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

孕媽咪面試官‧月子婆婆的2好3WHY

孕媽咪面試官‧月子婆婆的2好3WHY#媽媽寶寶

文/黃煜嵐 月子婆婆分為自己私人接案和月嫂機構指派合作的月子婆婆到府服務。機構的好處是會簽訂合約保障彼此,不會出現臨時被放鳥的情形,雖然私人接案的風險較大,但人選通常都是透過親友間口耳相傳,因此不適任的機率也比較低。 月子婆婆的工作內容主要為協助照顧產婦、新生兒、料理月子餐飲與處理簡單家事。內容皆可依媽媽的期望與月子婆婆個別溝通,因為到府坐月子屬於貼身照顧,因此服務過程中非常重視溝通與事先說明。 面訪除了可以了解這個人以外,也能看到一些電訪看不到的肢體語言,藉由言語上的了解和肢體的觀察,希望媽媽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月子婆婆。 好專業.相關證照越多越好 一位專業的月子婆婆,一定需要保母執照、受過月子課程訓練的證明或其他專門培訓的課程,在面試前,可以請月子婆婆先示出基本的證明文件,若她再三推拖,媽媽們心裡的警報器就要準備作響,畢竟是請到家中來照顧妳和寶寶的,對月子婆婆專業上的要求,媽媽絕對不能妥協。 好溝通.意見不同仍可調整 每位月子婆婆提供的服務都不太一樣,建議工作項目需要在事前就先制定清楚。其他眉角像是清潔的習慣、使用廚房的要求等,都要等到真的相處過後,才能更進一步做調整,但若妳和月子婆婆本就處在不同頻率上,再怎麼講都是陰天曬棉被(白搭),找到一位好溝通的月子婆婆,媽媽也會較省心力。 WHY.為什麼喜歡月子婆婆的工作? 月子婆婆除了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外,更需要且無法取代的是一顆愛孩子的心,若月子婆婆言語間流露出對孩子的愛,媽媽當下是會被感動的,若世界上多一個人來一起疼愛照顧妳的寶寶,相信也是這個孩子的福氣。 WHY.上一份月子婆婆的工作有做滿合約日期嗎?為什麼? 從這個問題的回答,就可以知道月子婆婆上一份工作的情況,若沒做滿原因為何?若月子婆婆委婉地說:和上任雇主觀念不合。媽媽也別急著下定論,這反而是個好機會詢問她的觀念是什麼?從答案中思考,這位月子婆婆究竟適不適合自己。 WHY.妳覺得妳能勝任我們家的月子婆婆嗎?為什麼? 月子婆婆和媽媽的關係,除了是僱傭關係外,更應視為合作夥伴,媽媽可以利用這個開放式的問題從她的回答中,得知她對自己是否有適度的自信和正向的態度,也會將此態度帶入妳的家庭裡或感染給寶寶。相談甚歡後,媽媽若是滿意這位月子婆婆,在開心之餘,也別忘了和月子婆婆簽訂合約,以保障雙方日後的權益。   ※原文刊載於2019年12月號《媽媽寶寶》394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regnacy/notes/articles/15896 ※延伸閱讀 給婆婆坐月子.後悔率居然最高! 坐月子計畫分析‧選擇對妳最好的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香蕉哥哥&草莓姐姐:期待做兒子的大玩伴

