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及早發現糖尿病 注意「三多」徵兆

及早發現糖尿病 注意「三多」徵兆#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是現在全世界的流行病,在台灣,有將近二百萬人罹患糖尿病,其中有95%的患者是第二型糖尿病。糖尿病年輕化趨勢 你我不可忽視糖尿病的年輕化與日常追蹤照護也是需要被重視的議題,陳宏麟院長表示,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台灣糖尿病人口,在過去10年中,20歲以下及20至40歲患者人數增加11%及32%;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不正常,都是造成腎臟病變甚至糖尿病的因素之一。慢性病症狀發生緩慢,開始的時候總是不易覺察,日常的自我健康管理及定期健康檢查更顯得非常重要。吃多、喝多、尿多 建議及早注意血糖控制糖尿病的可怕之處在於後期可能出現的慢性合併症,包括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以及動脈硬化症;一旦病情控制不佳,易引起心臟病、中風,還會造成眼睛、腎臟、下肢血管等併發症,甚至造成失明、洗腎和截肢。糖尿病前兆包含吃多、喝多、尿多等症狀,除此以外,若莫名感到疲勞、倦怠、體重不明原因下降,建議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並注意血糖控管。自我血糖監測 選擇血糖機精準最重要對於選購血糖機,陳宏麟醫師強調,除了必須要有衛福部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外,最重要的就是精準度,可參考全球業界指標ISO 15197:2013標準;醫師也提醒,方便使用、數字清楚、採血量少、檢測快速、可二次採血等指標,也是選購血糖機的可參考條件。糖尿病需要全家人一起對抗,家人的關心與陪伴,是患者很重要的力量。只要調整好心態,樂觀面對,聽從醫師指示接受治療,定期自我血糖監測,患者也可以與糖尿病和平共處,並擁有良好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中風肢體僵硬 7成肉毒桿菌能改善

中風肢體僵硬 7成肉毒桿菌能改善#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名51歲的男性患者,多年前因腦中風造成右側手腳偏癱,復健治療雖緩慢改善力量,然而右手手指蜷屈嚴重,四根手指緊扣住掌心,握拳無法放鬆。造成病患自信下降、生活品質也受影響。接受施打肉毒桿菌素後5天,手指蜷曲度改善,上肢因僵直而活動受限的部分也減少許多,幫助增加復健的效果。腦中風肌肉痙攣 施打肉毒桿菌可改善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莊雯莉表示,腦中風導致肢體偏癱,伴隨肌肉痙攣僵硬現象,造成復健的困難和生活上的極端不便,讓患者和家屬充滿挫折感。這類病患經施打肉毒桿菌素後,肌肉痙攣可獲得好的改善,猶如注入信心,在復健的道路走得更穩定。有些中風患者經治療於病況穩定後,由於腦部運動神經元受損,有可能出現肢體肌肉痙攣,導致關節僵硬變形,在復健治療時必需強行將屈曲的關節拉開,造成病人疼痛,甚至影響病患接受復健的意願和生活困擾。肉毒桿菌素 效果維持3至6月莊雯莉醫師說,肉毒桿菌素注入肌肉後,會在神經肌肉交接處的神經末稍接受體處產生作用,讓肌肉無法收縮,也就是讓痙攣僵硬的肌肉放鬆。可改善中風病患的肌肉張力、預防關節攣縮。效果約可維持3至6個月,所以最好1年能施打3次,每次回診都要視狀況微調劑量。莊雯莉醫師表示,中風後的肢體肌肉痙攣僵硬的患者,經施打肉毒桿菌素約7成患者可獲得良好改善。中風患者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也能減輕家屬的照顧壓力,在後續復健有更佳效果。對顏面神經痙攣、眼瞼痙攣、局部肌張力不全症、慢性偏頭痛的患者,施打肉毒桿菌素也有不錯的療效。

腦中風突發要人命 掌握4字訣速發現

腦中風突發要人命 掌握4字訣速發現#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冷氣團接連報到,氣溫持續下探,恐讓心腦血管事件發生機率攀升。據統計,冬季氣溫每下降1度,將提升1.6%的腦中風發生率,須格外留意。每17分鐘1人死 四字訣快速察覺腦中風台灣每17分鐘就有1人發生腦中風,每44分鐘有一名患者死亡,每年奪走超過1萬人性命。及早掌握腦中風徵兆、儘速就醫治療,是患者能否逃離失能、死亡風險的重要關鍵。國際推廣的「F.A.S.T口訣」雖點出腦中風徵兆,但英文口訣對國人而言實在難以記憶與聯想。國內兩大腦中風醫學會及兩大病友協會共同發展台灣在地化腦中風徵兆口訣─「臨、微、不、亂」,利用簡單的打油詩呼籲民眾快速察覺腦中風徵兆,幫助自己或旁人能於黃金3小時治療時間內送醫治療,遠離失能、死亡風險!1)「臨」-臨時手腳軟/請患者雙手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或無法舉起。2)「微」-微笑也困難/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臉部表情是否對稱。3)「不」-講話不清楚/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4)「亂」-別亂快送醫/當出現上述任一症狀,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撥打119,於黃金3小時內送醫治療。

