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

身心一體 ”壓力”影響你的健康情形

身心一體 ”壓力”影響你的健康情形#壓力

眾所週知身心是一體的,然而一般人,甚或醫療人員對疾病往往偏重身體的層面,較輕忽與壓力有關的「心理」層面,導致對疾病的病因或治療未臻完善。處於二十一世紀高遽變性、競爭性的大環境下,鮮有人不具壓力。事實上,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壓力,而心理現象時時存在,或可說:時時皆心理、處處俱壓力。奇美醫院精神科 李添誠醫師表示,對壓力來源而言,社會心理壓力可歸於外在性的,另有內在性的生理壓力源,此兩類壓力源持續作用後將相互影響並加速惡化。例如,就癌症患者而言,除病痛直接帶來的生理壓力外,因對病情、治療或預後的認知所引起的情緒反應,又會增強壓力的影響效果。壓力會引起強烈的生理與情緒反應,進而導致血壓的升高,面臨壓力的感受若是不確定性、壓迫性或危險性時,會產生焦慮;若感受是失落的,會產生憂鬱;感受是挫折的則情緒反應是憤怒。李添誠醫師說,研究已證實情緒對邊緣性高血壓個案確有影響:焦慮與憤怒顯著地使個案的收縮壓及舒張壓上升;反之,愈快樂則收縮壓愈低,短暫的心理壓力、焦慮、憤怒或哀傷等情緒反應均會引起心臟搏動速度和血壓的變化,精神生理的研究亦顯示壓力會促進、加劇心律的障礙,即使無明顯的心臟疾病,亦可引發竇性心搏過慢,陣發性心室上心搏過速,房性和室性早搏,嚴重者更會造成致命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顫動。李添誠醫師表示,受到壓力時,消化道常明顯地表現出其生理反應,有腸胃症狀的病人,其中約一半左右是激躁性腸胃症候群的患者,最近的研究顯示社區中具此症候群症狀的人有百分之六十從未因此就醫,女性的患者是男性的二到三倍,在已開發國家較普遍,且近年來發生率有增加的趨勢,可能跟壓力、生活型態與飲食的改變有關;激躁性大腸症候群主要是便秘、腹瀉兩樣症狀常交互出現,適當的藥物治療雖可暫時緩解症狀,然處於巨大壓力下,藥物治療效果則不佳,欲達較佳之治療效果,仍須協助其各種情緒的改善及有效地舒解生活的壓力。 糖尿病之病因為多種因子構成,包括遺傳、體內功能不平衡及壓力,在各種壓力影響下,血糖濃度會驟增,病人也會因壓力及情緒的變化而使病情惡化;因此,適當的避壓、減壓可使糖尿病獲得較好的控制。另外,免疫系統可保護我們免於感染,壓力可直接擾亂免疫系統,使人容易受到感染,亦即壓力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增加微生物感染的機率,有些臨床研究已證實學生於考試前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機率比平時高,在面臨壓力時潛伏在體內的疹病毒或結核菌復發的機率亦較高;癌症之發生也和惡化與免疫力之下降有關,壓力既會降低免疫功能,自會助癌症細胞一臂之力 ,尤其是作用於T型淋巴細胞,許多罹患癌症的病人,發現其T型淋巴球數目明顯地減少。過度或持續過久的壓力影響層面既深且廣,對於疾病,更是如此。以上僅就幾種常見的身體疾病簡略介紹其關聯性。當一個現代人,對於壓力的管理,如預測、避免或減少壓力源應有起碼的概念。良好的壓力管理,可避免疾病之發生,即便不幸罹病,亦可減輕症狀的惡化,讓疾病更易於治療或加速痊癒的能力。

重大意外後…不容忽視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重大意外後…不容忽視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壓力

