皮膚將會失去彈性而呈現皺紋,因此水份攝取多寡與肌膚的飽滿、光澤、彈性有關。水不僅美化人的皮膚,更是所有生物賴以為生的要素,或許有人可以四十天不吃東西,但卻不能超過三天沒有喝水,您聽過「急救的黃金七十二小時」嗎?這七十二小時就是指一個人只要三天(72小時)沒喝水,生命將會嚴重受到威脅。所以,我們不僅為了美麗,要維持身體的健康,喝水這個維生的技能,您絕對不能不去留意。其實水幫助美化肌膚外,另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幫助身體排毒,例如身體重要的排毒器官皮膚、大腸與膀胱都需要足夠的水份才能協助發揮他們的功能,達到排除身體毒素的功用。人體內約存有40公升的水,所有器官都含有水,例如血液有80%是水,腦組織有68~84%的水,肝臟有76%的水,就連堅硬的骨頭也有10~40%的水,而且我們每天都會流失大量的水份,當然也會受活動量及週遭環境而影響。通常,身體每天的排尿量約1500CC,加上皮膚汗水與肺部呼吸蒸發以及腸道排便所需,每日會流失2000~3000CC水,因此每天水份的補充最好在此範圍,也就是專家建議的每天至少喝2000cc的水,這是有他的道理的。然而,許多人都有個錯誤的觀念就是「渴了再喝」,但是研究發現一旦身體產生口渴的感覺,其實體內已經嚴重缺水了,身體長期缺水會影響身體各個器官組織的運作,甚至會抑制了身體口渴的反應,因此會讓越不正常喝水的人,越不會有口渴的感覺,當然也就不會去喝足身體所需的水,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肩頸僵硬、眼乾、便秘或者不太排汗…等現象。喝水要喝得健康是要有時間性的,規律的飲食是現代人養生保健最基本的原則,而生活中的飲食除了「食」之外,另一個「飲」,則是應強調適時喝足乾淨的水。其實宇宙天體有規律運作的法則,人體也有一套生理時鐘的運作機制,俗語說「順天則昌,逆天則亡」,這句話用在人體機能的維持,受限於生活作息的調控,是有他其中的道理。飲食需要規律,且有時間性以順應身體機能的運轉。三餐進食的黃金時間,是早餐七點到九點之間,即臟腑循環的胃經,中餐建議十一點到下午一點之間,晚餐則以五點到七點之間最合適。餐餐間隔最好在四到六小時之間,同時遵循「早餐吃得好,中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的飲食調控原則,越晚吃越飽的餐點可是加速身體老化的致命原因。另外,喝水的時機,最好在餐與餐之間,其中以早上7點以前的大腸經與下午三到五點間的膀胱經,喝充足的水更能達到排毒代謝的功效。同時,掌握在飯前半小時與飯後一個半小時喝水較適當,較不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如水腫或脹氣的問題。最好早上喝500~1000cc,可分兩次,一次起床時,一次上午十點到十一點之間,下午兩點到五點可分三到四次共喝800~1000cc,睌上儘量不要喝太多水、湯或咖啡因、酒類等飲品。只要每天記得喝足乾淨水,長期下來能促進身體代謝和排毒,同時也能緩和肩頸僵硬、眼乾或便秘、脹氣等問題。因此,要使自己變得美麗又輕鬆,適宜的喝水是身體每日保健必須執行的生活習慣。記得!可別輕忽喝水這個小動作,適時的為自已身體補充必要的水喔!

