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達觀「學院」啟用 水墨藝術「飄香」杏林

達觀「學院」啟用 水墨藝術「飄香」杏林#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童綜合醫院不斷精進醫療技術與引進新設備,更設置了「達觀手術示範中心」,除了讓患者能獲得最優質的醫療照護,也提供其他醫療人員都能學習新醫療能力。台灣水墨畫大師葛憲能先生並致贈價值不菲畫作〈飄香〉一幅,希望「達觀手術示範中心」遠距離手術教學可以帶給更多學員知識上的啟發,造福更多民眾;另外,國軍台中總醫院廖丞晞醫師也以達觀智能視訊會議室與〈飄香〉為靈感題詩一首,讓醫術的芬澤能不斷發酵廣被後進。 重視醫療人才培育 「達觀手術示範中心」具備遠端教學功能 童綜合醫院童敏哲執行副院長表示,童綜合醫院相當重視醫療人才的培育,精湛的醫術也時常吸引外國醫護前來交流,即將啟用的「達觀手術示範中心」具備遠端教學的功能,讓學員透過高解析的螢幕近距離觀摩手術,醫師可專注手術,學員也可專心學習,並且可以即時互動討論交流,「達觀手術示範中心」的啟用將為醫療端及教學端帶來雙贏。 智能整合視訊系統 可與開刀房進行達文西3D及時會議 童綜合醫院歐宴泉副院長表示,透過智能整合視訊會議系統,手術房可與「達觀手術示範中心」進行即時連線教學,與傳統手術房必須請學員進入手術室內學習的狀況不同,可以減少感控問題且讓執刀醫師更專心,且全國首創可與開刀房進行達文西3D及時會議,「達觀手術示範中心」創新的教學功能,賦予示範中心像學院一樣的角色能作育英才。 醫學是融合科學與藝術的學問 體會相互尊重與相互感動 歐宴泉副院長說,醫學是融合科學與藝術的一門學問,必須透過教育訓練與人性關懷的實踐,在對病友的日常照顧中,體會相互尊重與相互感動,才能成就最佳的醫療服務。  「達觀手術示範中心」啟用活動在童敏哲執行副院長、歐宴泉副院長及葛憲能老師共同為〈飄香〉揭開綵布後圓滿結束,〈飄香〉將懸掛於童綜合醫院5樓「達觀智能視訊會議室」,童綜合醫院將會利用「達觀手術示範中心」的重要教學功能,持續培養醫療人才,為民眾的健康打造堅強的醫療後盾,讓杏林的芬澤飄香整個海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508/

乳癌非厚片人專利 年輕瘦妹也可能得乳癌!

乳癌非厚片人專利 年輕瘦妹也可能得乳癌!#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千萬別以為只有胖的人才會得乳癌,身材纖瘦的年輕妹妹也有可能會得乳癌! 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教授陳訓徹指出,曾有國外研究發現,年輕、體重偏瘦族群比同年齡體重正常、過重者更容易罹患停經前乳癌。在門診中也發現,許多年輕乳癌患者體重很輕,有些人BMI(身體質量指數)甚至在24以下。這些患者通常不自覺罹癌,常常拖到腫瘤很大才就醫。由於乳癌的成因複雜,目前關於體重、肥胖與停經前乳癌之間的關係仍有待研究中。  年輕瘦妹誤信另類療法 乳癌治療更棘手  陳訓徹表示,體內雌激素濃度過高,是乳癌風險因子之一。停經後女性若有肥胖、體重過重,脂肪細胞會分泌大量雌激素,進而增加罹患乳癌風險。而停經前女性的雌激素以卵巢分泌為主。雖然年輕人新陳代謝旺盛,體重可能偏瘦,當內源性雌激素濃度偏高,乳癌發生機率同樣也會增加。不少年輕患者對於乳癌警覺性過低,或上網搜尋另類療法資訊,想以靈修等另類療法治療癌症,結果拖到腫瘤很大、轉移後才就醫,使治療變得更加棘手。 乳癌若是長期接受雌激素刺激引起,患者乳癌類型多半為荷爾蒙受體陽性,如果是停經前、荷爾蒙受體陽性的患者,治療選項除了手術切除,也包括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等,而荷爾蒙治療則有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雌激素受體破壞劑、類性腺激素釋放素等選項。 化療前注射針劑荷爾蒙藥物 有助保留生育力 不少停經前的年輕乳癌患者希望可以保留生育能力,不過化學治療對卵巢的傷害很大。有研究認為,年輕乳癌患者若在接受化療前注射針劑荷爾蒙藥物,可讓卵巢暫時休眠,減少化療對卵巢的傷害,並幫助保留生育能力,減輕化療對生育能力的衝擊。另外,也有研究發現,停經前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患者若每月持續注射針劑荷爾蒙藥物三到五年,可降低乳癌復發風險。 年輕、體重輕女性 也要保持警覺! 陳訓徹提醒,即使是年輕、體重輕的女性,也要對乳癌有警覺心,若摸到乳房有異常腫塊、不正常觸感,或有乳癌家族病史,更要提高警覺。目前治療乳癌有許多藥物可供選擇,盡早治療,才能提升存活率。另一方面,平常也要少吃高熱量、油炸食物,避免接觸環境荷爾蒙,以維持乳房及整體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480/

