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

伊萊家的萌力生活:兩胎孕期比一比

伊萊家的萌力生活:兩胎孕期比一比#媽媽寶寶

文‧圖/伊萊媽  高齡產婦的我終於在今年二月初卸貨第二胎--伊菲,回想起這次懷孕跟5年前的孕程,我覺得是有蠻多有趣的地方可以跟大家分享的! 第一胎處處忍忍忍‧飲食小心翼翼 5年前懷伊萊,因為是第一次懷孕,所以飲食超級小心翼翼,所有孕前我愛吃的垃圾食物,舉凡巧克力、可樂、咖啡等,一夕之間全部戒斷,甚至在飲品方面我只喝水跟無糖豆漿,任何有含咖啡因的飲品我全部都不碰!這對可樂跟甜食上癮的我真的是挺痛苦的,但是為了伊萊我真的整整忍耐了40周(他剛好是預產期那天生),不得不說我那時候的忍功真的好強大! 第二胎什麼都吃‧開心最重要 懷妹妹的時候可就不是這樣了,因為前期孕吐嚴重,等過了前3個月特別容易害喜的階段,我不知道為什麼特別想要吃辣,任何食物都想來點辣椒,這是我在懷第一胎時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除了吃辣之外,聽醫生說孕婦適度的攝取咖啡因是可被接受的,所以偶爾我也會解禁喝個半杯左右的咖啡,當時只想著孕婦開心最重要嘛!(果然人家說第二胎照豬養不是沒有道理的。) 第一胎動動動‧努力跑步瑜伽 第一胎懷伊萊時,我每天都會很認真的在跑步機上走40分鐘到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一直持續到生他的前一晚,現在想起來都覺得自己的意志力好強大喔!除了每天走跑步機之外,我從懷孕5個月開始每周都上2次的孕婦瑜伽,想確保生產的時候可以更順利,所以從我被推進產房到生伊萊出來,大概是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吧! 第二胎放輕鬆‧散步即為運動 第二胎懷伊菲時,因為工作更忙碌,而且還要照顧伊萊,加上高齡比較容易勞累,所以第一胎有做的運動我一項都沒做!只有傍晚時間抓著伊萊爸跟伊萊去公園散步走個幾圈,就是我當天的運動了,我以為這次的生產會因此沒有那麼順利,殊不知伊菲也大概就是我被推進產房後半小時左右出生! 最有趣的是第一胎我極力控制飲食跟運動,第二胎我放鬆飲食跟只有以散步為運動,兩胎在孕期增加的體重竟然一模一樣,而且伊萊與伊菲出生時的身高一樣、體重也只差了40公克!是不是太奇妙了! 綜合這兩胎的經驗,我覺得孕婦把握「吃得好、吃得巧」的原則(偶爾可以解個禁),加上適度的做些運動,不需要給自己太多的壓力!畢竟有開心快樂的媽媽才會有健康快樂的寶寶嘛!以上伊萊媽的個人經驗分享給你們參考囉!   ※原文刊載於2018年7月號《媽媽寶寶》377期。 ※延伸閱讀:伊萊家的萌力生活.小孩才藝課選擇 伊萊家的萌力生活.如何與孩子理性溝通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封面故事】Egan來了!Janet&George全面接招