香蕉哥哥&草莓姐姐:期待做兒子的大玩伴#媽媽寶寶

文/高凡淳 大朋友、小朋友最愛的YOYO哥哥姐姐來囉!香蕉哥哥(林掄元)與草莓姐姐(簡皎竹)去年完成終身大事,今年帶著肚中寶貝一起登上《媽媽寶寶》雜誌封面。兩人都相當期待小生命的到來,香蕉哥哥更感性的表示,見到兒子的第一眼,我一定要說「謝謝你來當我們的家人,我們要一起加油!」 外景節目牽線.靠合作詞曲將兩人牽在一起 香蕉哥哥與草莓姐姐,都是觀眾最熟悉的YOYO哥哥姐姐,壓根沒想到兩人會就此擦出愛的火花,甚至交往過程低調到連其他的哥哥姐姐都不知道。這段戀情的導火線,香蕉哥哥解答,「其實是因為外景節目,看到草莓姐姐真實的一面,而吸引了我。」 香蕉哥哥說,由於外景節目常常一出去就是好幾天,鏡頭外的草莓姐姐,時常忘了自己是主持人,反而會跟著工作人員忙東忙西、搬運器材,毫不保留表現出樸實、簡單的一面,內心漸漸欣賞她。問到當時對香蕉哥哥的印象,草莓姐姐先開玩笑說「因為我從小是看著香蕉哥哥長大的!」讓人不禁噗嗤一笑,隨後她解釋,因為香蕉哥哥是她的前輩,在出外景時常有上山下海的行程,他就像是個大哥哥般照顧著她,讓這個小女生心裡產生了患難見真情的情誼。加上香蕉哥哥會寫詞,草莓姐姐會作曲,後來更多的合作機會,將兩人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而有了「在一起」的契機。 因簡單而快樂.還要加上「對的人」 「我不知道怎麼說,就是剛好到了覺得可以繼續走下去的那個moment。」香蕉哥哥努力回想決定與草莓姐姐攜手步入禮堂的那一刻,其實說不出明確的原因,只因為他覺得這個女生很簡單,在不順遂時還是不離不棄地陪在身旁,會因為找到銅板美食而開心,為彼此每天的生活創造新鮮感,讓他突然覺得這個女生可以陪著自己走一輩子。 草莓姐姐說,其實自己一直都有個少女夢,一定要有個浪漫的婚禮,但隨著年紀不斷增長,對於戀愛及婚姻變得不是那麼嚮往,在被求婚當下,雖然不知道結了婚會是什麼樣子,「但至少我知道,他是個對的人。」 到底誰懷孕?孕期不適都發生在「老公」身上 再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兒子「小新」即將出生,回想目前的孕程,草莓姐姐形容每通過一項檢查,就像闖過一個關卡,得知兒子一切正常,讓她鬆了好幾口氣。雖然過程煎熬,但她仍覺得十分幸運,從懷孕初期到現在,身體都沒有任何不適,「因為這些不適,通通發生在老公身上!」 香蕉哥哥害羞地說,從老婆懷孕開始,屬於孕婦會出現的症狀,像是想吃、嗜睡、健忘、發胖等,自己完全「身歷其境」,連半夜睡到一半,還會起床想找消夜吃,讓草莓姐姐一度懷疑家中遭老鼠入侵。 看到這,你會發現,從交往、結婚到現在有了孩子,這對香草CP始終分享給人的都是很簡單的日常生活,就像草莓姐姐在臉書分享「因為喜歡,可以跟這個人在一起好久好久;因為喜歡,是個很重要的原因。」相信等到兒子出生後,兩人還是能延續這簡單的喜歡,甘心只做「小新」的大玩伴。   ※原文刊載於2019年12月號《媽媽寶寶》394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mom-tv/celebrity/momtv_articles/508 ※延伸閱讀 天使寶寶來報到~香蕉哥哥&草莓姐姐期待成為兒子的大玩伴 經歷求子之路.宋米秦&女兒Ellie沉浸幸福氛圍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別讓妳的職場權益介於有和沒有之間!

