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家庭

性與癌症的迷思

性與癌症的迷思#兩性‧家庭

(一)性行為會致癌嗎?通常答案是否定的。由於性愛有時被視為「罪惡」,因此有些人認為「性」是造成他們罹患癌症的元兇。當患者的癌症始於性器官,如陰莖、攝護腺、子宮頸或乳房時,這種恐懼很常見。然而就大多數癌症而言,並未發現性生活與出現腫瘤的風險有關。癌症治療後恢復性生活,也不會使癌症復發或癌症失控的機會增加。少數幾種癌症可能由一種會經由性接觸傳染給他人的病毒所造成。這些癌症並非性行為本身所造成的,而是病毒所引起的。這些癌症包括子宮頸、外陰、陰莖、口、喉、陰道或肛門的上皮細胞癌。還包括愛滋病患者所罹患的卡波西氏腫瘤(Kaposi sarcoma)以及其他癌症。多數得子宮頸癌的婦女有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的感染,這被公認為引起子宮頸癌的主因。此外HPV也是引起口、喉、肛門、陰莖、外陰、陰道等癌的原因。大多數感染這些病毒的人未曾罹患癌症。有些人可能因為年紀大、健康情況不佳、家族史或是曾經有其他致癌因子,例如吸煙的婦女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高於一般人。十八歲以前就有性行為的婦女,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也比較高。未割包皮的男性,罹患陰莖癌的傾向比較大,這些會增加此病毒致癌的風險。有一種人類皰疹病毒(HHV-8),感染在愛滋病毒(HIV)感染的患者身上,會導致卡波西氏腫瘤(Kaposi sarcoma)。HHV-8與引起口瘡和生殖部位潰瘍的皰疹病毒不同,這是經由親密接觸而傳染。要避免與HHV-8有關的癌症,就需要採取類似預防HIV感染的措施。如果您曾罹患這些癌症,可能會對過往的性生活感到罪惡或懊悔。這種感覺很正常,但對應付癌症無濟於事。許多人曾有不符合社會「正常」標準的性邂逅。但是大多數有相同經驗的人,並未罹患癌症。您和伴侶都應謹記在心,許多子宮頸癌、陰莖癌或外陰癌,甚至是愛滋病相關癌症患者,一生都只有一位性伴侶。罹患癌症不足以構成懷疑伴侶不忠的理由。(二)癌症是否會透過性接觸傳染?癌症本身無法經由人傳染,即便是接吻、性交或口交這類親密的接觸都不會。最安全的性愛行為是雙方用手去接觸生殖器。如果用保險套或以牙醫用的橡膠或厨房用的保鮮膜覆於陰道口,可增加口交時的安全性,並且不要吞精液或陰道分泌物。男子用保險套可使一般性交及肛交更安全。要達到保護的效果,必須由始至終正確的使用保險套。水性潤滑劑像K-Y凝膠或Astroglide應和保險套並用。油性的乳液及重油產品如凡士林會使保險套變脆弱或破裂。水性的潤滑劑可減少摩擦而預防保險套破裂。 許多患者及其伴侶擔心癌症會傳染。一些與病毒及癌症相關的新報導,也令人無所適從。事實上,一個人身上的癌細胞無法在其他人身上生根茁壯。不僅所有的細胞都很脆弱,需要適當的環境才能生存,而且伴侶的免疫系統也知道癌細胞是外來物,會將之摧毀。癌症本身是不會傳染的。(三)性生活是否會對患者或伴侶造成傷害?有些癌症患者會停止性生活,因為他們擔心「性」會使癌症惡化。有時這些擔心瞹眛不明,起於「性」與癌症兩者多少給人不乾淨的形象。少數人相信癌症是對他們過去罪行的懲罰。他們試著與上天「討價還價」,承諾放棄性愛,以求癌症得以痊癒。鮮有宗教支持以這種嚴苛的角度來看疾病。就科學的觀點而言,性沒有理由會導致癌症復發。癌症治療期間以及之後行房通常很安全,但有些伴侶毫無理由地停止性愛,也不與健康照護團隊討論他們的恐懼。如果醫生認為您的病情已經獲得控制,可以恢復性生活,但您仍有疑慮,或許您需要的只是更多的時間。想想您的感覺。是否有時候會覺得「蠢蠢欲動」?確定讓伴侶知道,當您感覺比較舒服時,就會想做愛。提供伴侶一些點子,讓她知道如何幫助您重燃性慾,像是「試著以輕鬆的方式讓我知道妳對我的關愛。讓我知道妳依舊覺得我深具魅力。」您也必須向伴侶再三保證,您所接受的癌症治療,並不會危及性生活。癌症不會傳染給他人。做愛時,不會使伴侶暴露於放射線中。精液或陰道所分泌的液體中,可能含有化學治療的藥物,化學治療期間全程使用保險套,以免懷孕,影響胎兒。(四)癌症患者何時不該有性生活?如果不知道性行為是否會對治療造成問題,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詢問醫生的意見。每位癌症患者都必須依個案去處理。然而,還是有些基本準則。對大多數癌症患者而言,性愛無害。不過對於接受手術的病人來說,手術後恢復期性交可能導致出血,或是手術部位過勞扭傷。親密的接觸可能也會使感染的機率增加。手術後到恢復性生活的時間因人而異,全繫於手術的類型以及患者復元的速度。不過醫生可以告訴您,何時再開始嘗試性行為比較安全。有些癌症,例如膀胱癌,可能導致生殖部位或尿道出血。如果性交後出血的情況加重,應和醫生討論。停止性交數星期,直到不再出血為止,會是比較明智的作法。化療期間,裝有注射導管的患者有時會擔心性行為可能會妨礙到導管。只要注意不要摩擦到覆蓋的敷料,性行為就不致造成問題。接受癌症治療的患者通常會有一段時間,免疫系統的功能不是那麼好。放射治療以或化學治療,最容易出現這種情況。這段時間,很容易感染各種疾病。詢問醫生該如何保護自己。大多數醫生認為,只要健康情況好到可以到公共場所,就可以恢復性生活。