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這樣瘦已成主流?! 潘懷宗放話不要人魚線

這樣瘦已成主流?! 潘懷宗放話不要人魚線#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現代人重視身體保養,以往大家都在比「你吃過哪家減肥藥、哪家減肥藥最有效」、「我已經拉肚子三天了,跟脫水沒兩樣,有掉1公斤耶!」,已改變朝向以「健康瘦」方式進行。據調查統計,減肥藥物似乎以逐漸被健康產品所取代,這些主打不易形成體脂肪及增加代謝的健康產品,可說占據各大銷售通路前十大銷售排行榜。其中又以有衛福部有助於「不易形成體脂肪」認證,且具有「健字號」輔助型健康食品尤為熱賣。 通過國家小綠人標章健康食品 輔助消費者達到健康體態 市售眾多保健食品該如何選擇?潘懷宗博士建議,分析減肥產品中的內容物是否天然、合法、量無害很重要,同時也要多比較,選擇最適合自己並覺得有效的方式。潘博士有代言很多主打成分天然的健康產品,例如內含山茶花種籽萃取粉、山苦瓜粉及綠茶萃取物健康食品,具有國家認證及合格「健字號」,以利消費者達到健康及體態追求之輔助。根據動物實驗顯示,通過國家小綠人標章的此款健康食品,連續餵食動物測試8週後,體脂肪、肝臟脂質、血脂質的數據都有明顯的改善! 維持窈窕長遠之計 用健康方式管理體態及體脂肪 有網友表示,在規律食用此輔助品一個月後,體脂肪從30.1掉到26.7,明顯的變化,分享見證效果後,引來更多網友共鳴,齊向健康體脂率邁進!但營養師呼籲,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每一項產品的功效,並非在每個人身上都有相同效果。且並非仰賴保健食品就能有效達到體能及體型上的改變,消費者仍須在均衡飲食及固定運動習慣上,將保健食品視為輔助品。潘博士更在對消費者喊話時表示,我們不一定要追求到人魚線、馬甲線,但一定是要追求健康、有曲線的體態,用健康的方式管理體態及體脂肪,才是維持好窈窕的長遠之計。 飲食控制+健康食品+運動 增加代謝健康瘦身 運動提升代謝率是減肥環結中重要的項目之一,國內在運動風潮的帶領下,年輕人對每週運動的時間及比例有攀升趨勢,參與體能賽事活動的年齡層也明顯下降;知名健身中心也表示,參與重訓及有氧課程的會員數逐年成長,顯示國內對健康運動及體能鍛鍊的意識抬頭。但對於想瘦身減肥的民眾,除了看體重數,也要重視體脂率及內臟脂肪率,要達到健康瘦的目的及成果,也必須要飲食控制,加上健康食品輔助,且搭配運動的觀念下,增加代謝及消除過多的脂肪,才能有效達到健康瘦身目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371/

易倦怠、難勃起?原來是更年期在「睪」怪

易倦怠、難勃起?原來是更年期在「睪」怪#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拿起遙控選擇頻道,窩在舒適沙發看電視是許多男士的居家休閒活動。眼看自己小腹便便,除了窩在沙發,不想做其他的事情,甚至出現勃起障礙、性慾低落、全身倦怠、失眠、臉潮紅、焦慮、吃飽就想睡等,可能是因為睪固酮低落不足,男性更年期症狀在作祟。 中年身材走樣 睪固酮低下惹得禍 許多男性婚後身材就開始走樣,尤其邁入中年,以往意氣風發挺拔的姿態不再,醫師指出,這其實跟男性體內睪固酮不足大有關係。恩主公醫院泌尿科主任王炯珵指出,治療上期望能鼓勵病人培養運動及調整飲食習慣,但嘗試後仍無法改善睪固酮的狀況時,就會透過補充的方式增加男性荷爾蒙。身體在補充睪固酮後,新陳代謝就能得到改善:體脂肪下降,肌肉的質量也會提升。 常見睪固酮補充方式 用對時間效果更好! 常見的睪固酮補充有口服、針劑及凝膠三類。口服睪固酮透過肝臟代謝,易造成毒性累積;針劑每一到三個月注射一次,於體中濃度會有不穩定的情況;凝膠睪固酮藥效較為穩定,無需透過體內代謝,不易造成肝腎負擔,對於需要接受多種藥物治療的患者,治療相對安全。 王炯珵主任補充,睪固酮凝膠為了發揮更好的吸收效果,一般會擦在肩膀、肚子或鼠蹊部。另外,早上擦的話可以讓男性荷爾蒙的濃度提升,對於一整天的健康活力,都有更好的改善。 睪固酮補充是最後手段 333原則不做沙發馬鈴薯 睪固酮補充是在嘗試過運動、飲食生活方式調整後,生活品質仍不見改善的最後手段,醫師表示,遵循333原則,一週運動3次,每次超過30分鐘,心跳超過130,少碰煎炸油膩的食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擺脫沙發馬鈴薯的根本之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335/

