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紓壓

四季養生之道 中醫師談秋季保健

四季養生之道 中醫師談秋季保健#養生‧紓壓

順應四季養生為健康準則徐慧茵中醫師表示,中醫基本的養生觀念建立在「天人合一」與「上工治未病」,天人合一指的是自然界的四時變化,亦即「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不同於夏天屬於散發的狀態,秋冬必須收斂自己,保養陰氣,把好的東西留在體內以備過冬,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秋冬養陰、收氣」。唯有順應氣候變化來調和身心,才能使人體陰陽平和,以維繫身體健康。陰虛火旺者慎防秋燥在台灣,秋天屬於較為燥熱的季節,對身體最直接的影響是呼吸道系統及髮膚。乾燥氣候容易使皮膚乾燥、落屑,甚至脫皮、發癢,引發與皮膚相關的問題;毛髮則容易因乾燥而失去光澤,掉髮情形亦比其他季節顯著。除此之外,內在呼吸系統及臟器也深受影響,此時的呼吸道易因氣候驟變而感冒、病變,會發現痰經常咳不出來,同時常感到口乾舌燥,連雙眼都乾澀不已。秋末落葉紛飛的蕭瑟氣息,常導致人們情緒憂鬱低落,故而有「秋思」之說。而內在則因臟器功能低下,容易使人感到疲憊、精神抑鬱,甚至產生怠倦無力的情形。陰虛有火的陰虛體質者,因本身缺水失潤,對秋燥的抵抗力相對更低,平時飲食中應多吃甘涼滋潤的食物,如鴨肉、冬瓜、芝麻等,少吃羊肉、辣椒、韭菜等燥熱食物。秋冬養陰為春夏養陽基礎秋冬養陰,是為了春夏養陽做準備。而保養陰氣,首重滋補肝腎,尤其是陰虛體質者,以涼補為原則;陽虛體質者方可採溫補形式。此時也重肺氣,肺為呼吸道主要氣管,喜歡潤澤、討厭燥熱,所以需在此時特別著重生活起居及飲食,加強潤肺養陰。以秋冷鍛鍊身體禦寒能力入秋後,早晚天氣特別涼,許多人早晚都會穿上厚外套、披上圍巾,甚至搬出厚棉被取暖。不過這時候若穿戴過多衣物,蓋太厚的棉被睡覺,容易因發熱、發汗導致陽氣外洩,有傷陰之虞,違反了秋冬養陰的原則。事實上,秋換季階段反倒應當利用「秋天的冷」來鍛鍊身體禦寒的能力,感到微微冷時就加一件薄外套、蓋上薄棉被即可,以預防冬天因天氣寒冷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簡易穴位保健按摩徐慧茵中醫師建議,秋天可進行簡單的穴位保健按摩:容易上呼吸道感染者,可按摩「迎香穴」,位於鼻翼兩側,法令紋上緣處,可幫助循環暢通;換季時期容易眼睛乾澀者,則可隨時按壓「睛明穴」,位於眼頭,眼框內側凹陷處,可提神明目,刺激淚腺。按壓方式很簡單,首先可將雙手摩擦生熱,訓練毛孔冷熱變化。接著握拳,以食指第二個關節處進行點壓,每次約停留五秒,持續5~10下,感到該部位微微溫熱即可。延伸閱讀「四季養生之道 秋季食補秘訣公開」: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2864