別讓妳的職場權益介於有和沒有之間!#媽媽寶寶

文/黃煜嵐 採訪諮詢/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周于萱.律師宋雲揚 懷孕的女性在職場上,常受到許多不平等的待遇,對於那些明槍暗箭,孕媽咪可別選擇隱忍退讓,若是屬於自己該有的權益,請千萬要挺身而出、勇敢捍衛! 「職場權益,若不行使即不存在。」這是在採訪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周于萱時,她讓小編印象深刻的一句話!的確,性別工作平等法已經存在我們社會中有20多年了,但不少企業依然認為:生孩子是你家的事,即便有法律保障,難以撼動的還是我們早已根深蒂固的社會文化。 在醫美診所工作的A小姐(化名),遵循傳統習俗,於懷孕3個月以後向主管告知懷孕消息,沒想到主管居然要求她退回前3個月個獎金,這件事情明顯違法! 另有一名在公司跑外勤的B小姐(化名),在孕期需安胎,因此向公司申請調至內勤或多位助理幫忙處理繁重的業務,沒想到雇主卻處處刁難,想盡辦法要讓她自動提出離職。 這2件都是非常典型且常見的職場上不公平對待,若接到類似申訴電話,婦女新知基金會都會有專人提供諮詢,並協助後續相關事宜。 善用小技巧.小蝦米也能對抗大鯨魚 很多公司都很聰明,並不會明目張膽的告訴妳:「因為妳懷孕所以.....。」造成很多女性在蒐證上面有困難,無論是在開會時有意無意的嘲諷、或是時不時的冷言冷語,這些都是會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因此,在舉證上面,使用以下這些小技巧,立誓再也不當砧板上的魚肉! .使用mail、Line這些能留下痕跡的方式溝通,備份通訊內容以備不時之需。 .可以錄音蒐證,但是也有法律風險,可能構成妨害秘密罪。 .善用說話的藝術,如:主管對妳做出不合理的要求,妳可以向主管說「是因為我懷孕所以你們........是嗎?」將話導向懷孕這件事情上,逼出公司說出真心話! .紀錄事件發生的時間點,如:是否在向主管說明懷有身孕之後,開始有不合理的調動或刁難請假或言語霸凌? 申訴流程Fallow me.一張圖表全搞定(放圖1) 若發現職場權益被損害時,可向工作所在地的勞動主管機關(如台北市政府勞動局、心北市政府勞工局等)申訴,周于萱秘書長表示,地方勞動主管機關受理申訴後,即開始調查,包括分別訪談勞資雙方、蒐集資料,召開就業歧視評議委員會,最後做出決議等等。整個調查流程大概需要花費3至6個月,若最後調查結果認為「確認有歧視」主管機關祭出行政處分,包括要求公司期限內改善、或派專人入公司進行專案輔導,若妳對調查結果及委員會的建議不服,可以依程序聲請訴願。 以上洋洋灑灑一堆程序既冗長又繁瑣,的確,要替自己爭取權益確實耗時又費力,許多孕媽咪也會因為懷孕身體不適,無力去處理這些事情而作罷,但妳知道嗎?若連妳都不願意替自己站出來,當下情況再不公再惡劣,旁人也愛莫能助。 職場申訴電話多.卻都只是冰山一角 當婦女在職場上遭遇到不合理對待時,即便是知道有法律的保障,還是會為五斗米,將所有的不滿和委屈都往肚裡吞,周于萱秘書長鼓勵所有媽媽「唯有站出來,才會被看見」。企業也該知道,一間友善對待員工、願意付出成本的公司,才會有員工想要投入更多的心力,這種企業永續經營,才是該出現在職場上的良性循環。   ※原文刊載於2019年12月號《媽媽寶寶》394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regnacy/notes/articles/15924 ※延伸閱讀 哺育媽媽重返職場後乳量不夠怎麼辦? 專家這麼建議 職場媽咪也能繼續哺乳!月子期該做的準備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這才是真實育兒人生!柴女阿美的母親自白

