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嚴重氣喘斷氣17分鐘 阿北改善病情可登山

嚴重氣喘斷氣17分鐘 阿北改善病情可登山#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65歲許先生自幼罹患氣喘、長期為病所困,使用傳統治療方式,卻無法控制病況,不僅反覆進出急診,最嚴重曾斷氣17分鐘才被搶救回。後來經檢測確診為E氣喘患者,在接受新一代生物製劑治療下,病情獲得大幅改善,更成功攻頂黃山。振興醫院內科部部長陶啟偉建議,由於嚴重型氣喘患者容易因反覆發作住院,傳統治療難控制時,再與醫師討論新式生物治劑。 嚴重型氣喘患者 半數確診為E氣喘 臺灣超過十萬名嚴重型氣喘患者。陶啟偉解釋,E氣喘為高嗜酸性白血球表現型的嚴重型氣喘,國外研究顯示,其約占嚴重型氣喘患者的一半。嗜酸性白血球為人體內白血球的一種,於E氣喘患者的肺中指數明顯偏高,易受環境物質激發,引起嚴重氣喘症狀。透過簡單的血液測驗,發現血液中的嗜酸性白血球數值高於300,即可確診為E氣喘。 擔心月亮臉找上門 氣喘患者擅自停藥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的成人氣喘診療指引顯示,臺灣200萬名氣喘病患中,嚴重型氣喘就佔有5-10%。一項對於臺灣嚴重型氣喘患者的研究顯示,病患對於治療過程中的類固醇劑量及其副作用感到焦慮,更因害怕發作而社交退縮。而國外研究亦顯示,超過五成的嚴重型氣喘患者因擔心藥物副作用,產生月亮臉、水牛肩和糖尿病等,自行減少用量甚至停藥,造成疾病控制不佳 。 傳統治療嚴重型氣喘的方式,為高劑量吸入型類固醇(ICS),配合長效型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LABA)。陶啟偉建議,若此治療方式仍無法控制病況,發作次數每周高於2次以上,且睡眠和工作都受影響時,應根據不同型別對症下藥,與醫師討論,選擇生物製劑。經過完整療程後,可再返回傳統治療控制。 傳統治療不佳 考慮新式生物製劑 現行生物製劑使用頻率不盡相同,如目前已有一個月使用一次,及兩個月使用一次的劑型。陶啟偉指出,新一代生物製劑能迅速消滅嗜酸性白血球,阻止IL-5作用,避免氣喘惡化。研究顯示,新一代生物製劑能減少五至七成口服類固醇使用量,進而降低副作用、減少患者急性惡化機率,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許先生回憶,某次在家突然感覺喘不過氣,送醫途中只見他兩眼上吊,接著倒下、沒了呼吸。斷氣近17分鐘後,才在醫師竭力搶救下撿回一命。他經檢測確診為E氣喘患者,但傳統的藥物治療方式都無法有效控制疾病,在和醫師討論後,決定接受新一代生物製劑治療。 許先生表示,治療2-3週後,病況獲得大幅改善,更在去年成功攻頂黃山。他建議嚴重型氣喘患者,要避免接觸過敏原,遵從醫囑服藥,一定能控制病情。   【延伸閱讀】走路不穩、常跌倒 可能是腦室積水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920/

越休息越嚴重 僵直性脊椎炎就該動!

