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患者福音!牙科到宅服務開跑

患者福音!牙科到宅服務開跑#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85歲女士中風後因插管下顎前牙鬆動,做了下顎前牙的鋼絲固定治療。日前因鐵絲部分斷裂,刮牙肉、牙齦常常自發性流血的情形頻繁,但因臥床無法前往牙科看診,醫院提供牙醫到宅服務,拆除斷裂鋼線及口腔清潔,減緩不適,提供照護者口腔衛教,且定期每2個月牙醫到宅服務。牙醫到宅服務可提供牙周病緊急處理、牙周敷料、牙結石清除、牙周病控制基本處置、塗氟,其他有潛在危險性的,再安排後送至醫院進行。身心障礙者缺牙、殘根、齲齒恐致身體惡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口腔醫學科主任賴智信表示,身心障礙者受限於本身的障礙類型與程度,多數無法完善自我照護口腔健康,且因為牙科治療需要在治療椅上進行,無法至牙科看診的臥床病人,口腔照護需求總是被忽略。加上配合不易,缺乏足夠的口腔健康知識,使得口腔內缺牙、殘根、齲齒、牙周病等情形相對嚴重,不僅咀嚼進食不便,更可能因齒源性感染,造成身體狀況惡化。先評估口腔狀況 擬定治療計畫為服務嚴重行動不便無法到院治療的病患,提供適切安全口腔治療及衛教,經診斷符合居家照護條件(清醒時,50%以上活動限制於床上及有口腔醫療需求者),先請牙醫師到宅訪視病患,評估其口腔狀況,再依其口腔醫療需求擬定治療計畫,以及藥師提供藥事評估,經報備支援核准,與家屬確定時間,前往病人家進行治療。

「3個30秒」 助降心病風險

「3個30秒」 助降心病風險#中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人一聽到鬧鐘響,習慣性的動作就是像蝦子一樣彈跳而起,這樣的方式是非常不好的。整合醫學暨心臟內科林承箕醫師表示,根據研究顯示,在早上6點~12點,人們發生中風、心肌梗塞等腦血管、心血管問題的機率,比其他時段高出20%~25%!因為經過一夜長眠、身心鬆弛,尚未暖身、做好調適就匆忙下床,心和腦的血液循環應變不及,就容易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等意外。所以我建議在睜開眼睛之前,預留一些時間,在床上做兩個簡單的暖身動作,讓你充滿愉悅、更有活力。剛醒不要馬上起床 暖身、動一動再睜眼首先,「眼睛先不要睜開」,林承箕說明,因為此時我們的腦子剛從一個完全放鬆的狀態,即將進入白天正常運作的狀態,適合先進行一種靜態的暖身,也就是「觀想」。把心思專注在一些美好的、幸福的畫面,例如與最喜愛的人一起,面對蔚藍的海岸、享受溫暖的陽光。觀想的時間不用太久,約半分鐘到一分鐘,這些美好、幸福的畫面,就能溫和喚醒你的身心及應變反應,並且讓你充滿正面的能量和愉悅的心情。做完觀想以後,就可以接著做動態的暖身,也就是躺在床上伸伸懶腰、動動手和腳,接著雙手互搓,搓到掌心發熱後,蓋住雙眼3~5秒鐘。再用手抹一抹臉,就可以慢慢睜開眼睛了。三個三十秒 降低「姿勢性低血壓」發生率我們常會聽到有一些長輩在半夜上廁所時昏倒、摔得鼻青臉腫,剛開始常被誤認為是中風了,搞得家人親友緊張得不得了。林承箕認為這是因為下床的動作太急、太快,而發生「姿勢性低血壓」的狀況,年長、貧血、經常頭暈的人較容易發作。不管你是否屬於以上說的那三種族群,平常養成起床「三個三十秒」的習慣,就可以降低「姿勢性低血壓」發生的機率。所謂「三個三十秒」指的是:先躺在床上,睜開眼睛,花三十秒動動手、動動腳。再慢慢起身,在床沿坐三十秒,同樣動動手、動動腳。最後慢慢站起來,在床邊站三十秒,全身動一動,再輕鬆開步走。(本文摘自/24小時健康行事曆:林承箕醫師整合醫學DIY/自然主義出版社)

臉麻眼下垂 貝爾氏面癱作怪!

