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

孕期焦慮影響身心健康

孕期焦慮影響身心健康#媽媽寶寶

(文/陳珮瑜 採訪諮詢/松德精神科診所醫師黃惠琪) 孕育新生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在期待寶寶出生的同時,孕期不適、對生產的恐懼,以及未來生活的改變,都會讓媽咪產生焦慮的心理,但孕期焦慮究竟是怎麼回事?要如何克服?本篇邀請專業醫師為媽咪解答。 孕媽咪為何焦慮? 松德精神科診所醫師黃惠琪表示,「焦慮」本身是一種很自然的情緒,從生物演化的背景來看,由於要應付、解決新的事物,所以會產生緊張與壓力,並不需要過度強調「焦慮」的情緒,或是以負面態度看待。 1)對未知的恐懼 人類為具有「習慣性」的生物,不論是否患有精神疾病,只要是新手媽媽、第一次懷孕生產,前所未有的經驗就足以令人緊張憂慮,是一種對於未知的恐懼。 2)求子得來不易 很多媽咪的求子之路比較辛苦,可能是高齡懷孕或接受不孕症治療等,因為孩子得來不易,「害怕失去」的心態可能會加重焦慮的情況。 3)非計畫懷孕 非計畫中的懷孕也會使孕媽咪較易有焦慮感,很多較年輕的爸爸媽媽意外懷孕,或是孕育寶寶這件事並不在生涯規劃裡,這種非預期中的事件也可能加重更多緊張和擔憂。 4)不確定因素 就像過關斬將一樣,每次產檢項目都不同,每個因素都不確定,下次產檢不知道是否能過關,等待不確定的結果時,就可能誘發焦慮情緒。 5)外型與生活的重大改變 有些媽媽有自己的生活、工作、社交圈等,懷孕過程中這些都有很大的變化,例如水腫、外型改變、體重增加等,許多原本的生活模式都被迫要更改,也多了許多限制,成為壓力的來源。 6)大量的負面資訊 報章媒體、網路資訊,甚至周遭親友向孕媽咪分享一些不好的經驗,例如嬰幼兒急重症、罕見疾病的報導等,雖然不一定會發生,但只要有機率,就可能會誘發孕媽咪的焦慮。 7)社會型態改變 現今的社會型態以雙薪家庭為主,女性同時要生產、育兒,還要維持事業,如果在職場上遇到不友善的對待,就會更辛苦。 8)荷爾蒙變化 懷孕後,體內的荷爾蒙會產生變化,有些焦慮感、生理變化(水腫、頭暈、噁心、嘔吐等)都與荷爾蒙有關。 9)支援系統 現今以小家庭為主,若無親友、長輩支持,新手爸媽要同時應付工作和家庭,爸爸可能也要承擔媽媽的情緒。雖然有保母系統,但對於父母而言,保母依舊屬於陌生人,還是會有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感,在懷孕時可能會加重。 10)吸菸、酒精 黃惠琪醫師表示,在孕期抽菸、喝酒,可能也會增加焦慮的現象。 孕期焦慮的徵狀 焦慮的表現方式不勝枚舉,例如一般常見的自律神經失調,其實自律神經遍佈全身,有些人的身體長期不適卻查不出病因,回溯病情進程,發現與情緒、心理狀態都有很大的關聯。而黃惠琪醫師提到,大眾對於「心理狀態」不須想得太負面,但其實就是平時壓力過大、過度勞累所致,最常見的表現即為肩頸痠痛。很多患者常向醫師表示頭痛、頭暈、耳鳴等,有些人屬於神經學上的症狀,例如:發麻、發冷、發熱。而孕媽咪須謹記一個大原則:如果身體症狀已就醫進行檢查,卻找不出原因,就應考慮是否為情緒緊繃與壓力問題。 若是描述心理感受,很多患者會表示感覺坐不住、靜不下來,腦袋裡一直有思緒在轉但是無法停下,或容易忘東忘西、丟三落四、記憶力變差等,很多人會因此感到挫折。但黃惠琪醫師強調,並不是懷孕就會產生焦慮,而是「焦慮」本身與心理、生理症狀有非常大的關聯。 ※原文刊載於2016年0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流感來勢洶洶!孕婦、嬰幼兒要小心!

