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柔萱 攝影/Hedy Chang 曾出演舞台劇〈小兒子〉的吳定謙,在現實生活裡,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小兒子。啾寶的加入,讓吳念真與吳定謙這對相處38年的「老朋友」,有了新的共同話題,三代同框的畫面裡,有初為人父的喜悅與甘苦,也有從爸爸到阿公,嘗盡酸甜苦辣後,再當一次父親的回甘韻味。 這天早上,抵達吳念真導演在新店的住家時,他早已為我們開好大門,看到地上的室內拖,還真的有種到大伯家作客的親切感。我們一邊整理物品,一邊聽到吳導悠悠地說,「好久沒看到阿孫了。」手邊正握著遙控器,開啟平常不怎麼吹的冷氣,「現在小孩都是冷氣兒童,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待在冷氣房,阿公家沒冷氣的話,小孩都不想回來了!」 不一會兒,吳定謙挽著嬰兒提籃現身,兒子啾寶一登場,彷彿自帶聖光,讓全家人都綻起幸福的笑顏,阿公抱完,換阿嬤抱;阿嬤手痠了,再回到阿公懷裡。才出生三個多月的啾寶,儼然已晉升為這個家的最高掌權者,家人暱稱他「吳董」不是沒有原因。 孩子吃好睡好 是為人父的最大驕傲 因為劇場工作讓吳定謙時常需要到外地巡演,他也曾擔心,寶寶剛出生,作息還沒建立起來,太太要一個人在家帶孩子,想必格外辛苦,但一切像是冥冥之中註定,孩子出生沒過多久,疫情驟然升溫,劇場的演出、排練紛紛停擺,讓他想都不用想,每天只要專注在孩子的每個需求與變化。「有時早上看到他起床,對著自己笑,就會覺得慶幸,幸好我在這裡,可以看到這個畫面。」縱使睡眠不足又精疲力竭,只要孩子一個笑容,就足以讓爸媽心甘情願繼續犧牲奉獻。 談起成為父親後的變化,吳定謙好像開始能理解二十幾年前的爸爸,「以前我的食量很大,尤其是國高中正在發育的時候,食量真的大到一個不行,那時候,他(吳導)很喜歡到處跟別人說我很會吃,一餐能吃兩、三碗牛肉麵。我只覺得很丟臉,這種東西有什麼好自豪的,幹嘛到處去講?」 後來有一天,吳定謙在餵孩子喝奶時,餵著餵著,竟發覺啾寶突然能從120ml喝到150ml,「當下真的好開心,也很驕傲,而且那個成就感是可以量化的,就覺得兒子一餐可以喝150ml很了不起。」那時,他才懂為人父母想看到的,不是孩子多聰明、成就多高,每天吃得好、睡得好、開開心心,就是最重要的。 第一眼看到寶寶 和想像完全不同 回想起第一眼看到寶寶的心情,吳定謙以戲劇殺青來比喻,每次拍戲拍到中後期,他都想,殺青那天一定會大哭,因為壓力實在太大,但當那個在腦海中演練過無數次的瞬間真正到來,反而是很平靜的,「每次都是這樣,殺青後各自回家,繼續過著平凡的一天。」最後留給自己的那場戲,早就在心裡的小劇場落幕。 正因無法體會懷孕的過程,爸爸們通常是第一眼看到、摸到寶寶時,才會和眼前的新生命產生連結。兒子出生前,吳定謙曾在心裡想像過好幾回,「我那時候會想著什麼?應該有很多話想跟孩子說吧?」 然而,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老婆原先因胎位不正,已安排好剖腹產日期。生產前,夫妻倆還打算看場電影,好好享受最後的兩人時光,〈哥吉拉大戰金剛〉電影票都買好了,怎料肚子裡的「電燈泡」已經迫不及待,比預期早了十多天報到。 「一切都來得太快了!」吳定謙說,抵達醫院,醫護人員確定老婆已經破水,他依照指示簽署相關文件,老婆被推進手術室後,他再接著一一聯絡爸媽、岳父岳母,忙完一輪,還沒來得及思考,兒子就出生了,整個過程只有兩小時。父子初見,吳定謙的自我介紹淡定又略顯生澀,「嗨……你好,我是你爸。」 憶及吳定謙出生時的景象,竟也巧妙地與電影有些關聯,吳導說,「太太那時去看金馬影展,那部電影最後其實是會讓觀眾落淚的,因為我辦公室就在樓上,電影快結束時,我下去接她,結果卻看到一個女生笑咪咪站著,原來是破水要生了。」他還記得對吳定謙的第一印象,和38年後,第一眼看到啾寶的反應如出一轍:「哇!這雙眼睛好亮、好乾淨!」 看兒子育嬰 反思做為爸爸的自己 當初牙牙學語的小男孩,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兒子,做父親的,一定感觸良多吧?吳導坦言,兒子比他厲害多了,「看他在帶小孩,我會一直反省自己,因為太太是護理師,所以帶小孩這件事,她比較有經驗,很多事情我只能在旁邊看。