目睹同車人死亡、高中學生疑似課業壓力大…等,像這樣案例的父母親及個人在事發後,經常出現每天失眠、無法進食、無法工作,而且出現嚴重焦慮及憂鬱等症狀。根據一項由精神醫療機構對921地震後受災者的心理狀況調查顯示,罹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之盛行率為10.2%,重度憂鬱症為7.9%。依據上述研究來推論遭逢重大生命意外帶給當事人的心理影響,每10人中有1人會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約0.8人會有憂鬱症。PTSD的症狀表現,包括會突然體驗到意外事件當時的場面,對現實環境變得遲鈍麻木,注意力不集中等。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表示,這些反應其實常被專業人員稱為是「非常事件下的正常反應」;大多數人具有面對重大事件衝擊後再復原的潛在能力,身心症狀將會隨時間自然消退。然而,部份民眾則會出現更嚴重的後續心理創傷反應。依據精神醫學的診斷標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出現於事件發生後3至6個月,許多民眾此時可能已經重回到職場、學校等原先的生活軌道,周遭的親人、朋友、同事覺得事件應該漸漸渡過了。若當事人表現出暴怒情緒或工作上心不在焉時,身旁他人可能越來越無法接納,認為當事人在耍脾氣、裝病。於是指責、不耐煩和不再支持的態度很容易帶來有PTSD患者的二次傷害。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在此呼籲,除了周遭他人的諒解與支持外,尋求專業醫療對處理PTSD患者是必要的措施。臺北市衛生局基於將近十年來所累積的經驗,也慢慢確立出一些在危機初期的心理衛生服務策略;在重大意外或災害事件發生後3至7天內,即時聯繫受衝擊的社區、學校或機構,提供心理專業人員的諮詢及辦理心理減壓團體、講座來服務民眾,以降低個人心理健康的衝擊及創傷的產生。自94年臺北市衛生局訂定災難緊急心理服務方案以來,共服務了74件臺北市災難意外事件,服務1,109人次。主要服務的場域以校園事件最多,佔50%,其次為社區(30%)及職場(15%),事件類型依序最多為自殺(佔45%)、意外事件(佔25%)、暴力事件(佔8%)。這些災後介入,讓受災者了解自身會遭遇的身心反應及生活衝擊,並得到相關後續資源,以便日後使用。在介入1至3個月後,亦協助篩選高危險群並協助進入個別心理諮商(236人次)或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207人次),進行創傷治療。臺北市衛生局持續關注民眾災後心理創傷服務的提升,最近補助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在12月6、7日辦理「危機、災難與重建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學者分享危機處理模式的比較、危機應變與創傷療育及由兒童繪本進行幼年受災者心理重建等主題,地點為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有興趣之專業工作者或民眾請洽:02-25576980。

