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每天在家睡覺就自動幫你「洗腎」? 末期腎衰竭透析治療也能很自由

每天在家睡覺就自動幫你「洗腎」? 末期腎衰竭透析治療也能很自由#健康醫療網

2020-01-15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腎臟功能超重要! 透析目標是維持正常生活 腎臟的功能,在於水分及體內廢物的排除,對於造血、骨骼新陳代謝及血壓管理都有它的重要性,不過腎臟出問題,往往難以早期發現,發展成末期腎衰竭時,就得進行透析治療。 「洗腎」高效排出毒素 「洗肚子」時間空間有彈性 透析治療分兩種:血液透析,俗稱「洗血」,患者到洗腎中心,每週3次,每次4小時,把血液抽到機器裡,分離水分及毒素再回到體內,屬於侵入式治療。腹膜透析又稱「洗肚子」,利用腹膜的滲透及超過濾作用,排除體內毒素。 廖上智院長指出,血液透析的效率非常好,一下子把身體裡很多毒素快速地去除,但身體必須承受短時間內水分及毒素波動的壓力,也因為需要在專業醫護人員操作,所以必須定時到院接受治療。而腹膜透析剛好相反,優點是時間彈性大,能在家裡操作。腹腔中,腹膜是一個很慢速的透析器官,24小時都在工作。 廖院長補充,目前自動透析有一個新型機器,能把患者洗腎的數據進行傳輸,傳到包括醫師、腹膜透析治療師等醫療人員手上,能發現患者透析的問題,及早改善及調整透析方式。 手動換液每天3到4次 自動換液一覺醒來就搞定 腹膜透析透過腹部導管,把體內廢液排出體外,再引入透析藥水留置在體內進行透析,患者能選擇每天進行3到4次,每次20分鐘換液的「手動洗」;或是晚上睡覺時,由機器協助自動進行每天1次的「自動洗」。 廖院長說,曾有一位76歲的阿嬷,一開始接受腹膜透析,從需要旁人協助的手動洗開始,進行兩個月療程後選擇了自動腹膜透析,自此就開始自己動手執行一直到現在,約有一年多的時間,完全沒有出過任何差錯。 高雄鳳山醫院委託長庚醫療體系經營,不只能共享醫療資源,更在2006年就開始提供腎臟病患腹膜透析治療項目,也在資深專科醫師及護理人員團隊努力下深耕鳳山在地醫療。 腹膜透析血液入腎波動小 有助保持殘餘腎功能 醫師指出,腹膜透析因為身體不需承受明顯的水分改變,血液進入腎臟的波動負擔小,所以更能保持殘餘腎功能。建議腎友可以視自己的生活形態,選擇最恰當的透析方式,維持原有的生活品質。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852/每天在家睡覺就自動幫你洗腎 末期腎衰竭透析治療也能很自由