四季養生之道 秋季食補秘訣公開

四季養生之道 秋季食補秘訣公開#養生‧紓壓

秋補與冬補的差別秋天補養的重點在「滋陰」,需帶一點涼性,以免陰虛有火。到了冬天才要「溫補」,讓遇冷收縮的毛細孔稍微紓張。徐慧茵中醫師說明,肺主呼吸道系統,滋陰的同時也在養肺陰。徐慧茵中醫師提到:「每年過10月以後,都在宣導注射預防針,就是因為病人在這個時候特別容易感冒。」若能在此時透過滋補提昇自身免疫力以及禦寒能力,下半年的體質自然能有較好的抵抗力。養肺陰主白色食物飲食是改變體質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秋燥的環境下,辛辣、油炸、火烤過的食物皆應避免,以免耗傷精神。若想滋補陰氣,徐慧茵中醫師建議可多吃白色食物,如白木耳、燕窩、蓮藕、山藥、百合…等。其中燕窩為國人四大補品之一,可同時養陰、潤燥、補氣,非常適合秋天食用。百合、蓮子則是很好的入菜藥材,能清熱安神,緩解日曬漸減所產生的憂鬱情緒與不安心情,不論是煮湯、涼拌或熱炒皆宜。此外,秋天大家也愛透過西洋參來補氣,西洋參相較於一般人參、紅參來說,不會太過滋補燥熱,卻又能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用於陰虛有火的人極為合適。以粥品和燉湯取代溫熱藥膳以食補藥膳的方式取代中藥品,尤其是粥品和燉湯,更能有效達到保健秋季敏感身體的功用。徐慧茵中醫師分別推薦長春粥及益壽養生燕窩湯,前者可健脾益胃,改善疲乏無力的病狀,尤其將白米替換成氣比較足的發芽米,效果更佳;後者除了健脾益氣,還能清暑熱,降低秋季感冒的機會。長春粥材料:生山藥二兩、蓮子二兩、枸杞二錢、茯苓粉少許、糙米(發芽米)二杯。作法:發芽糙米泡水1小時後,起鍋熬煮至綿軟粥狀。山藥切片,與蓮子一同放入粥中一同煮開,轉小火慢熬。加入芙苓粉取代太白粉做芶芡動作。最後灑上枸杞稍做點綴即可。益壽養生燕窩湯材料:即時燕窩三匙、蓮子二兩、白木耳(乾燥)二錢、冰糖少許。作法:先將白木耳泡軟約10分鐘。起鍋滾水後,放入新鮮蓮子。轉小火,加入白木耳煮至軟爛。加入冰糖、燕窩約2分鐘後熄火。延伸閱讀「四季養生之道 中醫師談秋季保健」: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2858

九型體質初談之 人體氣血與年齡的關係

九型體質初談之 人體氣血與年齡的關係#養生‧紓壓

攝影/許肆海年齡在變,體質也在變有些邁入中老年的人,常常會感慨:「唉!體力明顯大不如前阿!」從中醫體質觀點解讀,這是因年齡逐漸增長,體內元氣隨之衰減,使得體質產生變化。基本上人一出生,就已經決定了先天體質因素,並且具有相對穩定性。但隨著年齡增長,會受不良的因素影響而形成各種異常體質;當然你也可透過適當的調養,使偏頗體質趨近於平和的正常體質。體質以10年為漸變單位在古老醫書靈樞、天年第五十四中,以10歲為一個單位,將體質與年齡的關係作了極為透徹的解析。(也有人持相異論點,認為男生以8歲為一輪、女生以7歲為一輪。)「人生人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廿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中醫認為小孩是「純陽之體」,宛如旭日初生般充滿活力,表現在人身上即為活潑好動、發育快速。但這個階段的體質比較嬌弱,容易感冒、消化不良,但因氣血通順,只要及時治療,很快就能復原。而隨著年齡增長至青壯年時期,陰陽會慢慢調合成血氣方剛的狀態,思考意識也越趨明朗。「卅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四十歲 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幸頹落,髮頗斑白,平盛不搖因好坐…。」中壯年時期的人,精神體力各方面都已抵達顛峰,但體質卻也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而產生偏頗。從陽盛陰衰走向陰盛陽衰的過程隨著發育中止,身體臟器開始衰老,臟腑之氣不足,體質也會有所改變;此時人喜歡端坐勝於站立。「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滅、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苦 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由於老年後腎肝逐漸走向下坡,所以腎、肝主管的眼睛開始有老化跡象;而心肺功能衰退,則使人容易懶散,大多時間都俯臥在床。老年人屬於「陰盛陽衰」之體,不僅外貌佈滿老化皺紋,五臟六腑也開始分崩離析,脾胃逐漸衰弱,難以維繫性生活,並慢慢走向人體極限。「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臟經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將體質維護在平衡狀態在了解體質隨年齡變化的規律後,同時能認識從生長、壯盛,乃至衰老、死亡的過程中,人體氣血及內臟盛衰的複雜關係。對此,我們對自己每個階段身體體質的微妙變化,可以更平和的心態面對,並透過適當的飲食及作息將體質維護在平衡的狀態。延伸閱讀:九型體質初談之 什麼是體質?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2395。九型體質初談之 中醫體質的簡易判定法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2428。