臉麻眼下垂 貝爾氏面癱作怪!#中風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 (諮詢/恩主公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治醫師陳麗蓮、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典佑、亞東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黃彥翔)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半夜都不睡,小心突然面癱!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臉不聽使喚,我是中風了嗎?熬夜加班要注意,半邊臉麻痺、失去味覺,突如其來的顏面神經失調,常讓許多人誤以為自己突發中風,就診後才發現,原來眼角下垂、眼瞼無法閉合、無法抬舉眉毛、口角下垂等症狀都是貝爾氏面癱作怪!貝爾氏面癱常與中風搞混,而2種疾病同異之處在哪裡?又該如何分辨呢? 顏面神經麻痺 這些族群有潛在發病可能 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典佑表示,「顏面神經」是12對顱神經中的第7對,掌管整個臉部的表情,貝爾氏面癱是病毒感染到顏面神經導致器官停止運作,是一種原發性的顏面神經麻痺,年輕人到老人家都有可能會發生。近年來因為壓力過大、免疫力差,年輕患者有增加的趨勢。亞東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黃彥翔表示,除了抵抗力弱的患者外,糖尿病患者、懷孕婦女、老年及免疫力不全患者也有潛在發病可能。 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特發性顏面神經麻痺」,亦稱「貝爾氏麻痺」。此名的由來是來自查爾斯‧貝爾爵士在西元1821年發表文獻,指出臉部的運動和感覺是由不同的神經支配的。 雖然此症的描述已有150年以上的歷史,然而其病因至今仍未有定論。理論之一便是「病毒」說。曾經被提出過的包括單純泡疹病毒、Epstein-Barr病毒及其他許多不同的病毒。雖然有一些血清中病毒抗體變化的證據,直接卻很難證實。 氣溫驟降時,會不會更容易發生?黃彥翔醫師表示,一般民眾容易對於此疾病有誤解,但根據2001年國外醫學期刊報告(BMC Neurol.2001;1:7.),氣候因素並不會對貝爾氏面癱的發生率產生影響。   (病毒秋冬活性高,容易入侵抵抗力弱的老人,因此面癱也常被認為是中風症狀。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病 症狀侷限臉部 根據國外統計,面癱的發病率約為萬分之2,主要是因為免疫力低下導致病毒入侵,與冬日易發作的中風不同在於,貝爾氏面癱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病,且症狀侷限臉部,不會出現中風一樣有四肢麻痺的症狀。 林典佑醫師表示,一般的貝爾氏面癱,只要經過神經傳導檢查判斷嚴重程度予以治療,大部分的患者在三周到一個月內都可以痊癒。若是特殊病毒如帶狀皰疹引起的面癱,可能會出現耳廓起水泡情形,嚴重會影響到聽神經導致耳鳴。雖然由帶狀皰疹導致耳鳴的發生機率不高,但把握時間及早治療仍是抗病上上策。 增強免疫力 西醫藥物治療合併針灸治療 除了西醫利用類固醇搭配維他命B群的藥物治療之外,恩主公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治醫師陳麗蓮也表示,把握機會增強免疫力,西醫藥物治療合併針灸治療,也能有效紓緩症狀。 由於面癱症狀是免疫力下降同時受到風邪入侵頭面部經絡,利用針灸治療四白、地倉、迎香、下關、顴髎、頰車穴位能夠補養氣血、增強免疫力;至於陽白、本神、童子髎、風池則可以祛除風邪、舒緩筋肉緊繃。此外,四肢穴道如合谷、外關、陽陵泉、足三里也是輔助治療重點。   (除了西醫的藥物治療,中醫針灸治療也能有效紓緩筋肉緊繃、增強免疫力。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預防復發的中醫5撇步 黃彥翔醫師提醒,因為是病毒入侵引起的疾病,即便治療過後,仍有病人會復發,想要預防面癱,一定要顧好生活細節,陳麗蓮醫師說明,最重要的是避免熬夜,睡眠充足才能建立免疫保護網,另外,現代人壓力累積,最嚴重的文明病就是放假不放鬆,只要適度放鬆身心,就能避免長期壓力降低免疫力。 1) 活化經絡 / 適度熱敷、按摩顏面肌膚、穴道,活化氣血、暢通經絡。 2) 適度運動 / 常做體操可增強對風邪的抵抗能力。 3) 補氣飲品 / 取2~3片的黃耆、防風、黨參、紅棗等藥材泡茶飲用,可以達到補氣養血扶正祛邪的功效。 4) 頭面保暖/ 冬天利用圍巾、口罩保護好頭面部,避免強風吹襲,夏天也要注意冷氣、風扇不要直吹臉部。 5) 少喝飲料/ 夏日避免攝取過多冷飲,阻礙經絡氣血循環。    (保護好頭面,避免強風直吹臉部。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臉麻眼下垂 5撇步防面癱!

