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

慎選寶寶的第一雙鞋

慎選寶寶的第一雙鞋#媽媽寶寶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陳怡年) 過了「七坐八爬」的階段,寶寶開始會慢慢扶著東西站立,很快就要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因此,該為寶寶準備一雙好穿好走的鞋,不只保護寶寶的腳,也讓他好走好跳,展開另一階段的人生! 選購學步鞋要點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該如何幫寶寶選一雙合適的學步鞋,讓他順利踏出人生的第一步呢?陳怡年治療師指出,父母在選購學步鞋時應注意以下要點: 1)鞋底具有止滑效果以避免滑倒。 2)鞋後跟要高要硬以包覆腳踝。 3)子楦頭要寬,以讓腳趾頭有活動空間,腳趾若無法自由活動,除了會怕腳趾摩擦破皮,也會影響到走路平衡能力的發展。 學步的時機 引起寶寶興趣 她補充,要吸引孩子願意穿鞋練習走路,除了可挑選讓寶寶感興趣的顏色、圖案,若鞋子會發出聲音,相信也能吸引寶寶的好奇心。「機能鞋是提供有矯正需要的寶寶所穿,剛學走路的寶寶還不需要特別穿機能鞋,避免依賴機能鞋提供的支持性,而失去正常機能的運作,如鞋內放置內側足弓墊,使整個足踝關節過多的保護,腳底少了反作用力的刺激,反而會讓腳底足弓的養成受影響」。 父母會問:何時可開始讓寶寶穿上學步鞋?陳怡年治療師表示,「大約寶寶9個月大以上,開始會扶東西站立時,可嘗試讓寶寶穿上學步鞋,一天大約1小時以適應穿鞋習慣的養成」。 適時更換合腳的鞋 由於孩子的腳ㄚ子成長速度快,她提醒,「千萬不要為了省錢,而幫寶寶買過大的鞋子,最適當的大小是腳後跟與鞋子留下一指寬的距離,或許父母認為買大一點的鞋子,加上鞋墊就可延長鞋子的使用期限,這對寶寶的足部發育與走路順暢度都會有不良影響,不可不慎,適時為寶寶更換大小合腳的鞋是必要之舉」。 她說,「從鞋底磨損情況可了解寶寶的走路姿勢為何,父母可觀察寶寶穿過一陣子的鞋子,建議找機會請教專業物理治療師,確認寶寶是否有行走的問題,若真的有狀況,也可及早矯正以確保寶寶的足部正常發育」。 ※原文刊載於2016年0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8招輕鬆做 簡單做好產後乳房保養

8招輕鬆做 簡單做好產後乳房保養#媽媽寶寶

(文/林奕如 採訪諮詢/京硯聯合診所皮膚專科院長蔡逸姍) 專業皮膚科與乳房外科醫師皆指出,許多媽咪不知道產後乳房保養的方法,所以乳頭裂傷、乳腺炎及乳房下垂的問題在門診中層出不窮,為了要維持乳房健康及美觀,有8招做法是不容媽咪錯過的獨門訣竅! 要拯救乳房健康,媽咪不可錯過這8招實用的保養技巧,只要從日常生活一點一滴累積,相信生完孩子的妳也依然能夠擁有美麗的傲人雙峰! 1)避免讓寶寶含著乳頭入睡 不少寶寶喝奶時,經常會喝到睡著,有些媽咪不忍心吵醒他,就讓寶寶含著乳頭繼續睡。不過,高濕度環境是細菌的溫床,如果乳頭長期被寶寶含在嘴中,可能會引發糜爛現象,所以媽咪再怎麼於心不忍,都不應讓寶寶含著乳頭陷入沉睡,最好的做法就是讓寶寶在最短的時間內一次喝完母奶,到了4、5個月之後,再以副食品做為搭配,讓寶寶逐漸離開母奶,進而減少對乳頭的刺激。 2)穿戴合適的內衣 產後媽咪脹奶與沒脹奶的罩杯差距可能頗大,增加一、兩個罩杯是正常現象,有些媽咪懷孕前和產後脹奶甚至可相差四個罩杯,因此對產後媽咪來說,如何選擇合適的內衣,也是一大難題。蔡逸姍醫師表示,媽咪在選擇胸罩時,應以脹奶後的尺寸為準,且挑選透氣性佳、支撐性優良、包覆性佳、柔軟度適宜及純棉的內衣材質,並避免選購太多蕾絲、縫線及不符合胸型的鋼圈;此外,有些媽咪可能會有左右邊乳房不對稱的困擾,建議請可選擇為消費者量身訂做的商家製做專屬胸罩,或因應較大罩杯的乳房來購買內衣,才不會擠壓到另一側的乳頭。 3)不可快速斷奶 如果快速斷奶,就會讓乳房迅速「消風」,使乳房肌膚變皺。為避免這種狀況發生,媽咪應學會漸進式斷奶,假設原本習慣每5個小時擠奶一次或親餵寶寶,可轉為每6個小時執行一次,持續一週後,再拉長至7個小時;如此一來,就可技巧性延長斷奶的時間,也不會在短時間內對乳房肌膚造成太大的傷害。 4)掌握正確的餵奶姿勢 除了媽咪抵抗力弱、沒有定時排出母奶之外,如果只讓寶寶固定吸吮某一側的乳房,也會造成乳腺炎的發生。建議媽咪可以輪流使用多種哺乳姿勢,不管是普通的抱法、橄欖球抱法、躺著餵或搭配抱枕,其目的是為了讓寶寶吸到不同區域的母奶,藉此讓媽咪乳汁都可順利排空,且利用不同姿勢餵奶也能避免肌肉痠痛。 ※原文刊載於2016年0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安心應對不慌張寶寶感冒發燒的居家照護