九型體質初談之 中醫體質的簡易判定法

九型體質初談之 中醫體質的簡易判定法#養生‧紓壓

攝影/許肆海望、聞、問、切四口訣中醫師臨床判定體質的方法以望、聞、問、切四步驟依序觀察。首先會看病人的氣色、舌象以及身材胖瘦,徐慧茵醫師提醒:「我們通常會要求看診的病人素顏前來,這樣才有助於精確觀察氣色。」所謂的聞,可以是氣味或聲音。有的人一張開口就有口臭,甚至散發出一股熱氣,就代表該人屬於熱性體質。中醫師也會透過詢問生活起居、飲食喜好,以及大小便的頻率,了解體質哪一部份較虛。最後再經由把脈,確認初步診病的結果,一般來說,不同體質與病症皆有其特殊的脈象。體質養生因人而異徐慧茵醫師說:「不悲、不亢、不寒、不熱、不虛,是我們追求的終極目標。」從體質可觀察出每個人身體有不同的病徵體現。中醫理論及臨床觀察體質共分為九大類型:平和體質、氣鬱體質、血瘀體質、痰濕體質、濕熱體質、陽虛體質、氣虛體質、陰虛體質、過敏體質。平和體質為最理想的體質,也是人體質不受任何因素影響的最初始狀態,只要順應四時養生就能身、心兩健。當心理影響生理,感到胸悶、氣短,經絡就會不通,形成情緒問題繁多的氣鬱體質。血液循環不良、臉色看來黯沉有瘀點,屬於血瘀體質;尤以女性居多,容易痛經、引發婦女病相關問題。一般認為,血瘀體質的形成與氣滯有密切關係。所謂的「氣」,泛指五臟六腑之氣,一旦經絡阻塞、氣血不足,就容易耗損元氣導致氣虛體質。很多人常把氣虛和陽虛混淆,其實兩者截然不同。「陽」包含脾陽、腎陽、心陽,為先天陽氣。這類的人又叫「怕冷一族」,冬天怕冷、夏天怕冷氣,而且還容易精神不振、缺乏活力與紅潤氣色。痰濕體質與濕熱體質都是一看就知道的類型。多數痰濕體質者外型肥胖或易胖,油光滿面、雙眼浮腫、容易出汗,甚至還有三高疾病的問題。因為體態臃腫,所以容易有怠倦、無力的病狀。濕熱體質者經常滿臉油光和爛痘,體內則像一爐悶鍋,氣結不通順、大小便不暢行,嘴巴常感覺有苦苦的味道。陰虛體質是目前最多人擁有的體質,通常是愛吃易上火食物或熬夜不睡覺的人,也好發於更年期婦女。陰虛指人體「津液」不足,一旦吃錯東西就容易上火,早上睡醒常有口乾舌燥的傾向,也因如此,近來許多人流行吃燕窩養生,就是因燕窩能滋陰解燥。除此之外,由於台灣氣候變化大,後天誘發因子較多,過敏體質者亦不在少數,必須長時間耐心治療,才能緩解此慢性發炎的狀況。中醫講究「上工治未病」徐慧茵醫師強調:「會把體質拉出來特別解說,就是為了上工治未病,營造理想的平和體質。」現代人大多處於亞健康的狀態,很多身體上的小毛病常常沒有嚴重到需要用藥,卻又無法刻意忽略、或西醫難以確切診斷出身體不適的原因…。這些都可透過中醫體質調養及飲食、生活方式的改變來獲得改善。延伸閱讀:九型體質初談之 什麼是體質?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2395。 九型體質初談之 人體氣血與年齡的關係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2427。

九型體質初談之 什麼是體質?

