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長期失眠 中風機率增加54%

長期失眠 中風機率增加54%#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工業社會人們白天生活步調快速,但晚上輾轉難眠的人不在少數,美國心臟學會期刊指出,失眠的人比沒失眠的人,中風機率高出54%,長期失眠達半年以上者,中風發生率會更高,失眠可能提高身體發炎反應,影響新陳代謝,危害心血管健康,因此求助安眠藥的人也越來越多。正確使用安眠藥5能力擺脫失眠衛生福利部透過專家學者研究提出「正確使用鎮靜安眠藥5能力」提供民眾用藥參考:1)做身體的主人/改善自己習慣作起,例如養成良好作息及睡眠習慣、不自行購藥。2)清楚表達自己身體狀況/例如失眠狀況、工作性質或其他影響睡眠因素。3)看清楚藥品標示/使用時看清楚藥袋上標示、注意事項及副作用等。4)清楚用藥方式、時間/使用前先了解藥物特性及服用時間,例如:服藥時間及劑量、交互作用、配合良好習慣。5)與醫師、藥師作朋友/失眠問題找醫師診治,用藥問題找藥師諮詢。因此如有失眠問題,應積極治療,避免自行服用安眠藥,以找出失眠原因,加以治療,除降低因精神不濟造成身心巨大壓力外,更可減低中風風險。

避開量血壓8錯誤 中風機率少一半!

避開量血壓8錯誤 中風機率少一半!#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有量血壓習慣的民眾,你是怎麼測量你的血壓呢?是每個月定期至醫院量血壓就能代表實際數據?還是量血壓時你都邊量邊講話?根據統計,我國二十歲以上的民眾,平均25%都有高血壓的症狀,值得注意的是,有高達三分之一(36.6%)的高血壓患者不知自己血壓過高,更有已中風的患者,自認身體健康,直至中風後才得知自己長期有高血壓的情況!見到醫生就緊張 醫院量血壓易不準許多高血壓患者,認為每月定期到醫院量血壓,就能夠代表真實的血壓數據,但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陳文鍾醫師就指出,台灣有白袍高血壓的盛行率大約落在40%左右,也就是看到醫生會緊張,一緊張,血壓就會升高,測量的數據當然不準!此外,病患到醫院時,通常急急忙忙,也容易導致血壓異常升高,所以要量血壓,最好能在家裡每天早晚各量一次,才能夠累積正確的數據,具備參考價值。血壓每下降一點 中風風險就大幅降低然而,儘管在家裡量血壓,是所有醫師建議的方法,但眾多高血壓患者因為懶惰省事,等各種理由,而沒有確實的量血壓,事實上,量血壓真的極為重要!根據研究指出,當收縮壓下降2mmHg,中風死亡率即下降6%;收縮壓下降幅度達5mmHg時,死亡率更是降到14%。此外,當舒張壓下降2mmHg時,中風發生率也下降達15%,下降7.5 mmHg時發生率更可減少46%,顯見血壓控制的重要性。量血壓禁忌多 避開後安心量雖量血壓一事看似簡單,但病患對於量血壓的方法與禁忌,卻不全然能夠了解。台灣高血壓學會學術委員會陳震寰主委表示,他就曾經碰過一位病患,為一名60歲男子,定期上健身房,並且習慣在運動後使用健身房提供的血壓計量血壓,因量測血壓數值始終穩定,對自己血壓表現十分安心,直至門診檢查時發現血壓高達160/90mmHg,經醫師詢問下才發現,原來該男子過去習慣在運動健身後量測血壓,因運動後血壓降低,男子一直以來量到錯誤的血壓值,導致延誤病情發現。高血壓學會就公布了民眾常見的量血壓錯誤行為:1)量血壓前未充分休息 。2)測量前抽菸、喝酒、喝咖啡 。3) 邊講話邊量血壓 。4)測量時姿勢不正確 。5)穿厚衣服進行測量 。6)兩次測量間未間隔一分鐘以上 。7)測量後未確實記錄數值 。8)以為血壓穩定了就不再定時測量。病患在家如何評估自身血壓穩定與否? 陳震寰建議,最合適量血壓的時間在早晨起床一小時內與夜晚入睡前,每次皆需量兩次取平均,並且兩次測量之間需間隔一分鐘以上的休息時間。另目前廠商也提供具備血壓紀錄表的藥盒,方便患者量血壓後確實記錄每天的血壓變化以及提醒按時服藥。

