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

AreyouReady?產前30天.孕婦準備好8件事有助順產

AreyouReady?產前30天.孕婦準備好8件事有助順產#媽媽寶寶

文/高凡淳 採訪諮詢/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專任主治醫師陳奐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諮詢科膳食供應組組長林郁茹.臺安醫院護理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王麗玲(依內文出現順序排列) 恭喜各位孕媽咪,終於來到產前30天!爸媽見到寶寶的日子就在不久之後,內心既期待又高興的同時,也要提前準備好這8件事,以順利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產檢注意事項 孕期來到36週,產檢頻率變成每週一次,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專任主治醫師陳奐樺指出,每次皆會觀察胎兒的體重變化、羊水量、胎盤位置、心跳,以及確認胎位。而後期還有一項重要的檢查是乙型鏈球菌篩檢,醫師會以專用棉棒,在孕婦的陰道口及肛門口採取檢體,做細菌的培養,約5至7天左右就能確認是否感染到此菌種。   後期不適的解決辦法 懷孕期間,由於體內荷爾蒙的改變,加上子宮血液灌流增加,使陰道內的分泌物也會明顯增加。其中讓許多孕婦最想大喊的就是「恥骨聯合好痛!」由於懷孕時體內會分泌鬆弛素,使得身體的韌帶也跟著變鬆,這時肚子較大的孕婦,就能適時使用托腹帶,也不宜行走太長的距離,多休息、動作放慢,多少能解緩不適。   飲食指南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諮詢科膳食供應組組長林郁茹提到,針對被告知體位過重,且胎兒過大的孕婦,一律須完全避開高油、高鹽、油炸類、高熱量等食物。有些孕婦產前就屬於體位過輕,肚中胎兒也出現體重過輕的情況,會建議孕婦以均衡飲食為原則,並增加蛋白質類食物的攝取量,像是豆魚肉蛋類、起司、牛奶等。   待產包 在孕婦部分,第一個要準備的是看護墊,待產時鋪在床上,避免突然的破水或陰道出血弄髒床單;第二,準備產褥墊,也就是產婦專用的衛生棉,其厚度約1〜2公分,能吸收大量的惡露,再來,準備陰道沖洗瓶,每次更換產褥墊,清洗會陰部能使用。住院期間,醫院會提供新生兒大部分的物品,因此孕婦只需先在家中消毒好寶寶出院時要穿的衣物、尿布及濕紙巾,以利出院時使用。   生產場所及方式 本身無特殊疾病,年齡屬於適育階段,且在產檢過程中無任何異常,選擇在診所生產並無大礙。但若是本身就屬於高風險族群,像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或是在診所進行產檢,發現前置胎盤、胎兒生長遲滯等,抑或是BMI值過高、第一胎有產後大出血等情況,則是建議直接選擇大醫院生產。   分娩徵兆 陳奐樺醫師解釋,接近生產時間,子宮頸逐漸軟化,這時出現一坨黏稠的分泌物中夾帶著鮮血、咖啡色,這才是「落紅」。破水所流出來的水應該是無色無味,且會一直從陰道流出。至於陣痛,則是會伴隨下墜感,除了腹部痛之外,後背部也會感覺到痠痛,出血量也會增加,陣痛還會因時間變得規律且頻繁,這時就表示可到醫院報到了。   職場及月子期的準備 臺安醫院護理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王麗玲提到,準媽媽應了解請假規範,並在生產前思考產後是否要返回職場,並提前讓僱主知道。對於月子期的準備,王麗玲護理師強調「溝通很重要,想法要一致!」且在簽署相關文件時,看清楚附加條件,讓彼此都能獲得保障。   哺乳先修班 王麗玲護理師表示,產婦之所以容易感到崩潰,原因大多是對於哺餵母乳的不了解,像是本身乳房較平、乳頭較短的準媽媽,在第一次親餵時,寶寶容易含不上乳房而哭泣,就必須花上更多時間的磨合。因此產前補充知識就很重要,在發生其他問題時,也能知道如何找尋對的資訊、對的諮詢對象。     ※原文刊載於2019年11月號《媽媽寶寶》39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regnacy/notes/articles/15847   ※延伸閱讀   這裡痛那裡癢.都到了懷孕後期還這麼痛苦......   胎兒過大過小怎麼辦!營養師教你這樣吃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不必禁止孩子吃糖!把握3原則.讓孩子學習節制