臉麻眼下垂 5撇步防面癱!#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熬夜加班,半邊臉突然麻痺、失去味覺,我是中風了嗎?突如其來的顏面神經失調,常讓許多人誤以為自己突發中風,就診後才發現,原來眼角下垂、眼瞼無法閉合、無法抬舉眉毛、口角下垂等症狀都是貝爾氏面癱作怪! 顏面神經麻痺 這些族群有潛在發病可能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典佑表示,「顏面神經」是12對顱神經中的第7對,掌管整個臉部的表情,貝爾氏面癱是病毒感染到顏面神經導致器官停止運作,是一種原發性的顏面神經麻痺,年輕人到老人家都有可能會發生。近年來因為壓力過大、免疫力差,年輕患者有增加的趨勢。亞東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黃彥翔表示,除了抵抗力弱的患者外,糖尿病患者、懷孕婦女、老年及免疫力不全患者也有潛在發病可能。至於氣溫驟降時,會不會更容易發生?黃彥翔醫師表示,一般民眾容易對於此疾病有誤解,但根據2001年國外醫學期刊報告(BMC Neurol.2001;1:7.),氣候因素並不會對貝爾氏面癱的發生率產生影響。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病 症狀侷限臉部根據國外統計,面癱的發病率約為萬分之2,主要是因為免疫力低下導致病毒入侵,與冬日易發作的中風不同在於,貝爾氏面癱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病,且症狀侷限臉部,不會出現中風一樣有四肢麻痺的症狀。林典佑醫師表示,一般的貝爾氏面癱,只要經過神經傳導檢查判斷嚴重程度予以治療,大部分的患者在三周到一個月內都可以痊癒。若是特殊病毒如帶狀皰疹引起的面癱,可能會出現耳廓起水泡情形,嚴重會影響到聽神經導致耳鳴。雖然由帶狀皰疹導致耳鳴的發生機率不高,但把握時間及早治療仍是抗病上上策。增強免疫力 西醫藥物治療合併針灸治療除了西醫利用類固醇搭配維他命B群的藥物治療之外,恩主公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治醫師陳麗蓮也表示,把握機會增強免疫力,西醫藥物治療合併針灸治療,也能有效紓緩症狀。預防復發的中醫5撇步面癱症狀是由於免疫力下降同時受到風邪入侵頭面部經絡,利用針灸治療四白、地倉、迎香、下關、顴髎、頰車穴位能夠補養氣血、增強免疫力;至於陽白、本神、童子髎、風池則可以祛除風邪、舒緩筋肉緊繃。此外,四肢穴道如合谷、外關、陽陵泉、足三里也是輔助治療重點。想要預防面癱,一定要顧好生活細節,陳麗蓮醫師說明,最重要的是避免熬夜,睡眠充足才能建立免疫保護網,另外,現代人壓力累積,最嚴重的文明病就是放假不放鬆,適度放鬆身心,才能避免長期壓力降低免疫力。1) 活化經絡 /適度熱敷、按摩顏面肌膚、穴道,活化氣血、暢通經絡。2) 適度運動 /常做體操可增強對風邪的抵抗能力。3) 補氣飲品 /取2~3片的黃耆、防風、黨參、紅棗等藥材泡茶飲用,可以達到補氣養血扶正祛邪的功效。4) 頭面保暖/冬天利用圍巾、口罩保護好頭面部,避免強風吹襲,夏天也要注意冷氣、風扇不要直吹臉部。5) 少喝飲料/夏日避免攝取過多冷飲,阻礙經絡氣血循環。 

