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

台男出國玩「腫成香腸嘴」孵出2.5公分肥蟲!醫警告「這3處」慎防叮咬

台男出國玩「腫成香腸嘴」孵出2.5公分肥蟲!醫警告「這3處」慎防叮咬#寄生蟲

33歲陳先生去年10月中旬到秘魯旅遊,疑似因在熱帶雨林區住宿,吃到不潔食物,返國2週後不明嘴唇腫大且伴隨疼痛感,由於外觀近似皰疹,經診所治療半個月未見好轉,最後轉診到馬偕醫院口腔顎面外科,才發現是少見的「馬蠅」蟲卵寄生,最後安排病人全身麻醉情況,在手術室內活捉3隻已孵化,並寄生於嘴唇上的馬蠅幼蟲。

咬一口毀一生!他被「蜱蟲」咬竟從此罹怪病⋯醫警告:未來吃肉恐休克

咬一口毀一生!他被「蜱蟲」咬竟從此罹怪病⋯醫警告:未來吃肉恐休克#寄生蟲

「紅肉過敏」的感染源是蜱蟲,患者通常在吃完紅肉、乳製品或含有明膠的藥物的3~6小時之後,皮膚出現大片的蕁麻疹、紅斑、嘴唇腫脹等現象。建議民眾,蜱蟲可能會附著於人體皮膚好幾個小時之後才叮咬,所以若從戶外回到室內,最好就徹底檢查一番,或直接去洗澡及換下衣物,才能預防被蜱蟲叮咬。

鳥類出沒注意「寄生蟲」躲衣物害你全身癢!醫建議「5招」殲滅

鳥類出沒注意「寄生蟲」躲衣物害你全身癢!醫建議「5招」殲滅#寄生蟲

晾曬衣物的場所、陽台若常有鳥類出沒,小心禽蟎沾附在衣物,爬到身上叮咬吸血。許多到皮膚科求診的患者,身上出現大片紅疹,密集分佈在腹部、腰部、手臂、大腿內側、腋下等部位,經醫師詢問,患者們不約而同都表示,家裡晾曬衣物的空間,確實有常見鳥類如珠頸斑鳩、鴿子、八哥出沒,或本身就飼養雞隻。

兒童腹瀉、貧血⋯別誤認腸道發炎!恐環境不潔感染鉤蟲

兒童腹瀉、貧血⋯別誤認腸道發炎!恐環境不潔感染鉤蟲#寄生蟲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日前曾發生家人帶男童野外露營「赤腳踩地」卻感染鉤蟲,導致腸道藏10幾隻蟲體的新聞。其實想預防鉤蟲感染,生活健康常見的勤洗手習慣,對於12歲以下兒童來說,尤其重要。澄清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黃一修表示,鉤蟲病是一種寄生蟲寄附於人體小腸所致的疾病,若兒童感染鉤蟲,可能會導致發育遲緩、學習障礙等永久性傷害。寄生人體的鉤蟲主要包括十二指腸鉤口線蟲(Ancylostoma duodenale)及美洲板口線蟲(Necator americanus)2種,全球約有超過1/10的人口感染鉤蟲,但其中大多數無症狀,鉤蟲感染主要發生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溫暖潮濕地區)。十二指腸鉤蟲約存活1~2年,美洲鉤蟲約存活3~5年。鉤蟲感染力可穿過皮膚進入腸胃黃一修進一步解釋,人類可能透過皮膚直接接觸泥土或食用不潔的食物而感染鉤蟲,蟲卵經糞便排出人體後會孵化成幼蟲,其感染力可穿過皮膚,移行至肺,再從呼吸道向上爬行至氣管被咳出,伴隨唾液被吞入腸胃道,最後吸附於小腸黏膜上並發展為約長為1cm的成蟲。且鉤蟲在進入人體後,需要5至6週才會開始產卵,雌蟲每天可產數以千計的卵隨糞便排出。 臉色差、腹痛、不明貧血是徵兆黃一修說明,在臨床診斷上,鉤蟲感染主要藉由糞便顯微鏡檢查發現蟲卵或幼蟲而被發現,以上消化道內視鏡切片檢查也可以看到寄生在人體的鉤蟲。且若兒童若長期感染鉤蟲,可能會影響學習或有智力障礙、生長與發育遲緩的現象。鉤蟲感染主要症狀表現: 貧血 營養不良 浮腫 腹痛 胃腸功能障礙感染嚴重者,甚至會出現以下症狀: 皮膚癢 皮膚炎 爬行疹(creeping eruptions ) 咳嗽 肺炎 哮喘 發燒 下痢 腹痛 虛弱無力鉤蟲感染在治療上,目前可用口服藥劑殺蟲,與勤洗手建立良好生活習慣來預防。黃一修提醒有小朋友的家長,雖然現今生活條件較佳,水質和食物來源皆穩定,但在日常習慣與飲食上建議仍需加強把關,透過確保飲用安全的水源,盡量避免吃生食或生冷食物,適當的處理及烹調食物,勤洗手,在戶外玩耍時也要盡量穿著鞋子,才能確保成人與小孩都能健康成長。