不再常請假!女工程師天天偏頭痛 預防性治療助返職場

不再常請假!女工程師天天偏頭痛 預防性治療助返職場#健康醫療網

2020-01-15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偏頭痛發作是可以預防的!內湖科技園區一名25歲女性工程師,偏頭痛多年,求學時遇到生理期或考試壓力大就發作。近來換公司壓力過大,睡眠變差,近一個月甚至每天都偏頭痛發作,每天吃止痛藥,且只能請假在家休息,成天愁眉苦臉,嚴重影響工作及生活。患者經台灣頭痛學會理事、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病房主任楊富吉診治,開立預防性治療藥物,搭配衛教治療後,患者每月偏頭痛發作次數顯著減少,終可正常上班,重展笑顏! 偏頭痛 女性比男性多三倍 根據國際頭痛疾病分類(ICHD),偏頭痛診斷有以下條件:(1)類似頭痛曾發作5次以上;(2)頭痛若無治療時,會持續4-72小時;(3)符合以下特徵兩項以上: 「單側」、「搏動性(抽痛)」、「中度到重度疼痛」、「日常活動加劇頭痛(如頭部晃動)」;(4)頭痛時伴隨以下特徵一項以上: 「噁心或噁吐」、「畏光及怕吵」;(5)經醫師排除其他頭痛可能。只要滿足上述五項條件,即符合偏頭痛之診斷標準。 偏頭痛好發於20-50歲,女性比男性多3倍,壓力、生理期、荷爾蒙藥物、睡眠不足或天氣溫差變化等都是常見誘發因子。楊富吉醫師解釋,誘發因子會造成患者三叉神經血管系統過度活化,分泌神經性發炎物質,如CGRP,而造成患者硬腦膜血管擴張,且疼痛訊號也會傳遞至中樞腦幹,視丘及大腦,引發疼痛。偏頭痛發作亦常會造成患者嚴重失能且需要休息,無法上班、上學。 偏頭痛急性止痛外 更重要是預防 針對急性止痛,楊富吉醫師說明,是頭痛發作時,以止痛藥緩解。其中「非特異性止痛藥」,如非類固醇類止痛藥(NSAID)等,對身體多數部位疼痛都有效;而「特異性止痛藥」專門針對偏頭痛,常見如翠普登(Triptans)類和Ergot(麥角胺)類。之後台灣可能還會引進Ditans類藥物、Gepants類藥物,這兩類新藥效果與翠普登類差異不大,但不會造成血管收縮的副作用,可讓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受惠。 楊醫師強調「偏頭痛無法治癒,但可以控制」,預防性治療可透過藥物,來減少頭痛發生,急性止痛時用藥的效果也會比較好。建議若一週痛1天以上,或一個月痛4天以上的患者,需接受預防性藥物治療。若偏頭痛發作頻率太高沒有控制,恐引發憂鬱症,認知功能下降等併發症,甚至演變成慢性偏頭痛。研究也顯示,慢性偏頭痛太久,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影響睡眠、記憶力、憂慮、焦慮,甚至自殺意念。 預防性治療過去仰賴四大類藥物:神經穩定劑、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和抗憂鬱劑。近來,若偏頭痛發作頻率較高,如一個月頭痛超過15天,連續3個月以上,診斷為慢性偏頭痛患者,經醫師評估及申請後,健保會給付患者接受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另外,自去年底起,台灣也通過CGRP的單株抗體注射針劑,用以預防患者偏頭痛發作 (需自費)。 治療偏頭痛 藥物預防可降低發作頻率 根據臨床經驗,神經穩定劑類藥物,是常用的偏頭痛預防性治療藥物,如Topiramate之新緩釋型藥物,一天僅需服用一次,且副作用較少,有助增加患者服藥順從性。特別可用在發作頻率高,疼痛症狀嚴重之患者。楊富吉醫師指出,每天服用神經穩定劑這類藥物,可有效降低偏頭痛每月發作天數,臨床上反應良好。「治療目標是一個月偏頭痛不發作超過三天,或平均一個禮拜不超過一天。」但楊富吉醫師提醒,此類藥物常見副作用,包含頭暈、疲倦、記憶力差、體重稍微減輕等,且有青光眼、尿路結石等病史患者則不建議使用。 楊富吉醫師呼籲,偏頭痛是可以預防及治療的!如果一個月偏頭痛發作超過3天,平均一個禮拜超過1天,或常常吃止痛藥,已影響工作或生活品質之患者,應求助醫師開立合適預防性治療藥物,以減少偏頭痛發作,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657/不再常請假女工程師天天偏頭痛 預防性治療助返職場