永不復胖的健康自然療法

永不復胖的健康自然療法#壓力

透過正確的飲食與充分的運動,你也許已經瘦了下來,但這樣還不夠,因為你還不知道有一個永不復胖、常保健康的秘方,那就是「NEWSTART新起點」自然療法。它包含以下八大健康原則──Nutrition(營養)、Exercise(運動)、Water(水)、Sunlight(陽光)、Temperance(節制)、Air(空氣)、Rest(休息)、Trust(心靈依靠)。臺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群表示,良好的健康,不是偶然就有的,而是用不變的生活規律與和諧生活建立起來的;相對地,疾病也不是沒有起因的,憂鬱、錯誤的飲食、欠缺休息與運動等不良習慣,都為疾病滋生準備了溫床。因此,除非用規律、節制的生活來調整,否則期待遠離疾病永遠只是夢想。現在,你不需要昂貴的減肥藥物或健康食品,「新起點」就能帶給你身、心、靈全面的健康管理,它們貼近自然,也簡明易懂,只要你能下定決心,改變原有的不良行為,遵循這八大健康律過生活,減肥一定事半功倍,更能贏得一生的健康。★Nutrition 營養早在2500多年前,醫學鼻祖──西波拉底就提出以下理念:如果你生病了,你的藥物應該就是你的食物。藥物不能隨便亂吃,食物當然也是,現代科學已證實,疾病與飲食息息相關,你所吃下的每一口食物,都會大大影響壽命的長短。因此,健康的身體仰賴良好的飲食,只有吃正確的食物,才能幫助我們遠離疾病。想要攝取充足的營養,除了均衡飲食,我們更建議大家選擇有助減輕多餘體重、增強免疫系統,並可清除膽固醇、脂肪的天然營養素食;而且,請大家盡量選擇有機農產品,雖然它的價錢比較貴,卻能補充人體適當的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及一些微量元素。★Exercise 運動活動,是我們生存的定律;不活動,是釀成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運動能增加並調和血液循環,加強細胞補給與清除廢物的能力。運動有助控制體重,使肌肉結實、強化骨骼,也可以增強心臟能力、增加肺活量,強化免疫系統、降低罹患多種疾病的機率。另外,運動會促使大腦分泌一種嗎啡荷爾蒙,這種「快樂酚多精」可以除去緊繃肌肉,讓人心情輕鬆愉悅,減少憂慮及壓力,創造心靈的平和、增加幸福感。因此,運動的人不但體力佳、心情好,也更有自信。★Water 水人的身體裡,水分就佔了60%左右,它們存在於血液與各組織器官中,正常的人體功能,完全仰賴這些水分的平衡。水分可以溶解並載運營養素,讓它們被細胞吸收;同樣地,細胞老舊廢物與毒素,也可以隨同水分排出。另外,水分也是調解體溫、潤滑器官組織的重要元素,並參與體內物理與化學反應,因此我們可以幾天不吃東西,卻不能不喝水。有人害怕水喝得太多會水腫,「連喝水都會胖」,其實,只要不是心臟病、腎臟病、肝硬化和糖尿病患者,多喝水倒無妨。對減肥者來說,多喝水尤其重要,因為水不但會讓人有飽足感、降低食慾,還會加速分解脂肪,並與高纖食物合力清除腸道、防止便秘。臺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群建議,我們只要在每天早晨起床時,空腹喝一大杯500㏄的水,就不會有宿便。但要注意的是,別在用餐前30分鐘、用餐時或用餐後2小時內喝太多水,或食用含水分過多的食物,因為這樣唾液和胃液都會被稀釋,影響胃的消化。最好是餐與餐之間多喝水,讓皮膚長效保濕,對器官也好;如果在睡前30分鐘喝一杯冷開水,還能幫助皮膚柔嫩光滑。建議大家每天至少喝8杯水,排毒、減肥兼清除宿便,還可幫助抵抗疾病,好處多多哦!★Sunshine 陽光東方女性愛美白,所以往往不敢曬太陽;其實,只要不過度曝曬,做好防曬處理,陽光不但不可怕,還對人體有益。研究顯示,每天照射陽光15分鐘,就能得到充足的維生素D。陽光也具有殺菌、抗病毒能力,讓身體產生抑制癌症的抗體;它還能減少血中膽固醇、降低血糖、增加紅血球帶氧的能力,並降低高血壓、降低心律,強化心肌力量、促進肝功能運作與傷口癒合。另外,曬太陽更能帶給你好心情,因為陽光能刺激腦部產生多種荷爾蒙,對心理壓力的抒解很有效。大家不妨選在紫外線指數較低的時間(如夏天的早晨或傍晚),到戶外走走運動一下,來一趟大自然的SPA洗禮吧!★Temperance 節制現代人總是成天喊著忙!忙!忙!所以習慣藉由煙、酒和咖啡因(茶或咖啡)來提神或抒解壓力,有些女性甚至以「酗」咖啡為樂,渾然不覺體內骨質的快速流失。對於這些早已被醫學研究指出有害的生活習慣,我們都應該盡量節制,若能戒除當然更好。除此之外,其他看起來有益的事物,例如飲食、視聽、運動、工作、睡眠等也應該節制,否則還是有可能變成貓熊或豬公豬母哦!★Air 空氣城市不但生活節奏緊湊,空氣污染也很嚴重,因此,利用閒暇時間到大自然走走,呼吸帶有負離子的新鮮空氣,對現代人來說非常必要。負離子可說是「空氣中的維生素」,對人體有淨化血液、活化細胞、增強免疫力、調整自律神經等好處。多呼吸新鮮空氣,會讓你的身體和心情都變好,減壓效果一級棒!所以啦!假日別再悶在家裡看電視了,到郊外瀑布、溪流、森林或山谷間走走吧!★Rest 休息近年來,「過勞死」的新聞經常出現,雖然這種猝死看起來非常可怕,卻也提醒大家休息的重要性。我們一天的睡眠時間,至少要7~8小時,而且應在午夜前就寢,且要有深層睡眠的良好品質,大腦才能得到徹底的休養。除了睡覺外,靜思、聽音樂、繪畫、園藝、看書、郊遊、與寵物玩耍等都算休息,每天請多利用零碎時間,從事這類有益活動;如果能每週抽出一天時間,遠離繁重工作與生活,從事這類活動,更能讓身心完全放鬆。★Trust 心靈依靠這是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你不可能擁有健康的身體,而仍心存憂慮、恐懼、怨恨、厭惡、空虛等不良情緒。為自己建立良好信念吧!相信你可以克服一切,就可以得到心境的平安。

