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夏日瘋運動不慎 恐致前十字韌帶斷裂!

夏日瘋運動不慎 恐致前十字韌帶斷裂!#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熱血沸騰、最適合揮灑汗水的夏季又到了,相信許多上班族正準備相約三五好友到球場來一場精彩鬥牛賽,重拾過往籃球魂。有位28歲的王先生(化名),週末與朋友在球場廝殺時,過程中想起籃球明星的華麗特技,急欲挑戰高難度動作,便於躍起時旋轉360度後上籃,落地後「啪」的一聲,膝蓋立即痠軟無力,伴隨而來的是右膝疼痛、腫脹。緊急送醫後經X光檢查雖無骨折現象,但藉由骨科理學檢查及MRI核磁共振檢測後,確診為「右膝前十字韌帶斷裂」。 假日運動員要注意 前十字韌帶斷裂恐引發惡性循環 骨科診所院長吳濬哲醫師表示,近期因運動傷害至門診治療的患者增加二成,大多是假日運動員,平常因缺乏運動而肌耐力不足,當做出激烈且高難度動作時,就容易造成運動傷害。尤其是踢足球、打棒球或籃球等運動,因跳躍時容易發生碰撞,導致本位感喪失,腳落地後上下半身呈現不同方向的旋轉,膝蓋遭受過大的反向扭轉力量,當超越韌帶所能承受的張力時,就可能發生前十字韌帶斷裂。 前十字韌帶斷裂後,關節內會因為周圍的血管隨同韌帶一同斷裂而產生血腫,持續時間約2至3週。吳濬哲醫師指出,患肢因為無法完全伸直或彎曲,導致活動範圍受限,進一步影響肌肉群,若沒有好好治療恐導致股四頭肌萎縮,如果患處再受到二次傷害,可能引發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到來的惡性循環。 韌帶重建術可回復八至九成 PRP療法成為治療另一選擇 針對前十字韌帶斷裂的治療,吳濬哲醫師說明,初期先以冰敷或口服止痛藥來緩解疼痛,接著安排MRI核磁共振掃描確認斷裂的狀況。因韌帶無法以縫合方式進行修補,需要使用關節鏡進行韌帶重建術,建議於斷裂六週後進行最為恰當,利用人工韌帶或自體韌帶移植來代替前十字韌帶,術後通常能回復到原始韌帶的八至九成。  吳濬哲醫師說,倘若非專職運動選手,也可於斷裂後六週內先穿著前十字韌帶護具保護患處,並以PRP療法作為治療方式,將自己的血液透過高速離心方式分離出血小板,再把血小板中所含的生長因子萃取出來注射至患處,讓患者重返正常生活,對患者來說是個不錯的治療選擇。 運動應避免多餘花式動作 積極復健免於後遺症產生 吳濬哲醫師提醒,民眾在進行激烈且可能有身體碰撞的運動時,應盡量避免模仿專業運動選手的花式動作,以免讓自身受到不必要的運動傷害。當發現膝蓋腫脹,應儘速尋求骨科醫師協助,並於治療後搭配完整的物理復健計畫,聽從醫囑積極定期回診復健,才能確保免於後遺症影響正常生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8071/

流感引心肌炎併發症!七歲童險休克

流感引心肌炎併發症!七歲童險休克#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七歲童罹流感精神不振 就醫發現急性心肌炎 有位七歲的黃小妹(化名)在持續出現咳嗽、發燒症狀後,就醫確診為B型流感,用藥治療下,雖逐漸退燒,咳嗽症狀也日趨緩和,黃小妹仍頻向家人表示疲倦、頭暈,精神與活動力也變得很差。在家人帶往另一家醫院做抽血、心電圖等檢驗後,意外發現心肌炎指數偏高,經心臟超音波檢視後,判斷還有心包膜發炎、積水的現象,血壓降低已快休克。幸虧發現得早,經緊急治療處理,最後透過引流管導出150cc的水,後續在醫護人員的悉心照護下,黃小妹也逐漸恢復健康,平安出院回家。 流感恐引嚴重併發症 醫:接種疫苗有效預防 收治該病例的林口長庚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心肌炎屬於臨床上流感少見嚴重併發症,症狀多為全身無力、臉色蒼白、噁心、嘔吐等,常被誤認為普通感冒症狀而輕忽,但因發病與惡化均十分迅速,常因就醫太遲產生致命危機。一般流感常見併發症還有肺炎、腦炎、中耳炎等等,針對老人、嬰幼童等罹病高風險族群,建議提前施打疫苗,才能有效預防流感上身。 幼兒流感罹病率高 四價疫苗預防新選擇 根據疾管署今年二月最新資料顯示,前一流行季中,6歲以下幼兒罹患流感的比例高居所有年齡層之冠,且罹患後產生併發症、甚至死亡的機率,僅低於50歲以上成人,顯示兒童預防流感的重要性已不可輕忽。黃玉成醫師指出,目前市面上的流感疫苗分為三價和四價,以往針對三歲以下孩童,僅能施打三價疫苗,但今年四價疫苗也已取得藥證,提供6個月以上、3歲以下的幼童預防流感的新選擇。 全民動員接種疫苗 遠離流感護己護人 台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李秉穎呼籲,流感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部分症狀表現類似一般感冒,但卻有高傳染度,且具導致併發症的嚴重性。因此,無論男女老少都應接種流感疫苗,除了能降低己身罹患嚴重流感的機率,也能保護身邊親近家人的健康。除了按時接種疫苗外,平時維持個人衛生清潔、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減少出入公共場所的機率、出門配戴口罩等,也都是預防流感的好方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8058/

