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乳癌又復發心好累!口服標靶擴大給付時機助延命

乳癌又復發心好累!口服標靶擴大給付時機助延命#健康醫療網

2021-12-01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80多歲的王老太太(化名),約十年前確診乳癌二期,在經過手術與抗荷爾蒙治療後,原本以為已康復,可以含飴弄孫的享受老年生活,卻出現肋膜積水症狀,檢查後竟發現乳癌復發,轉移至肺部,王老太太情緒大受打擊,兒孫也不忍心再讓她受苦,而傾向使用較不積極的治療方式…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鄭弘毅醫師表示,王老太太的乳癌型別為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三年前復發時正好有針對此基因型的新口服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問世,臨床試驗中展現不錯的疾病控制效果,且副作用不高,當時雖為自費,但在與家屬討論後,仍決定嘗試使用,結果真的出現了十分優異的治療成績!在CDK4/6抑制劑搭配抗荷爾蒙治療的處方下,王老太太轉移的癌細胞穩定控制,原本腫瘤曾造成手腫大、無法拿東西,現在也恢復到可以自由行動,體力也維持地很好,在CDK4/6抑制劑獲得健保給付後,王老太太也仍持續使用至今。 聽聞復發心灰意冷!CDK4/6抑制劑突破治療瓶頸列治療首選 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的乳癌約占6成左右,被稱為『管腔型』,屬於侵襲性較低的基因型別。鄭弘毅醫師解釋,此基因型別的患者,預後算是不錯的,若為早期確診,手術切除後,以腫瘤大小與淋巴結轉移數量為基準,醫師通常會給予5年的標準抗荷爾蒙治療,以預防復發,若10年後未復發可視為痊癒。但如同上述王老太太的復發案例其實不算少數,鄭弘毅醫師說到,此時患者經常會容易灰心喪氣,甚至認為自己之前的努力治療都白費了,更對於要面臨的化療有刻板的恐懼。 管腔型乳癌在復發後只剩下化療的治療觀念,在口服CDK4/6抑制劑誕生後便被改寫了,鄭弘毅醫師解釋,CDK4/6抑制劑結合抗荷爾蒙治療,透過大型試驗證實,可以有效延緩惡化超過兩年,讓患者的整體存活期拉長到超過5年;針對患者們通常較畏懼的化療,也因為疾病惡化慢,讓患者接受化療的時間延後4年以上,因此已被國際治療準則,列為管腔型乳癌轉移或復發後的第一線標準治療。 不須再頻繁換藥 健保擴大讓後線患者也能受惠! 鄭弘毅醫師說明,以往復發後單用抗荷爾蒙治療,抗藥性較容易發生,平均1-2年的時間就必須換藥,患者容易心灰意冷;CKD4/6抑制劑加入後,可以長時間控制癌細胞不惡化,副作用也低,且口服不若化療需到院注射,生活品質維持得好,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提升,自然也就更願意積極治療!因此,我國健保署在評估CDK4/6抑制劑能夠帶給患者的助益後,108年首度通過健保給付,近期更再度擴大給付時機,不再只限於第一線治療給付,讓後線的患者也有機會適用到最佳的治療。 乳癌治療在所有癌別中算是十分進步的,因此鄭弘毅醫師鼓勵所有乳癌病友,應該破除舊式的迷思,不要再對治療抱有先入為主的陳見,不同乳癌型別的治療推陳出新,除標靶藥物外,甚至化療的選擇都已經很多元,若不想注射也有居家口服化療的選擇,多與醫師討論,不輕易放棄治療,才能為自己爭取更多寶貴的時間。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2041