是真的!簡單2句話助降血壓

是真的!簡單2句話助降血壓#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高血壓與體重、運動、飲食、生活壓力等日常作息都息息相關,高血壓患者的年輕化趨勢更是家庭中的不定時炸彈,然而國外研究指出,只要適時關心問候,「血壓量了沒?」、「乖乖吃藥!」簡單2句話也可幫忙降血壓!家庭成員的關懷對增加高血壓患者有正向的影響,甚至可幫助降低舒張壓與收縮壓。臉紅當喜氣 竟是高血壓警訊今年30歲的劇場演員陳先生,因為喜氣洋洋得臉紅現象被暱稱為「財神爺」,身高170公分體重卻超過158公斤,曾在籌備演出夜晚因高血壓昏倒送醫,檢查才發現平常的臉紅現象,竟是血壓發出的健康警訊。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暨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俊立醫師指出,台灣高血壓人口近500萬人,但僅約一半曾被診斷並接受治療,而高血壓與腦中風、心臟衰竭、腎臟衰竭的發病率及死亡率有密切關聯,若輕忽積極治療的重要性,除了危及患者健康,也為全家人的生活與經濟帶來潛在的壓力。血壓控制應該更嚴格過去多建議一般高血压患者收縮壓應控制在140 mmHg以下,然而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於1月底刊登的2017血壓目標建議提到,50至74歲患者收缩壓控制在130 mmHg以下,75歲及以上患者則應低於140 mmHg。嚴格的控制標準在不同試驗中分別被證實可助於顯著降低非致命性中風風險,甚至可減少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性死亡率。吃湯圓、久坐少動都可能惡化病情林俊立醫師表示,元宵節應景湯圓下肚,再加上春酒聚餐,吃太多高糖高鹽份食物, 久坐少動,熬夜疲勞未恢復等,都是惡化高血壓病情的危險因子。為落實全民血壓健康衛教,並迎合民眾大量使用通訊軟體聯繫家人的習慣,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攜手台灣諾華推出全台首款三高貼圖【UPUP舉牌小人x健康心人物】暖心上架,期望藉此喚起大眾對三高慢性病親友的健康關懷與鼓勵。   

忘東忘西?失智十大警訊報你知

忘東忘西?失智十大警訊報你知#中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論是哪一種失智症,都可以透過門診評估, 從簡單的測驗做起,例如Mini-Cog,這份測驗會先告訴患者三樣事物,例如腳踏車、紅色、快樂。接著會請患者畫出時鐘,例如當畫10時20分時,那麼長、短針所在的位置就要分別在左右兩邊。等畫完時鐘,再問患者,之前的三樣事物,還記得幾種。如果時鐘畫對,算一分,接著每答對一個事物,算一分,這份測驗總分為四分,如果總分小於或等於兩分,就要再進行下一步測驗。中風引起的血管性失智症也很常見一般來說,會再用一份Mini Mental Status Exam(MMSE)的30分表格來測驗。以學歷來分,患者若是大學以上程度,要達到24分,若是小學,就要16分,如果未能達到標準,那麼失智症的機會很大。除了評估表之外,失智症的評估,通常還包含抽血及腦部影像,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來分辨是何種因素造成。另外,也需要神經科或精神科醫生,幫忙診斷與治療。造成可逆性失智的原因有甲狀腺機能亢進、B12不夠、神經性梅毒等。神經性梅毒現在已很少見,但仍可能是原因之一。另外,除了阿茲海默症,中風引起的血管性失智症也很常見,其他,如路易小體失智症、水腦等,都需要再仔細分辨,比較能對症治療。失智症的十大警訊1) 記憶減退,影響到生活和工作。2)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3) 言語表達出現問題。4) 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5)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6) 抽象思考出現困難。7) 東西擺放錯亂。8) 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9) 個性改變。10) 活動及開創力喪失。認知功能變差是正常的老化一般人所知道的阿茲海默症,其實只是失智症最常見的一種,其他就如上述,還有血管性的失智等。如果有偶爾忘東忘西的情形,其實不需要太緊張,但若懷疑有認知功能方面的問題,還是必須找專業醫師評估,確立診斷,分辨病因,接受治療。雖然失智症無法痊癒,但可以延緩它的惡化情況,不需要太過悲觀,但也不要輕忽。詹醫師給子女的貼心叮嚀/大家只要一談起失智症,就都非常害怕,但我們人年紀大了, 某些認知功能本來就會變差,這是很正常的老化現象,所以不需要老人家一忘記事情,就驚慌失措的以為老人家患了失智症。(本文摘自/好好照顧您/寶瓶文化出版)