越休息越嚴重 僵直性脊椎炎就該動!#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早上睡醒腰痠下背痛,許多人都被僵直性脊椎炎所苦,這是因為患者體內產生抗體侵犯組織器官,引起長期慢性發炎,男性發生率是女性的3倍。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蔡長祐主任指出,僵直性脊椎炎最主要症狀就是下背痛,通常早上起來時會覺得腰痛超過30分鐘以上,有些人甚至整天都在痛。而慢性發炎因為會造成腰背脊椎骨質會流失,所以會造成骨質疏鬆。 勿當腰痠背痛 久病不治當心駝背難挺直 全台約有7萬名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多數屬於20-40歲青壯年中堅份子,常誤以為是普通腰痠背痛,延誤了就醫。如不採取有效治療,後期會造成彎腰駝背,甚至壓迫性骨折。蔡長祐主任說,除了腰背痛,僵直性脊椎炎還有很多其他的合併症,最常見的包括病人後期發生的一些眼疾,例如葡萄膜炎、虹彩炎等。 治療重點在消炎 生物製劑抑制發炎因子 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傳統藥物採用消炎止痛藥及口服的免疫調節藥物。許多患者服藥順從性差,症狀緩解就停藥,醫師強調,藥物治療重點不只是止痛,更在消炎,切勿擅自停藥。自從健保給付生物製劑後,也成了患者的另一個治療選項,不只能避免服藥順從性差的問題,也較適合有肝腎問題的病患。 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廖顯宗醫師表示,腫瘤壞死因子是一個非常強的發炎細胞激素,它會活化破骨細胞,造成關節變形、破壞,甚至最後的粘黏。而抗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製劑是一個標靶的概念,直接抑制很強的發炎細胞激素,讓後續的關節破壞可以減少,也減少病患的疼痛。患者經藥物治療後,對藥物普及率、使用率及持續性達到理想效果,也更有助於病患回歸職場。 北榮整合跨科團隊 患者就醫更便利 生物製劑健保給付至今已有10年,嘉惠許多年輕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改善生活。為方便患者就醫,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也整合跨部科團隊,包括主治醫師、藥師、個管師團隊,為病人評估治療成效及衛教,也定期舉行研討會探討病人病情,加強醫病關係。 越休息越嚴重 規律運動避免脊椎粘黏 醫師指出,僵直性脊椎炎越休息越嚴重,為避免脊椎粘黏,鼓勵患者從事活動脊椎的長期規律運動,例如游泳、皮拉提斯、網球、羽球等,伸展脊椎,加強關節活動度,也協助病人矯正姿勢。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856/

小酌預防中風? 研究:每日1杯風險增10%

小酌預防中風? 研究:每日1杯風險增10%#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 小酌恐無法預防中風,反而增加風險!中國和英國團隊針對50萬中國人的研究顯示,每天喝1-2杯酒,會增加中風風險10-15%,牴觸過去「每天少量飲酒可預防中風」的觀念。劍橋大學博士Stephen Burgess指出,中風風險與飲酒量呈正相關,民眾應適量飲酒。 少量飲酒有保護功效? 遺傳分析找答案 根據《MedicalxPress》報導,雖然過去研究指出,每天喝一兩杯酒的人,比不喝酒的人罹患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還低,但不清楚是因為適度飲酒有輕微保護作用,還是因為非飲酒者有其他健康問題。中英聯合團隊利用遺傳變異的證據,來反駁酒精的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中,大約三分之一的人有一種遺傳變異,該基因會影響酒精在體內分解的方式,這可能使飲酒帶來不愉快的體驗。因此,帶有這些基因變異的男人喝酒量很少,女人則幾乎不喝酒。由於基因是隨機分布,透過評估飲酒者與非飲酒的遺傳特徵,科學家能排除抽菸等其他因素,專注研究飲酒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每天喝1-2杯酒 中風風險就上升 《BBC》報導,研究人員調查了50萬中國人的飲酒量,並持續追蹤10年,其中16萬人有遺傳變異。據分析指出,每天喝1-2杯酒,會增加中風風險10-15%;每天喝4杯酒,則增加35%。另外,研究找不出少量飲酒有保護作用的證據。在研究中,一杯酒的定義為一小杯紅酒、一瓶啤酒或一單位烈酒。 牛津大學教授Zhengming Chen指出,少量飲酒無法預防中風,甚至會增加中風風險。然而,由於證據不足,適量飲酒對於心臟的影響還要進一步評估。 飲酒增加中風風險 還要考量潛在風險 《衛報》指出,該研究存在一些侷限,如中國人多飲用烈酒,針對紅酒的關注較少,有些科學家認為紅酒擁有一些對健康有益的成分。另外,酒量估算多來自民眾自主報告,恐怕不夠精確。 謝菲爾德大學心臟病學教授Tim Chico提醒,飲酒是否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取決於個人的潛在風險,如年齡、體重、是否吸煙等因素。而他本人倒很訝異,少量飲酒居然一點保護力都沒有。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參考資料: 1. Moderate alcohol consumption does not protect against stroke, study shows. 2. Even one drink a day increases stroke risk, study finds. 3. Even low alcohol consumption is bad news for strokes – study. 4. Iona Y Millwood et al. Conventional and genetic evidence on alcohol and vascular disease aetiology: a prospective study of 500 000 men and women in China. The Lancet, 2019 DOI: 10.1016/S0140-6736(18)31772-0 【延伸閱讀】走路不穩、常跌倒 可能是腦室積水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855/

