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

大稻埕懷舊之旅~迪化街親子散步地圖

大稻埕懷舊之旅~迪化街親子散步地圖#媽媽寶寶

平時的大稻埕迪化街一帶,總帶著濃濃的懷舊氣息,除了歷史遺跡,還有一些巴洛克式的建築,非常適合散步及拍照。 一日晴朗的午後,去感受一下早期台灣的風情,才發覺這裡進駐了不少的文藝商家,還有許多陶製品及茶藝等文化,舊文物結合新理念,形成了一條歷史長廊,時光隧道,好適合當成北部小旅行的備案啊! 以下就是我們這天小旅行的私房景點,推薦給大家做參考。 迪化街大稻埕散步地圖 1.URS155 我們一踏入迪化街,就被這家小店給困住了,因為裡面的鍋碗瓢盆們實在太可愛了,而且有許多以食物為主題融入當地特色的文創小物,是間充滿創意及文青味的店家。  2.大華行(竹木造咖) 這間店也是來到大稻埕,一定要進去逛逛的店家,裡面有許多阿嬤時代的器物,琳瑯滿目,有「阿嬤界的LV提袋」之稱的「茄芷袋」,買菜時超好用,集時尚、流行、復古與實用於一身。 3.高建桶行 開業超過70年的高建桶店,是非常可愛也很有個人特色的一間店家,賣很多木製竹編的產品,品質看起來都還不錯,有檜木浴桶、藤編包包、收納籃、蒸籠、竹編的提袋、塑膠提袋及木製湯匙叉子等,應有盡有。 4.保安捌肆 Boan 84 Cafe 在醫院裡喝咖啡?沒錯,這間保安捌肆Boan 84 Café的前身,就是順天外科醫院,目前已變成咖啡店與展演空間,但建築體仍保存著古老建築的樣貌,在這裡探險,每個小地方都能感受到古早台灣的歷史氛圍。 5.老綿成燈籠店 創立於1915年的老綿成商行,是迪化街第一家的金紙批發商,後來轉型製作廟會祭祀用的燈籠,現今則由第三代傳人接手經營。現在的老綿成燈籠,結合了流行元素做出許多改良過後的製品,有復古有創新,也有小朋友喜歡的卡通造型,為燈籠增添了不少巧思與趣味。 6.綻堂文創(綻堂Bloom) 綻堂文創位於大稻埕老街內,迴廊非常古色古香,裡面有畫展和餐飲店,二樓則是定期更換的藝術展覽,這裡提供了藝術家的展覽空間,致力推廣一般民眾也能買得起的文創藝品。 看完之後,是不是已經蠢蠢欲動,想要手刀前往了呢?趕緊安排個一日遊吧! ※原文刊載於2020年01月號《媽媽寶寶》395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arenting/entertainment/articles/16128 ※延伸閱讀 從小帶著孩子環遊世界!親子旅遊作家見證孩子的成長 親子旅遊不只留下美好回憶.也能養成孩子的獨立能力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小心陌生人」的迷思