不必禁止孩子吃糖!把握3原則.讓孩子學習節制#媽媽寶寶

文/劉敏涵 採訪諮詢/中崙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王郁青 相信父母都了解孩子攝取過量糖分,會對於身體造成負擔,產生許多潛在危害。然而,家長該完全禁止孩子吃糖嗎?又該如何協助孩子在吃糖上學習自律呢? 許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從小就禁止孩子吃甜食。對此,王郁青心理師表示,父母不應採取完全放任的態度,但也不必全然禁止孩子吃糖,而是要在給糖與不給糖之間,拿捏適當的分寸。 1.不主動提供.減少環境誘惑 「該怎麼拿捏標準,往往就是最困難的地方。」她建議,「成人應該要先以身作則,若不希望孩子吃甜食,就不應該買甜食,將糖果、餅乾等放在家中,或在孩子面前吃糖,減少孩子接觸甜食的機會。」 不過,即使家中不擺放點心,也難以完全防止孩子在外取得甜食,在台灣,到處都有便利商店、甜點店,孩子很容易就被櫥窗裡的糖果、點心所吸引。 在學齡前的階段,考驗著家長平時的耐心、精神與體力等。例如,當孩子哭著要吃糖果,但父母因為工作、育兒等瑣事而身心俱疲,就可能輕易向孩子妥協。王郁青心理師指出,「雖然在這個階段,父母會比較辛苦,但若能花費多一些心思,避免讓孩子吃太多糖,在孩子日後的歲月裡,父母就不必花費許多精神和時間,處理孩子蛀牙、吃糖上癮等問題。」 2.將心比心.允許孩子適度享受 許多長輩、親戚朋友來到家中,經常將糖果送給孩子當小禮物。即使平時已養成不吃糖的習慣,父母仍應教導孩子要有禮貌,在收到禮物後,應跟對方道謝。王郁青心理師表示,若孩子不常吃糖,而對方給的份量很少,讓孩子偶爾品嘗一下糖果的滋味也無妨。 若不希望親戚朋友再給孩子吃糖,但又不想婉拒而顯得失禮,父母可以怎麼做?王郁青心理師建議,不妨在親戚朋友面前跟孩子對話,例如跟孩子說,「如果不想要再去看牙醫,就不要吃太多糖,不然很容易蛀牙喔!」間接傳達不希望孩子吃糖的想法。 3.給予替代品 若父母完全禁止孩子吃糖,孩子往往會更渴望擁有,反而容易導致孩子趁父母不在時,更加無節制地吃甜食,以滿足自己的口欲。王郁青心理師建議,大人不妨提供孩子其他的選擇,做為甜點的替代品,例如,新鮮水果、蔓越莓乾、現打果汁等,藉此讓孩子品嘗到甜味而滿足,但又不會攝取太多糖分。 若孩子對於父母提供的其他選擇無動於衷,仍然吵著要吃糖,甚至伴隨哭鬧、發脾氣等行為時,該怎麼辦? 王郁青心理師建議,家長應以嚴肅的口吻,向孩子說明限制吃糖的原因,讓孩子理解吃太多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當孩子妥協了,接受家長給予的替代品,父母應給予孩子鼓勵,例如說,「你選擇喝果汁,沒有去買糖果,媽媽覺得你很棒喔!」藉由口頭的讚美、鼓勵,能讓孩子獲得成就感,更願意主動拒絕糖的誘惑。 ※原文刊載於2019年11月號《媽媽寶寶》39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arenting/education/articles/15778  ※延伸閱讀 孩子嗜吃甜食怎麼辦?把握3方法,孩子更容易戒糖! 孩子吃「甜」要節制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寶寶不在視線範圍內.返回職場好不安「焦」你分離沒有慮