你是偏頭痛?還是壓力性頭痛?

你是偏頭痛?還是壓力性頭痛?#壓力

頭痛是人們常見的病痛之一,但大部分的人就醫態度並不正確。民眾常見的迷思之一是:我最近這麼常頭痛,是不是長了腦瘤?事實上,絕大多數的神經科醫師都會告訴你,腦瘤以頭痛來表現的反而是在少數(科學統計證明,腦瘤的常見症狀應該是癲癇發作及局部神經學症狀如肢體無力或意識變化)。迷思二是:我數年前曾出過一次車禍也有撞到頭,跟目前的頭痛有沒有關係?事實上,腦傷造成的頭痛絕大多數會在兩星期內發生,延遲到數月甚至數年之久的頭痛多半跟腦傷無直接關係(但老人家有時因為腦傷造成硬腦膜外出血倒是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後才發生症狀)。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神經內科-劉議謙醫師,特別針對兩種神經科門診常見的頭痛加以說明。希望提高大家對頭痛的認識與了解,學會如何自我診斷並照顧自己的頭痛。一、壓力性頭痛(緊張性頭痛)此類型的頭痛與緊張的日常生活與隨之而來的壓力可謂息息相關,疼痛的強度多在輕度與中度之間,雙側性、非搏動性的緊繃性鈍痛是它最常見的出現形式,對止痛藥的反應良好,但解鈴還需繫鈴人,這類頭痛的發生其實就是提醒自己,是不是最近的生活給自己太大壓力了。二、偏頭痛近年來醫學界對於偏頭痛的了解可說是突飛猛進,雖然對於它的病理機轉還有些許爭議,但對於治療及診斷可說是十拿九穩,劉議謙醫師指出,幾年前有臨床醫師做過研究,頭痛病患只要符合三要件:(1)頭痛起來必須中斷工作休息一下(2)頭痛會伴隨噁心嘔吐感(3)頭痛起來的時會怕光,如果符合這三項,偏頭痛的診斷正確率高達七成以上,除了上述三種症狀外,搏動性的頭痛、前兆症狀、中到嚴重程度的疼痛也都是它的臨床特徵之一。目前對於偏頭痛的治療傾向於慢性預防及急性治療雙管齊下,尤其是預防頭痛發作的治療,幾乎已經成為大多數醫師的共識,但良好的治療效果仍然需要很好的醫病互信及病人的配合。

