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大腿抽脂竟凹陷 音波搶救「橘皮腿」

大腿抽脂竟凹陷 音波搶救「橘皮腿」#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夏日即將來臨,不少愛美女性為了秀出美腿,選擇抽脂雕塑腿部線條。但要注意的是,若抽脂技術不當或是大量抽脂,當心愛美不成反變「橘皮腿」;知名醫美醫師周業鈞指出,抽脂屬於外科手術,若過程中沒有控制好力道、均勻抽取,則容易引發皮膚凹凸不平的問題,外觀就像橘皮一般。 超音波溶脂 減少對神經血管的傷害 抽脂凹凸不平問題常見於傳統抽脂手術,由於手術出血量大、傷口大、風險較高,已較少人使用;現在抽脂手術透過超音波等方式,利用快速震盪作用,在不會傷害神經和血管的條件下,將脂肪細胞膜碎解,使之成為乳靡狀,再利用吸管將已乳化成液態的脂肪吸出體外,因此比起傳統抽脂,將結構完整的脂肪組織強力吸出的方式,對神經血管的傷害降低了許多。 又因超音波震盪溶脂時,會產生攝氏四十至四十五度的熱能,不只能發揮止血作用,還能達到拉緊表皮的緊膚效果,手術的出血量也可以控制到較低,病人可以在術後觀察到抽出物中幾乎都是脂肪,只有少量的血水。因此術後不但恢復期縮短了,之後的表面凹凸不平和局部鬆弛的情形也大幅降低許多。 凹凸不平情形 採用超音波溶脂或海芙音波拉提 周業鈞醫師表示,如果已經有凹凸不平的情形,若是情況輕微,透過穿塑身衣、熱敷與按摩,都是會自然消失的。若是在抽脂半年之後,還有凹凸不平的情形,可以利用超音波溶脂將脂肪液化,讓脂肪再重新均勻分佈在凹陷的區域,使其平整。 另一種非手術的方式,則可以考慮新一代的海芙音波拉提,透過高強度聚焦能量,以不傷害神經與組織的方式,深入肌膚加熱,進而促進收縮緊實,可到達身體皮下組織及脂肪較厚的部位進行拉提,刺激膠原蛋白重組再生,讓肌膚恢復平整。 愛美人士應與醫師充分溝通 有異狀務必回診 周業鈞醫師提醒,愛美人士想靠抽脂打造完美線條,除了慎選醫師外也要與醫師充分溝通,選擇適合自己的抽脂手術,且術後若有凹凸不平問題,務必回診尋求醫師協助,必要時透過按摩、音波等各種方式補救。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973/

先衝事業再抱娃! 她5年前先做這件事

先衝事業再抱娃! 她5年前先做這件事#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先衝事業再抱娃 凍卵助己迎好孕 楊小姐(化名)5年前與丈夫於結婚時達成共識,希望婚後先衝刺事業,待經濟穩定後再來計畫生育,今年38歲的她與丈夫事業有成,兩人開始努力做人,孕育愛的結晶,沒想到一年半過去,肚子仍遲遲沒有動靜。就醫求診後才發現自己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導致輸卵管阻塞不通,無法自然受孕。所幸楊小姐在結婚當年時,曾在朋友建議下前往生殖中心凍卵,因此現在不用再經歷打排卵針、取卵等流程,只要申請解凍,就能直接進入試管嬰兒療程,後來也成功懷孕生下一對雙胞胎。 凍卵也有黃金期 醫:32-35歲最合適 收治楊小姐的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中心主治醫師李世明表示,女性一生大約會製造700萬顆的卵子,但隨著年紀增長,卵子的品質與數目會開始下降,且年過35歲後,退化程度更明顯。依據歐洲與美國生殖醫學會資料分析,小於35歲女性,每顆成熟卵子解凍活產率為45%,故平均存下20-25顆成熟卵子,約有80-90%的活產率,故建議女性最適合凍卵年齡為32-35歲。 未雨綢繆留「生」機 凍卵延長生育年齡 李世明醫師指出,臨床常見凍卵的原因可分為兩大類,一種為醫療性凍卵,疾病、醫療或其他因素不適合短期懷孕,或預期因治療或疾病的進程,可能導致卵巢功能提早衰退,需未雨綢繆先行留存;另一種則是個人預防性凍卵,讓短期內沒有懷孕計畫的女性,透過凍卵保留日後生育機會。目前卵子的保存期限無限制,但因需自負冷凍與解凍過程的損傷與風險,提醒女性仍需在充分了解凍卵成功率與解凍機率等目標和原因後,再決定凍卵時機。 技術大躍進 凍卵存活率達8成 李世明醫師說明,近年來冷凍技術的進步,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以往藉由慢速冷凍、解凍存活下來的卵子平均約6成;現在透過快速冷凍保存的優良卵子,存活率則可提升至8成。隨著現代人晚婚的現象逐漸普及,許多女性也想趁年輕時專注於事業打拼,但又擔心太晚生育致不孕,而凍卵技術的進步,也為女性提供兼顧自我實踐、生兒育女的解決方案。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015/