寶寶不在視線範圍內.返回職場好不安「焦」你分離沒有慮#媽媽寶寶

文/黃煜嵐  採訪諮詢/馨思身心精神科診所暨楊思亮診所臨床心理師沈千禾 孕育生命的過程,究竟有多辛苦,只有媽咪本人才有最深刻的感受,孕期的臍帶相連,到產後的哺乳,都一再得加深媽媽與寶寶間無法切割的親密。因此,分離時的焦慮,就並不會只是「單方面」的產生。 一般大眾所稱的「分離焦慮」,和臨床上的定義並不一樣。馨思身心精神科診所暨楊思亮診所臨床心理師沈千禾說明,若要確診成人為分離焦慮症患者,需要對主要依附者的分離,產生與當前發展階段不符的不適應反應,如:過度痛苦、想像遭遇不測或死亡,使個體出現無法出門、不願獨處、反覆做離別相關噩夢或身體症狀等情況,並且持續6個月以上,才能被確診為「分離焦慮症」。媽媽和寶寶分開時,產生緊張、擔憂等情緒,是相當普遍的情緒反應,而不需過度擔心或對號入座。 媽媽也會有分離焦慮? 「分離」在我們的日常中隨處可見,如此稀鬆平常的事情,放到媽媽和寶寶身上,卻變成了難分難捨的牽掛,沈千禾臨床心理師說明,礙於媽媽們時有耳聞,顧者的疏忽致死或保姆虐嬰等社會新聞,因此每當孩子不在視線範圍內時,內心小劇場就不時上演那些可怕的想像。她指出,新聞皆非常態,若過度將那些負面新聞懸宕在心上,將更容易感到焦慮情緒。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世代,遠離那些會讓自己有負面想像的資訊,同時理解「分離」並不代表會「失去」寶寶,反而是給予兩個人成長、尊重的機會,也讓媽媽和寶寶的關係會更加緊密。媽媽需要的做並不是有預期心理,而是平日練習正向思考,相信別人會跟自己一樣疼愛、照顧寶寶。 排解焦慮這樣做 當媽媽開始出現焦慮的情緒時,可以先自我覺察心緒的起伏和身體的感受,觀察自己焦慮的來源是否來自其他生活瑣碎之事。針對媽媽無法緩解的焦慮,提供以下實用的方法,讓媽媽可以加以運用,減少焦慮纏身的機會。 .身體上:平日除了養成運動的好習慣,也可以透過冥想幫助沉澱自己,腹式呼吸也是運用同樣的道理,將注意力轉移到自身的呼吸上。此外,媽媽也可以練習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拉長和寶寶分開的時間,例如:做家事時,可以先離開寶寶5分鐘,再慢慢地變成離開10分鐘,讓焦慮的情緒隨著時間下降影響程度。 .心理上:媽媽孕育寶寶的生命歷程,是很珍貴且特別的經驗,這讓媽媽深刻的感受到,有一個生命是如此的需要自己,因此才會在剝除這份聯繫時,更加不捨。這種「被需要」的感覺,正是媽媽除了和寶寶在人身分離之際,也要同時一起分離的感受。建議媽媽可以試著回想尚未懷孕前的自己,多與先生相處或三五好友聚會,學習信任自己、寶寶和其他照顧者。和寶寶有一個距離,媽媽才能看清楚寶寶逐漸成長的完整樣貌,當你開始信任孩子可以獨當一面,於此同時,你也不會在與他分離時,感到焦慮了。 ※原文刊載於2019年11月號《媽媽寶寶》39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regnacy/care/articles/15860 ※延伸閱讀 你家寶寶是黏人的愛哭鬼嗎? 如何降低分離焦慮 ,專家這麼建議 認識分離焦慮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懷孕時抽筋只是因為缺鈣嗎?