九型體質初談之 什麼是體質?#養生‧紓壓

攝影/許肆海體質為人體的交叉變化型態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皆有「體質」這個名詞,但究竟什麼是「體質」呢?徐慧茵醫師笑說:「真要好好談體質這兩個字,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呢!」但我們可以這樣簡單解釋:個體在遺傳及環境影響下,面對生育、發育、衰老的過程,形成當下代謝機能與生理結構相對穩定的特殊狀態,即為體質。維繫健康首先要了解體質很多人以為小孩、老人、或病患才需要調整體質,其實是錯誤的觀念!由於體質往往決定一個人容易生什麼病、症狀傾向的嚴重性為何、甚至也會影響癒後的情況;例如氣虛者容易遭受風寒、體質燥熱的人容易發燒。所以,預先改善生活與飲食習慣,使平和體質不因此偏頗,才能有效防「未病」。以西醫的觀點來看,嬰幼兒一旦感染流行性感冒就可能因此致命,所以相關醫療單位經常會倡導注射預防針和疫苗,這就是防「未病」的一種觀念。形成體質的六大主要因素影響體質形成的因素極為複雜,徐慧茵醫師特別分析出六項重點:遺傳:「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的兒子生來會打洞」徐醫師提到,人生來本就會有和父母相像的因子,當然疾病也會有很大的相關性。現代免疫學即證實:遺傳對於抗體的種類與血清含量都有決定作用。比方說,當父母其中一方有過敏體質時,其小孩約有35%的比例也會遺傳到過敏體質;若父母雙方都有的話,後代遺傳過敏的機率相對更高。環境:由於氣候與地理環境的差異,使得徵狀發病率也隨之增減。像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氣候潮濕、溫差變化大,因此關節疼痛、過敏體質的人特別多!而濕熱的工作環境,也會導致男女容易有不孕症的問題。年齡:依據黃帝內經的觀點,體質會隨著年齡而變化,一般以10年為漸變的階段,從生、老、病、死琢磨體質的特點。此部份下篇文章會另做描述。飲食:飲食對體質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徐慧茵醫師說,現代社會許多人都有不良的飲食習慣,例如本身屬寒涼體質卻長期大吃麻辣鍋、女性冬天大啖白菜導致白帶增加…等。此外,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會影響人的體質,如長期的飲食不足使得體質轉為虛寒、飲食油膩導致體質轉為濕性、而飢飽不均則會造成脾陽早衰,產生陽虛體質。疾病:「某些疾病會改變體質,某些體質則容易導致某些疾病產生。」徐慧茵醫師認為,疾病與體質互為因果關係,尤其慢性病對體質的影響最大。比方說患肺病者容易引發虛熱體質、有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因長期處在慢性發炎的狀態,所以多有陰虛火旺的現象。而經手術失血過多的人,若未能及時補充,往往容易導致日後氣血兩虛的病徵。性生活:古人〈尤其是道家人士〉認為:「性的節制,是影響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不過徐慧茵醫師提醒,此論點有待商確!以現代醫學研究觀點來看,「性交」可使人精神愉悅,一個良好的性生活,反而能使我們在緊張的生活壓力下得到紓解。由於腎主性、主生殖、也主發育,倘若過度性行為,反而會使身體消耗過多的能量;過度節制,則會使生殖器官與周邊靜脈曲張甚至出血…;可見過與不及,都不是好現象。延伸閱讀:九型體質初談之 人體氣血與年齡的關係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2427。九型體質初談之 中醫體質的簡易判定法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2428。