這才是真實育兒人生!柴女阿美的母親自白#媽媽寶寶

部落客柴女阿美讓媽媽們看到,原來當媽媽不是只有粉紅泡泡,而所謂媽媽的模樣,也不會只有一種樣子。 每天,我們打開FB,手指滑過去一片母慈子孝,媽媽優雅愜意,小孩每個都是天使。但幾年前,網路上有篇文章瘋傳,<當母愛忘了內建>戳破了當媽媽的粉紅色泡泡,這篇文字很血淋淋,但卻是當媽媽無比真實的日常。 寫下這篇文章的,是部落客柴女阿美。24歲的時候,她在紐約念教育劇場研究所,當媽媽這件事完全沒被擺在人生計畫中,但在畢業前的那一年,她卻意外懷孕了。五月畢業,四月就是預產期。她決定生下來,但在整個孕程中,她都把重心放在當學生:寫報告、上課……假裝隆起的肚子沒有發生。 不知天高地厚地當了媽媽 「現在回想起來,可能是我的潛意識在否認當媽媽這件事—我沒有買任何的嬰兒用品:嬰兒床、新生兒提籃、奶瓶……我一樣都沒準備。法律應該禁止像我這樣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成為媽媽。」她笑說。 回想剛生小孩的景況,柴女阿美自己都覺得很誇張:「產檢時我們不是都會拿到媽媽手冊嗎?上面寫著:嬰兒每三個小時需要喝奶一次。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大腦就是自動排除了半夜這個選項,完全沒有意識到,小嬰兒半夜是會肚子餓,要起床喝奶的……」 醫院發的媽媽手冊把當餵奶這件事講得很自然,好像嬰兒出生後,媽媽就會有奶。沒有人告訴你餵奶之路有這麼艱辛。「我不知道要把一個嬰兒養活 又不把自己弄死 其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當媽媽這件事被過度美化了 在完全沒有心理和環境的準備下,生小孩後的第一個月,成了一場天翻地覆的震撼教育。阿美的爸媽還遠在台灣,從醫院回家的第二天,她沒有辦法為自己張羅食物,就只能靠著老公買得一盒甜甜圈果腹。導致現在得了創傷症候群。(原本很愛的甜甜圈,變得再也不想碰了) 她不知道顧小嬰兒會這麼忙,忙到沒有時間照顧自己。她印象很深刻,有天老公下班了,婆婆也帶著晚餐來看她。「我記得我坐在餐桌上,餓了一整天後,終於準備要吃飯,結果我喝了第一口湯,兒子就哭了,他又餓了……那瞬間我一滴眼淚掉下來,落在湯裡,覺得自己好委屈好委屈……」 她對這一切有點生氣。「為什麼沒有人告訴我育兒之路這麼辛苦呢?只有人告訴我生小孩很痛,但除此之外,我聽到的都是:當媽媽是這輩子最快樂的事。沒錯,當媽媽很棒,但它不是只有粉紅色泡泡,它其實有很慘的時候。我覺得當媽媽這件是被過度美化了,只是,沒有人願意講。」 所以,從以前就在PTT2的個人版上抒發個人小事的柴女阿美,開始寫了部落格。療癒自己,也療癒了別人。「沒有人跟我們說,當媽媽不是一件只有美好的事情。這其中也有很多血淚,有很多不堪。我們可能會討厭自己,跟老公吵了很多架。我們甚至偶爾會討厭自己的小孩……但沒有人關心媽媽身心的狀況。」 不要因為臉書,而懷疑自己 在社群上,我們看著別人過濾過的生活,更加懷疑自己的人生:為什麼只有我偶爾感受不到當媽媽的喜悅?為什麼只有我的小孩是惡魔?別人的照片愈美好,我們就愈不敢說出內心的真相。 有一陣子,阿美看到孕婦輾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都會覺得很諷刺:你現在很期待[新生命,但是你一定不知道,生下來小孩後,你的人生會整個不一樣—你的身體會像破布娃娃,你會跟先生發生爭執,你會有好長的一段時間再也無法睡飽……懷孕是你人生最快樂一段時光之一。 很黑暗,是吧?但這才是真實的育兒人生。坊間有太多教養文章告訴大家要聆聽小孩、看懂小孩,卻很少人說要聆聽媽媽、看懂媽媽。媽媽被忽視太久了!自從有了小孩之後,她的自我便逐漸隱形。有多久,媽媽也忘了聆聽自己? 別忘了刻意為自己挪出時間,照顧自己 也因此,勇敢說實話的柴女阿美,才會累積了這麼多的粉絲。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是多重身分,我們是媽媽、太太、員工、女兒……卻把自己放在最後。因為當媽媽實在太容易忘記自己,所以你要很刻意地挪出時間。要把照顧自己當很重要的一件事,才不會失去自己。」 因此,身為瑜珈老師的柴女阿美,會這麼地喜歡運動,因為做這些事時你要非常專注。在那一個半小時之內,你不需要當媽媽。 「把自己照顧好才能照顧先生小孩啊!」她笑說。而且,她還會定期安排跟 朋友、親人的姊妹淘小旅行。「當然我都還是會有罪惡感,一定會有的,但還是要強迫自己去做這件事情。當旅行真的成行之後,你在旅行的當下會覺得:怎麼這麼開心!回家之後你會發現:小孩也沒這麼需要你嘛!老公也活得好好的!」 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老公、快樂的孩子,不是嗎?你想當個怎麼樣的媽媽?其實答案,就在你和小孩的身上。   ※原文刊載於2019年12月號《媽媽寶寶》394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focus-people/articles/15945 ※延伸閱讀  【母親群像】也許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會當媽媽!柴女阿美<當母愛忘了內建>,誠實剖白在母愛與自我間的掙扎  【母親群像】青鳥書店蔡瑞珊帶著小孩去上班:「她跟書店一起長大。因為對我來說,我和女兒是不需要分開的。」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品萱辣媽的雙寶生活日記:你的孩子不是別人的孩子