安心應對不慌張寶寶感冒發燒的居家照護#媽媽寶寶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 寶寶感冒時,無法以口語表示不舒服,因此需仰賴家長的頻繁觀察與照護,除了適時就醫,居家照顧的細節如果都一一掌握,就能讓寶寶的身體更舒適,爸媽也能相對安心。 溫度不一定與病情相關 許多家長以為發燒時的溫度越高,代表病情越嚴重,陳永綺醫師表示,兩者間並不一定呈現正相關,尤其是2個月以下的新生兒,因為年紀越小的嬰幼兒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全,很容易會有失溫或體溫過高的狀況,因此,尤其建議2個月以下的寶寶只要發燒,先就醫了解狀況,否則若體溫持續出現攝氏39度以上或低於36度以下,很可能是嚴重的感染症,若沒適當處置可能會危及生命。 正確服藥 持續觀察 一般而言,寶寶病情的嚴重程度,通常與免疫系統的強弱與病原體的毒性大小有關,發現寶寶有異狀,優先就醫請醫師確認病情是第一要務,但後續的居家觀察與照護,家長就必須多費心,陳永綺醫師解釋,大部分的發燒通常48小時左右即可舒緩,發燒的最高熱度也會逐漸下降,例如:昨天高燒到攝氏39.5度,今天只燒到38.5度;或是服藥退燒後再次發燒的間隔延長(由4小時燒1次變為6小時燒1次),這些都是寶寶逐漸獲得康復的表現,之後只要遵循醫囑、持續觀察、按時吃藥與回診即可。 居家飲食照護原則  除了持續餵母奶或配方奶之外,寶寶的食欲可能會因為不舒服而有所減少,此時可採取少量多餐,如果寶寶真的無法喝完平時的奶量,就避免強迫餵食,以免增加孩子的不適;而已開始給予副食品的寶寶,則建議可以用流質食物(清湯或稀飯)來幫助維持每天需求的營養。如果持續高燒,必要時,與醫師確認後,可讓孩子適量攝取寶寶專用的電解質液,以避免脫水。 衣著 隨寶寶的體溫狀況增減衣物,如果正值發冷期、容易畏寒,就要適量增添衣物,如果是處於發熱期,要避免衣物、棉被太厚重,否則反而讓孩子散熱不易、更不舒服。衣物挑選須以棉質、寬鬆與吸汗材質為佳,如果寶寶手腳溫熱並開始出汗,可以稍微減少一件衣物,同時也提醒衣物若因為流汗而濕透,要立刻換掉以保持乾爽。 ※原文刊載於2016年0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教養方程式:每個孩子都有獨特性了解寶貝的天生氣質