懷孕時抽筋只是因為缺鈣嗎?#媽媽寶寶

文/劉敏涵 採訪諮詢/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宜珈 不少孕媽咪都曾在夜晚入睡後因小腿抽筋而痛到醒來,使睡眠品質不佳。怎麼減少抽筋的發生機率?首先,要先釐清抽筋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預防惱人的抽筋現象,讓孕媽咪一夜好眠! 孕期抽筋的常見原因 許多準媽媽在懷孕後,晚上經常出現抽筋的狀況,甚至疼痛到無法入睡。不少人以為懷孕時抽筋,一定是因缺乏鈣質所引起,所以只要補鈣即可改善抽筋的症狀,但其實有很多因素會引發抽筋! 懷孕前期 林宜珈醫師指出,孕期最常發生抽筋的階段,是在懷孕20週之後。但若準媽媽在第一孕期受到抽筋的困擾,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因「妊娠劇吐」所引起。 很多孕婦會在懷孕初期感到噁心,想吐,但通常會過一陣子就會緩解。少部分的孕婦孕吐情形會延續更久,或出現較嚴重的身體症狀,當孕吐情形較嚴重,則會導致缺水、體內電解質不平衡,讓小腿肌肉痙攣。 懷孕中後期 當胚胎發育至9~10週時,骨骼就會開始逐漸生長,到了懷孕中後期,孕婦的身體為了因應胎兒所需的鈣質,讓胎兒的骨骼發育更佳,使自己流失更多骨骼鈣質。另外,隨著步入懷孕後期,準媽媽的肚子愈來愈大,子宮也容易壓迫到下肢的血液迴流、神經系統,讓血液循環不好,引發抽筋症狀。 如果孕婦久站或久坐,或者維持同樣的睡姿太久,也會增加腿部肌肉的負擔,讓血液循環相對較差,因而引發抽筋。林宜珈醫師指出,有些在冬天懷孕的準媽媽也容易出現抽筋的狀況,因為冬天的夜晚氣溫較低,孕婦容易著涼,讓肌肉不自主收縮的痙攣情形經常發生。  緩解抽筋的原則 抽筋發生的當下,該怎麼舒緩身體的疼痛呢?林宜珈醫師說,抽筋是肌肉不自主收縮的現象,因此抽筋時要儘快伸展肢體,以緩解不適。如果孕婦在睡覺時小腿抽筋,可以把腳掌貼在牆上,或者將膝蓋打直、把腳趾頭朝上,藉此伸展小腿的肌肉。 如果孕婦是因為受寒而抽筋,就要注意腿部的保暖,可在睡前以溫水泡腳、穿著棉襪等,讓下肢的血液循環更好;若是因營養素不足,而出現抽筋的現象,可透過補充鈣質、維生素D,降低抽筋的發生機率,以下詳加說明: 補充鈣質 林宜珈醫師表示,孕媽咪可以從乳製品攝取鈣質,也能多吃菠菜、莧菜等深綠色蔬菜等。若透過日常飲食無法補足體內所需的鈣質,不妨以鈣片、營養補給品作為輔助,但要注意不能過量服用。 林宜珈醫師指出,鈣質補充以一日1,000~2,500毫克為限,過多的鈣,亦會影響骨質密度、腎結石產生,嚴重會影響腦部及心臟的功能。 補充維生素D 鈣質進入人體後,會透過維生素D的轉化再被身體吸收、利用,因此,若缺乏此營養素,也可能會間接影響鈣質的吸收,進而造成抽筋。由於台灣的天氣潮濕悶熱,孕婦的身體因荷爾蒙變化,更容易感到燥熱,再加上女性往往擔心曬黑、曬傷,選擇待在室內冷氣房,較少接受日曬。 日曬時間依據季節不同,曝曬時間亦不同,在無防曬措施的情況下,建議夏日平均中午日曬15~30分鐘,冬天平均中午日曬30~60分鐘。林宜珈醫師提醒,「日曬同時要適時補充水份,小心不要中暑囉!」 ※原文刊載於2019年11月號《媽媽寶寶》39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regnacy/notes/articles/15845 ※延伸閱讀 用對方法降低孕期睡眠困擾 懷孕需要額外補「鈣」嗎?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小柔媽咪的育兒趣:好久不見的老姊回來了!