產後腹部鬆弛「皺」煩ㄟ!緊實小腹拉皮竟靠這招

產後腹部鬆弛「皺」煩ㄟ!緊實小腹拉皮竟靠這招#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產後如何有效瘦身? 鬆垮的肚皮回得去嗎? 妊娠紋會消嗎? 種種問題都是準媽咪十分擔心且關切的議題。據老字號醫美診所觀察,比起七、八年前,當年代的媽媽們較不在意因產後所留下的「痕跡」,相較於現今女人對於美、時尚的態度,以及展現自我已不再是年輕人的權利,不只門診預約負壓吸力或是電波解決妊娠問題的產後媽媽變多,透過腹部拉皮術直接解決肚皮鬆弛及脂肪囤積問題,近年更增加四倍之多。 單靠抽脂無法有效改善 腹部拉皮手術可縮小腹部 擁有多年手術經驗的外科權威高義盛醫師說明,產後婦女就算子宮已逐漸回縮,但女人在懷孕過程中,因腹部筋膜過度拉扯、撐大,導致產後筋膜鬆弛,甚至腹直肌分離,腹壁的張力變小,讓原屬腹腔內的內容物向外突出,導致小腹肚隆出,而皮膚表層的鬆弛常伴有脂肪囤積及妊娠紋的產生,若是針對腹部鬆弛、肚皮鬆垮等情形來說,單靠抽脂並無法有效改善,但可透過腹部拉皮手術的方式,重新縫合腹部筋膜,恢復其彈性及緊緻度,改善腹部張力達到縮小腹部的目的。 手術分為局部性及全面性 複合性手術能體型雕塑 高義盛醫師補充,腹部拉皮手術是針對肚皮鬆弛下垂、妊娠紋所設計,又分為局部性及全面性。局部微創腹部拉皮手術,是於恥毛部上方劃一約15~20公分的切口,通過下腹部的皮膚及脂肪,將鬆弛的腹壁筋膜縫緊,最後切除多餘的腹部皮膚再進行傷口縫合,屬單純小腹部的鬆弛處理。 至於產後出現嚴重的腹部鬆弛,則需進行全面性的腹部拉皮手術,高義盛醫師說明,全面性的腹部拉皮手術是從下腹部沿著陰毛劃一橫向切口,將皮膚及筋膜組織向上分離,讓腹部的皮膚繃緊,且切除多餘的皮膚及脂肪組織,同時將鬆弛的腹壁修補加強,再縫合而成,並重新定位肚臍位置,來達到改善外觀的效果。此外,也有不少媽媽有合併腹部脂肪囤積問題,此時可選擇透過水刀抽脂的複合性腹部拉皮手術,一併達到體型雕塑的目的。 把握腰腹復位黃金週 腹直肌可回復到約兩指寬 高義盛醫師提醒,產後其實也可以把握腹直肌復位的時期,基本上產後三天,腹直肌會自主性的開始重新調整,空隙也會逐漸縮小,大約六到八週,此時間又稱「腰腹復位黃金週」,腹直肌可回復到約兩指寬的大小,若此時無法讓兩側腹直肌向中間靠攏,屆時就必須透過腹直肌訓練或是藉由手術協助,回復平坦小腹及既往肌膚的彈性及肌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8012/