畸形腫瘤跨海求醫 勇敢媽媽變臉求生

畸形腫瘤跨海求醫 勇敢媽媽變臉求生#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 來自馬來西亞的琳琳,五年來深受惡性腫瘤「皮膚纖維肉瘤」所苦,2018年跨海到台灣求醫,在花蓮慈濟醫院的協助之下,歷時三個多月七次的手術治療,琳琳左臉上的腫瘤逐漸平坦,日前琳琳終於變臉成功,在醫院同仁的祝福下,歡喜出院。 想陪伴女兒長大 鼓起勇氣跨海求醫  現年28歲的琳琳,五年前第一次發病,在當地醫院經歷了四次手術及放射治療,沒想到隔年又再度復發,琳琳臉上的腫瘤,如同吹氣球一般,越長越大、越長越多,大小不一的腫瘤分布在左臉、左頰還覆蓋住左眼,最大顆的腫瘤如壘球般大,還延伸至下巴外,且不時滲血,不僅身體越來越虛弱,也因為自卑不敢出門。 當地的醫生跟琳琳說不能治了,若要手術摘除腫瘤,會影響到左眼視力,琳琳聽到宛如晴天霹靂,一度對治療失去信心,後來琳琳抱持著想要陪伴女兒長大的心願,鼓起勇氣跨海來到花蓮慈濟醫院求醫。整形暨重建外科主任李俊達說,琳琳的右鼻骨頭已經被腫瘤侵蝕,而左側的巨大腫瘤局部已經壞死,並有異味,感染指數高,必須立即治療,若是再晚一點治療的話,可能因為感染嚴重導致敗血症而危及生命。 重建手術歷經十三小時 成功移除兩公斤腫瘤 為了移除腫瘤,醫療團隊將琳琳的額頭、左臉、鼻頭上方等部位皮瓣都切除,再使用其他部位皮瓣、黏膜等重建多個臉部部位,第一次腫瘤移除及皮瓣重建手術經歷十三小時,在五個團隊的接力下,順利移除近兩公斤的腫瘤。 李俊達主任提醒,惡性皮膚纖維肉瘤不只罕見、發病原因也不明,若是民眾皮膚上有褐紅色不明硬塊,且生長速度快,還有傷口、流血等症狀,需至皮膚科或整形暨重建外科就醫檢查,及早檢查,發現病因,才能給予有效治療。   【延伸閱讀】臉上乾癟顯老! 選對利器才能對症下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982/

