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寶寶健康不能等!哺乳品質喝這個ㄧ兼二顧

寶寶健康不能等!哺乳品質喝這個ㄧ兼二顧#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許多媽媽在工作、家務之餘,還需要親餵母奶,而常常出現疲勞或睡眠不足的困擾,這時候媽媽的免疫調節功能也跟著降低,增加生病與感冒的機率。ㄧ名新手媽咪小瑄,坐月子正值寒冷冬天,不僅半夜孤單起床,又需掀衣擠奶,導致睡眠不足而受寒,但即便隔著口罩,也還是會擔心寶寶被傳染,在體力不濟的情況下,很容易就發生產後憂鬱!究竟該怎麼做才能提升母乳品質,同時兼顧媽媽自身體力的恢復呢? 嬰兒的第一道保護 母乳攸關寶寶生長三關鍵元素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會理事長楊文理醫師表示,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來源,特別是初乳,其含有豐富的免疫活細胞,抗體及其它保護蛋白,因此亦被視為嬰兒的第一道保護。母乳乳汁富含「乳鐵蛋白」、「上皮生長因子」及「轉化生長因子-β2」等健康因子,對寶寶的成長發育非常重要,且寶寶的吸收利用率也最高。 7成6媽媽注重母乳營養品質 喝雞精有助母乳優化 據「2018母乳哺餵調查」顯示,高達七成六的媽媽相當注重泌乳品質,略高於對泌乳量的重視度;而餵乳媽媽的噩夢排行第一名,則是擔心餵乳期間免疫力不佳;所以,5成媽媽希望藉由保健食品,提升哺乳期間的健康問題。 楊文理理事長強調,媽媽的飲食與母乳中的成分有相當重要的關聯性,因此餵乳的重點不在喝的多,而是要喝的精,對寶寶生長健康才有幫助。 神經科學專家黃景麟博士說,懷孕哺乳期間的婦女,很有可能因為睡眠不足、缺乏運動、以及情緒焦慮等情況,造成免疫力下降,除了調整作息和營養補充外,也可以適度飲用獲得健康食品免疫調節認證的雞精,不僅能幫助提升母乳品質,同時能顧好母體,讓寶寶更健康。 母乳親餵至少6個月 莫輕言停餵寶寶才健康 楊文理理事長呼籲,純母乳哺育率至少要達6個月,且寶寶並不會經由乳汁被感染,所以千萬不要輕言停餵;但親餵時,戴好口罩可避免寶寶被飛沫傳染,而媽媽在親餵母乳期間,也應特別注意自己的體質調養,才好讓媽媽及寶寶都更有元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7904/

酒糟皮膚沒臉見人 新藥幫她挽回面子

酒糟皮膚沒臉見人 新藥幫她挽回面子#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有名四十幾歲吳小姐飽受皮膚泛紅、雙頰遍佈丘疹困擾,看著臉上丘疹漸漸惡化,自信低落不敢出門,開始出現焦慮、憂鬱症狀。就醫後,被確診為「丘疹膿疱型」酒糟患者,透過臨床檢查發現,患者臉上皮膚每平方公分之蠕形螨蟲數量高達上百隻,經醫師建議使用「新一代雙效酒糟外用藥膏」治療後,狀況逐漸緩解,蠕形螨蟲數量明顯減少,臉上紅斑也消退許多,終於在生活及工作上「挽回面子」,一掃憂鬱陰霾。 酒糟性皮膚炎 比例女高於男 酒糟性皮膚炎好發年齡介於30至60歲,且女性比例高於男性,許多酒糟患者就診時,常被誤判為過、異位性皮膚炎。常見的致病因子包括紫外線傷害、熱、情緒壓力、蠕形蟎蟲感染等等。 臉部潮紅與血管擴張 蠕形螨蟲比常人多10倍 開業皮膚科診所黃輝鵬院長說明,酒糟特徵是血管擴張,臉部紅班持續不退、反覆熱潮紅,有的人起免疫發炎反應長出丘疹和膿疱。臨床上酒糟又分為紅斑血管擴張型、丘疹膿疱型、鼻瘤型以及眼睛型酒糟。 黃院長補充,正常人蠕形螨蟲數量平均值是7至8隻,酒糟患者平均都有100隻以上,是正常人的4到10倍。以往只要給予適當的抗寄生蟲藥物治療,確實能改善酒糟的症狀,臉上的蠕形螨蟲數量也有減少的趨勢。 疑口服產生抗藥性 雙效外用藥膏殺蠕形螨蟲治酒糟 「丘疹膿疱型」酒糟的治療,多以口服藥或外用藥物治療,但患者酒糟往往反覆發作,且長期使用抗生素,也有產生抗藥性的疑慮。因此,醫界希望以外用藥膏來減少口服抗生素的副作用。日前國內引進「新一代雙效酒糟外用藥膏」,以減少皮膚中的蠕形螨蟲數量,降低酒糟的發炎反應為作用機轉,抑制酒糟中的丘疹及膿疱產生。 適當用藥丘疹不再 病因複雜應避免皮膚刺激 黃輝鵬院長指出,根據臨床觀察,適當用藥後,八成患者丘疹膿疱幾乎完全消失,紅斑跟潮紅症狀也大幅減輕。由於酒糟致病因子複雜,黃院長建議,保養要盡量溫和,減少皮膚刺激,應避免辛辣食物、含酒精的飲料。另外,日曬、緊張、生活壓力大,過熱或過冷的環境等,也容易讓酒糟變得更加嚴重,遵守以上注意事項,就能減少酒糟發作及惡化的機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7886/