教養方程式:每個孩子都有獨特性了解寶貝的天生氣質#媽媽寶寶

(文/新楊梅診所督導臨床心理師車先蕙) 上帝賜給每個人最大的寶藏,就是個人的獨特性!每一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個性,有的活潑、有的內向;有的創意十足、有的穩重務實。這些獨特性,就是孩子的「天生氣質」。同一對父母生出來的孩子,氣質也會迥然不同,讓爸爸媽媽驚奇連連!  要如何了解寶貝的天生氣質呢?要以一般同年紀的兒童區分男女性別來比較,而且要考量生活習慣或是相關活動,不能以單一情境、單一觀察來論斷。 讓孩子養成規律生活 孩子日常生活作息和生理機能變化,像是睡覺、起床、肚子餓、上廁所、洗澡的時間等。規律性高的孩子,父母親比較能掌握孩子的生活型態;規律性低的孩子則捉摸不定較難照顧。一般來說,讓孩子有較為固定的生活規律,是比較恰當的。 活動大小大不同 孩子的動作快慢,與平時活動量大小有關係,有些孩子不太愛動,比較喜歡靜靜地坐在一旁;有些孩子喜歡跑來跑去,爬上爬下,坐不久。有些孩子動作慢吞吞;有些孩子動作迅速。通常「慢活」的孩子喜歡靜態活動,也喜歡較慢的生活步調;對於活動量大、動作快的孩子來說,運動、戶外活動、球類玩具等,比較適合他們。 趨避傾向各有方 孩子面對新刺激的態度,代表著趨避性。「趨」傾向的孩子比較外向,遇到陌生人不會怕,沒吃過的東西也不排斥,對新奇事物都很好奇;「避」傾向的孩子遇到陌生人會害羞,逃避接觸;比較難接受沒有遇到過的事物。因此,教養「趨」傾向的孩子,我們要多加以告誡提醒,注意意外的發生;反之,要多引導「避」傾向的孩子接觸新的人事物,鼓勵他們嘗試。 專心及分心的程度 孩子是否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影響而分心的程度。專心的孩子在從事自己的活動時,比較不會受到外在的聲音、光線、人事物等刺激干擾。對於過度專注的孩子,我們要提醒他們多注意外在的刺激。易分心的孩子,在環境上就要嚴謹規劃,減少刺激。玩具一次一個,並且要讓他們玩15分鐘以上,不要讓他們隨意更換。 對事物的回應與表現 孩子回應外在與內在刺激的表現。例如:有些孩子生氣會歇斯底里地哭鬧,有些孩子發燒不舒服,反而不太會表現出來。所以,反應強度較高的孩子,比較容易被注意到。反應強度弱的孩子較容易被忽略。教導孩子適當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很重要,家長要多加觀察,平日的詢問也很重要。 ※原文刊載於2016年0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菸害對於母體和胎兒的影響

菸害對於母體和胎兒的影響#媽媽寶寶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台北長庚醫院執行副院長謝燦堂) 大多數都知道「菸」對人體會造成傷害,目前也有相關防治菸害的規定。然而,不只是直接的菸害,就連二手菸、三手菸也是,甚至會對孕婦、胎兒、嬰幼兒產生不小的影響!謝燦堂副院長表示,有菸癮或長期受到菸害(二手菸、三手菸)的女性,將比一般不吸菸、不接觸二手菸和三手菸者,更容易遭遇以下狀況: 1)可能提早2年停經、進入更年期。 2)更年期的「熱潮紅」症狀會更明顯,因此可能更不舒服。 3)菸煙會漸進損傷血管細胞,使心血管硬化,提高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罹患率。 4)影響卵巢功能、荷爾蒙(雌激素)的新陳代謝,不易受孕成功。 5)荷爾蒙代謝受影響,將可能加速骨質流失,促使罹患骨質疏鬆症機率增加。 6)呼吸系統首當其衝,容易出現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症狀,甚至肺癌。 7)罹患子宮頸癌、外陰部癌症、乳癌等相關疾病的風險也會提高。 8)吸菸對於整個口腔部位都會造成危害,輕者口臭、黃板牙,中度則齲齒、牙周病、掉牙,嚴重者可能導致口腔癌、舌癌。 影響子宮‧胎兒發展不良 胎兒所需的營養、氧氣,都是透過胎盤所獲得;因此,若胎盤狀態不佳,胎兒自然難以發育良好。謝燦堂副院長表示,早期他曾到美國的大學跟著某位教授進行胎盤相關研究,他們以早已剝離母體的完整胎盤做實驗,發現重金屬(鎘、鉛等)會經由血液、最後沉積在胎盤組織中,因此推斷此重金屬會使胎盤功能受到損害,進而影響胎兒的發展。 另外,「吸菸者和非吸菸者孕婦的胎兒狀況,差異相當顯著」,謝燦堂副院長以三個月的胎兒超音波影片為例,正常狀態下,胎兒有活力、健康,但吸菸者的胎兒卻沒什麼活力,更被檢查出體重過輕的問題。他進一步說明,主因在於「菸的尼古丁會促使母體心跳變快、子宮血管收縮,進而降低血流量;而血液中的紅血球細胞本來帶氧,也會因此而轉變為攜帶一氧化碳,等於嬰兒的營養和氧氣來源減少,自然發育較不佳、體重過輕、活動力下降」。 三手菸:嬰幼兒健康的隱形殺手 大部分的人都了解菸害對人體的影響,多數家長也都會避免在寶寶面前抽菸,阻隔吸入二手菸的機會;然而,卻忽略抽菸後在環境中殘留的「三手菸」,反倒成為傷害嬰幼兒健康的「隱形殺手」。   ※原文刊載於2016年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小心影響腦部發展!別用糖果安撫寶寶