一年進急診四次! 嚴重嗜酸性白血球氣喘惹禍

一年進急診四次! 嚴重嗜酸性白血球氣喘惹禍#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阿嬤嚴重氣喘苦不堪言 治療有成歡喜出遠門 今年58歲的王阿嬤天性開朗,近年來卻深受嚴重氣喘所苦,為降低發作機率,減少自己外出活動的次數,心情也鬱鬱寡歡。每逢天氣溫差變化大,或不小心進入空氣品質較差的環境時,王阿嬤就有咳嗽、喘不過氣及呼吸困難的症狀,一年內因氣喘發作被送急診的次數就高達4次,嚴重時,甚至要住進加護病房。在規律使用吸入性類固醇與高劑量的口服類固醇後,病情控制仍相當有限,年初做抽血檢測,發現血液中嗜酸性白血球數值偏高,使用生物製劑藥物治療至今三個月期間,氣喘症狀明顯好轉穩定,減少口服類固醇的劑量,後來還參加家族環島五天四夜的旅行。 辨別嚴重氣喘類型 免疫球蛋白E、嗜酸性白血球是關鍵 收治王阿嬤的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副教授林鴻銓醫師表示,依據2018年研究資料顯示,嚴重嗜酸性白血球型氣喘約佔所有氣喘患者比例中的6.2%(註1),目前台灣氣喘患者約有200萬人,其中嚴重氣喘人數就將近12.4萬。常見嚴重氣喘類型可分為免疫球蛋白E過高引起,或嗜酸性白血球數目增多導致。臨床治療方式採階梯式用藥,若傳統吸入型類固醇與支氣管擴張器無法穩定控制,就會加入口服型類固醇輔助。部份嚴重型氣喘病患已有健保給付之生物製劑可以使用,未來也希望健保能放寬給付條件,幫助更多嚴重氣喘患者減輕治療上的經濟壓力、提升生活品質。 嚴重氣喘患者注意! 確認自身類型有助對症下藥 林鴻銓醫師說明,嚴重過敏型氣喘常與免疫球蛋白E有關,症狀表現易因是否接觸到過敏原而忽好忽壞;而嚴重嗜酸性白血球型氣喘,發作原因則與體質、環境息息相關,如:天氣變化、交通廢氣排放等,症狀相對較持續頻繁地影響生活,且常伴隨共病發生,如:肥胖、鼻竇炎、胃食道逆流等。林醫師建議,若嚴重氣喘患者在按時回診、遵循醫囑用藥後,病情仍持續無好轉跡象,可進一步接受血液檢測,了解自身嚴重氣喘類型,才有助對症下藥,早日向「呼吸順暢、生活健康快樂」的願景踏近一步。 氣喘症狀勿輕忽 及早治療及早控制 台灣氣喘諮詢協會理事長葉國偉醫師提醒,氣喘患者除了使用生物製劑來控制氣喘,吸入型藥物的規律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氣喘患者如果長期忽略症狀,未按時用藥接受治療,除恐造成呼吸道重塑不可逆反應外,也將影響肺功能,進而增加氣喘急性發作之機率。不僅有疾病惡化風險,對於患者生活、經濟層面都將產生重大影響。因此,若民眾發現自己有咳嗽、喘鳴、胸悶等疑似氣喘症狀,切勿只使用健康食品或嘗試偏方治療 ,應儘速就醫,尋求專科醫師協助,讓症狀及早獲得良好控制。 即將到來的5月7日是世界氣喘日,今年主題為停止氣喘(STOP Asthma)。藉此機會,葉國偉醫師也呼籲氣喘患者應重視“STOP”四原則: Symptom Evaluation:辨別症狀輕重 Test Response:衡量治療反應 Observe and Assess:持續觀察評估 Proceed to Adjust Treatment:調整治療用藥 只要遵循以上原則,就能降低症狀發作次數,遠離氣喘危機。 註一: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to characterize severe eosinophilic asthma in Taiwan https://erj.ersjournals.com/content/52/suppl_62/PA3917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013/