防再度中風 小心用藥傷胃致潰瘍

防再度中風 小心用藥傷胃致潰瘍#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到了秋冬變化的季節,對醫院急診室來說感受應該特別深。「秋冬一到,加護病房又開始變成一床難求!」新光醫院神經科主任連立明醫師用加護病房病床變化的狀況,來形容氣溫變化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特別是氣溫驟降或是溫度變化大的時候,醫院急診室教會很明顯感受到中風患者的增加。」連立明醫師說,中風就代表血管被塞住,一旦器官組織沒有血液供應,就會急速的壞死,輕則肢體障礙,重則甚至導致死亡,要避免這些中風後遺症擴大,必須在中風後3小時的黃金救援期內送到醫院進行搶救。中風後再中風機率高出常人九倍 需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血劑預防由於中風過的患者比起一般民眾,再度中風的機率會高出九倍,因此在治療上,預防再度中風就成為首要之務。而現在的治療方式,除了要求病患改善生活飲食習慣外,還必須服用抗小板藥物(缺血性中風病患)或是抗凝血劑(心房顫動類中風病患),來預防再度中風。可別小看這樣的治療,研究顯示,一天一次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可以有效降低再中風的相對風險達到25%;由於效果佳,這樣的藥物治療方式已經成為常規性的治療準則。目前臨床上使用的藥物主要以阿斯匹靈類(Aspirin)藥物為主,但還是有近兩成的患者會抱怨腸胃很不舒服。服用阿斯匹靈類抗血小板藥物 恐出現腸胃道不適症狀「我在門診最常碰到病患抱怨覺得胃糟糟或是礙胃的感覺,甚至每年都會有個案,因為胃出血送到急診室,才知道原來是服用阿斯匹靈惹得禍。」連立明說,Aspirin藥物的確會造成胃黏膜上缺血的變化,常見的副作用是腸胃道毒性及刺激,包括:胃灼熱、腸胃不適、潰瘍、甚至解黑便等。由於臨床上並無法分辨哪些人吃了這類藥物會容易出現腸胃症狀,所以病患多半是服用藥物後出現不適跟醫生反映後才知道,原來自己對Aspirin耐受不良。還好這些對Aspirin類藥物產生過敏的人,還有別的抗血小板藥物可以使用,像是clopidogrel、cilostazol或dipyridamole類的藥物。連立明醫師指出,這類藥物大幅改善了腸胃不適的副作用,而目前在臨床上改用clopidogrel等藥物的病患,幾乎沒有再出現腸胃不適甚至是胃潰瘍出血的狀況發生。連立明醫師建議,如果醫師開立Aspirin類藥物用來預防再度中風,包括患者甚至是患者的家人,一定要注意是否有出現腸胃不適的症狀,如果有類似耐受不良的症狀出現,一定要與醫師反映千萬不要選擇忍受,否則屆時發生腸胃道出血反而可能危及生命。(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多吃南瓜、玉米 黃色蔬果防中風

多吃南瓜、玉米 黃色蔬果防中風#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時序進入冬天,最怕腦中風發生。最近天氣變化,腦中風病人增加。腦中風就像一個不定時炸彈,突然發作導致失能,不只影響病患心理,也造成家屬沉重的負擔。規律作息、均衡飲食 降中風風險大千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奕夫表示,不論是缺血性腦中風或是出血性中風,關鍵在於血管是否健康。想要維持健康的血管,除了平日裡要有規律作息、均衡飲食、戒除菸酒、適度運動、控制慢性疾病之外,攝取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食物也是重要的關鍵。黃色蔬果富含胡蘿蔔素、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可以保護免疫系統、維護心血管健康,更可降低冠狀動脈硬化、預防癌症及黃斑部病變,因此想要維護血管健康,民眾可以選擇食用黃色蔬果,包含南瓜、玉米、地瓜、胡蘿蔔、木瓜、柑橘、柿子、葡萄柚等。柿子、地瓜纖維高 維持血管健康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黃世男表示,柿子富含果膠,是水溶性纖維,可以提高血液中膽固醇的清除率;地瓜含有黏液蛋白,可以維持血管壁的彈性,使壞膽固醇排出,其豐富的膳食纖維和類胡蘿蔔素,亦可預防動脈硬化。最近寒流一波波到來,民眾要注意保暖,若出現腦中風的症狀,如單側肢體無力或麻木、口歪嘴斜、說話困難、劇烈頭痛、視力不清等,一定要把握黃金治療3小時送至醫院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降低腦中風造成的傷害。