晚期攝護腺癌患者近七成會骨轉移! 盡早治療防骨折

晚期攝護腺癌患者近七成會骨轉移! 盡早治療防骨折#健康醫療網

2020-01-13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位五十歲男性上班族,以為是坐骨神經痛導致下背部痠痛,且時常感覺腳很麻,因工作忙碌僅先用止痛藥及中醫針灸緩解症狀,直到痠痛感延伸至大腿,連下床走路都寸步難行才至骨科進行腰椎手術,術後發現竟是腫瘤轉移造成的病理性骨折合併神經壓迫,至高雄榮民總醫院檢查確診為攝護腺癌,且已發生骨轉移。男子聽到自己罹癌且轉移到骨頭,一度覺得人生已走到盡頭,萬念俱灰下自我封閉足不出戶,更不願意接受治療,在醫師及癌症個管師苦口婆心衛教下,這位患者才同意接受治療,目前除了治療癌症本身,仍持續施打保骨針,治療至今病情穩定控制中。 癌症骨轉移 骨頭坑坑洞洞易骨折 高雄榮民總醫院鄭紹宇副院長指出,癌症骨轉移是指各種不同的原發性腫瘤,包括攝護腺癌、肺癌、乳癌等,癌細胞由原發處經由血液或是淋巴系統,跑到骨頭組織上,並開始生長。當癌症侵蝕會造成骨質快速流失,骨密度降低,骨骼遭癌細胞侵蝕會像起司一般,坑坑洞洞的,而新生的骨頭質量不佳,容易脆化,若不趕緊治療,就很有可能發生病理性骨折,嚴重者更會影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並間接降低患者的存活期。 高雄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副部長余家政醫師表示,以晚期攝護腺癌來說,高達六成五到七成的比例會發生骨轉移。針對癌症骨轉移的患者,除了賀爾蒙治療外,必要時會搭配保骨針,延緩骨骼的惡化以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許多癌症病患最擔心的就是癌細胞復發與轉移的問題,也有許多患者一發生癌症骨轉移,就覺得被宣判死刑。事實上,有愈來愈多的病例證明,癌症即使發生骨轉移,還是可以透過治療方式,抑制腫瘤生長、減緩疼痛並延長生命。 保骨針治療 抑制骨轉移腫瘤 余家政醫師鼓勵患者,及早發現骨轉移,及早治療。目前臨床上,當癌症產生賀爾蒙抗性時多使用保骨針治療,提醒患者在施打藥物期間要留意口腔健康,同時多攝取鈣片與維他命D3,以防出現低血鈣的問題。另外,余家政醫師更特別提醒,五十歲以上有攝護腺癌家族史者,每年應定期抽血檢查攝護腺癌指數PSA以及肛門指診,以利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若有出現頻尿、血尿或解尿不順等徵兆,千萬不要拖要盡速就醫檢查,只要積極配合治療,也能提前預防骨轉移的產生,患者不必過於恐懼。 高雄榮民總醫院癌症中心劉絮穎主任提及,高雄榮民總醫院為了提升癌症治療品質,於104年成立癌症中心,結合個管師、營養師及護理師,以全程、全人、全家、全隊及全社區的五全整合照護之精神照護癌友們,提供給患者及家屬相關資源,並也持續加強院內、院外宣導,期望在癌症預防與宣導衛教盡一份心力。 藥廠與醫院合作 「骨勵加油站」做衛教 為了提高民眾及癌友對於癌症骨轉移的認識,知名藥廠與高雄榮民總醫院合作「骨舞士氣好Bone Bone」加油站巡迴展,推出「骨勵加油站」,民眾只要觀看一段衛教影片,回答骨轉移衛教問題,即可取得一份骨勵小物。從1月10日至1月21日於門診大樓1樓健康藝文展示廳展出,歡迎病友、民眾踴躍參與,期盼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鼓勵患者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並為正在治療中的患者注入勇氣及鼓勵。 該藥廠總經理李宜真表示,「我們始終致力於提升患者的健康與生活品質,在癌症骨轉移的衛教推廣上不遺餘力。未來也將持續與台灣醫療體系合作,積極推動癌症骨轉移的疾病衛教,提升病友與大眾醫療智識層面,幫助病友實現『活得長、活得好』的願景目標。」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44791/晚期攝護腺癌患者近七成會骨轉移! 盡早治療防骨折