我的表情不對稱!?壓力、疲勞造成顏面神經失調

我的表情不對稱!?壓力、疲勞造成顏面神經失調#壓力

眼部周遭肌肉突然不自覺的異常頻繁跳動,抖個不停,整臉看似眼歪嘴斜,很多上班族曾被自己這樣突如其來的症狀嚇壞了,其實這些症狀的發生主因就是「顏面神經失調」。根據臨床經驗,越來越多上班族曾患顏面神經失調,尤其是30歲上下、從事競爭較為激烈的業務或行銷工作的上班族。如果顏面神經失調究竟該怎麼辦?適當休息與紓解壓力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臺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黃尚本醫師表示,很多壓力大和經常熬夜的上班族,曾因過度疲勞或壓力大,眼部周遭肌肉不自覺的頻繁抽動,這就是顏面神經失調。以醫學定義來看,顏面神經失調通常指一種無法控制,且無意識地連續收縮眼皮的疾病─眼皮肌肉會不自主的持續異常收縮及痙攣。整體而言,顏面神經失調患者的眼睛通常都很正常,但眼皮被迫連續關閉會引起視覺障礙,患者也經常會被這突如其來的症狀嚇壞。■ 自律神經失調 導致顏面神經失調究竟顏面神經失調如何發生?主要跟自律神經失調相關。正常而言,身體肌肉分為隨意肌和不隨意肌兩種系統。其中隨意肌是指人能隨心所欲控制的肌肉,如看到人,對人眨眼睛、對人笑,以上肌肉動作是經由大腦下達指令才產生;而不隨意肌是指身體不需經過大腦下指令,就會自動產生動作,也稱為自律神經系統。例如看書看得太久,眼睛感到疲累,身體為讓眼睛休息,眼皮就會不自覺眨一下。由此可知,自律神經系統的功能是彌補隨意系統的空檔,讓身體能有放鬆和休息時間,不讓神經繃得太緊。就像駕駛員開飛機很累時,便會啟動自動飛行系統,讓身體休息一下。但若自律神經系統太過活躍,過於取代隨意系統的自我控制能力,會讓身體產生過多不自覺動作,也就可能導致顏面神經失調。■ 壓力、休息不足 最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黃尚本醫師指出,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先天性指的是體質,有可能是遺傳,像有些人個性比較容易激動、緊張、睡不著覺,其自我控制系統,就比一般人容易出問題,導致顏面神經失調。 最常見的後天性原因,是壓力、經常熬夜、睡眠不足、情緒不佳;其中,睡眠不足是顏面神經失調患者最常見、可辨別的警訊來源。 顏面神經失調的發生都在一瞬間,很難有清楚可辨的身體徵兆。不過當上班族意識到自己睡眠品質不佳,就要嚴防發生顏面神經失調。睡眠品質不佳,主要可從底下四件事來判斷:1.白天猛打瞌睡。2.晚上毫無睡意。3.早醒,經常半夜3、4點驚醒。4.一直作夢,無法安穩入睡。■ 調整好生理時鐘 遠離顏面神經失調黃尚本醫師強調,避免顏面神經失調最有效的方法是良好的睡眠品質與紓解壓力。調整好個人生理時鐘,將有助於上班族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一、睡覺睡到自然醒:這是最好的睡眠狀態。睡眠週期,從淺睡、深睡,到快速動眼期,通常需1.5到2小時,充足睡眠時間則應完成3到4個睡眠週期,也就是約6到8小時。二、固定臥床時間:每天臥床時間隨個人而定,重點是固定上床時間,讓大腦有明確的睡眠時間表,往後時間到,大腦自然會有睡意。三、多曬太陽:大腦主要靠光線差異產生睡意,也就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上班族白天在戶外活動,眼睛看到光線,會產生「退黑激素」,大腦便知現在是白天。到夜晚,沒有光線,不會產生退黑激素,大腦就知道這是晚上,該睡覺了。因此,為讓大腦有明確的白天或夜晚意識,上班族要多曬太陽,如利用中午買便當時間,多到戶外走走。四、睡前2小時不使用電腦。電腦已是上班族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但電腦螢幕的亮度與閃爍頻率,卻會讓大腦誤以為是白天而毫無睡意,所以建議上班族睡前2小時不要碰電腦。一旦患有顏面神經失調,治療方法可分為行為和藥物治療法。行為治療法就是幫助身體放鬆、紓解壓力,或好好睡一覺。若情況比較嚴重,則必須就醫尋求藥物治療,通常服用藥物包括肌肉鬆弛劑、抗焦慮藥、神經安定劑、助眠劑等。總而言之,放輕鬆最重要,顏面神經失調也能不藥而癒。