蔬果聰明吃 美肌無限期

蔬果聰明吃 美肌無限期#養生‧紓壓

皮膚就像一面鏡子,能傳達青春美麗的氣息,更能反映出身體內五臟六腑的健康狀況。擁有健康紅潤的臉龐、亮麗迷人的肌膚,是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呵護的,千萬別忽視平時的生活作息,不要讓不正常的飲食對您的皮膚造成傷害。皮膚是人體最大、最活潑的器官,是人體與外界環境接觸最主要的屏障,除了保護我們的身體;更重要的,也在每天新陳代謝循環扮演關鍵角色,藉著皮膚的血管和汗腺來調節身體的溫度,以及排除代謝後所產生的廢物和毒素。充足的營養是美化肌膚的基礎,均衡的飲食是維持健康皮膚的要件。而補充皮膚所需的養分來自六大營養素:醣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分。其中,常攝取對皮膚有美化效果的食物,可使您的肌膚更亮麗。鹼性食物為美肌札根食物的酸鹼性是以成分中礦物質的種類和含量多寡的比例來決定,鹼性食物是指食物在身體代謝後,產生的陽離子(如鉀與鈣)多於陰離子(如磷酸及氯)。食物的酸鹼性對人體有什麼影響?食物有酸鹼性,血液也有酸鹼性,而平常的血液比較偏為鹼性。雖然人體有自行調節酸鹼度的生理構造,但如果長時間血液呈現酸性,將減低抵抗力,皮膚和各器官組織也無法完善運作。因此,為了身體的健康、肌膚的美麗,應多吃些有益健康的鹼性食物:豆類:大豆的鹼性最高,但加工製成的豆類食品其鹼性度會打折扣。其次菜豆、紅豆、豌豆莢亦是鹼化血液的極佳食品。蔬菜類:幾乎所有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如油菜、甘藍、牛蒡、紅薑、番茄、胡蘿蔔,都是很好的鹼性食物來源,平常用餐可多取用鹼性蔬菜來強化肌膚功能。海藻類:褐藻類如海帶、紫菜,紅藻類如髮菜,還有綠藻,都含有豐富的鈣、鐵、鉀、鎂及碘,是強化健康體質的鹼性食物。水果及其鮮純果汁:幾乎所有的水果都是鹼性食物,即使有酸的味道,也都是屬於鹼性食物。美化肌膚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維他命A、B、C、E都是美化肌膚的重要來源,其功能包括:維他命A促進皮膚組織正常化,缺乏時表皮容易損傷剝落,皮膚變得粗糙乾裂。為使肌膚更健康美麗,多吃富含維他命A及胡蘿蔔素的食物,如紅心蕃薯、菠菜、綠蔥、綠花菜、南瓜等深綠及深黃色的蔬果。維他命B以維他命B2、B6及B12與皮膚強健有關。維他命B2缺乏,會造成肌膚毛細孔容易擴張,嚴重時會形成脂漏性皮膚炎。維他命B6及B12缺乏時氣色蒼白,平時應多吃富含維他命B群的蔬果,如綠黃色蔬菜、菠菜、番茄、香蕉、酪梨等。維他命C常存在水果中,有利於肌膚美白。人體若缺乏維他命C,皮膚張力喪失,肌膚內層管壁浮腫,肌膚色澤受損且日曬後易產生黑斑。多攝取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如水果中的柑橘、芭樂、柿子、草莓及綠色蔬菜等,對皮膚才是最好的保養。維他命E是良好的抗氧化物質,可減少老人斑及皺紋,平時可多吃小麥胚芽及各種綠葉蔬菜來強化肌膚功能。常保肌膚健康的重要功臣多攝取礦物質,包括鐵、鈣及鋅,有助於維持肌膚健康:鐵質缺乏會使紅血球減少,體內的營養和氧氣無法充分運送到每個角落,肌膚因此無法正常運作。平時應多吃鐵質含量高的食物,如紅鳳菜、菠菜、葡萄及李子等蔬果。鈣質可預防和治療皮膚發炎的情形。金針、木耳、綠花菜、蕃薯葉等,都是保健皮膚的優質蔬果。鋅質缺乏時易引起青春痘和膿包,多攝取堅果、穀類及麥芽等,鋅含量高的食物,可使肌膚更細嫩。喝水美學,保濕有方法水份在人體中約佔三分之二,其中百分之六十積存於皮膚,用以調理皮膚的彈性、光澤及透明度,對於肌膚機能的活化,具有舉足輕重的效果。而平時該喝多少水才能達到保健的功效?正常人儘量每天補充1,200~2,000cc的水,也就是6~8杯(每杯240cc)的水才稱得上足夠;除此,儘量利用白天多喝幾杯水,否則晚上喝太多反而影響睡眠及排泄機能。平日以白開水最為理想,太多的咖啡或茶,反而會因為利尿效果,大量將水份排掉、造成水份流失。美化肌膚除了多選擇有益皮膚的食物以外,平時均衡的飲食是最重要的。只要多一份肌膚的呵護,就會多一份青春迷人,美化肌膚是值得您用一生作投資!