慢性病患者也可吃 健康月餅無負擔

慢性病患者也可吃 健康月餅無負擔#養生‧紓壓

中秋佳節將至,月餅是大家最愛的佳節食品,各種口味紛紛出籠,常會讓許多糖尿病患或是想要減肥的民眾難以抗拒。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營養科營養師設計了「五行水晶月餅」,教您如何健康吃月餅,闔家樂活慶中秋。(圖:水晶月餅低糖低熱量,很養生)《低糖、低蛋白、低熱量》自製的水晶月餅,使用的是低氮澱粉食材,糖類、油脂用量少,和市售月餅含高油脂、高糖及高熱量相比,是慢性疾病患者一大福音,例如糖尿病、慢性腎臟病、高脂血症的病友等,水晶月餅成了最佳中秋食品。《注意糖分攝取》此外,中秋佳節家家戶戶總是少不了吃柚子及烤肉活動,鍾佳倫營養師提醒大家,柚子鮮嫩多汁且富含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是中秋佳節的另一項健康選擇,但要恰到好處就停止,食用過多纖維可能有腹部脹氣、腸胃蠕動過速的情況,因此有腸胃不適、腹瀉的患者應控制攝取適量。鍾佳倫進一步說,柚子兩片160公克就約有60大卡熱量,相當於水果一個份量,含糖分15公克,糖尿病患者應注意不要過量攝取,以免影響健康。《適量補充蔬果》周千欽營養師也特別提供幾個烤肉小秘訣給大家參考,在烤肉時可以使用鋁箔紙隔開食物,避免食物和火焰直接接觸,以防產生致癌物質。不僅如此,也可補充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能幫助消化、具有抗氧化能力,以減少致癌物質產生,並搭配一些蔬菜,增加纖維質攝取量。她建議可以將烤肉醬與開水、檸檬汁、柳丁汁、水果醋、薑汁、蒜末稀釋成一比一的份量,以減少鹽份攝取。《低卡「五行水晶月餅」也能在家輕鬆DIY》林森中醫院區營養師特別設計「五行水晶月餅」,讓民眾在家也能輕鬆自己動手做。所謂的五行水晶月餅,主要是引用中醫五行五色的養生概念,挑選五種天然食材(紅豆、綠豆、南瓜、薏仁、黑芝麻)分別製做成五種口味內餡,尤其是五行水晶月餅的餅皮更是選用低氮澱粉食材(御露粉)製做,成品呈現清澈透明,口感嫩Q、清爽不油膩。擺上一盤組合式的文旦及水晶月餅,再沏上一壺清香淡茶,相信是個很不錯搭配。五行水晶月餅材料說明(約20個):材料: 御露粉(蒟蒻膠、樹薯澱粉、白砂糖)50公克、零熱量代糖-赤藻糖醇 100公克、綠茶、水。內餡(10公克/個):包含紅豆、綠豆、南瓜、薏仁、黑芝麻共五種口味。五行水晶月餅製作:五行水晶月餅的做法相當簡單,綠茶放入水中煮滾放涼備用。將餡料蒸熟拌好分成小顆粒,代糖與御露粉在乾鍋內拌勻,然後將泡好的綠茶(約800㏄)倒入調勻加熱至沸騰,直到粉漿呈現透明狀態後,將綠茶粉漿倒入模型中,並放入餡料待冷卻後即可。

天熱喝酒沒有補足水份 當心痛風發作!

天熱喝酒沒有補足水份 當心痛風發作!#養生‧紓壓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林儀蒂表示,最近天氣高溫炎熱,提醒民眾千萬別忘記要補充水分;近來門診常見有痛風病史病患因痛風發作痛苦萬分,甚至有民眾痛到無法正常行走,必須坐輪椅至診間就診。林儀蒂醫師說,這些民眾大部分因為天氣熱,常愛喝冰涼啤酒,覺得有消暑感覺,除此之外,忘了要補充水分,因酒精會抑制尿酸排出,水分又不充足,更讓尿酸在血中堆積,結果關節一腫痛起來,完全無法安心睡眠,甚至影響工作表現。(圖:痛風致腳盤關節紅腫)林儀蒂醫師指出,痛風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尿酸結晶沉積於關節滑液或其他組織,腎臟也可能形成尿酸結石。痛風發生風險隨尿酸濃度增加,但年紀與性別也占了很大角色。林儀蒂醫師說,痛風發作常見於30歲以後的男性與停經後女性,但現在年輕男性發作也不在少見。她舉例說,一位30歲男性,因腳盤關節紅腫熱痛就醫,自述前晚喝了6瓶啤酒,家族中男性長輩皆有痛風,高中時第一次痛風發作,之後每到夏天狂喝啤酒時,往往難逃痛風發作命運。另一位是40歲男性,因大腳趾關節腫痛難行就醫,自述年紀很小時就開始痛風,發作前往往是吃了高脂肪肉類、豆類等食物。雖然尿酸高是痛風的危險因子,但高尿酸與急性痛風的發作關係仍不相當明確。一般說來,血中尿酸濃度波動較易引起痛風發作,有些患者發作時,血中尿酸濃度正常,但有些病患長期高尿酸卻從未有痛風發作。大多數痛風發作的病患第一次為單一、不對稱的關節發作,突然腫脹和疼痛,表面皮膚紅而發亮,尤以第一足庶趾關節為多,其他如足踝、足背、膝關節也常見,如未治療,也可侵犯多個關節。林儀蒂醫師提醒,急性發作時,應避免更動原本尿酸藥物的使用,以免造成尿酸波動,並盡量讓關節休息,臥床、泡溫水可使症狀減輕。使用利尿劑、外傷、手術、接觸冰冷、感染、飲酒等,皆會加重病情。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應在急性症狀緩解後,才開始調整降尿酸藥物。林儀蒂醫師表示,一旦曾經痛風發作過,就應調整生活方式,以避免痛風性關節炎反覆發作,導致痛風石、破壞性關節炎及尿酸性腎結石發生。逐步減重、減少飲酒、避免食用高普林及高脂肪食物,充分水分攝取(至少2,000c.c.以上),以利尿酸排出是相當重要的。※痛風好發因子肥胖 :中廣型肥胖,痛風機率多3倍高熱量飲食、醣類接觸冰冷、感染、使用利尿劑/阿斯匹靈、酒精水分不足降尿酸藥物未按醫囑使用高普林食物※急性痛風發作時怎麼辦?臥床休息 避免阿斯匹靈及更動降尿酸藥物之使用減重,避免高醣、高酯、高熱量飲食避免飲酒 ,多補充水分

