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大流行以來,接種疫苗成為階段性解方,然而世界各國都會有這麼一群人,對於疫苗充滿恐懼,拒絕施打。美國知名小兒耳鼻喉科醫師妮娜・夏皮羅(Nina Shapiro)在《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一書中分析「拒打疫苗」的歷史其實由來已久,並駁斥了關於接種疫苗有助於醫師獲利的謬論。以下為原書摘文:
COVID-19疫情大流行以來,接種疫苗成為階段性解方,然而世界各國都會有這麼一群人,對於疫苗充滿恐懼,拒絕施打。美國知名小兒耳鼻喉科醫師妮娜・夏皮羅(Nina Shapiro)在《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一書中分析「拒打疫苗」的歷史其實由來已久,並駁斥了關於接種疫苗有助於醫師獲利的謬論。以下為原書摘文:
許多家長聽說「類固醇」副作用總是心生恐懼,不願讓孩子使用,但醫師提醒,氣喘平常就該好好用劑量較小的「吸入型」類固醇控制,別等到嚴重急性發作,逼不得須用「全身性」類固醇抑制,更容易影響生長發育。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台灣COVID-19疫苗第3劑追加劑接種率已突破4成,朝5成邁進。究竟追加劑的效果如何呢?林口長庚醫院發表台灣第1份COVID-19疫苗追加劑接種研究成果,總計招募340位受試者,發現不論是使用哪種廠牌的疫苗當追加劑,皆可有效提升受試者體內抗體生成效果,也更能有效對抗Omicron變種病毒。而施打後的副作用,則以莫德納比例最高,高端比例最低。延伸閱讀:接種後胸悶、心悸久未好轉?醫教3招解「疫苗焦慮症」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此項試驗計畫主持人邱政洵表示,希望這項結果有助於台灣進一步推動COVID-19疫苗的施打,並建議民眾在接種完前2劑疫苗後,都應在間隔3~6個月接受第3劑追加接種,以提升疫苗對人體的保護力,預防新冠病毒變異株感染。疫苗最新研究出爐!各廠牌追加劑皆有效增強抗體邱政洵指出,林口長庚醫院自去年12月起,執行醫療照護人員施打2劑腺病毒載體AZ疫苗 (AZ+AZ)後,以mRNA疫苗(莫德納、輝瑞)或蛋白質次單元疫苗(高端)做第3劑追加接種之臨床試驗,進行受試者施打完第3劑1個月後免疫生成性分析與不良反應。此研究共招募340位已施打2劑AZ疫苗的醫療照護人員為受試者,隨機分派接受莫德納(Moderna)全劑量、莫德納半劑量、輝瑞(BNT)或高端疫苗接種為第3劑追加劑,並分析時排除了2位不符收案條件者。研究結果發現,在施打完第3劑後的第28天,追加劑不論使用哪種廠牌疫苗,皆可有效提升受試者血中之中和抗體濃度,達到體內抗體生成效果,而上升倍數分別是: 莫德納全量,47.7倍 莫德納半量,39.8倍 BNT,32.2倍 高端,12.7倍新冠疫苗第3劑副作用比例:莫德納最高,高端最低針對現今流行的Omicron變種病毒,研究也顯示施打第3劑之後產生的中和抗體能力,和接種前相比,可以更有效對抗Omicron。而和預防重症相關的T細胞免疫反應4組都有顯著上升,上升倍數分別為: 莫德納全量,4.2倍 莫德納半量,3.9倍 BNT,3.1倍 高端,3.3倍至於接種完第3劑的疫苗副作用,則是以莫德納副作用比例最高,為局部疼痛約97~100%、發燒約15.3~29.5%,高端疫苗施打後的副作用比例最低,為局部疼痛76.5%、發燒4.8%。 邱政洵表示,由實驗結果可看出,針對施打2劑AZ疫苗的醫療照護人員,不論是使用何種廠牌疫苗做為追加劑,施打後1個月的血清抗體生成性,或細胞免疫反應,都有顯著提升。以抗體增加的幅度來看,mRNA疫苗仍優於蛋白質次單元疫苗;T細胞免疫反應則是在不同疫苗追加劑之間並沒有明顯差異。延伸閱讀:「數位疫苗證明」如何申請、怎麼使用?6大QA一次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普遍因走路易喘、莫名出血等原因就醫,才意外確診。「雖然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惡化速度快又猛,但絕非不治之症。相反的,甚至是一種可以被治癒的癌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血液腫瘤內科蕭惠樺主任說明,雖然過去治療只有化療與骨髓移植,但透過完善的副作用管理,年輕患者都有一定治癒機會,不過年長或體弱患者較難承受高強度、高密度化療。所幸隨醫學進步,現今臨床治療邁入標靶世代,上述年長體弱患者可藉由創新標靶藥物,在降低化療強度的同時也確保良好預後。