品萱辣媽的雙寶生活日記:你的孩子不是別人的孩子#媽媽寶寶

文‧圖/吳品萱 國中時,我的雙胞胎表妹才兩歲多。在一次聚餐上,大概是累了而有點情緒,表妹們雙手亂揮,不但餐具掉滿地,姑姑還被賞了一記巴掌。十幾年前,孩子在餐廳哭鬧不但會遭來許多白眼,甚至很多人會認為「父母不會教、沒管好」。 不受旁人左右.堅持對的教育方式 還記得當時我的父親不斷以過來人的身分教導她「不可以縱容小孩」、「怎麼可以打大人」、「打一次以後孩子就乖了」,但姑姑只是認真安撫,繼續耐心地餵飯。其實我當下也認為這畫面太不可思議,要是我打大人的話早被揍了。記得那天回家後,我們還想說是因為姑姑求子多年,才會太寵小孩。 多年過去,換我當了媽,才知道小孩累了哭鬧根本是生活日常。姑姑對孩子耐心教導、不體罰,根本是媽媽育兒界的先驅。現在兩位表妹已是高中生,一位是籃球校隊的隊長、一位是首席小提琴手,不但個性好、懂事有禮貌,還和父母的關係很好。堅持自己對的教育方式,不受旁人影響改變作法,十幾年後終於證實姑姑才是最會帶孩子的那一位。 留下好的善意.捨去不適合的建議 帶雙胞胎兄弟長大的這些年,我常常遇到質疑的聲音,比如說「這麼小送上學很可憐啦」、「哪有生病就不上學」、「不想上學是因為太常帶他們出去玩」,有時候聽著聽著就會開始懷疑自己,但再想一想,「如果不送去上學,我會沒有足夠的體力和能力照顧」、「生病要在家休息,傳染別人才不好」、「常常出去玩,媽媽和孩子都能有開心美好的回憶」。沒錯,我相信自己是對的,也會繼續任性用我覺得最好的方式來帶Mitch和Marty。 熱心的親戚和正義魔人會一直出現,把好的善意留著、不適合的建議丟掉,就照著歌手黃小琥唱的,「別人說的話,隨便聽一聽,自己做決定」吧! ※原文刊載於2019年11月號《媽媽寶寶》39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lumnist/articles/15865 ※延伸閱讀 品萱辣媽的雙寶生活日記:寶貝,媽媽有一天會離開 品萱辣媽的雙寶生活日記:暑假的收穫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AreyouReady?產前30天.孕婦準備好8件事有助順產