婦腦長蟲窩陷昏迷 出國吃生肉惹禍

婦腦長蟲窩陷昏迷 出國吃生肉惹禍#寄生蟲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68歲蕭媽媽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近來感覺倦怠無力、胃口不佳,某天突然意識不清,被家人送醫急救,檢查發現有發燒、肺部膿瘍發炎、血糖過高及輕微腦萎縮情形。住院治療7天後,所有病症皆已控制穩定,蕭媽媽卻陷入昏迷,醫師進行腦部磁振造影檢查,竟發現她腦部滿是一種名為「豬囊尾蚴」的寄生蟲!「豬囊尾蚴」可寄生人腦或脊髓兩天後蕭媽媽恢復意識,表示自己半年前曾在東南亞旅遊時生吃豬肉,醫療團隊更確定其狀況為豬隻寄生蟲轉移宿主所導致。豬囊尾蚴是原生於豬隻的寄生蟲,會因人們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豬肉而轉移宿主,可寄生在人體腦、脊髓或肌肉中。台北慈濟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許元昱指出,豬囊尾蚴蟲可一直存活在人體內,並在人體內繁殖,若進入腦組織,會搶腦部的養分、血液,引起周圍腦組織發炎;而人腦會因反覆發炎、修復,使腦組織膠質增生,影響腦功能,若延誤治療甚至會危急生命。過往診斷豬囊尾蚴蟲的方式是取出部分腦組織化驗,不僅技術困難且有傷害腦組織的風險。而2017年開始,國際放射線醫學會修正診斷準則,只要腦部磁振造影影像顯示有小於2公分的圓影,裡面有小黑點;或沒有小黑點但顯示有大型病灶,且有生食豬肉生活史者,便可直接診斷,盡快給予有效的抗寄生蟲藥物治療。核磁造影揪難解的腦部病灶磁振造影即過往所稱的「核磁共振」檢查,許元昱主任說明,「磁振造影的組織對比和解像能力比電腦斷層高,所以能看到腦中極微小的阻塞、出血、發炎或血管病變;當腦功能受影響或出現無法解釋的腦部、神經症狀時,就是磁振造影的使用時機。」以蕭媽媽為例,初步以電腦斷層檢查時發現輕微腦萎縮,懷疑腦中風,但經藥物治療後雖症狀緩解,意識卻較之前更混亂,甚至昏迷,這種狀況就適用核磁造影檢查。經過40天住院治療,蕭媽媽康復出院。許元昱主任表示,治療豬囊尾需持續施以抗寄生蟲藥物,至少2周至1個月才能有效殺蟲;而死亡的寄生蟲會在腦中縮小、鈣化,整個病程對人體傷害的程度需視蟲的數量和寄生位置而定。老幼及慢性病患避免吃生食許元昱主任提醒,食入寄生蟲初期不一定會立即影響身體,但可能因繁衍數量增加而影響身體器官,或在免疫力降低時造成不適,因此慢性病、老年人、幼童等免疫力較差的族群,務必避免食用生食。

吃自種無農藥菜拉出蛞蝓?醫:不可能

吃自種無農藥菜拉出蛞蝓?醫:不可能#寄生蟲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食安問題頻傳,現代人重視食品安全,許多民眾擔心市面上的蔬菜有農藥殘留問題,因此開始吃有機食品,甚至有民眾乾脆在自家空地便開闢有機蔬果園。蛞蝓不可能在人體內存活 應該是自行爬入便盆一名七旬阿嬤家中栽種有機蔬菜,沒有使用農藥。近日家屬在阿嬤的便盆裡發現糞便中有不明生物蠕動,擔心是寄生蟲,趕緊將生物打包帶至醫院求診。醫師查看發現糞便中蠕動的是蛞蝓,不可能在人體內存活,初步研判應該是自行爬入便盆中,醫師解釋後家屬才鬆一口氣,帶阿嬤返家。南投醫院檢驗科主任陳怡靜表示,寄生蟲成蟲及蟲卵可經由顯微鏡型態判讀,該名患者帶來的生物依據特徵、外觀及顏色,與一般人體腸道寄生蟲明顯不同,判斷應為蛞蝓。感染寄生蟲 多因飲食習慣不良、皮膚穿入南投醫院感染科廖嘉宏主任表示,蛞蝓本身沒有毒性,是蛋白質,而人體的胃酸會消化蛋白質,因此不太可能從肛門排出活體蛞蝓。大部分的腸道寄生蟲感染人體的途徑多從口入,例如不良的飲食習慣、生吃、生飲或飲食前未確實洗手;或從皮膚穿入,經由汙染的泥土中穿入皮膚寄生在人體。若感染一般腸道寄生蟲可能會出現腹瀉、嘔吐、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失眠、肛門癢等症狀;感染阿米巴原蟲的患者則可能會出現間歇性下痢或便秘、腹部不適,若出現症狀,可主動至醫院求診。南投醫院提醒民眾飲食盡量以熟食為主,並經常洗手保持衛生,飲水煮沸後再飲用,蔬菜水果等食品使用流動的水確實清洗。