流感來勢洶洶!孕婦、嬰幼兒要小心!#媽媽寶寶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萬芳醫院小兒科急診專任主治醫師王聖儒.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沈思佑) 從冬季到初春,「流感」的強襲力道,讓許多大人小孩深受其害。為什麼這波流感季會大流行?面對此,民眾應該如何因應? 在台灣,每年的冬季與春季交替之際,就是令許多大人小孩害怕的流感高峰期。由於流感的部分症狀與感冒有些相像,仍有父母搞不清楚兩者的差異,甚至錯認流感為感冒,延誤就醫最佳時間。 流感VS.感冒 萬芳醫院小兒科急診專任主治醫師王聖儒說明,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所造成,而會引起一般感冒的病毒有很多種,常見的如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基本上,可透過「一燒、二痛、三疲倦」特徵來迅速辨別是否有罹患流感的可能。 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沈思佑也表示,由於流感和感冒都可能會出現呼吸道症狀,因此一開始容易讓人分不清。然而,若罹患流感,患者會有很多症狀同時且突然發生的感覺,就算到了隔天也不會即刻變好;但感冒的症狀則大多漸進式出現,可能多休息、多喝水,不用就診就能自然痊癒。 氣溫低.流感病毒活躍 流感的流行期為每年冬季到隔年春季,容易透過飛沫或接觸的途徑來傳播病毒,且分為A、B、C型三種類型。王聖儒醫師表示,台灣、東南亞等亞洲地區,流感病毒易突變,因此有人戲稱亞洲的流感潮流走在全球最前端,且易造成大流行。以今年來說,正好高峰期在農曆過年前至過年期間,這段時間氣候寒冷,流感病毒會比較活躍,因此抵抗力弱者特別容易受到感染。 建議優先諮詢感染科醫師 若察覺寶寶出現疑似流感症狀,王聖儒醫師建議,可至設有「小兒感染科」的醫療院所就醫,且若能直接進行快篩、儘快確診較佳。而確診為流感的病患,他通常會希望往後至少再回診追蹤1~2次,以確認是否有其他併發症或是重症,直到痊癒。 如果是孕婦有流感徵兆,沈思佑醫師表示,不少人直覺是先找婦產科醫師,其實也沒問題,而通常警覺性高的醫師在察覺孕婦疑似流感時,會即刻轉介至感染科進行快篩、治療。此外,孕婦也可以直接到感染科就診,只要主動告知生理狀態,醫師都會站在患者立場多考量,毋須擔心。 ※原文刊載於2016年0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準時機.6招讓寶寶輕鬆戒夜奶