謹記減鹽4招 遠離中風、胃癌

謹記減鹽4招 遠離中風、胃癌#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鹽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不管是烹調或食物加工,都少不了鹽,不過,攝入太多的鹽,卻會影響健康,許多研究報告顯示,高血壓、動脈硬化、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甚至是胃癌,都和鹽吃得太多有關。罐頭、泡麵鈉含量高且大部份的加工食品,普遍含鈉量較高,如罐裝食物、速食麵以及香腸等醃製品,唯獨少數的天然食物含鈉量普遍較低,然而,衛生署及世界衛生組織對成人的「鈉」建議攝取量為每日不超過2400毫克,大約為6公克食鹽。調味料含鹽應少用 美味不減又健康但在烹飪過程中,所添加的食鹽及各種調味品如味精、醬油、烏醋裡都含鹽份,對此,基隆市衛生局提供4個方法,幫助民眾減少鹽分攝取少用鹽,美味不減少,食之有味:1)利用蔬菜本身的強烈風味/例如青椒、蕃茄、洋蔥、香菇、九層塔等,和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2)酸可減鹽/使用白醋、檸檬、蘋果、鳳梨、柳丁汁等各種酸味,來添增食物的味道。3)採用易保持食物原味烹調方法/如煎、烤、蒸、燉等,吃出食物的原味。4)外食族少吃醃製品、少喝湯、少吃泡麵/許多人都愛喝湯,卻不知湯裡面都是鹽和味精。

婦人罹帶狀疱疹 導致中風險失明

婦人罹帶狀疱疹 導致中風險失明#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當心帶狀皰疹不僅會造成神經痛,嚴重還可能造成失明、中風,不可不慎!一位62歲婦人,數月前突然中風,住院時頭痛到無法睡眠及血壓飆高,2個禮拜後出現眼部帶狀皰疹,甚至嚴重到角膜潰瘍溶解,必須做移植角膜手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蔡宜倫醫師指出,此患者中風是帶狀疱疹病毒造成腦部神經炎及血管炎所引起,並導致眼睛併發角膜炎,險些造成婦人失明。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初次感染大部分是在孩童時期,也就是水痘,之後病毒潛藏在腦脊髓的感覺神經節內,當人體免疫力降低時會再度活化。也就是說,得過水痘的人,就有可能會發生帶狀皰疹。2成發生於眼部 老人機率更高帶狀皰疹有2成會發生在眼部,年紀愈大發生在眼部機率也愈大,85歲以上甚至會有5成機率發生。眼部帶狀皰疹在皮疹出現之前,會有發燒、倦怠、頭痛和眼睛痛,而有3分之2的眼部帶狀皰疹會出現角膜症狀,會產生角膜炎、角膜潰瘍、角膜水腫,即使症狀痊癒後,仍會在角膜上留下斑痕影響視力。更嚴重者,若角膜上皮長期癒合不全,會導致角膜溶解甚至穿孔破裂造成失明。壓力大、睡眠不足 當心病毒侵襲帶狀皰疹好發於60歲以上的老人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細胞性免疫會降低。年輕人多半在遇有重大壓力、長期睡眠不足時會發生。在症狀發生時,若能在72小時內使用抗病毒藥,可以緩解帶狀皰疹的病程、疾病嚴重度以及併發症。但如果產生了眼部併發症或皰疹後神經痛,治療就會非常棘手。因此,目前來說施打疫苗來預防帶狀皰疹復發是一項選擇。

男子一覺醒來臉歪嘴斜!顏面神經麻痺惹禍

男子一覺醒來臉歪嘴斜!顏面神經麻痺惹禍#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38歲男性,約1個禮拜前有感冒症狀,熬夜看電視,直到半夜才入睡。早上刷牙時,發現水會不自覺從左邊嘴角流出,左眼也無法閉緊,照鏡子發現自己臉是歪嘴斜的,擔心自己年紀輕輕的該不會中風了吧?經醫師檢查發現,他的肌肉力量皆正常、言語及表達也很清楚,診斷為左側顏面神經麻痺,而並非中風。經藥物治療及自我照護之後,3個月後回診時,症狀已完全復原,同時也改掉了熬夜的壞習慣。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鍾政澤醫師表示,顏面神經麻痺是一種急性神經發炎的疾病,常常一覺醒來出現包括嘴巴歪斜、口水外流、眼睛閉不緊等症狀。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貝爾氏麻痺,是病毒感染所致、自體免疫失調、局部的血液循環不良或其他不明原因。藥物治療 8成患者能完全恢復鍾政澤醫師指出,顏面神經麻痺在急性期時因為神經受損,所以要改善症狀需一段時間。第1星期可使用類固醇控制發炎、減輕神經受損的程度,但若發現是帶狀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建議可以併用抗病毒藥治療,大約有80~85%的患者能完全恢復,復原時間則是數星期到半年不等。保暖、增抵抗力 防感染鍾政澤醫師也建議,顏面神經麻痺的可以施行臉部按摩,以手輕柔向上按摩數次,增加臉部血液循環及減輕麻痺肌肉僵硬感;也可藉由臉部肌肉運動,如:站在鏡前施行皺眉頭、用力鼓起雙頰、吹口哨及嚼口香糖等運動,以防止肌肉萎縮臉部;還有適當保暖,避免暴露於寒冷環境,可適度熱敷,以防止血管收縮,並要有充足休息與睡眠,增加抵抗力。