別赤腳踩田地!鉤蟲侵入恐致發育障礙

別赤腳踩田地!鉤蟲侵入恐致發育障礙#寄生蟲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歲的王小弟手腳無故瘀青,就醫抽血檢查後,發現王小弟嗜酸性白血球偏高。進一步抽血檢驗、糞便檢查、抽骨髓檢驗及大腸鏡檢查後,發現王小弟腸道內有鉤蟲寄生蟲,造成貧血、手腳淤青、營養不良、胃腸功能失調,嚴重可能導致發育障礙及心功能不全。經過確診並投藥治療後,王小弟的血液及糞便檢查完全恢復正常。鉤蟲幼蟲可能從皮膚進入人體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王士忠表示,嗜酸性白血球偏高可能是寄生蟲、過敏性疾病或血液腫瘤疾病。為王小弟安排糞便檢查、骨髓檢查及大腸鏡檢查,在大腸與小腸連接處,零星發現許多隻長約1公分左右的鉤蟲成蟲,取出蟲體確認蟲種後投藥。服用藥物3天後,再經血液及糞便檢查與2個月追蹤,確認檢查結果完全恢復正常。鉤蟲幼蟲孵化後,喜歡群聚在1至2公分表淺的潮濕、疏鬆泥土裡,如果赤腳接觸泥土,幼蟲可能從皮膚進入人體,然後沿著靜脈、肺、咽喉,經吞嚥進入小腸,吸附在小腸壁上吸收養分,並長成成蟲、甚至再次產卵,從感染到成蟲、交配後又產卵,大約需要2個月時間。肚痛、臉色不好、手腳瘀青是徵兆過去農田常使用水肥,較常見鉤蟲,如今社會風氣又開始鼓勵親近大自然,因赤腳帶來寄生蟲的危害也隨之增加。幼童如罹患寄生蟲疾病,可能會有不明原因肚痛、臉色不好、手腳瘀青等症狀,未治療會有缺鐵性貧血、血便,嚴重者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智及身心發展。王士忠主任表示,一般寄生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式為投藥,如果正確用藥可順利驅蟲。鑒於近年露營盛行,王士忠醫師提醒家長們,親近大自然固然美好,但建議還是避免赤腳接觸泥土,以免遭受寄生蟲害。

飲水染寄生蟲 長1米蟲鑽出傷口

飲水染寄生蟲 長1米蟲鑽出傷口#寄生蟲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南蘇丹,聽說人絕不可踏進河水裡,不過原因和古希臘哲人或者萬物皆流,無物常住的觀念無關,而是因為一種寄生於人體的寄生蟲幾內亞龍線蟲,又稱麥地那龍線蟲。這種蟲的幼蟲會寄生在人身上,造成稱為「dracunculiasis」的痛苦情況,這個拉丁字意思是「遭小龍折磨」。飲水不淨 恐遭幾內亞龍線蟲感染這種寄生蟲的幼蟲先寄生在跳蚤或橈足動物身上,如果人類飲用含有這些動物而未經過濾的水,細小的幼蟲就會進入人體腹部,由胃到腸,成為成蟲,然後交配。接著雄蟲死亡,雌蟲則鑽進宿主的下肢。起先沒有任何症狀,但大約一年後,皮膚上就會出現疼痛不堪的水泡,通常生在腳或腿上。宿主因疼痛,忍不住把腳泡進河流或池塘的水裡,以求舒緩,結果由傷口釋出更多的幼蟲,傳染週期周而復始。疼痛持續數月 造成潰瘍恐會感染這些蟲可能只有一兩毫米寬,卻長達一公尺,由腳或腿的傷口鑽出人體,過程痛苦且緩慢。蘇丹人用棍子捲繞這種討人厭的蟲,過程得耗時數週,在這段時間很難工作,甚至連走路都有問題,因此幾內亞龍線蟲病成了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疼痛可能持續數月,直到蟲被由體內移出,但蟲體造成的潰瘍可能又會造成另外的感染。這種病唯一還算好的地方,就是它只會感染人類,而且幼蟲在人體宿主體外只能存活三週,意即如果要持續寄生週期,只有很短的空窗期,水蚤必須在此時攝食龍線蟲的幼蟲。狗、豹和其他哺乳類偶見感染,但極稀少,因此只要終結人類的傳染週期,就可以徹底消滅這種病。眾志成城 也能促進公共衛生的進步前美國總統卡特主持的慈善團體「卡特中心」努力想讓幾內亞龍線蟲成為繼天花之後,徹底絕跡的人類疾病,也將是頭一個不靠疫苗或藥物就徹底絕跡的疾病。蘇丹人所蒙受的艱苦和危險,正是這個世界上許多地區每天的經歷。南聯合州的情況糟糕到連無國界醫生都不得不在二○一五年撤出。不過就在同一年,在卡特中心開始努力三十年後,全非洲僅有二十個幾內亞龍線蟲病的病例,表示這種寄生蟲已經快要絕跡。因此即使在生活最艱苦的國家裡,只要我們集眾人的意志,加強社區參與,運用常識和科學,適度且持續地投資資源,公共衛生的進步是可能的。(本文摘自/對決病毒最前線/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