小心影響腦部發展!別用糖果安撫寶寶#媽媽寶寶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巫漢盟) 甜甜的滋味是許多寶寶的最愛,但是糖果、飲料、甜食等富含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可能導致寶寶情緒不穩定、易怒或過動等情形發生,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巫漢盟呼籲家長,儘量避免讓寶寶吃甜食,才能阻絕影響寶寶腦部發展的壞因子。 甜食的負面影響 許多爸比、媽咪或是家中長輩,只要寶寶哭鬧不休或撒嬌,就習慣性使用甜食來當做安撫寶寶的工具,像是糖果、餅乾、巧克力、軟糖、果凍、布丁、養樂多、果汁、汽水、奶茶等,這可能不知不覺養成寶寶愛吃甜食及愛喝飲料的習慣,巫漢盟醫師指出,這種習慣將對寶寶造成許多負面影響。 1)吃不下正餐/在不對的時間讓寶寶吃甜食,只會讓寶寶有飽足感,無法吃下正常三餐或是喝奶,衛生福利部建議,選擇食物首要考慮食物的營養價值,應注重五大營養素─蛋白質、醣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均衡吸收,但是若只吃零食而已,等於只吃下了加工精緻後的糖及食用色素等人工添加物,原本需要的脂肪、維生素等反而都沒有吃到,導致營養不均衡。 2)過動及情緒不穩定/寶寶和大人最大不一樣是骨骼、肌肉及腦部都處於發育狀態,醣類在人體代謝時,必須仰賴維生素幫忙,一旦體內維生素不夠又過度攝取糖分,就會使醣類代謝時不完全氧化,造成乳酸等其他代謝產物堆積在身體各部位,若堆積在寶寶腦部,便會使得寶寶有過動及情緒不穩的情況。研究也發現許多零食內含有咖啡因,過小的幼童攝取過多,會使中樞神經興奮、容易產生焦慮等症狀。 3)注意力不集中/食用少量甜食會讓心情暫時愉悅,但蛋糕、飲料等高糖分食品皆屬於單糖類,進入體內很快就會被吸收,因此維持能量持續力低,當孩子多吃就會影響大腦的續航力,容易變得昏昏沉沉,影響專心度與學習力。 1歲以下寶寶為何不能吃蜂蜜? 蜂蜜營養價值高,但在釀造及運輸過程,容易被肉毒桿菌汙染,因為蜜蜂在採花粉過程,可能把已經被肉毒桿菌汙染過的花粉和花蜜帶回,加上肉毒桿菌孢子適應能力很強,攝氏100度的高溫下仍可存活,寶寶由於腸胃道發育不完全,腸道酸性與益生菌叢不足,無法抵抗肉毒桿菌孢子,餵食蜂蜜可能導致寶寶感染肉毒桿菌,肉毒桿菌釋放肉毒桿菌素時,嚴重時會抑制肌肉及腸胃道收縮,造成便祕、呼吸停止、全身癱軟,甚至是死亡的狀況,因此不建議1歲以下寶寶食用蜂蜜。   ※原文刊載於2016年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9大重點‧預防嬰幼兒摔傷