看準時機.6招讓寶寶輕鬆戒夜奶#媽媽寶寶

(文/林奕如 採訪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俊斌) 相信所有媽咪都有半夜起床餵奶的經驗,起初或許還能適應,但日子一久,可能會出現白天精神不佳、無法準時起床等情形,尤其是重回工作崗位的上班族媽咪,還得專注精神投入公事,更是一大考驗。究竟要不要儘快幫寶寶戒夜奶?最佳的戒夜奶時機又是何時呢? 戒夜奶應挑對時機 太早或太晚戒夜奶,對寶寶來說都不見得是好事,黃俊斌醫師指出:「待寶寶體重超過5公斤,或出生已滿1個月,就是最好的戒夜奶時機;不過,或許是鼓勵媽咪親餵等因素,以往曾有國外文獻建議寶寶只要在出生後3個月內戒掉即可,但台灣目前有很高的比例為雙薪家庭,上班族媽咪為了要擁有更好的工作品質,就會傾向早一點讓寶寶戒掉夜奶。」 如何訓練寶寶戒夜奶? 爸爸媽媽在訓練寶寶戒夜奶時,最好是利用較溫和的方式,而不是放任寶寶哭過幾天之後,就能獲得良好的效果,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不可不慎。 1)給予舒適的熟睡環境 為了讓寶寶擁有好夢一場,父母不妨於睡覺時間前幫他洗個溫暖的熱水澡,或是陪他玩一些睡前遊戲,藉此消耗精力,必要時再讓寶寶含著奶嘴入睡,都是能幫助寶寶一覺到天亮的好方法。 2)夜奶逐次減量 黃俊斌醫師表示,爸爸媽媽不妨逐次將夜間餵的奶量減少,假設原本習慣餵50c.c.,可先改為餵40c.c.,持續一週後,再減少至30c.c.;如此一來,可技巧性減少夜間奶量,最後便直接戒掉夜奶。 3)縮短睡前倒數兩餐的間隔 許多長輩也會在寶寶睡覺之前,多餵一點母奶,藉此幫助寶寶睡得更沉,但不管白天或夜晚,都應維持固定比例的奶量,雖然傳統社會的家長會認為孩子「吃得飽才會睡得好」,但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觀念,因為寶寶的消化道已經習慣處理固定的奶量,如果突然在睡前增加分量,除了會造成腸胃負擔,睡覺時也不能完全放鬆,反而會讓寶寶睡得不好;因此,媽咪不妨嘗試折衷方式,將寶寶睡前的倒數兩餐間隔縮短,餵乳量則不改變,就比較不易引起寶寶腸胃不適,也能讓寶寶睡得舒服。 4)讓寶寶立即獲得安全感 有些年紀大一點的長輩看到寶寶在哭,就覺得寶寶一定是想喝奶,便會叫媽咪趕快餵寶寶喝奶,但寶寶不見得是肚子餓,或許是想對父母撒嬌或做惡夢,若碰到寶寶不想喝奶的情形,家長應把握原則與長輩溝通,先抱抱他,再給予他喜歡的玩具或奶嘴,讓寶寶能立即獲得安全感,並觀察有無其他生理方面的病痛;父母也要注意,在寶寶睡前應先幫他換好乾淨的紙尿褲,因為半夜尿濕褲子也是讓寶寶感到不適而醒來的因素之一。 ※原文刊載於2016年0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教養方程式:快樂成長的生活培養寶寶體適能

教養方程式:快樂成長的生活培養寶寶體適能#媽媽寶寶

(文/新楊梅診所督導臨床心理師車先蕙) 隨著社會進步,體適能的概念應運而生,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必備的一種武器,好讓我們面對快速忙碌高壓的生活挑戰。 人要活得好、活得健康,維持身體與心理功能的健全絕不可少,對成人與孩童而言都是如此!體能好比較不會生病,做什麼事情都不容易累,相對心理抗壓性也會更強。當然,就算心理抗壓性很強,但身體不耐操,做事情也就會半途而廢,不容易成功。 預防寶寶體適能變差 美國學者德莫里(Demori)和同事們於1980~2010年間,針對芝加哥城內8~15歲學童進行的體適能研究發現:30年來,芝加哥城市學童的體適能水準每況愈下,尤其肌耐力程度更是一代不如一代。他們認為都市化生活型態,經常久坐不動,讓小孩運動量不足,又不願意固定使用室內健身器材來運動,是肌耐力差的主要原因,這個研究結果很值得我們借鏡。台灣地狹人稠,居住空間很小,原本室內活動空間就少,更別談家裡能有專門提供運動的地方。加上許多父母親依賴3C保母,小孩寧願宅在家裡打game,也不願意跟父母親出去踏青。長久下來,整個世代的小孩都有體適能變差的可能性,簡直是國力疲弱。顯見體適能這個問題,相當值得政府和家長的重視與投入。 何謂體適能? 這個大家已經耳熟能詳的名詞,它的真正意涵您可能不完全了解,有些時候,大家把它跟「運動」的概念混淆了。事實上,體適能不是指一般的體力,它是指一個人應付生活要求的能力:有充分的活力執行日常生活功能而不會有勞累感,能應付緊急事件,並充分享受休閒生活。也就是說,體適能是一個人應付各種生活內容所需要的能力。體適能囊括的內容除了「健康體能」以外,還隱含了「身體技能」的內涵,例如:跑、跳、翻滾等運動技能。當然,幼兒體適能的訓練內容,就必須涵蓋這些項目。台灣教育部體育署網站,就有詳細介紹體適能的內容與檢測項目。 對5歲以下的幼兒來說,身體與動作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發展項目,此時也是身體與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訓練幼兒用正確的方式活動,運動或遊戲,不僅可以鍛鍊體魄,培養好的體適能,也能讓他們充分享受生活的樂趣,快樂成長! 一般來說,體適能內容通常包含心肺耐力、肌力與肌耐力、身體柔軟度、身體協調性(平衡)等向度。幼兒體適能還有爆發力(速度)、動作敏捷等向度。針對這些項目,我們就可以設計一些動作,來檢測一個人的體適能好不好。幼兒體適能檢測項目有:立定跳遠、坐姿體前彎、單腳佔立、左右反覆側跳、連續併腿跳、一分鐘仰臥起坐等。 ※原文刊載於2016年0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亮哲的親子冒險:愛乘以無限大女兒們給我的勇氣