「打肪大作戰」! 敢穿緊身衣成窈窕熟女

「打肪大作戰」! 敢穿緊身衣成窈窕熟女#養生‧紓壓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打肪大作戰」在3個月內幫民眾甩油1200公斤。其中,許麗燕女士成功瘦身9公斤,衣服尺寸從XXL一口氣滑落到L、M,成了緊身衣愛不釋手的窈窕熟女。李承軒先生的成果則是14公斤,「褲頭」從37降到31腰,太太高興得直說年輕了好多,他則立下目摽,要朝73公斤的型男邁進。35歲、從事餐飲業的李先生非常感謝新北聯醫減重班給他的正確觀念。他說,並沒有刻意減少3餐的食量,而是提早在下午6點前用完晚餐,然後就不再進食直到就寢。同時也改掉吃零食及喝飲料的壞習慣。多喝水、多運動、少吃油炸,配合減重班的課程,只要有恆心就行。原本92公斤、BMI值29.1的李先生如今78公斤、BMI值24.7,衣服、褲子都要重買。他說,一路瘦下來,不僅有「如釋重負」的飄然感覺,也不再怕熱了,太太及同事都說他年輕好多,所以他還要持之有恆再減5公斤,朝73公斤的型男邁進。許女士則由67公斤、BMI值31.0減至58公斤、BMI值26.8,腰圍從92降為84公分,將持續努力,讓腰圍低於80公分。如今瘦下來,同事都以為她是吃藥減肥,其實她是照著醫院減重班發給的講義,亦步亦趨的隨著重點照做。※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 ÷ 身高平方(公尺平方)許女士很感激醫院營養師教她「熱量」的觀念。她說,每天起床後會先量體重,然後按照減重班講義的建議,算出一天攝取總熱量的適當值,再據以設計3餐的飯量及菜色。甚至連廚房裡的沙拉油她都註記日期,每天追蹤使用量。如今許女士更容易買衣服了,以前需要XL或XXL的型號,不好挑,穿起來肚子也大大的很難看,現在L、M都可以,穿起來好輕鬆。衣服的選擇不僅更加多樣化,也已有勇氣穿上緊身的衣服。社區護理師鄭雅娟表示,該院於5月舉辦「打肪大作戰、健康一定讚」宣誓大會以來,得到民眾熱烈的迴響,甚至有不少民間社團揪團報名,參與人數達523人。3個月下來,共順利減重1200公斤,朝著2000公斤的目標數邁進。鄭雅娟護理師說,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我國民眾隨著年齡漸長,反而愈不願減重,尤其男性比女性更甚,腰圍也逐年增加,男性平均5年腰圍增加2.9公分,大於標準90公分的比率增為36.6%,女性則增加更多,平均增加3.6公分,大於80公分的比率高達41.9%,尤其45至50歲更年期女性,不論腰圍或代謝症候群增加比率,均比男性高,易造成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切勿輕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