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

少年憂愁不愛說 師長需辨識警訊

少年憂愁不愛說 師長需辨識警訊#壓力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96年針對臺北市7萬餘名國小、國中及高中職學生所做的調查顯示,有24.5%的學生在面對壓力時會有「不想說話」的行為反應、42.5%的學生是不會找人協助處理壓力;而青少年不願意找人協助處理壓力的背後因素,有20.9%的學生是因為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有困難、20.0%的學生是認為自己可以解決,而有16.7%的學生則是認為壓力會自然不見,但是卻有0.58%的學生表示會優先採取「傷害自己」作為紓壓的方法。依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的統計,97年10-19歲青少年企圖自殺人數總計191人次,僅佔國高中職就學人口數的0.08%,該局表示有自我傷害青少年案例未被通報、或尚未被師長親友發現,特別呼籲師長加強瞭解青少年不主動表達心中困擾的想法,儘早處理青少年自我傷害,以避免自殺憾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林亮吟醫師表示,前來門診求助的自傷青少年未必都是憂鬱症患者,普遍會有情緒不開心或是不穩定的狀況、懷疑自我價值,以及有發洩不出能量的感覺。若遭逢壓力事件時,青少年就很容易因自我懷疑而有自我傷害的行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黃春偉則指出,青少年的自傷舉動,背後可能隱含著不願意表達對人際關係缺乏安全感的困難;一名國中生自小因父母離異而與家人疏離,缺乏安全感,在青少年期渴望被認同的心理下,以喝酒、危險舉動,及偽裝有自我傷害的行為來引起他人的關心。黃春偉心理師建議成人注意青少年之自傷行為可能會有以下徵兆,(1)變得不愛說話、擺臭臉;(2) 變得不愛與朋友出門、放學後一個人關在房間,逃離人際關係;(3) 衝動的言語,或是負向、自我貶抑的言語;(4) 喝酒,夜不歸,網路成癮……等行為,都是可以加以注意關懷的。從事校園輔導的資深臨床心理師柯書林一語道破現代青少年好命背後的「不溝通」心態:「現在的小孩很好命,但也很悲哀;生命中找不到值得奮鬥的目標,只好抱著爽一天是一天的心態。因為找不到生命出路的感覺很悶、很憋,又不知自己特別的價值在那裡?稍有挫折,往往用蹧踏自己的方式,來突顯自我的存在。於是,抽煙、酗酒、嚼檳榔等慢性自我傷害紛紛出籠;鬥毆、搥玻璃、割手腕等更大有人在。」柯書林心理師進一步建議師長們要「以其不變觀其變」的角度來做好互動溝通:1. 接納青春期多變的行為:接納青少年用不同於師長當年的網路文化、手機文化、PUB文化來渡過青春期渴望被看見與被認同的發展歷程。2. 尊重青少年的獨立過程:父母必須「打從心底」接受孩子長大的事實並學習放手,或是幫孩子找個「懂得聆聽」、「能貼近孩子想長大心意」的大人,讓孩子有機會透過這個大人,自在地陳述自己。3. 適時展現對青少年的情緒瞭解:遇到不願訴說困擾的孩子,則以主動與細膩的方式詮釋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被瞭解」。若對相關問題有疑問,歡迎洽詢: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專線1999轉8858(幫幫我吧)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安心專線  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