亮哲的親子冒險:愛乘以無限大女兒們給我的勇氣#媽媽寶寶

(文.圖/亮哲) 4月1號,就是小女兒滿2歲的日子,回顧擁有孩子的這5年,沒想到自己的愛還可以更多。 孩子教我的事.勇敢做夢 有了孩子之後,我試著回想我的孩提時期。身處於一個小康家庭,即使不富裕,父母卻讓我們感覺富足。當我開始試著回想家庭教育給我的養分,才發覺自身對於教養的觀念,是來自於原生家庭。我的老爸是職業軍人退伍,所以從小就聽說他是鬼見愁,只要是小孩,看到他就是哭,無一例外。 而我希望他們放開自己的眼界,突破生活的限制,超越我們所給予他們的想像,讓自己天馬行空的亂來,當然,這些必須在安全範圍之內。或許是因為身為一個演員,對於生活和角色的觀察有別於常人,孩子的眼光總能找到不同的樣貌,或許在大人的世界裡面很荒謬,但換個角度想,這是最勇敢、最直覺的做夢方式,不是孩子們幼稚,而是大人已經很久沒有做夢了。 愛無法量化.卻可以無限大 103年4月1日,是小女兒出生的日子,在那之前的9個月,我一直擔心該如何面對這個小小的生命。不是這個小生命本身有問題,而是與大女兒相處的兩年多來,所有的愛都在她的身上,我深怕自己沒有多餘的愛可以給小女兒。就像很多人會問有沒有大小眼?會不會不公平?我只能說,在小女兒出生之前,我沒有答案,只有一連串的反問以及提醒自己,絕對不要做一個不公平的父親。 終於,就在我從護士的手上接過小女兒的當下,我發現一切的擔心都是多餘,我們原本畫地自限被量化的愛,其實早就超過自己的想像。孩子的溫度從綠色的包巾慢慢傳到我手上,剛出生浮腫的臉龐是我看過最可愛的模樣。我抱著她,自然而然將自己的愛乘以無限大,公不公平這件事,其實只是我們庸人自擾罷了。 當下的美好.孩子完整了世界 姊妹倆的競爭是這世界上最可愛的戰爭,隨著成長而變成了各種有趣的畫面。姊姊一開始的醋意,以及冷不防的委屈眼淚,總會讓我們大人不知所措,但妹妹的一顰一笑卻又隨時牽動著姊姊的愛。她們是最矛盾的敵人,不管是充滿愛的咆哮,或是充滿愛的互相攻擊,都讓大人啼笑皆非。但即使再兇猛的攻勢,最後都是以擁抱收場,這何嘗不是我們童年畫面中最窩心的舉動?就在那個當下,我想起了自己和姊姊永無止盡的對抗與和好,一起打架、罰站、偷笑。看著自己的未來,想到泛黃的過去,再看看真實的現在,我的世界,就在當下。 ※原文刊載於2016年0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小心7大類食品影響母胎健康