腎臟癌發生人數增3倍 免疫療法提供治療新契機

腎臟癌發生人數增3倍 免疫療法提供治療新契機#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腎細胞癌發生人數逐年增加,復發率與轉移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所幸,免疫療法的出現,為晚期腎臟癌患者提供一項救命選擇。根據民國105年最新台灣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腎臟癌每年約新增1,300名新病例,罹病人數相較20年前增加了3倍,是不容忽視的疾病之一。腎臟癌早期以開刀為主,但開刀並非一勞永逸,臨床上還是有不少患者,開刀後有轉移或復發的風險。 腎細胞癌治療難纏又棘手 台大醫學院泌尿科教授蒲永孝醫師即以一名55歲男性案例說明,該患者於12年前發現右腎長出腫瘤,開刀切除後的9年間一切正常,直至3年前才發現腫瘤復發合併肺轉移,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後,肺部轉移的腫瘤大幅縮小,但12個月後又再度復發且轉移到骨骼,投以2線標靶藥物仍不見成效,經評估後改採新型癌症免疫治療藥物,2個月後腫瘤即明顯縮小,生活品質也獲得改善。 腎細胞癌患者新希望 活得更長也活得更好 蒲永孝教授進一步表示,免疫療法與標靶治療不同的地方,在於患者會對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而部分對免疫療法有效的患者,可以長期穩定的控制腫瘤,有助延長患者的存活期。免疫療法利用「免疫檢查點」機制,揭開癌細胞的偽裝,促使免疫系統擊殺癌細胞,突破了過去晚期腎細胞癌的治療困境。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新型癌症免疫治療藥物,不僅可以延緩腫瘤惡化達26個月,其中,甚至有兩成的患者可以長期存活,為腎細胞癌患者實現活得更長更好的治療目標,而健保署也公告將於4月1日開放新型癌症免疫治療藥物健保給付,目前採有條件給付制,呼籲癌友盡早回診與醫師諮詢是否適用免疫療法健保給付。 遠離腎細胞癌 從自我健康管理做起 腎細胞癌的發生原因,目前已知跟吸菸、過度肥胖(BMI>35)、高血壓等有關,蒲永孝教授提醒,若是家族中曾有人罹患腎癌,特別是一等親,其罹病風險更是一般人的4倍,提醒民眾要提高警覺,定期安排健康檢查。而在治療方面,在現今的醫療環境下,只要患者好好與醫師討論,醫師也一定可以為每位患者安排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兼顧生活品質與治療效益。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926/

近視雷射檢查好重要 眼茫還可能是這些病

近視雷射檢查好重要 眼茫還可能是這些病#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有名年輕女生,自覺晚上看不清楚,以為是近視,想做近視雷射手術。至眼科診所就診,廖家慶醫師發現患者竟有視野缺損,可能罹患初期青光眼。雖不影響手術,患者仍先治療後,再進行雷射矯正。另有名長庚護理系男生,戴眼鏡還是看不清楚,自以為高度閃光,卻檢查出圓錐角膜,被醫師告知不適合雷射手術。 近視雷射術前檢查 確保術後安全 針對近視雷射手術術前檢查的重要性,廖家慶醫師說明,近視雷射是利用不同雷射,移除眼角膜組織,術後眼角膜會變薄。因此,檢查眼角膜厚度、彈性,評估雷射後剩下的組織結構強度,可否支撐眼睛的壓力,關係到術後安全性。 眼角膜形狀是否規則,也是檢測另一項重點。他解釋,角膜不規則分遺傳和先天,大部份不規則患者,不建議手術。「因為考量安全性,術後可能會使眼角膜變形、突出,圓錐角膜患者術後更可能症狀加劇。」 其他檢測包含術前視力、眼壓、視神經檢查。尤其以乾眼症相對重要,廖家慶醫師感嘆,「有些患者抱怨,術後眼睛偏乾,可能是手術方式不對引起,或術前就有乾眼症,術後都會影響復原。」因此術前評估,可以選用最適當的手術方法避免。 超過44種數據 眼茫不一定是近視 廖家慶醫師的診所內雷射術前檢測高達14項檢查、超過44種數據,李為主任指出,很多檢查和雷射手術不相關,「因為眼睛看不清楚,不一定只是近視,可能是青光眼、視網膜的問題。」希望能在健康資訊最完整,沒有其他眼疾情況下,再進行雷射手術,術後效果才能最好。 不僅檢測數據多,每項檢測都至少有兩檯儀器可相互對照,降低單一儀器造成誤差的可能性。李為主任介紹,有像幫眼睛量「身高體重」的檢查,可測量眼睛結構,角膜厚度,水晶體厚度,眼軸長度等9項數值。淚液測試也很特別,傳統檢驗要點麻藥,放兩張紙條在眼角,測試淚液分泌程度;新的儀器不用麻藥,僅需非常短的時間,即可查出乾眼症,大大提升測試淚液的舒適度。 眼睛電腦斷層更精準 挑對手術少風險 李為主任對眼睛電腦斷層更特別自豪,有別於接觸式檢測,電腦斷層不需接觸眼角膜,透過紅外線即可測量角膜整體厚度及角膜上皮厚度,除此之外也會同時檢查是否有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眼底的問題。還有視野檢查,可篩檢初期青光眼。 整個術前檢查的流程,最初會以術前諮詢,先建立患者正確觀念,專業諮詢師對病人進行衛教,介紹近視原因、手術方法等。廖家慶醫師補充,再來接近兩小時的檢查,最後由醫師判讀報告,根據病人日常作息、看遠近的需求,分析適合雷射方式。 手術、檢測大躍進 通過評估就安全 坊間有「術後10年會有後遺症」等近視雷射迷思;對此,廖家慶醫師坦承,30年前雷射術前檢測、儀器、技術不足,偶爾會有術後後遺症。「但是現在不管是手術,還是術前評估都很進步,通常通過評估,基本上就是安全的。」 「眼睛用一輩子,雷射只能做一次,因此安全最重要。」李為主任喊話,檢測越完善,就能事先避開危險因子,若有其他眼疾,也會將患者轉介至合適院所治療。   【延伸閱讀】 *近視雷射手術怕畏光? 這個時間點做最好 *近視雷射手術知多少? 安全最重要! *近視雷射手術可同時矯正散光? 眼科醫師這樣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877/

