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

充滿希望 找到快樂的鑰匙

充滿希望 找到快樂的鑰匙#壓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亞斯伯格症中,家族排列只是一個開始,「所有的因緣串成,匯集成一個巨大的能量,我們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但至少期望在有限的能力中,發揮到最大程度的影響力,讓人們注意到社會上有這樣的問題存在,還有一群人需要我們的幫助。」林芳寬堅定地表示。亞斯伯格資訊不完整 少人注意隱藏在臺灣眾多角落中的一樁,在基金會起心動念,於民國99年開始,積極辦理一系列亞斯伯格家屬的家族排列及助人者工作坊,肇因於花蓮的一所小學,學校裡的亞斯伯格孩子因為與眾不同的行為,無法融入學校生活,儘管當地校長張世璿非常有心想要解決,無奈亞斯伯格症沒有人特別注意,當地相關資訊甚少。張校長非常有心,他努力且積極地與臺北當地的資源聯繫,找到了吳文傑,這才有了家族排列工作坊的首次展開,「半年6場,從花蓮開始,每次都是小學生的家長來參加。」林芳寬緩緩述說道。親子營、戲劇故事 認識亞斯柏格猶如破天荒的創舉,很快地,在各界引起廣大的迴響,可是直到100年的亞斯伯格系列工作坊的展開,以身心覺察、MUS-MOV 親子營、家族排列、戲劇故事等四個課程為主軸的工作坊,還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由此可知,在亞斯伯格症候群,尤其是其家屬身上到底背負了多大的壓力及艱辛。在身心覺察中擔任「導師」的陳玉秀每次上課,都忍不住一再提醒,嘆息道,「你們都太緊張了……太緊張了。」融合不同元素 引導亞斯兒與人溝通在亞斯伯格的領域中,尤其明顯,透過各種不同、創新的的引導,譬如音樂、舞蹈、戲劇、寫作等等各種方式,可以說是顛覆許多人的傳統觀念,只要有一絲希望、只要有一線可能,能提供協助,正面的影響,基金會就會義無反顧地去執行。(本文摘自/愛,從臺灣飛翔:一個角落也不遺忘/時報出版)

27歲業務 壓力激出腸躁症

27歲業務 壓力激出腸躁症#壓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27歲的小陳,是一名時常˙跑東跑西的業務,常常在吃完飯後,腹部陣陣絞痛,衝到廁所痛快一陣子後,卻又像個正常人,好像甚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平常沒事偶爾發作便算了,腸子卻特別愛在公司案子多、工作壓力大的時候來作怪,讓他困擾極了。反覆腹痛 合併改變大便習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藍鴻杰指出,小陳很有可能是「腸躁症」的患者,腸躁症是一種反覆性的腹痛、或腹部不適,合併改變大便習慣或狀態的症候群,病患腸道往往是「功能」上的異常,而非「結構」上的病變,因此,即便安排許許多多的消化道檢查,卻又找不出任何異常。每月發作逾3天 發作時間超過6個月藍鴻杰指出,要確定診斷腸躁症,病患在症狀上必須有腹部不適或腹痛,在發作頻率方面,過去的3個月內,每個月至少發作超過3天,發作時間則超過6個月,在排便方面,至少要符合下列任二種情況,腹部不適隨著解便而改善、腹痛發作伴隨著排變次數的改變、腹痛發作伴隨著糞便外型或質地改變。確認腸躁症的診斷後,到底病患腸子發生甚麼問題?原因可能包括:腸道蠕動的不協調、內臟神經的過度敏感、腸道黏膜發炎或是屏障出了問題、腸道內的「好菌」和「壞菌」比例失衡、大腦與腸道間的交互影響,也因為可能的原因甚多,又牽涉到腸道與神經系統間的交互作用,治療起來格外需要病患和醫師間的信賴與耐心等待。養成運動習慣 幫腸子寫日記藍鴻杰醫師強調,每位患者要治療時都要有的認知就是:腸躁症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的、良性的症候群,首先,只要沒有禁忌,強烈建議要養成運動習慣,透過適當運動便可以改善腸躁症症狀,再來幫自己的腸子寫日記,記錄腸躁症發作日期,發作頻率,發作時的疼痛或不適程度,當時糞便狀態,以及當時所吃過的東西,透過腸道活動的日記和醫師溝通,病患會比較有機會用客觀方式知道自己問題在哪。 