如果您因為免疫力差而住院,針對接吻、擁抱或性接觸,就更需要詢問醫師的意見。如果注意到伴侶的生殖器上有奇怪的傷口,或是不應有的液體或分泌物,做愛前應該要求對方解釋這些症狀的原因,您可以用保險套來減少自己得病的機會。性交後幾分鐘排尿,就可以沖掉會引起尿道或生殖區感染的細菌。甚至可以在行房前先喝杯水,以便行房後更容易排尿。(五)破除癌症期間不需要性生活的的看法即便癌症治療未留下明顯的疤痕,許多人仍會以罹患癌症為恥。他們覺得癌症患者可能「不乾淨」,或是罹癌是咎由自取。這都是錯誤的想法。罪惡感或指責只會減損您為解決性問題所做的努力。對癌症所知不多者,可能會認為所有癌症都會致命。雖然人人都有性慾,即便健康情況很糟時亦然,但是一般人通常不會認為重病者也會有性慾。有鑑於現今每四人就有一人罹患癌症,而癌症患者的存活率也穩定上升,有些認知是些毫無根據而且有害的信念。有些男女因為生活中缺少親密關係而失去希望,也停止嘗試抗癌。當癌症到達中期甚至於末期時,患者對關愛、情感的分享以及碰觸的需求尤其強烈。即便是在性交對癌症患者已是過度要求時,伴侶只要記得生理親密感的重要性,都可以助患者一臂之力。尋求專業性醫療幫助因性問題尋求協助時,第一步是與醫生討論。理論上醫生可以為您介紹一些專精性問題的專家。目前包括醫生在內,很多健康醫護專業人士,在性議題方面所接受的訓練並不多,甚至可能對於談論性事感到全身不自在。醫生可能未提到癌症或治療對性行為所造成的副作用。也可能他們只粗略帶過,讓您以為性生活就此結束。如果您就診的癌症專科醫生不能助您一臂之力,建議您詢問家庭醫師,或是健康醫護團隊的其他成員。如果醫生無法為您引介,還有一些課程與專家可以幫得上忙,包括:※ 性功能障礙專科門診最近幾年,台灣醫療團隊,都開始設立包羅廣泛的門診來治療性問題。這類門診通常由許多不同類型的健康醫護者,給予心理與醫療上的檢查與治療。有些門診需要性伴侶雙方接受評估,但是如果沒有固定的性伴侶,也可以單獨就診。也可以打電話到離家最近的醫院,詢問他們是否有性功能障礙門診。※ 性治療師性治療是種比較短暫的心理治療或諮詢﹝通常十到二十次﹞,專門用於解決性問題。這些專業的治療人員師應該是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如:精神科醫師、社工或是心理師、精神科臨床專科護理師或護理人員,接受過特殊訓練,知道如何以性治療來治療性問題。性治療師相信做愛的技巧是可以經由學習而來的,壞習慣也可藉由學習不同的性技巧來修正。治療師在伴侶﹝或只有男性或女性單獨就診﹞兩次就診間,會指定「家庭作業」。家庭作業包括一些讓雙方關係更好、更享受碰觸的練習,也可以減少阻礙良好性生活的焦慮感。找尋一位訓練有素的治療人員師誠非易事。如果您住的地方遠離城市,可能就更為困難。目前有些專業組織,例如「杏陵醫學基金會」、「台灣勃起功能障礙諮詢暨訓練委員會」,可以提供在您們附近執業,並接受性治療特殊訓練的會員資料。性治療不是唯一對癌症患者有幫助的諮詢。心理治療可以讓人更能適應身體上的改變,有助於改善與伴侶的溝通,或是提供您一些更容易因應癌症的技巧。因癌症的診斷及治療的壓力會使現存的伴侶問題惡化。不良或緊張的溝通會使伴侶氣餒及灰心。在此狀況下如果您的伴侶願意合作,一同去尋求諮商可能有用。個人的治療可以幫助您決定該如何解決問題。※ 其他醫療專家 有性問題的男性可能選擇和專精生殖器及尿道疾病的泌尿科醫生商議。許多泌尿科醫師會針對勃起的問題為患者動手術或開處方。他們有特殊的檢查設備,可以找出導致勃起出現問題的原因。當最有可能導致性問題的原因是荷爾蒙失調時,就應該找內分泌科醫師。內分泌科醫師專精控制荷爾蒙濃度的複雜循環與系統。通常主治醫師最能判定您的問題是否需要內分泌科醫師的專業知識才能解決。※ 避免被誇大廣告誤導許多因性問題而需要尋求協助者,常會找上不是真的健康照護專業人士。由於性問題如此普遍,又令人如此沮喪,因此就出現許多未經證實的治療方式。電視、廣播電台、雜誌及網路佈滿了各種保証讓您勃起堅而持久的「自然增強處方」廣告,這些猛烈促銷但未經證實的草藥、乳霜、藥丸、補品並不能解诀問題。下列各項並未被証明有效:春藥﹝poppers或「西班牙蒼蠅」(Spanish fly)﹞、牡蠣、套在陰莖底的橡皮圈或環狀物,或是套在陰莖外面,使陰莖變硬的「夾板」、增大陰莖的肌肉運動、催眠等。尋求這類治療不僅浪費時間與金錢,有時還會對人造成傷害。《國內外相關資源》1. 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服務電話:0809-010580網    址:www.ecancer.org.tw2. 台灣癌症資訊全人關懷協會網    址:www.totalcare.org.tw3. 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服務電話:02-28757629網    址:www.tccf.org.tw4. 台灣勃起功能障礙諮詢暨訓練委員會網   址:www.edact.org.tw5. 杏陵醫學基金會網   址:http://www.sexedu.org.tw/6. 美國癌症協會 網址:www.cancer.org7. 美國性教育、諮詢和治療者協會(AASECT)網址:www.aasect.org8. 香港癌症基金會網址:www.cancer-fund.org9. 中國抗癌協會網址:www.caca.org.cn(本文擷取自「男人的癌後性福」手冊,由癌症希望協會發行。)