比如說,我從來沒有幫孩子洗過澡,有一天我看到他(吳定謙)在幫小孩洗澡的影片,覺得很感動,因為那是我沒有做過的,但他現在可以做得很好。」 因為疫情,吳導和孫子平時多在空中相會。視訊通話過程中,他不時能窺見吳定謙和孩子的互動,「我發現他可以跟孩子花一個小時在講火星語,老實說,我以前沒跟小孩子講過那麼久的話,最多是躺在床上的時候,跟他講個幾句,我覺得他花的時間跟精神,比我多太多了。」同樣作為父親,吳定謙對兒子的耐心,實在是讓老爸甘拜下風。 每個父親都有自己的課題 如何當爸爸是一輩子的學習。從過去的訪問中能感覺到,吳導是一位「放得下」的爸爸,不僅放下父親的架子,也放手讓孩子自由追尋所愛。這樣的育兒態度,可回溯到他與上一代的相處經驗,「我們小時候回家,只要爸爸不在,都很高興耶!因為有一個很兇的人不在,我們也很少跟爸爸講話,關於他的故事,他二十幾歲、三十幾歲的時候發生的事,都要聽叔叔伯伯講。」 因此他告訴自己,要跟兒子成為朋友,不想變成一個被他害怕的爸爸,「只是沒想到,後來他不但是可以和我講話,還可以隨時虧我,甚至當著別人的面虧我。」吳導不忘自嘲一番。 每個父親都有自己的課題,有時是以上一代為借鏡,在不斷嘗試、調整中,摸索出最合適的教養方法,有時則是與自我的對話。相較於自由派的爸爸,天蠍座的吳定謙仍在學習「放手」這門學問,「我也做過很多親子的訪談,但當自己真正成為爸爸,才發覺好像有點難。就拿吃飯來說,他吃不下,就不要再逼他吃,像是這類小事情。你愛他,又要願意放手,我可能還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學。」 表達愛的方法也會與時俱進 華人社會表達愛的方式,往往是隱晦而實際的。吳導說,「我們這一代已經改變很多,我爸爸從來沒有抱過我們,如果爸爸抱我,就是一定有問題,出代誌了!像我們放學回家,爸爸跟你說:『書包去放好。』完蛋了,你一定是惹了什麼禍,要被處罰了。到我們這一代,當然不是像老外常說I love you,但也已經可以抱一下兒子了。」 縱然兩個大男人之間不會直接將愛說出口,偶爾的一個簡訊、一通電話,是吳定謙關心爸爸的方式,而對吳定謙來說,爸爸來看戲就足矣。 父子間不來這套,但面對孫子,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每到晚上8點多,吳導總會猶豫著要不要去洗澡,他擔心如果那時去洗澡,到了視訊的時間,會不會看不到孫子?一想到這,就決定再等等。 吳定謙吐槽,「他視訊都在娃娃音耶!我看那畫面,真的受不了,趕快轉過去給孫子看。」隨即演繹了一段「阿公的火星語」,讓全場忍不住笑出聲。 父子合作 透過戲劇來場跨世代交流 頂著「吳念真兒子」的光環,又投身父親耕耘多年的領域,吳定謙的表現經常被外界放大檢視,從演員一路走到導演,他心裡也清楚,這是個想逃也逃不掉的問題,但他說:「老話一句,別人怎麼看,真的沒有意義,因為他們想怎麼看,你也改變不了,自己做得開心,是最重要的事情。」 身為導演,他想要把這個世代想說的故事、想傳承的事物延續下去,而支撐他前進的,是那些來看戲的觀眾,「你不會知道他們是誰,但戲終、散場後,作品裡的一小部分,可能會留在他們心裡。做戲的人,好像都是為了這樣小小小小的火花而努力活著。」 吳導提到,最近由他編導的舞台劇〈人間條件七〉,可能交由吳定謙擔任執行導演,「這齣戲寫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故事,我常開玩笑說,這是向我們這一代告別的戲,有些戲很重,我很好奇下一代會怎麼去看,也想看他(吳定謙)會怎麼去執行這個戲,就像兒子會怎麼看待他爸的人生。」聽吳導說著,讓我們也期待了起來。 疫情打亂我們原本日復一日的生活秩序,勾起人們內心的恐懼、焦慮和不信任感。但最終能療癒人心的,還是人與人之間最真誠的情感,而〈人間條件〉系列舞台劇,寫的就是你我身邊的人間故事,樸實又細膩地刻畫出每個族群、每個世代的生命歷程,喚起這個時代最需要的理解與包容。特別在疫情肆虐之際,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包容,一定能早日看到黑暗的盡頭。疫情過後,我們相約一起去看戲。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