「小心陌生人」的迷思#媽媽寶寶

文/周雅淳 為了避免孩子遭受傷害,爸媽常常教孩子要「小心陌生人」、但在實際教導時,相信很多大人都覺得孩子難以學會。 我們為學齡前兒童建立人際界線及危機意識時,「小心陌生人」經常是重點之一: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拿陌生人給的食物或禮物、陌生人要強行對你做不好的事情時要大聲呼救、遇到壞人是一件恐怖的事等。但在實際操作上,我相信很多大人都覺得「孩子很難學會」。 1.「陌生人」對孩子來說是困難的概念 大人可能覺得「陌生人不就是不認識的人嗎?」但對孩子而言,絕大部分的大人都是不認識的人,但對孩子而言,絕大部分的大人都是不認識的人,「爸媽硬要我叫他叔叔」和「我跟他講話之後,爸媽告訴我以後不可以跟陌生人說話」的對象到底差別在哪裡,我們很少仔細解釋給孩子聽。 好好向孩子介紹大人朋友並且為兩人建立關係,是在日常生活中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學會「陌生」概念的方法。 2.「壞人」的形象被固定或刻板化 繪本、卡通裡的壞人,經常以黑衣、邪惡、奸險表情等方式具像化,導致孩子常以反應社會偏見或歧視的方式,建立對壞人的想像。 建議爸媽跟孩子討論的過程中,避免以直觀的方式評斷行為,落入只有好壞二元對立的方式,多與孩子討論行為背後可能的動機,建立判斷「壞事」的能力,而非標籤化的「壞人」。 3.孩子個性大不同 不同孩子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足以影響他們與世界的互動方式,例如謹慎觀察與外放冒險、個性害羞或健談不怕生的孩子,他們與世界應對的方式就會有很大的差距。若能循著不同特質發展不同策略,而非壓抑孩子去適應單一的標準和規則,會讓孩子發展出更多元、更能自行操作的方法。 傷害孩子的 最常見是身邊親近的人 甚至回到最根本,陌生人真的是兒童性侵中最大宗的加害者嗎?根據衛福部保護司統計,在民國103至107年接受通報的0~6歲兒童受害案件中,加害者的身分以直系親屬為最大宗。 相反地,加害者為陌生人的通報案中,每年都不到20人,並且在民國105年後,案件量都降低到少於10人。 意思是,我們把大部分教育孩子自我保護的資源和能量投注在錯誤的對象上,教導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也不適用於這個對孩子而言,擁有絕對權威,以及是全世界最該好好愛他,卻狠狠地傷害他的對象。所以我們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定義「自我保護」。 ※原文刊載於2020年01月號《媽媽寶寶》395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lumnist/articles/16218 ※延伸閱讀 網路曬娃把握「1不3多」.杜絕孩子照片被不當利用 【即時新聞】最新調查:3成孩子想交網友.5大保護措施不能少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幼兒園交友生活狀況多?先別急著插手!記住2觀念讓孩子從中學社交!

幼兒園交友生活狀況多?先別急著插手!記住2觀念讓孩子從中學社交!#媽媽寶寶

「沒人想跟我玩」、「我跟朋友吵架了!」當孩子在幼兒園面對交友困難,爸媽不免會感到心疼。陳奕安心理師提醒,當孩子在學校和同儕互動時發生一些狀況,父母不應急著介入,建議先把握以下兩個原則! 不被孩子的情緒牽著走 友緣基金會臨床諮商心理師陳奕安指出,由於小小孩與他人互動的經驗較少,尤其對於家中沒有手足的孩子來說,平時可能更缺乏與同儕互動的機會。因此,孩子上了幼兒園,首次進入較固定的社交圈,第一次碰到很多事情,自然會感覺事情很嚴重。例如,孩子若從來沒有跟朋友吵架過,事件發生時,可能會覺得特別難受,因此反應會較強烈。然而,事實跟孩子的感覺往往會有一些落差。 若家長的情緒比孩子更加焦急、強烈,急著替孩子解決事情,可能會讓孩子遇到事情時,都習慣交給爸媽幫忙解決,讓孩子失去從不同事件中學習的空間。因此,爸媽不妨將這個觀念放在心裡,提醒自己先不必過度感到緊張,等情緒比較平穩時再處理問題。 釐清問題 協助孩子了解不同觀點 陳奕安心理師建議,爸媽可以先聆聽孩子的說法,再適時詢問老師關於孩子在班級上的狀況,蒐集多一點資訊再採取行動。他提醒,「這樣的做法,並不是要檢核孩子有無說謊,告訴孩子他的想法是錯的,而是幫助孩子理解每人對於同一件事情,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 例如,孩子認為自己無緣無故被同學排擠,感到很委屈,但沒意識到自己因講話很大聲、口氣比較兇,而讓其他孩子感到害怕。爸媽可以跟孩子分享老師的觀察,藉機讓孩子了解到別人的感受,調整與別人互動的方式,提升社交上的能力。 ※原文刊載於2020年01月號《媽媽寶寶》395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arenting/education/articles/16289 ※延伸閱讀 心理師媽媽給她的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時的一封信 媽媽分離焦慮症!寶寶不在視線範圍內真焦慮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網友熱搜10大育兒關鍵字

