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豬哥亮大腸癌已肝轉移 積極治療仍可控制

豬哥亮大腸癌已肝轉移 積極治療仍可控制#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綜藝天王豬哥亮因為罹患大腸癌在台大醫院接受治療,日前傳出肝轉移病況,目前正在接受口服化療藥物治療;血液腫瘤科醫師指出,大腸癌最常發生肝轉移,對於肝轉移的大腸癌病人,若是積極接受治療,其實仍然可以獲得控制。 據了解,罹患大腸癌的豬哥亮已出現肝轉移病況,台大醫院為了控制他的病情,曾給予口服化療藥物治療;他的經紀人指稱他的狀況和之前差不多,沒有更好,也沒有變壞。不過,另外卻也傳出豬哥亮的家屬,似乎正在考慮要將豬哥亮轉到安寧病房。 大腸癌最常轉移的就是肝臟 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張家崙表示,很多癌症都很容易轉移,最常見的就是大腸癌、肺癌與乳癌,大腸癌最常轉移的就是肝臟,肺癌則是另一側肺與肝臟,乳癌也是肝臟、肺臟,以及骨頭與腦轉移。 大腸癌已連續九年高居十大癌症排名之首 根據衛福部所公布的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大腸癌已連續九年高居十大癌症排名之首。張家崙醫師指出,大腸癌第四期的病人中,大約有二至三成都是肝轉移;不過,對於大腸癌肝轉移的病人,若是積極接受治療,其實仍然可以獲得控制。 晚期大腸癌朝向個人化治療趨勢 所以,即使是發生大腸癌肝轉移,也不必放棄治療。近年來,不但外科手術越來越進步,再加上化療藥及標靶藥物,使得晚期大腸癌朝向個人化治療趨勢,只要遵從醫囑接受正規療程,也能獲到良好的控制,呼籲病友應定期追蹤,切勿拖延治療導致錯失治療黃金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2741/

母親節「美麗double」 寵愛媽咪顏值必知這兩項

母親節「美麗double」 寵愛媽咪顏值必知這兩項#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母親節這女性的節日,會讓人特別關注身旁辛苦的媽媽或太太,以往不會特別看的臉龐,是不是隨著時間及操勞讓紋路越來越明顯呢?不少人為了留住美麗,想盡各種辦法,現在更有芸香及知母等成分,使臉頰圓潤,讓許多人趨之若鶩。  媽媽的顏值要全家人一起守護 近期異軍突起的芸香、知母等成分,能協助肌膚恢復豐潤及飽滿,弭平紋路,適用於臉頰肌膚、豐滿胸部,更甚者強韌健康髮絲、滋黑潤澤都有所助益,你認識他們了嗎? 「芸香」和「知母」是從天然的植物中萃取而出,主要的功效在於脂肪增生。豐頰緊實、弭平紋路正是這兩個成分最主要的功效。 整形外科侯憲棋醫師指出,「芸香萃取物」在脂肪細胞組織中,能增進特定細胞因子的表現,以促進能量囤積與延緩衰老表現佳。「知母」富含豐富的知母皂苷,能取出最天然的脂肪修復因子,使肌膚紋路阻絕,更能協同細胞表現出抗氧化及延緩衰老的效果。  歐洲【個人照護】期刊,法國賽德瑪藥廠臨床研究中指出,知母皂苷顯示無荷爾蒙 (雌激素) 的活性,能刺激人體脂肪細胞的脂質合成。由女性兩側乳房進行實驗,一邊每天兩次使用知母皂苷凝膠,一至兩個月後,實驗的一邊乳房體肌竟增長約8%。  從愛太太為出發點 希望天下的太太及媽媽都美麗 自25-30歲開始,皮膚及皮下組織開始老化,臉部會有局部凹陷、下垂的現象,生產過後的女性,體型和樣貌衰老的更嚴重,須加倍精力維修,但常常徒勞無功。侯憲棋醫師為了幫助妻子產後復原,並圓滿更多天下的有情人,以「先生娘與侯大夫」的幸福概念發想,自己歷經無數實證研發而出「芸香」和「知母」等植萃成分的保養品,希望幫助透過正確的保養方式,擁有自信與美麗。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輕鬆使用乳狀產品塗抹方式保養。塗抹於額頭、夫妻宮、雙頰等位置,由裡而外、由下而上塗開按摩,可達到舒緩、緊實及激活肌膚肌底等成效。而胸部、頭皮等部位的加強按摩,也都有助於美胸及護髮,對女性及愛美人士來說相當簡便。  媽媽一天到晚對家庭付出奔波,實在是沒時間好好照顧自己。此時,或許換個方法平時加強保養,豐頰夫妻宮飽滿就能隨之而來,好氣色也能順便保養胸部或毛髮,一舉數得。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2694/

一直有便意 小心是大腸癌警訊!