走過罹癌,男人要幸福

走過罹癌,男人要幸福#兩性‧家庭

在剛得知自己罹患癌症時,您腦子裡想到的可能只有存活的問題。然而,當您開始接受治療後,有些新問題逐漸出現而且變得非常重要。譬如說,如果癌症控制住了,您的生活能夠多「正常」?性生活會有什麼改變呢?性愛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性的感覺會影響我們對生活的熱忱、自我形象以及與親密伴侶的關係,但是您是不是很難啟口與您的親密伴侶及醫生討論癌症治療對性生活的影響呢?什麼是正常的性生活?人們對性所抱持的信念以及性行為的方式差異很大,因此為「正常」一詞下定義,就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有些伴侶喜歡每天做愛,但對其他人而言,也許一個月一次就夠了;許多人認為口交是前戲很正常的一部分,但是有些人卻無法接受。我們對於正常性行為的標準,受到媒體影響甚鉅。打從1960年代以來,書籍、電視、電影以及雜誌對「性」的態度愈來愈開放。公開討論「性」,對民眾而言,大抵是獲益良多。但是對於「美好的性生活」,媒體也助長一些不切實際的標準。男性可能相信他們被期待可以立即勃起。女性如果每回做愛時,未能達到至少一次的高潮,自己可能就會覺得相形見絀。如果您覺得自己有所不足,要記得真正衡量您能符合做為愛人的評價標準,是伴侶雙方就擁有的性生活達成共識,且此共識是讓彼此共同感到愉悅。當您因手術或其他治療的身心影響而對「性」不感興趣,是很正常的事。不過當您的生活逐漸恢復正常時,您的性趣也就會開始恢復。許多人認為性是年輕人獨享的事,人們預期老年人會失去性慾以及性生活的能力,這些觀點大多為迷思。不論男女都可以保有性生活直到生命結束。沒有人該為「我這把年紀了,還對性感興趣」而覺得慚愧。性的反應和功能可能隨年齡改變,例如:一半以上超過四十歲的男人至少有一點勃起的煩惱。對某些男人問題可能比較嚴重,有時問題的源頭起因於兩性關係造成的焦慮與緊張;大部份可能是因身體狀況,而導致性問題或出現惡化。我們現在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其他療法,可幫助男士們和他們的伴侶處理大部分的困難。如果您想繼續積極的性生活,您是可做到的。如果您們仍有性關係,任何性問題都會影響到倆個人,最好倆人一起來解決問題。性愛是我們對親密感、撫摸、嬉戲、關懷以及愉悅感的需求的一部分。當做愛變成難事時﹝例如重病或到疾病末期時﹞,透過肢體表達關心仍是分享親密感非常重要的方式。一、 什麼是健康的性反應?男女的性反應都是由慾望期、興奮期、高潮期、消退期四個階段依序所組成的一種週期性反應:(一)慾望期:就是對性感興趣。您可能只是想到「性」 而引起性慾、或是覺得為某人吸引而有感覺。通常從青春期起,性慾就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二)興奮期:是覺得被激起或是「啟動」的階段。當在興奮期,碰觸與撫摸的感覺會更為強烈。興奮也可肇始於性幻想,以及情色的影像、聲音、氣味以及味覺。就生理上來說,會出現:心跳與脈搏加速、血壓上升、呼吸急促、血液流到生殖區、陰莖突然充血,導致勃起,變硬、生殖器的皮膚顏色變深。(三)高潮期:即性高潮。不論男女,高潮時神經系統都會使生殖器產生強烈的欣快感。生殖器周圍的肌肉有節奏地收縮,傳送一波波的感覺到全身。男性這些肌肉收縮會導致射精。(四)消退期:發生在高潮後數分鐘,指的是身體回復之前不興奮的狀態,心跳與呼吸逐漸緩和,湧至生殖區的血液開始散去,心理上的興奮之情亦逐漸退去。如果有興奮,但未達高潮,還是會出現消退期,只是比較緩慢。雖然興奮後未達到高潮可能令人挫折,但是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男性有段「不反應期」,即高潮後有段時間生理上無法再有另一次高潮。通常男性的不反應期會隨著身體老化而愈來愈長。男性到了七十歲時,可能需要等幾天,才能再次享受魚水之歡。女性沒有「不反應期」。許多女性可以在一次性交中,體驗到多次的高潮。二、男性性慾及性反應的構成要素睪固酮是主要的男性荷爾蒙。