放鬆紓壓DIY 疾病不上身

放鬆紓壓DIY 疾病不上身#壓力

你壓力大嗎?絕大多數人肯定會回答「是」。現代人的壓力大,也是讓精神科門診患者爆滿的原因之一,從研究報告及臨床經驗可以規納出十大精神壓力來源,以強度來說分別是喪偶、離婚、分居、入獄、親屬死亡、受傷或生病、結婚、失業、夫妻和解及退伍,可見壓力來源有各種形形色色,不過在相同的壓力下,有些人不為壓力所動,有些人卻可能因以上一個壓力產生就出現一蹶不起了,原因就在於每個人的抗壓性不同。例如離婚這件事,有些人遇到這種事會傷心難過,不過若是天性樂觀、抗壓力高的人,難過幾天就可以平復心情,開始過正常的生活。但如果是有A型性格的人就很危險,由於對事情要求完美,比較無法接受婚姻挫敗,如果又發生在抗壓性低的人身上,就很容易造成生理疾病發生或產生像憂鬱症等心理疾病。楊醫師表示,長期處在壓力下的人容易出現生理上的疾病,從輕微到嚴重都有可能,輕者可能出現像頭痛、心跳加快、心悸、長青春痘或口腔潰瘍等症狀,嚴重的會有腸胃病、氣喘、皮膚病及自律神經失調等問題。楊醫師建議,對於壓力的紓壓方法,可以先從日常生活簡單的做起,包括:均衡的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巧克力、咖啡、酒、油炸類食物,在飲食的過程中搭配細嚼慢嚥、舒適的用餐環境及心情,的確可以達到食物紓壓的效果。充足的睡眠:注重睡眠環境及充足的睡眠,並保持良好睡眠品質。運動與休閒:適度與適時的運動,可減緩壓力所帶來的不適。據研究調查顯示,音樂可幫助壓力的紓解與身心放鬆,所以選一些靜態的音樂或心靈音樂。按摩或SPA:壓力最容易造成肌肉僵硬與酸痛,因此結合適度的按摩可讓疲憊的身心得到紓解,適度活絡筋骨不但可增強身體抵抗力,更可舒緩任何因壓力所造成的肌肉酸痛。找人傾訴:有壓力時最好不要老往自己肚裡吞,找個可以信任的朋友或家人說出來,盡量別讓自己獨處,讓朋友或家人陪在身邊,就算不說話也好,一段時間後,情緒就會比較平穩。使用腹式呼吸法:以深呼吸方式讓情緒平穩一點,如果可以的話,搭配肌肉伸展動作,效果也不錯。遠離煙酒及毒品:有些人習慣用抽煙、喝酒,甚至吸毒來逃避壓力,這樣是個相當危險的行為,不但無法解除壓力,還會造成上癮問題,甚至會危害身體的健康。每天寫心情日記:建議每天睡覺前把自己的心情寫下來,做成記錄,如果發現長時間都是想負面的心情,就要小心了,另外可以寫一些正面一點的話來激勵自己。如果使用以上方法都無法有效讓你遠離壓力,而且有愈來愈嚴重的傾向,這時千萬別放任不管,最好尋求專業人員或醫師求助。如果醫師建議要搭配使用精神科藥物,也千萬別一味抗拒,目前使用在對抗壓力或穩定情緒的藥物包括神經穩定劑及穩定心跳的藥物,只要遵從醫師的指示用藥,不要過量及任意停藥,一段時間就可以讓你遠離壓力,避免疾病上身了。

賣力不「賣命」 別讓工作賠了健康

賣力不「賣命」 別讓工作賠了健康#壓力

英國倫敦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從1985到1999十四年間,針對一萬多名35至55歲職場人士,進行長期有關工作壓力與新陳代謝疾病的相關性研究。研究結果證實:不分性別,長期處於高度工作壓力下的工作者,罹患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倍。研究人員提出可能的解釋:第一、從事工作壓力大行業的人,較不容易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因此容易有吸煙、過度飲酒、運動不足、營養攝取失衡…等行為產生。其次是長期累積的壓力會導致心跳速率加速,加重心臟的負擔。最後,長期的工作壓力會影響神經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因為身體為了應付壓力情境,必須分泌壓力賀爾蒙以保持警戒,卻導致其他賀爾蒙分泌功能(如組織再生)被抑制。主持此一研究的Chandora博士表示「工作壓力與心跳加速以及心律變異(每次心跳之間的細微變化)降低有關。經常處於工作壓力下的人們,身體中有著較高濃度的壓力賀爾蒙,以致於身體其他正常的功能無法正常發揮。」這是不是表示為了自己的健康,就必須辭掉工作呢?其實不然!邱永林醫師表示,細數所有的行業中,警察可能算是工作壓力最高的其中一個族群。一項研究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郡警察執勤時身心壓力的報告指出,當一位身體健康的警察看見歹徒手上持有槍械時,瞬間的心跳速率平均高達每分鐘230下!即使當任務已經結束,在恢復期間的心跳仍高達每分鐘130下以上。但另外一群警員,之前已經學習過由醫師以及心理師指導的「生理回饋壓力管理」課程,在任務完成後立即練習這些疏壓技巧,幾乎可以馬上恢復每分鐘70到80下的正常心跳速率。邱醫師表示,對於公司以及企業而言,除了提供員工具有科學實証效果的壓力管理課程之外,還可以考慮以下幾項建議:將工作環境重新設計,提供員工充分的疏壓設備以及課程。對於明顯壓力過大的員工,應聘請心理師進行認知行為治療。對於個人而言,除了積極參加專業的壓力管理課程之外,平日應多注意以下幾項建議:偵測情緒的生理警訊養成規律運動的生活習慣至少要有一個人能傾聽你的困擾攝取營養均衡的食物每天讓至少頭腦「放空」半小時持續探索紓壓技巧