【封面故事】Egan來了!Janet&George全面接招#媽媽寶寶

文/洪郁鈞 熱愛自由與探險的Janet,走入婚姻、生下寶寶後,冒險與有趣的生活並未因此停止,兒子Egan不但帶給她全新的生活體驗,與老公George一起克服的育兒挑戰與嘗試,更讓彼此的日常生活增添無限樂趣。 George是滿分爸爸 Egan出生前,Janet與George對「寶寶」這種生物做了不少功課,Janet坦言,除了餵奶的時間,照顧Egan的工作,目前幾乎都由George與媽媽包辦,George在她眼中,簡直是滿分的好爸爸。 但雖然George是個完美爸爸,在Janet眼中卻有點過於緊張,除了Egan剛出生的幾個月經常想對家中每樣物品做消毒之外,Egan開始吃副食品後,George也因為擔心兒子可能嗆到,而決定重新複習心肺復甦術(CPR)的相關知識,這些行為雖然讓Janet感到有趣又無奈,但卻也同時讓Janet對於把孩子交給老公這件事非常安心滿意。 持續說服老公帶兒子去非洲 夫妻兩人一個謹慎、一個大而化之,不同的想法還好都能因為互相理解與充分溝通而達成共識,Egan雖然好帶,但目前半夜仍需要起床喝奶,為了兒子半夜醒來要哭多久再擁抱,George和Janet曾經激烈討論,到目前都還沒有明確共識。而對於想帶Egan去度假的第一個國家,Janet想去非洲的桑吉巴,因為那邊有許多種類的動物、有漂亮的海景,堪稱非洲的馬爾地夫,但George只想帶Egan去感覺各方面都相對安全的馬爾地夫,和兒子好好的享受親子共游,拒絕「長得像」的馬爾地夫。Janet笑說,目前大概就是睡覺和帶寶寶去非洲這2件事需要時間說服老公了。 與Egan一起哭 Egan出生後,Janet選擇親餵母乳,選擇的理由很簡單,只因為這是最自然、原始的哺育方式,所以她不願意輕易放棄,對她來說,哺餵母乳的壓力,不是餵不順或奶不夠,因為她知道餵不順可以調整、奶不夠只要持續讓寶寶吸吮,奶水就會逐漸趕上,但最難克服的是初期奶頭破皮的疼痛,這個疼痛讓她覺得餵奶只是一個工作,無法真的享受其中的樂趣,好在後來疼痛終究過去,與Egan之間培養的哺餵默契也終於穩穩建立。 哺餵母乳初期帶來的疼痛,不是Janet印象中的第一個育兒挫折,她想起產後復出工作的那個月,她因為工作耽誤了餵奶的時間,回到家後,她的胸部已經變成石頭奶,非常疼痛,Egan也因為肚子餓哭泣,但卻因為Janet胸部太脹太硬無法順利吸吮;為了緩解胸部的疼痛,Janet跪趴在Egan面前,希望Egan順利吸出奶水,她忘不了那天跪著跟Egan一起哭泣的經驗,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那是她第一次感到育兒挫折的時刻。 有孩子後‧生活一樣值得享受 也許因為從小在國外長大,Janet沒有太多來自亞洲女性對母職印象的沉重包袱,她分享產後坐月子時,看到一位媽媽為了提升母奶量,將大部分時間埋首於擠奶,忽略了與孩子的實質相處,她覺得有些遺憾。Janet成為媽媽後,最想與新手媽媽分享的是:不要比較、不要在乎數字,帶養小孩不是比賽,沒有任何東西比得上陪伴孩子,與其在乎奶瓶上的刻度,與孩子之間實質的相處其實更為重要。 Egan出生後,Janet依然享受目前的生活,她認為,Egan出生後,也許某些旅行計畫需要暫緩,或是心目中的優先順序有所調動,但都不影響她享受生活的宗旨。孩子出生前與孩子出生後,每個改變都有它可貴之處,尤其成為父母後,Janet對於與George和Egan共同組成的「家」有更深刻的認同感,且George成為爸爸後,在兒子面前展現的那一面,無論是無比耐心或不計形象的逗Egan笑,都讓Janet想到就感到幸福,有重新再次愛上老公的錯覺。也許,順應人生的每個改變,尋找每個改變帶來的樂趣並享受它,就是Janet與George對生活可以永遠這麼樂此不疲的原因吧。   ※原文刊載於2018年7月號《媽媽寶寶》377期。 ※延伸閱讀:Janet人生大冒險 ※延伸閱讀:混血萌娃的幸福家庭生活-伊萊媽x伊萊x伊菲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王以路蛋妹教養經】「吃飯」怎麼這麼難!