生理期皮膚暗沉易長痘 女中醫傳授獨門美肌秘招

生理期皮膚暗沉易長痘 女中醫傳授獨門美肌秘招#健康醫療網

2021-11-30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女性的生理週期過程,由雌激素(Estradiol) 與黃體素(Progesterone)的平衡律動,荷爾蒙決定了女性生理及皮膚的狀態,通常有兩個皮膚容易產生問題的時期,一個從月經來潮一直到經期剛結束的幾天,是皮膚的黑暗期,接著就是排卵後一直到月經來之前,尤其是第 20 – 25 天,肌膚容易出油、粗糙、長痘痘、暗沉。吳宛容中醫師認為關鍵因素自於心理壓力和日常生活作息(如熬夜、日夜顛倒等因素)都會影響內分泌的平衡,荷爾蒙分泌若因保養不當而處於不穩定的波動狀態,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內分泌失調」。 心情、壓力影響內分泌 日夜顛倒破壞生理律動 中樞神經會經由腦下垂體分泌FSH、LH及下視丘分泌GnRH,這些物質可以調整女性激素的分泌女性荷爾蒙,所以內分泌系統貫穿全身,與中醫的肝經有關係。吳宛容醫師說明,當心情輕鬆愉快,女性荷爾蒙的分泌及作用就會變得旺盛,讓女性充滿活力與美感。一但精神緊張、壓力累積時,交感神經過度活化,反而會從中樞神經抑制女性荷爾蒙的分泌,使皮膚粗燥敏感,容易產生面皰、黑斑及皺紋,這就是中醫所謂肝氣鬱滯的表現。 養生之道常強調要早睡早起,牽扯到人體的生理時鐘,身體的新陳代謝及荷爾蒙分泌都有一定的律動,女性荷爾蒙的分泌主要集中在夜間,晚上血中濃度較白天的血中濃度為高,如果晝夜顛倒、熬夜失眠也會破壞正常生理的律動,造成女性荷爾蒙的分泌失衡甚至不足,也會影響皮膚的健康。 內分泌屬中醫肝經 熬夜不睡易肝氣鬱結、肝膽火旺 吳宛容醫師分享,根據中醫經絡理論,肝膽經的氣血,是在夜晚 11 點至凌晨 3 點最為旺盛,此時若不休息則肝臟解毒功能將受到影響,容易引起肝氣鬱結或是肝膽火旺等病理反應,使皮膚新陳代謝不良而影響面容。《黃帝內經》「人臥則血歸於肝」,因此充足睡眠是維持美麗的關鍵秘密想要美白抗痘,淡斑抗老,最基本的工作還是先把作息調好, 經期加強保濕、控油 避免濃妝、菸酒、油炸品 吳宛蓉中醫師說明月經期間要加強保濕,控油,每日用溫水清潔皮膚1次即可,經期皮膚容易過敏,盡量避免濃妝還有加強防曬,避免煙酒,生冷食物,油炸或太鹹的食物,油炸燥熱的食物容易導致油脂分泌旺盛,經期本來就會有點水腫,如果吃過多的鹽份,反而水腫會更嚴重。建議以清淡的飲食為主。 月經後要讓皮膚水嫩,有修食療與茶飲都可以作為輔助 合歡茉莉茶 用量:合歡花2錢,、茉莉花3錢, 作法:將合歡花、茉莉花放入壼內,用沸開水沖洗一遍,再沖入開水,燜10分鐘即可飲用。 注意:每次量不宜太多,以免花草茶偏涼導致下腹虛寒經加重,每次月經週期只可喝一次,且在月經來前喝為佳。 食養分析:通常花草茶對於肝氣鬱結型的很有幫助,其中茉莉花有提神功效,可安定情緒及舒解鬱悶,若有自律神經不穩定者宜多飲用,此外,對於便祕及頭痛也有幫助,搭配中藥合歡花有安神解鬱,理氣開胃作用,有調理膚質的效果。 如果本身就是燥熱容易長痘痘的體質,可以服用 銀花甘草黑豆茶 材料:金銀花3錢、生甘草1錢、炒黑豆3錢。 作法:用700毫升滾水沖泡,可重複沖泡,每天一帖。 食養分析:金銀花具有消炎、清熱解毒、抗痘的功效。甘草是補益藥,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與消炎。黑豆可以清除體內毒素,穩定人體的內分泌與新陳代謝系統,可以改善膚質。 如果是皮膚乾燥,沒有彈性 當歸燉烏骨雞 材料:當歸3錢、烏骨雞1隻、鹽2小匙 作法: 1.雞肉剁塊,汆燙撈起,放入當歸,以大火煮開,轉小火燉至雞肉熟爛,加鹽調味即可。 食養分析:可以補益氣血,補腎調經,健全子宮機能,能刺激女性荷爾蒙,具有滋陰生津的效果。 如果是氣色差,月經後面色蒼白無血色 人參紅棗雞湯 材料:人參鬚5錢、香菇20克,紅棗7枚,母雞一隻,大米100克 作法: 1.老母雞一隻去除內臟;將香菇洗乾淨用涼水泡發,泡好的水備用;紅棗剪碎洗淨。 2.把雞放進沸水裡煮一分鐘左右,撈出立刻放進涼水裡清洗乾淨。 3.砂鍋裝涼水及泡發香菇的水,將人參鬚以及紅棗、雞放進去,再放幾片生薑及香菇。 4. 蓋鍋蓋大火煮10分鐘左右改文火燉一個小時左右。 5. 打開蓋子放進鹽,轉大火蓋蓋煮10分鐘即可出鍋。 食養分析:此湯品具有補氣補血的作用,對於改善臉色慘白有好好的調理作用。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937