長期服用避孕藥 維他命B群不可少

長期服用避孕藥 維他命B群不可少#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現代人多晚婚晚生育,甚至會不想生兒育女,因而選擇使用避孕藥來長期避孕;然而,口服避孕藥通常為合成雌激素及黃體素的配方組合,長期服用下即可能阻礙維他命B的吸收,對女性的影響不小。因此,若是有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就應該要特別注意維他命B群的攝取。 口服避孕藥分兩劑型 含鐵劑可改善貧血 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婦癌科陳子和主任表示,避孕藥主要成分就是雌激素與黃體素,其劑型分為21錠及28錠,兩種效果並無差異,但都必須每天規律的服用,才能達到效果;若有一天忘記服藥,最好在十二小時之內補吃,否則將導致避孕效果不佳。 陳子和主任說明,21錠避孕藥內包含的藥物全部都是避孕的有效成分;28錠的避孕藥,則前21錠為有效的避孕藥成分,後面4錠或7錠通常為一些非避孕成分。像是因應女性月經來潮容易出現貧血,現在市面上便有避孕藥將後4錠加上含鐵劑,讓女性在服用避孕藥時,也能達到改善貧血之效。 非人人適用 特定藥品恐產生交互作用 規律服用避孕藥可達良好的避孕效果,但其並非人人都適用,陳子和主任強調,若為乳癌、荷爾蒙相關癌症、肝功能不佳、高齡、高血壓、有抽菸習慣者,都將增加血栓風險,並不建議以口服避孕藥作為常規避孕使用。此外,若有使用抗生素、安眠藥、癲癇藥品者,則會加速避孕藥的代謝,進而降低避孕效果;而民眾常服用的普拿疼則可能會抑制雌激素代謝,造成體內濃度提高,增加副作用發生風險。因此,若有服用易與口服避孕藥產生交互作用的藥品,都應主動告知醫師,避免避孕效果大打折扣。 影響維生素攝取 適當補充維他命B群 據國外文獻指出,在長期服用避孕藥後,有部分婦女體內維生素B群(B2、B6、B12)、葉酸、維生素C、E的血中濃度有較低的現象,加上現代人工作忙碌容易偏食以及茹素族群,陳子和主任建議,可藉由補充維生素B群,維持血液中維他命B群濃度,作為日常保養;而若不想透過錠劑補充維他命B群,也可透過飲食補足所需營養素,如牛奶、蛋類、綠葉蔬菜、肉類、海鮮類或內臟等食物。 欲懷孕半年前停藥 不影響受孕機率 臨床上常見,媽媽會帶著經期紊亂的少女到醫院尋求協助,但一聽到要使用要避孕藥調經,便避之唯恐不及,深怕避孕藥會影響女兒將來受孕機率。陳子和主任強調,避孕藥是用來抑制排卵,或使受精卵不易著床,因此若有懷孕計畫,停藥即可,半年內多半能恢復正常排卵;而對於避孕藥會增加乳癌風險的疑慮,陳子和主任說明,現今新型避孕藥多採低劑量,且目前無證據證實口服避孕藥會直接增加乳癌的發生率,因此不必過於擔心,若為長期服用避孕藥族群,只要定期接受檢查,便能降低罹癌風險。   【延伸閱讀】 *「鐵錠」補血! 避孕藥新趨勢 * 熟女月經不順 吃避孕藥可調經? *巧克力囊腫易復發 口服避孕藥建奇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844/