這種荷爾蒙可以使生殖器官發育,同時有助於勃起與性行為。睪固酮會使男性出現第二性徵,包括聲音低沉,以及長鬍鬚。睪固酮大多為睪丸所分泌。不過不論男女,在位於腎臟上方的腎上腺,也會分泌少量的睪固酮。荷爾蒙的分泌量由腦部下視丘所控制。當睪固酮濃度低時,下視丘會傳送訊息到位於腦底的腦下垂體腺。腦下垂體就派遣荷爾蒙信使,經由血液告知睪丸加速分泌睪固酮。男性的荷爾蒙濃度差異甚大,但是大多數男性血中循環的睪固酮,會比身體需要的量來得多。睪固酮濃度低的男性,會有無法勃起,或勃起無法持久的問題,可能也會喪失性慾。健康的男性很少有荷爾蒙的問題。因焦慮導致勃起問題的情況比較常見。其他導致勃起問題常見的病理性原因,包括骨盆腔血管或神經問題。當性興奮時腦部發出訊息,下送到脊髓,並經由神經下達到骨盆腔時,就會導致勃起。這些重要的神經有一部份是沿著攝護腺兩側分布。勃起訊號被接獲後,陰莖幹中的海綿組織會放鬆,將血液帶往陰莖的動脈也會擴張。動脈壁擴張時,血液以高於平常五十倍的速度湧進陰莖,使陰莖幹內兩根海綿組織管充滿血液,陰莖的靜脈這時會擠壓關閉,使排血過程的速度變慢。於是導致陰莖內部血壓上升,以及陰莖變硬。讓男性在陰莖受觸摸時感到快感的神經,與控制血流與勃起的神經路徑不同。即便男性因神經受損,或是血管阻塞而無法勃起,仍可能透由由觸摸中獲得快感,也還是可以達到高潮。男性高潮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稱為泌精,這時攝護腺、儲精囊以及輸精管﹝連接睪丸與儲精囊的管﹞收縮,使精子細胞與組成精液的液體相混合。精子細胞由睪丸所產生。精液是種富含蛋白質的白色液體,由攝護腺及儲精囊所產生,可以滋養精子細胞,使精子細胞得以存活。在泌精階段這種混合物貯存於尿道的上端﹝縱貫陰莖的管道﹞,隨時準備好射精。此時尿道上端的一小瓣膜緊閉以防止精液向上進入膀胱。男性在這個時刻,會有泌精的感覺。他知道即將出現高潮。泌精由交感神經系統,即不隨意神經系統所控制。第二個階段是射精。控制射精的神經,與生殖器受愛撫時,傳送快感訊號的神經相同。這些神經導致陰莖底部的肌肉有節奏地擠壓,將精液經由尿道推出陰莖。同時快感的訊息會傳到腦部。這種感覺就是性高潮。下圖為男性性器官。三、接受癌症治療時保有健康性生活的關鍵接受癌症治療期間及治療之後,欲嘗試保持性生活時,需要牢記下面幾點。(一)盡可能多搜集相關資訊,了解您所接受的癌症治療會對性生活造成何種影響。與醫生、護士或是其他醫療團隊的成員談談。當您知道該做何期待時,就可以計劃應對之道。(二)要記得,不論您將接受何種癌症治療,由撫摸中獲得快感的能力幾乎是永遠存在的。舉例來說,有些癌症會傷害到男性勃起的能力。除了會影響腦部某些區域或是脊髓的癌症治療外,很少癌症治療會傷害到由撫摸中獲得的快感,以及達到高潮所牽涉到的神經與肌肉。大多數無法勃起或製造精液的男性,在受到適當的觸摸時,還是可以有高潮的感覺。這種倖存的達到高潮的方式,值得癌症患者去嘗試。就算某部分的性能力改變,還是可能獲得快與滿足。(三)試著對獲得性快感的方式保持開放的心態。有些伴侶對「正常」的性,定  義非常狹隘。如果雙方都無法在男性陰莖進入女性陰道時達到高潮,就會有受騙的感覺。但接受癌症治療的人有些時候的確不可能性交。這些時候可能就是學習的機會,可以學些給予及獲得性快感的新方式。您和伴侶可以透過相互碰觸與撫摸,幫助對方達到高潮。有時候光是擁抱,就讓人覺得夠愉快。您也可以繼續享受自我刺激。不要因為「正常」的方式改變了,就剝奪自己其他表達關心,以及覺得生氣勃勃的途徑。(四)努力就「性」的話題與伴侶及醫生保持良好的溝通。健康性生活的頭號大敵是沈默。如果您尷尬到無法問醫生能不能恢復性生活,可能就永遠不知道答案。如果您不提及「性」的問題,醫師與護士也不會主動問您,您要與醫生討論「性」的問題,並將您所學到的資訊告訴您的伴侶。否則您的伴侶也許會擔心「性」會對您造成傷害。良好的溝通也是癌症對性生活造成干擾時,改變性生活方式的關鍵之一。如果您覺得虛弱或疲倦,希望伴侶撫摸您時能夠更主動積極,明白說出來。如果身體某些部位一觸即痛或痠痛,可以引導伴侶如何觸摸,以獲得最多的快感及避免疼痛。(本文擷取自「男人的癌後性福」手冊,由癌症希望協會發行。)