你今天量血壓了嗎?居家測量更準確

你今天量血壓了嗎?居家測量更準確#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在台灣,每四人就有一人罹患高血壓,但卻因為沒有養成量血壓的習慣而不自知。國際高血壓學會及世界高血壓聯盟自去年起,將每年五月訂為世界血壓量測月,台灣去年共計5萬多人ㄧ同響應,在全球100個國家排名第5;今年,台灣高血壓學會更結集近千家社區藥局,提供民眾免費量血壓及衛教資訊,且以10萬人參與量測為目標,希望全民鬥陣量血壓、顧健康! 高血壓健康危害大 青壯年自知率僅2成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表示,高血壓對於亞洲患者傷害嚴重,若同樣的血壓值增加15毫米汞柱,亞洲人罹患中風、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則遠高於歐美,但全台灣430萬高血壓的患者中,卻約有160萬人並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問題,其中20-39歲的患者更低,自知率僅有26%,可說是衛教觀念相當不足。 家庭血壓量值 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提到,根據2014JSH日本高血壓治療指引指出,家庭血壓值比醫院測量的血壓更具參考價值;2015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每天早上起床跟晚上睡前確實在家量測血壓,可避開白袍高血壓的可能性,也有助醫師判斷用藥的正確時機;去年,美國高血壓指引也強調,家庭血壓量測的重要性。因此,透過每日測量居家血壓值,將是高血壓治療與控制的最佳方式。 輕鬆顧健康 社區藥局就能量血壓     台灣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古博仁說,這些合作協助測量血壓的社區藥局,其藥師除了調劑藥物外,平時都有提供免費測量血壓,以及詳細的衛教服務。盼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民眾,在努力工作之餘,也不要忘了照顧自己的健康,養成測量血壓的習慣,把健康顧好,才能愛自己也愛家人。 今年「2018世界血壓量測月」台灣高血壓學會也邀請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與健康事業廠商共同參與擴大協辦,除各地社區藥局外,在全國電子門市、杏一醫療用品等商家,即日起至5月31日皆提供免費血壓量測站,還可享有特惠活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7875/