上班族解壓、不鬱卒的「五」林秘笈

上班族解壓、不鬱卒的「五」林秘笈#壓力

為何有人面對壓力的時候仍然可以不憂鬱呢?因為他們有較「好」的「壓力因應能力」。面對壓力究竟該如何因應,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精神科-簡玉坤臨床心理師,提出以下幾個觀點是值得民眾學習的。(一) 時常舒壓讓壓力無法累積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壓力是會累積的,一個上班族的壓力不是只有工作,家庭、感情、婚姻、人際、甚至生涯規劃,都一一疊在我們的肩膀上,影響每天的身體和心理,哪天壓力瓦斯桶過度灌氣,就會在身體上出毛病,或是悶悶不樂,甚至想一走了之;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同的壓力,但真正讓你瓦解的是壓力的累積量,因此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舒壓,靜態的(如閉眼冥想、按摩、聽音樂),或動態的(如運動、旅遊),就是別讓壓力有機會越過警戒線,是第一個「好」的「壓力因應能力」。(二) 學習第一種好個性:別太要求完美你要求完美嗎?如果人生是一塊圓餅,你可以容許有百分之幾是壞掉的?還是你是那種用盡吃奶的力氣,也要挽救失敗的人?許多研究都顯示,過度要求完美是身心健康的危險因子,上班族所面對的壓力是多重的,沒有一個人可以把所有事情解決到面面俱到,如果一直期待每件事都完美結局,想掌控每件事的成敗,那只會讓你更自責或怪罪環境。做自己能做的,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三) 學習第二種好個性:別太負面思考看事情的角度常常影響你所感受到的壓力量,習慣看到「黑色」角度的人,總會不斷地自問「為什麼我沒有?」、「為什麼別人總是有?」;而學習從「非黑色」甚至「白色」角度看生活的人,會看到困境並不如想像中糟,因為常常自問「我仍擁有的有那些?」、「如果問題真的是很糟,那我還有哪些方式可以調整我自己?」。(四) 學習第三種好個性:別太過份敏感有人打針打完了還不曉得已經打了,也有人還沒打下去已經尖叫若雷,對環境變動過度敏感或太過焦慮的人,常會高估壓力的嚴重性。對人際衝突敏感的上班族,得學習別太在乎每個人的看法;對生涯規劃太多擔心的人,得懂得發覺自己的已有能力,因為你的過度擔心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更讓你的潛能無法發揮。(五) 建立外在資源讓倒下的機會減少創造屬於對你有建設性的環境因素,即使在壓力之下,你也比較不須一個人獨撐。這些還境因素包括:固定跟朋友分享生活上的不愉快、定期參加一些專業成長或心靈成長課程、知道自己走不出死胡同時可以找誰協助、甚至尋找自己信任的精神科專業人員。懂得求助的人才是勇敢照顧自己的人。

別讓「壓力」吞噬你!