溫柔女秒變虎姑婆 經前症候群讓人性格大變

溫柔女秒變虎姑婆 經前症候群讓人性格大變#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不少女性在月經前夕,都特別容易感到煩躁、憂鬱,甚至莫名的想哭,生理加上心理的不適,不僅容易使工作效率、生活品質受到影響,還可能使人際關係出現裂痕;當心,是經前症候群找上門了! 經前身心不適連續3個月 恐列為經前症候群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亞倫表示,經前症候群與女性月經週期產生的荷爾蒙變化有關。其係指在月經週期前夕連續3個月,出現憂鬱、焦慮、易怒、便秘、腹瀉、冒痘、水腫、乳房脹痛等不適的身心症狀,如預告女性月經即將來報到;若再加上壓力的催促,將影響自律神經失調,使經前症候群的症狀亦會相對明顯,更容易讓女性察覺到經前的變化。 經前症候群高危險群 過量咖啡因恐加劇症狀 蔡亞倫醫師指出,25-35歲的女性,月經週期不規律、體重起伏不定、飲食不正常甚至有抽菸、喝酒等不良習慣者,加上家族其他女性若也有經前不適,都屬罹患經前症候群的高危險族群。此外,若是飲用過量的咖啡因,也容易使交感情經亢奮,讓經前症候群的症狀更為嚴重,所以在攝取含咖啡因食物時也應特別當心。 改善經前症候群 補充這些營養素可改善 若要改善惱人的經前症候群,蔡亞倫醫師建議,應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食用過於刺激性的食物,如辛辣、鹹、油膩、甜等,且搭配規律的運動習慣;此外,也可多補充含鎂、纖維質、維生素B6等營養素,將有助於緩和情緒、舒緩身體不適,改善經期抑鬱的情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040/

少子化世代給孩子最好的 國際化教育成首選

少子化世代給孩子最好的 國際化教育成首選#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少子化世代 選好大學競爭力UP? 少子化世代來臨,父母親都會想把最好的給孩子。今日青年是未來勞動力,而現代社會勞動缺口僧多粥少,各大公司攬才手段百出,職場競爭力是每個青年必須充實的能力。為搏得一副好飯碗,不斷跟時間賽跑,戰場從國小、國中持續到高中。而選大學有許多考量,更是人生的一大抉擇。 為能使自己更具競爭力,藍澔天、郭品妤、范姜彩寧則是選擇到對岸讀大學;范同學表示,如果以台灣和其他國家來說,台灣人較少,想讓自己有更高的競爭力,會選擇到海外去,在競爭力大且人多的環境磨練,加強自己。藍同學的選擇重點在於國際化的視野跟體驗;而郭則認為多元性是她的一大考量。她表示,能接觸從四面八方而來的同學,進而理解彼此間的異同,是個不錯的體驗。 赴海外留學生逐年增 國際化教育成趨勢 根據統計,近幾年來赴海外留學人數逐漸攀升,2015到2017年間每年平均有6萬學生到海外留學,顯示家長與孩子對國際化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家長廖小姐指出,考量孩子的升學時,她最大的考量因素就是就讀大學後,孩子未來的就業市場,因為從哪個學校畢業,未來就業市場就會在哪裡。她補充,在唸的過程中,關於學校的課程安排及師資也是一大考量點,因為大學對人的一生影響重大,如果唸了一所非常好的大學,想必對孩子的影響會是非常深遠的。 中西教育各不同 首重職場接軌力 中西方教學方式不同,許多家長認為要讓孩子與國際接軌,最快的方式,就是去喝洋墨水。以英國諾丁漢大學為例,讓學生具備職場接軌的能力是栽培重點。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分校副校長May Tan-Mullins指出,像諾丁漢大學就非常重視學生在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以及生活技能與技術上的培養。當這些學生畢業後出社會時,他們在大學所學若能帶到社會,運用在自己事業上,會讓他們非常具有職場競爭力。在諾丁漢大學中國校區,約有20%不打算往學士後繼續升學的學生,都進入了全球前500大的公司工作。透過為學生打好基礎,確保他們未來職能發展,讓他們在全球化就業市場上擁有強勁的競爭力是諾丁漢大學非常注重的環節。 名校廣設亞洲分校 在地學習也能國際化 為吸收亞洲各地優秀人才,許多國外大學紛紛在亞洲廣設分校,例如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分校、澳洲蒙納許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美國大學開羅分校等等,主打在地學習,也能享有國際化資源及體驗,生活費也較本校低廉,還能取得一紙外國學歷,是近年來大學的新興選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329/