連水杯都拿不起 竟是腦中風害的

連水杯都拿不起 竟是腦中風害的#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宋媽媽原本個性開朗,喜愛參加社區活動,後來因為身體病痛變得不愛出門。宋先生發現媽媽越來越不愛喝水,原因是左手無力,連舉起水杯都做不到,驚覺不對勁馬上送就醫診治,確診為腦中風。血管阻塞、狹窄 容易造成腦中風羅東博愛醫院放射診斷科醫師薛懷正說明,中風可分出血型、缺血型兩種,出血性腦中風是因為腦血管破裂,在腦內形成血塊,缺血性腦中風是因血管內阻塞,導致腦部供血區域缺氧壞死。缺血時間越久,腦細胞壞死率越高,大範圍中風除影響病人生活,也會拖累家人。血管狹窄會中風是因為膽固醇塞在血管週邊,久了堆積越多,血管慢慢變狹窄,但腦部依然需要足量血液。血管越來越狹窄,又需維持一定血流通過,壓力大到血管內壁摩擦出血,形成血栓。若血液流動時把血塊沖到其他地方,會造成阻塞性中風。當血塊太大,也會造成血液阻塞而中風。改善頸動脈狹窄 可開刀或置入支架薛懷正醫師說明,若血塊流至較末端的血管,可使用動脈取栓術。動脈吸栓術分為抽吸型跟支架型,利用導管將抽吸管或支架至阻塞處將血栓取出,相較傳統的注射血栓溶解劑,更有效取出血栓,改善腦部循環。想要改善頸動脈狹窄,有開刀及支架置放兩種方式。開刀是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將血管切開前使用止血夾固定血管並快速將斑塊剝除,缺點是傷口復原需要一段時間。頸動脈支架置放術裝設頸動脈支架,將支架放入並撐開血管,不用把頸動脈剖開。

一腳體溫較低?腳中風拖久恐截肢

一腳體溫較低?腳中風拖久恐截肢#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天氣逐漸轉冷,大多數人只會注意心血管及腦中風問題,但下肢動脈阻塞,也就是腳中風,卻是常見但易被忽略的疾病。蘇一醫師說明,老菸槍、肥胖、老年、缺乏運動、高血壓、糖尿病、或是洗腎病患是高風險族群。一腳較冰冷、傷口久未癒 是腳中風前兆台東馬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蘇一表示,台東因腳中風就診的1年有100多人,而且大都隱忍很久才就醫,治療較複雜。腳部痠麻易被誤認為神經或肌肉問題,更容易被延誤。若走路腳無力、腳部傷口難癒合、腳常冰冷且雙腳溫度不一,甚至跛行,有可能是腳中風症狀,需要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只能截肢。民眾平日自我檢查,觀察皮膚是否完整、皮膚傷口久久無法癒合、腳趾顏色有無改變、腳毛是否變少,觸摸兩腳溫度有沒有一邊比較冰、足背動脈是否消失或是一邊強一邊弱。若有以上症狀應該及早就醫,疾病初期只要使用藥物治療即可,若血管阻塞程度嚴重就需要打通血管。術後戒菸、多運動 維持手術效果蘇一醫師表示,早期治療下肢動脈阻塞,大多需要人工血管繞道手術,但近年來心導管介入手術日益發展,透過微創的方式不僅只是使用單純氣球擴張或是周邊支架置放術,還有大大減少血管再次阻塞的塗藥氣球與藥物支架可用來治療病人。血栓抽吸導管可以立即快速移除血栓,降低病人出血與截肢可能。斑塊移除導管直接在血管裡動整形手術,移除硬化斑塊、重建血管彈性。已經出現傷口難以癒合的病人立即打通血管後,可以接受高壓氧治療幫助傷口復原。鼓勵病人術後積極戒菸、規則服藥,多多運動當作復健,更能維持治療效果。

天冷中風易發作 教你4步驟快速辨別

天冷中風易發作 教你4步驟快速辨別#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東北季風增強,天氣明顯變涼,北臺灣氣溫一路下滑,北部及東北部低溫可能下探到15、16度。當溫度降低或溫差過大時,血管也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辨別中風4步驟 把握搶救黃金時間疾病管制署提醒,長者及高風險族群,應注意三高控制、保暖措施。如果出現心臟病徵兆,突然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症狀,應該立即就醫。有冠狀動脈疾病病史者,送醫前可先使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含片緊急救護。牢記「FAST」口訣,可辨別中風4步驟,把握搶救黃金3小時:1) 「F」Face,臉部/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2) 「A」Arm,手臂/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3) 「S」Speech,說話/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4) 「T」Time,時間/上面3種症狀出現其中1種時,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洋蔥式穿法、補充溫開水 避免腦中風低溫引發的腦中風,容易發生在曝露低溫環境中的前2至3小時。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日夜或室內、室外溫差大時採洋蔥式穿法,內層穿排汗良好的衣物,中層衣物保暖,最外層防水防風,視場合與溫度穿脫。適時補充溫開水亦可避免血液過度黏稠,減少腦中風機率。疾管署提醒,急性心肌梗塞主要症狀是突發嚴重胸痛,但也有部分病人是無痛的心肌缺氧,常常因無痛輕忽其他表徵,延遲就醫時間。若有冒冷汗、噁心、嘔吐、眩暈、明顯焦慮不安、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應立即就醫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