小柔媽咪的育兒趣:好久不見的老姊回來了!#媽媽寶寶

文‧圖/黃小柔 我跟姊姊從小一起長大,直到她嫁到澳洲後,我們大約1〜2年才會碰面一次,尤其是各自生孩子後就成了網友,見面聊天都得靠通訊軟體,才能得知彼此的生活狀況,我的3個孩子也常常靠著視訊,有一搭沒一搭地叫著 「Auntie Ann」,感覺有點熟悉卻又好像很陌生。 渾身魅力的Auntie Ann.讓孩子們愛不釋手  這次姊姊臨時回來台灣Long stay的這段時間住在我家,才讓我又感覺回到以前住在嘉義的時光,而且孩子們完全愛上我老姊! Auntie Ann從一住進我家,就好像渾身散發無窮的魅力,哥哥每天黏著她,妹妹早上起床也一定要到她的房間叫她起床,弟弟更是直接衝去抱阿姨,牙牙學語地表示要阿姨陪他玩。我姊從小的志願就是當一位音樂老師,現在也是鋼琴老師的她,對待孩子總是很有耐心,但又不是採用溺愛的方式相處,在旁邊看著她跟3隻小魔怪玩得不亦樂乎,我心裡不禁訝異「原來孩子可以這樣相處!」「會不會不是自己生的比較有耐心呢?」但老姊能同時一打三也真是讓我佩服。 緩解孩子的失落.全家人通通有獎  姊姊一個多月的進修日子已經結束,在她準備回澳洲的前一天晚上,我都不太敢告訴孩子這個消息,後來發現是我多慮了!因為貼心的阿姨準備了幾份禮物,在全家人通通有獎的情況下,把她即將回去的消息告知孩子。正當孩子覺得失落時,Auntie Ann馬上發禮物給每個人,禮物是按照3個孩子的個性挑選他們最愛的玩具,孩子們根本來不及傷心,完全忘記老姊要回去的事實,尖叫地接下禮物。我心想「哈哈,不愧是老師,真的是太高招了!」 想念老姊與孩子的美好時光 姊姊回澳洲後,家裡又恢復平靜,少了孩子一直為阿姨爭風吃醋的吵鬧聲,還真的是很想念啊!感謝老姊在這些日子細心陪伴這3個小孩,還一同創造屬於他們跟Auntie Ann的美好回憶,有妳真好!期待老姊下次再度光臨,See you soon。 ※原文刊載於2019年11月號《媽媽寶寶》39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lumnist/articles/15864 ※延伸閱讀 小柔媽咪的育兒趣:不只在課本上,我家也有幸福的「三代同堂」! 小柔媽咪的育兒趣:爸爸的愛.不比媽媽少!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住在男宿的三寶媽.布丁姐姐啟動壯丁培訓計畫

住在男宿的三寶媽.布丁姐姐啟動壯丁培訓計畫#媽媽寶寶

文/劉敏涵 過去在幼幼台擔任「布丁姐姐」的陳櫻文,曾三度登上《媽媽寶寶》的封面,與讀者分享成為人妻、新手媽媽,到再度懷孕等生活感想,與第二胎出生相隔5年,如今又懷上第三胎小麻糬,全家都相當期盼新成員的加入。 兒子渴望有聽話的「小弟」 兩個兒子得知第三胎是男寶寶時,各自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反應。令她印象深刻的是,老大小蒔頭當時蹲在電梯角落,露出相當失落的表情。 櫻文笑說:「小蒔頭本來希望有個妹妹,他認為經過了多年訓練,弟弟還是不聽他的,覺得妹妹才會聽他的話。」看見兒子沮喪的模樣,她便安慰他:「媽媽答應你,小麻糬出生後,我就訓練他成為你的小幫手,好不好?」聽完這句話,小蒔頭便心滿意足地接受,先前的鬱悶心情一閃而逝。 二寶唯唯,則是一直期盼有個弟弟,對於即將晉升為哥哥感到非常興奮。櫻文笑說,唯唯每天會抱著她的肚子說:「小麻糬,你長大之後要聽哥哥的話,不要聽大哥的話喔!」 由於唯唯沒有看過媽媽有著大肚子的模樣,因此隨著懷孕週數增加,對於肚子裡的胎兒愈發好奇,經常提出許多疑問,例如:「肚子裡面裝些什麼東西?現在胃在哪裡?腸子又在哪裡?」 未來和4男共處.既擔憂又開心 即將成為三寶媽的櫻文,不免感覺到經濟壓力增加,她表示:「有種要把男生宿舍蓋好的感覺!現在會開始想,是不是要把伙食都準備好,未來要幫他們賺幾棟房子等。」 雖然未來教養3個小男生,可能會面臨不少挑戰,但隨著家中增加新成員,也等同多了一個小幫手,她樂觀以對。看著兩個兒子一起玩耍、陪伴著彼此,尤其隨著小蒔頭的年紀增長,還會幫忙照顧弟弟,讓櫻文感到很欣慰。 她笑著說:「我曾想像10年後跟4個大男人住在一起,兒子每個都跟我老公一樣高,那種感覺一定滿奇妙的!但我覺得很開心,感覺家裡多了好多幫手,當家裡都是男生,也許可以幫忙提東西,我也有想到,當我年紀大一點時,家裡還有3個壯丁能扶得動我、能協助照顧家人。」 婚姻長跑9年.維持自在距離 櫻文分享,老公大夫喜歡在晚上出門跟朋友相聚,以前她會因為在半夜時間找不到大夫而感到擔心、生氣。「以前打電話要找老公時,他認為這樣做像是不信任他,但後來他就發現我只是要確認他的安危,當知道他的去處,就不會一直問他幾點回家、去了哪裡。」 為了讓櫻文感到安心,大夫主動在兩人的手機下載具有定位功能的app,包括他的騎車時速、所在地的天氣狀況等資訊,也能透過app得知,貼心之舉讓櫻文感到很窩心。 櫻文和老公結婚至今9年,歷經結婚初期的磨合期等,到摸索出自在的相處模式,如今,婚姻生活漸入佳境。究竟兩人如何讓感情長長久久? 櫻文認為,關鍵在於給予彼此適度的自由空間。「我覺得不用先預設立場,例如:要求對方什麼時候要倒垃圾、洗碗等,若真的無法忍受某些事情,就預先跟對方說,或自己先處理。」 兩人也關照著彼此,當一方比較忙碌,另一方就會幫忙照顧孩子,其餘的時間,兩人則不過度干涉另一半,進而讓夫妻關係始終維持在恆溫狀態。 ※原文刊載於2019年11月號《媽媽寶寶》39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verstory/articles/15833  ※延伸閱讀 劉伊心靠試管嬰兒生女.更「enjoy」夫妻間親密關係 超人媽媽Janet,提醒各位媽咪記得要「seek help」!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黃老斯聊教養:爸媽過度協助.恐讓孩子喪失自理能力與自信