網友熱搜10大育兒關鍵字#媽媽寶寶

企劃.文/游資芸 採訪諮詢/小禾馨小兒專科診所主治醫師、臺大醫院小兒科兼任主治醫師戴君芙.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師曾雅鈴.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黛玲 育兒路上遇到難題的時候,第一個動作常是在網路上搜尋解決方法,但從四面八方而來的答案,卻不一定正確!本次特別企畫,整理網友熱搜10大育兒關鍵字,並專訪4大領域專家傳授36招,一次解決最常遇到育兒難題Top10,拯救爸媽脫離教養困境! Top1 媽媽想放風 3個月內寶寶可以出門嗎? 3個月內寶寶儘量不要去公眾場所、醫院等,若想帶寶寶出門透氣,可選擇一般公園,或較空曠通風的地方,以減少病毒傳染機會。同時,出門務必注意保暖、防曬和吹風3件事,隨時照護寶寶的健康。 Top2 有種渴望叫「吸吮」! 口腔期寶寶怎麼照顧? 爸媽稍不注意,就發現寶寶拿著遙控器吃得津津有味,看了好氣又好笑!滿足0~1歲口腔期寶寶4大方法,包括:不阻止、給予安全吸吮物、預防寶寶拿到危險物、常洗手和消毒,陪伴寶寶度過口腔期。 Top3 寶寶一哭可以抱嗎? 寵愛與寵壞如何拿捏? 在寶寶1歲前,儘量多抱和給予安全感;等到1~2歲,開始漸進式放手,不要完全滿足孩子。但是離別擁抱、安慰性擁抱一輩子都不用停止,多給孩子愛跟關懷,未來親子溝通較良好。 Top4 以前做錯現在改! 孩子坐汽座要注意哪些事? 家長看過來!法規規定2歲內孩子要乘坐後向式汽座,並持續使用汽座至4歲,而4歲以上孩子為避免安全帶勒脖,可使用坐墊來增高。此外,並注意汽座不可放前座、儘量置於駕駛後方、撞擊過的汽座不要使用等8大要項。 Top5 寶寶半夜哭不停 爸媽何時才能一覺到天明? 訓練寶寶睡眠規律,可在3個月大後,增加他白天的清醒時間,並在清醒時就把他放到嬰兒床上,且在6個月大後建立固定睡眠時間和睡前固定活動。當寶寶半夜哭醒,爸媽可針對各月齡寶寶的生理特質,善用3方法快速哄睡。 Top6 寶寶最常中的特殊病毒有哪些? 寶寶生病的時候,距離最近、能立即給予照護的是爸媽,不是醫生,爸媽能否第一時間觀察並判斷寶寶需要做哪些緊急處理,十分重要!趕快了解孩子最常得的5種特殊病毒。 Top7 高需求寶寶的情緒像炸彈 爸媽如何拆解? 每個高需求寶寶都是一顆不定時炸彈,讓人擔心不知何時會引爆!提醒爸媽,這樣的孩子不要硬碰硬,先了解高需求寶寶的11項特質,並學會搞定他的3大絕招,面對寶寶哭鬧你也可以輕鬆以對。 Top8 長輩帶孫問題多 隔代教養如何溝通? 隔代教養常有餵食、給甜食、語言刺激少、過度保護等問題,長輩也常做傷害孩子的事而不自覺,如:燒香、抽菸、給寶寶坐學步車等,建議以不著痕跡法、老師現身說法、正面鼓勵法來溝通,若溝通無效可儘量自己帶孩子。 Top9 孩子哭鬧不給看3C 爸媽可以怎麼做? 孩子一哭鬧就給3C產品,容易讓他習慣聲光刺激的安撫方式,將影響未來的學習,甚至沉迷於3C。建議各年齡層以不同方式安撫孩子,並採取轉換環境,以及親自陪玩的方法,來終止孩子的哭鬧。 Top10 孩子愛試探大人底線 如何告訴孩子這件事不可以? 希望孩子聽懂並配合爸媽的指令,先了解孩子是否具有3大發展能力,以及各年齡層能回應哪些指令,並把握4歲前「處理大事.忽略小事」與5歲後「指令明確.多給讚美」兩大原則,幫助孩子試著聽懂爸媽的話。 ※原文刊載於2020年01月號《媽媽寶寶》395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arenting/babycare/articles/16219 ※延伸閱讀 高需求寶寶情緒像炸彈.爸媽不要硬碰硬!用3招拆解他的心 孩子愛試探大人底線.先別罵!2原則告訴孩子這件事不可以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別急,慢慢學,一定會