政府為了讓年長與多共病的體弱患者獲得適切治療,健保給付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有助於為患者爭取更長的存活期與更高的治癒機會。揭密消極治療原因 專家:副作用衝擊恐是主因!蕭惠樺主任說,患者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時,治療意願會因為年紀有所差異。年輕病患因為身體機能佳且對生命較有期盼,治療意願高;反觀年長族群,對於自己的身體機能較無信心,導致過度擔心副作用,常常對治療望而卻步,甚至容易因消極配合醫囑錯失黃金治療期。蕭惠樺主任分享,曾有位年長患者,因無法承受發病打擊,沒有立即回診治療,相隔數月再次出現在診間時,身體出血情況變得相當嚴重。仔細追問才發現,患者因過於恐懼化療,想藉由民俗方式「治療」疾病,豈料症狀不僅惡化,疾病控制難度更是大大提高。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助攻 老婦放心接受治療、擺脫疾病陰霾蕭惠樺主任強調,化療仍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主力,但是今日已經有多元標靶藥物可用,在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中,除了有針對FLT3基因的標靶藥以外,去(110)年亦通過給付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凡75歲以上,或18歲至75歲且同時有心臟、肺臟、肝臟等功能異常者,即符合健保給付資格。在低強度化療療程中加入可促使癌細胞凋亡的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不僅可降低副作用衝擊,治療效果更勝傳統高劑量化療,兼具療效提升確保良好生活品質。蕭惠樺主任同步分享,一名81歲婦人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後,因為擔心自己年事已高且心臟不好,原本打算放棄治療,所幸健保已給付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理解藥物可以有更佳療效與更少副作用,終於讓婦人接受治療。治療後,婦人病情很快受到控制,身體機能也逐漸恢復。治療期間切莫自行停藥 當心抗藥性發生、疾病復發蕭惠樺主任呼籲,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切勿隨意中斷。癌症治療有一定過程,治療初期大部分要住院,當療程結束且病況穩定,才能出院並定期回診。若治療中斷或返家不再持續服藥,可能引發抗藥性。鼓勵患者治療期間若發生任何不適,應主動告知醫師,切莫自行停藥,讓原本控制良好病情復發,讓將來要壓制癌細胞更困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已開打,大林慈濟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孔睦寰指出,因為流感的病毒株每年都會稍有不同,因此流感疫苗每年都需要施打一次,可以減少重症的危險,也可以保護小朋友。 目前12歲以下學童尚不能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因此除了呼籲要施打流感疫苗預防流感重症之外,也提醒要戴口罩、勤洗手,更有效幫助預防疾病。大林慈濟醫院團隊自10月15日起協助嘉義縣梅山、番路、大林、竹崎等四鄉鎮國、高中、小學童的流感疫苗接種,總計施打250人。成人建議兩種都施打新冠肺炎與流感是不同病毒造成,兩種都會造成呼吸方面的傳染病,孔睦寰建議,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是兩種都施打,但因為現有疫苗對於小朋友的研究還沒有那麼多,所以12歲以下的孩童還不能施打。 孔睦寰表示,流感疫苗施打後大部份都不會有嚴重的副作用,施打後可以多休息,多喝水增加新陳代謝,讓身體不會有太大的反應。如果有輕微的發燒、疲勞,可以觀察一下,一旦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狀,則建議到醫院就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分2階段開打,第一階段已經開打超過2週,由於流感疫苗和新冠肺炎疫苗一起開打,之前外界擔憂流感疫苗的施打率會不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0月16日表示,公費流感疫苗打氣穩定,迄今已經打了144.5萬劑,每天平均來說接種12萬到13萬劑流感疫苗。