千萬藥費健保給付 非典尿毒患者不再流淚

千萬藥費健保給付 非典尿毒患者不再流淚#健康醫療網

2020-01-13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體力變差、頭暈、疲倦,皮膚常瘀青,以為只是沒睡好?小心是罕病「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簡稱aHUS)作祟,若延誤治療恐造成一輩子洗腎,甚至危及性命!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候群是一種相當罕見的遺傳疾病,因補體調節因子突變,導致補體系統失控,身體長期發炎處於凝血功能過高狀態,造成全身性微小血管血栓及溶血與血小板低下,常見的病變是腎衰竭。 aHUS無特殊症狀 這三大情況別輕忽 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林敬業表示,aHUS無特殊症狀,患者初期體力變差、頭暈、疲倦,皮膚常瘀青,症狀容易與敗血症、紫斑症等其他疾病混淆,因此確診不易,不過,可以靠排除法來診斷。此外,醫師也需要有aHUS疾病基本認知,才能提高警覺,否則有可能讓病人一直接受無效的治療。若發現病人有溶血性貧血、血小板低下、腎功能衰竭等三大情況,建議可轉診至教學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測、加速確診。 aHUS發作難預測 想懷孕審慎評估 aHUS無論有無誘發因子與否,均有可能發作,因此無法事前檢測,一旦發作便危及性命,多數病人到診時,已嚴重到需洗腎救命。常見的誘發因子如感染、手術、自體免疫疾病,甚至懷孕都會活化補體系統,誘發疾病發作。林敬業分享,有一名年輕孕婦忽然因腎功能衰竭進醫院,確診為aHUS,經搶救最終只保住媽媽。林敬業表示患有此疾的女性懷孕會提高發病的風險,需要審慎評估。 aHUS藥物納健保 患者一大福音 林敬業指出,aHUS是基因突變的疾病,過去僅能靠血漿置換、洗腎、換腎、器官移植等支持性治療,但缺點為治標不治本,不過,現在有末端補體抑制劑,有機會讓疾病不再復發,而且及早注射有望恢復腎功能。國外研究顯示aHUS患者發病時及早注射末端補體抑制劑,可望脫離血漿置換,甚至不需再洗腎。只是藥價昂貴,一年高達1200至1600萬元,絕大多數病人負擔不起,所幸今年6月健保給付通過,病友可望大幅減輕經濟負擔、放心治療,並重獲良好生活品質。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757/千萬藥費健保給付 非典尿毒患者不再流淚