別急,慢慢學,一定會#媽媽寶寶

文‧圖/吳品萱 Mitch和Marty兩歲多,家裡請了一位新的保母,第一次見面看到孩子還在穿尿布,就對著我說「這樣不行啦,我家小孩一歲多就戒尿布了!」這番話從比我還年輕的保母口中說出,我有點訝異。現在的家長不會讓小孩太早戒尿布,一來是器官還在發育,不太好控制;二來也怕造成寶寶壓力大,導致憋尿。 聽建議嘗試戒尿布.結果是保母走人 因為尊重每個保母不同的帶法,我們就加減試試看,加上她信誓旦旦表示一定很快就可以成功,我聽取她的建議,買了新的小馬桶和坐墊,還有學習褲。故事會寫出來,當然是因為失敗了!兩個小孩輪流弄濕褲子,保母氣餒,小孩更對這個「不讓他們穿尿布的保母」越來越反感。結局就是保母不到一個月就離職,我們也沒有再繼續嘗試。事情過了一個月之後,孩子們開始上學,看到同學們都自己上廁所,很快就戒了尿布。 我看過一篇報導說:嬰幼兒的發展有快有慢,但到了六七歲,大致上會到一樣的程度。翻譯之後就是——不管你家是十個月大會走路、一歲戒尿布、兩歲戒奶粉,還是三歲自己睡,總之,到了要上小學之前,大家通通都會了啦! 大人戒斷就很難.更何況是嬰兒 兩兄弟快要滿四歲了,很多人對於他們還在喝奶粉很訝異,問我怎麼還不戒,我都反問「為什麼要戒?」沒錯,一歲之後營養開始來自於食物,三歲以後也沒有喝配方奶的必要,甚至有的寶寶兩歲開始就不喝,但如果有好好吃飯、體型沒有過度肥胖、也不會造成經濟負擔,為何需要戒奶粉呢?我本人喝奶粉喝到七歲,也是頭好壯壯。我認為孩子會有自己的步調,也許很快有一天,他們會主動說「我們不想再喝奶粉了!」 關於戒斷,本人採取自然路線,大人戒菸、戒酒、節食都這麼難了,更何況是小寶寶。以戒奶嘴來說,Marty本來就不需要,哥哥Mitch則是一路吃到快三歲。原本還有點擔心咬合問題,沒想到有一天咬破了奶嘴,自己就說不需要了。我認為,孩子會自己長大的,每個人速度不一樣,爸媽們別急。 小孩一下就長大了,我倒還希望他們長慢一點,我現在可是超懷念他們嬰兒時期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的樣子!   ※原文刊載於2019年12月號《媽媽寶寶》394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lumnist/articles/16028 ※延伸閱讀 品萱辣媽的雙寶生活日記:千教萬教,還是「身教」最重要! 品萱辣媽的雙寶生活日記:孩子,我必須告訴你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從小帶著孩子環遊世界!親子旅遊作家見證孩子的成長

從小帶著孩子環遊世界!親子旅遊作家見證孩子的成長#媽媽寶寶

文.整理/劉敏涵 採訪諮詢.照片提供/親子旅遊部落客暨《非洲親子自由行》、《中東的美麗與哀愁》作者蘇菲 親子旅遊作家蘇菲,從學生時期就熱愛旅遊,育有孩子之後,仍然不阻擋她對於旅遊的熱情,從孩子還是小嬰兒時,不論是背著、扛著,也帶著孩子一起踏上旅途,逐步環遊世界,至今旅遊足跡遍及歐、美、亞、非四大洲,留下許多寶貴的親子回憶。 「旅行對我來說,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能夠體驗不同的生活,感受不同樣貌的人文風情,而有了小孩之後,我覺得除了那部分的體驗和感受外,努力去製造一家人共同的回憶,賦予了旅遊更深一層的意義。」親子旅遊作家蘇菲笑著說。 旅遊一直在蘇菲的生活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隨著她成為母親之後,更讓她領略到旅遊格外的價值。「親自帶著孩子認識世界的多樣化,不預期孩子能記得多少,或是學習到什麼,旅遊途中的每個小細節都成為了很好的機會教育。」 帶著孩子勇闖非洲.意外插曲化為美好回憶 相信一般人帶著孩子去旅遊,通常是到日本、韓國等已開發國家,不過很特別的是,蘇菲曾帶著當時4歲的女兒小饅頭一起勇闖遙遠的中東地區,今年則是嘗試實踐非洲之旅。 她說,「我和女兒都很喜歡動物,我們會一起看國家地理頻道,看到非洲大草原上獅子、獵豹追殺其他動物的情景,以及一年一度的非洲動物大遷徙,那種很浩瀚、壯闊的景象讓我們印象很深刻,因此就興起了到非洲的念頭,希望親眼看到動物自由自在、奔跑、跳躍的模樣。」 一般人對於非洲的認知有限,再加上國際媒體的相關報導,呈現的是經濟落後、飲食環境不衛生等樣貌,即使是旅遊愛好者也通常望之卻步。不過蘇菲發現,其實實踐非洲親子行其實並沒有想像中困難,只要事前做足行前準備,出發旅行之前再三確認細節,實踐非洲旅遊的夢想並不遙不可及! 「旅途中會遇到什麼事情也是無法預料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把該準備的東西備妥,遇到狀況就靠臨場應變,所有的突發事件,事後都會變成美好的回憶。」 以為孩子不見了!原來是去找人自拍 她分享,今年暑假帶當時6歲的女兒小饅頭到納米比亞玩時,到了海鮮餐廳吃飯,沒想到女兒一下子就淹沒在人群裡,讓她感到很慌張。 「我完全看不見她,因為她太嬌小了,而黑人們又都蠻高大的,當時我緊張了一下,一直用眼神搜尋她的蹤影,後來讓我發現,原來她正在跟餐廳裡的服務生們玩自拍,被圍在中間,難怪看不見她!」 她笑說,「事後服務生跟我說,是小饅頭主動問他們要不要一起拍照,真是太有趣了,比媽媽大方多了!」雖然帶著小小孩出門,到遙遠的國家旅遊會面臨許多考驗,但在旅途中有著孩子相伴,也能讓她發現孩子令人驚喜的一面!   ※原文刊載於2019年12月號《媽媽寶寶》394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arenting/entertainment/articles/15997 ※延伸閱讀 親子旅遊不只留下美好回憶.也能養成孩子的獨立能力 寶寶多大時適合出國?該選自助或跟團?親子旅遊作家來解答!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產檢神隊友NG3行為&必做5件事