【王以路蛋妹教養經】「吃飯」怎麼這麼難!#媽媽寶寶

文‧圖/王以路 如果要問我蛋妹目前最讓我苦腦的事情,應該就是吃飯這事。我家的小娃兒從小就不愛吃,嬰兒時期的時候,100c.c.的奶她可以喝一個半小時;吃副食品時期,只要她不喜歡吃的食物泥,她會直接吐出來絕對不要再吃第二口。在生長曲線偏低的狀況下,當媽的真的很傷腦筋! 每當親朋好友時不時關心的說:「哎呀!你的小孩怎麼那麼瘦啊!」這句話真的會一秒惹怒媽媽,因為自己明明很認真餵食,食物也一直變換花樣,但蛋妹就是不賞臉。現在又有人懷疑是廚藝大有問題,以至於孩子不愛吃。唉!媽媽真的很無奈,因為沒有人希望看到自己的小孩瘦得像火柴棒一樣呀! 堅持手做零食 相信很多媽媽應該都跟我有一樣的困擾。因為蛋妹都不吃正餐,所以我不會主動給蛋妹吃市售零食,因為怕她有吃零食的習慣後,反而更不愛吃正餐。如果真的要讓她吃零食,我會自己烤吐司布丁讓她享用,既營養又健康。或許是因為從小不給蛋妹吃零食,所以當哥哥、姐姐拿給她吃時,她會先觀察再決定要不要吃,有時她只會在手上拿著拿著,就拿來給我,這點倒是挺令我訝異的。 多次嘗試不同的料理方式 一般如果是食物不是食品的話,我很少限制她,因為我希望她可以多多嘗試。在蛋妹不滿1歲時,她就吃過螃蟹、蝦子、魚肉、蛋類等多種海鮮,等她再大一點,有的時候以前不吃的食物她又突然開始吃,這時候我才發現,並不是食物本身的味道讓她不想吃,而是因為料理方式,影響她進食的意願;像是她可能不願意吃食物泥,但若是換成食物丁她卻吃的很開心,所以現在我都會讓她再嘗試那些她以前不願意吃的食物。 「拒絕零食」要有決心 其實孩子不吃飯這件事情,就真的只能讓她餓!但是媽媽必須堅持不能給零食、飲料。尤其像我們家蛋妹,可以在我每次做完飯吵著要吃香蕉,不吃我的愛心餐,吃飯時候花招百出,有時候甚至只吃4~5口,不餓就不吃。 媽媽們必須要有決心,把所有的水果、牛奶、起司等,她愛吃的東西都收起來,告訴她要吃完飯才可以吃,如果沒吃完就不行。日子久了,蛋妹就會知道她只能吃正餐,這餐沒有吃就會餓,然後下一餐就會吃得比較多,慢慢的胃口就會越來越好,而且在這樣的堅持下,看著女兒長高、長壯,身為媽媽真的倍感欣慰。   ※原文刊載於2018年7月號《媽媽寶寶》377期。 ※延伸閱讀:這場比賽沒有輸贏!但是,寶貝~妳可以先停止尖叫嗎?! ※延伸閱讀:以路蛋妹教養經.不讓孩子當低頭族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生產好痛!帶妳認識減痛分娩