小心7大類食品影響母胎健康#媽媽寶寶

(文/林奕如 採訪諮詢/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營養組組長康甄真) 懷孕雖是令人開心的事,但同時要重新調適生活習慣與身體變化,有些平時愛吃的食物也必須忌口,對不少愛品嘗美食的準媽媽來說,實屬一大難題。懷孕期間該怎麼吃,才能讓自己與胎兒在獲得營養的情況下,又不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呢? 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營養組組長康甄真指出,準媽媽在懷孕期間除了要避免直接食用生食、含咖啡因食品或容易導致過敏的食材之外,較容易忽略的,莫過於熱量偏高的甜食及飲料,雖然這些零食並不會在第一時間對孕婦及胎兒帶來不好的影響,但一旦吃多了,便容易囤積熱量,導致體重上升,罹患高血脂及妊娠糖尿病的機率也隨之增加。 未熟食物 常見案例:生魚片、五分熟或七分熟的牛肉、生蛋等。 未煮熟的食物原本就含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細菌或寄生蟲,準媽媽食用後除了會出現上吐下瀉等症狀,這些對人體有害的微生物也會隨著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導致胎兒發生病變。其中,孕婦更應避免食用淡水魚的生魚片(例如吳郭魚、草魚或鯽魚),由於海底滲透壓無法使線蟲在深海魚身上產卵,因此深海魚較不易有線蟲感染;反之,淡水魚則是線蟲與肝吸蟲寄生的宿主,若遭感染,病患將出現發燒、厭食、上腹疼痛、肝腫大及壓痛、腹瀉、黄疸等症狀。 海鮮食材 常見案例:蝦子、螃蟹、牡蠣等帶殼海鮮。 海鮮一旦離開水後,就很容易腐壞,若不妥善冷凍保存,除了造成細菌繁殖之外,大量的胺基酸分解後會有腥味,甚至引起食物中毒,對母胎造成危險,因此平時若要食用,在處理完海鮮後務必清洗水槽、菜刀及覘板,並記得清洗雙手;此外,如果準媽媽在懷孕前就曾發生食用海鮮後引起蕁麻疹,也應儘量減少接觸海鮮(其中又以帶殼海鮮為較常見的過敏原)及相關食品。 刺激性調味料 常見案例:辣椒醬、芥末醬等。 辣椒雖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且食用後會使身體發汗,促進新陳代謝作用,但吃太多辣椒或相關製品,可能會傷及腸胃道的黏膜,造成腸胃道潰瘍,所以建議準媽媽適量食用即可。 康甄真營養師表示:「有些人也喜歡以芥末醬進行食物調味,若是直接由新鮮芥末所製成的醬料尚無大礙,但有許多市售芥末醬及辣椒醬其實都是經由人工調製而成的加工食物,不只含鈉成分高,吃多了將為身體帶來更大負擔。」 ※原文刊載於2016年0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追趕跑跳蹦.bobo動一動:概論篇

追趕跑跳蹦.bobo動一動:概論篇#媽媽寶寶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職能治療師賴冠宇.飛奇兒體操教學系統市府館區館長呂曜宏教練.虹約健康專業彼拉提斯教室物理治療師暨彼拉提斯教練Emily) 充分發展孩子的體適能力,不但能為寶寶打造健康體質,也能促進孩子各方面的身心發展,爸爸媽媽與寶貝一起動手動腳,讓體適能的家庭活動計畫增加彼此的體能,也為親子關係大大加分。 早期社會因為環境與空間較單純,且馬路上車輛不多,孩子多半能在自家巷口或門前跑跳、遊戲,無論是躲避球、木頭人、跳格子、盪鞦韆或蹺蹺板,少了3C用品的誘惑,肢體的活動量比現代小孩增加許多,但落後動作發展指標的幼兒比例卻較低,推論其中原因,與幼兒體適能力的發展應有很大的關係。 體適能力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職能治療師賴冠宇表示,幼兒體適能泛指身體適應生活、動態環境(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主要包含心肺耐力、肌力與肌耐力、柔軟度與適當的身體組成比例,但其他如:速度、爆發力、靈活性、平衡力、協調能力等,也常是幼兒體適能中重要的培養項目。良好的體適能力不但幫助孩子對於任何學習有較佳的效率、耐力與體力,健康狀況也比較好,且不容易生病,此外,對幼兒而言,充分的活動與提升體能,不但幫助全身肌肉的發展,同時也帶給大腦各部位充分的刺激,進而影響孩子在情緒、生活適應以及感覺統合能力的正面發展;然而,由於都市環境的限制與3C用品的普及,孩子沒有足夠的空間跑跳,加上家長又過度保護的情況下,動得不夠,逐漸讓孩子因為體適能力的不足而出現發展延遲、感覺統合能力不佳、不易專心或容易疲勞等症狀。 心肺適能 良好的心肺功能可為身體各個組織帶來足夠的氧氣量,讓腦部與身體都能有效率的運作,並可幫助預防各種心血管疾病;心肺適能又稱為心肺耐力,幾乎可說是健康體能的關鍵指標,日常活動如:走路、騎車、跑步、游泳或其他有氧運動等,都是訓練心肺適能的良好運動,可做為孩子培養體力的方法,讓他在從事各項活動時比較不容易感覺疲累,不過賴冠宇治療師提醒爸媽,要培養孩子的體適能,必須以循序漸進的方法,不強迫、不嚴格要求,並依孩子的需求彈性調整活動強度,才能達到讓孩子樂於持續的目的。 ※原文刊載於2016年0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分娩減痛 拉梅茲呼吸法