除舊佈新輕輕鬆鬆大掃除

除舊佈新輕輕鬆鬆大掃除#兩性‧家庭

年後除舊佈新,想必家中多多少少有些陳年的污垢需要清除,在您大掃除前,建議您事先列出一個打掃清單,再依清單將工作分為幾個段落進行,而每個段落中,同時包含簡單及繁重事項,把簡單項目當作暖身運動,先讓身體動一動,再進行較繁重的項目,在每個段落間,建議您不妨泡杯茶,休息個5 至10分鐘,欣賞一下自己的成果。提醒您『欲速則不達』,保持愉悅的心情,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這才能讓您好好的完成清掃工作。 以下就各部位容易發生的傷害,提供您一些注意事項: 頸部:通常在清潔天花板或擦拭高處物品時,易發生頸部的扭傷。建議使用長柄用具及腳墊,以避免長時間抬頭仰望,減少扭傷的發生。 肩部、腕部:在短時間內坐大量的家事,重覆太多動作,如:擦拭碗盤、窗戶,易造成肩部腕部的肌腱發炎;或不當的突然使力,則易造成旋轉肌群( rotator cuff )或韌帶的拉傷。 腰部:擦地或提起地上的重物時須彎膝蹲下,並使物品儘量靠近身體,不宜直接彎腰。搬運重物時,物品高度不宜超過胸部;拿高處物品應墊腳,並且避免扭腰;移動重物時,推比拉更恰當。再者,如打翻水桶弄濕地板宜儘速擦乾;有障礙物應儘早清理,可避免因一時不留意而造成跌倒,當然,若能在打掃前緩緩地轉轉頭、拉拉肩關節、伸伸懶腰與甩甩手,這樣地簡易暖身活動,更可避免傷害的產生。若不慎發生拉傷、扭傷或挫傷時,切記以下緊急處理原則「RICE」: 應立即停止打掃而充分休息(Rest),特別在受傷後的24到48小時內。用冷霧噴劑噴數秒鐘或用冰枕、冰水袋等給予冰敷(Ice),因各種拉傷在急性期時,會造成患處之組織液大量滲出或出血,以致會有後續之腫脹及瘀血,因此應施以冰敷以減少出血及腫脹的現象,同時在急性期施以冰敷亦有減輕疼痛的效果。注意冰敷應以 5到10分鐘為限,因為超過20分鐘,反而會使血管擴張而導致反效果。若在前述處理未見效果時,則建議施以繃帶、貼紮或夾板等對患處施立固定加壓(Compression and  immobilization),提供更進一步的保護。若患處出現腫脹,則建議應將患處抬至較心臟高的位置(Elevation)以減少腫脹的發生。 以上四個步驟的處理合稱RICE,可以減低腫脹、減輕疼痛並可縮短痊癒時間。 做好完善的急性處理後,應立即就醫,讓專業人員為您提供適當的評估與醫療處置,但無庸置疑,復健科將會是您的最佳選擇。 事先安排計劃大掃除、分段清潔、適當的工作量、順手的次序,並保持輕鬆愉快心情,將會讓您過一個乾淨舒適免於酸痛的新年。

青少年犯罪的防範

青少年犯罪的防範#兩性‧家庭

報載某警局長之女、國小老師,於多年前被歹徒進入校園逞兇。案發當時,兩名兇嫌只有十五歲及十一歲,此案震驚社會。事實上,青少年犯罪行為可從逃學、離家、壞習慣、物質濫用,到殺人或犯他種嚴重罪行。導致一個人犯罪的原因很多,難以從單一角度去判斷人為何犯罪。犯罪原因一般可分為生物學的、心理學的以及社會上的三方面來探討。生物學因素往往從先天體質或遺傳觀點來解釋犯罪行為(表一)。在過去十多年中,已有很多學者曾利用精神分析來研究犯罪行為的原因。以下就犯罪行為的各項心理因素逐一分析:一、犯罪行為乃精神官能症的一種症狀:學者亞歷山大研究顯示,犯罪行為很多是心理困擾的一種精神官能症表現。在臨床實務上,分析某一犯罪行為時,往往發現該行為乃是:為了處罰自己潛意識的要求。 由潛意識的要求而來的各種強迫行為。一 種間接或象徵性反抗或憤怒的表現(如對老師、長輩、社會的反抗心理)。 對過度的不安全感或自卑的補償作用等。二、人格發展中「超我」的形成障礙:超我在人格中是一種道德的判斷。據研究顯示,犯罪者大多由於超我的發展受到障礙。在兒童青少年的形成過程中,若父母對管教不關心,父母犯罪而被囚禁或患酒精中毒,或是人格障礙者則兒童青少年會模仿雙親的行為。三、整個人格發展之障礙:若在兒童時期曾受障礙,尤其與母親間發生難以解決的心理問題時(如與母親死別或生離),往往整個人格的發展也會受影響。四、青少年期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對社會適應的意義和以前不一樣,他們會因社會環境的壓力或刺激即轉移到社會,向社會洩憤,而表現出犯罪行為。五、犯罪行為及精神病或精神病質性反應:精神病人因其自我的力量太弱,無法控制原我的種種衝動,致常引起異常性欲或行為,並連帶破壞或傷人等之犯罪行為。悲慘的家庭環境,或因貧困引起心理障礙而導致犯罪,此乃屬於社會環境因素。據美國方面統計,從所謂「破碎家庭」出來的佔總犯罪人數的百分之三十至七十,而經濟困難的佔百分之五十至八十。此外如電影、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等對犯罪的影響一向議論紛紛。部分人士認為有挑撥性的、關於性方面的、毆鬥、殺人或偵探方面的內容,都間接影響到犯罪的行為。一般來講,青少年犯罪的預防可分為消極和積極兩方面(表二)。聯合國經濟社會會議的專家曾定出三點方案:即早期發現潛在的犯罪者。 有人格障礙者在其還未犯罪時即加以矯治和管理。 一旦犯罪,應儘量預防其將來成為累犯。表一 犯罪行為的生物學因素表二  青少年犯罪的預防