生產好痛!帶妳認識減痛分娩#媽媽寶寶

文/Tiffany 採訪諮詢/國泰綜合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阮仲豪 減痛分娩,可降低媽咪生產時的疼痛,生產前,適當了解與評估是否採用,也有助降低媽咪對生產的恐懼。 減痛分娩是什麼? 減痛分娩就是以前大家常聽到的「無痛分娩」,阮仲豪醫師解釋,這是能讓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減輕疼痛的方式,也是目前證實最有效緩解產痛的方法,而施打位置分為脊椎/脊髓鞘內(spinal anesthesia),以及硬脊膜外腔(epidural anesthesia),後者是目前最主要的分娩止痛方式。施打方式主要是從產婦的背部,利用硬針放入一根軟管後給予止痛藥。放入軟管的目的是可以根據產婦不同的產程狀況,給予不同劑量的藥物,減痛的成功率可超過9成。 適合施打的產程時間 阮仲豪醫師提到,減痛分娩以往會在第一產程的後期(活動期),子宮頸開到3至4公分且產程較穩定時,才能開始施打,但因為現在藥物進步和對減痛分娩有較多的了解,只要經過醫師評估過後,就可提前施打,讓產婦早點舒緩疼痛。 減痛分娩的優點 1、減輕疼痛、保存體力 減痛分娩能夠有效減輕生產過程的疼痛,因產婦在待產過程中,可能緊張、疼痛,導致發抖緊繃,流失不少能量,施打減痛分娩則能保存較多的體力,讓生產過程更加順利。 2、良好的生產經驗 根據研究顯示,有些產婦因為生產過程太痛,導致產後憂鬱,若使用減痛分娩,能降低產婦對於生產過程的恐懼,也能不害怕再次懷孕。 3、必要時可做剖腹產麻醉 萬一產婦在自然產的過程中,需要緊急做剖腹產,醫師可直接透過放置好的軟管,給予麻醉藥。如同高危險妊娠的產婦,需要時也會先在背後放好給藥軟管,若是發生緊急狀況,就能馬上施打藥劑進行剖腹生產。 減痛分娩的缺點 1、具有風險性 減痛分娩採用半身麻醉,具有侵入性、風險性。但因為藥劑濃度較低,藥物對於產婦及胎兒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2、器械幫忙 半身麻醉會讓下肢肌肉較無力,因此些許產婦會需要器械幫忙分娩,例如:產鉗或真空抽吸。 非所有產婦皆適合 減痛分娩能讓產婦有個愉快的生產過程,但並不是每位產婦都適合,阮仲豪醫師提到,對於凝血功能不佳、無法配合姿勢施打藥劑或患有腰椎結構異常的產婦,以及有嚴重出血休克或各種產科急症的媽媽,都不適合採用減痛分娩。阮仲豪醫師也特別提醒,有時對於減痛分娩的恐懼,是來自於不了解,因此建議可提前入院檢查,與自己的婦產科醫師進行討論或參加媽媽教室,讓自己能有個愉快又安全的分娩過程。   ※原文刊載於2018年7月號《媽媽寶寶》377期。 ※延伸閱讀:我要如何解決生產的痛? ※延伸閱讀:減痛分娩到底需不需要?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客座總編輯高山峰:夫妻相處之道!

客座總編輯高山峰:夫妻相處之道!#媽媽寶寶

文.圖╱高山峰 各位媽媽寶寶的讀者大家好,我是高山峰,擔任本期客座總編輯,2天前,我正為這一期的文章主題傷透腦筋,就在我陷入不知從何下筆的囧境時,我那聰慧明理萬事好商量的太太開金口了:「何不寫寫你的夫妻相處之道?」 我頓時雙掌畫圓猛擊雙膝,恍然大呼:「太座英明啊!我這就著手進行!」 ………… 是的,這就是小弟我的「夫妻相處之道」。 ………… 不過由於字數的關係,我還是主動加碼一下,就寫寫今年四月底,我們全家第一次(4個成員都到齊)的海外旅行(沖繩)吧!一點簡單的心得報告,除了留念,也期許下一次這樣的旅行,能儘快再度到來。 好囉!選擇了沖繩為目的地有好幾個原因: 1.怕6歲的過動兒子及3歲的小小娃女兒耐不住過長的飛行。 2.之前到過沖繩4、5次,雖然都是因為工作,不過印象真的挺好。 3.市面上有關沖繩的GuideBook真的多不勝數,也真的都可以給大家很多好的旅行規劃與建議。(感謝媒體與自媒體朋友們的幫助) 4.我有新的旅行箱贊助商,我非出門好好的玩一趟、買一趟不可!(哈哈哈哈) 所以,我們出發了!這一次我們選擇了自駕遊,在當地,租車真的很方便,就像到小7買個口香糖一樣,雖然是右駕,但是因為每個人都遵守交通規則,路線規劃簡單明瞭,所以駕車的體驗是很舒服的。只是我一上車面臨第一個路口時就犯了超級經典的一個錯:「打方向燈時,啟動了雨刷開關」。(囧)至於行程,5天的假期則是以南--》中--》北--》南的方式進行,先從那霸出發前往中部的美國村,再往北部的名護,最後再回到那霸市。 帶著孩子們,我和太太把行程排得很鬆,因為想把遊戲歡樂的時光都留給他們,畢竟這才是帶他們旅行最重要的一件事,所以我們在美國村的sunsetbeach就待了兩個下午,然後在沖繩縣綜合運動公園也消磨了半天的時光,甚至在逛完北部的水族館後,恩恩和小花在本部町的海邊玩了一早上的沙。(感想:小朋友們真~的很愛玩沙) 成為父母後第一次帶孩子們出國玩,難免手忙腳亂,不過在沖繩,很多對旅客開放的環境裡,廁所的設備真的令我印象深刻,好幾個親子廁所,用地之寬敞,對比日本人對於土地利用的錙銖必較,實在稱得上是大放送的程度,廁所內的設施除了有免治親子馬桶,洗手,換尿布之外,甚至有一個桶型的直立式座椅(方便父母親把必須隨時環抱的寶貝暫時放下來,讓自己好好上個廁所),更酷的是,還有「洗屁屁」,是的,你沒看錯!一個專門用來清洗嬰幼兒屁屁的瓷製盥洗。各位媽媽,各位寶寶,你們說說是不是hen厲害? 至於會選擇「公園」去玩,一開始是旅行書推薦的,因為書上說:「在沖繩,沒有一個公園的遊樂設施是一樣的。」這句話乍聽之下沒什麼特別,可如果你是「台灣囡仔的父母」,你就會發現事有蹊蹺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全台灣都這樣啦!但我帶孩子們去過的公園,幾乎每一處遊樂設施都千篇一律是塑膠製的。 有次問6歲的過動恩為什麼在公園玩得意興闌珊,他竟然回答我:「太沒挑戰性了。」我當時真的是很心疼他的有志難伸……。(哈)當然旅行書上的10幾個不同特色公園沒有一一玩遍,但是這次實際去到的其中2個(另一個是浦添大公園),真的讓恩恩及小花流連忘返,玩得非常開心,甚至讓我有一種「就算花錢搭飛機出遠門玩公園」也值得的心情呀!(而且,當然,公園對所有人都是免費開放的。) 關於沖繩的氣候宜人、風景美麗、空氣清新,在此就不多做描述了,這是單身時的我就可領會的。至於沖繩對親子旅行的友善,抑或是對於全年齡照護的同理心,則是我升格為人夫、人父後才發現的。真心謝謝Okinawa帶給我們的美好時光。 文章的最後,再把主題帶回「夫妻相處之道」吧。 「老婆,我跟妳說,台灣的很多outlet都是假凹累,這裡的outlet值得您一逛,而且我租的車是大旅行車,夠放。」 「 ❤ 」! ※原文刊載於2018年6月號《媽媽寶寶》376期。 ※延伸閱讀:丁寧:原來我可以成為更好的人! ※延伸閱讀:黃小柔:三寶媽的滿滿幸福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王以路蛋妹教養經】寶貝~妳可以停止尖叫嗎?!