產檢神隊友NG3行為&必做5件事#媽媽寶寶

文/游資芸 採訪諮詢/光田綜合醫院護理部產兒科護理長李香嫺 懷孕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每個男人在即將當爸爸前,都必須先有這個認知。現在才覺醒也不晚,從陪同老婆產檢開始吧,快學習產檢神隊友必須做到的5件事;給老婆一個充滿陪伴的無憾孕期,每個爸爸都責無旁貸。 護理長目擊!準爸爸3大不ok 有一些準爸爸,在陪同產檢時出現讓旁人搖頭、孕媽咪心碎的行為,光田綜合醫院護理部產兒科護理長李香嫺以在臨床上接觸到的案例,提醒準爸爸們不要犯同樣的錯誤喔! NG1:沒完沒了地滑手機 永遠都在滑手機,總是不停地講電話,是準爸爸在候診區最常做的事,不但等待產檢時頭也不抬,連進了診間也捨不得放下掌中機,「人來了,心卻沒來!」李香嫺護理長認為,準爸爸心不甘情不願、不耐煩的態度,會令孕媽咪感受不到孩子的爸對自己和胎兒的重視。 NG2:放孕婦一人產檢加照顧大寶 李香嫺護理長曾在門診碰到一個真實案例,一對爸媽帶著大寶來產檢,媽媽一人大著肚子產檢的同時又要照顧大寶,而爸爸專注在一旁滑手機。「平時有沒有在顧小孩,從這裡就看得出來!」李香嫺護理長嘆氣說,搞到護理人員都必須「下海」幫忙,忍不住吐槽爸爸:「你也照顧一下大寶好不好!」 NG3:孕媽咪沒得坐,爸爸霸著候診椅 掛到名婦產科醫師的診,都有一件無可奈何卻無法改變的事,就是「等」,等待的問題不大,問題比較大的是診間門口候診椅比捷運博愛座還難搶,這時候總會碰到一些準爸爸無視孕媽們的需求,巴著椅子盡情滑手機,讓孕媽咪捧著肚子有苦難言。提醒準爸爸們,坐下前,先看看四周有沒有孕婦喔! 產檢神隊友必學5件事 想當一個產檢神隊友,一點都不難,李香嫺護理長以多年臨床經驗告訴準爸爸們,陪同產檢最少要做到以下5件事: 第1件:準備陪檢包 孕期容易忘東忘西,孕婦出門易抓狂!產檢前,老公可幫忙準備需要帶出門的物品,如:孕婦手冊、健保卡等,讓孕媽咪只要準備好自己,換好衣服坐在客廳等就好。 第2件:至少要當司機 孕婦自己開車很危險,產檢神隊友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至少要當一名盡責的司機。 第3件:做一個陪伴者 「陪伴」的定義,不是人來就好,心也要跟著來,準爸爸在產檢過程中要「人心合一」的陪伴,才能感受讓孕媽咪感受他對產檢的在意。 第4件:幫忙掛號結帳領藥 孕婦每次產檢都要驗尿、量體重與血壓,加上有時需要抽血、做檢查,容易手忙腳亂,這時準爸爸可幫忙報到、結帳、領藥及預約下次產檢日期等,讓孕媽咪只要坐在候診椅休息即可。 第5件:隨時傾聽、適時支持 受到孕期荷爾蒙影響,孕媽咪可能會變得脾氣暴躁、情緒敏感,準爸爸要當一個傾聽者,讓她可以有宣洩的出口,適時釋放壓力,並用正面鼓勵的方式,給予心理上的支持。   ※原文刊載於2019年12月號《媽媽寶寶》394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regnacy/notes/articles/15907 ※延伸閱讀 老公不陪同產檢常是憂鬱主因!孕期這件事一定要注意 驗孕產檢流程好像走迷宮.護理長帶妳走一次產檢時程與流程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4方法帶孩子出門旅遊不哭鬧!