別讓「壓力」吞噬你!#壓力

近來經濟不景氣、股市重挫,加上各種政治弊案、天災人禍紛擾,整個社會都籠罩在一股低氣壓中,因此,一些與壓力相關的情緒問題也明顯增多。在壓力普遍較大的現代社會中,該如何調適,以免情緒的壓力鍋爆炸,是每個人都應正視的課題。壓力究竟從何而來?來源其實非常廣泛,包括身體或情緒上、內在或外在的因素,不同的身體和情緒刺激、內在衝突,乃至重要的生活事件,甚或一般性的生活事件,都可能從中產生壓力,進而造成生理或心理方面的影響。我們對壓力的反應,簡單的說就是「戰或逃」,此一過程是由自律神經系統所控制,大腦會釋放出一種荷爾蒙,導致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緊繃、感覺敏銳,新陳代謝也產生變化;而這些生理影響,會因恐懼、緊張、不安等不同感覺,有所不同。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心理衛生科-張傑文醫師指出,理論上這種反應是為因應壓力而生,隨著壓力的消失,也應該回歸正常。不幸的是,許多現代的壓力源並不會立刻消失,以致身體總要維持在謹慎反應的狀態,當這些反應持續過久或變得過度時,就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及情緒障礙。與壓力有關的情緒問題,主要是憂鬱與焦慮的症狀,常見者包括失眠、情緒低落、煩躁不安、容易緊張、心悸、呼吸急促、容易發脾氣等。張傑文醫師強調,這些症狀如果經常發生,甚至已影響正常的生活與功能,就必須注意,是否自己處理壓力的能力出了問題。如何增強壓力調適的能力?張傑文醫師提供以下簡單的方法參考:首先,維持正常的生活節奏很重要。許多人在面臨壓力的時候,生活節奏會被打亂,且變得急躁,在此狀況下,思考及判斷力都會受影響,對於壓力的處理,當然也變差。因此,維持正常的生活節奏,甚至刻意放慢腳步,才不會因壓力慌了手腳。其次,很多研究證實,規律的運動不但對身體有好處,對於心理的放鬆及睡眠的品質,也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可釋放壓力,因此多運動對壓力的調適非常有用處。第三,學習一些放鬆的技巧,可以紓解緊張的狀態,也有助於調適壓力。第四,作好時間管理,將事情分出輕重緩急,作妥適的時間分配,才不會造成一團混亂,也才能夠有條理的把事情都處理好。當然,當壓力已大到自己無法調適時,應儘早尋求專業的協助,才不會讓失調的問題愈來愈嚴重,壓力也才不會愈積愈多、愈來愈大。

『心理健康諮詢』協助宣洩壓力情緒

『心理健康諮詢』協助宣洩壓力情緒#壓力

『為什麼我這麼多年對家庭的付出,他怎麼可以這樣一筆抹殺掉?』這是許多『劈腿族的受害者』的心聲。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陳世哲主任表示,在臨床醫學上,經常會遇到許多哭訴無門的個案,通常因為覺得羞愧、憤恨而不敢告訴朋友或家人,因此積壓許久的情緒無處宣洩,搞到生活大亂。通常醫師在和個案會談後,會轉介給『心理健康諮詢門診』的心理師,透過一次次的心理健康諮詢門診中,讓個案宣洩情緒,慢慢找回生活重心!陳世哲主任表示,心理師所做的,就是提供一個可靠的『肩膀』,或說是『柺杖』,幫助個案從『苦情』角色裡走出來。藉由這個暫時的、專業的依靠,讓個案徬徨的心有依歸;紛亂的情緒有出口;茫然的心情有人傾聽與瞭解,甚至對後續的生活安排,也有人可提供客觀的建議。陳世哲主任指出,心理師會用客觀、有利於個案的角度去分析,並安撫個案的情緒,而不是隨著個案的情緒起舞。即今天個案跟丈夫吵架時,親友義憤填膺;明天個案跟丈夫和好了,親友就變成豬頭,心理師會用中立而專業的態度提供建議。無論結果是分是合,都讓個案在這場風暴中,有個安全、安心的避風港,可以靜靜療傷。陳世哲主任建議,每個人難免有滿腹心事無處可說的時候,若放任壓力堆積而不做處理,會逐漸地影響到情緒,進而干擾到睡眠,更嚴重地可能會導致焦慮憂鬱!而這樣的情形雖然還不到需要看精神科門診的程度,但是若不積極面對處理,可能會導致如憂鬱症之類的精神疾患發生。因此,有這類困擾的民眾可多加利用特有的『心理健康諮商門診』,讓壓力獲得適當的宣洩以避免生病。目前在『心理健康諮商門診』,以工作職場壓力或婚姻感情關係所造成的壓力,而前來諮詢的民眾最多。當然有些民眾會擔心自己的秘密流出或留下記錄,關於這個部分可以不必擔心,該門診所有的會談資料內容都會完全保密,且不會記錄於病歷上,民眾可安心地於暢所欲言,釋放心中沈重的壓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