膽固醇降不下?醫:亂停藥是主因

膽固醇降不下?醫:亂停藥是主因#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根據102-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的盛行率高達22.8%,即每五人就有一人血脂指數超標,高血脂症儼然成為國病之一。但根據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最新高血脂治療認知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有逾半數經確診之高血脂症病人未曾接受治療,即使接受治療,高達六成曾自行停藥超過七天以上;顯示在心血管疾病發生後,高血脂症的控制率不佳,可能與治療觀念不正確有關。 自己當醫生?恐讓高血脂症如脫韁野馬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教授指出,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和動脈粥狀硬化關係密切,許多大型研究已證實,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有效防止疾病再發;但即使是有使用藥物控制高血脂症的病人,「自己當醫生」的情形仍很常見,而用藥順從性不佳,往往是高血脂症無法得到理想控制的主因之一。 高血脂症三大治療迷思 恐陷心血管疾病危機 研究顯示,當壞膽固醇越低,冠心病復發機率越低。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於2017年公佈《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其中針對高風險病人下修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目標,從100(mg/dL)調整為70 (mg/dL)。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秘書長暨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李貽恆教授指出,台灣高血脂症治療存在三大迷思亟待破除,包括高血脂單靠運動和飲食就可以控制、血脂下降後即可停藥、擔心副作用而拒絕用藥,都將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及血脂指數無法控制;此外,服用降血脂藥物後所產生的副作用多半與心理作用有關。 調整生活習慣+持續治療 冠心病復發機率可降低 葉宏一理事長和李貽恆教授共同呼籲,高血脂症病人應遵循定期回門診追蹤,抽血測量血脂值、達到治療控制目標;尤其心血管疾病病人應比一般人更積極治療,即使血脂指數回到正常,也不要擅自停藥或減藥,應與您的醫師詳加討論,以穩定控制血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481/

