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健保大利多! 把握C肝口服新藥治癒

健保大利多! 把握C肝口服新藥治癒#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每年奪走上萬條寶貴的國人生命!健保今年開放8000位C肝口服新藥給付名額;不過,有一名C肝患者,來不及等到健保給付口服新藥,就因罹患肝癌去世。 等不到C肝新藥給付 肝衰竭去世 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吳明順指出,這名52歲的C肝病患,10年前確診,接受2次傳統干擾素治療都失敗,4年多前,追蹤檢查發現肝腫瘤,原本以為可以等到C肝口服新藥給付;不料,去年年中,肝功能急速惡化、肝腫瘤無法控制,因肝衰竭去世。他感嘆,若是患者剛開始就使用C肝口服新藥,或許有機會保住性命。 感染C肝患者 肝癌死亡風險高出21.63倍 根據研究顯示,C肝治癒與否,是肝臟相關疾病的致死關鍵因素之一,有感染C肝的患者,肝癌死亡風險高出21.63倍。吳明順主任表示,C肝患者容易導致肝硬化,可能因肝昏迷、食道靜脈曲張出血、自發性腹膜炎致死,而每年約有2%至5%的肝硬化患者惡化成肝癌,都是C肝患者死亡的原因。 健保再釋出1717位 C肝口服新藥給付 吳明順主任表示,自從健保1月24日開放C肝口服新藥給付,上個月底,又緊急釋出傳統使用干擾素治療的1717位名額納入新藥給付,截至7月19日僅剩2947名額,預計今年開放的8000位名額,9月底前,就可能使用完畢,建議患者把握機會。 24週口服新藥 療效安全性一樣好 吳明順主任呼籲,目前C肝治療已有健保給付口服新藥,且治癒率高達95%,確診罹患C肝的患者,最好先進行病毒基因型檢測,並把握剩餘的健保名額,趕快接受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4200/

胃酸逆流真不舒服 中醫治療有妙方

胃酸逆流真不舒服 中醫治療有妙方#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現代人工作繁忙,常常三餐不定時不定量,或是三餐以二餐吃,不然就是大吃大喝,以致很多人都有胃酸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脹氣等病況;當出現這些症狀時,可千萬不要大意,顯然你的腸胃已經代誌大條了。以胃酸逆流來說,西醫常以制酸劑來治療胃酸逆流,其實中醫治療胃酸逆流也很有一套。 飲食溫差太大 傷到中氣會使賁門收縮力不強 中醫師李深浦表示,傳統中醫認為,人體所有循環是單向,打嗝會胃酸逆流,主要是因為傷到中氣;由於人體是生物化學工廠,胃腸有千億個酵素發酵繁殖來分解食物,胃腸表面黏膜有很多有益菌與酵素,若是經常在飲食上溫差太大,很多食物在發酵與分解時,堆積在腸胃時間久了,或是吃冰涼飲食,太冷使食物在胃中太久,使食物消化變慢,身體中營養分子會變粗,堆積很多營養與熱量,就會使賁門(位在胃和食道之間)收縮力不強,進而導致胃酸逆流。 胃酸是身體第一防線 治療胃酸逆流首要靜坐 別小看胃酸,胃酸可是身體第一防線!李深浦醫師指出,胃酸不可少,因為有很多細菌要靠胃酸來殺菌,否則體質會變壞,這也是為何有很多過敏疾病的原因。至於中醫治療胃酸逆流,首先是要靜坐,而靜坐得法,可使全身產生熱量,就能很簡單的得到改善;因為胃酸過多、胃酸逆流、腸胃壁薄都是因為心,養心可以培養胃腸黏膜,黏膜好還可生出口水,有很多人有乾眼症或是口水不足,也都是因為心火無法下降,心神不寧。中醫心屬火,脾胃屬土,火生土,火下降,胃土就健康。 治療胃酸逆流 第二要吃藥使腸胃氣順暢 李深浦醫師進一步指出,治療胃酸逆流第二就是要吃藥使腸胃氣順暢,不像西醫是用制酸劑。因為腸胃消化吸收,仍需要有胃酸,使營養吸收好,而且中藥使腸胃氣順可幫助排便,還幫胃腸黏膜透氣,可過濾髒東西。因為胃腸黏膜有很多小洞,可通透營養,以及有酵素與有益菌在其中,如果消化好,則賁門關就不費力了,就不會胃酸逆流;若是黏膜受傷,不但會使消化益菌減少,身體復原不好,體能也會下降,循環會變差。 愛吃冰導致胃酸逆流 經由中醫養生、佛法健身才改善 李深浦醫師在年輕時也曾經發生胃酸逆流的問題;他說,年輕時愛吃冰,以致在12至22歲時出現胃酸逆流,以致呼吸不順、中氣不順,身體不好,因而才開始學禪與學中醫,經由中醫養生,佛法健身,這才救了我。其實,金剛經裡所講的佛法就是生物化學法,佛法就是生命健康大法;所以一個人要往遠處看,一般人只會看現在,就會傷害自己於無形。凡人的快樂,就是消耗體能,花費金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4165/

想擁有「腎」利人生?心腎糖病友要多注意蛋白質攝取!