AreyouReady?產前30天.孕婦準備好8件事有助順產#媽媽寶寶

文/高凡淳 採訪諮詢/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專任主治醫師陳奐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諮詢科膳食供應組組長林郁茹.臺安醫院護理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王麗玲(依內文出現順序排列) 恭喜各位孕媽咪,終於來到產前30天!爸媽見到寶寶的日子就在不久之後,內心既期待又高興的同時,也要提前準備好這8件事,以順利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產檢注意事項 孕期來到36週,產檢頻率變成每週一次,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專任主治醫師陳奐樺指出,每次皆會觀察胎兒的體重變化、羊水量、胎盤位置、心跳,以及確認胎位。而後期還有一項重要的檢查是乙型鏈球菌篩檢,醫師會以專用棉棒,在孕婦的陰道口及肛門口採取檢體,做細菌的培養,約5至7天左右就能確認是否感染到此菌種。   後期不適的解決辦法 懷孕期間,由於體內荷爾蒙的改變,加上子宮血液灌流增加,使陰道內的分泌物也會明顯增加。其中讓許多孕婦最想大喊的就是「恥骨聯合好痛!」由於懷孕時體內會分泌鬆弛素,使得身體的韌帶也跟著變鬆,這時肚子較大的孕婦,就能適時使用托腹帶,也不宜行走太長的距離,多休息、動作放慢,多少能解緩不適。   飲食指南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諮詢科膳食供應組組長林郁茹提到,針對被告知體位過重,且胎兒過大的孕婦,一律須完全避開高油、高鹽、油炸類、高熱量等食物。有些孕婦產前就屬於體位過輕,肚中胎兒也出現體重過輕的情況,會建議孕婦以均衡飲食為原則,並增加蛋白質類食物的攝取量,像是豆魚肉蛋類、起司、牛奶等。   待產包 在孕婦部分,第一個要準備的是看護墊,待產時鋪在床上,避免突然的破水或陰道出血弄髒床單;第二,準備產褥墊,也就是產婦專用的衛生棉,其厚度約1〜2公分,能吸收大量的惡露,再來,準備陰道沖洗瓶,每次更換產褥墊,清洗會陰部能使用。住院期間,醫院會提供新生兒大部分的物品,因此孕婦只需先在家中消毒好寶寶出院時要穿的衣物、尿布及濕紙巾,以利出院時使用。   生產場所及方式 本身無特殊疾病,年齡屬於適育階段,且在產檢過程中無任何異常,選擇在診所生產並無大礙。但若是本身就屬於高風險族群,像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或是在診所進行產檢,發現前置胎盤、胎兒生長遲滯等,抑或是BMI值過高、第一胎有產後大出血等情況,則是建議直接選擇大醫院生產。   分娩徵兆 陳奐樺醫師解釋,接近生產時間,子宮頸逐漸軟化,這時出現一坨黏稠的分泌物中夾帶著鮮血、咖啡色,這才是「落紅」。破水所流出來的水應該是無色無味,且會一直從陰道流出。至於陣痛,則是會伴隨下墜感,除了腹部痛之外,後背部也會感覺到痠痛,出血量也會增加,陣痛還會因時間變得規律且頻繁,這時就表示可到醫院報到了。   職場及月子期的準備 臺安醫院護理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王麗玲提到,準媽媽應了解請假規範,並在生產前思考產後是否要返回職場,並提前讓僱主知道。對於月子期的準備,王麗玲護理師強調「溝通很重要,想法要一致!」且在簽署相關文件時,看清楚附加條件,讓彼此都能獲得保障。   哺乳先修班 王麗玲護理師表示,產婦之所以容易感到崩潰,原因大多是對於哺餵母乳的不了解,像是本身乳房較平、乳頭較短的準媽媽,在第一次親餵時,寶寶容易含不上乳房而哭泣,就必須花上更多時間的磨合。因此產前補充知識就很重要,在發生其他問題時,也能知道如何找尋對的資訊、對的諮詢對象。     ※原文刊載於2019年11月號《媽媽寶寶》39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regnacy/notes/articles/15847   ※延伸閱讀   這裡痛那裡癢.都到了懷孕後期還這麼痛苦......   胎兒過大過小怎麼辦!營養師教你這樣吃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不必禁止孩子吃糖!把握3原則.讓孩子學習節制