休假吧!工作狂 長假有助釋放壓力

休假吧!工作狂 長假有助釋放壓力#壓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假期提供放鬆和紓緩低落情緒的機會,是否真能有效釋放工作的壓力,休假有哪些正面影響,根據一篇發表於《壓力與健康》期刊的研究發現,休假對於強迫型工作者(工作狂),在與工作有關的反思與情緒上具有正面效果。該研究以54名員工為研究對象,夏日假期前兩週、假期中以及假期後第一週、第二週和第四週進行評估調查,發現假期為所有工作者提供一個很好的復元機會,特別是即使在非工作時間,依然會因為強烈的內在驅力而無法不工作的人,較長的假期能讓強迫型工作者暫時將工作拋諸腦後,有效改善情緒狀態。休假掛念公事 易感到焦慮、孤單若強迫型工作者對假期沒有適當的安排,一到休假期間,可能會因為不知道要做什麼而昏睡、暴飲暴食、整天發呆,反而讓身體更加疲勞,若強迫型工作者在休假期間,還掛念公事時,容易感到焦慮、孤單,甚至因為覺得自己失去價值而排斥休假,導致倦怠感、對事物提不起勁、眼睛乾澀、頭暈、心悸及胸悶等輕微的憂鬱症狀。改變對工作與休假的價值觀休假的天數須考慮工作的年資、階級及與工作職場商量,由於東方傳統觀念會認為休假是偷懶、不負責任的行為,對強迫型工作者而言,休假常會產生不安與罪惡感,強迫型工作者要改變對工作與休假的價值觀,可以試著問自己希望從工作中得到什麼、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快不快樂等問題。此外,休假仍須有計畫與目標,安排旅遊或培養的興趣,都是充實假期很好的方式,避免自己因為不知道要做什麼而感到失落,可練習在休假中多注入快樂的經驗,並學習讓自己放鬆,可以到家裡附近公園或操場散步、看場電影、喝個咖啡度過輕鬆的下午。 

輪班+壓力大!不孕護理師 中醫調理得子

輪班+壓力大!不孕護理師 中醫調理得子#壓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晚婚人口漸多,研究統計35歲至39歲女性的不孕機率高達30%,而像是辛勞的醫護人員更常是榜上名單,因為超時工作、壓力大,三餐不正常,加上日夜顛倒,經期紊亂,造成部分醫護人員生育困難。像是34歲的護理師吳小姐,結婚一年半都沒有懷孕消息,看過不孕症門診,發現右側輸卵管阻塞,仍一直無懷孕跡象。後經中醫師問診後發現除了輸卵管阻塞外,患者因減肥和輪班日夜顛倒導致月經不規則,冬天手腳冰冷,易痛經、血塊多等症狀,此為「子宮虛寒」加上「輸卵管阻塞」所致,與先生一起進行中醫體質調理,一年左右順利懷孕,於今年三月產下健康的寶寶。台灣每7對夫妻 即有1對不孕!據國民健康署公布資料顯示,國內夫妻罹患不孕症比例約為10~15%,相當於每7對夫妻即有1對不孕!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特約主治醫師張烱宏表示,晚婚、多囊性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巧克力囊腫、輸卵管阻塞、情緒壓力大、習慣性流產、月經不規則、不明原因、人工或試管失敗,及男性有精蟲異常品質不佳等狀況,都是造成不孕的原因。有鑑於此,張醫師也說,面對極為複雜的不孕問題,中醫採取「個人化醫療」,利用特有「月經週期療法」結合體質辨證,針對不孕原因治療,提高受孕機率,並減少經濟負擔,像是台中榮總去年有12對醫護人員透過中醫調理治療一年內成功自然受孕。月經週期療法4階段 助恢復生機那麼何謂月經週期療法?張烱宏解釋,女性月經周期分為四個階段,濾泡期以滋養腎陰藥物(熟地、枸杞)為主,排卵期以舒肝理氣藥物(柴胡、香附)為主,黃體期以補益腎陽藥物(菟絲子、巴戟天)為主,月經期則是透過活血理氣藥物(益母草、川芎)為主,使生殖內分泌系統恢復生機,維持女性的生育能力。現代人晚婚、晚生,對於想要懷孕的夫妻,張醫師也提出建議,若有懷孕打算,站在懷孕成功率和優生學角度,可尋求專業醫師諮詢協助﹔夫妻正常性生活一年未受孕,一定要及早就醫。