黃老斯聊教養:爸媽過度協助.恐讓孩子喪失自理能力與自信#媽媽寶寶

文/前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小兒職能治療師黃彥鈞 你什麼事都幫孩子做到好嗎?其實,孩子現階段發展已能做到的事,請不要過度協助,讓他們嘗試自己練習,做一些日常的家事,不但有助於感覺統合的刺激,也能讓孩子養成自理能力,在上學後更有自信心。 過度協助.剝奪孩子練習機會 常聽到爸媽表示:孩子的動作真的太慢、拖拖拉拉做不好或意見很多不肯好好配合,總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偏偏表達能力又不足,問他們到底又怎麼了卻說不上來。若您有類似上述的經驗,不妨檢視一下,平時在家是否有「過度協助」孩子完成已能做到的事情呢? 例如:為求節省時間或方便,而出手餵孩子吃飯、穿衣褲鞋襪、盥洗、收拾東西?認為自己知道孩子要說些什麼,就幫他把話說完或解釋?很多事情都幫孩子規劃準備好,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大多由大人來做決策,沒有讓孩子參與討論或詢問他們的意見?如果以上的情況經常發生,表示可能給予孩子太少練習的機會,或沒等待他們熟練,並非他們做不到。 跟孩子溝通前.先觀察發展情形 隨著所接觸的環境刺激不同、練習的機會多寡,孩子本身的各項發展表現也不一樣,可能某方面的能力特別超前,另一方面卻沒有跟上,有的爸媽容易只看著表現好的一面,而誤以為他們整體發展都已經到這樣的程度。 舉例來說,孩子對話的語句流暢、詞彙豐富有趣,感覺好像很成熟,其實可能只是模仿媒體或大人對話,若誤以為他們身心已經到達那種程度,爸媽對孩子講道理或溝通時,可能會產生莫名的挫折感,例如,在請孩子做事時便會無法理解:為什麼他們「都這麼大了」還做不到? 上學前先訓練孩子自理能力 不妨以上學的時間來訂自理能力的訓練目標,好比說分為進入幼稚園前、小班中班、大班(為了進小學預備),一方面配合生活作息需要,一方面有生活情境可加強練習,而且同儕可互相學習或比較了解差距。 不過,請記得各種能力都是用進廢退,常常做的孩子本來就會表現較好,千萬別認為是天生的而責怪小孩。有人認為上學後再開始練習,也有的人認為要送到學校讓老師教,其實可先讓孩子沒壓力地先嘗試做做看,到學校就能變得更純熟俐落,亦可趁機觀察孩子的能力。 少幫忙!避免上學後適應不良 其實,日常的種種都是很好的感覺統合的刺激,像是:曬衣服、擦桌子、掃拖地,可訓練肩膀近端肌肉,寫字就不易手痠喊累;移動家具、拿垃圾、收拾玩具與房間,可加強肌肉關節感覺、增加手眼協調,從中建立做家事與自理事項是自己該做的觀念,絕非爸媽或其他人的責任。所以,不是「幫忙」的立場,而是全家人要一起維護家庭,並必須按時做好份內的事,才不會慌張急促、亂了手腳而耽誤時間。 如果純粹認為孩子年紀到了,很多事情自然會水到渠成,或默認幼兒園老師應該會教,沒有多做什麼就預備便直接進入學校的話,孩子就可能或多或少出現適應不良的狀況,因為老師往往無法有太多時間等待或一對一指導,往往只幾個小能力沒跟上,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情與自信。 ※原文刊載於2019年11月號《媽媽寶寶》39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lumnist/articles/15861 ※延伸閱讀 【黃老斯聊教養】孩子準備好上小學了嗎?請先做好6項評估 【黃老斯談教養】0~6歲的心智發展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終於卸貨!但產後的妳「性」福嗎?