冬季變身糊朦族?乾澀睜不開眼 破解你想像不到的乾眼秘辛

冬季變身糊朦族?乾澀睜不開眼 破解你想像不到的乾眼秘辛#健康醫療網

2021-11-30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東北季風來襲,不少人會發生早上眼睛很難睜開、畏風畏光、發紅發癢等症狀,第一時間總以為是伴隨氣候變遷引發的過敏,卻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乾眼疾病的迷思!眼科診所陳宜信醫師指出,遇到類似過敏的症狀千萬別輕忽,可能是乾眼疾病找上門,若已經是乾眼疾病患者更要小心,一不注意就有可能讓情況惡化,嚴重時甚至會影響視力,再也看不清! 冬日暖氣除濕機雙開,眼睛卻因此張不開? 不只乾澀,流淚更要注意是乾眼疾病拉警報! 乾眼疾病的成因,除了用眼過度、長時間使用3C產品外,環境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入冬後天氣濕冷,許多人開始使用電暖爐、除濕機,維持室內暖和與低濕度的乾燥環境,但眼睛表面的水分也會隨之減少,造成眼睛異常視線模糊與疲勞。 除了眼睛乾澀,不少民眾在秋冬交替時節,眼睛容易不斷流淚,陳宜信醫師提醒,除了過敏外,流淚不止還可能是乾眼疾病的警訊!當眼睛表面缺水,淚腺會自主分泌淚液以維持表面的濕潤,所以當眼睛頻繁不自覺流淚時,有可能是淚膜保護層已被破壞,而造成溢淚的現象,若不妥善處理、或用手揉,不僅症狀惡化,還會造成眼角膜破皮!千萬不能大意! 眼藥水涼感、人工淚液無感? 怎麼選,治療乾眼疾病才有感? 大部分人眼睛不適時,第一時間都會想到使用開架式眼藥水去緩解,大多都是因為眼藥水的涼感成分,可以在短時間內減緩眼睛的疲勞感或是血絲,反而對人工淚液感到無感,且害怕過度使用反而抑制了淚水分泌。 雖然開架式眼藥水可以暫時緩解眼睛的不適,但這類型產品部分含有血管收縮劑,長期使用下來,反而會造成淚膜破壞,陳宜信醫師也提醒:「乾眼疾病的治療首要是鎖水及補水,修復淚膜表層。」但開架式眼藥水通常無補水功能,對於乾眼疾病的治療並無太大幫助,只能短暫緩解不適感。 至於針對人工淚液與抑制淚水分泌一說,陳宜信醫師鄭重表示:「完全無關聯!」人工淚液主要的功能是補水及鎖水,同時修復眼睛表面的細胞讓淚膜穩定、延長淚水停留時間;淚水分泌與否則與眨眼頻率以及乾燥環境與是否完整有關,眨眼時,淚腺受到刺激,就會自然的排出淚水,若眨眼不完整或是其他外力因素影響,則會使淚水分泌受限,並不會因為使用人工淚液而有所差別。 乾眼疾病預防就像呵護植物生長, 鎖水比補水鎖更重要,從日常習慣下手才能永保眼表健康 近年來,由於生活型態的轉變,乾眼疾病年齡層下降也成為現代人文明病之一,陳宜信醫師也分享自己於臨床上的發現,許多病患可能因為對於乾眼疾病的症狀不瞭解或是本身對於不適的敏感度較低,而延誤治療,導致發現時已經進入乾眼疾病中期。 乾眼疾病症狀,每個人都不同,難以在第一時間判斷,所以日常保養就更為重要,平時維持正常生活作息外,陳醫師也建議長時間看電腦、佩戴隱形眼鏡者可以隨身攜帶人工淚液作為隨時補充以維持淚膜穩定,或是下班後搭配眼部熱敷、都能夠預防乾澀不適!除此之外,添加鎖水因子的人工淚液能夠延長淚水在眼表面停留的時間,同時達到「鎖水」、「補水」、「安全」三項保護,讓眼睛水亮一整天。 眼睛保健就像是陪伴植物生長一樣,長期乾燥或是短時間注入大量水分都會造成反效果,唯有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固定使用人工淚液,讓鎖水、補水雙管齊下,維持淚膜穩定,糊矇感遠離,再也不要讓視線模糊成為日常習慣。  知名親子眼科 陳宜信 院長 【醫師簡歷】 星星親子眼科 院長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博士 曾任: 約翰霍普金斯醫學中心 研究員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醫師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醫師 愛爾康 糊矇族的好夥伴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2028