應用光子能量改善人類生活

應用光子能量改善人類生活#養生‧紓壓

生命可從宏觀和微觀的雙重特性來觀察,其能量也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供給,人體 細胞所需要的營養,不單單是通常概念上的物質營養,它還需要另外一種“營養”,就是那年 輕、旺盛、生長的資衻能量。人體內有一個維持生命基本存在的微觀運作體系,是人體內最基本的生命活動,也是健康 長壽的基礎,這個體系需要與體外不斷的交換資衻和能量,和不斷地補充這種低能粒子所需要的能量來維持,而生物、特別是年輕旺盛生長的植物苗就可以提供給人體這種能量,稱之為生 命資衻能量,這種微弱的能量可以為構成生命體的各種基本粒子諸如電子、原子、離子等各種 微粒子,它以能量的形態,補充其消耗,保持微觀體系的資衻交流,糾正它們的運作狀態以及 各種組合形態上的異常變化,才能讓人體從根本上保持健康態。根據人體檢渷的結果和身體狀況選用專門培育的、具有針對性的各種植物小苗,應用多種 高科技的場導儀器採集植物資衻能量,為不同的個體補充不同的生命資衻能量,實現最佳效果。人體微觀資衻能量狀態決定人體健康水平。通過微磁場、微電位等儀器檢渷得知人體與物體間產生能量的共振情形,光子儀所產生的能量如能加以數據化,是光子密碼產生的相對應能 量,對瞭解光子能量是非常有幫助的,共振衻號是依靠一些電感而產生,因此非常容易受到外 界干擾,去除環境干擾,才能得到真正能量共振,就可以發現自己體內生物資衻能量狀態是否 在正常範圍內,根據我們的臨床驗藳發現 90%以上人體的多項資衻能量檢渷值不在正常範圍內,如果不及時加予修正補充生命資衻能量,將會發展成為蘙以治癒的病態。運用「光子波動健康指數渷量」能渷量將近廿萬種身心環境波動能量指數。可用來了解個人健康傾向,場導是將所需的波動平衡信息導入人體,協助個人提昇正面能量,降低負面能量。生命資衻能量是一種虰發信號,能夠發揮生命資衻的槓桿作用,糾正細胞內的非正常變化,改 變分子的不平衡狀態,恢復細胞之間的正確溝通與協調,甚至可以啟動人體潛在的、植物部分 基因,正是這些潛在的基因被啟動後能夠取代衰老的、病態的基因,幫助人的機體去戰勝疾病, 實現生命體袍轉衰老。將植物發出的、年輕旺盛的生命資衻一種光子波動能量用來與人體內部資衻波藱能量共振 就能解決體內的“資衻蚆渴”,一般意義上的物質營養主要是分子化營養,那麼資衻營養則可 視為是量子化的營養,是能夠改變原子、電子以及其他微觀粒子運動狀態的種特殊物質。使用純天然、幼苗植物,無接虰、無創傷,從根本上來持久改善人體健康。有效的在最短 的時間內,讓身體由亞健康態轉變成健康態,全面提升人體免疫功能,全面提高人體健康水準, 改善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消化道系統、泌尿生殖等系統等功能,讓身體充滿 活力。讓許多慢性疾病將得到明顯好轉或治癒。應用人工空氣負離子發生器產生大量的空氣負離子,也可作為保健或治療之用。那只是外 在形態的表現與幼苗場導的實質完全不同,就好像氧氣筒中氧氣與自然界中的氧氣一樣。在大 自然中,空氣分子可在各種催離素的作用下(例如自然界中的放射線、瀑布、噴泉、激流以及 雷電後,陽光中紫外線、冬天降雪後等),使空氣發生電離現象,形成空氣陰離子。即使如此, 卻仍遠不如植物幼苗的生物能量轉移。