首戰即決戰的軟組織腫瘤:小心看待你身上的腫塊

首戰即決戰的軟組織腫瘤:小心看待你身上的腫塊#健康醫療網

2020-01-10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三年前一名大學生偶然於左大腿外側摸到約5公分左右的不明腫塊,但無疼痛,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該腫塊有骨質沈積現象,醫師依其年齡及組織細針切片判斷可能是與運動傷害有關的肌肉骨化。經一年半後腫塊長大到十五公分以上,轉至高雄長庚醫院就診,經骨科、放射科、腫瘤科等多科聯合會診後,再經病理科的分子診斷方才確診是「惡性骨化性纖維黏液樣腫瘤」,為惡性軟組織腫瘤(又稱肉瘤)中極罕見的一種。 軟組織腫瘤複雜多變 型態超過100種 高雄長庚醫院解剖病理科教授黃玄贏醫師表示,軟組織肉瘤在臨床上容易被誤診,全身上下包括肌肉、血管、脂肪、纖維等及其所組成之四肢、軀幹、內臟、關節、體腔等構造,都有可能出現病灶。病理診斷之精確性更是一大挑戰: 依照2020年即將出版的世界衛生組織腫瘤分類,軟組織腫瘤的組織型態可分為11大類,涵蓋118種腫瘤型態(有些甚至還會呈現各種亞型),其中約一半屬於非良性的中間型(21種)及明顯型(36種)惡性軟組織腫瘤—「軟組織肉瘤」則是這些惡性腫瘤的通稱,可能發生於嬰兒到老人等各種年齡層,然而不同年齡層所好發的腫瘤型態也各不相同。 黃玄贏醫師進一步解釋,由於早期未必會疼痛,且腫瘤位於深處不易觸摸,不少病人拖到晚期腫瘤長大,產生壓迫症狀才被發現。然而軟組織腫瘤病程進展不一,快的如高級別(grade 3)肉瘤一個月內即成長一倍大小,並有較高的轉移能力。因此,除了進行原發部位的核磁共振檢查外,仍須確定腫瘤是否有發生轉移,再決定後續的治療方案,故需要多科團隊的共同參與。軟組織肉瘤在臨床上相對罕見,也因為組織型態多變,對於非專門治療軟組織肉瘤的醫療團隊來說,病理報告不見得精準。但重要的是—不同型態、惡性度級別、期別皆會影響後續治療方案,進而決定治療成效,故對患者而言,初次診斷的精準度對於治療結果影響相當大。 軟組織肉瘤治療首要目標:避免復發、轉移以提高存活率 黃玄贏醫師表示,治療軟組織腫瘤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但切除範圍多大則牽涉腫瘤之型態、級別、期別等變數。過大、侵犯神經血管以及如位於後腹腔等深部,常難以進行保留功能但廣泛之切除,因此也伴隨復發風險。為了提升軟組織肉瘤局部控制率,會搭配放射治療,轉移性疾病則以化學治療為主要治療方式。另外,現有新型標靶治療藥物,副作用比傳統治療少,有望可成為軟組織肉瘤另外一種新的選擇,但前提是正確的病理診斷分類,有時尚需分子診斷以確認決定藥物療效的標靶基因變異。 因軟組織肉瘤在臨床上經常被誤診,故在初診時,需特別小心謹慎,民眾也應對自身異狀提高警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黃玄贏醫師呼籲: 「若身體摸到五公分以上或持續變大的腫塊,無論深淺、是否疼痛,一定要儘速找骨科、整形外科,並且是對軟組織肉瘤有經驗的醫師就診。此外,若一開始並非由專業團隊治療或病理診斷分類不明確,也應到醫學中心的肉瘤專業團隊尋求第二意見並複閱病理切片。」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768/首戰即決戰的軟組織腫瘤小心看待你身上的腫塊

大學生長達兩年腹痛腹瀉! 不是壓力大是腸道在作怪

大學生長達兩年腹痛腹瀉! 不是壓力大是腸道在作怪#健康醫療網

2020-01-09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一名19歲的大學生,長達兩年受腹痛腹瀉及血便症狀困擾,一直以為是腸躁症與痔瘡,每每症狀出現,僅在居家附近診所就診用藥,隨著症狀發作愈發頻繁,且服藥後症狀並未改善,在一次大量血便造成休克送急診後,才被診斷出為「潰瘍性結腸炎」。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系助理教授級李柏賢指出,該名病患被收治時,從大腸鏡中看出有明顯的腸道潰瘍及血管暴露,經高劑量類固醇治療無效,申請使用生物製劑,「很幸運地,一週之後,該名男性症狀完全緩解,治療十週後大腸黏膜已完全癒合。」 醫籲:及早發現、定期追蹤、持續治療 發炎性腸道疾病又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好發於20至40歲左右的大學生或上班族,常出現腹痛、腹瀉、血便及體重減輕等症狀。李柏賢醫師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為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會導致腸道反覆發炎,若延誤就醫或反覆急性發作,不只會造成腸穿孔、腸阻塞、廔管、腹腔膿瘍等,也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影響生活品質及工作,李柏賢醫師強調,「及早發現、定期追蹤、持續治療,是很重要的治療觀念。」 治療目標:追求內視鏡下腸道黏膜 需與正常人一樣 李柏賢醫師進一步說明,臨床對於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目標,不單是症狀緩解,且必須腸道黏膜恢復正常與一般人無異才算治療達標。目前藥物選擇,傳統藥物包括5-ASA、類固醇、免疫製劑等,主要幫助病灶消炎,其中,生物製劑不僅能控制發炎,並能減少併發症,以減低日後面臨手術切腸風險。 去(108)年10月健保局放寬生物製劑的給付標準,潰瘍性結腸炎從原本的38周延長到54周,克隆氏症維持54周,兩者在病患停藥後的空窗期,疾病復發再申請的用藥時間,從原本的六個月也縮短為三個月。因此,李柏賢醫師呼籲,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無捷徑,唯有及早發現、定期追蹤及持續治療,切勿自行停藥,才能好好的與病共處,「腸」保安康。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752/大學生長達兩年腹痛腹瀉 不是壓力大是腸道在作怪