HPV再靠近一點

HPV再靠近一點#兩性‧家庭

最近在門診裡有一位膀胱炎的女性病患,她的神情顯得異常的焦慮和不安。我安慰她說:「膀胱炎不算是甚麼大病,不必過度擔憂。」她回答說:「唉!是這樣子的,兩個星期前,我在婦產科作年度的子宮頸抹片檢查,醫師勸我順便做人類乳突病毒篩檢,貼了點錢倒無所謂,前幾天回去看報告,說是陽性的,而且還說檢出了的HPV病毒是屬於高危險的品種型號,以後有可能變成子宮頸癌。我們夫妻倆都是生活很單純的人,怎麼會這樣子呢?覺得很無辜,也很無奈。」我說:「醫師有沒有說怎麼樣處理?」她說:「醫師皺了下眉頭,輕輕地說,沒有甚麼好的處理方法,只交待我半年後回去複檢看看。現在我彷彿時時刻刻都可以感覺到病毒在我體內活動,放任它們在裡面自由發展,真擔心以後檢出個甚麼壞東西來,有時候想真的很不甘心坐以待斃,但醫師也說可能是虛驚一場,總歸是一顆心懸在那裡,不上不下,吃東西沒有味道,睡覺也不安穩,天天在翻日曆,計算下次複檢時間,真是煎熬。」這兩、三年間,人類乳突病毒(HPV )非常爆紅,像這麼樣焦慮的女仕,我處理過不少個案例。自民國九十一年九月開始使用微矩陣生物晶片( Micro-array biochips),民國九十四年九月起改用更精密的基因解碼法(direct sequencing method) ,對於HPV的臨床檢測研究,做了不少事情,也多次在國內外醫學會發表,更僥倖因為這方面的工作,而名列2008年度世界名人錄( Marquis Who’s Who in the world, 25th silver edition, 2008) ,的確有很多比較「第一手」的資料和經驗,可以提供給大家,不敢說解決難題,但總可以帶來多一些不同的觀點和角度。下面將陸績介紹『HPV等於子宮頸癌嗎?』、『HPV的前世今生(帶原、發病、治療)』、『HPV疫苗』、『菜花真能根治嗎?』等等,敬請期待。 HPV等於子宮頸癌嗎?世界各地數以千計的醫學文獻指出,証據顯示,HPV與子宮頸癌有著高度的關聯性(association) ,表示兩者之間,的確存在著某些關係,這個關係可能是:甲、因果關係。乙、果因關係。丙、巧合或間接關係。甲、因果關係就是認定本來好好的子宮頸上皮細胞,外來HPV的感染,使它們逐漸「變壞」,走上癌變之路。這是醫學界普遍看好的學說,我本身也認同這個關係的可能性非常高,但請勿簡而化之,成為唯一的結論。乙、果因關係也許是子宮頸上皮細胞因為其他不明因素,內部先有癌變,細胞逐漸偏離正常生理,抵抗力轉弱,讓本來環伺在周圍的病毒,趁機入侵,細胞亦無力驅趕。大約在十年以前,當時HPV尚未爆紅,那時候大多醫學文獻的主流言論,皆眾口鑠金地指出,疱疹病毒與子宮頸癌有高度關聯性。這些作者現在都噤聲或紛紛投靠到HPV這邊來了,倒不能說是見風轉舵,是檢查的方法和儀噐都進步了,新的資料和証據湧現了,學術界也不得不「西瓜偎大邊」。難保再過若干年後,另一隻新的病毒竄紅,成為新盟主也說不定啊!就看那個時代的性病主流是甚麼病,就有對應病毒,環伺在子宮頸上皮細胞的周圍。丙、巧合或間接關係一連串的巧合、間接的關係或其他「共同興趣」,也可以造成高度關聯性的結果。我們用一個比較生活化的例子,可能此較容易了解一些。假設有一位犯罪心理學的教授,是長期研究火災的專家,可能他長期追踪的資料顯示,百分之八十的火災現場,皆或先或後有飊車族出現(這裡只是憑空假設的場景,用意僅為更容易解釋關聯性) 。他寫的論文當然會指出火災與飊車族有高度的關聯性,但敖授絕不會直接武斷地說:飊車族引發火災。這是因果關係,當然是可能關係之一,但也可能是因為熊熊烈火,吸引了機動性很強、活動範圍很廣的飊車族,比起用走路的好奇民眾,他們是更容易被吸引到火災現場來的。這是果因關係,另外也有可能恰巧大多數火災,發生在晚上,剛好也是飊車族的活躍時段,如此而已,這是巧合或間接關係。現代科學真的是很進步了,可是醫學界至今仍然無法確立癌症的發生原理、病因和病變的機轉。「病毒說」只是目前比較「夯」的學說之一而已,距離制成定理,還有一大段路程。如果直接說HPV等於子宮頸癌,就等於說子宮頸癌是性病之一,是一個可以接觸感染的傳染病,如果這樣子,性愈開放的地區愈危險才對,那麼北歐、美、加等地,應該是病例超多。台灣地區性觀念雖然比古早開放很多,但是與歐美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應該是病例數「還好」才是。事實上剛好相反,子宮頸癌在台灣地區癌症排行榜,經常保持前三名的地位,在歐美常常吊車尾,有時還不能進榜,這現象是矛盾的,值得更深入研究。目前請大家再次確認「HPV與子宮頸癌有著高度的關聯性」,但請勿直接說,「HPV等於子宮頸癌」,更千萬不可以認定,HPV是子宮頸癌的唯一兇手。

