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子宮肌瘤隱形推手 荷爾蒙食物要少吃

子宮肌瘤隱形推手 荷爾蒙食物要少吃#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如果妳有子宮肌瘤,舉凡有荷爾蒙成分的食物就要少吃!有一名很愛漂亮的38歲女性,攝取過多高荷爾蒙食物長達7、8年之久,結果使得子宮肌瘤從3、4公分,變大到16、17公分,腹部脹大有如孕婦,並且造成嚴重腹痛、經血量過多,最後只能透過傳統手術切除。 子宮肌瘤病患 應避免荷爾蒙食物 三軍總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王毓淇表示,子宮肌瘤主要是因荷爾蒙刺激形成,多食用富含荷爾蒙食物,就可能造成子宮肌瘤變大,包括豆製品、山藥、黑升麻、月見草油等植物性荷爾蒙食物,以及雞皮、甲魚、蝦卵、蟹黃、蜂王乳等動物性荷爾蒙食物;一般人可以正常食用但不要過量,若已經有子宮肌瘤的病患則要避免。 生育年齡女性 子宮肌瘤好發率40% 王毓淇醫師指出,子宮肌瘤是婦女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生育年齡的女性好發率高達20至40%,但大部分的子宮肌瘤沒有症狀,小於5公分只要每年超音波追蹤即可,大於5公分、且有症狀,就應評估進一步治療。一般來說,等到了進入更年期,缺少女性荷爾蒙刺激,子宮肌瘤就有機會萎縮。 子宮肌瘤異常變大 恐是子宮肉癌 王毓淇醫師強調,子宮肌瘤不正常變大,有千分之3至7的機會可能轉變為子宮肉癌,未及早診斷死亡率非常高,而子宮肌瘤過大會造成子宮不正常收縮,容易經血量過多引起嚴重貧血,或是頭暈、呼吸急促,也可能影響心臟功能;子宮肌瘤過大也會出現壓迫症狀,造成嚴重頻尿、腹痛、裡急後重等不適症狀,都建議就醫治療。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抑制劑 有骨鬆症副作用 子宮肌瘤有內科及外科治療兩種方式,王毓淇醫師說明,內科治療可使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抑制劑,達到子宮肌瘤萎縮,改善經血過多目的,但會完全抑制女性荷爾蒙,造成短期更年期症狀,一旦停止用藥,子宮肌瘤會持續變大,且使用超過6個月以上,會造成骨質疏鬆症,通常用於手術前的治療。 選擇性黃體素接受器調節藥物 子宮肌瘤可縮小50% 近年國內開始引進選擇性黃體素接受器調節藥物,王毓淇醫師解釋,選擇性黃體素接受器調節藥物具有抗黃體素活性作用,可有效縮小子宮肌瘤;根據臨床研究顯示,服用3個月後,子宮肌瘤可縮小50%,最久可服用1年,安全性較高。 子宮肌瘤小於10公分 適合微創手術 外科治療有傳統剖腹手術,以及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王毓淇醫師分析,傳統剖腹手術傷口大、出血量多、恢復慢,較容易沾黏、有疼痛感,適合子宮肌瘤較大者;而微創手術適合小於10公分的子宮肌瘤,優點是傷口小、恢復快,病患可及早回到工作崗位。但病患仍須就診,諮詢醫師評估適合的治療方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5109/

10點牢記加強「心」觀念 避免疾病找上門

10點牢記加強「心」觀念 避免疾病找上門#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世界心臟日為每年九月二十九日,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在今年十月一日,共同盛大舉辦「凝聚力量攜手護心」世界心臟日園遊會活動,呼籲國人從日常生活中對抗心血管疾病,一起攜手護心!  十大護心守則 心臟健康從生活做起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暨心臟學會理事長林俊立教授表示,今年世界心臟聯盟也特別提倡「十大護心守則」,包括:血糖管理、健康飲食、積極尋求協助及治療、戒煙、充足睡眠、體重管理、定期量測血壓、遵照醫囑並正確用藥、規律運動以及運動生活化。 壯年男主管愛抽菸、熬夜 心肌梗塞兩次 此外,林俊立執行長補充,心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青壯年族群也可能因抽菸、熬夜等不良習慣引起心臟疾病。門診中就有一位39歲科技園區男性主管,因工作繁忙經常熬夜加班,加上菸癮大,香菸總是不離手,直到某次開車時胸悶、胸痛突然心肌梗塞,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但男子並無反省,壞習慣變本加厲,不到半年又再次心肌梗塞差點沒命,才終於下定決心戒除菸癮,並維持運動習慣。 「正確用藥」、「充足睡眠」避免心血管疾病發生 今年世界心臟日新增加兩項護心守則,分別是:「正確用藥」及「充足睡眠」,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心臟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委葉宏一教授指出,許多患者因害怕副作用而擅自停藥,恐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葉宏一教授也呼籲民眾需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避免熬夜,若每日睡眠時數達7~8個小時,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會降低30%。 戒除不良習慣是護心的不二法門 林俊立執行長補充,心血管疾病可能無預警地找上門;因此,即使國人沒有高血壓、高血脂等問題,仍須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戒除可能危害健康的不良因子,才能真正避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也希望藉由每年舉行的世界心臟日活動,讓國人更重視心臟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5151/