減脂新體驗 嘉義醫師引進二極體雷射溶脂

減脂新體驗 嘉義醫師引進二極體雷射溶脂#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近來局部減脂深受許多愛美人士喜愛,然而局部減脂技術多元,根據患者身體狀況與醫師臨床經驗,有不同的適當處置方式。來自嘉義的郭健軍醫師診所內,本來使用「隔空減脂」與「冷凍減脂」,近來看好並引進二極體雷射溶脂技術。郭健軍醫師表示,二極體雷射溶脂對於較瘦,但追求細緻線條的愛美人士,有很好效果。 醫師讚操作簡單 人力、療程都精簡 針對二極體雷射溶脂實際操作心得,郭健軍醫師指出,其操作簡單,一台機器的4個探頭可同時操作,「非常節省時間,療程僅約25分鐘,也不需人力在旁照顧。」而過程中不用麻醉,術後也不需要按摩,各種膚色都可以治療。 「治療中只會有些微熱熱的刺痛感,破壞脂肪之後再慢慢被人體自然代謝。」郭健軍醫師稱讚,治療過後大概6到12週,即有顯著效果。 非傾入式減脂 分「冷」與「熱」 郭健軍醫師的診所內本來已使用「隔空減脂」與「冷凍減脂」,郭健軍醫師解釋,減脂方法大致分「冷」與「熱」,「在42-47度C,或者4度C以下,脂肪細胞都會發生凋零而死亡。」隔空減脂是用電磁波加熱,二極體雷射以雷射光波加熱,都屬於熱溶方式;冷凍減脂則以冷凍劑降溫來減脂。 隔空減脂屬於較大範圍的減脂,譬如肚子或大腿圍,所以BMI超過30以上、比較胖的人,較適合隔空減脂。但他也提到,此治療方式時間達1個小時,通常必須5至6個療程,每週一次。比較耗費時間。 二極體雷射溶脂 雙下巴也能「塑」 二極體雷射溶脂和冷凍減脂都屬於小範圍減脂,郭健軍醫師稱「精緻雕塑體態」,讓身體曲線達到完美,適合BMI在20至 30之間的人。但是冷凍減脂操作時間超過一小時,一次能治療部位較少,若部位太小也難完成治療。「二極體雷射溶脂的特點,就是部位再小也可以完成治療。」郭健軍醫師說。 郭健軍醫師舉例,許多人常有雙下巴困擾,就可以利用二極體雷射溶脂改善;此外,二極體雷射溶脂還適合不胖但有局部脂肪的人,「有許多人穿衣服想要有腰身,或者因為手圍過粗,把袖子撐太大,都可以把腰側肉或蝴蝶袖消掉,穿起衣服來就更漂亮。」其他細小部位如肚子、後背和大腿內外側等難治部位,效果都不錯。 生活水準提高 現代人越來越愛美 為什麼引進二極體雷射溶脂?郭健軍醫師解釋,主因是肥胖率上升,加上是以非手術方式來改善外觀。且由於生活水準提高,溫飽已經不是主要需求,人們對於體態,外在形像要求也越來越高,「我想這不只是嘉義地區,全世界生活水平較高的地方,這一類型的機器有其需求和市場。」據估計,到2022年全球體雕市場達到11億美元,而且年成長在7.9%。 郭健軍醫師認為,「以往減脂肪都以手術為主,而二極體雷射溶脂可以更精準消除特定部位脂肪,使修正身體的完美曲線更容易達成。」他也提醒患者,術後患部代謝脂肪,會出現正常痠疼,只要飲食作息保持正常,不用過於擔心。   【延伸閱讀】 *局部肥胖好困擾! 非侵入性療程體雕無負擔 *皮秒雷射術後保養不確實 效果恐打折扣 *鍛鍊腹肌難消腰間肉 局部雕塑可解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847/