勿把老人當外傭

勿把老人當外傭#兩性‧家庭

數月前,張家新添了壯丁,全家都非常高興,張老太太(化名)應家人要求接下了照顧「金孫」的工作,雖然多了一件事,但她有信心可以像前胎孫女般,把弟弟教得活潑有禮、帶得白白胖胖。不過,這幾個星期,張老太太常喊身體不舒服,兒女帶她就醫卻檢查不出問題,問她是不是帶孫兒太累了,她又馬上回答:「嘸啦,哪有累!」老年人喊累時,可能有身心問題外,也可能是真的累。有時候,家人會認為老人家無所事事,容易胡思亂想,所以會幫老人家找點事做,但注意不可過度,老年人畢竟不是菲傭。其實,有時候老人家知道自己太累的原因,但不好意思說。進一步細問或談久一點,才了解她的困難:「老大還滿好帶的,不太會哭鬧,老二很皮,晚上又不睡。」或者原本都幫在上班的小倆口打點家務,但最近身體逐漸虛弱,又不好意思告訴媳婦。想讓老年人打發時間,又不能讓老人家太累,所以老人家如果頻頻喊累,就要注意了。有位老年人,對義工興致勃勃,於是安排了一周五天擔任義工,一個月後他已受不了。所以,老年人活動的安排,要循序漸進;當然,原本已經有的活動,仍可持續。老年人原本就比較容易累,不管是不是喜歡的工作,會不會累,端視所賦予的工作量及程度,是否超出了他所能負荷的範圍而定。

小兒問題Q&A

小兒問題Q&A#兩性‧家庭

Q1:我想請問,我的女兒現在已經快11個月了,以前喝全母乳時都沒有生病,但自從她九個月第一次發燒之後,現在就常會咳嗽,而且她又不喜歡喝水,加了葡萄糖也不喝,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改善,或者什麼方法可以讓她喝水;怎麼樣才能讓她不再生病,增加抵抗力?!(她現在也還在喝母乳和副食品)A:六個月大以後的寶寶,由於媽媽經由胎盤給的抗體慢慢消失,開始比較會生病。 水分的攝取,也可以由果汁、湯、或其他副食品中補充,快週歲的寶寶活動力強,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寶寶東摸西摸又將手放入嘴中或拿東西吃,同時加強固體食物的均衡攝取,才可增強抵抗力,減少生病的機會。Q2:我的寶寶五個月大了,但她自從出生二月打完三合一疫苗後,就一直無法突破130C.C.,有時候僅喝80C.C至90C.C.而已,間隔四個鐘頭的喝奶時間到了,仍不肯喝,拖到五個鐘頭才喝一些,半夜也一覺到天亮(所以少了一餐),目前體重六‧二公斤(出生時2910公克),這樣正常嗎?會不會營養不良? A:您的寶寶體重尚在正常範圍內,只不過開始有厭奶情形。注意不要太強迫性餵奶,可開始添加副食品。Q3:我的女兒現在一歲又二個月大,抵抗力不好,經常生病,可是很難餵藥,常常一餵就吐,連前一餐(三小時前餵的)牛奶都吐得精光,請問有什麼方式可以改善?我可以把藥和糖漿加在牛奶內一起餵嗎?A:將藥加在奶中是不得已的做法,可能會影響藥效,最好詢問您的醫師是否可以如此做。一般給小朋友餵藥,可以用小湯匙餵食,或用空針筒從嘴的一側餵藥,加一點糖漿也是一種變通的方法。Q4:我家寶寶現在已經8個月大,最近發現她的嘴巴周圍長出一些小紅疹,是否跟吃副食品後未清潔乾淨有關?或是其它問題?A:如果是餵了以前從未吃過的副食品後才長出的紅疹,要考慮是否與過敏有關。嘴邊或四周的疹子,有可能是溼疹,有可能是口水和食物造成的接觸性皮膚炎,可用溫水清潔保持乾爽,如果仍未改善,最好帶給小兒科醫生檢查,以確定診斷對症下藥。Q5:請問我的baby二個半月大了,常常用手抓臉,書上說那是無意識的動作,而我也但因為常常無意識的抓臉,而我也給他戴上手套,這樣會不會影響他觸摸東西的發展?而每次剪完指甲如沒戴手套的話,更是滿臉一條一條的抓痕;他二個月半大了。A:應該不至於影響到觸覺的發展。適當的修剪指甲並將邊緣磨圓滑可避免寶寶嚴重抓傷,當然應該小心不要剪得太短造成指甲出血或甲溝炎。萬一抓傷嚴重有傷口時,應以優碘消毒以避免皮膚的細菌感染。Q6:我兒子16個月,好像長痔瘡,怎麼辦?A:一歲四個月的小朋友很少長痔瘡,比較常見的是肛門口有突出的贅皮,可能是之前肛裂傷口癒合後留下的。應給小兒科醫師檢查是否還有肛裂,如果仍有嚴重便秘或硬便,應該積極配合飲食和藥物治療,如果合併有血便,應該給小兒科醫師檢查有無大腸息肉。Q7:請問醫師小女已四個月,日前到衛生所打第二劑三合一疫苗,回來就哭鬧不停(沒有發燒),到第二天才穩下來,衛所人員告訴我自費的(500元)就不會過敏,還可以減輕疼痛,請問醫師真的是這麼有效嗎 ? 又牛奶泡太濃或太稀較會便秘呢?請醫師指點感激萬分。A:新型的三合一疫苗發生發燒和哭鬧、躁動不安的機會較小,但也非絕對,可能和每個寶寶體質對疫苗的反應有關。配方奶粉應該遵照奶粉標示的泡法來泡,不要任意泡稀或泡濃。一般是在寶寶有腹瀉時可暫時將奶粉稀釋,但是腹瀉如果持續應盡速就醫。但是寶寶便秘時不要任意將奶粉,以免影響腎功能。如果寶寶已經滿四個月,可嘗試稀釋的果汁或蘋果以外的果泥,也可幫助排便。Q8:請問四個月大的男寶寶,趴睡是否會影響小便解不出來?謝謝!A:應該不會。如果有寶寶小便減少,先看看是否因天氣熱流汗較多,注意有無脫水或眼皮浮腫,有的話應該給小兒科醫師進一步檢查。

