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

狂瀉不止!原來是神經內分泌瘤作祟

狂瀉不止!原來是神經內分泌瘤作祟#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王大明(化名)連續腹瀉一個月,嚴重到一吃東西就跑廁所,看了多家腸胃科診所,大腸鏡、胃鏡檢查都顯示正常,卻仍天天狂瀉超過五、六次,影響平日工作與生活甚鉅。最近一次送醫,是因多日未進食,造成體重下降、暈眩後緊急送入急診室施打營養針。身體虛弱不宜手術治療 注射長效型體抑素減緩症狀嘉義長庚副院長兼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李冠德描述:「該患者從腸胃科轉來血液腫瘤科,經電腦斷層發現,胰臟有一公分左右的腫瘤,切片後確診為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但因患者症狀嚴重,且體重過輕、體力很差,不適合進行手術治療,因此施予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接受治療後,患者腹瀉狀況明顯減緩,且恢復正常進食,一個月後身體狀況改善,才進行手術切除腫瘤,整體治療結果良好。」神經內分泌瘤難確診 緩解症狀、延緩腫瘤惡化為治療重點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因為賈伯斯而逐漸被大眾認識,李冠德醫師指出,但因患者的症狀如腹瀉、腹痛、咳嗽、盜汗及熱潮紅等,與一般腸胃疾病或更年期症狀類似,容易遭忽略或混淆,「這類患者往往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確診,且有超過一半的患者確診時腫瘤已經轉移。」診斷神經內分泌腫瘤必須靠醫師的臨床經驗,而民眾自身也要有所警覺,如今診斷工具進步,「生物標記平台」能幫助早期診斷、監測治療的成效,但要確診及確認惡性度仍需採病理切片。李冠德醫師進一步說明,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手術切除是最根本且能根治的方法,對於無法切除或已經轉移者,治療重點則以症狀治療及延長壽命為主。「化學治療對神經內分泌腫瘤普遍反應不佳,近年診療上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或口服mTOR抑制劑,可有助緩解功能性症狀、延緩腫瘤惡化速度、延長存活期。」研究證實,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除可有效紓緩功能性症狀外,對於原發部位於間腸(mid-gut)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可延緩腫瘤惡化時間達15.6個月,目前已是國際治療的標準方針。李冠德醫師提醒,神經內分泌腫瘤是需要長期抗戰的慢性癌症,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預後極佳。因此,若有類似更年期症狀、長期失眠、腹瀉、腹痛等情形,且持續一年以上者,要有所警覺,儘早確診接受治療,才是防治的關鍵! 

熟了再塗醬!烤肉注意3迷思 腸胃炎不來亂

熟了再塗醬!烤肉注意3迷思 腸胃炎不來亂#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美食人人愛,尤其中秋團圓,親朋好友齊聚一堂,吃大餐、烤肉機會大增,然而也要當心因此禍從口入!據統計,每逢中秋節前後,胃腸肝膽科門診病患明顯增加2至3成,以急性腸胃炎、消化不良佔多數,症狀包括腹脹、腹痛、嘔吐、腹瀉等,醫師表示,食材準備、保存以及烹調過程都潛藏致病風險,特別分享烤肉的3迷思及5要訣,讓大家安心過中秋。  3迷思1) 魚有生魚片,牛排可五分熟,牛肉烤不熟沒關係/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陳鴻瑋表示,肉類、海鮮等食材務必烤熟,半生不熟會增加感染病菌或寄生蟲的可能,建議煮半熟再烤,保留風味也減少毒素。2) 柚子膳食纖維豐富,多吃有益/柚子雖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幫助消化,但吃太多容易造成腹脹、腹瀉。且一顆柚子熱量高達300大卡,等同一碗白飯,且柚子屬高鉀水果,糖尿病與腎臟疾病的病患應酌量食用。3) 食材放上烤盤就要馬上使用烤肉醬料/高溫會導致醬料產生化學變化,釋放致癌物質,應待食材熟後再使用烤肉醬料。  5要訣1) 食物低溫分類保存/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膳食供應組林郁茹組長表示,不同種類食物在清潔後,應分類保存,可用保鮮盒或保鮮密封袋置於冰箱,低溫保存於7℃以下,要烤肉的時候才拿出,可降低病原菌的滋生。2) 避免交叉汙染/使用不同砧板處理海鮮、肉類和蔬菜,且生熟食應分開放置,夾生食與熟食的夾子也要分開;夾過生食的夾子和筷子,除非使用攝氏100度的熱水殺菌2分鐘以上,否則不建議再吃進嘴裡。3) 烤肉選擇低脂肉/雞胸肉、魚肉、里肌肉等,脂肪含量低,可減少過多熱量攝取,另外,避免選擇加工製品、醃製品,例如:香腸、培根、貢丸、花枝丸等,因含防腐劑且脂肪含量高、熱量高。4) 自製醃醬,少用烤肉醬/新鮮食材只要少許胡椒、蔥、蒜、醬油略為醃製即可,避免使用沙茶醬、烤肉醬,增加熱量及鈉的攝取。5) 三蔬二果不可忘/每日至少三份蔬菜兩份水果,在烤肉的食材中,多添加一些蔬菜,如筊白筍、絲瓜等,蔬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可消除烤肉而產生的自由基。