追求健康,先做好體內環保和掃毒

追求健康,先做好體內環保和掃毒#養生‧紓壓

當代文明、科技、醫藥日益進步,但人類的健康狀況卻並沒隨著改善,慢性病、癌症、精神狀態異常越來越多,反有越來越不健康的趨勢?主要原因之一在於日常生活中影響我們身、心、靈的「毒素」日益增多。我們應該從以下幾部分來分析與檢討:1. 不尊敬、不愛惜大自然:自以為人定勝天,合成製造成千上萬的新化學物質及無數電磁輻射,改造、污染大自然的健康與環境。2. 不重營養:沒有節制,吃得太快、太多、太雜、太不均衡營養(雖然全球每ㄧ天約三千人死餘熱量、營養不足)。3 . 不知保養:排便習慣差、不運動、不流汗、淋巴循環差、生活作息不正常、肝臟轉換體內毒素能力減弱。4.不自我修養:貪、恨、怨、自私自利、負面思考、心靈遭受污染。像這樣,每天生活在毒海之中,身、心、靈ㄧ點一滴、不知不覺地長期受到侵蝕、危害而不知。真是名副其實的「毒你千遍也不厭倦」啊!      所以,要追求健康,一定要在體內毒素尚未沉積、細胞未變性前,就先做好體內環保和掃毒,這才能「事半功倍」。「攻擊」是最好的防禦,追求健康就是最佳防癌之道。制敵機先,掃毒要趁早,一登陸就殲滅掉:「垃圾不落地」「垃圾不過夜」,已進入體內的毒,要迅速掃除掉。更高段的則是敵人尚未發動,就已經被我們消滅,所以平日要注意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運動、睡眠與心情,減少毒素進入體內。    江博士出的書籍當中提到,前半部非常多面向且儘可能完整地介紹各種影響人類及大自然健康的毒,如:污染的土壤火山、空氣、食物、油、飲水、抗生素、農藥、重金屬…等,及多種排毒的實用方法以維持及促進健康。    後半部則介紹令人耳目一新及令人振奮的沸石及液態沸石。具4至12個四面體環面的沸石,內具無數形成”分子篩”的孔洞及管道,可吸附氨、有害物如甲醛、甲苯、吸濕、吸水、吸附放射性物質及重金屬如鉛、鎘;而液態沸石則更被研究、報告具抑制癌細胞、排毒解毒、調整體內酸鹼值、抗氧化、抗老、強化免疫力及消滅病毒及其他病原體…等改善健康的效果。