想擁有「腎」利人生?心腎糖病友要多注意蛋白質攝取!#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不少醫學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糖尿病等心腎糖族群若多注意飲食、蛋白質攝取,有助保護腎臟,避免提早洗腎。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在「心腎糖(CKD)醫學營養論壇」中指出,對於一般糖尿病而腎功能正常的病友,會建議蛋白質攝取量控制在每日總熱量16%-18%,一旦攝取過多蛋白質,便容易增加腎臟負擔,讓洗腎風險大增。 心腎糖病友注意蛋白質攝取 避免腎臟負擔過大 盧國城醫師指出,目前台灣約7萬8千2百多人接受透析治療,其中約45%為糖尿病腎病變造成,另有約15%為心血管疾病患者,由於高血壓沒控制好,導致腎臟負擔加重,洗腎風險自然也跟著攀升。 糖友腎功能變差、但未洗腎 更要控制蛋白質攝取 總計算來,接受透析的患者,約6成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不管是慢性腎臟病、糖尿病,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照護、飲食目標都是希望可以避免病友病情惡化、走到洗腎階段。因此若糖友腎功能開始走下坡,但還沒到洗腎階段,就會建議病友嚴格控制蛋白質攝取量,最好將蛋白質攝取量降到每日總攝取量10%,減輕腎臟工作量。 進入洗腎階段 蛋白質攝取量就要往上提升 但糖尿病病友腎功能若惡化至洗腎階段,此時蛋白質攝取量反而要增加。盧國城醫師解釋,在這階段,腎臟已失去作用,如果又過度限制蛋白質攝取,蛋白質、熱量攝取不足,病友很容易營養不良,整體健康可能如雪上加霜,更為惡化,因此建議上述族群要增加蛋白質攝取量,最好在每日總熱量攝取量的18%,才能供應身體所需。 全方位評估營養攝取 讓病友享受「腎」利人生 心腎糖病友在飲食照護方面,不只要注意蛋白質攝取,各種營養素、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總熱量多寡,以及脂肪攝取量等,也都要納入考量。因此醫師要與營養師、病友、病友家屬組成團隊,並肩作戰,積極評估、控制各營養素攝取,才有機會幫助病友控制病情,享受「腎」利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4151/

人咬狗才是新聞!要如何不會被狗咬?

人咬狗才是新聞!要如何不會被狗咬?#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許多小孩都很喜歡和狗玩,像幫狗狗打扮、親親、抱抱牠們,甚至有些小孩會把狗當馬騎。美國兒科醫學會醫師提醒,當情況失控,情勢可能轉變成悲劇,因此家長一定要教導小孩如何正確與狗狗相處,以避免發生被狗咬悲劇。 所有狗都可能咬人 美國兒科醫學會指出,小孩一旦被狗咬,傷勢往往比成年人來得嚴重,且小孩比成年人更容易遭熟悉的狗攻擊。因此千萬不要讓小小孩與狗獨處,就算是家裡自己養的狗,或自認熟悉的狗,都一樣,所有狗都可能咬人。 小孩摸狗前 一定要徵詢狗主人同意 美國兒科醫學會也提醒,家長千萬不要讓小孩和狗玩拔河、摔角等遊戲,家長要教導小孩,如果小孩想摸狗,一定要事先徵詢狗主人同意。無論是大人、小孩,在摸狗前,一定要先讓狗狗聞一聞、嗅一嗅手上、身上味道,盡量避免靠近狗的臉、尾巴。摸狗時,力道要輕柔一點,也要避免與狗有眼神接觸,特別是第一次與這隻狗見面,更要避免一開始就直視狗雙眼。 狗狗在睡覺、吃東西、照顧幼犬 千萬別去打擾 當小孩置身於狗群當中,家長也要教導小孩,行動一定要放慢、保持冷靜。當狗狗在睡覺、吃東西或照顧幼犬時,千萬不要去打擾牠們,以免受攻擊。當狗咆哮、吠叫,看起來好像要咬人時,家長也要教導小孩保持冷靜,避免與這隻狗眼神接觸,並慢慢後退,直到狗失去興趣、離開。 遭狗攻擊時 要保護眼睛、臉部 當小孩遭狗攻擊時,家長也要教導小孩,請小孩將身體捲曲起來,讓身體像球一樣,且要用手臂拳頭保護自己的眼睛、臉。如果不小心被狗咬,就要趕快用肥皂、清水清洗傷口,並盡快諮詢小兒科醫師,以評估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若小孩傷勢嚴重,就要趕快打119,或盡快送急診,以免情況惡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4130/