喘到嘴唇藍藍der?當心肺動脈高壓奪命

喘到嘴唇藍藍der?當心肺動脈高壓奪命#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買個菜喘到像跑超馬?有位現年66歲的家庭主婦,平常都有運動、健走的習慣,9年前開始出現不明原因的「喘」,甚至會喘到連嘴唇都變成藍色的,就連爬兩層樓都得分成三次才能爬完,經轉診到心臟科檢查,做了心導管才確診是罕見的原發性「肺動脈高壓」,透過醫囑服藥治療,現在已恢復日常的行動力,生活空間也不再只限於家中了! 肺動脈高壓與血管病變有關 缺氧恐致藍唇找上門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長呂鴻基指出,肺動脈高壓最常見的症狀就是不明原因的喘,肺動脈高壓和心肺的血管病變有關,其會導致肺動脈壓力升高,造成右側心臟需耗費更多能量,才能將血液送到肺臟進行氣體交換,因此患者只要稍作運動或走幾步路就會氣喘吁吁,同時也會因為缺氧的問題,讓嘴唇呈現藍色,因此也會把它稱作「藍唇病」。 肺動脈高壓導致心臟肥大 嚴重恐致命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肺高壓治療小組委員黃偉春醫師指出,常見的心臟病心臟疾病如心肌梗塞、心律不整是因為左側心臟發生病變,影響全身性慢性缺氧;而肺動脈高壓患者主因肺部動脈血管阻力增加,右側心臟需要加倍出力將缺氧的血液打進肺部,長期下來會導致右側心臟肥大或心臟衰竭,若不治療,最終恐因心臟衰竭死亡,相當危險。 自體免疫疾病、先天性心臟病 皆為肺動脈高壓高危險群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肺動脈高壓工作小組召集人謝祖怡醫師補充,自體免疫疾病中,如硬皮症、紅斑性狼瘡、乾燥症或類風濕關節炎,是續發肺動脈高壓的高危險群;另外,台灣兒童心臟學會理事長王主科醫師也指出,先天性心臟病也是續發肺動脈高壓的危險群,雖然近年先天性心臟病的手術及心導管治療都有長足進步,讓許多嚴重的小朋友皆可存活至成年;但即便手術成功,未來也有5%-10%的患者會產生續發性肺動脈高壓,因此不可輕忽。 跨領域多科整合 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肺血管及肺高壓委員會召集委員徐紹勛醫師提醒,肺動脈高血壓是因肺動脈發生血管病變,因此可先由胸腔科醫師檢查,經排除常見肺部疾病之後,再藉由心臟科醫師協助做「右心導管」診斷,透過跨領域多科整合醫療團隊的鑑別診斷,才能夠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7855/

夏季美顏抗痘 專家:做好正確皮膚管理才是正道

夏季美顏抗痘 專家:做好正確皮膚管理才是正道#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時序漸入春末,又屆換季時分,位處亞熱帶的台灣,潮濕高溫的氣候環境,悶熱感對肌膚的負擔也沉重,俗語說:「春天後母心」,多變的氣候與溫差,讓肌膚又開始蠢蠢欲動,此時對於「換季保養」更不可輕忽,一不注意讓肌膚受外在環境影響,容易造成肌膚暗沉、老化、乾燥、爆痘等狀況。根據國內知名通路購物網統計指出,春夏換季肌膚保養熱賣商品,以保濕控油、美白防曬、粉刺類商品居多。 肌膚皮脂分泌失調易敏感乾燥 油脂分泌過多易生白頭粉刺 氣候日夜溫差大,肌膚的皮脂分泌就失調,容易出現敏感、乾燥等問題,應避免過度清潔,要溫和地代謝老廢角質,讓後續的保養更容易吸收。皮膚管理專家俞瑾表示,除了正確的清潔保養外,俗稱的「白頭粉刺」也常因油脂分泌過多,容易造成毛孔堵塞,因此閉鎖性粉刺較容易生成。 空汙會誘發皮膚敏感 紫外線加速肌膚老化、紅腫、乾燥與斑點 另外,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灣的空汙指數已超過國際標準2倍以上,全台都籠罩在空汙環境下,而且未達到WHO的標準。已有多項國際文獻顯示,敏感肌患者倍增的重要關鍵之一就是來自空氣髒汙!對此,也有皮膚科醫師認為,空汙降低皮膚自身保護機制,皮膚容易誘發敏感不適,若再加上紫外線的刺激,更容易擴大空汙對皮膚傷害,長期暴露在這類環境之下會加速肌膚老化、紅腫、乾燥與斑點等問題。 正確皮膚管理課程 臉部徹底清潔保養 俞瑾觀察到空污、紫外線等外在環境對肌膚影響甚鉅;她強調,若平常外出沒有防曬習慣,肌膚容易乾燥、老化、長斑點等讓肌膚狀況惡化,皮膚也容易增生粉刺爆痘情況,她認為除了正確的清潔習慣之外,每月至少一次皮膚管理課程也是必須的保養環節。  俞瑾以多年的美容師經驗指出,正確的皮膚管理應該從確實的洗臉、手技按摩、蒸臉放鬆毛孔、吸除臉部粉刺,以及最後的敷臉都詳實按部就班,讓面部皮膚徹底清潔;她並建議,每個人的面部肌膚體質可能都不一樣,別輕信坊間眼花撩亂的保養品廣告,根據自己的肌膚狀況確實保養才是正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7831/