「腸」保健康!益生菌+纖維+酵素 保持消化機能好「酵」率!

「腸」保健康!益生菌+纖維+酵素 保持消化機能好「酵」率!#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般民眾正常營養攝取上,除需仰賴七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纖維質(或植化素)外,還需仰賴代謝酵素、消化酵素和食物酵素等三種酵素幫忙,才能在體內相互合作,並進行消化吸收、新陳代謝、分解毒素等作用。人體酵素的減少也會隨年齡增長、營養攝取不佳,而使得體內酵素逐漸減少,現在人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大多數人在飲食方式上,仍以選擇外食居多,外食雖較為方便、快速,但仍隱藏多油鹽、高熱量、少纖維等問題,加上進食速度太快或時間不固定、蔬果水分攝取不足,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在長期累積下,除容易使消化道細菌叢生態失衡,造成消化不良外,體內酵素減少也將成為一大隱憂。 台灣三餐「老外」多 營養不均缺蔬果 由於台灣雙薪家庭普及,加上生活忙碌、家庭成員人數少、不易開伙的情況下,外食人口逐年增長,根據國健署「全國職場健康促進」調查數據顯示,在國人每日飲食選擇上,民眾每周外食五天以上者占多數,約近七成。而在調查內容中也進一步發現,民眾在蔬果攝取量不足的比例也高達五~六成。顯示民眾在於外食的挑選上,往往為了方便簡單快速多肉類少蔬果,在膳食纖維上也嚴重攝取不足,當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造成蔬果纖維攝取量不足時,將使腸胃蠕動不佳、排便不順暢、消化道能力變差,久而久之演變成腸道健康的隱憂。 持續補充益生菌+纖維+酵素 保持機能好「酵」率 為使長期生活習慣不佳及外食營養攝取不完整的民眾,更能持續做好消化道保健,知名保健品牌行銷經理黃莉婷表示,台灣人在消化道保健上普遍容易忽略酵素的補充,而要養成持續且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確實不易,為使民眾減少體內酵素過度耗損,不妨攝取活化酵素,讓營養攝取更方便容易,建議從三方面著手:(1)養成良好且規律的生活飲食;(2)減輕酵素的解毒負擔;(3)減輕壓力並調整規律的生活方式。業者也建議透過每天補充額外攝取的好菌+酵素+纖維的方式,來減緩身體酵素數量降低的速度及幫助每日規律排便。此外在水份補充方面,黃經理也建議,養成每天持續補充約2000C.C.水量,讓體內新陳代謝更好,氣色更佳,而在食物挑選類別上,建議多吃蔬果類等高纖維食物,少碰甜食/油炸/高鈉/辣等刺激性食品,來幫助每天排便順暢,以維持健康的消化道機能。 保持健康的排便順暢 健康有「酵」率 黃莉婷經理也提醒,在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的過程中,除了睡眠要足夠、飲食要均衡外,也需多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及食物消化酵素的蔬果(例如:鳳梨、洋蔥、奇異果、芝麻等等…),若需透過其他保健食品來加強補足,也建議挑選不含添加番瀉葉成分的商品,改選以健康成分為主,幫助體內廢物及毒素有害物質排出體外,例如使用有黃金三元素之稱的纖維+益生菌+酵素,除了促進消化道機能,幫助排便順暢,也呼籲盡量減少利用拉肚子的方式,來幫助排便,不只可防止因長期腹瀉所產生的依賴不適,也可減少造成身體負擔的風險。而在益生菌的挑選上,也建議民眾可挑選日本厚生省認證通過的益生菌,以孢子形態存在的專利芽孢乳酸菌為主,藉由孢子外膜做為天然微膠囊,使乳酸菌可耐熱、耐氧化、耐胃酸、膽汁之破壞,順利到達腸道萌發繁殖,保持消化道菌叢生態平衡。只要消化道機能健康了,排便順暢,就能擁有好氣色,心情好,兼顧「腸」保健康的優質生活。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938/