指揮中心同時也呼籲,符合公費流感疫苗資格民眾宜儘速預約接種,且需注意「與COVID-19疫苗接種間隔7天以上」,並在前往合約院所預約或接種前,主動告知疫苗接種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菸齡約30年的85歲黃昭農,年前因肺腺癌手術後腫瘤指標仍偏高,開始自費服用標靶藥物,病情雖得到控制,但全身出現皮膚乾燥、皮疹、騷癢、腹瀉等副作用,臉皮皮脂變得很厚,甚至爛豆子都長在頭皮裡,若形容『臭頭爛耳』也不為過。尤其出現化膿性肉芽腫,手腳指頭腫脹、潰瘍、出血,無法好好洗澡、穿鞋,天天疼痛難耐。肺癌標靶藥物 針對皮膚產生副作用彰基皮膚科主治醫師邱足滿表示,肺癌鏢靶藥物是一種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顧名思義,表皮生長因子存在於皮膚各個地方,包括毛囊、表皮、毛髮、黏膜、指甲周圍的組織,這些表皮生長因子對於皮膚正常功能維持相當重要,抑制這種生長因子雖然能夠幫助控制肺癌,但是皮膚相關的正常功能也被抑制,因此會產生許多不舒服的反應,最常見的就是類似青春痘的紅疹在臉上、頭皮、軀幹部;皮膚乾燥;皮膚癢;毛髮生長異常;黏膜受損;以及甲溝炎。抗生素、類固醇、硝酸銀等治療 可緩解副作用痘樣皮疹若嚴重,可搭配四環黴素類口服抗生素或類固醇。皮膚乾燥搔癢症狀嚴重,醫師可開立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並搭配藥膏減緩症狀。甲溝炎症狀可使用化學藥水燒灼(硝酸銀)、冷凍治療、或是手術治療,緩解不適。黃老先生經硝酸銀治療,在家裡每天早晚認真配合點藥水治療,一個月即有顯著改善,回診時特地穿上運動鞋給邱醫師看,感謝她讓將近五年無法穿鞋的老人重新拾回信心,又可衣著整齊的參加聚會,現在也漸漸恢復走路運動了。堅持治療、克服副作用 控制肺腺癌保命『有藥效才有副作用,更要堅持接受治療』黃老先生感謝老天爺,服用標靶藥物後陸續出現副作用,表示治療已發揮藥效,進而肺腺癌得以控制。反觀看到新聞報導某些社會人士,因副作用而捨棄治療,結果都失去寶貴生命,為他們感到無比的惋惜。黃老先先強調,『要忍痛』一定要聽從醫囑,若發生副作用,就應尋求其他科的醫師處理,不要枉然的放棄。肺癌服用標靶藥的副作用,可能在服藥後幾天到幾個星期內發生,有的副作用還會反覆發生。根據觀察研究,發生這些副作用的病人似乎也可以觀察到預後比較好的現象,特別是發生甲溝炎的患者。這些副作用雖然通常不會危及性命,但是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卻很大,想想看,如果連穿鞋子、扣鈕扣這些日常生活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都不能做了會有多麼大的影響!更遑論搔癢難耐、影響外觀、造成心情低落等等。如果副作用太嚴重甚至要減少藥量或停藥,因而使得癌症用藥治療計畫被打亂,那就可惜了!居家保養重點首重:保濕與防曬邱足滿醫師提醒保養重點:溫和清洗皮膚,千萬不要用香皂讓皮膚變得更乾燥,用清水或溫和的沐浴乳比較好。經常且大量塗抹保濕乳液,皮膚保濕度做得好就比較不會發癢。防曬非常重要,可撐傘、戴帽子、穿長袖防曬衣物以及塗抹防曬乳液來避免陽光造成進一步傷害。如果皮膚的副作用仍然感覺到很癢或很痛,可盡早詢問治療您癌症的主治醫師或個管師、衛教師尋求知道如何處理這些副作用的皮膚科醫師專家們協助幫忙治療或緩解。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安眠藥又稱為鎮靜安眠藥(Sedative-hypnotics),除了縮短失眠患者進入睡眠的時間、減少睡眠中斷次數、延長睡眠持續時間;也可舒緩患者恐懼、緊張、焦慮、不安等症狀,醫師也會針對病人的症狀、體質、年齡及病史,開立不同種類、劑量的藥物。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強制3種鎮靜安眠藥,必須附上黑盒警示(用於強調嚴重或威脅生命的風險);這3種藥物分別為eszopiclone(常見品牌名為Lunesta)、zaleplon(Sonata)和zolpidem(Ambien)。此外,除了使用安眠藥之外,也應找出睡眠問題的可能肇因,例如潛在的壓力、健康等問題。鎮靜安眠藥的用藥建議若需服用鎮靜安眠藥時,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彙整出四點用藥建議。第一點【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與主動就醫】一、保持規律生活作息,少喝含咖啡因的茶、咖啡;睡前別吃太飽、避免激烈運動或從事過度興奮的活動。