毛孩抓不停高專一性阻斷搔癢藥物安全有效

毛孩抓不停高專一性阻斷搔癢藥物安全有效#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台灣一到夏秋之際,濕熱的氣候往往會讓家裡的毛小孩身上發癢,而會導致發癢的原因,不外乎對跳蚤、環境、食物等因素過敏,甚至可能因為感染而造成搔癢感。佳恩動物醫院侯佳君院長指出,臨床常見的搔癢原因,多數是對環境過敏而產生的異位性皮膚炎。 類固醇止癢效果好 但會破壞免疫系統 會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因子多與環境中的野草、塵螨、花粉有關,常見的症狀除了搔癢外,也會有皮膚紅腫、小紅疹等現象,這時狗狗多會啃咬或舔食發癢部位,很容易因搔癢過度而發生感染。侯佳君院長表示,在治療上,通常以具有立即性效果的類固醇止癢藥來進行止癢;類固醇藥物雖然止癢效果好,但經常使用會破壞免疫系統,長期來說,並非最好的治療選項。 高專一性阻斷搔癢機制藥物 安全性高副作用低 隨著製藥技術進步,臺灣碩騰已推出專門針對狗狗搔癢源頭研發的止癢藥物,屬於高專一性阻斷搔癢機制藥物,讓許多毛主人們引頸期盼。侯佳君院長說明,高專一性阻斷搔癢機制藥物屬於非類固醇,並且擁有服藥4小時見效優點,長期使用安全性高、副作用也低,即使是施打疫苗或服用其他藥物期間也可使用。  一歲以下、有毛囊蟲症或有腫瘤毛小孩不適用 侯佳君院長強調,臨床上對於使用何種藥物會依據狗狗的狀況決定,也特別提醒飼主們,使用這類型的藥物也有其禁忌,包括不建議用於一歲以下、有毛囊蟲症或有腫瘤方面疾病的狗狗,但這類型高專一性阻斷搔癢機制藥物通常只要遵循用藥指示,對無法治癒的異位性皮膚炎狗狗來說,長期使用,既安全又有效。 定期抽血檢查肝腎 維護毛小孩健康 最後侯佳君院長補充,一旦狗狗有搔抓現象時,最好儘早就醫診斷,才能早日解除狗狗的不舒服;或者,也可在季節變換或即將下雨前,異位性皮膚炎快發作之際,先進行沖澡,也能讓狗狗的皮膚狀況舒緩下來。當然,異位性皮膚炎狗狗的主人若擔心長期用藥的安全性,也可定期帶狗狗到院所進行抽血檢查肝腎問題,或做健康檢查,保護狗狗的健康。 ▲毛小孩出現紅腫癢 應積極就醫診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5087/