一直有便意 小心是大腸癌警訊!#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梅志銓報導) 藝人豬哥亮罹患大腸癌新聞,引發大眾關注。腸胃內科、大腸鏡專家劉輝雄醫師表示,根據衛福部2015年資料,癌症佔10大死因首位,自2006年,大腸癌更是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國人每年大腸癌發生人數達14965人,大腸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出現症狀時,可能已是中、晚期。 60歲余先生一年來常有便意,後來更有血便,就醫發現罹患大腸癌,所幸及早治療,目前復原狀況良好。劉輝雄醫師提醒,想及早發現大腸癌,重點在於,定期接受糞便潛血、大腸鏡檢查。而進行檢查之前,徹底清潔腸道,更是檢查成功與否的關鍵。 民眾只要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專業大腸鏡檢查,搭配多吃蔬果、規律運動等健康生活習慣,就有機會遠離大腸癌死亡威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2708/  

人生七十才開始 長壽秘訣首需養肝!

人生七十才開始 長壽秘訣首需養肝!#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台灣人越來越長壽,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女性平均餘命年齡高達八十二,男性也可達七十六,經常可看到許多退休的銀髮族,四處旅遊滿街跑。有句俗話說,人生七十才開始,若是還不到退休年齡,就時常出現容易疲勞的現象,很可能就是肝出問題了,這時可就需要好好的養肝排毒,才能精力百倍繼續精彩人生。 活得像自己 才能享受退休生活 詩聖杜甫詩句中有句名言,人生七十古來稀;不過,中醫師李深浦則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而且要活得像自己,身體健康活動力好,一切都能活潑自理,才能享受退休生活,甚至除了能服務自己,還要能服務他人。而且想要在七十歲時還能耳聰目明,身強體健、跑跳自如,在年輕時就要為自己的健康著想,不要等到老了,開始枯萎、虛弱和疾病發生,身體衰退且機能病變時,才想到要追求健康,那就為時已晚。 四十腰、五十肩、六十耳、七十盲 皆因沒有自我保健 李深浦醫師今年七十七歲,從醫五十五年,目前仍每週看診三天,三天去打球,一天和親友相聚,深諳身體保健的他,五十七歲時還能在冰天雪地裡打赤膊靜坐,今年春節時還和年輕人一起去滑雪一百公里;他說,很多人有所謂四十腰、五十肩、六十耳、七十盲,這都是因為沒有在年輕時做好自我保健。 做好自我保健 修到無身境界 說到自我保健,從來不知道辛苦是什麼的李深浦醫師透過靜坐,學道學、佛學,修到無身的境界;他指出,道德經「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和金剛經所言「見相非相」,就是要能沒有身體感覺,行住坐臥沒病才輕鬆,有病痛才會有感覺。李醫師並呼籲大家都能透過靜坐,學道學、佛學,做好自我保健,千萬不要在七十歲時,一天到晚去醫院排隊看病。 顧肝不只是顧肝臟 還要五行生生不息 對於時常出現容易疲勞的現象,很可能就是肝出問題了,這時應該怎麼辦?具有台灣養肝丸之父稱謂的李深浦醫師指出,顧肝並不是只有顧肝臟,但是現代人卻只看到臟器,給自己壓力;其實,身體全身都是肝,肝是活力的泉源,而肝屬木,是身體營養的重要來源,是五行中的一環,人體五行生生不息,金木水火土一直在運行,肝可產生能量,使整個身體的氣在循環。營養之氣所到之組織,皆得舒暖,全身條達,身若無其身。 滅渡一切眾生 肝默默解毒 那要如何養肝排毒呢?李深浦醫師強調,肝一直默默在解毒,吃有毒的東西是絕對不行的,但要完全避開毒也是不容易;所以,舉凡蔬菜水果、雞鴨魚肉都吃,有些人會一直在想吃進去的是甚麼,但是陷入有形是障礙,應該要如金剛經所言,要滅渡一切眾生,不要著相!就好像有人去餐廳吃飯,常會拿相機拍照物,這是不好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32524/view/