工程太操狂灌酒 紓壓不成險喪命

工程太操狂灌酒 紓壓不成險喪命#壓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借酒澆愁更愁,還可能爆肝丟了性命! 一名50歲左右的工地主管,平時就有小酌的習慣,也常習慣在睡前喝酒,但反而造成情緒不穩及睡眠品質變差。加上最近公司承攬到幾個重要工程需要儘速完成,除了連續加班趕工讓他承受龐大壓力外,又遇到大巨蛋停工事件,讓他晚上更難入睡,常想藉著酒精紓緩心情、助眠,沒想到某天因肝昏迷送醫,才發現是酒精成癮。抽菸喝酒 7成民眾用錯紓壓法精神科楊聰財醫師表示,長期壓力會讓身體累積過多壓力荷爾蒙,引發各種疾病,短期症狀包括情緒不穩、容易疲倦、失眠或記憶力變差,長期則可能免疫系統下降,甚至罹患憂鬱症、焦慮症。不過,臨床發現超過七成民眾用錯了紓壓方法,有些人靠抽菸、喝酒卻疾病上身;也有透過狂吃零食或血拼。依內政部人口統計1,600萬成年人計算,國內因為紓壓、失眠及社交等理由,不當飲酒的個案數恐超過百萬人。精神科劉誠崇醫師也說,從小酌變成過量飲酒,甚至酗酒,酒癮者常無法控制飲酒,且若自行減少或停止飲酒,有一定的比例會出現戒斷症狀。常見的症狀包含手抖、焦慮、痙攣、噁心等。「4S」紓壓更健康因此他也提醒,飲酒問題的預防遠勝於治療,民眾應避免過量飲酒,或可利用「酒精使用疾患確認檢測」對自己過去一年的飲酒習慣進行評估,若出現危害身體健康,還影響人際、家庭關係,甚至社會安全,如家暴、酒後暴力、酒駕肇事等;建議速至各醫療機構請精神科醫師進一步評估或診治。而為避免生活壓力持續累積,精神科醫師魏福全也提供,民眾「4S」紓壓口訣,從日常生活簡單的做起,包括睡眠Sleep、運動Sport、分享Share及按摩Spa。

平衡生活 吃的樂活 舒食概念新崛起

平衡生活 吃的樂活 舒食概念新崛起#壓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步調快,飲食不規律加上運動量少,長期下來身體累積不少毒素,除了造成容易疲勞、體力變差、新陳代謝變慢等生理症狀出現,有時還會影響到心理層面,如易情緒化、集中力下降等。所以除了休閒和工作需要平衡,就連飲食也吹起一股「樂活風」。新鮮蔬果、少調味 回歸食物根本現代人在乎身體健康,重視飲食均衡與飲食習慣,在「吃」上面可說是下足了功夫。日前歐美盛行的「蔬果汁輕斷食方法」可說是大受民眾歡迎,可見只要是與健康相關的飲食方法廣為民眾所接受的。目前坊間也開始有餐廳主打健康蔬食為主的料理,更有推廣「舒食」理念的團體,強調每週至少選1-2天以蔬果、少調味的餐點作為主食,回歸食物的原味,吃進營養素,定期讓體內「環保一下」。多年奉行舒食養生的臺北醫學院公衛研究所韓柏檉教授,對於推廣舒食理念不遺餘力,韓教授不僅是環境毒物領域的學者,更是台灣菸害防治的重要推手,近年來他四處奔波,推廣舒食理念,深受民眾喜愛。但現在看似健康幽默的韓教授,曾經也因罹患肝癌,並因癌細胞轉移,經歷各種癌症治療,才控制住病情。罹癌後再出發 發展屬於自己的舒食方式因為這樣的經驗,讓原本就重視養生韓教授,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環境與方式,現在他力行的「舒食」概念,以新鮮蔬果、五穀根莖類和堅果為主的飲食方法,然而實際上,想要每天攝取足量的蔬果,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因此韓教授自行提倡的「舒食」不僅兼具營養,也製作方便,更能讓全家人都吃得開心健康。為了讓民眾更認識與了解「舒食」概念與製作方法,韓教授將於2016年5月14日,下午14:00-16:00,於台大集思會議中心B1國際廳,舉辦免費健康講座,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一同共襄盛舉。

壓力讓你一夜白髮 真的嗎?