壓力緊筘咒!想減輕頭痛不能靠止痛藥

壓力緊筘咒!想減輕頭痛不能靠止痛藥#壓力

經濟不景氣,企業頻傳裁員減薪、或是要求員工休無薪假,許多人飯碗不保,生活壓力沉重,連帶影響生理健康,陳先生(化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外商工作十多年的他,生平第一次經歷如此嚴重的裁員潮,鄰座的同事白天還在一起聊是非、談過年出遊計畫,傍晚卻已被通知裁員;公司也由去年10月開始放無薪假,每個月只拿到比基本薪資高一點的薪水,荷包緊縮,再加上不知道裁員何時輪到自己的莫名壓力,讓他最近開始頭痛、失眠,甚至有時還會手抖、呼吸急促。在門診中,陳先生自述頭痛形式屬於中度疼痛、兩側都會發生,有時血管好像在搏動一般,感覺就像是戴了一頂過緊的帽子,而自行購買的止痛藥偶爾有效,但大多數時候他幾乎整天都處在頭痛的煎熬之下。天主教耕莘醫院神經內科 - 劉議謙醫師表示,前述情形是典型的壓力性頭痛,大多發生在從無頭痛病史的人身上,常伴隨失眠、且有明顯的壓力源(例如公司裁員),有時甚至出現焦慮的相關症狀。這種頭痛其實只是身體眾多壓力症狀的其中之一,如果只服用止痛藥物,緩解效果通常不顯著。針對這類型的頭痛,必須連失眠、焦慮等情況也一併治療,才能讓頭痛暫時減輕。最重要的是,要能找到一個確實抒解壓力的方法(如運動或嗜好),才不致於一直依賴藥物;最怕的是,患者習慣靠藥物止痛,最後反可能變成藥物成癮型頭痛,讓治療更為棘手。如果本來就有頭痛的情形,只是最近變得更嚴重,甚至痛起來會讓人噁心想吐、怕光怕吵,則很可能是偏頭痛。劉議謙醫師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偏頭痛未必只痛一邊,也可能與壓力有關,但多半找不到特定原因,國內病人較少如國外民眾會出現視力模糊等前兆現象,但與特定食物(起司、橘子、巧克力等)可能相關,女性生理期的前後也會讓疼痛加劇。上述兩種常見的頭痛,治療方式大異其趣,前者重視壓力源的解除、以及症狀的治療,後者則著重在預防,應仔細觀察自己的症狀(如何種情況頭痛會加劇、何種情況會減輕、每天大概痛多久),加上專業醫師的診斷治療,才可望早日脫離頭痛的地獄。此外,頭痛也可能是危險疾病的徵兆。劉議謙醫師說,如果頭痛伴隨頸部僵硬、發燒、手腳無力、手腳麻木、意識不清、走路不穩、眩暈、複視、顏面神經麻痺或口齒不清,就必須懷疑可能是腦膜炎、腦炎、急性出血性中風、顱內動脈瘤破裂、腦瘤、頸動脈剝離等危險疾病。總之,頭痛是一般人常見的身體不適,但也容易被大家忽視,多數人總將頭痛當成一種「體質」,卻不知其背後可能藏著複雜的病因,必須及早正確的診斷與治療,如此脫離頭痛的魔掌並非不可能的事。