告別「媽媽手」 震波治療加速復原

告別「媽媽手」 震波治療加速復原#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母親節要到了,媽媽每天不僅要照顧全家大小還要打掃家務,常常忙得不可開支,身體也不自覺的發出緊警告,最常見的就是因為頻繁的使用手肘施力導致「媽媽手」。東港安泰醫院復健科組長潘炫嘉分享媽媽手治療,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預防方法,讓媽媽能減輕身體的疼痛,過一個開心的母親節。 年紀大更容易發生媽媽手 媽媽手就是翹起拇指比「讚」時,靠近手肘的兩條較細小脆弱的肌腱(外展拇長肌、伸姆短肌),隨著年紀增長,肌腱的彈性及柔軟度變差,因此,年紀大的媽媽婆婆更容易發生媽媽手。潘炫加組長指出,媽媽手常發生在家務事進行中,如洗衣服、扭毛巾、切菜、抱小孩等動作,長期不當使用都容易促發筋腱的發炎疼痛。 筋腱嚴重鈣化恐需開刀 媽媽手自我檢測的方式很簡單,握拳並將四指至於大拇指之上方,並做右搖矲拳頭,感受手腕的筋腱被拉扯,若有疼痛感即為媽媽手的症狀,需要立刻休息並接受治療,避免病情惡化。當筋腱嚴重鈣化時甚至要透過開刀才能處理。 震波治療加速修復舒緩 若確診為媽媽手時,傳統透過復健、紅外線治療、熱敷及超音波治療都能較舒緩病症。潘炫加組長指出,非侵入性的新治療方式--體外震波治療針對慢性肌腱炎和韌帶疾病給予高能量震波,促使微血管新生,達到組織再生及修復,舒緩症狀。 大部分會有明顯改善 在治療過程,可能會有些酸痛感,隨著時間疼痛會逐漸減輕。每個治療部位大約10~20分鐘即可完成療程。大部分病人治療後會有明顯改善,但需視疾病程度而決定治療次數,建議治療約3~5次,每次間隔5~7天療效最佳。 震波治療使用也有限制 若病患具有骨髓炎、患處急性感染發炎,或是治療部位有開放性傷口者、14歲以下兒童及孕婦、有凝血疾病或服用抗凝血藥物者(高血壓)、惡性腫瘤及肺組織涵蓋在焦點範圍內都不適用震波治療儀。 姿勢要矯正並適度休息 最後,潘炫加組長提醒,媽媽手是反覆使用引起的疼痛,因此動作矯正非常重要,譬如拿菜刀剁菜時盡量以手臂肌肉施力,避免手腕單點擺動造成肌腱拉傷。抱小孩時,讓小孩坐在前臂上面,透過姿勢矯正及適度休息,讓媽媽手不再是媽媽的負擔。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2651/