孕婦染流感呼吸窘迫 險流產住進加護病房

孕婦染流感呼吸窘迫 險流產住進加護病房#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孕婦千萬別輕忽流感威脅!就有一名準媽咪,因為流感入侵導致呼吸窘迫,結果差點流產,住進加護病房一個月;所幸經由醫護悉心照護,才免於流產危險,順利生產,寶寶也很健康。醫師提醒,流感季節即將來臨,孕婦已被列為施打公費流感疫苗優先族群,孕媽咪最好是能及早接種疫苗,加以防範。 住進加護病房一個月 接受呼吸器治療 近年來,由於受到全球暖化影響,氣候也變得異常,以致流感疫情也不只是在秋冬流行,今年夏天就出現流感入侵的現象,而對於孕媽咪而言,可是一大警訊!治療這位孕婦的禾馨怡仁婦幼中心主任邱惟聰醫師表示,該名孕婦因為染上流感,而有發燒、咳嗽及全身痠痛等症狀,並且還出現呼吸困難、呼吸窘迫,住進加護病房一個月,接受呼吸器治療;還好經由治療後,順利生子,母子均安。 懷孕中後期免疫力降低 發燒會影響胎兒 邱惟聰醫師指出,孕婦在懷孕過程的中後期時,身體免疫調節會降低,而且流感和一般感冒不同,流感所出現的症狀會較嚴重,而且發燒時的體溫變化,會對胚胎造成影響,胎兒恐會有神經管缺損、唇裂、水腦及心臟病等,很可能會導致流產及胎死腹中,不得不慎! 快篩呈陽性 克流感或瑞樂沙藥物治療 孕婦若是有感冒症狀,一定要立即就醫,邱惟聰醫師進一步指出,經由快篩,半小時就能確認是否罹患流感,若是快篩呈陽性反應,可服用抗病毒藥物克流感,或是吸入式瑞樂沙藥物治療,這兩種都是C級藥物,經過醫師評估後認為使用藥物帶來的潛在益處,大於流感對胎兒造成的風險,因此可安心使用此藥物。 孕婦為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優先族群 預防勝於治療,接種流感疫苗是防範流感最好的方法,而且疾管署在2014年,就已將孕婦列為施打公費流感疫苗的優先族群。此外,有鑒於B型流感病毒株的抗原演化差異大,現行除了公費三價疫苗 (2A1B)之外還有四價自費流感疫苗(2A2B)可供選擇,而後者可以提供更佳的保護效果。相信在政府預算充足情形下將來有可能納入公費。邱惟聰醫師強調,由於孕婦是流感高風險族群,而且流感疫苗是不活化病毒疫苗,安全性高,只會在接種部位有局部小反應疼痛感,打疫苗不但可保護孕婦,也能保護胎兒,非常有正面效益。 十月一日開始施打 今年擴及六個月以內嬰兒的父母 邱惟聰醫師提醒,每年十一月至隔年二月是流感高峰期,公費流感疫苗自十月一日開始施打,孕婦應即早接種流感疫苗,才能免於流感威脅;此外,為能保護六個月以下嬰兒,疾管署今年並擴大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對象,對於六個月以內嬰兒的父母,也都能接種公費流感疫苗,所以剛生產後的產婦也應施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5082/

蝦咪!超過50%DHA魚油吃不到?

蝦咪!超過50%DHA魚油吃不到?#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台灣孕媽對寶寶健康好焦慮!根據國內外研究發現,DHA對於人類大腦、視覺神經可產生提升作用,所以近二十年來,國內外吃魚油的比例逐年上升。特別近年醫學發現,許多產後憂鬱症病人,若能在懷孕期適當補充DHA魚油,不僅可以緩衝孕婦情緒問題,更有助於寶寶大腦及思考更健全發展,以致許多孕媽咪會吃魚油保健食品。然而,雖然DHA所帶來的諸多效用顯著,但卻導致許多企圖想獲取暴利的廠商,會在DHA含量數據上做手腳,例如用整顆魚油的總重量來匡稱為DHA的實際含量,或採用多種油混合並未清楚標示魚油中DHA含量,拿不出相關數據供消費者檢視;所以,孕媽咪在選購魚油保健食品前,可得要張大眼。 台灣市售魚油9/10沒有50%DHA 單顆魚油內DHA精純度越高,所耗費的魚油原料較多、萃取難度相對比較高,售價相對提高。從2015年開始,衛服部食藥署針對超過50% Omega-3的魚油有所規範,並針對未經審核卻胡亂宣稱DHA含量的廠商祭出重罰規則,也正是因為這個措施,意外導致在台灣幾乎很少有高單位DHA魚油。 營養師教孕媽選出好魚油三大秘技 1.吃的時機:孕期3個月胎像穩定後,正好1人吃2人補 營養師簡韶妤表示,雖然深海魚油脂中含有較多的Omega-3,但是光從食物中進行攝取,並不容易吃到足夠的建議量(DHA每日建議攝取量為200~300mg),且Omega-3容易在烹調過程因熱氣而被破壞,所以建議可以從營養補充品來進行補充,大約預產期2-3週前停止補充! 2.魚油的精純度與型態: DHA含量+TG型態才是吸收王! 簡韶妤營養師指出,孕媽們在挑選魚油品牌時,請注意魚油原料廠商所提供的魚油型態說明書,市面上有EE型式魚油跟TG型式魚油兩種。目前製程上以TG型態魚油較易為人體所吸收。 無論是透過藥局、還是購物台宣稱有多少DHA,請檢察它的這項指數報告,一般魚油檢驗脂肪酸的報告中22碳6烯酸(C22:6)的佔比就是一般大眾所熟知的DHA喔!   3.合格檢驗:無重金屬、輻射汙染,品質才能有保障 簡韶妤營養師表示,除了媽媽寶寶,補充DHA對各年齡層也是好處多多!而目前市面上強調DHA的產品除了魚油、還有藻油,無論魚油或是藻油,都來自深海中魚種或藻類萃取DHA,所以經常容易有重金屬污染的問題,在挑選上也需要格外小心。一般最常見的SGS檢驗是目前國際上承認且公正的第三方檢驗單位,也是業界普遍標準,可作為參考指標。建議消費者購買時務必睜大眼睛,並且要求廠商提供正確數據,因為花同樣的費用,當然要花在正確的刀口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5084/