吹冷氣膝蓋就痛?機器人置換讓你不再難受

吹冷氣膝蓋就痛?機器人置換讓你不再難受#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炎炎夏日,氣溫持續居高不下,讓人24小時都想躲在冷氣房裡。然而,長時間吹冷氣,除傷及荷包外,對不少人而言也並非一大享受;有些人只要吹冷氣之後,膝蓋便會開始隱隱作痛,因此陷入天人交戰。究竟膝關節怎麼了?可藉由哪些方式改善呢? 膝蓋受寒痠痛 恐是膝關節發炎惹禍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翁佩韋表示,吹冷氣時膝關節會感到痠痛,可能是因為膝關節正處於發炎狀態,當受到溫度突如其來改變,便會出現疼痛明顯的狀況。而造成膝蓋發炎的原因相當多,如膝蓋磨損、風濕性關節炎、膝蓋急性發炎等,皆可能會讓膝關節出現紅、熱、腫、痛等症狀。 對症下藥 嚴重磨損骨頭就應進行置換手術 翁佩韋主任醫師指出,臨床上較有經驗的醫師可經由問診、觸診初步了解,再透過X光、超音波檢測,進一步了解其膝蓋是否有退化、退化程度、是否有磨損等情形。針對急性發炎者,一般會給予口服消炎止痛藥,而若是急性期發炎過了,且診斷為早、中期的膝關節退化,則可考慮加上玻尿酸或PRP的注射,以達到控制之效;此外,若為中、重度者,或者接受保守治療仍未能緩解疼痛及改善日常生活的活動,便會建議採取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進行治療。 機器人手臂量身訂做 傷口小、感染風險低且復原快 翁佩韋主任醫師說,過去傳統膝關節置換手術,對於年長患者而言,不僅手術風險高,術後恢復和照護時間也較長;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機器人關節系統則可以幫助醫師在執行手術過程更精準順利,其只需移除已磨損的關節部分,不僅可保留較多健康的骨頭,同時也能減少周遭組織的破壞,降低手術併發症及感染風險;此外,傷口更縮小至6-8公分,並在術後當天或隔天即可下床行走。 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術 精準輔助效果更加乘 翁佩韋主任醫師解釋,利用機器人手臂置換膝關節,術前會先以電腦斷層掃描病人的膝關節,再根據檢查數據調整適合重建的尺寸,其角度誤差不會超過1度,術中利用機器手臂導航定位,再透過即時動態影像輔助,精準將人工膝關節擺放在符合人體工學角度的位置,達到最佳的置換效果。 適當運動不可少 體重超標膝蓋也會受不了 翁佩韋主任醫師強調,在接受機器人關節系統置換膝關節後,通常可大大增加人工膝關節的活動度及使用年限,因此成為現今膝關節退化時的手術新選擇。而日常生活裡,預防總勝於治療,除了選擇適當運動,如游泳、健走等,也可以透過一些簡單易行的股四頭肌運動,達到強化膝關節之效,再搭配上矯正姿勢不良、體重控制等方法多管齊下,即能揮發保健膝關節的最大效益。 翁佩韋主任醫師提醒,若在爬樓梯時發現膝關節出現痠軟、負重較大時膝蓋就會卡卡,或膝蓋左右兩側明顯外觀腫脹不一,這都是膝關節退化的警訊,建議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醫師治療,以利及早治療,讓自己的行動不受限。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282/