小孩看牙亂動危險?兒牙鎮靜幫助治療更精準

小孩看牙亂動危險?兒牙鎮靜幫助治療更精準#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不少小孩很害怕看牙,只要一進牙科診所、躺上診療椅,馬上躁動、大哭。兒童牙科邱博敏醫師表示,門診中,曾遇到小孩一坐診療椅,檢查器械一靠近,馬上大哭,結果他的阿嬤聽小孩哭聲震天,內心很不捨,立刻抱小孩走出診所,讓醫療團隊當場傻眼。 邱博敏醫師指出,門診中上述情況並不少見,小孩一旦有蛀牙,又沒接受詳細診斷、治療,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而小孩對看牙所產生的恐懼,不只可能讓療程中斷,也會增加看牙風險。 小孩一亂動 牙科治療風險就會上升 舉例來說,小孩小小的嘴,要以高速器械治療,已有一定困難度,如果小孩又因緊張亂動,高速器械很容易引起口腔破皮,甚至可能割傷舌頭,因此小孩若需要接受全口治療,或需要接受根管治療等較複雜療程,醫師就可能建議運用兒童牙科鎮靜技術,降低小孩看牙恐懼,進而幫助小孩在安全、平靜狀態下接受完整、精準的治療。 兒童牙科鎮靜技術 幫助治療、檢查更精準 兒童牙科麻醉專科醫師李怡慧表示,兒童牙科鎮靜是一項很專門的學問,醫師、治療團隊必須經過專業訓練、認證,才能精準執行,並大幅減少治療風險。目前兒童牙科鎮靜除了可用於治療,也能協助治療前的牙科診斷,有些小孩需要接受完整評估、影像學檢查,一旦亂動,檢查結果就會產生偏差,此時兒童牙科鎮靜就能發揮效果,讓檢查更仔細、更精確。 台灣中、南部 也陸續引進兒童牙科鎮靜技術 目前除了北部部分兒童牙科有專業的鎮靜團隊,台灣中部、南部醫療院所也陸續引進兒童牙科鎮靜技術,並有專業團隊進行療程。李怡慧醫師提醒,小孩接受兒童牙科鎮靜療程前,醫師一定會與家長充分溝通,並進行完整評估,小孩若在牙科手術前有重感冒,或剛打過疫苗,便暫時不宜接受鎮靜療程。 養成良好潔牙習慣 才是預防蛀牙根本之道 邱醫師也提醒,想要預防蛀牙,就要養成良好潔牙習慣,最好每半年接受一次牙科健康檢查,當發現有蛀牙、異常症狀,就要及早就醫,在醫師評估下,擬定適合的治療與鎮靜策略,不只讓治療更有效率,小孩看牙恐懼也會大幅降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4110/

便祕腸道拉警訊 專家呼籲應補充益菌舒緩

便祕腸道拉警訊 專家呼籲應補充益菌舒緩#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根據統計,全台灣約有600萬人有便祕困擾,等同於三人就有一個飽受「不通」之苦。隨著飲食西化,肉食主義,加上現代人運動不足,睡眠品質差、壓力大,都是上班族常見便祕原因,若不積極尋求改善,就可能演變成習慣性便祕,引發更多健康問題。 腸道保健專家、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副部長王輝明醫師表示,一星期內排便次數少於3次,且排便量太少、糞便太硬,或排便困難持續多天,就可稱之為便祕。而便祕會使腸道益菌大量減少,腸道機能受到影響,嚴重損害了人體的健康。毒素若是堆積在腸道內,除了破壞菌相平衡,造成腸道細胞發炎、病變外,也可能會經由循環系統至其他器官,造成其他臟器細胞病變。 益生菌可以改善胃腸蠕動和便祕 王輝明醫師說,常有上班族因長期的便祕,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人際關係變差,而到門診求醫,。建議有此長期困擾的民眾,應該從改變飲食習慣開始,例如多吃高纖蔬果、或是隨時補充腸道有益菌,而益生菌確實可以改善胃腸蠕動和便祕,平時應增加益生菌的攝取,可使腸道菌叢生態平衡,並能促使腸道健康、維持消化道機能,吃益生菌來做腸道保健是方便又快速的選擇。由於隨著年齡增長,體內好菌會越來越少,建議民眾應慎選適合自己的腸道保健方式,才能享有順暢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4046/