壓力讓你一夜白髮 真的嗎?#壓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通常年輕人的腎上腺皮質醇很有彈性,在緊張忙碌過後喘口氣,休息一下消除壓力,幾個小時內就下降到正常水準,但老年人本來腎上腺皮質醇就分泌較多,而且即使壓力已經消除,分泌量還是居高不下,需要好幾天才會降下來。由此看來,老人家對壓力的調適比較僵化,這種結果更容易造成老化與死亡。長期大量分泌腎上腺皮質醇的傷害若是人體內的腎上腺皮質醇濃度長期過高,將會導致一系列的傷害,如腦細胞死亡(記憶力減退、反應力變差)、腦部萎縮(各種腦部功能退化,甚至平衡與協調變差、情緒改變)、其他器官萎縮(供血不足)、傷害免疫系統(易感冒或導致癌症)、肌肉減少(蛋白質被分解)、皮膚變薄(膠原蛋白被分解)、骨質疏鬆(抑制骨質形成)、血壓上升(末梢血管收縮,心臟必須加壓才能把血液送達)、血管脆弱(維生素C缺乏,引起結締組織脆弱)、消化道潰瘍(胃黏膜變薄、胃酸增加)、糖尿病(血糖上升與胰島素抗性)、代謝症候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腰腹肥胖)、脂肪囤積(胰島素分泌)、不舉或月經稀少(生殖系統停擺)。你有沒有聽過「過勞死」這個名詞?其實這就是大量腎上腺皮質醇長期分泌的結果。為什麼新竹科學園區一個三十多歲工程師會突然暴斃?因為他過勞,一天到晚都在分泌腎上腺皮質醇,睡眠不足,損傷來不及修補,身體急速衰退,導致心臟病或腦中風發作,年紀輕輕就死亡。當然,大部分人沒有突然死亡,而是加速老化,這是現代人一個很大的問題,關鍵就在於死亡荷爾蒙,分泌得愈多,就愈接近死亡。不過別擔心,我在第三章將會介紹減少死亡荷爾蒙分泌的各種方法。(本文摘自/做對3件事,年輕20歲/天下文化)

抗老也要靠肌肉?

抗老也要靠肌肉?#壓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談如何運動之前,我一定要讓讀者知道肌肉的重要性。一般人只知道肌肉發達的人,日常生活比較有力氣、不容易受傷,能做家事、搬重物、行走跑跳等。其實,肌肉在抗老化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有儲存血糖、調節血氧、提高新陳代謝率等作用。肌肉的抗老作用1)儲存血糖:肌肉在收縮時,會把血糖從血管帶進肌肉細胞內轉換成肝醣。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說,鍛鍊肌肉可以讓血糖比較穩定,而且肌肉內的肝醣可以提供源源不絕的能量,就會讓人比較有耐力、有體力、有衝勁。反之,肌肉萎縮、肥肉充斥的人,就顯得無精打采,稍微活動一下就氣喘吁吁。2)調節血氧:肌肉裡面含有肌原蛋白(myoglobin),平時可以儲存氧氣,當血中氧氣不足時,它會釋放氧氣到血液中,以免血氧不足,造成頭暈、眼花等症狀。由於肌肉可以儲存氧氣,收縮時不需要完全依賴血液中的氧氣。也就是說,肌肉愈多的人,含氧量就愈充足,全身的生化反應愈有效率,不但愈有體力,各大器官也愈健康。3)提高新陳代謝率:肌肉多的人新陳代謝較高,體溫高,比較不怕冷。反之,肥肉多看起來好像可以保暖,但事實上新陳代謝較低,體溫低,比較怕冷,也就容易生病。而且肌肉愈多,愈容易燃燒脂肪,愈不會有多餘的肥肉。所以想要減肥的人,一定要想辦法增加全身的肌肉量。對減肥者來說,最重要的運動絕對不是跑步,而是肌肉訓練。4)保護關節:若是肌肉無力,關節就容易扭傷或脫位,因此核心肌群、關節旁的小肌肉都必須強壯健康,才能避免關節扭傷或閃到腰。如果老人家的肌肉強壯,加上關節靈活,就不容易跌倒,也比較容易保持體能狀態。(本文摘自/做對3件事,年輕20歲/天下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