分娩減痛 拉梅茲呼吸法#媽媽寶寶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亞東紀念醫院產房副護理長楊詩蘋) 孕媽咪面臨生產時,心中百感交集,期待中帶點恐懼,亞東紀念醫院產房副護理長楊詩蘋建議,孕媽咪可與另一半共同練習拉梅茲呼吸法,由配偶在產程擔任發號指令的角色,有效協助孕媽咪達到減痛的效果。 專注呼吸 轉移疼痛焦點 拉梅茲呼吸法重點在於使孕媽咪可以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有一個專注的特定目標,腦中就會忘記疼痛細胞,甚至可以透過控制呼吸達到減痛的作用。臨床上發現理性的媽媽較能夠遵從指示,但多數媽咪歷經產程的陣痛後會「失控」,這時候另一半的角色非常重要,透過提供指令,讓孕媽咪可以聽從指示進行拉梅茲呼吸法,便可達到幫助減痛的目的。   楊詩蘋副護理長說明,拉梅茲呼吸法是法國產科醫師拉梅茲(Lamaze)遠渡蘇俄學習潘佛拉佛(Pavlov)反射的原理,等到學會以後再回國加以改良,蘇俄反射原理只是發覺大腦對於疼痛的認知可以經由學習來改變,因此後來拉梅茲回來運用在改善生產的不適上,利用呼吸技巧的訓練來轉移疼痛焦點。 拉梅茲呼吸法的好處 拉梅茲呼吸法好處在於夫妻對於生產有心理準備,減緩原本的不安與緊張,因為事前就要訓練,訓練過程夫妻都會有默契,不會認為生產是媽媽個人的事情,雙方會同心協力,訓練後也會覺得生產順利、不突兀;楊詩蘋副護理長以亞東醫院為例,產檢時有產科衛教師會告知相關資訊,每個月也都有開設媽媽教室,其中就有課程介紹拉梅茲,透過衛教多練習,也能夠更加熟悉,生產時就能夠降低手忙腳亂的機會。 學習時機 楊詩蘋副護理長建議,懷孕7個月(28週)的孕媽咪,可以向專業人員開始學習拉梅茲生產法,內容包括神經肌肉控制、體操運動、呼吸技巧,首先是神經肌肉控制運動,主要是使身體肌肉可以放鬆,讓子宮可以無拘束的宮縮,比較不會浪費體力;其次體操運動是練習背部、腹部及骨盆肌肉的強韌性,讓孕媽咪到產程最後一刻,會懂得如何用力,才不會有撕裂傷;最後呼吸運動主要是讓產程可以利用呼吸技巧來轉移注意力焦點,降低子宮收縮所感受到的不適,讓孕媽咪覺得產程比較容易度過,由於醫院受限於空間和地點的關係,通常醫護人員多半僅會傳授呼吸技巧。 ※原文刊載於2016年0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