脫離「癬」境! 補充TGF-β2治療新福音

脫離「癬」境! 補充TGF-β2治療新福音#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研究發現,乾癬患者皮膚上TGF-β2較一般人少62%,許多患者常受乾癬造成的皮膚外觀影響生活,真的好困擾!醫學研究指出,對抗乾癬有法可循,藉由長期補充TGF-β2提升體內含量,能輔助治療皮膚病灶,改善生活品質。 認識乾癬發生原因 「危癬」不只皮膚更暗藏其他風險 在台灣,平均每500人中就有一位罹患乾癬,民眾往往將其誤解為黴菌感染或其他皮膚問題。乾癬其實是慢性反覆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致病主因為免疫系統過度運作,雖不具傳染性,卻是一種容易復發、被誤解的皮膚免疫疾病,在臨床案例上會認為與後天環境、生活習慣或個人壓力有關。 根據醫學研究顯示,約有10-30%乾癬病患合併關節炎症狀,相較一般人更容易產生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臟病等,因此乾癬患者除了皮膚照護之外,也需要特別注意減少併發症風險。 輔助乾癬治療 長期食用TGF-β2抗發炎 俗稱銀屑病的乾癬,通常有紅斑及病灶處脫屑反應等兩種特殊臨床表徵,患者依據不同病況都必須接受計畫性長期治療。隨著醫學發展,研究者發現一種人體不可或缺的免疫調節因子TGF-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又稱:乙型轉化生長因子),在輔助乾癬治療的研究上具有重大突破。 《替代醫學評論》(Alternative Medicine Review)即連續兩年刊載針對「TGF-β2改善乾癬的效果及安全性」所進行人體臨床研究。研究顯示,TGF-β2可幫助乾癬病患平衡免疫系統、降低體內的發炎指數、改善紅斑、脫屑、搔癢症狀、減少復發及降低藥物使用量,且成分為天然牛乳清蛋白來源,安全性無虞、不造成肝腎負擔。 台灣皮膚科臨床使用TGF-β2的經驗分享 乾癬治療方法依患部區分局部與全身性治療,主要可分為四大類:外用藥物、光照治療、口服藥物和生物製劑。亞東紀念醫院皮膚科主任王淑惠表示,輕中度的乾癬案例,給予食用TGF-β2來進行輔助治療,發現能逐漸減少復發,並改善病灶;此外,在慢性濕疹患者案例中,意外觀察到TGF-β2具有能幫助改善皮膚濕疹、發炎,以及降低類固醇藥物的嶄新發現。 對於乾癬症狀的照護,王淑惠主任也建議,乾癬目前雖無法完全根治,只要認真接受正規診治,遵循醫囑、維持良好生活習慣,睡眠正常、控制體重、運動、戒菸酒及減少壓力來源,便能與疾病和平共處。 目前TGF-β2已在醫學中心皮膚科及過敏免疫風濕科被應用,不僅為乾癬治療開啟一條嶄新途徑,在輔助治療的方法上,更具全面性的參考價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474/

對抗C肝生力軍 全口服新藥治癒率達9成

對抗C肝生力軍 全口服新藥治癒率達9成#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 C型肝炎全口服抗病毒藥物選項越來越多,目前健保一共給付六款全口服新藥,其中包含一款泛基因型藥物,更讓患者在對抗C肝病毒戰役上多了一項利器。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胃腸肝膽科黃仁杰副院長,在參與社團法人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與台中市豐原區老人會所舉辦的「肝味人生A+計畫-根除C肝,肝淨人生」世界肝炎日衛教講座表示,目前多數藥物對於C肝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過去患者多半使用長效型干擾素搭配傳統抗病毒藥物治療,治癒率雖有8成,但不少患者出現類流感、貧血、發燒等副作用,甚至產生嚴重憂鬱症。更有患者因身體無法承受副作用而放棄治療,即使努力完成療程也苦不堪言。而全口服抗病毒藥物的副作用比傳統治療少,治癒率可達90%以上,用藥時間依不同藥物可從8週到24週不等,獲得醫界重視。 全口服抗病毒藥物根除C肝 健保已給付基因型一到六型患者 C肝病毒分為6種不同基因型,台灣以第1、2型患者居多,少數患者為3至6型。雖後者人數占比較少,但此類型患者在治療選擇上易受限。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胃腸肝膽科溫奕志醫師說:「過去臨床上遇到第3型患者,因基因型不符合健保給付規範而無法使用,只能選擇自費藥物治療。今年8月開始,基因型一到六型的患者都已納入健保給付,這些患者終於有較好的藥物治療,減輕經濟負擔。」 黃仁杰副院長也提醒,雖然C肝患者有許多藥物可供選擇,但治療前還是得經過醫師謹慎評估,如是否有肝功能異常、肝臟纖維化狀況及腎功能異常等,都會影響用藥。另外,主治醫師也需了解患者目前治療狀況,才能減少藥物間產生交互作用。 最後,溫奕志醫師呼籲,民眾發現自己罹患C型肝炎,只要積極治療,就有機會根除病毒,減少肝癌威脅。但提醒治癒後還是要定期回診,若肝臟出現變化時,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473/

她膝關節損壞 竟因愛登山惹禍!