【王以路蛋妹教養經】寶貝~妳可以停止尖叫嗎?!#媽媽寶寶

文‧圖/王以路 最近跟蛋妹相處上遇到的困難是「尖叫」,我的老天爺!想當初我還沒接觸小孩這種外星生物時,最討厭的就是小孩在尖叫。現在報應來了~蛋妹一尖叫,換我被旁人白眼了,每次用說的也說不通,有時候還會故意挑釁多叫幾次,看到旁人責備的眼光,我當下真的很想找個洞鑽下去…… 不同階段‧不同原因 育兒真的是既挫折又無力,每天晚上哄睡後,立刻打開估狗大神搜尋,得到的解答是,不同年齡層的孩童,尖叫的意義不同;而蛋妹這個年紀〈1歲半~3歲〉是發展自我的階段,尖叫的理由為:為反對而反對、試探大人、吸引注意力與達到目的,不同階段的孩子尖叫原因不同,處理的方法也不一樣。 停止生氣‧用心溝通 當蛋妹尖叫時,我會先用她喜歡的東西,來轉移她的注意力。雖然有成功過,但若是蛋妹尖叫的原因,是因為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就會失效。因為當她全神貫注在她想得到的東西時,她的專注力會突然變得很驚人。 另外一個方法就是,不要對孩子發脾氣,用正確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因爲父母是孩子學習模仿的對象,有時孩子的尖叫是一種模仿的表現;或是孩子不知道用什麼方式和父母溝通,挫折感很重的情形下,才選擇以尖叫的方式。 個性不同‧方法不同 嘗試過各種方式,我發現還有一個也很有用。當蛋妹尖叫時,我會立刻放低音量告訴她我們可以小聲一點!她就會看著我,然後把尖叫的音量降低,我就會馬上鼓勵她這樣的行為很棒。雖然這個方法不是每一次都管用,甚至有時候她還會挑釁的叫更大聲,當下我會選擇裝冷靜。 目前為止,我天天跟蛋妹過招嘗試不同的方式,幾次下來我發現最適合蛋妹的方式就是把她帶離現場,冷靜後好好跟她溝通問她發生什麼事,如此一來不僅不會打擾旁人,溝通過後她的狀況也會好很多。我想說的是,每個孩子的個性不盡相同,教養專家說的方式也不見得適合自己的孩子,建議大家可以多多觀察自己的孩子是屬於哪種個性,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教養方式喔! ※原文刊載於2018年6月號《媽媽寶寶》376期。 ※延伸閱讀:以路蛋妹教養經.不讓孩子當低頭族 ※延伸閱讀:以路蛋妹教養經.蛋妹愛上課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公費VS.自費.打造個人化產檢