中西醫整合療法,病患有福氣

中西醫整合療法,病患有福氣#養生‧紓壓

中西醫協同戰略如果一個西醫師從來沒有瞭解過中醫、沒有使用過中藥,他是否有資格說中醫藥會害人生病、讓人變成尿毒洗腎?中西醫乃至另類醫學又該如何攜手共創醫學界的新里程?西醫好?還是中醫好?或許我們曾經在媒體上看到「庸醫誤人」的例子,有時是西醫、有時是中醫,弄得大家生病時無所適從、不知如何是好?甚至兩者還互相攻訐指責,西醫說中醫不好,吃中藥會讓人腎功能壞掉!中醫也說西醫是偽科學,只知治表、不知其本……。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爭論而莫衷一是呢?我認為是「瞎子摸象」的結果。很多用中藥醫好的人並不會去給西醫看,所以西醫在臨床上看到的都是中醫失敗的案例,指責便由此而起;相同的道理,在西醫失敗的人才會去看中醫,所以中醫亦理所當然的為西醫下了負面的評論。無論何者,這些都流於「以偏概全」的桎梧之中。不該斷言誰對!誰錯!西醫的醫學教育在台灣其實非常完整,但因為西醫多由化學的角度來看待人體,所以某些基本的理論是否正確?值得商榷!相較於西醫,以往中醫醫學教育相對是缺乏而不足的,甚至早期台灣只有中國醫藥學院有中醫系,畢業後由於出路問題,又大多投入西醫的臨床領域中,因此造成受過完整醫學教育的中醫師嚴重不足。西醫也是一樣,即使沒有醫療糾紛,同樣一個學校、同一家醫院培訓完成的醫師,也有醫術好壞的差別。因此除了醫學種類的選擇之外,還需考量「人」的因素,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成立「中華民國另類醫學醫學會」,一定要求是衛生署所認可的中、西、牙醫師的原因,我們不希望商業行為與過度的包裝,造成社會大眾對另類醫學的誤解。中西整合,病患有福氣既然中、西醫學各有其利弊,如何整合中、西醫學運用在臨床治療患者,身為醫師的人一定要明瞭兩者各自的優缺點,再依照「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使用其中一種或合併使用兩種不同的醫療模式,實踐「以患者為中心」的目標,並尋找對患者最有利的醫療方法。「標本兼治」的行醫原則從小我就是個過敏體質的小孩,經常性眨眼、過敏性鼻炎,天氣一變就咳嗽,每一兩個月就扁桃腺發炎一次,一緊張就拉肚子……;初中時,更因蕁麻疹發作,全身紅腫、奇癢無比,而在上課時被送到保健室。慢性結膜炎更是我的「青梅竹馬」,眼科醫師只會開類固醇及消炎的眼藥水給我,所謂「久病成良醫」,日後我還教患者把眼藥水放在冰箱冷藏後冰涼使用,效果更好!上述這些症狀總是一再重現而無法治癒,而三十歲時,我的血壓即高過一百六十/九十,四十四歲的我就得了心肌梗塞;而我的父親四十一歲就中風,在在證實家族上的遺傳,確實對我影響甚鉅!當然家族遺傳是造成我毛病眾多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但當我在尋找各種另類醫學方法治療我的心肌梗塞時,隨著心臟功能的恢復,漸漸的發現我的鼻子、氣管、眼睛、皮膚、大腸也都逐一地恢復健康;這時候我才頓悟到、這就是中醫「火剋金」的理論!從小只知道去治療鼻子、氣管、眼睛、皮膚、大腸,卻不知道這些症狀只是其「標」、而非其「本」,因此治療效果一直很差!所幸心肌梗塞的發作,讓我了解身體真正病因的「根本」!古書所謂:「標本兼治」的精髓,從此深植於自己的腦海與行醫的過程中。我對患者的症狀與疾病懂得用多元角度的觀察,也繼而發現台灣像我這樣「火剋金」的患者實在太多了!所以我真正的希望「為人醫者」應以「標本兼治」的原則,以「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同理心,以「良相治國,良醫治病」做為終身職志。 病症觀點中西醫不同台灣的中醫師分為幾大派:一是祖傳、家傳,再經過中醫師特考;二是正統中醫學系培訓而成的;另一種則是開放讓西醫修習中醫學分班,簡稱為「西學中」,可以在二年的學分完成後,比照中醫系透過中醫檢覈考試,取得中醫師執照;但這個門檻在五、六年前被封閉了。現在若想學中醫,唯有重新考中醫學院一途,如此一來,以往的西醫師無法窺究中醫之原貌,也無法瞭解什麼叫中醫理論和藥理概念;更何況使用中藥協同西藥治療疾病,當然也會令一些西醫師因而抵制中醫,直接阻礙了中醫的進步,也阻礙了病患與醫師同時能夠了解中西醫整合的優點,甚為可惜!優勢互補更見發展舉例來說,我遇過一個動完乳癌手術的患者,開刀的醫師告訴她:「妳的腫瘤已經變小了,所以不用做化療。」