不必禁止孩子吃糖!把握3原則.讓孩子學習節制#媽媽寶寶

文/劉敏涵 採訪諮詢/中崙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王郁青 相信父母都了解孩子攝取過量糖分,會對於身體造成負擔,產生許多潛在危害。然而,家長該完全禁止孩子吃糖嗎?又該如何協助孩子在吃糖上學習自律呢? 許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從小就禁止孩子吃甜食。對此,王郁青心理師表示,父母不應採取完全放任的態度,但也不必全然禁止孩子吃糖,而是要在給糖與不給糖之間,拿捏適當的分寸。 1.不主動提供.減少環境誘惑 「該怎麼拿捏標準,往往就是最困難的地方。」她建議,「成人應該要先以身作則,若不希望孩子吃甜食,就不應該買甜食,將糖果、餅乾等放在家中,或在孩子面前吃糖,減少孩子接觸甜食的機會。」 不過,即使家中不擺放點心,也難以完全防止孩子在外取得甜食,在台灣,到處都有便利商店、甜點店,孩子很容易就被櫥窗裡的糖果、點心所吸引。 在學齡前的階段,考驗著家長平時的耐心、精神與體力等。例如,當孩子哭著要吃糖果,但父母因為工作、育兒等瑣事而身心俱疲,就可能輕易向孩子妥協。王郁青心理師指出,「雖然在這個階段,父母會比較辛苦,但若能花費多一些心思,避免讓孩子吃太多糖,在孩子日後的歲月裡,父母就不必花費許多精神和時間,處理孩子蛀牙、吃糖上癮等問題。」 2.將心比心.允許孩子適度享受 許多長輩、親戚朋友來到家中,經常將糖果送給孩子當小禮物。即使平時已養成不吃糖的習慣,父母仍應教導孩子要有禮貌,在收到禮物後,應跟對方道謝。王郁青心理師表示,若孩子不常吃糖,而對方給的份量很少,讓孩子偶爾品嘗一下糖果的滋味也無妨。 若不希望親戚朋友再給孩子吃糖,但又不想婉拒而顯得失禮,父母可以怎麼做?王郁青心理師建議,不妨在親戚朋友面前跟孩子對話,例如跟孩子說,「如果不想要再去看牙醫,就不要吃太多糖,不然很容易蛀牙喔!」間接傳達不希望孩子吃糖的想法。 3.給予替代品 若父母完全禁止孩子吃糖,孩子往往會更渴望擁有,反而容易導致孩子趁父母不在時,更加無節制地吃甜食,以滿足自己的口欲。王郁青心理師建議,大人不妨提供孩子其他的選擇,做為甜點的替代品,例如,新鮮水果、蔓越莓乾、現打果汁等,藉此讓孩子品嘗到甜味而滿足,但又不會攝取太多糖分。 若孩子對於父母提供的其他選擇無動於衷,仍然吵著要吃糖,甚至伴隨哭鬧、發脾氣等行為時,該怎麼辦? 王郁青心理師建議,家長應以嚴肅的口吻,向孩子說明限制吃糖的原因,讓孩子理解吃太多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當孩子妥協了,接受家長給予的替代品,父母應給予孩子鼓勵,例如說,「你選擇喝果汁,沒有去買糖果,媽媽覺得你很棒喔!」藉由口頭的讚美、鼓勵,能讓孩子獲得成就感,更願意主動拒絕糖的誘惑。 ※原文刊載於2019年11月號《媽媽寶寶》39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arenting/education/articles/15778  ※延伸閱讀 孩子嗜吃甜食怎麼辦?把握3方法,孩子更容易戒糖! 孩子吃「甜」要節制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寶寶不在視線範圍內.返回職場好不安「焦」你分離沒有慮