長年受腸躁症所苦 輔助線上行為治療有幫助

長年受腸躁症所苦 輔助線上行為治療有幫助#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 現在人生活緊促,常因腸胃道過於敏感,加上飲食不良、壓力大等因素,長年受大腸激躁症所苦。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等團隊研究指出,若大腸激躁症患者進行常規藥物治療,再透過電話或網路進行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可改善症狀並降低生活影響。 現代人壓力大 大腸激躁症找上門 根據《衛報》報導,大腸激躁症是一種腸胃疾病,發作原因不明,醫師多認為是壓力、情緒等多方因子引起。約10-20%英國人患有大腸激躁症,常見症狀如便秘、腹瀉、腸道脹氣或腹部絞痛等,有時甚至會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 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建議,如果藥物療法在1年內無法改善,且症狀持續,患者應考慮進行認知行為治療。然而認知行為治療的門診資源相對稀少,面對面諮詢有其限制。 線上認知行為治療 有助改善症狀 為了測試電話或網路認知行為治療對大腸激躁症的幫助,倫敦國王學院等團隊招募558名長期接受藥物,但症狀無改善的患者。第一個組別接受常規藥物治療;另一個組別則接受額外8次1小時的電話認知行為治療;最後一組則額外進行8個線上認知行為治療課程,加上5次半小時電話諮詢。 研究顯示,1年治療後,3個組別都獲得改善,其中常規藥物治療有44%獲得改善,網路加上電話治療有66%獲改善,而電話治療的有效程度則上升至73%。研究人員發現,與單獨使用常規治療的患者相比,接受認知行為治療的患者,症狀更少,日常生活能力更強,焦慮和抑鬱程度更低。 改變無效行為 有助緩和病情 首席研究員Hazel Everitt博士告訴《BBC》,當慢性疾病影響生活,患者往往會嘗試改變自己的行為或想法,然而這些方式恐怕對疾病長期無益。她舉例說明,「如果你擔心你會腹瀉,你可能會立刻找廁所,或者因胃部不適,對一整天開始悲觀。」 無論網路或是電話認知行為治療,內容都包含介紹認知行為治療、大腸激躁症的原因等,並利用認知行為治療,幫助患者釐清無益的行為和想法。 大腸激躁症患者 心理治療有幫助 英國保健署分析,儘管受試者數量夠多,但是該實驗的患者多是願意嘗試行為療法的人,可能無法代表所有大腸激躁症患者。此外,僅有7成患者完成1年療程,這都有損此研究的公信力。但是,英國保健署仍同意,心理治療對於大腸激躁症患者有許多幫助。   參考資料: 1. Web therapy 'calmed my irritable bowels'. 2. Therapy over phone or online could help people with IBS – study. 3. 'Therapy reduces symptom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reports study. 4. Everitt HA, et al. Assessing telephone-delivered 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 (CBT) and web-delivered CBT versus treatment as usual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CTIB):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trial. Gut Published Online First: 10 April 2019. doi: 10.1136/gutjnl-2018-317805   【延伸閱讀】「腸」保健康!益生菌+纖維+酵素 保持消化機能好「酵」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90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