3D數位植牙新技術 植牙服務再進化

3D數位植牙新技術 植牙服務再進化#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嚴重齲齒、牙周病造成缺牙,或是跌倒、撞到牙齒掉落,患者多半都會面臨到植牙的選項,傳統植牙在最後的假牙製作時需要印模,耗時又辛苦;隨著3D數位牙科技術發展,現在牙醫師利用數位口內掃描機,紀錄患者口內狀況就可以取代傳統印模,不僅大幅節省假牙製作時間,品質也更加精確美觀,最快一日就能完成假牙製作。 缺牙不補恐致後患無窮  中壢植牙醫師梁嘉元表示,因齲齒、牙周病造成缺牙的患者佔絕大多數,其不僅造成外表上的不美觀,還可能影響到日常咬合、發音、咀嚼等功能,甚至使其它完好的牙齒歪斜、脫落。而過往缺牙都是以做牙橋、活動假牙替代,但因需要修磨自然牙齒,且容易出現異物感,常常讓患者苦不堪言;隨著技術的進步,植牙在現今蔚為風潮,且更能被大多數人接受。 3D數位植牙位置精準 一日就能重建 植牙是缺牙患者的選擇之一,其藉由醫師將人工牙根透過手術置入於缺牙區的齒槽骨內,讓人工牙根成為安裝牙冠的根基,待人工牙根與齒槽骨骨整合,接著將假牙接上,讓牙齒重建成猶如原本的牙齒一樣自然;而傳統在製作假牙冠時,通常需先讓病患咬模,印製石膏模,加上送齒模往來的時間,往往需耗時一個星期的時間。梁嘉元醫師說,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有了3D數位植牙新技術,不僅不再需要傳統的取模方式,且最快就能在一日內完成假牙製作,為病患省去大把時間。 植牙一次到位 數位化科技讓品質更升級   梁嘉元醫師解釋,3D植牙技術是指術前利用3D電腦斷層掃描,在電腦上重現的原貌,並可立體翻轉檢視口腔缺牙狀況,精確評估缺牙區齒槽骨的寬度、高度,接著透過數位手術導板做更準確的植牙定位,提升植牙成功率,植牙後利用3D數位口腔掃描儀及全瓷牙冠數位研磨機製作全瓷假牙,一切都藉由數位化的方式讓牙齒重現往日的功能及外觀。 此外,梁嘉元醫師強調,傳統植牙靠的是醫師的手感及經驗,而3D數位植牙技術的出現,就如開車使用導航機,能更精準的定位人工植牙體的位置、大小,成為醫師的第三隻手,加上可避免傳統印模程序的不適,減輕患者看診負擔,讓缺牙問題在短時間內獲得改善,同時能達到預期的美觀效果,不再因為缺齒問題羞於見人,因此對患者而言無非是一大福音。 植牙技術結合數位牙科 治療更有效率 在過往案例中,梁嘉元醫師曾收治一名飛機維修員來植牙,該名患者因為牙周病造成缺牙來就診,因其職業關係,對機械概念相當好,因此對於3D數位植牙技術感到相當好奇,最後在醫師的說明及建議下,接受3D數位植牙,讓他終於恢復一口皓齒。梁嘉元醫師說,植牙技術結合數位牙科,這一條龍的服務,讓醫師在進行植牙手術時,更加如虎添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7781/

她經痛狂吃止痛藥無效 子宮內膜異位症擾生活

她經痛狂吃止痛藥無效 子宮內膜異位症擾生活#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卵巢長巧克力囊腫 子宮內膜異位症擾職場生活 輕忽經痛,竟成職場女強人夢魘!有位32歲的小玲(化名)在上市公司擔任主管職,熱愛工作的她,事業一帆風順,但嚴重的經痛總痛得她無法上班,初期服用止痛藥稍有改善,沒想到後來止痛藥愈吃愈多,效果也愈來愈差,最後因經痛難耐才就醫。經檢查發現,小玲因子宮內膜異位,在卵巢內形成約5至6公分的巧克力囊腫,因暫時沒有生育需求,醫師採取內視鏡手術切除巧克力囊腫,術後搭配新型口服黃體素長期治療,讓小玲順利重返職場工作,遠離疼痛的折磨。 輕忽子宮內膜異位症受苦 應儘早主動接受檢查 亞東醫院婦產部病房主任吳文毅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女性常見的疾病,由於經血可能逆流至卵巢、輸卵管、腹膜腔內外或是大腸等部位,堆積的經血會導致該部位局部發炎,並產生經痛、骨盆腔疼痛及性交痛等症狀,甚至經期前後引起腹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與工作表現。 吳文毅醫師說,一旦出現相關症狀,應儘速就醫並接受內診、抽血及超音波檢查,進一步確診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並根據患者狀況,訂定合適的治療對策。若是較年輕、未來有生育計畫者,會建議採取保守型手術,透過手術清除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後,疼痛可獲得大幅度改善;然而,子宮內膜異位症術後五年內有高達70%的復發率,因此必須搭配藥物長期輔助治療,才能避免復發與再次手術對卵巢、子宮的傷害。 健保給付新型口服黃體素 改善經痛副作用低 在術後藥物的治療上,以往常用停經針劑藥物或雄性素,吳文毅醫師指出,這些藥物治療雖然有效抑制子宮內膜異位症及減緩疼痛,卻也伴隨不少副作用,例如:因使用停經針劑造成的失眠、熱潮紅、骨質疏鬆等更年期症狀;或是雄性素致使痘痘生長、喉嚨沙啞、冒出小鬍子等雄性化特徵,都會降低患者的治療意願。而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較無上述副作用,長期服用可讓五年復發率降低至4%。如有懷孕需求,停藥後兩個月就能恢復排卵功能。 善選術後長期控制藥物治療 降低復發保有生活品質 吳文毅醫師提醒,目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檢查都相當方便、快速,如經期時持續疼痛或性交疼痛的女性,應提高警覺並儘早前往婦產科就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若是已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應選擇可長期控制、便利且副作用低的藥物接續治療,以延續手術治療效果,減少復發可能性,讓自己與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平共存,保有最佳的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7772/