9大重點‧預防嬰幼兒摔傷#媽媽寶寶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龍) 嬰幼兒在學會翻身、坐好、爬行、走路,每一個階段的成長都讓父母滿心期待,但稍不注意恐會釀成意外,該如何預防嬰幼兒摔傷,以及若真發生摔傷意外又該如何處置呢?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龍將逐步解說。 1)遠離危險地方玩耍 不讓寶寶在任何有可能摔傷的地方玩耍,舉例來說,陽台或樓梯旁邊都應該避免,而家中的樓梯必須在樓梯口裝設護欄,並且記得要隨時上鎖,以免寶寶摔下樓。 2)注意窗戶及陽台高度 每年都有嬰幼兒從窗戶或陽台上跌落,導致死亡或嚴重摔傷的意外,因此窗戶和陽台高度,依照法規規定至少要有110公分以上,並且避免在窗戶旁邊擺設椅子、床墊或床板等可以踩踏上去的物品,以免寶寶可以輕易攀爬碰到窗戶邊緣,並建議加裝隱形鐵窗、兒童防護窗或增設安全開關,窗戶若安裝安全鎖,開口就只能打開10公分,讓寶寶無法攀爬出去。 3)不宜使用學步車(螃蟹車) 當寶寶學習走路時,時常有家長會讓寶寶坐上學步車,即為俗稱的「螃蟹車」,但由於學步車所增加的可移動性,遠超出寶寶擁有的能力,學步車有輪子使寶寶不易控制,若是靠近樓梯摔落,可能造成骨折、頭部受傷,甚至是死亡。 4)坐椅子繫上安全帶 寶寶可能會從任何有高度的地方摔下,因此讓寶寶坐上椅子時,務必繫上安全帶,並且要教育寶寶坐在椅子上時,不可以站起來,必須乖乖坐好。另外,許多家長會讓寶寶坐「幫寶椅」,使用時應該放置於地上,不該將椅子放於高處,抑或是另外一個成人使用的椅子上。 5)適時調整嬰兒床床欄高度 避免將寶寶單獨放在床上,以免翻身時從床上摔下,最好將寶寶放置於嬰兒床內,但必須依照寶寶年紀大小來調整床欄高度,若寶寶站起來,床欄高度已經不足身高的四分之三,就可能可以直接爬出來,因此家長必須適時調整床墊及床欄高度。 ※原文刊載於2016年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以減痛分娩緩解產痛

以減痛分娩緩解產痛#媽媽寶寶

(採訪撰文/RURU  採訪諮詢/奇美醫學中心婦幼麻醉科主任褚錦承) 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是準媽咪最開心的事。但面對生產,內心還是存在一抹恐懼,來自於待產過程所帶來的疼痛感,尤其是初次生產的準媽咪,越接近生產就越恐懼。目前各大醫院或診所幾乎都已提供「減痛分娩」的服務,然而,究竟什麼是無痛分娩?打了無痛分娩後是否會有後遺症?本章就要讓準媽咪有更深層的了解。 減痛分娩3優點 等待生產中的疼痛焦慮及壓力,會引起媽咪體內的腎上腺素大量分泌,而減痛分娩具有以下優點 適用於心肺功能不佳的媽咪 劇烈產痛使得體內的腎上腺素大量被釋出,讓血管收縮,血流阻力增加,所以血壓也急劇上升,心臟需要強力收縮以克服血管阻力。加上心跳增快,身體對氧氣的需求等,心肺功能不健全的媽咪可能會無法克服這些生理變化。 而腎上腺素也會讓子宮無法強力收縮,輕者影響產程,重者則是產後子宮無力,造成血崩,危及生命。疼痛也會使交感神經特別興奮,減少胃腸蠕動,容易造成嘔吐。 有利於胎兒 腎上腺素因疼痛而大量產出,減少子宮血流貫注,胎兒的血流供應也相對變少,若胎盤功能不佳,胎兒則會暴露於缺氧缺血的危機中。此外,陣痛焦慮可能會造成媽咪呼吸急促,甚至出現過度換氣問題,此時媽咪體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增高,造成子宮血管收縮,進而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 減少體力耗損 長時間的陣痛可能造成媽咪的體力透支,等到真正需要用力時,卻精疲力盡。若能在生產時給予適當的止痛,減少在產程中的痛苦,反而可以促進順利生產,並將不良生理反應降到最低。 減痛分娩可以緩解多少疼痛程度? 褚錦承醫師解釋,對大多數的待產媽咪而言,硬脊膜外腔麻醉能有良好的減痛效果,只是每個人對止痛要求的程度不一樣,故預期的效果的確會有些差異。生產可能需要十幾個小時的等候,持續性的給予麻醉藥,便可持續止痛,但有時放置的小導管會因媽咪疼痛扭曲而移位,導致止痛效果不彰,或必須要重新放置。 有時產程進展太快或寶寶胎位不正,原有麻醉藥的濃度及速度不能滿足較強烈的產痛,也可能需要再加強藥劑才能真正達到效果。一旦施打麻醉藥,通常1小時後便可完全恢復身體狀況。 ※原文刊載於2016年0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