可是腫瘤科醫師卻說:「希望妳做六次的化療,因為如果妳不做化療,五年的存活率是六十%,但如果妳做化療的話,五年的存活率會提高到七十四%。」中西醫整合借鏡日本在日本,西藥和中藥可以開在同一個處方箋上(日本稱中醫為「漢方醫學」),也就是由同一個醫師在同一個時間、對同一個患者同時處方中藥和西藥,且可同時服用,因為唯有醫師才能瞭解西藥和中藥藥物成分究竟會有相乘的效果?或是互相砥觸的效果?中西藥可否同時服用?西(中)醫經常患者說:你原來服用的中(西)藥,要和我開給您服用的西(中)藥,間隔1-2小時服用,真的是如此嗎?我在臨床醫療中也經常有患者這樣問我:「中、西藥可否同時服用」?我反問他們:「維他命C(西藥)」和「橘子(中藥)」可否同時吃?他們回答:「可以」,我再問:「維他命C」和「壞掉的橘子」可否同時吃?他們回答:「不可以」,我再問:「維他命C」和「壞掉的橘子」可否分開吃?他們又回答:「不可以」。因為「壞掉的橘子」不可以吃。所以重點不是中、西藥可同時服用或一定需要分開服用,而是這些中藥或者西藥是不是適合這位患者服用。所以,當醫師在說:「中、西藥應否同時或分開服用」時,應該考量的是醫師對另外一類型的藥物種類與療效,是否真正的了解。而不是隨口說一句:「中、西藥要間隔一到兩小時服用」。就像「鋼琴(西樂器)」與「二胡(中樂器)」可否同時演奏,如果鋼琴演奏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而二胡拉的是「王昭君」,當然不可同時演奏,如果「鋼琴」與「二胡」同時演奏「王昭君」,當然可以同時演奏,重點是兩者是否演奏相同的曲目,如果各奏各的調,當然兩個樂器不能同時演奏,如果演奏的是同一個曲調,那同時演奏又有何仿。也就是說如果中、西藥都是適合這個患者的頻率,此時中、西藥一起服用當然是可以的,何況中、西藥物能互補所短,對治療患者疾病更為有效。就好像交響樂團多種樂器,同時演奏同一個曲目又有何仿。何況多種樂器共同演奏,更能發揮這個曲目的效果。因為我們為患者篩選出的中、西藥都是符合患者身體的頻率,因此當然可以同時服用。 以病患為中心才是好醫生國家衛生研究院院內研究業務處張前處長曾表示:「中西醫整合,應該由同一個醫師來執行,才不至於在同時使用中西藥時,無法顧及藥物之間互補之功能及單方面藥物不足之處。只是國內同時瞭解、研究、使用中西藥物的醫師甚少,又,礙於法令,同一個醫師,不允許同時處方中西藥;造成同時使用中西醫藥物來治療患者的醫師太少,這是我國醫藥上極需改進的地方。」可喜的是,台灣醫療界已漸漸覺醒。自二OO六年起,行政院衛生署開始致力為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搭起溝通對話的橋樑,並舉辦中西醫整合相關議題之論壇,希望能推動中西醫學整合,並提出其合作的具體可行方案;混沌之際露出了一絲曙光,令人深切期盼。國內外全力推動整合醫學①行政院衛生署長侯勝茂於二OO六年十月三十一日出版之「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對話論壇專輯」的推薦序中指出:「衛生署將二OO六年訂為『台灣傳統醫藥成果貢獻國際啟動年』,以期能與國際接軌,另並寬列經費,大力推動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之交流,冀能取長補短,以便為中西醫搭起溝通對話的橋樑,達成不論何種醫療形式,均以病患為中心之醫療。」②二OO六年世界衛生日,衛生署發表「通力合作,增進健康」之「從開啟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對話的啟動與機制」文中,特別提到自二OO四~二OO七年,衛生署陸續委託中華醫藥促進基金會執行「落實WHO傳統醫藥與現代醫藥全球策略──中西醫整合全人照顧模式之探索研究」,在過去兩年該計畫已完成七場系列論壇,往後兩年將再舉辦八場。每場次論壇均依不同議題,分別邀請各醫學院中西醫藥界專家學者研究討論,針對中西醫藥術語的異同、台灣中西醫的整合、西醫診斷併用中醫辨證及教育現況等議題展開對話,進而提出具體可行的合作方案。③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二OO二年五月二十六日發表之「二OO二~二OO五年傳統醫藥全球策略」中,建請全球一百八十餘個國家,將傳統醫藥納入該國的醫療政策,並整合於其醫療體系之中。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