小心面膜選錯! 異位性皮膚炎可能惡化

小心面膜選錯! 異位性皮膚炎可能惡化#健康醫療網

2020-01-09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許多民眾越來越注重保養,但若是選擇了不適合自身膚況的保養品,反而可能造成嚴重反效果。二十三歲的黃小姐向來重視自己的「面子」問題,某日選擇有去角質功效的面膜敷臉,沒想到面膜拿下來後,全臉竟紅腫發癢,需要緊急就醫。 原來,黃小姐是異位性皮膚炎中重度患者,其體內絲聚蛋白發生基因突變,導致維持皮膚水分的角質層受損,進一步造成皮膚乾燥且保護能力較差。因異位性皮膚炎屬反覆發作的慢性皮膚疾病,黃小姐長期飽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不僅需要忍耐反覆發作的搔癢感、脫屑等病症,誤用太過刺激的保養品也易導致強烈發炎反應。直至今年改以新型生物製劑作為療程後,終於大幅改善病灶、搔癢感,目前已能穩定控制疾病。 傳統治療方式副作用多 長期、穩定控制病症成難題 收治黃小姐的成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王德華說,個案中的黃小姐確診異位性皮膚炎多年,因過去使用傳統治療控制疾病時,對療效不甚滿意,所以消極控制疾病,就醫時病況往往已經惡化,需要緊急以類固醇緊急治療。 王德華醫師表示,過往針對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療程多半為類固醇、照光治療或口服免疫調節劑等,但類固醇常會造成皮膚變薄、月亮臉等副作用,也會影響生長發育,臨床多用在應急治療;照光治療則因需一週三次到醫院治療,上班族或學生時間往往難以配合,皮膚也容易因此變黑、老化、乾燥,甚至造成黑斑。 而免疫調節劑雖可快速緩解臨床症狀,卻也會造成免疫力低下,需定期追蹤血球數量,且使用治療劑量的安全範圍窄,臨床需盯緊用藥量,稍一不慎可能就會造成肝、腎毒性等副作用。王德華醫師說,礙於治療方式,醫師與患者都很為難,也因此有許多患者灰心放棄治療,或轉求其他的民俗偏方。 健保終給付生物製劑 重度異膚患者生活品質有望改善 所幸,隨著新型生物製劑問世,異位性皮膚炎治療邁入精準治療時代。新型生物製劑可準確抑制發炎因子,不讓發炎反應持續影響皮膚屏障,且不具傳統療法副作用。王德華醫師指出,黃小姐改以生物製劑治療,兩週後全身病灶改善七成五,紅腫熱癢跟著消失,治療成效極佳。 王德華醫師說,異位性皮膚炎面臨十幾年無新藥的治療窘境,新型生物製劑的問世,無疑可為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帶來治療希望。此外,健保給付新型生物製劑療程的佳音,對於重度患者而言無疑是一大鼓舞。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若濕疹面積嚴重度指數(EASI指數)逾二十分,且皮膚紅腫體表面積達三成以上,在照光治療、口服免疫調節劑治療失敗後就可申請健保給付。 王德華醫師進一步說明,健保給付設限,是為在有限的健保資源內,提供給迫切需要的重度患者更多治療選擇。期許在健保資源允許下,未來能開放「部分負擔」,讓病友不需等到嚴重復發後再治療,對於控制病情也有助益。 為鼓勵異位性皮膚炎的成人病友們勇於追夢,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舉辦「『異』氣相挺、『異』外人生—勇敢追夢 『異』起挺你」病友圓夢計畫,募集適當治療後的中重度病友。詳細資訊請參閱詳見「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網站。連結https://reurl.cc/nVREkn。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751/小心面膜選錯 異位性皮膚炎可能惡化

年關將近,忙到焦頭爛額 小心免疫力低下,皮蛇趁虛而入!