白內障婦六旬憔悴如八旬 這讓她重獲好視力

白內障婦六旬憔悴如八旬 這讓她重獲好視力#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有位六十幾歲婦人,因糖尿病併發重度白內障,視線不清下,生活機能出現問題,得由孩子攙扶協助才能行動,日子一久老態龍鍾,六十幾歲看起來像八十幾歲。後來就醫經人工水晶體置換治療,解決白內障問題,終於有心情為自己打扮美麗妝容,複診時容光煥發,連醫師都認不出眼前這位昔日憔悴的婦女。醫師表示,隨著年齡增長,眼睛裡的水晶體慢慢成熟、變白、變黃、老化,出現白內障是個不可逆的狀態。 眼科診所主任黃宇軒指出,人眼水晶體的蛋白質會隨著年紀慢慢退化,造成不透明之外,另一個危險因子就是紫外線曝曬。水晶體的膠原蛋白在紫外線能量經過時,若吸收很多紫外線能量,慢慢會造成膠原蛋白變性,排列變得不整齊後,顏色會慢慢變濁,呈黃褐色、深褐色,透光度就大幅受影響,就成了所謂的白內障。 水晶體變濁如蛋白煮熟 人工水晶體置換來治療 人眼水晶體隨著年紀增加會渾濁退化,像雞蛋蛋白從透明煮成乳白色,視覺變差,看東西模糊有如霧裡看花,其他症狀還有夜晚看光源時出現光暈現象、視覺色彩鮮明度下降、閱讀常覺得光線不足等等。除了自然老化,常見因為糖尿病、異位性皮膚炎等病變、高度近視,還有夏日強烈紫外線,更讓人防不勝防。罹患白內障該如何治療呢?目前主要方式是施行白內障手術,就是移除霧化的水晶體,植人工水晶體。 眼科診所院長林岫儀說,白內障的治療,是透過超音波儀器把濁化的水晶體融化洗掉,再放置人工水晶體取代。一般來說,水晶體分成四類,最簡單的有健保的球面人工水晶體;第二類就是非球面的人工水晶體,看東西時會顯得更銳利一些;若有散光,則可選擇非球面散光水晶體,甚至裡面有些會有抗藍光功能的選擇。而最高階的一類,就是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特性是多焦點,方便看遠看近。 人工水晶體功能多 依用眼習慣客制化選擇 人工水晶體一體成型,可用一輩子,若選用功能性人工水晶體,還能一併矯正散光、老花、近視等問題。白內障病人進行置換前,得先進行精密的眼部全套檢查評估,再依病人用眼習慣:是否需要常看3C產品、有看近或看遠的需求,再由醫師建議合適的人工水晶體。 眼科界夫妻檔 經驗互享教學相長 黃醫師與林醫師身為眼科界夫妻檔,在家時常會把看診遇到的特殊病例拿來討論,教學相長。黃宇軒主任分享,因為夫妻倆人都做白內障手術,所以其中一人開刀的經驗,就能彼此分享,讓兩人體驗到不同的經驗。林岫儀院長也同意,夫妻兩人都是同專科醫師的好處,就是不管誰先遇到任何特殊經驗,都會彼此交流,避免在碰到同樣狀況時措手不及,也能處理得更好。 白內障屬自然老化 墨鏡護眼防範紫外線 白內障是自然老化的必然現象,無法避免,如今3C盛行,長輩們也常使用通訊設備處理生活瑣事,更該注意用眼習慣;此外,也應防範紫外線,預防白內障提早報到。兩位醫師呼籲,需要外出活動時,盡可能用太陽眼鏡保護雙眼,減緩水晶體老化速度,讓白內障這位「老」朋友晚點來敲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316/