她膝關節損壞 竟因愛登山惹禍!#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很多人熱愛登山,更有人會以登百岳為志,雖然運動有益健康,但是也得要量力而為,否則就有可能反而傷身。臨床上,就有一位五十出頭婦人,非常喜歡登山,甚至在山上還有菜園,每天習慣以登山為運動,並且去種菜;沒想到,每天這樣的登山運動,卻造成她膝關節損壞,得要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 X光檢查發現關節磨損 三十歲後軟骨只會消耗 收治該名婦人的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翁佩韋表示,這位婦人來就醫時,陳述平常活動度都不錯,可以去菜市場,平地走路也還行,但是深蹲、上下樓梯和去山上種菜,就會膝蓋痠痛;由於她不只是急性發炎的痠痛症狀,還有關節腫脹積水,進一步以X光檢查,發現已出現內側關節磨損。 這位婦人由於有運動習慣,喜歡爬山,痠痛症狀來時,走平地還好,上下樓梯與爬山就特別疼痛;翁佩韋主任醫師指出,她平日活動時還勉強可以撐得住,是因為保有運動習慣,肌耐力保持得不錯,但是軟骨類似腦細胞,可以訓練卻不能增加,由於軟骨在三十歲以後只會消耗,尤其是下肢要承受體重,膝關節與髖關節磨耗程度要比上肢來得快。 爬山時膝蓋受力是體重七倍 膝關節磨損比想像中厲害 翁佩韋主任醫師進一步指出,走路時膝蓋承受力量是體重二至三倍,跑步是四倍,深蹲與跪,或是爬上下坡時,會達到七至八倍體重,例如一位五十公斤體重者,搬重物又走樓梯爬山,五十公斤乘以七倍,膝蓋就要承受三百五十公斤重量,這就很傷膝蓋;因此,骨科醫師都不建議以爬山來做為規律性的運動。 這位婦人才五十幾歲,就是因為經常登山,導致單側膝關節三分之一磨損得很厲害,但由於肌力與體力都不錯,日常生活還過得去,即使膝關節已磨損仍能硬撐,還是山照爬,每次爬完山就痛,日前休息二、三週沒去爬山,就醫後才知膝關節磨損得比想像中厲害,只好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人工膝關節置換 機器人輔助成趨勢 由於這位婦人單側膝關節三分之一磨損,只需要部分人工膝關節置換。翁佩韋主任醫師說明,部分人工膝關節置換,相對傷害和破壞較少,因為膝關節的生物力學改變所帶來的衝擊小,較像原來膝蓋;而傳統全膝關節置換,韌帶和健康軟骨全切,以金屬模子代替原本的骨關節輪廓與韌帶,當然多少會與原本人體力學活動有差異,對於經常運動或原本活動量相對活躍者,細微差異就會覺得很明顯。 翁佩韋主任醫師強調,膝關節磨損會依照病人退化等級來做治療,除了疼痛用藥外,還有半膝關節置換及高位脛骨切開手術,最嚴重是全膝關節置換;此外,半膝及全膝關節置換都可以用機器人關節置換手術治療,而且較傳統手術精準度高,並可排除人為誤差,在美國已成為未來治療膝關節置換新趨勢。 手術結果和電腦誤差不到一度 保養膝關節要保持活動 「機器人膝關節置換,就有如打敵人時是用導彈!」,翁佩韋主任醫師這樣形容,以傳統開刀時就好像是用肉眼打靶,手感、眼睛、助手與精神狀態都會有差異;但是機器人手臂就沒有這些問題,手術前會做電腦斷層測量,由於每個人膝蓋不同,有其個體差異性,針對電腦斷層檢查結果先規畫手術角度大小,手術結果和電腦角度誤差不到一度,深度誤差小於一公分。 至於有什麼方法來保養膝關節呢?翁佩韋主任醫師說,保養膝關節就是要保持活動,可以健走、游泳或打高爾夫球,因為不活動,肌耐力會下降,而大腿肌力的強壯會有保護效果,肌肉不夠力,則膝關節受力大,但是不建議爬山;尤其是老人不走動反而會使肌肉萎縮,關節會僵硬攣縮,長期足不出戶的結果,也容易出現骨質疏鬆、失智症和憂鬱症,帶來進一步家庭照護及社會安養的問題。若是出門散步,建議可考慮使用助行器或枴扙助行,可對膝蓋有保護作用,將可分擔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的膝關節承載力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346/