最新靜脈曲張膠水 「久站族」重拾樂活人生

最新靜脈曲張膠水 「久站族」重拾樂活人生#健康醫療網

 2021-11-29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俐綺報導 一名80多歲的退休教師,原本身體硬朗,計畫遊山玩水享受退休人生,卻發現旅程長途坐車、搭機,雙腿感到十分腫脹、疼痛,而走路、站立也因腫痛影響出遊興致,這才驚覺「靜脈曲張」已嚴重影響退休後的日常生活,不僅「樂活」計畫被打亂,甚至心生鬱悶抗拒遠行出遊;直到透過新式「膠水閉合術」改善「靜脈曲張」症狀,才重拾旅遊樂趣,重啟「樂活」人生下半場。 「靜脈曲張」女大於男 「太高」也不行? 屏東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吳欣岱醫師表示,「靜脈曲張」是普遍的疾病,主要跟遺傳、年齡及日常工作有關,有家族病史、或因年紀大導致靜脈血管張力降低,相對發生機率高;而以她的患者來說,其中有許多人從事畜牧業及農業,因工作需久站、久坐,同時須長時間穿著雨鞋,發生靜脈曲張機率又更高;她提到,就上述的退休老師來說,退休前需長時間站立教書,血液聚集在腿部,長時間拖延未治療,隨年紀增長,靜脈曲張也跟著惡化,影響了行動能力。 目前靜脈曲張患者的女性與男性比例約是1.1比1,且根據研究統計,身高180公分以上的人,比較容易發生靜脈曲張,但吳醫師也強調,根據臨床數據,肥胖或是BMI值大於35以上才是靜脈曲張主要好發族群,民眾平時須多加留意體重控制。 嚴重靜脈潰瘍須「截肢」? 提高病識感不可不慎 吳欣岱醫師說明,靜脈曲張依惡化程度,下肢外表會有皮膚病變,同時有黑色素沉澱,讓患者感到搔癢、灼熱,腿部也會有明顯的疲勞腫脹感,甚至半夜抽筋不適,最嚴重的情況下,部分患者因有「靜脈潰瘍」而面臨「截肢」風險。她也提到,男性患者就醫時.普遍因長久忍受病症,惡化程度比女性患者來的嚴重。 目前藥物尚無法有效控制靜脈曲張惡化,當患者的症狀已影響到日常生活時,可考慮手術進行治療,吳欣岱醫師解釋,傳統的外科「剝離抽除」手術因為風險較高,比較適合嚴重惡化者。目前「靜脈曲張」大多採取小傷口的「微創手術」治療,分為熱能與非熱能手術,其中的非熱能微創手術恢復期短,患者接受度也較高;另外針對局部表淺的微細血管,醫師也會以針劑硬化劑作後續的局部治療,避免病灶惡化。 ▲屏東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吳欣岱醫師 新式「膠水閉合術」 門診30分鐘搞定! 隨著醫學科技日新月異,微創手術也愈趨進步。吳欣岱醫師說明,非熱能的微創手術中,「膠水閉合術」是靜脈曲張最新的治療選擇;「膠水閉合術」透過局部麻醉,以超音波將導管置入膝關節、小腿內側,在醫師的治療評估下,注入膠水(醫用黏合劑)同時施以按壓確認,將病變靜脈阻斷閉合,不僅傷口僅有針孔大小,術後只需使用OK繃貼合保護。 此微創手術僅需門診治療約30分鐘,並穿著彈性襪兩天 ,患者不需住院勞苦奔波,對術後的生活品質是一大福音。吳欣岱醫師上述提到的退休老師,2020年底就醫治療,目前追蹤成效良好,吳醫師每每看見長輩回診時的笑顏,讓她從中也獲得醫者使命的成就感。 最後吳醫師也特別提醒,任何手術都有其風險,若是皮膚敏感或患有特殊疾病,務必事先告知醫師,以評估相關的手術風險;另外,術後短時間內也不建議泡溫泉或劇烈運動。呼籲民眾若發現下肢有類似靜脈曲張的情形,症狀也已經影響到生活作息,可諮詢心臟血管外科且具靜脈曲張治療的專業醫師,避免找錯科別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2027