男宿裸奔驚嚇校園 竟是「桃花癲」發作!

男宿裸奔驚嚇校園 竟是「桃花癲」發作!#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憂鬱症擅自停藥 男大生「桃花癲」發作校園裸奔 有位18歲的林姓男大學生曾因憂鬱症接受治療,持續用藥後病情獲得控制。去年考上大學後,功課壓力加上學校住宿,擔心被同學發現吃藥而自行停藥。兩個月前開學時出現異常行為,包括白天經常情緒亢奮、走來走去;晚上卻夜夜失眠,甚至全身裸露詢問室友評論自己的身材。 剛開始室友不以為然,當作玩笑帶過,不料林姓大學生卻變本加厲,在男生宿舍開始裸奔,逢人就問自己的「尺寸」如何,引起學生間議論紛紛,因壯碩的體型,還被同學取名「男宿浩克」。校方得知後指派輔導老師介入,並轉送精神科醫師協助,經確診為雙相情緒障礙中的躁症發作,又俗稱「桃花癲」。 躁症易失眠話多性慾漲 易被誤認性變態 開業醫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桃花癲」就是精神醫學上雙相情緒障礙中的「躁症」,由於症狀好發在春季,又因春季桃花盛開而得名。季節性的「躁症」主要與氣候變化大,導致腦部運作失調有關,臨床表現症狀包括睡眠需求減少、話多及情緒高昂,甚至性慾高漲,致使患者做出超乎常理的行為。 一般民眾經常對「躁症」有錯誤迷思,認為出現暴露身體或裸奔性器官等行為,就將其貼上「性變態」的標籤;楊聰財醫師指出,類似性偏好症,其患者會透過某些異於一般性愛的行為來滿足性慾,但確診條件是持續同樣的行為長達六個月以上,雖然行為表現類似,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疾病,治療方式更是天差地遠。 雙相情緒障礙呈週期性 應具有病識感小心應對 楊聰財醫師補充,所謂「雙相」情緒障礙就是患者的行為、情感表現會出現兩種極端的變化,並且以週期性的方式呈現「躁期」及「鬱期」,上述男大生案例就是標準的「鬱期」結束後,因氣候變化及擅自停藥,情緒轉換成「躁期」,因此出現異常行為。 治療方式除了以藥物控制外,也會視情況安排團體心理治療,楊聰財醫師強調,凝聚相同群體間的相互交流,進而可提高患者對於疾病的適應性;另外,想要提高治療效果,患者自身應先具有病識感,知道自己生病了,並積極配合醫師治療且不可擅自停藥,避免症狀再度復發。 百人之中就有一例 若情緒不定應尋求專業協助 季節交替之際,除了日夜溫差大容易感冒外,由於天氣急遽變化容易引起情緒起伏大,精神疾患若沒有按時服藥,會提高疾病復發機率,尤其是躁鬱症患者最近求診激增三成,就是因為受到季節轉換影響情緒控制,要提高警覺! 楊聰財醫師提醒,現代人罹患身心疾病愈來愈普遍,每一百個人之中至少就有一個人有類似的情緒障礙症狀,如民眾在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大的時候,發現自身或親屬有情緒起伏不定的現象,應立即尋求專科醫師的協助,避免症狀持續惡化造成遺憾。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775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