凍齡少年!16歲男怪病纏身 外表體型似10歲

凍齡少年!16歲男怪病纏身 外表體型似10歲#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孩子是否健康成長是父母最關心的事情,一旦發現家中小孩發育遲緩,千萬別大意,應及時就醫。中國廣東省出現一名「凍齡少年」,原本應是16歲的小大人,但身高、體重卻只有10歲大,醫師診斷後,是罹患「炎症性腸病」及「克羅恩氏症」,才害他「長不大」。醫師誤判腸胃炎加重病情 國中時停止發育「凍齡」對30歲的人來說,可能是件好事,但對青少年來講,就是一個頭疼的問題。這名少年從小學4年級開始,身體發育就比一般同學來得慢,父母原先以為只是營養不良,到醫院檢查後,醫師只說是腸胃炎,經多次治療,還是無法確認症狀,到國中時,少年的發育彷彿停止一般、不再長大。少年今年滿16歲,但身高只有137公分、體重不到25公斤,看上去就像個10歲的小孩,輾轉多家醫院都找不到原因,終於在最後一家醫院找出答案,當地醫師說,是罹患「炎症性腸病」及「克羅恩氏症」。兒童常被誤診腸胃炎 應更加注意當地醫師表示,少年罹患的炎症性腸病,需要透過手術治療,但少年目前已出現腸道阻塞的症狀,無法正常進食,並且嚴重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症等,必須等待腸內吸收夠多營養才可進行,且術後需要服用克羅恩氏症的藥物。至於少年的怪病從何而來,醫師說,目前還無法找到確切的證明,但可能來自平常的生活習慣、環境,例如生活壓力大、飲食西化、喝酒、抽菸都有可能,通常發病年齡在20~30歲左右,若發生在兒童身上,常常被誤診為腸胃炎,而影響到生長發育。炎症性腸病屬終生性 復發機率高雖說炎症性腸病並不會影響智力發展,但對一個人來說「長不大」,就是生活的一項阻礙。醫師說,這是由多種病因所引起、免疫系統異常導致「腸道慢性」、「復發性炎症」,且屬於終生發病傾向,只要曾有過病例,就有可能再復發,常見的症狀是腹痛、腹瀉及體重下降,必須長期服藥、打針才行。因此,醫師提醒,一旦發現小孩發育遲緩,且找不出原因,應儘速就醫,以免拖到病情惡化,引發其他症狀,後悔一生。

泡泡水玩具生菌數超標 恐增腸胃炎風險

泡泡水玩具生菌數超標 恐增腸胃炎風險#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泡泡水玩具只要輕輕一吹,一顆又一顆夢幻的泡泡就會從中飛出,不僅帶給小朋友無限的想像空間外,也是每個人童年必備的玩具之一,只不過,在挑選上可要特別注意!日前,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抽查北部市售的17件泡泡水玩具,結果發現除了10件不符合中文標示規定外,2件生菌數超過國家標準規定14倍與36.6倍,若不慎接觸、誤食,恐會導致結膜炎、腸胃炎等;另外也檢出2件含有綠膿桿菌,如有傷口則有引發敗血症風險。泡泡水玩具生菌數過高 恐引發結膜炎標檢局表示,由於泡泡水玩具含有較高的水活性,容易滋生細菌,一旦泡泡水含生菌數過高,兒童於玩耍時,不小心碰觸到眼睛、使用完沒有立刻洗手或誤食等,皆可能導致兒童出現眼睛發紅、結膜炎、喉嚨紅腫、皮膚過敏、腸胃炎或發高燒等症狀。至於綠膿桿菌,則為常見的病原菌之一,容易經水作為媒介傳染至人體,形成傷口及血液感染,如敗血病。玩樂也能兼顧安全 4大注意事項要知道為維護消費者權益,標檢局提供了4大選購及使用泡泡水玩具的注意事項,幫助民眾在玩樂同時,也能兼顧到健康安全:1)應購買有貼附「商品檢驗標識」之商品。2)建議不要購買商品標示不明之產品,請選購中文標示資訊清楚、詳細的產品。3)使用泡泡水玩具時,應避免觸碰眼睛及嘴巴,並於使用完立刻洗手。4)由於泡泡水開封後,即可能受到環境中微生物之污染,此類產品應於開封後儘速使用完畢。