小孩一天五、六餐,反不利身高發展

小孩一天五、六餐,反不利身高發展#健康醫療網

2021-11-29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有些父母看到小孩較為矮小,便希望孩子多吃一點,除了三餐,可能加入上午點心、下午茶或宵夜,就是希望促進小孩生長發育。耳鼻喉科楊啟坤醫師過去曾為兒子的身高問題煩惱不已,因此對於小兒身高發展議題很感興趣,他也投入許多心力觀察、閱讀相關研究報告,他提醒,上述作法可能適得其反,容易對孩子的身高發育造成負面影響。 楊啟坤醫師指出,小朋友身高發育最快速的時期為嬰兒期與青春期,在影響小孩身高發展的因素當中,最關鍵的部分就是基因與生長激素的分泌,另像飲食、睡眠與運動,也與小孩的身高發育息息相關。 小孩想長高,飲食、睡眠與運動環環相扣 過去研究發現,當身體處於飢餓狀態,體內生長激素分泌會增加;若整天處於飽足狀態,血糖居高不下,生長激素分泌就會減少。這代表當孩子頻繁進食,生長激素分泌容易受干擾,因此醫師建議,小孩的飲食重點是要營養均衡、熱量攝取也要足夠,在用餐頻率方面,一天吃三餐即可,定時定量的用餐模式對孩子的身高發展較為有利。 另外,睡眠充足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也是非常重要。楊啟坤醫師分析,小孩分泌生長激素的時段約為晚上十點與半夜熟睡時期,若睡眠時間太晚,加上整天不斷進食與運動量不足,身高發育自然不會很理想。 一年身高發展沒有4公分,建議接受進一步評估 「小孩在兩歲到十歲之間,若一年的身高發展沒有達4公分,父母便需要帶孩子就醫,接受進一步檢查、評估。」楊啟坤醫師表示,當父母帶孩子就醫,醫師通常會先幫孩子檢測骨齡,以了解骨齡生長是否超前或有落後傾向。接著,再釐清背後有沒有疾病因素,若沒有疾病因素影響,且骨齡生長明顯落後,可考慮運用生長激素做為輔助,配合健康飲食、生活習慣,以協助孩子的身高發展更順利。 楊啟坤醫師以他的孩子為例,他說,他孩子小時候的身高百分位落在58%,孩子很想再長高,醫師觀察骨齡檢測結果後,也認為孩子的身高尚有進步空間,因此建議注射生長激素。他的孩子同時也在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上進行調整,經過一年的努力,他孩子的身高百分位進步至82%,也就是前進20多名,此後,他孩子的身高百分位一直維持在82%上下,自信心也大幅提升。 小孩身高發展,不是越高越好 楊啟坤醫師另提醒,小孩在成長階段,若突然發現小孩的生長發育過快,甚至年齡還小便出現性早熟跡象,可能意味著生長板接近閉合,如此身高發育也會受到侷限,所以無論是身高發育過快或過慢,都要讓西醫醫師進行評估,才能及早介入、治療。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2032