4方法帶孩子出門旅遊不哭鬧!#媽媽寶寶

文/前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小兒職能治療師黃彥鈞 親子旅遊比一般旅遊挑戰更大,爸媽可在帶孩子出門前先做好4個準備,包括:確認孩子生理狀況、先在家中或短程外出時先演練、嘗試適合且有效的安撫方式、使用「感覺輸入」緩和孩子情緒,以提升親子旅遊的遊玩品質。 親子旅遊對孩子的2大好處 好處1:提升適應能力 爸媽常因為怕麻煩或認為孩子太小還難習慣新環境,擔心孩子少見多怪、難以預測會發生什麼事,怕他受傷或挫折便較少出去走走,可能會漸漸地造成孩子到了新的地方就會觀望很久,或逃避拒絕嘗試新事物。這部分真的需要練習才能提升,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接觸,多去看看不同的地方、陌生的人事物,自然而然會減少畏懼的情緒。 好處2:大量的感官刺激 學齡前的孩子是各種發展的黃金期,特別是大腦的感覺統合,感統能力越好,適應環境的能力越好,速度也越快,促進感統的原則就是在生活中給予多元的刺激,出門旅遊是其中一種不錯的方式。 一開始可到家裡附近的小公園、親子館,根據孩子的狀況漸漸調整,之後搭乘不同的交通工具到遠一點地區、外縣市,進而過夜或出國,慢慢接觸到不同的景色、食物、溫濕度與生態。 從感覺統合基本的觸覺、前庭覺(速度方向)、本體覺(旅遊所需要的肌耐力和走動)到其他的視覺、嗅覺、聽覺都是很豐富的刺激饗宴。孩子可以學習習慣、忍耐、搭配、預想各種可能的情景,從中加強計劃與適應能力。 4方法讓親子出遊更融洽! 方法1:確認孩子生理狀況 出遊時多注意孩子的生理需求,如:考慮上廁所的時機、飲食及飲水的需求和時間點,孩子大概多久會累?並根據常見變數來規劃行程或做好應變措施。 方法2:先在家中或短程外出時先演練 可使用繪本或當地的旅遊資訊(看圖片或影片)做事先預告,並在家中或短程外出時預先演練。 方法3:嘗試適合且有效的安撫方式 短程外出建議至少帶3~5樣玩具或安撫小物,如:喜歡的東西、書籍、玩偶或健康的食物、水果、點心等,長途外出則需要準備更多。爸媽千萬要避免因孩子哭鬧而妥協給予電子產品(手機、平板),或是強硬要孩子順從等作法。 方法4:使用「感覺輸入」緩和孩子情緒 環境的刺激量(聲音、光線、速度、陌生人)太多、太強烈,超過孩子可以接受的量時,他們可能會侷促不安或情緒爆炸,此時可試試看抱著孩子,讓他們不要看、停止接受視覺刺激,並用手稍微遮一下耳朵降低聽覺刺激,接著使用觸覺輸入(按摩、撫摸四肢、臉龐、頭髮)、深壓覺(擁抱時加一點力氣),給他們穩定感、前庭覺(低頻率的搖晃),讓孩子擁有安心的感受。 同時,加上溫柔低沈緩慢的話語安撫,取代責怪、壓抑,引開孩子的注意力,且藉此觀察孩子適合使用何種方式,他們慢慢學習到如何從環境中調整自己,未來可接受的刺激量也會逐漸增加。   ※原文刊載於2019年12月號《媽媽寶寶》394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arenting/babycare/articles/16021 ※延伸閱讀 【黃老斯聊教養】從養寵物看見他人.讓孩子心中不只有自己 【黃老斯聊教養】情境式教導孩子自我保護.比說教更有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