不是中風!手抖不停竟是高血糖所致

不是中風!手抖不停竟是高血糖所致#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一名79歲的婦人,日前發現右手突然出現不自主運動,手抖不停、步態不穩,起初懷疑是腦中風,安排電腦斷層檢查未有出血,抽血發現血糖血脂異常,以降血糖藥物治療後,狀況改善,醫師指出,其症狀為高血糖引起的不自主運動。現代人因生活習慣西化,過度攝取高熱量高糖類飲食,運動時間不足,人口平均年齡老化,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逐年增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蔡孟釗醫師指出、代謝症候群指的是體重過重、腰圍過粗、血壓過高、血糖及血脂代謝異常等問題,和心血管疾病與腦血管疾病發生有密切關係。精神病患 易有三高問題蔡孟釗醫師表示,精神科病人亦為代謝症候群危險族群之一,如重度憂鬱症,焦慮疾患,和其他精神官能症患者,也因本身情緒障礙,恐慌,失眠,物質濫用等問題,影響其生活習慣,如減少外出,藉由高熱量高糖分飲食宣洩情緒,身心壓力過大影響代謝等,都是促成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因子。蔡孟釗醫師也提醒,高血糖所引起的不自主運動,為四肢的不自主持續性抖動,與中風突然的半側臉部或肢體無力、麻木、偏癱等有所不同,而不自主運動只要將矯正高血糖的問題,便能改善其狀況。而要預防代謝症候群,必須長期規則注意體重,血壓,血糖及血脂狀態,維持正常生活作息,培養規律運動,健康飲食。

心顫患者 罹中風、失智、心肌梗塞風險暴增!

心顫患者 罹中風、失智、心肌梗塞風險暴增!#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心跳怎麼覺得忽快忽慢?」心房顫動,對許多民眾,相較於中風、失智、心肌梗塞,可能是個陌生的名詞,但以直白一點的說法,就是「心臟跳動的不規律」,而民眾可別小看心顫所帶來的風險,因為根據研究指出,中風、失智、心肌梗塞全都與心顫有關,且我國中風登錄統計顯示,全台近三成的中風病患,都有心顫病史!心顫患者 心肌梗塞發生率較常人高兩倍根據最新登載於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研究證實,心房顫動不僅會導致心肌梗塞的發生率變為正常人的兩倍,並且女性風險更高出男性1.55倍。長期追蹤更發現,初次診斷心房顫動的五年內,患者失智的機率為10.5%,與中風的機率相當,後續照護的社會成本龐大。心跳不規律、心悸 就要懷疑是心顫然而,眼看心顫對健康的威脅,早已兵臨城下,但雙和醫院神經科陳龍醫師表示,國際性調查發現,自有症狀到確診是心房顫動而予以處理平均大約延遲2.6年,且我國平均24萬人有心顫問題,都讓心顫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定時的炸彈。值得注意的是,陳龍醫師直指,40歲以上的民眾,終身可能罹患心顫的機率,達二成五,罹患危險因子,也與年紀漸長、壓力大、缺乏運動、心臟肥大、三高、肥胖等有關,因此提醒,若民眾出現心悸或心跳不規律的情況,務必上心臟內科就醫,以確保自身健康!

速食、超商解決三餐 外食族謹記減鹽7招

速食、超商解決三餐 外食族謹記減鹽7招#中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多鹽、多鈉、多問題,是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因為長期攝取過多的鹽份,導致鈉含量偏高,造成身體開始出現高血壓、中風等許多問題。減鹽技巧 避免攝取過多鈉含量據衛生署的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鹽6公克),但現在多數人習慣於速食店、便利超商解決三餐,而這些地方餐點的鈉含量都高得驚人,對此基隆市衛生署在此告訴各位民眾減鹽小技巧,希望民眾能減少鹽份攝取,保有健康的身體:● 外食族群減鹽絕招1)建議減少到速食店用餐的頻率,選擇鈉含量較低的餐點。2)要求店家烹調食物減少鹽及醬料使用。3)減少醬汁食用。4)儘量不要點醃、燻、醬、滷、漬等方式烹調的菜餚。5)不要添加過量的鹽、醬油或調味佐料。6)火鍋湯底少喝。7)儘量少吃含鹽量高的小吃。● 外購物注意原則1)多選購新鮮食物。2)吃泡麵時,減少佐料包的使用。3)記得先看營養標示了解食品的含鈉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