手術化放療進化腦癌延命少受苦

手術化放療進化腦癌延命少受苦#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切除微小腦瘤,就像從一碗布丁裡面挖掉綠豆,」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尹嘉展說,有的腫瘤甚至長在顱底深處腦幹前面,藝高人膽大的精密手術,立體定位、手術中的電腦導航及磁振造影檢查是輔助下刀的利器。 手術、化療、放射治療是惡性腦瘤的主要治療方法,以最見的膠質瘤而言,病人在治療後平均存活一年多,在台中榮總,病人再多活半年到一年半,而且精良的手術器械及先進影像系統,以及化療藥物標靶化、放射治療微調化,讓病患存活更久也比較有生活品質。 良性腦瘤可開刀切除 病人與家屬常害怕手術 根據尹嘉展醫師的研究,就像選擇使用哪種抗生素之前要先做細菌培養一樣,手術切下來的腦瘤要驗基因,幫助篩選出最有效的化療藥物,減少不必要的副作用。另外,腦瘤放射治療有標準劑量,台中榮總的臨床經驗顯示,從腫瘤的中心、邊緣、周圍漸層微調不同的放射劑量及治療頻率,療效更好。 神經外科的病患形形色色,治療及預後差很多,尹嘉展醫師看到有些病患的惡性腦瘤侵蝕知覺,讓病人感受不到太多痛苦,反而一路陪伴的家屬十分煎熬;良性腦瘤則是開刀就能改善日益惡化的症狀,病人和家屬卻害怕手術本身的風險;至於脊椎毛病則是當事人痛不欲生,清醒著受苦。 日前替一位 85歲的阿嬤開刀摘除3乘3公分大的良性腦瘤,阿嬤的子孫本來很猶豫,但尹嘉展評估阿嬤狀況後,認為開刀後可以多存活5年,家屬想到阿嬤平日身體硬朗,也沒有其他慢性病,腫瘤愈養愈大反而讓阿嬤半邊肢體愈來愈無力,最後同意阿嬤動手術。 低侵襲治療奏效 下背痛可免開刀 至於害怕開刀的脊椎疾患,還有低侵襲微創的治療選擇。他舉例,高頻熱凝療法治療下背痛,是在X光或電腦斷層影像的引導下,把電極針插入需要施行的部位,針尖釋出的高週波會產生攝氏42到44度比體溫略高的溫度,讓神經對疼痛感覺變遲鈍,達到緩解疼痛。 由於每個人對溫度感受有別,療效反應因人而異,另一種治療方式不用電極針,取而代之的是注射3%濃度的生理食鹽水,利用滲透擴散的物理現象,使發炎部位的水分滲出,達到神經減壓消腫止痛的效果,療效可持續半年甚至更久。 尹嘉展為90多歲的阿公動過刀,他說,高齡不是開刀的絕對禁忌,開刀的方式也不只一種,根據病人的情況全方面評估,對於可能產生自費的項目,例如開腦手術用到的止血凝膠、少數情況使用的術中化療藥物,其費用及效益都要跟病人說清楚,就能醫病攜手合作,好好治療病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5038/

運動、飲食、睡眠都正常 小孩怎還是長不高?