葡萄糖胺怎麼選?問問瑞士人就知道

葡萄糖胺怎麼選?問問瑞士人就知道#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走進公園裡,最常看到的是長輩們坐在輪椅上,被外籍看護推出來曬太陽。依賴輪椅或行動輔具的現象,和退化性關節炎也有很大的關係;而要改善退化性關節炎,除了運動維持肌肉力量,使用葡萄糖胺也相當流行。然而,目前坊間除了吃的、喝的,還有用擦的葡萄糖胺,琳瑯滿目的葡萄糖胺非常多,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台灣老人人口將從2018年的14.6%,至2025年跳升到20.1%,短短7年就從高齡社會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化速度世界第一。反觀瑞士,在1986年就進入高齡社會,目前人口約1/5是銀髮族,但走在路上經常可以看到老爺爺、老奶奶一起結伴出遊、登山健行,鮮少有人使用拐杖、輪椅,身體不但都十分硬朗,甚至8、90歲都還在農場工作,被評比為全球最適合老人居住國家的第1名。 瑞士歷經30多年的高齡社會,銀髮族已經形成一個共識,要保有高行動力,才能創造健康、愉快的生活!因此,瑞士人對於葡萄糖胺的選擇十分挑剔,除了必須是高品質外,還要迅速有感、方便使用。所以對於吃的、喝的葡萄糖胺都需要長時間服用,且無法針對局部位置加強,就逐漸被擦的方式所取代,「擦的葡萄糖胺」就成為較夯的選項。 由於瑞士四季分明、日夜溫差大,因此擦的葡萄糖胺分為涼感型、溫感型兩種,涼感型是會有深入的沁涼感,溫感型則有廣度的溫熱擴散,兩者同樣是以補充GAG(醣胺聚醣),瑞士人會選擇自己喜好的類型,或是在每天使用過程中,早晚各採用不同的冷熱方式,來緩解退化性關節炎的不適。 瑞士人是如何選擇擦的葡萄糖胺?根據專業醫療研究機構Quintile IMS調查,每3位瑞士人就有2位會選擇GAG原料通過紐西蘭ORIGINAL PERNA EXTRAKT認證標誌、瑞士PERNATON在地製造(Swiss Made)的指標性產品,該品市占率高達68%,可說是瑞士人家庭中的必備保養品。 瑞士老爺爺、老奶奶活得快樂又精彩,除了早晚擦葡萄糖胺,或是覺得關鍵位置卡卡時隨時塗抹,他們的保健觀念還會每天做適度運動、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期待台灣每位銀髮族都能像他們一樣青春有活力,選對擦的葡萄糖胺,成為樂齡族的一員。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4028/

預防子宮頸癌抹片檢查疫苗接種不可少

預防子宮頸癌抹片檢查疫苗接種不可少#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台灣推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已經很多年,雖然已從婦癌第一名下降,但是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每年仍然有5-6千名新增病例。換言之,子宮頸癌病人每天仍新增17名。婦產科醫師提醒,除了子宮頸抹片檢查之外,最好還能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可及早防治。 罹患率下降 每年仍新增5-6千人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鄭志堅表示,子宮頸癌是台灣很常見的癌症,之前甚至排名女性癌症第1名;近年因為子宮頸抹片檢查普及化,罹患率呈現下降趨勢,只是每年仍新增5-6千名病例。 醫療進步 子宮頸癌死亡率仍居高 換算下來,台灣每天仍然有17名新增子宮頸癌病例;鄭志堅醫師指出,雖然目前醫療水準進步,台灣每年因為子宮頸癌死亡病例也有上千人,而全世界因為子宮頸癌死亡的也有45萬人,是女性癌症很嚴重的問題。 抹片檢查初篩 疫苗接種防範雙保障 也就因此,對於子宮頸癌的防治,醫界除了推出抹片檢查之外,還有研發出子宮頸癌疫苗來加以防範;鄭志堅醫師進一步指出,子宮頸癌是因為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導致,且研究顯示,無論是二劑或是三劑的HPV疫苗,接種後就終生不用再補打。 疫苗接種防範 全台各市免費或補助 至於HPV疫苗接種來防範子宮頸癌,國內目前有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台中市、嘉義縣、嘉義市及金門等8縣市有提供公費接種;台北市則是針對中低收入戶的國中女生有補助。而為了預防子宮頸癌,衛福部國健署已編列預算,預計今年九月上國一女生,能夠全面施打HPV疫苗。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278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