35歲後才生育 罹患乳癌風險高出近四倍

35歲後才生育 罹患乳癌風險高出近四倍#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根據統計,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每年增加近1萬5千人,約每18至19位女性就有1人可能罹患,而且新增人數也有逐年攀升的趨勢。另外,根據國外研究顯示,35歲以上生育第一胎之婦女,罹患乳癌風險較30歲以前生育第一胎者高出3至4倍之多;因此,對於國內越來越晚婚且晚生育的婦女而言,乳房健康實在不容忽視! 95%罹患乳癌是後天因素 嗜酒者風險增3成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葉名焮主任指出,乳癌患者中,僅有5%為家族遺傳,其他罹癌因素可能與生育年齡、荷爾蒙補充或飲食、睡眠習慣有關。,嗜酒的女性也要留意,每周飲酒超過2杯者,罹患乳癌機率也增加3成,由此可見,少飲酒對身體有益,而飲食習慣也建議少脂肪、少糖。 台灣乳癌年輕化 平均年齡少歐美10歲 葉名焮主任進一步說明,台灣罹患乳癌有年輕化的趨勢,好發年齡平均為50歲,比歐美國家早10年,且每9位乳癌患者就有1位小於40歲。不過,女性不要太過擔心,近年來藥物與手術治療方式多元,確認乳癌類型後,醫師會提供患者最合適的治療方式,只要遵循治療,病情都能得到良好控制。 低溫電漿刀+整形式乳癌手術 保留乳頭、外觀完整提升自信心 在葉名焮主任的門診中,近8成的乳癌患者採用部分切除搭配放射線治療,成效約等於乳癌全切除,術後再進行「整形式乳癌手術」,外觀能與正常乳房相近,美觀不但不打折,還能提升自信心。 此外,手術器械的進步,也為患者帶來一大幫助,葉名焮主任指出,術中搭配低溫電漿刀切除癌細胞,能避免乳房組織結構的燒灼及破壞,且因器械溫度較低,能降低血管的傷害,如要保留乳頭、術後重建,或是腫瘤整形手術者,就會建議使用。 臨床上一名愛美的輕熟女確診二型乳癌,使用低溫電漿刀部分切除癌細胞後,再進行腫瘤整形手術,兩邊乳房並無明顯差異,傷口小、術後復原快,患者對於術後乳房外觀也非常滿意。 治療方式多元 及早治療提升存活率 葉名焮主任呼籲,確診乳癌不要害怕,目前治療方式日新月異,只要及早治療,都能將傷害降到最低,台灣在乳癌治療上也十分進步,各期別平均5年存活率接近9成;因此,只要發現乳房有異狀,應盡早就醫檢查與治療,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7978/

腦麻患受惠!肉毒桿菌素治療健保給付條件放寬

腦麻患受惠!肉毒桿菌素治療健保給付條件放寬#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佳慧報導) 一名15歲國三腦性麻痺患者,正值準備考高中的階段,在學習方面是正常且優秀的,但在學校的行走及活動方面有很多不便,使得患者時常因為痙攣而疼痛,無法靜下心準備考試。患者兩歲時,就開始使用肉毒桿菌素治療,後續也轉介骨科手術治療,但術後,內收肌及大腿的骨二頭肌的張力仍影響她在學校的活動;直到最近健保給付條件放寬後,重新申請施打肉毒桿菌素,透過治療,患者在學校活動及走路步態都有良好的改善,在生活自理上幫助許多。 肉毒桿菌不只美容 也助腦麻患肌肉放鬆 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復健科廖淑芬主任說明,腦性麻痺為上運動神經元造成動作控制異常,使得肌肉運動或姿勢失調的永久性疾病,是造成兒童功能障礙中最常見的原因。腦性麻痺依張力的不同,可分為痙攣型、徐動型、共濟失調型、混合型,其中以痙攣型為最多。 肉毒桿菌素的治療適用於痙攣型的腦性麻痺患者,只要是肌肉張力過高,造成上肢功能障礙包括肩、肘、手指張力異常造成抓握不便,注射後配合復健可使手部動作更靈活;或是下肢不正常步態,最常見則為剪刀腳、踮腳尖走路等,注射後配合復健對於改善步態有相當好的效果。 健保給付放寬 年齡限制上鬆綁使更多患者受惠 腦性麻痺患者以往第一線治療的方式大多為復健及搭配輔具,注射肉毒桿菌則是擺在最後,現今,因有健保給付,只要有合適的個案,都會先以注射肉毒桿菌治療為優先,約在7~8歲這個階段,則會視患者狀況,轉介至骨科手術治療。廖淑芬主任指出,肉毒桿菌素注入肌肉後,能使痙攣僵硬的肌肉放鬆,其效果約可維持3~6個月,最好一年能施打3次,藥效主要還是看患者吸收的程度,來決定是否需要回診施打及調整劑量。 廖淑芬主任進一步說明,醫美用的肉毒桿菌素和復健用的肉毒桿菌素其實是一樣的,只是用量不同的差別,復健科的注射在肌肉上,一次可能就要用到2、3瓶,而先前台灣健保給付規定較為嚴苛,使許多患者超過給付年齡標準,礙於經濟上的考量,而中斷了治療。肉毒桿菌素治療腦性麻痺患者之健保給付相關規定,於2018年2月起調整為2歲~12歲,不需事前審查即可使用(上下肢皆相同)。12歲~17歲需事前審查一次即可使用。18歲(含)以上需另事前審查一次即可使用,在年齡限制上鬆綁,也讓腦麻患者治療更便利且有效。 肉毒桿菌這樣用 改善腦麻患者生活品質 廖淑芬主任建議,健保放寬了給付條件後,12歲以上的腦性麻痺患者,可以透過健保申請施打肉毒桿菌素治療,可使患側肌肉痙攣及疼痛減緩,且積極配合運動復健,如擺位和關節伸展,或使用輔具,肌肉痙攣狀況可以好轉許多。廖主任強調,經施打肉毒桿菌素患者可獲得很好的改善,且使患者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也能夠減輕家屬的照顧壓力,最重要的是在後續的長期復健道路上有更佳的復健效果,比較不會因復健過程疼痛而放棄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7973/