醫學美容精緻專業高評價 全因這份使命感

醫學美容精緻專業高評價 全因這份使命感#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服務於醫美產業有豐富經驗的林君曄醫師,本身就是美人胚,秉持要讓患者「每次治療都有最佳效果」的使命感,醫療上不僅自我要求要專業精進,更追求精緻的美感。在醫美產業已近十年的經驗,不斷累積豐富經驗及高評價,成為許多名人、藝人的御用指定首選。常有海外客戶特地來台,只為林君曄醫師的精緻治療。此外,深耕於醫美產業多年,享有盛名的盧靜怡醫師也補充說,做為專業皮膚科醫師,不斷累積臨床經驗,兼顧病人的健康及美感,是醫師的首要任務。 電波音波雙管齊下 緊緻拉提效果加乘 有一位接近四十歲的家庭主婦,難過地和林君曄醫師說:「近幾年都在照顧家人,最近老公也越來少帶她出席聚會,照了鏡子,才發現兩邊嘴邊肉都掉下來了。花了一堆錢買保養品,也無法解決老態問題。」林君曄醫師表示,女性三十歲以後,往往臉部肌膚不再跟年輕時一樣飽滿有彈性,甚至還會有點鬆弛與下垂的感覺,雖然多數女性都有保養肌膚的習慣,但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加班、熬夜更是許多人的日常生活型態,長期累積下來,便容易加快肌膚老化速度。但隨著醫學美容日益發達,大眾不僅對醫美接受度大幅提升,更成為不少輕熟女的抗老首選方式,其中不用動刀的電波拉皮與音波拉皮療程,已成為許多女性維持肌膚年輕的秘密。 慎選醫美診所 治療前先與醫師溝通 音波拉皮(SMAS層)作用在傳統手術拉提層面,而電波拉提的廣度則較廣,透過熱能刺激,可以達到拉提、緊緻肌膚效果,同時還有助於刺激膠原蛋白增生,因此許多人會選擇電波+音波的複合式療程來做全面治療。 林君曄醫師也提醒,治療不是比價格,追求低價反而效果容易大打折扣。做醫美一定要尋求專業經驗豐富的醫師,並在治療前與醫師做好溝通,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821/

她乳癌轉移五處坐輪椅 CDK4/6助腫瘤縮小重新站起

她乳癌轉移五處坐輪椅 CDK4/6助腫瘤縮小重新站起#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一名50歲的李女士一年多前乳癌復發,體內包含肝、肺、骨頭以及腦部皆有腫瘤轉移的狀況,甚至因為身體極度不適,僅能靠輪椅代步。當時她滿懷希望到台北與高雄看診,希望能獲得最好的醫療照護,沒想到皆失落而回。最後返回家鄉台東就醫,在醫師的評估與建議下,使用CDK4/6抑制劑標靶療法,病況才獲得改善,各部位轉移的腫瘤均明顯縮小,並且可以重新站起來,感受自由走動的快樂,這對李女士及整個乳癌醫療團隊都是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台東乳癌治療 在地就醫兼具便利與即時性 目前台東地區乳癌人數每年約增加90-100人,回顧五年前,台東地區乳癌死亡率仍高居全台前三名。因此當時創立乳房專科團隊,死亡率逐年降低,甚至低於全國平均。不少東部民眾對就醫環境有都市迷思,認為大型醫療院所多集中北部和西部,以致忽略在地就醫的便利性與即時性。台東乳癌專科醫師魏銓延表示,在地就醫的好處是患者本身身體已不適,不需花時間於交通奔波上;另外,因應地理的方便性,加上患者人數較少,醫師與病患之間的互動較為緊密,不僅門診中能夠花更多時間討論個人化的治療方針,在日常裡,當患者有任何不適,也能夠與醫師即時討論,擬定下一步的治療計畫。 CDK4/6顯著改善病況 降低副作用提升品質 像是針對「賀爾蒙接受體陽性、HER2陰性」的乳癌復發轉移患者,目前可使用CDK4/6抑制劑,其作用機轉為抑制細胞週期,因細胞週期中斷可使癌症細胞無法生長,達到抑制癌細胞擴散的效果。目前研究顯示,使用第8周時,高達8成病人腫瘤即明顯縮小,且3成以上病人可以縮小達6成以上,更可平均穩定控制病情2年以上。魏銓延醫師觀察,CDK4/6治療的好處是口服的便利性,可明顯看到疼痛降低、轉移併發症減輕,患者顯著感受生活品質改善,但醫師也提醒,部分病人可能會有白血球降低的副作用。 乳癌復發病人支持計畫 助減輕經濟負擔 魏銓延醫師表示,雖然目前該標靶療法尚未納入健保,但提供病人支持計畫,可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魏醫師也呼籲所有的乳癌復發患者,第四期不等於末期,只要積極並定期回診治療,可將病情穩定控制,別輕易放棄。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804/