寶寶不在視線範圍內.返回職場好不安「焦」你分離沒有慮#媽媽寶寶

文/黃煜嵐  採訪諮詢/馨思身心精神科診所暨楊思亮診所臨床心理師沈千禾 孕育生命的過程,究竟有多辛苦,只有媽咪本人才有最深刻的感受,孕期的臍帶相連,到產後的哺乳,都一再得加深媽媽與寶寶間無法切割的親密。因此,分離時的焦慮,就並不會只是「單方面」的產生。 一般大眾所稱的「分離焦慮」,和臨床上的定義並不一樣。馨思身心精神科診所暨楊思亮診所臨床心理師沈千禾說明,若要確診成人為分離焦慮症患者,需要對主要依附者的分離,產生與當前發展階段不符的不適應反應,如:過度痛苦、想像遭遇不測或死亡,使個體出現無法出門、不願獨處、反覆做離別相關噩夢或身體症狀等情況,並且持續6個月以上,才能被確診為「分離焦慮症」。媽媽和寶寶分開時,產生緊張、擔憂等情緒,是相當普遍的情緒反應,而不需過度擔心或對號入座。 媽媽也會有分離焦慮? 「分離」在我們的日常中隨處可見,如此稀鬆平常的事情,放到媽媽和寶寶身上,卻變成了難分難捨的牽掛,沈千禾臨床心理師說明,礙於媽媽們時有耳聞,顧者的疏忽致死或保姆虐嬰等社會新聞,因此每當孩子不在視線範圍內時,內心小劇場就不時上演那些可怕的想像。她指出,新聞皆非常態,若過度將那些負面新聞懸宕在心上,將更容易感到焦慮情緒。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世代,遠離那些會讓自己有負面想像的資訊,同時理解「分離」並不代表會「失去」寶寶,反而是給予兩個人成長、尊重的機會,也讓媽媽和寶寶的關係會更加緊密。媽媽需要的做並不是有預期心理,而是平日練習正向思考,相信別人會跟自己一樣疼愛、照顧寶寶。 排解焦慮這樣做 當媽媽開始出現焦慮的情緒時,可以先自我覺察心緒的起伏和身體的感受,觀察自己焦慮的來源是否來自其他生活瑣碎之事。針對媽媽無法緩解的焦慮,提供以下實用的方法,讓媽媽可以加以運用,減少焦慮纏身的機會。 .身體上:平日除了養成運動的好習慣,也可以透過冥想幫助沉澱自己,腹式呼吸也是運用同樣的道理,將注意力轉移到自身的呼吸上。此外,媽媽也可以練習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拉長和寶寶分開的時間,例如:做家事時,可以先離開寶寶5分鐘,再慢慢地變成離開10分鐘,讓焦慮的情緒隨著時間下降影響程度。 .心理上:媽媽孕育寶寶的生命歷程,是很珍貴且特別的經驗,這讓媽媽深刻的感受到,有一個生命是如此的需要自己,因此才會在剝除這份聯繫時,更加不捨。這種「被需要」的感覺,正是媽媽除了和寶寶在人身分離之際,也要同時一起分離的感受。建議媽媽可以試著回想尚未懷孕前的自己,多與先生相處或三五好友聚會,學習信任自己、寶寶和其他照顧者。和寶寶有一個距離,媽媽才能看清楚寶寶逐漸成長的完整樣貌,當你開始信任孩子可以獨當一面,於此同時,你也不會在與他分離時,感到焦慮了。 ※原文刊載於2019年11月號《媽媽寶寶》39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regnacy/care/articles/15860 ※延伸閱讀 你家寶寶是黏人的愛哭鬼嗎? 如何降低分離焦慮 ,專家這麼建議 認識分離焦慮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