千萬不要鐵齒!中風務必要用藥以預防再次復發

千萬不要鐵齒!中風務必要用藥以預防再次復發#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缺血型中風患者需要長時間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才能減少二度中風機率,即使是年輕、中壯年中風患者,也不例外。一名年約40歲男性患者因抽菸、高血壓控制不好,而發生缺血型中風,他以為自己年輕力壯,便擅自停用抗血小板藥物,沒想到一年後竟二度中風,復原狀況大不如前。 中風患者擅自停藥 二度中風機率大增 成大醫院神經部腦血管疾患科主任、成大醫學院副教授陳志弘表示,雖然缺血型中風患者以年長者居多,但門診有時還是會遇到年輕、中壯年中風患者,而這些患者常自認年輕、復原速度快而輕忽二度中風嚴重性,有的患者甚至擅自停用抗血小板藥物,就在兩、三年內中風復發。 抗血小板藥物中,阿斯匹靈為常見第一線用藥,但有部分患者長時間服用阿斯匹靈,卻會產生胃痛、胃潰瘍、腸胃道出血、解黑便等副作用,當腸胃道大量出血,可能引發貧血,患者動作就會比較遲鈍,也常頭暈、身體極度虛弱;陳志弘主任指出,腸胃道本來就不好、年紀大與合併使用止痛藥物的患者,更容易產生藥物副作用,就很可能因為這些副作用,而擅自停用抗血小板藥物,中風風險也就大幅上升。 新型抗血小板藥物 較不會引發胃潰瘍 目前有許多種抗血小板藥物可供選擇,患者服用阿斯匹靈時,一旦胃痛、胃不舒服,其實可與醫師討論,以評估是否需要換藥。陳志弘主任進一步指出,若胃鏡檢查發現已有胃潰瘍,就要考慮改換新型抗血小板藥物,部分新型抗血小板藥物已有健保給付,而這類藥物較不容易產生胃出血、胃潰瘍等副作用,也能幫助預防二度中風,提供患者多一種選擇。 陳志弘主任提醒,患者若在服用阿斯匹靈等抗血小板藥物,看其他科別時,一定要先告知醫師,如果需要拔牙、進行手術,可能需要事先停藥,以免增加出血機率。 避免中風復發 三高控制+戒菸+規律用藥 陳志弘主任也叮嚀,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患者,抽菸與曾發生暫時性腦缺血發作的患者等,都是中風高風險族群,除了要控制三高問題,也要注意飲食均衡、清淡、規律運動,更要戒菸。曾中風的患者,千萬別擅自停用抗血小板藥物,以免發生二度中風悲劇,若有相關副作用,一定要回診,與醫師溝通、討論。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7958/