二、失眠期間可尋求專業醫療人員,協助調整生活習慣或睡眠習慣;若因壓力過大而失眠,可向專業心理治療師諮詢。第二點【失眠就醫時,清楚向醫師說明自身狀況】一、失眠從何時開始、持續多久以及失眠型態(難以入睡、睡眠中斷、早醒、多夢、作惡夢等)。二、生活型態(輪班或夜班工作)。三、過去病史及正在服用的藥物(中、西藥)或保健食品。四、懷孕或哺乳。五、其他可能影響睡眠的生活習慣。第三點【遵循指示用藥】一、鎮靜安眠藥屬第三四級管制藥品,均為醫師處方用藥,需經過醫師臨床評估開立處方箋,藥事人員才能調劑供應。二、領藥時,需核對藥袋標示(姓名與年齡是否正確)、用藥注意事項及副作用。三、按醫囑服用,不要因藥效不夠而自行加量,或擔心副作用而自行減量。四、切勿將多種鎮靜安眠藥混用,也應避免同時使用酒精,以免因藥理作用增加使用的危險性。五、切勿任意購買及服用來路不明、標示不清或誇大療效的藥品,以免因該藥品摻加不明成分,而危害健康。六、服藥後應儘速上床,切勿開車或操作機具,保障自身及他人安全。第四點【與醫師、藥師保持聯繫】一、鎮靜安眠藥物通常為短期、間歇使用,並且配改變生活作息與養成規律運動,如果藥效不佳就得換藥;失眠症狀獲得改善後,醫師會逐步降低劑量或更換藥物種類,建議定期回診讓醫師了解病情進展,開立適合的用藥。二、用藥上有任何問題,應請教醫師或藥師,不要聽信非醫藥專業人員的建議。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28歲的上班族陳小姐,三年前因劇烈經痛就醫,檢查發現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雙側卵巢各長出約10公分的巧克力囊腫,雖藉腹腔鏡手術切除病灶,但術後使用傳統雄性素藥物約三個月後,出現嚴重副作用,嗓音竟變得像男人一樣低沉,嚇得立刻停藥。一年半後,子宮內膜異位症再度復發,常常經痛到無法上班,再度就醫治療。醫師建議採用新型口服黃體素治療,較無副作用,可長期使用,讓她擺脫疼痛困擾。子宮內膜異位症高復發率 輕忽長期治療恐惡化為卵巢癌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僅造成難忍的疼痛,還可能導致不孕或惡化為癌症,影響生活甚鉅。成大醫院一般婦產科主任鄭雅敏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常發生於卵巢、輸卵管及骨盆腔腹膜,引起經痛、性交痛或骨盆腔疼痛等症狀,也有少數會跑到肺部,產生氣胸、咳血。根據報告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大約有0.72%的機率轉變成卵巢癌,對女性造成莫大的健康威脅,提醒女性朋友千萬別輕忽!鄭雅敏醫師說,子宮內膜異位症可分為藥物及手術治療,醫師會依照患者的狀況、症狀進行評估,並參照美國生殖醫學會的分級,制定適合的治療策略。無論採哪一種方式,患者都應該有接受長期治療的觀念,避免復發影響生活品質。以手術治療為例,雖然在清除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後,可緩解疼痛與阻止惡化,但若輕忽術後搭配長期藥物治療或是自行亂停藥,在兩年內有20%或五年內有50%的復發危機,其高復發率不容小覷。長期使用新型口服黃體素 降低復發有利未來生育成大醫院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吳孟興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一旦復發,不但疼痛的煎熬再次纏身,對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來說,還可能承受反覆手術傷害卵巢、未來不孕之苦。要想避免難以挽回的遺憾,選擇適合長期治療的藥物就相當重要。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較無過去雄性素或停經針劑藥物的副作用,患者也較願意持續用藥,若暫時沒有懷孕需要,可以長期使用不必停藥,有效降低復發率;若近期有生育計劃者,也可先以新型口服黃體素抑制病症,以利未來順利懷孕。吳孟興醫師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除了是育齡女性的大敵,有家族史、體重過輕及情緒容易緊張者,若出現經痛、性交痛或腹瀉等症狀,都應主動就醫檢查。接受治療後,必須維持每3個月一次回診追蹤,防止疾病復發或惡化,讓人生不再因子宮內膜異位症而影響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