公費VS.自費.打造個人化產檢#媽媽寶寶

文/周滋靜.彭曉薇 採訪諮詢/育馨婦產科診所院長王瑞生.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專任主治醫師陳奐樺. 愛文診所暨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仇思源(依文章出現順序排列) 恭喜妳懷孕了!相信得知懷孕的那一刻,內心必定充滿著許多難以言喻的情緒,為了解新生命在不同時期的生長狀況,並降低懷孕及生產過程時可能面臨的風險,準媽咪更應遵循醫師建議,把握定期產檢。深入了解公費與自費的產檢項目,更有利於準媽咪打造個人化的產檢,以順利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了解定期產檢意義 育馨婦產科診所院長王瑞生定期產檢在懷孕各階段具不同意義,總體而言,是要確認母體的健康狀態、胎兒發育情形與生長狀況,並透過早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治療,降低產科併發症,減少醫療負擔。每對父母對胎兒最大的期待,不外乎是健康生長、順利出生,以臨床數據來看,約95%以上的胎兒都能健康、平安出生,雖然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相關檢查項目愈來愈多元,但「產檢並非萬能,仍無法排除所有可能發生的問題」,很多狀況還是得到胎兒出生後,甚至在成長過程中才會一一顯現。 何謂產檢補助?產檢要注意哪些事? 什麼是產檢補助?需要申請嗎?其實領到《孕婦健康手冊》就等於開啟公費補助的定期產檢之路囉!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專任主治醫師陳奐樺指出,通常懷孕6~10周時,產檢醫師透過腹部超音波確認胚胎正常發育、聽到心跳後,便會視情況發放《孕婦健康手冊》。提醒媽咪,每間醫療院所的產檢流程不一定相同,但只要照著護理人員的指導,就能慢慢熟悉,不用太擔心。 自費產檢.因人而異 大部分的準媽咪在醫療院所確認懷孕、聽到胎心音,確認胚胎穩定發育後,約8~12周會拿到《孕婦健康手冊》,同時也會拿到一份自費檢查項目表,內容包括檢查項目、內容、周數、費用及檢查方式,不同醫療院所提供的檢查項目與費用,多少會有所差異,通常醫師會依照準媽咪個別狀況,給予建議,若無特殊狀況、非高危險族群,自費項目做與不做的決定權還是由爸媽掌握。 全孕期最好要照幾次超音波? 愛文診所暨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仇思源指出,在剛懷孕時,必須使用超音波來確認確定懷孕周數、胚胎數目、預產期、著床位置、心跳、是否子宮外孕等;在12周則建議自費做初期唐氏症篩檢及頸部透明帶;17周以後有補助一次超音波;20~24周建議可以自費做高層次超音波;最後建議在37周時,再照一次超音波來確認胎兒體重與胎位正常與否,整個孕期,最好至少照5次,其他時間則按照個人需求來調整是否需要照超音波。 ※原文刊載於2018年6月號《媽媽寶寶》376期。 ※延伸閱讀:懷孕了!!準媽咪你們做好準備了嗎? ※延伸閱讀:早期胎檢.讓周產期防護更周全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混血萌娃的幸福家庭生活-伊萊媽x伊萊x伊菲