關懷失業者身心健康 苗醫舉辦義診諮詢服務

關懷失業者身心健康 苗醫舉辦義診諮詢服務#壓力

考量金融海嘯造成全球失業率不斷攀高,而失業不僅使民眾身、心深受煎熬,影響了個人、家庭、社會正常運作,甚至因長期的壓力處,使健康亮起了紅燈。因此,衛生署苗栗醫院特別響應衛生署「失業者身心關懷計畫」,於昨(23)日在苗栗就業服務站,為失業朋友辦理義診。苗醫這次的義診,由中醫科主任康鍾禧、高檢中心主任吳輝雄和心理技師、護理師、社工師等人,在現場提供中醫診察、針炙和血壓測量、健康諮詢、心理健康評估及福利諮詢等服務,院長李源芳也特別抽空前往關心義診情形。李院長說明,此次義診共服務了43位鄉親,且經現場進行「簡易檢視健康量表」填寫評估,發現其中23位有憂鬱症傾向,工作同仁除先予提供親切諮詢服務,並建議其可至醫院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專業幫助;義診過程中,還經由社工師的細心關懷和了解,發現有二位同是單親媽媽的失業婦女,都希望能找到可以兼顧孩子的工作,苗醫社服室主任徐慧琪,立即協助轉介苗栗婦幼福利服務中心到宅服務、苗栗縣海清老人養護中心居家服務,透過社會資源的結合善用,給予了失業者實質的幫助,二位單親媽媽均一再道感謝後離去。據苗栗醫院精神科主任陳文科表示,失業為重大生活壓力事件,失業者處於長期壓力下,容易引發身心焦慮,而出現失眠、緊張、憂慮、不安----等症狀,近幾個月來,在苗醫精神科門診中,就大約增加了一成這類的患者。陳醫師進一步說明,失業民眾如果只是出現的短暫擔憂和不安,還不致於有太大的問題,但假如恐慌不安的情緒,持續超過二週以上,或是失眠已影響生活正常作息、或達一週時,都應該儘速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協助,避免造成更嚴重的健康疾病、甚至衍生更多的問題。苗醫精神科預約服務專線:037-261920轉273

深呼吸幫助減壓 解除緊張性頭痛

深呼吸幫助減壓 解除緊張性頭痛#壓力

50歲陳先生(化名)抱怨近兩個星期頭痛的很厲害,有時痛一邊,有時兩邊都痛,以前類似的頭痛休息一下就改善,這次卻連續好幾天都如此。陳先生很擔心,是不是二十年前頭撞過後舊傷復發,或是腦袋長什麼東西?還是中風的前兆?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神經科周秉箴醫師表示,患者經過檢查後發現,除了兩邊後枕部有壓痛點外,四肢運動及感覺神經都正常。而頭痛的位置大多是兩側太陽穴及後枕部,有時痛的厲害連眼框周圍都感覺疼痛。不過,陳先生除了頭痛外,還有失眠的問題,仔細問起來才發現陳先生經營一家小公司,這陣子不景氣,公司業績不好,股票基金又賠了上千萬,所以晚上很難睡好。失眠的隔日,頭痛的更厲害。周秉箴醫師指出,根據患者的症狀及檢查結果,他的問題是緊張性頭痛,不是長了腦瘤,也和多年前的外傷無關,更不是中風的前兆。除了開立止痛肌肉放鬆的藥物之外,還提醒患者要注意生活的壓力,適當的減壓,例如運動、深呼吸等放輕鬆的小技巧,一個星期之後頭痛就得到改善。周秉箴醫師表示,頭頸部的肌肉持續收縮會導致緊張性頭痛,而導致頭頸部肌肉收縮的原因如下:1.情緒長時期過度焦慮、擔心及緊張。2.腦力長期勞動、沒有足夠的休息及睡眠。3.因長時間坐或站立,令頭、頸、肩產生不良的姿勢 4.肌肉因長期收縮,導致減少血流,致使腦局部循環不良。周秉箴醫師指出,很多人頭痛時便會服用止痛藥,但藥物往往只能治標不治本,可以嘗試下列的方法,以減輕緊張性頭痛:1.輕輕按摩頭兩側至後頸的肌肉。2.熱敷患處,有助減輕頭痛,放鬆肌肉。3.放下手上的工作,進行深呼吸,可幫助舒緩緊張情緒及壓力。4.多做有氧運動,可放鬆心情、增進睡眠品質,促進血液循環。如果服用止痛藥及嘗試以上減壓方法後,疼痛仍未改善,或頭痛頻率越來越高,周秉箴醫師則建議儘早就醫。