夏季腸胃炎易上身 老人、小孩當心脫水休克

夏季腸胃炎易上身 老人、小孩當心脫水休克#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天好熱!很多人在飲食上偏好清涼或生冷的食物及飲料,但天氣炎熱潮濕,細菌孳生繁殖快速,若食物處理不當,容易腐壞或受污染。一不小心吃下這些被細菌污染的食物,或喝下不乾淨的飲水,多半逃不過急性腸胃炎的魔掌。一旦感染腸胃炎,多半會出現包括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有些人更會有嚴重的腸絞痛,糞便有黏液或血絲。抵抗力較弱的老人或小孩,若是吐或拉的次數太多,還會造成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大量流失,出現脫水症狀,甚至會有休克的現象。腸胃炎發作 應先禁食、多補充水分阮綜合醫院消化內科阮蘭婷醫師指出,夏季腸胃炎分為細菌性和病毒性腸胃炎。患者主要症狀為上吐下瀉,小孩及老年人的症狀會特別的嚴重,通常只要多補充水分、運動飲料,禁食一至二餐,大部分都會自動痊癒,但若出現發燒、血便則需要就醫治療。稀飯、白吐司   少量多餐為原則如在急性期,因腸胃道黏膜發炎,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急於進食是無益,應短時間禁食至少2到4小時,並配合服藥,待腸胃不適減緩,才從量少、少油脂、易消化的食物開始吃起,例如稀飯、白吐司。而喝配方奶的嬰幼兒, 則改成喝「半奶」,若腹瀉持續超過二星期,再考慮換成無乳糖奶粉。喝母奶的嬰幼兒則是照常餵母奶,但需少量多餐。急性會傳染   全家勤洗手助預防其次是不斷嘔吐和腹瀉,會使身體流失水分,所以應時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運動飲料因含糖份高,會加重腹瀉症狀,所以腹瀉嚴重病人,還是喝口服電解質液較適當。如果出現厲害的嘔吐或腹瀉,連服藥都無法改善,且出現脫水現象,則要注射靜脈輸液,以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阮蘭婷醫師特別要提醒,家裡有一人感染腸胃炎,全家都要勤洗手,因為急性腸胃炎多為糞口傳染,養成用肥皂洗手的良好習慣並注意環境衛生才是最佳的預防之道。

夏季易鬧腸胃炎 中藥飲食養生助改善

夏季易鬧腸胃炎 中藥飲食養生助改善#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每到夏天,濕度與熱度同步升高,也是細菌、病毒滋生的季節,食物的保存稍不留意,就可能變質,飲食起居一不小心感染腸胃炎的機會大增。加上天氣熱,民眾喜食冰涼飲品或生鮮蔬果,南投醫院中醫科顏素美醫師表示,以中醫觀點來說,飽食寒涼之物易引發腹痛腹瀉。腸胃炎也分寒熱   對症下藥以免延誤病情顏素美醫師表示,夏季好發的腸胃炎有寒有熱,通常以上吐下瀉表現,如果噁心,嘔吐,腹痛,肛門處很熱,像抹上辣椒的感覺,糞便很黏,是屬大腸有熱,用葛根芩連湯治最好,由葛根、黃芩、黃連、甘草4味藥物組成,葛根有昇陽止瀉的作用,黃芩、黃連是具消炎效果的中藥,能夠有效清除腸內炎性物質而不損害腸胃。如果噁心,嘔吐,腹痛,大便鬆散不成形狀,氣味不臭,多屬寒證,常因夏天嗜食涼性瓜果或冰飲品所引起,對於這類患者,可給予散寒解表、化濁止嘔藥物,如藿香正氣散,桂枝人參湯、理中湯等治療。倘若是因暴飲暴食引起,通常噁心,嘔吐伴有腹痛、腹脹悶,拉完肚子反而較舒服,多屬食滯不化,可以消食導滯藥物,如平胃散加木香、砂仁等治療。腸胃炎易致脫水  老人小孩尤要當心顏醫師也表示,腸胃炎症狀輕微的人可能上吐下瀉一至二天後自行恢復,此時除了補充足夠的水分,避免脫水,預防電解質不平衡,可在水中添加少量食鹽,才不會全身無力。嚴重者,尤其老人及小孩,則應儘速就醫,最好別自行服藥,以免延誤病情。而夏天氣候炎熱,民眾在食物上可選擇屬性清涼者,如冬瓜、綠豆、薏仁、苦瓜等;中藥養生飲品可選用金銀花、甘草、菊花、麥冬、紫蘇、荷葉等。如有消化不良情形,可搭配四神湯健脾助消化。