六旬翁驟降7公斤 13公分肝腫瘤險丟命

六旬翁驟降7公斤 13公分肝腫瘤險丟命#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提到腫瘤還能談笑風生,62歲林先生先前體重驟降7公斤,就醫發現13公分腫瘤還肺轉移,病兆危險不能動手術,擔心化療副作用最後只能靠藥物治療,直到新型免疫治療才讓他腫瘤消失,鬼門關前走一遭。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侯明模醫師說,當時跟林先生討論後,提供第一線先用標靶藥物或是直接使用免疫治療等選項,林先生則直接選擇免疫治療。 肝癌10年無新藥 9月起新型免疫治療藥物上路 肝癌高居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二,標靶治療是主要選項,但10年來沒有新藥出現,衛福部食藥署9月6日核准新型免疫治療藥物,成為亞洲第一個核准用藥的地區。台北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黃怡翔主任表示,就治療腫瘤的反應率而言,大約有兩成病人腫瘤會明顯縮小,另外五成病人則維持大小,腫瘤生長能受到控制。 恢復殺手細胞功能 中位存活期可達16個月 傳統化療好壞細胞通殺,新型免疫治療藥物恢復人體殺手T細胞消除突變細胞的能力只殺壞細胞,治療後病患中位存活期可達將近16個月,相比噁心嘔吐等化療標靶副作用,新藥少數病患可能只會出現一些身體的發炎反應。侯明模醫師解釋,身體的發炎反應是因為較活化的T細胞所造成的,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皮膚起疹子、搔癢等,只要及早跟相關醫療人員反應,絕大部分的副作用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緩解。 這3種人也要注意肝癌 定期健檢及早診治很重要 醫師提醒,肝臟疾病不再是B肝C肝患者的專利,有糖尿病、脂肪肝、三酸甘油酯過高也成肝癌高危險族群,定期健檢,早期診斷治療才最重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449/

植牙有何優點與缺點?植牙專家報你知

植牙有何優點與缺點?植牙專家報你知#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牙齒掉了,已有越來越多人會選擇植牙!然而,雖然植牙有很多優點,但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更不是植牙後就一勞永逸;所以,在植牙之前,可得要詳細搞清楚植牙的優缺點,以及應該要如何保養,才能確保植牙後的品質。 優點是咀嚼力量足且不怕蛀牙 清潔不好會使植體周圍發炎是缺點 植牙專科醫師何盈興表示,植牙的優點是可以直接將咀嚼的力量傳導至骨頭內,不經過牙肉,有足夠的力量可以咬食物,不像活動假牙一般,需經牙肉傳遞分散力量,造成咬合力道不足,以致於只能吃較軟,甚至只能吃流質食物;還有植牙不怕蛀牙,很多人因易蛀牙體質,植牙後就不用因為蛀牙造成困擾。 不過,何盈興醫師指出,植牙仍舊會因植體周圍炎,造成植體周圍的組織破壞,造成植體使用壽命減短,甚至長期發炎造成不適;因此,良好的清潔對植牙來說非常重要,植體的壽命不是永遠不會壞的,因為它無時無刻在口內工作,不是放在展示櫃中的藝術品。 保持植牙壽命 做好清潔定期檢查 想要保持植牙壽命,清潔良好,每半年回原植牙醫師處檢查,有問題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何盈興醫師說,一般來說,植牙至少10年的使用時間是沒問題的,甚至20年仍狀況很好的亦有很多案例;但是先決條件就是善待口內的植體,不要咬食太硬的食物,例如檳榔,堅果,芭樂子,甘蔗,軟骨等等較硬的食物,每日三餐飯後、睡前一定要將口內用牙線,牙刷清潔乾淨,不要使食物殘留,減少病菌滋生。且植牙後常會產生塞縫的情況,因而良好的清潔,是讓植體長治久安的不二秘訣。 何盈興醫師強調,因為植牙是較貴的療程,一般都希望可以儘量延長使用壽命,因而需要選擇較穩定可以長期服務的醫師來固定照顧,提供後續的醫療服務就成為一個很重要的選擇條件,以免成為植牙的醫療人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215/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