孕婦子宮肌瘤竟20cm 婦科醫師這樣建議

孕婦子宮肌瘤竟20cm 婦科醫師這樣建議#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許多孕媽咪產檢時才發現子宮肌瘤,除了擔心危及胎兒,更害怕懷孕不順利。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葉長青表示,子宮肌瘤大多數對懷孕影響不大,可規則追蹤與和平共處;除非女性有腹痛、頻尿或便秘等嚴重症狀,或腫瘤有變化,才需與醫師討論進一步手術或賀爾蒙藥物治療。 婦女子宮肌瘤好常見 大部分無害 葉長青醫師說明,子宮肌瘤是子宮肌肉層增生形成的良性腫瘤, 2-3成女性會罹患,通常不會有症狀,不處理也無害;然而,若肌瘤位置、大小有異,少數女性會有頻尿、腹痛、經痛、脹氣、經血量大、難受孕等症狀。 許多女性懷孕才診斷出子宮肌瘤,擔心影響孕期,醫師要孕媽咪放心,孕期發現子宮肌瘤在臨床上很常見,醫師會先以超音波判斷是肌瘤或骨盆腔腫瘤,「若確診為子宮肌瘤,沒有位置或型態上的異常,不必擔心影響胎兒或下一胎生育力,建議孕婦和平共處,定期追蹤即可。」 懷孕時有子宮肌瘤 可能影響有三種 懷孕當下發現有子宮肌瘤,恐會有壓迫、疼痛、影響生產,常見隨胎兒長大,加上原本較大的肌瘤,出現脹氣、頻尿等壓迫症狀;此外,有些肌瘤會造成疼痛。葉長青醫師說,「原因是母體將大部分血液分配給胎兒,肌瘤相對缺血會增加細胞激素濃度,引發疼痛使孕婦不適。」 「不管是壓迫或疼痛都與肌瘤大小與位置有關,」葉長青強調,肌瘤治療通常是手術,懷孕時恐傷及胎兒,除了少數特殊狀況,大多都是密切追蹤。 依腫瘤狀況與婦女期待 藥物或手術治療 葉長青醫師指出,若婦女初次診斷有肌瘤,建議3個月後先追蹤一次。若婦女有嚴重症狀、後續追蹤發現肌瘤會快速長大時,則建議依據腫瘤數目、大小、位置、本身年齡和未來生育期待,來選擇治療方式。 子宮肌瘤治療分為手術或賀爾蒙類藥物治療。葉長青解釋,如果婦女臨近45歲,又不想生育,可選擇開刀。但有手術麻醉、沾黏風險,「且因為子宮曾開過刀,後續懷孕只能剖腹產。又懷胎時子宮脹大,需注意子宮撕裂或破裂的風險。」 「若婦女很年輕又想生小孩,且肌瘤不大、數目不多,又擔心手術風險,則可考慮先藥物治療」葉長青醫師說,藥物優點是非侵入性,雖只能減少肌瘤體積,但有時也能緩解症狀,有些患者甚至先以藥物縮小肌瘤再手術。 少數孕婦較辛苦 醫籲和平共處 葉長青醫師舉例,在臨床上,曾有媽咪懷孕才發現6顆8公分子宮肌瘤,造成肚子常脹氣、腸胃蠕動不順;也有孕媽咪第一胎就有肌瘤,第二胎時發現肌瘤大至20公分,等生產後半年再手術根除。另一婦女則因肌瘤太大,擋住陰道口需剖腹產;有些人則因為肌瘤會痛,必須吃止痛藥。 葉長青醫師強調,孕期時發現子宮肌瘤在臨床上很常見,雖少數孕婦會比較辛苦,但不太會影響胎兒或孕期,建議媽咪與之和平共處,保持密切追蹤。   【延伸閱讀】 *術前助攻! 「口服荷爾蒙阻斷藥」提升手術品質 *治療百百種 面對子宮肌瘤該怎麼辦?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82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