克服困難,玩出自信

克服困難,玩出自信#兩性‧家庭

文/台東基督教醫院復健科 羅凱凡職能治療師「羅老師好!」一聲宏亮的問候,從遠處傳到耳中。「你好啊,小杰,走,我們上課去吧!」   很熟悉的對話,不過,場景不是學校或才藝班,而是復健科的兒童治療室。我是職能治療師,小朋友們習慣喊我「羅老師」。週一至週五的下午,我都在兒童治療室裡跟需要協助的小朋友們,一起克服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小杰(化名),是個白白嫩嫩、高高壯壯的小一學生,一副健康寶寶的模樣。不過,在他媽媽眼中,小杰卻有許多跟其他同齡小孩不同的地方。不但媽媽很困擾,連小杰也不甚快樂。不同之處是過動及注意力不夠集中,使得他在課堂上或寫作業時坐不住、東張西望。在課堂上總是被老師點名不專心,在家裡作業又寫得慢而延誤了接下來的作息,讓老師及媽媽好生煩惱。另外,小杰的動作也不夠靈巧,許多攀爬跑跳的遊戲總是表現得比同學差一些,讓他開始排斥與同學之間的競爭遊戲。慢慢的,小杰的自信心一點一點的失去了,甚至,連脾氣也漸漸不穩定起來,怎麼會這樣?於是他媽媽找上了復健科的職能治療,也開始了小杰的職能治療課程。   透過與媽媽的深入面談,以及小杰所做的「職能評估」結果,我在每次的課程中設計各種遊戲讓小杰嘗試。有時則讓他自己選擇,「小杰,今天想玩什麼呀?」來增加他的參與感。我們玩攀爬網、跳圈圈來加強他的手腳運用,走搖搖板或平衡木。這些遊戲看似簡單,不過對小杰來說,卻是辛苦的挑戰。稍稍變動一下遊戲規則或步驟,就可以讓他措手不及、慌亂了起來。好不容易成功了,成就感油然而生,滿頭大汗的小杰會看著一旁的媽媽驕傲的說:「媽咪你看,我很棒對不對?」「對啊,媽咪就知道你是最棒的!」偶爾,他們會輕輕的擁抱著,一起分享這份喜悅。隨著每星期的職能治療課程,小杰的動作靈巧不少,許多新的技巧可以快速的摸索學習,專注力的提昇也讓他漸漸能夠心無旁騖地完成紙筆或操作活動。同時,媽媽也略微寬心的表示,小杰的情緒穩定許多,課堂學習狀況及考試結果也改善不少,讓她對小杰的進步更充滿期待。   「羅老師,小杰說他一定要來看看你才肯回去。」這天是媽媽帶著小杰來看王醫師追蹤門診的日子,明天才是小杰復健治療的時間。我立刻跟小杰打個招呼。在心裡,我十分高興,因為小朋友是真的喜歡這樣的治療方式──從遊戲中學習,不管是動作技巧或是生活技能,這樣的學習最適合小朋友了。當天正好有一些時間,小杰的媽媽與我討論了小杰跟弟弟相處的近況。他們倆有越來越多的衝突,同時,因為媽媽即將出差北上,小杰也變得焦慮許多,情緒不太穩定…除了跟媽媽討論在家裡該如何處理之外,心中也開始盤算如何在明天的課程裡加入與同儕相處的技巧,以及教導小杰怎麼面對生活環境的突然改變。     其實有許多家長都面臨類似的問題:「我家呈呈很難伺候耶,很多衣服他都不喜歡穿,老是覺得衣服刺刺的不舒服;吃東西也是,挑食的好嚴重;還有啊,他學校的老師都說他不喜歡跟班上同學玩,也常常跟同學起衝突或打架,而呈呈都說是因為同學打他……」「羅老師,小茹的發展好像慢了些,她現在都已經大班了,衣服鞋子都還穿不好,這個可以訓練嗎?」「老師,我這兒子很過動耶,在家裡都靜不下來,老是跑來跑去也不嫌累,永遠是滿頭大汗,怎麼辦?」他們帶著小孩來找我,提出的問題可說是五花八門。很高興我是職能治療師,可以找出方法幫助這些家長與小朋友,讓他們克服這些難關,更快樂的生活!    除了發展遲緩的兒童需要職能治療或物裡治療的復健服務之外,許多學齡或學前的兒童會跟小杰或呈呈一樣,在生活上或學校裡出現障礙,包括注意力問題、過動、同儕相處、情緒障礙、生活獨立(吃、穿、個人衛生…)等,透過職能治療的評估跟介入,可以找出問題的根本,進而改善問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