年關將近,忙到焦頭爛額 小心免疫力低下,皮蛇趁虛而入!#健康醫療網

2020-01-10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20大選將至,大家準備返鄉投票,南來北往病菌恐伺機散播,加上年底特別忙、壓力大,身體負荷加重,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流感、肺炎以及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易纏身,忙碌奔波之際,務必小心防範。 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感染者增風險 返鄉投票小心流感散播 馬偕醫院兒童感染科紀鑫主任特別提醒,一、二月進入流感高峰,「一燒三痛」是流感主要症狀,即發高燒、頭痛、喉嚨痛、全身酸痛。無論投票或春節返鄉,出入公共場所將提高感染風險,且因病毒會藉由飛沫傳染,選舉造勢嘶喊時也可能會讓疫情擴散。      紀鑫主任表示,曾有住樓上樓下大家族,一個家庭成員得流感,後續三個家庭包括老人、小孩無一倖免,而辦公室一人得,同事陸續中標的情形更是普遍。此外,也要小心流感之後因免疫力低弱,下呼吸道受細菌或病毒入侵引發的肺炎,患者會有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狀,嚴重恐引發呼吸窘迫。  壓力大免疫力降低 帶狀疱疹纏身讓你痛不欲生 感染流感後身體虛弱,或年終忙到不可開交,都會使免疫力下降,這時候更要擔心的是帶狀疱疹。據統計,約每三人就有一人會在一生中罹患帶狀疱疹。曾得過水痘、年紀大以及糖尿病、腎臟病、免疫缺乏者等都是高危險群,增加帶狀疱疹發作風險。 得到帶狀疱疹剛開始臉、胸、背皮膚會起紅疹,之後出現類似水痘的水泡,再成結痂,因為是從神經節長出來,所以會發生劇烈的神經痛。急性期恐痛約兩星期左右,好了之後引起的後續神經痛,可能長達三個月以上,嚴重甚至要用強力止痛藥鎮定神經。「痛起來就像電擊、火燒、針扎」是很多患者的真實描述,也有患者痛到失眠、高血壓發作、憂鬱症,生理、心理都承受極大煎熬,若發生在臉部,眼睛角膜受影響,甚至有失明危險。       年輕爸患帶狀疱疹不自覺 抱新生兒害寶貝罹水痘慘住院 雖然年紀越大風險越高,但只要免疫力低下,年輕人一樣有機會得到帶狀疱疹。一位30幾歲在外商公司擔任高階主管的年輕爸爸,因海外成立分公司要常出國,加上太太剛生產,不但忙到焦頭爛額,且當新手爸爸壓力也大,得帶狀疱疹一時未發現,孩子出生後,只是抱一下,就將病毒傳給未滿月的兒子,而引發新生兒水痘,緊急住院一星期才慢慢恢復。  得帶狀疱疹人人有機會 依醫囑施打疫苗求安心  流感季高峰期,除了做好勤洗手、戴口罩等防範措施,施打疫苗能降低流感、肺炎的風險,帶狀疱疹也可以藉由疫苗減少發作機會,施打後六週開始發揮功效,研究資料顯示能達到70%的保護力,即使得到,神經痛的比率會大幅降低。建議50歲以上、慢性病患者施打,就算得過再打,也能降低再發機會。紀鑫主任強調,成人有九成得過水痘,多數人都有得帶狀疱疹機會,大家不知何時會因壓力大使免疫力下降,所以還是建議可以諮詢醫師如何預防。  疾病是可以預防的,邀您來聽聽得過皮蛇的民眾,他們的罹病心得!或是參加自我檢測,了解成人三疾病,罹你有多近!詳見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網站。 點擊前往:https://reurl.cc/Gk62oZ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766/年關將近忙到焦頭爛額 小心免疫力低下皮蛇趁虛而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