C肝早治早好別因等待錯失良機

C肝早治早好別因等待錯失良機#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C肝口服新藥價格昂貴,為了清除C肝病毒,部分患者透過網路平台購買來自印度、孟買等國所製造的學名藥,價格還不到原廠藥的五分之一,開業診所王昶皓醫師提醒患者,最好不要輕易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才能確保安全,即使出現藥物不良反應,還可申請藥害救濟。 不治療C肝 三成患者20年恐成肝癌 王昶皓醫師指出,如果從藥物經濟學來看,C肝口服新藥的CP值相當高,儘管目前健保與兩家藥廠議價後,一個療程為25-30萬,但新藥治癒率皆超過九成,能夠有效減少肝硬化、肝癌的發生率,大幅降低日後醫療費用。 從慢性肝炎演變成肝硬化,最後導致肝癌,這是國人熟知的「肝癌三部曲」,王昶皓醫師表示,肝病患者如果終身不治癒,在20至30年間高達二至三成將惡化成肝硬化、肝癌,不幸死亡。 王昶皓醫師說,「C肝是造成肝癌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療有其急迫性,年輕患者如果延遲兩三年才接受治療,或許病情不會急速惡化,但如果肝功能指數偏高、嚴重發炎,則短期內就可能有肝硬化的風險。 健保給付條件嚴 健保署:6月將放寬條件  傳統治療以干擾素為主,治癒率也不差,約有七、八成,但副作用太強,患者容易噁心嘔吐,異常掉髮,容易疲倦、情緒不佳,嚴重影響工作,因此,許多患者只能中斷治療。 健保署制定第一階段健保給付有兩大條件,一為嚴重肝纖維化、輕度肝硬化,二為曾接受過干擾素治療而失敗。嚴苛條件讓許多受不了副作用而中斷用藥的患者,即使病情嚴重,仍不符申請資格。 日前全民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通過於6月1日放寬健保給付條件,排除「干擾素治療失敗」規定,王昶皓醫師表示,應該逐步放寬讓肝功能超過正常值五倍的C肝患者均能獲得給付,因為這群患者均屬於肝硬化的高危險族群。 C肝口服新藥治癒率超過九成 注意肝毒性、謹慎用藥、定期回診 王昶皓醫師指出,目前健保給付兩款C肝口服新藥,治療時間只需三至六個月,治癒率皆超過九成、副作用低,但受限於健保經費,無法讓所有患者全部受惠,建議病情較為急迫的患者考慮先以自費方式用藥,費用已從之前的百萬元,降為25至30萬元。 至於兩款藥物該如何挑選?王昶皓醫師指出,應該考量肝硬化程度以及是否肝臟代謝不全,有這兩種情況的患者務必謹慎用藥,其中療效較短(12周)的抗病毒藥物引發肝毒性的風險較大,更應小心使用,建議用藥兩周後,一定要回診檢驗肝功能,觀察是否有黃疸、腹水,若病人膽紅素有上升的傾向或出現黃疸情形,務必縮短肝功能檢測間隔至每週一次或更頻繁的監測,直至黃疸情形改善為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32655/view/  

急性白血病少年不敵病魔 若當初化療徹底清除癌細胞就好

急性白血病少年不敵病魔 若當初化療徹底清除癌細胞就好#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我還想打籃球到五十歲!」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王小弟(化名),好不容 易骨髓移植成功,開心的向醫護人員說出了他的希望,沒想到第四年又重新復 發,但這次沒有獲得幸運之神的眷顧,幫他治療的高雄醫學大學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邱世欣回想起這一段往事,感嘆的說:「他真的是一個勇敢的生命鬥士!」 小兒急性白血病中 一成多是復發型或難治癒型患者 在小兒腫瘤發生的比例來說,以急性白血病最為常見,不過治癒率相當高,可以 達到八成五到九成之多。但還是有超過一成的小病人會像王小弟一樣,成為復發型或難治癒型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這些小朋友每個人背後都有一段讓人鼻酸的故事。而王小弟特別令人印象深刻!」邱世欣主任這麼說。 才十三、四歲的他,喜歡打籃球,雖然家庭經濟也不是很好,但總是非常貼心, 在一次沒有來由的發燒後被診斷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面對不斷的打針與化療 過程,他幾乎都沒有喊苦,就是怕父母擔心。」邱世欣還記得,母親除了白天照顧他,晚上還要抽空出去打零工才能應付醫藥費。 可惜籃球少年無法度過關鍵期… 好不容易接受了骨髓移植,初期可說是相當成功;王小弟還特別將自己的故事寫 成了一本小冊子,穿梭在病房之間與其他病友分享;「有他在的時候,病房裡總是有笑聲,那時候他也開心的跟我們說,他希望可以打籃球到五十歲。」 接受骨髓移植後三、四年,原本以為可以度過五年的關鍵期,沒想到病情卻突然 急轉直下,大量的癌細胞又從體內竄出,短時間內就奪走了王小弟短短十四年的 生命。「像這樣癌細胞再復發的狀況,通常都是極惡性,幾乎沒有好的藥物可用。」 邱世欣主任這麼解釋。 移植前化療徹底清除癌細胞 提升治療成功率 邱世欣主任說,一般接受骨髓移植成功率大約四到五成,主要的關鍵點就是在進行移植前,必須將體內癌細胞清除的越乾淨、移植成功機率越高;但就是有一些極惡性的癌細胞無法被藥物完全殺死,即使接受骨髓移植成功,它還是會躲在某處等待免疫系統低弱時再度侵襲。 面對這樣極惡性的白血病,還好有新一代的藥物可以使用,並且已經獲得健保給付,大幅降低病患家庭的負擔。「藥物也是屬於化療藥物,但它可以將原本只有 一成的效果提升到四成左右,也代表可以讓病患在進行骨髓移植前,藉由更徹底的清除提升移植成功的比例。」 面對這樣惡性的疾病,邱世欣主任提醒,除了遺傳基因之外,環境因素亦會有影響, 已知的部分大多還是與接觸放射線、化學物質有關。他相信未來透過藥物與 醫療照護不斷的進展,一定可以幫助更多的家庭,讓這些生命鬥士的故事可以有更完美的完結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2557/