中年女頭暈查出腦動脈瘤! 新血流導向裝置來助力

中年女頭暈查出腦動脈瘤! 新血流導向裝置來助力#健康醫療網

2021-11-26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腦動脈瘤可稱作是「腦中的不定時炸彈」,一名中年女性,經常頭暈、走路不穩、手無力,原以為是長骨刺,進一步接受頸椎核磁共振檢查,竟意外發現腦中有顆巨大的梭形動脈瘤。另外一名乳癌病患,原本要接受手術切除病灶,但術前檢查卻發現有顆腦動脈瘤,醫師擔心術中動脈瘤突然破裂,不得不暫緩原定手術時程。  小心致命炸彈-腦動脈瘤頭痛警訊勿輕忽  收治上述案例的林口長庚醫院急重症神經外科主任陳敬昌醫師指出,腦動脈瘤可怕之處在於「前一秒好好的,後一秒就突然腦出血」。臨床上曾遇到許多癌症病患,術前檢查發現腦動脈瘤,因此暫停手術,就怕術中突然發生動脈瘤破裂。  陳敬昌主任表示,腦動脈瘤其實並非腦瘤,主要是因腦血管壁缺損,長期受到血流衝擊而形成的血管瘤,外觀就像鼓出的囊泡。大部分病患初期通常沒有任何症狀,少數可能有眼瞼下垂、視力變差等顱神經壓迫問題;隨著時間增長,腦動脈瘤的血管壁會越來越薄,一旦發生破裂,就會造成腦出血,有如被雷打到般的爆炸性頭痛,嚴重者甚至昏迷。  新一代的血流導向裝置療法 有效降低復發率  陳敬昌主任表示,目前腦動脈瘤可分為傳統開顱手術及血管介入治療。血管介入治療是從患者鼠蹊部的股動脈置入導管,利用白金線圈栓塞動脈瘤,相較傳統手術的優點是傷口小、住院時間短,且手術時間少、手術風險也較低。  目前最新的「血流導向裝置療法」,同樣是血管介入治療,透過導管置入密網導流支架,能夠導流血液避免進入腦動脈瘤,同時可以重建血管壁,讓腦動脈瘤完全消失。根據國際研究顯示,術後的成功率超過9成,能夠有效降低動脈瘤的復發率。  上述兩名個案皆接受了新一代「血流導向裝置療法」,陳敬昌主任分享,中年女性術後,不但動脈瘤消失了,神經壓迫症狀也都改善了,更免於開顱手術的風險;另外一名乳癌患者,術後隔天就出院,一星期後也順利接受乳癌切除手術。  腦動脈瘤破裂1/3患者死亡 平時要控制三高  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前4名,平均每年奪走1萬多條寶貴的性命,陳敬昌主任提醒,腦動脈瘤的預防方式就是控制三高,平時避免過度情緒起伏、亂發脾氣,很多患者因吵架或是血壓忽高忽低,而造成腦動脈瘤破裂;若是有突然的劇烈頭痛,且合併頸部僵硬的情形,最好進一步就醫檢查。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2031