防中風 記得動動手腳再下床

防中風 記得動動手腳再下床#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冷颼颼的天氣最容易誘發心臟病和急性中風,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口,容易因氣溫驟降產生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症。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中風每年奪走約1萬3千多條國人寶貴人命、1萬7千人生活失能,對病人及家屬的身心與經濟都造成重大打擊。長者起床時 先動動手腳再下床春節期間溫差變化大,林奇宏局長呼籲長者清晨醒來時別急著掀開棉被,可以先坐在床上動動手腳再下床。至於預防中風之道,規律的生活、有恆的運動、清淡的飲食、愉悅的心情、不抽菸、不酗酒等,尤其是家人有中風病史的人更不能輕忽,衛生局有鑑於此,聯合轄內各大中重度急救責任醫院、各醫學會推出「防治中風3步驟」:1) 健康就要動/在各鄰里活動中心、社區裡揪團一起來運動,養成自我健康管理的好習慣。自我健康管理的同時還能預防疾病。2) 把握黃金3小時/隨時警覺腦中風發生的蛛絲馬跡,一旦突然嘴歪眼斜、臉部不對稱(Face),單側手臂無法舉起(Arm),口齒不清(Speech)等疑似中風症狀,務必要分秒必爭地緊急就醫(Time)也就是FAST。快速、愈早就醫,把握黃金治療3小時效果愈好。3)  運用黃金自立給付包/腦中風病患在出院準備期間就可以向衛生局申請接受評估,一旦出院返家後相關的居家照顧、護理及復健馬上到位,無縫接軌地提供服務。

氣溫降 乾癬患者中風率高3倍

氣溫降 乾癬患者中風率高3倍#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你也有掉屑困擾嗎,小心恐併發中風!40歲的蘇小姐5年前乾癬發作,因為小腿、大腿、臀部、腹部、手肘、胸部等部位都出現斑塊狀脫屑,愛美的她不得不放棄最愛的短褲、短裙。有時患部奇癢無比,常常抓到破皮流血,2年前至過敏免疫風濕科就醫後,症狀才大幅改善。醫師提醒,勿輕忽乾癬長期發炎,併發中風率恐高達3倍!好發位置在肘窩、肚臍 天氣變冷易惡化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許寶寶提醒,近日天氣冷,乾癬患者應注意皮膚患部是否發生惡化的情形。乾癬是慢性皮膚發炎,發病原因與基因、環境有關,為骨髓內T細胞被激化,造成皮膚增生,好發位置在肘窩、肚臍、頭皮、臀部等,有時還會出現手腳指甲凹洞、變形等臨床症狀,約3成的病患會合併乾癬性關節炎。病患以男性居多 好發於30至50歲許寶寶醫師指出,乾癬病患以男性居多,好發於30至50歲男性,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卻會對生活造成極大影響。由於外觀變化,有人因頭皮變厚,旁人常誤以為是頭皮屑、衛生習慣差,讓許多患者飽受異樣眼光,有人甚至因此在找工作時被拒絕,不但讓患者缺乏自信,對工作、生活造成極大的困擾。罹患糖尿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2倍研究顯示,乾癬患者若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導致乾癬病患罹患糖尿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出2倍、罹患高血壓的機率也會高出約1.5倍,腦中風則是高出2~3倍。 因此乾癬不只是外觀問題,乾癬患者除了冬天要注意保暖外,更要留意保濕,勤擦乳液或凡士林,配合服藥,避免泡溫泉、喝酒或食用含酒精的補品,刺激性、高油高脂的食物也要盡量避免,從裡到外配合治療才能改變體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