國外Uber、Lyft讓醫療、照護接送更便利

國外Uber、Lyft讓醫療、照護接送更便利#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在都會地區,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很方便、也較容易叫到計程車,年長患者、行動不方便或接受血液透析等慢性疾病、非急重症患者,就醫相對較方便。而偏鄉地區就不見得如此。無論國外、台灣醫界,一直都想改善這種醫療照護交通「可近性」(Accessibility)問題,美國研究團隊曾進行研究,想了解透過Uber(優步)、Lyft等數位叫車平台,是否能讓非急重症患者就醫更方便,答案似乎是肯定。 國外新型交通叫車平台 提供便捷就醫接送服務 Uber、Lyft是一種新型交通服務型態,以Uber為例,在國外,可以透過Uber App叫車,而App綁定用戶信用卡,加上定位功能,可即時聯繫附近可擔任司機民眾,讓乘客以較便宜價格享受高檔車接送服務。最近在美國比較流行的是Lyft,同樣也是呼叫車輛接送App,但是與Uber不同,Lyft所叫的車純粹是民眾車輛,車型沒有比較高檔。透過Lyft,民眾即使沒有職業駕照,也可以成為Lyft司機,不過司機需先經過個人基本資料、過往社會記錄(必須無犯罪記錄)以及開車記錄(無酒駕或車禍記錄)等家世背景調查。 在美國,Lyft開始成立「守門人」(Concierge)平台,提供就醫接送服務。當病患需要非緊急載送服務時,可以聯絡自己所屬保險機構,保險機構再透過這些平台調動司機到現場載送病患。目前「守門人」還沒直接連結上保險機構,而是暫時透過特殊醫療載送仲介機構(National MedTrans)連結紐約、加州政府所提供的醫療保險計畫,以提供初步載送服務。 Lyft就醫交通服務 民眾滿意度達80% 初步統計發現,病患等待時間平均下降30%,搭乘花費下降近1/3,病患的滿意度則達80%。「守門人」平台特點在於,就算病患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也能透過一般電話請求載送服務,未來Lyft業者希望可以不透過仲介、直接連結各家保險機構,讓病患需求可以更直接、迅速地傳達至「守門人」平台。 在國外,一般民間負責載送非緊急病患的司機雖然沒有醫療背景,也沒有受過醫學相關訓練。但是透過經驗的累積,面對年長病患會有較高熟悉度,可提供更貼心的服務。舉例來說,他們知道車子要開慢點,病患會比較舒服,也會更有技巧地幫助病患上下車。而這部分是Lyft、Uber司機的劣勢,必須由業者特別安排訓練,或是在司機接送病患前,特別傳訊息給司機,提醒注意事項,以確保病患坐車時感到舒適。 在宅醫療 也可使用Lyft、Uber交通服務 除了將病患載送至醫療機構,Lyft、Uber也可能與「在宅醫療」新概念結合;近期,英國Uber與當地一家健康照護機構簽約,其醫療人員將可以搭乘Uber,到府為癌症病患或失智症患者提供醫療照顧。 國外Uber、Lyft平台 存有一些爭議 然而過去Uber、Lyft等數位叫車平台在台灣之所以出現爭議,主要原因在於,在台灣,沒有職業駕照的民眾若擔任職業駕駛,屬於違法行為,繳稅稅賦項目也是爭議點。Uber在台灣已改變服務型態,改與租車業者合作,其駕駛也一定要具備職業駕照,這樣的改變能否改善偏鄉醫療、照護的便利性、可近性,還是未知數。 延伸閱讀 1. Powers BW, Rinefort S, Jain SH. Nonemergency Medical Transportation: Delivering Care in the Era of Lyft and Uber. JAMA. 2016;316(9):921-922. doi:10.1001/jama.2016.9970 2. Private healthcare firm signs Uber deal for carers and patients. The Guardian. March 13th, 2017. 3.資料出處: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科技大觀園(計畫編號MOST105-2515-S-006-008)補助產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2547/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