混血萌娃的幸福家庭生活-伊萊媽x伊萊x伊菲#媽媽寶寶

文/彭曉薇 池東澤(Elijah Kewley)是台英混血寶寶,由於爸爸姓Kewley(Q力),所以又被叫做「Q力伊萊」,而伊萊媽(Annie Chih)又生了可愛的小公主伊菲,瞬間讓英國爸爸成為「女兒傻瓜」,也讓今年(2018)5歲的Q力伊萊變成「妹控」,來看看擁有一對混血萌娃的家庭,他們的生活該有多幸福呀! 伊萊最棒的生日禮物 在4歲生日時,伊萊就許願想要一個弟弟或妹妹,沒想到最後竟然成真!伊萊媽表示,原本就有打算要生第二胎,但努力了快1年都沒有成功,結果後來伊萊一許願竟然就成功。從一開始知道伊萊媽懷孕,伊萊就完全沒有吃醋的情形發生,只有越來越期待妹妹的出生,希望妹妹陪伴他一起玩,孕期還會幫伊萊媽擦妊娠油、每天和妹妹說話唱歌,甚至還是產檢全勤寶寶,連醫師都會與伊萊開玩笑說:「咦~你怎麼又來了?!」伊萊還認真地回說:「我每次都會來,下次也會來!」讓伊萊媽被寶貝兒子逗得呵呵大笑。 伊萊媽也分享某次照超音波時,由於伊菲的胎頭又轉上去,因此醫師提醒回家要做「膝胸臥式運動」來矯正胎位,結果下次再照超音波,胎位順利轉正。醫師一邊操作一邊跟伊萊說,「你看,頭在下面,屁股在上面!這就是妹妹的屁股唷!」沒想到伊萊瞬間臉色一變緊張地說:「媽媽~妹妹屁股被人家看到以後要怎麼辦!」 伊萊雖然是個「妹控」,但他也是個貼心的孩子,有次他說:「妹妹是我的生日禮物,不過我不要再一個弟弟、妹妹了,因為媽媽真的超級辛苦!」心疼媽媽的伊萊如此懂事,也讓伊萊媽的心暖呼呼的! 爸爸是育兒最佳幫手 伊萊爸在育兒生活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小孩與媽媽在一起的生活模式與爸爸在一起十分不同,伊萊有時在公園騎腳踏車,要爸爸騎腳踏車在後面追趕,伊萊媽認為,多虧有爸爸陪著孩子玩耍、放電、探索及冒險,成為孩子的「玩伴」,不然媽媽真的沒有體力跟著兒子一起玩耍。另外,伊萊也上了很多偏向大肢體發展的才藝課程,因為身為大學教授的伊萊爸認為,小孩就要多動,只有肢體發展好才能激發大腦發展,而且父子倆一起玩遊戲,不僅能夠加深親子關係,還能進一步增進孩子的思考、觀察、學習及肢體發展能力。 東西方教養方式大不同 伊萊媽指出,亞洲父母總是習慣把好吃的食物留給孩子吃,但伊萊爸覺得當各自叫了餐點,如果小孩希望要吃爸媽的餐點,就必須要先問過,不能認為「我們關係很親密,直接就將對方盤中食物拿走」是對的,雖然家長很愛小孩,但不能事事以孩子為尊,父母也要習慣保有自我。 另一方面,伊萊爸不贊成使用體罰,教導小孩必須要用講道理的方式與孩子溝通,這樣才能讓孩子知道與父母是可以溝通與商量的,不能強壓孩子必須做什麼,這樣一來,孩子可能暫時會聽話,但心理並不會認同。曾經有一次伊萊不乖乖吃飯,甚至腳一直亂踢,將桌上的食物踢落一地,當下伊萊媽很用力地拍他腳,倔強的伊萊嚇一跳也繼續踢,讓她更用力地打下去,即使痛哭流涕,伊萊依舊故我,瞬間伊萊媽覺得,這不就是小時候的她,從小她就是吃軟不吃硬,因此她改變方式和伊萊好好說,他竟然立刻就聽話,所以,父母必須要依照孩子的氣質,找出最適合的教養方式,千萬不要體罰,以免打壞關係又無法了解孩子的想法。 ※原文刊載於2018年6月號《媽媽寶寶》376期。 ※延伸閱讀:蔡阿嘎×二伯.分享歡樂分享愛的懷孕日記 ※延伸閱讀:竇智孔×幃幃×大褔.上山下海蒐集愛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