與愛滋病毒和平共存,這件事是關鍵

與愛滋病毒和平共存,這件事是關鍵#健康醫療網

2021-11-26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 33歲的阿健為HIV感染者,感染超過五年,病毒量介於2萬到5萬之間,但因免疫細胞維持在300至400之間,且沒感到任何不舒服,便沒有服藥。某次因免疫力下降引發帶狀皰疹,在醫師的建議下才開始用藥,後續控制良好。高雄榮總感染科主任蔡宏津表示,可以理解部分感染者不想服藥,有些人擔心藥物副作用、嫌麻煩、怕長久用藥傷身,而自行停藥或減藥,不過現在藥物選擇多,若有不適都可與醫護人員討論,一定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藥物。 藥物選擇三關鍵 病毒量、免疫力、肝腎功能及B型肝炎有無 愛滋病為感染愛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簡稱HIV),導致病人免疫力降低,進而出現各種伺機性感染的症狀,因此感染者需要每天服藥,才能控制病毒量、維持健康狀態。目前抗愛滋病毒藥物很多種,健保規範中第一線用藥都是單錠複方藥物,蔡宏津主任說,藥物該如何選擇,要考慮病毒量有無超過十萬(copies/mL)、免疫細胞CD4有無小於200、肝腎功能是否良好及是否有B肝感染。原則上只要有病毒無論免疫細胞CD4數目多少都應該治療。醫師會與病人討論,配合其生活型態以及了解服用保健食品或其他藥物的習慣以避免產生交互作用,挑選出最適合的處方。 治療目標U=U 每三個月追蹤病毒量 目前抗病毒藥物已可有效降低並穩定愛滋病毒量,蔡宏津主任表示,國際共識是「U = U」,也就是將病毒量控制到200以下,甚至是檢測不到(Undetectable),基本上就不具傳染力(Untransmittable)。蔡宏津主任指出,嵌合酶抑制劑降病毒速度很快,1個月就可大幅度降低病毒量,而非核苷酸反轉錄酶抑制劑一般要到3至6個月才會發揮作用將病毒抑制至測不到。除了剛開始服藥後的第一個月外,醫師會每三個月會檢測一次病毒量,追蹤治療情況。 ▲高雄榮總感染科主任蔡宏津 若服藥後身體不適 可主動與醫師討論調整用藥 病毒量控制不穩定,通常是因為沒吃藥或沒按時吃藥,蔡宏津主任提到,病人可能因為忘記、疲累、工作轉換等因素影響服藥順從性;另外是藥物交互作用,例如,某些胃潰瘍特效藥或制酸劑會影響治療效果;或是病毒可能會有抗藥性,若病毒量一開始太高,使用療效比較慢的藥物,就可能沒辦法快速將病毒量壓制下來減少傳染風險。 目前藥物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有腸胃道不適、頭暈、失眠、起疹子等,感染者若服藥後有不適可以主動提出與醫師或個管師討論、調整藥物,如將空腹用的藥物改成飯後服用等以改善腸胃道不適,將睡前藥改成早餐後以改善失眠。蔡宏津主任提醒,並非所有的身體不適都一定與藥物相關,要觀察症狀出現的時序性,是否是用藥後才出現,以及是持續性或偶發性,若為偶發性可能就與藥物無關。 切勿貿然停藥 恐使病毒反撲爆發 新冠疫情期間,愛滋感染者可能會擔憂自己回診時會暴露在感染風險中;但若因此影響規律服藥,可能提高伺機性感染的風險。蔡宏津主任建議,可以至社區指定藥局領藥,或視疫情嚴重程度延後一兩週回診;許多醫院也有開立視訊門診及戶外慢簽領藥,降低感染風險,可多多利用。蔡宏津主任最後強調,貿然停藥反而會使病毒爆發,在用藥上有任何疑慮,一定要與醫師討論。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2017