腸胃炎高峰期 國小畢旅驚傳腹瀉群聚

腸胃炎高峰期 國小畢旅驚傳腹瀉群聚#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臺北市明湖國小舉辦畢業旅行,學生於3月5日晚會後,便陸續出現嘔吐、發燒等症狀,截至目前為止,共有119人因出現嘔吐、發燒等疑似症狀看診,目前已採集相關檢體,待檢驗結果確認。對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近來因接連發生諾羅病毒性腸胃炎集體群聚感染事件,所以,提醒民眾應注意個人及飲食衛生,如有嘔吐或腹瀉症狀者,應儘速就醫並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而居家及校園環境,可使用市售含氯漂白水稀釋(漂白水:水=1:50)進行消毒,嘔吐物則可使用較高濃度的漂白水稀釋液(漂白水:水=1:10)進行消毒,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防止疫情發生。諾羅、輪狀傳染性強 民眾應提高警覺衛生局疾病管制處陳少卿處長表示,病毒性腸胃炎以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較為常見,傳染力極強;諾羅病毒於任何年齡層皆可能被感染,而輪狀病毒則好發於6歲以下的嬰幼兒。主要傳染途徑皆是由糞口傳染,曾與病人共食或接觸相同物品、食用遭污染的食物或飲料等都可能造成感染。此外,罹病的餐飲從業人員於食品調理過程造成的污染,也會提高感染的風險。校園易發生腹瀉群聚 如有異狀應請假在家另外衛生局也要提醒民眾,校園發生病毒性腸胃炎群聚的頻率,較細菌性腸胃炎為高,受到影響的學生數更多,因此,為考量學校環境與容易發生腹瀉群聚疫情的特殊性,如有籲出現嘔吐、腹瀉症狀的學童,應請假在家休息,並於症狀緩解後48小時再返校上課,並注意個人衛生習慣。

又吐又拉不停歇 腸胃炎大發威

又吐又拉不停歇 腸胃炎大發威#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上週急性腸胃道疾病門、急診就診人數仍處於高峰狀態,目前除了學校已開學外,各機關也陸續開工中,因此,提醒民眾應注意個人及飲食衛生,特別是人口密集場所(如餐廳、醫院、學校等),更要加強防疫措施,如有出現嘔吐或腹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防止疫情發生。0至6歲兒童 為腸胃道疾病高危險群依據疾病管制署疫情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門、急診腸胃道就診總人次仍維持高峰,各年齡層每萬人口發生率,以0至6歲兒童為最高,另據腹瀉群聚監測顯示,今年迄今共發生26起病毒陽性之腹瀉群聚事件,其中18起為諾羅病毒感染、6起為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混合感染、2起為輪狀病毒感染。諾羅、輪狀傳染性強 勤洗手助預防病毒性腸胃炎傳染力極強,其中諾羅病毒任何年齡層皆可能被感染,輪狀病毒則好發於6歲以下嬰幼兒,然而預防方法,除了要勤洗手、煮熟所有食物外,就連吃剩的食物,也應放溫度適中的冰箱中保存,不需烹煮的食物,則應儘快吃完。此外,在照顧患者時,環境和器物表面如被汙染應用漂白水擦拭(1000ppm);處理患者糞便、嘔吐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用漂白水消毒(5000ppm)後再沖入下水道,並澈底洗手;有症狀者(尤其是餐飲業廚工)應停止處理食物,儘速就醫在家休息,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又吐又拉要注意 恐是腸胃炎徵兆病毒性腸胃炎的症狀有水瀉、嘔吐、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症狀,通常一般人感染後都可以康復,唯有嬰幼兒、老年人、免疫不全的人、感染後可能出現脫水、電解質不足,進而抽搐的情況發生。而目前市面上已有輪狀病毒疫苗,民眾如有需求可諮詢醫師評估後自費接種,但諾羅病毒及大部分的腹瀉病毒尚無疫苗可施打,因此,疾管署提醒,落實勤洗手,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不生飲、生食,與他人共食使用公筷母匙,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