老翁跌倒腦出血 依靠反轉劑順利救援

老翁跌倒腦出血 依靠反轉劑順利救援#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有位72歲的陳爺爺,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心房顫動病況,他都按時服用慢性病藥物及新型口服抗凝血劑來預防中風。去年底,陳爺爺不慎跌倒,頭部撞擊地面,呈現意識不清現象,家人立即將他送至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腦部持續在出血,還好陳爺爺服用的抗凝血劑有專一反轉劑,能快速恢復凝血功能,經由投以反轉劑,10分鐘後抽血確認凝血功能恢復正常,便進行手術將血塊移除,術後隔日即轉入普通病房,目前復健狀況良好。  恢復凝血功能速度 心房顫動患者急救成敗關鍵!  收治陳爺爺的新光醫院心臟內科蔡適吉醫師指出,過去為了預防中風,多採用傳統藥物華法林(warfarin),但出血風險較高、濃度控制不易、和食物藥物交互作用又多,且若需要恢復凝血功能則需注射維他命K、或輸血漿,恢復時間長,因此,現在多改以新型口服抗凝血劑來預防中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對亞洲人而言,比華法林減少了43%大出血及68%腦出血的風險。  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守護心臟 專一反轉劑作後盾 蔡適吉醫師進一步指出,由於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對亞洲人而言,相對安全,同時在發生意外需要手術時,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因為有專一反轉劑,投藥後可以立即恢復凝血功能,降低患者意外失血死亡的風險,儼然成為心房顫動患者最關鍵的守備用藥,而且其藥的專一反轉劑已於五月一日通過健保給付,預估有數十萬心房顫動患者可受惠。 心房顫動易引發腦中風 死亡率高出常人二倍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說明,心房顫動依發生頻率分為陣發性、持續性及永久性三類,但無論是哪一類,患 者因心跳頻率異常且不規則,血液可能會於心臟內流速減緩或滯留而形成血栓, 若血栓剝落順著血液流至腦部造成阻塞,就會引發缺血性腦中風;比起同年齡的正常人死亡率高2倍、中風率高5倍,且心臟衰竭、失智以及住院率等也高出許多,但有高達75%的患者卻幾乎沒有症狀,察覺不易。  每日測量血壓與心跳 血壓數值差異10以上速就醫 因此,黃瑞仁院長建議,民眾可透過每日測量血壓與心跳來檢測,若手邊僅有血壓機,則可透過短時間內測量三次血壓,當血壓數值差異超過10以上,及平時出現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時,應盡速諮詢心臟科醫師,切勿忽視罹患心房顫動的可能性!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7935/

媽媽的難處誰人知 小陰唇修整手術解困擾

媽媽的難處誰人知 小陰唇修整手術解困擾#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小陰唇修整手術在台灣並不是一個討論度高的整形項目,女性對其在意程度卻不下於臉部整容。女性的小陰唇跟男性的陰莖包皮是相對應的構造,很多男性都知道,若有包皮過長或是包莖的問題,可以去做包皮環切術,這在台灣是很普遍的資訊,但換成女性有小陰唇過長的問題,相關訊息的接受度卻是偏低。 私密處外觀的五十道陰影 整形外科主治醫師蔡明峰解釋,小陰唇是由大陰唇包覆的片狀組織,功能是保持陰道及尿道口濕潤,防止外來感染,在青少年時期後開始增長、沉澱色素,約在15~16歲後定型,許多未有懷孕或性行為經驗的女性,常因陰唇顏色較深而煩惱,深怕觀感不佳,影響與未來伴侶間的關係;其實,遺傳基因或是緊身衣物反覆摩擦都是原因,並不一定與性行為有相關連。 蔡明峰醫師坦言,女性在進入青春期後,對性探索開始有認知,也引起對私密部位的擔憂,而有小陰唇肥大困擾的女性並不少,有些人因為小陰唇肥大,導致摩擦刺激、運動時有疼痛感,或者因小陰唇過長,阻礙分泌物排出而產生異味、因悶濕導致搔癢、念珠菌感染或慢性溼疹等。 停經後更要留意小陰唇變形問題 小陰唇的形狀和外觀就跟指紋一樣,每個人都不同。小陰唇會出現變形,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先天肥大、不對稱、摩擦拉扯、分娩撕裂傷等原因,不及時改善也會有繼發性過度角化的情況發生。蔡明峰醫師解釋,膠原蛋白流失所引起的皮膚彈性下降,會導致小陰唇起皺鬆垮、外翻,甚至在更年期過後,因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外陰部逐漸萎縮、陰唇沾黏,也容易引發陰道及尿道發炎。  勇敢就醫 勿聽信偏方 傳統婦女往往對於生殖器與性功能方面的問題感到難以啟齒,就醫常常要在兒女的鼓勵與陪伴下進行,蔡明峰醫師對此情況也呼籲家人多關心、多討論,簡單的小陰唇修整手術就能讓症狀得以緩解,切勿聽信偏方,自行服用成藥或自行處理,以免增加感染風險及後續手術治療困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790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