參加「糖尿病共照網」抗病不再單打獨鬥

參加「糖尿病共照網」抗病不再單打獨鬥#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一名體重破百的四十歲女性,日前因頭痛欲裂前往醫院就診,發現其血壓、血糖超過標準值,後頸部、鼠蹊部顏色暗沉,疑似是糖尿病徵兆的「黑色棘皮症」,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罹患高血壓合併糖尿病。 「當時她體內糖化血色素已經高達8.6%,血糖值超過200mg/dl,以口服降血糖及降血壓藥物治療,一個月狀況穩定後,為強化整合照護,我將她加入糖尿病整合照護網。」收治該名女性的新陳代謝科醫師郭台生表示,目前這位病友體內的糖化血色素控制良好,已經降到5%,體重也減輕近10公斤,飯後血糖值控制在150mg/dl以內。 糖尿病找共照 定期檢查遠離併發症 以往糖尿病治療都只由醫師提供照護,單純給予病友藥物治療,忽略衛教管理,對病友是否按時服藥、注射的把握度不高,一旦病友的自我照顧能力不佳,或是主要照顧者沒有正確照護意識,血糖控制差,反而更容易引發併發症。過去許多病友連發生低血糖也不自知,惡化也不知怎麼處理,往往遲至狀況嚴重才送急診。 郭台生醫師表示,國健署已持續多年推動「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的照護計畫,透過醫護團隊以多科別專業整合照護,包括醫師、護理衛教師、營養衛教師、藥師、臨床心理師及社會工作者等,指導病友維護自身健康。「加入照護網後,診所主動介入照護,病友對糖尿病的自我認知提高,生活品質普遍提升。」 糖尿病共同照護網認證的醫療院所,也提供病友血糖、血壓、血脂、尿蛋白、腎病變、足部神經血管病變、眼底視網膜等定期檢查,以及衛教追蹤、營養諮詢,甚至還能參與不定期舉辦的社區衛教活動。 郭台生醫師表示,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顯示,糖尿病病友加入糖尿病共照網認證診所後,第一年的糖化血色素降幅即可改善約為0.7%,死亡率也下降四成,不僅預防併發症發生有顯著成果,更有高達半數患者能有效降低截肢風險。 適時使用胰島素治療 血糖控制沒煩惱 治療糖尿病不外乎三大準則:藥物治療、運動、飲食控制,且目標血糖應控制小於7%,因為積極控制血糖可以有效減少併發症發生,例如眼底病變風險可減少76%,避免生活品質惡化。 常常有病患會對於打胰島素有所質疑;然而,根據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病友於初次確診時,胰臟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只剩下五成,隨著病程進展及老化,每年會持續下降4%。郭台生醫師指出,李登輝總統就使用胰島素治療超過30年,身體仍十分硬朗。而胰島素是身體所必須;因此,若可以早期補充胰島素,控制血糖效果更好,可使胰臟細胞休息而延緩惡化。 郭台生醫師強調,糖尿病照護雖然是「老生常談」,但卻非常重要;當血糖用藥治療穩定後,病友得藉由運動和飲食控制,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才能良好控制病情發展,進而減少併發症、提高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194/

東滇仁波切來台換膝關節 機器人手臂立大功

東滇仁波切來台換膝關節 機器人手臂立大功#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第九世「法主」來台指名他 機器人膝關節置換術立大功 印度拉達克地區第九世「法主」東滇仁波切日前來台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引發信眾熱烈討論。東滇仁波切因年事已高,加上長年打坐修行,雙膝已罹患嚴重退化性關節炎,就連行走都會引起疼痛。由於印度仍只有傳統人工關節手術的醫療技術,在因緣際會下,東滇仁波切遠渡重洋,飛至台灣做「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術後半天就能下床走路,恢復狀況相當良好,讓他十分肯定主治醫師吳濬哲的醫術,還特別致贈了一尊藥師菩薩表達謝意,更於術後第十天直赴香港主持三天弘法法會,第十四天便回到印度,長途旅程中均行動自如。 機器人膝關節置換術 降低侵入性傷害、恢復期短 收治東滇仁波切的骨科診所院長吳濬哲醫師表示,經由X光與電腦斷層的精密檢查後,確診其雙膝關節已嚴重退化與磨損,便建議進行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相較傳統人工膝關節手術,機器人關節置換術具多重優勢,在術前能透過電腦模擬受損部位的3D模型,幫助擬定精準的術前計畫 ; 於術中可發揮導航系統功能,輔助醫師精準計算關節壓力及定位、避免誤差,並只針對患處作磨除,除了減少不必要的組織傷害,也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韌帶與神經部位。 傷口小、復原快 有助提升術後生活品質 吳濬哲醫師進一步說明,傳統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因傷口較大,需於前2至3天在傷口處安插引流管,無論是稍加活動或下床行走都十分不便,且需6至7天的住院復原期 ; 相比之下,進行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術的患者,最快當天就能下床行走活動,經過2至4週康復後,除了基本上下樓梯外,下蹲、盤坐都不是問題,整體而言大幅縮短恢復時間,提升患者術後生活品質。 日常注意關節保養 遇到問題及早就醫 「就算是優良精準的機器,日復一日運作也有產生耗損的一天」,吳醫師提醒民眾,關節保養應從日常生活做起,除了培養運動前的暖身習慣,經常按摩、注意關節保暖,也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此外,也應注意避免提過重物品或長期維持固定姿勢,避免關節的耗損。一旦發現自身有關節不適或疼痛的症狀,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諮詢及診斷,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遠離相關疾病之苦。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28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