不舒服!卻找不出原因?當心自律神經失調的警訊

不舒服!卻找不出原因?當心自律神經失調的警訊#壓力

自律神經失調會使人體的平衡機制出問題,病患雖然不舒服,卻經常查不出原因。這些人常逛遍各大醫院,接受不必要的檢查,卻無法獲得適當的治療而苦不堪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 - 臨床心理師盧世偉表示,其實這很可能是因為壓力導致的「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的結果。常見的胃腸潰瘍、失眠、呼吸不順、胸悶、心悸、肌肉緊繃、疼痛與焦慮症的產生或惡化,均與自律神經失調有很大的關係。一個人若要有健康的身體,在呼吸、心跳、血壓、胃腸蠕動、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的運作上,必須隨著外在環境的要求適時調整、維持平衡。而自律神經就扮演這個重要的功能,它又可分為交感以及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負責一個人遇到壓力時啟動必要的機能,包括使瞳孔放大、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與肌肉緊張,目的是要使身體處於備戰狀態,對抗壓力。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剛好相反,它負責緩和身體機能的運作,使身體處於平靜、休息的狀態。臨床心理師盧世偉指出,當交感及副交感神經不協調,身體健康就會亮紅燈。由於身體器官沒有問題,而是調控的神經失調,所以做再多的生理檢查也找不到病因。就像是冷氣沒壞,但溫度調錯,就無法達到降溫的效果。生理回饋儀可擷取人類體內反映自律神經活動的相關生理訊號,如,手指的溫度、皮膚的導電度、心跳的頻率與振幅以及肌肉的緊張程度。臨床心理師盧世偉說明,透過特殊的檢測程序可評估一個人面對壓力時與壓力解除後,上述的生理訊號是否過度亢奮,以及是否具有放鬆的能力。這些資料將有助於心理師設計適合病人的生理回饋訓練,以及放鬆療程,讓失調的自律神經以自然、非藥物方法逐漸恢復平衡,緩解症狀。現代生活步調緊湊,不會釋放壓力的人很可能會因自律神經失調產生各種身心困擾。透過專業的檢測與醫療,可幫助您改善症狀、找回健康。

健康邁大步 民眾響應登高計時賽

健康邁大步 民眾響應登高計時賽#壓力

聖馬爾定醫院停車場是嘉義地區唯一大型立體停車場,院方連續四年舉行登高計時賽,許多熱愛運動的員工紛紛報名挑戰;歷年最佳成績從一樓爬到十三樓,僅花了三分鐘多一些,員工笑說,比搭電梯還快,建議趕打卡的上班族,下次不妨爬爬樓梯,健身又有效率。聖馬爾定醫院致力推行員工健康體適能,鼓勵員工持續保持運動的好習慣,連年舉行登高計時賽,今年特別縮短賽程由6樓起跑,藉此降低運動負荷,吸引平日不運動的人都能踴躍響應,其中連續四屆都參賽者也佔8成以上。不少早起到院的民眾見狀,紛紛效法,捨電梯不搭,改成走路或爬樓梯,共同響應運動健身。資訊科工程師黃信傑腳程最快,僅花了123秒奪得A組冠軍;B組則是由工務組卓坤池先馳得點,小兒科醫師林文賢年年不缺席,今年也不負眾望拿第二名;C組部分,胸腔科醫師戴孟平與心臟科醫師宋茂林雙雙擠進前三強,所花時間也都少於140秒內,競爭相當激烈。聖馬爾定醫院院長陳美惠說:「有健康的員工,就有健康的醫院,才更有能力好好的守護民眾的健康」。為此,院方致力推行員工健康體適能,鼓勵員工成立包含登山社、有氧舞蹈社、桌球社等多元健康社團,從事有益身心的活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