從養肝到養眼 由娘胎開始做起

從養肝到養眼 由娘胎開始做起#健康醫療網

2021-11-25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傳統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眼睛視力的好壞是和肝有直接關係;另外,「肝受血而能視」,也指出視力和肝血的調節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肝的主要功能是「儲藏血液和調節血量」,肝臟如果健康,人的精神就飽滿,便會愉快,肝臟如果損傷,則藏血功能不足,就會有眩暈、容易疲勞、無精打采、目花目糊、眼多眵等現象;所以,孕媽咪想要生個健康寶寶,可以從懷孕開始就注意肝臟保健,對寶寶大有好處。 肝若健康 較有謀略與聰明才智 有養肝丸之父稱謂的中醫師李深浦指出,肝病會影響人的健康與幸福,從中醫角度可以看到,一個人的肝若是健康,則就較有謀略與聰明才智,且有精神不會昏睡;至於孕婦想要生個健康寶寶,可以從娘胎開始注意肝臟保健,他則是以自己媳婦來舉例說明。 懷孕貧血水腫 肝臟保健調養 李深浦醫師大媳婦的母親在懷孕產檢時,發現有貧血現象,且全身水腫,甚至生產完就昏厥,醫師建議要補充鐵劑;由於李深浦醫師和其祖母是世交,於是就建議給她注重肝臟保養,調養二個月後,再去醫院產檢,護士長覺得其母親氣色好,而且血紅素增加,水腫也消掉,精神很好,就連嘔吐的次數也減少很多。 媳婦女兒孕期保養肝臟 十一個孫頭好壯壯超健康 李深浦醫師的媳婦和女兒在懷孕時都相當注重肝臟保養,十一個孫個個頭好壯壯,身體健康。他很欣慰的說,孫女一畢業就在全球前十強企業任職,大孫女在Microsoft、二孫女在Google,因為讀書若是沒有精神,會直接影響效果,至於分析判斷與記憶,其實都與肝有關係;而女兒的二個兒子目前在讀大學,大兒子出生時4000多公克,目前身高195公分,是橄欖球校隊,二兒子185公分,在國外學校裡是首位東方人校隊隊長。 ▲中醫師李深浦 孕婦養肝少貧血、水腫 小孩成長發育好 中醫認為,肝臟經絡上通於眼,下通生殖器;李深浦醫師解釋,肝膽在人一生當中非常重要,胎兒在母親肚子裡的排泄物,也要靠肝臟代謝,胎兒若發育不良,也與母親的肝臟代謝不好有關係。孕婦孕期保養肝臟,懷孕時比較不會累,也較不會有乾眼症的問題,對視力會有幫助,且較不會貧血和水腫,胎兒腦部發育會較好,也不會有器官缺損的問題,小孩的黃疸也較少,成長過程也少毛病,且耳聰目明,比較聰明且讀書好。 肝腦塗地將肝與腦畫成等線 顯示思想和內臟器官有相關性 李深浦醫師強調,人一定要有創新思想的事物與精神,心情才會愉快,精神活動的創新是很重要的新陳代謝,西醫注重腦部研究,其實肝也很重要!有句成語「肝腦塗地」,比喻盡忠竭力,不惜犧牲生命之意,就將肝與腦已畫成等線,顯示思想和內臟器官有相關性。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5193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