終於卸貨!但產後的妳「性」福嗎?#媽媽寶寶

文/高凡淳 採訪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專任主治醫師兼產房主任陳俐瑾.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曾心怡 產後能夠順利「開機」,莫過於是多數爸爸內心的渴望,但媽媽卻是害怕多於期待,一方面擔心陰道乾燥所帶來的性交疼痛,一方面則是因為過於疲累而不太願意,不管是在生理還是心理層面,都會影響夫妻之間的「性」福。 產後惡露、陰道缺乏滋潤.皆會影響性行為的進行 除了外觀改變,坐月子期間,由於荷爾蒙的改變,從懷孕時體內雌激素及黃體素濃度較高,到胎盤分娩後的急速下降,導致媽媽血管收縮,就容易出現頭痛症狀。另外,因體內還殘留多餘的水分,加上雌激素濃度快速下降,也會出現盜汗,影響其睡眠品質。 基於這些體內、體外的改變,讓媽媽對於自己的身體容易失去自信,也擔心在與另一半「愛愛」時的感受。陳俐瑾醫師提到,在產後生理及心理的雙重壓力下,的確會影響陰道的滋潤度,而產後的惡露,完全排出的時間短至3週,長一點可能持續6週到2個月,因惡露中含有血液、胎膜組織等,容易導致陰道感染,以上這些因素都可能妨礙產後「愛愛」的順暢度。 使用潤滑劑、動作輕柔.可減緩「愛愛」的不適 陳俐瑾醫師提到,若是在性行為過程中感到痛,可能是因為傷口發炎、瘀血等所導致,應該尋求專業醫師對症下藥,解決不適;若是因潤滑度不足,引起傷疤拉扯的痛感,可透過潤滑劑或是雌激素軟膏增加陰道的濕潤,在性行為的過程中,爸爸的動作也要儘量輕柔,以媽媽覺得不痛為原則。 心理因素.讓媽媽「性」致缺缺 除了身體帶來的不適,心理層面也是造成性行為無法順利進行的重要原因。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曾心怡提到,困擾多數媽媽的原因是疲累感,不分日夜地照顧新生兒,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往往無心去做其他事,在家庭分工上,若媽媽又是責任較重的一方,疲憊感會更加明顯,對於親密行為也更沒「性」趣。 還有一項常被大家所忽略的因素,則是角色轉換。曾心怡心理師觀察到許多媽媽,在成為母親之後,對於太太這個角色就難以轉換,有時是孩子的照顧者,有時又必須轉回老公的伴侶,親密感覺難以切換,進而就會影響到兩人之間的互動。 彼此尊重.重新享受肢體接觸 不論是生理或是心理因素,導致媽媽對於夫妻之間的互動不再感興趣,但爸爸卻不會因此沒有慾望,面對另一半的需求,曾心怡心理師建議媽媽可以「說明自己的狀況,體諒對方的需要並提出解決辦法」,而不是果斷拒絕,造成另一半心裡的不舒服。 曾心怡心理師也提醒夫妻,產後「第一次」的感覺很重要,能避免對往後的經驗造成負面想像,而在進行「愛愛」時,也不宜草草結束,建議選個孩子睡著後的時間,擁有完整的夫妻時間,好好享受彼此給予的肢體接觸,重新創造產後「愛愛」的甜蜜感受。 ※原文刊載於2019年10月號《媽媽寶寶》392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regnacy/care/articles/15667 ※延伸閱讀 我想順利「開機」.為什麼這麼難! 懷孕不敢「愛愛」?快來看看你還有哪些疑難雜症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