運動、飲食、睡眠都正常 小孩怎還是長不高?#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小孩想長高,運動、飲食、睡眠雖是3大重點,但還是有其他因素會影響小孩身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王仲興指出,當3歲以上小孩在運動、飲食、睡眠方面都正常,父母身高也不會太矮,甲狀腺素也都正常,但1年以上身高長不到4公分,就得考慮檢查生長激素,以了解是否因為生長激素分泌出問題。 孩子長不高因素多 治療策略大不同 王仲興主任分析,家族、基因遺傳、媽媽懷孕時所攝取的營養、身體狀況、小孩運動、睡眠、飲食習慣等,都可能影響小孩生長發育,目前最常見狀況為小孩長時間久坐、不運動,又拼命喝含糖飲料、吃油炸食物,導致過胖,結果就會使得青春期提早到來。 青春期提早,雖然一開始會快速長高,但後續身高發展就很有限,對生長發育很不利。王仲興主任指出,生長發育遲緩的原因很多,必須分別釐清,如果確診為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所導致之生長障礙,治療便以注射生長激素為主,治療效果也最為理想,但若是體重過重導致青春期提前,治療重點便要放在體重控制、抑制青春期提早到來,注射生長激素則是輔助。 生長激素治療外 飲食、運動、睡眠要配合 王仲興主任表示,目前注射生長激素健保給付適應症包括生長激素缺乏症、透納氏症候群、小胖威利氏症候群、SHOX基因異常者等,可注射生長激素,幫助正常的身高發展。不過,即使注射生長激素,運動、飲食、睡眠等生活習慣還是非常重要。 王仲興主任說明,規律運動對小孩的生長、發育很有好處,另外吃含高糖食品兩小時內,生長激素會暫時停止分泌,因此飲食最好不要添加過多糖份,以免阻礙正常生長。建議國小學童晚上九點就寢,國中學生則建議晚上10點就寢,晚上11點到12點是生長激素分泌高峰期,睡眠時間對於生長發育也有重要影響。 小孩身高發展異常 建議諮詢專業醫師 王仲興主任再次提醒,家長一旦發現小孩生長發育遠落後於同儕,建議諮詢專業醫師,以評估是否需要安排進一步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問題,及時接受治療,可有助於孩子正常成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4906/

切除大腦病變源頭 癲癇手術改變人生

切除大腦病變源頭 癲癇手術改變人生#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每個工作只做一個月」,這是頑固性癲癇病患經常面臨的謀職困境,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林俊甫指出,一個外表好好的人在試用期第一個月,被老闆看到癲癇發作,通常會聽到這句話「你這樣子我不敢用你」,只好下個月重新找工作,至於求學過程遭遇的歧視排擠更不在話下。  台灣大約有20萬個癲癇病患,以藥物控制病情占大多數,當2種以上的藥物使用兩年,仍然一年內有6到12次大發作或昏迷,平均一個多月一次,這就是頑固性癲癇,當病人來到林俊甫診間時,都有領取身心障礙手冊的資格,癲癇發作引起跌倒受傷、交通意外、煮飯燙到等狀況不斷,長期心情鬱悶,身心都受苦。 術前評估術後追蹤 求學謀職不再漏電 不過,手術卻能改變人生,小曹(化名)去年帶著新婚妻子從中國大陸來台灣度蜜月,順道來台北榮總給林俊甫送上喜餅,他是手術成效的最佳見證之一。 三年前,林俊甫見到的小曹是個一事無成的28歲年輕人,他自從10歲左右發病,不知道換了多少藥物、找了無數醫師,病情仍是積重難返,曹父打聽到台灣國際醫療服務,決定帶著小曹來台北榮總動手術。 林俊甫說,小曹的癲癇病灶在大腦顳葉,但頭皮電極卻揪不出具體位置,醫療團隊評估決定兩階段的手術,第一階段打開頭骨和腦膜,直接把感應電極貼著腦皮質,排除肌肉及眼球的生物電波干擾,直接監測癲癇波,一、兩天後終於確認異常放電的部位,第二階段才推進手術房花了十多個小時切除壞掉的顳葉。 林俊甫形容,顳葉切除術就是「將大腦漏電的源頭直接切掉」,估計有2成的病患適用這項手術。小曹前後往院三個多星期,返回大陸之後,癲癇不再發作,陸陸續續捎來消息說,找到工作了,交到女朋友了,然後結婚了……。林俊甫吃到小曹的喜餅,期待明後年說不定能夠吃到紅蛋。 無法開刀的病人 深腦部電刺激術是未來趨勢 類似小曹的案例鼓舞病患勇氣,不過,有些案例的病灶緊貼著視力、語言、運動等區域,要一邊開刀一邊評估,執刀醫師避開重要功能部位,就像在「夾縫中前進」,病人最擔心的是開完刀喪失記憶。 手術難免有風險,林俊甫強調,事前需要詢問病史及完整的檢驗評估,尤其是連續監測腦波定位病灶,在決定開刀後,務必配合醫療團隊調整藥物,術後也不可自行停藥,一般來說,術後三個月的復健追蹤,記憶無損、語言功能也都能恢復。 林俊甫也安慰目前無法開刀的病人別哭,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深腦部電刺激術」是在患者丘腦植入電極導線,前胸埋入電子節律器,這種尖端醫材能像點穴一般制止癲癇波傳導,未來極具治療潛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5037/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