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

口齒不清 恐為腦中風前兆!

口齒不清 恐為腦中風前兆!#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寒流急凍,高齡者要當心!一位 63歲女性有糖尿病病史,近日因為氣溫驟降,左側嘴巴突然歪斜,臨床檢查及電腦斷層確診為右側腦幹中風,入院治療後症狀恢復良好,但自主神經功能檢查呈現明顯自主神經功能不良。醫師提醒,突發性的口齒不清、面部及肢體無力、頭暈等症狀,須小心為腦中風。冬季中風人數明顯上升一倍寒流再度來襲,國民健康署分析台灣腦中風資料發現,中風發生時間以冬季時節最多,經急診入院腦中風病人數較一般季節明顯上升一倍以上。衛生福利部死因分析統計指出,腦血管疾病是國人10大死亡原因的第3名,最新統計資料顯示104年每10萬人口有47.6人死於腦中風。安南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蔡銘駿表示,天氣變冷造成腦中風患者明顯增加的致病機轉其中重要的原因為自主神經功能不良。當腦血管本身已有動脈硬化時,不適當的血管收縮或舒張可能進一步造成腦血管堵塞而引起缺血性腦中風。小心中風前有可能只出現類似腸胃不適症狀據最新研究顯示(2014年Journal of neurologic science),腦中風病人自主神經功能明顯不良,大血管堵塞的病人有約8成左右自主神經功能不良,腦部小血管堵塞之病人也有約6成自主神經功能不良。 自主神經功能不良較容易被忽略,心血管疾病患者、腦中風病史、65歲以上、糖尿病、巴金森氏症候群皆為自主神經功能不良的高危險群。蔡銘駿主任強調,自主神經功能不良者常見的症狀為頭暈、 腹脹、 眼乾、 心悸、四肢冰冷或感覺異常、黑矇症等,很多症狀容易被病人甚至醫師忽略,常常是病人暈倒才被發現有自主神經功能不良。蔡銘駿主任提醒,腦幹大血管完全堵塞前也可能只是出現噁心嘔吐類似腸胃不適症狀,因此症狀輕微並不表示身體沒問題,適時尋求專業才是上策。 

驚!心臟支架1年再阻塞率達30%

驚!心臟支架1年再阻塞率達30%#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冬天氣候寒冷,血管容易收縮,以致心血管疾病特別好發,一旦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最常採取的治療方法就是置放支架,藉此打通血管;而目前所使用的血管支架有一般支架、塗藥支架以及可吸收生物支架。然而,腦中風也常在冬天突然發生,此時若是要搶救腦中風,若須做核磁共振檢查,可得要先看你用的是哪種血管支架。 裝2種心臟支架後 不建議做核磁共振大千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智偉表示,心肌梗塞治療時所使用的血管支架,不論是普通支架或是塗藥支架,都是外來物,裝了這2種支架,不建議在6個月內做核磁共振,但是核磁共振在腦中風病人又非常需要,這就會有醫療上的兩難現象,而至於可吸收生物血管支架就沒有這困擾。 普通支架1年再阻塞率30%林智偉醫師指出,血管支架裝上後,第1年拿不下來,而且會一直刺激血管,普通支架1年再阻塞率是30%,即使是塗藥支架,1年再阻塞率可減少到3%,但是藥物釋放完了,支架仍然在血管內,血管內無法回復如正常人,仍然會有支架內再狹窄的問題。 可吸收生物血管支架 3年後可被身體代謝至於可吸收生物血管支架好處還不只能夠立即做核磁共振檢查,林智偉醫師一步指出,置放可吸收生物血管支架能使血管恢復原來大小,並且可以維持血管通透性,再加上服用藥物使膽固醇降下來,不會讓膽固醇卡在血管壁上,也可使血管恢復正常,而且可吸收生物血管支架可在3年後被身體代謝,又不會有支架在心血管中的問題。但是,這款支架目前尚無健保給付,必須自費。(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喝酒促進循環?中風風險增

喝酒促進循環?中風風險增#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農曆春節是親友歡聚的時刻,在傳統團圓日裡,佳餚美酒作伴,其實潛藏不少引發中風的高危險因子,又因天氣寒冷、溫差大,民眾喜歡大魚大肉、暴飲暴食,久坐不動加上生活作息不正常恐引發腦中風。定期量血壓、規律服藥、注意飲食新北聯醫神經內科主任陳三丰指出,腦中風在寒冷冬天是好發季節,天氣寒冷加上大吃大喝更容易增加發病機率,因此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血脂肪過高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應該定時測量血壓,規律的服藥,注意飲食的控制。當天氣逐漸變冷,血管就容易收縮,常常就在睡覺或是活動較少的時候,容易突然血塊塞住,造成一邊手腳無力,麻木的情形。腦中風嚴重度可以從最輕輕微的麻木,到最嚴重的昏迷,甚至死亡,而嚴重的中風常臥在床,也會讓家庭經濟上多了沈重的負擔。少抽菸可減少血管硬化的機會腦中風的預防在飲食上以少油少鹽,清淡的食物為主,少抽煙,就可減少血管硬化的機會,進而減少中風的風險,然而,一般人的觀念裡面,喝酒是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但是,喝酒卻容易導致中風,不可不小心。天氣冷,大家的活動力下降,天天都想窩在被窩裡,這時血液循環下降,就容易塞住,導致中風;因此,冬天的運動是十分重要的,只是運動也是要注意保暖和水份的補充,出門前多一件防風的衣物,運動完,多喝水,這樣便能減少中風的機會。陳三丰醫師提醒在春節期間,避免腦中風發生仍要以保持規則睡眠與運動,避免暴飲暴食、熬夜、長期坐臥不動。讓中風防範於未然,和家人們團圓過個健康安心年。 

醫訊/腦中風、腦創傷病友會聯合活動

醫訊/腦中風、腦創傷病友會聯合活動#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提醒民眾為中風的防治繼續努力,有鑑於腦外傷的病人也同樣面臨腦部功能受損後治療與復健的難題,希望能讓民眾更認識中風和腦創傷病人的需求,並藉由參加者傳播正確的知識,共同為預防中風及提升病人照護品質來貢獻心力。由神經內科主任張嘉佑及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慧娟醫師,帶大家認識治療重點,營養師莊湄喬也會教大家如何強化腦傷病人居家飲食的照護技巧,讓病友可以獲得足夠的熱量以供應日常活動及身體復健所需,來電奇美醫學中心社服部報名。活動名稱:腦中風、腦創傷病友會聯合活動時間:105年11月26日(星期六)上午08:30-11:30地點:奇美醫學中心第三醫療大樓一樓中庭(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901號)洽詢:社服部社工師賴俐均聯絡方式:(06)2812811轉52405     [email protected] 

顧好血壓 減少48%中風率!

顧好血壓 減少48%中風率!#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季節遞嬗之際,立冬即將來臨,正是腦中風好發季節,中風容易造成死亡或留下不可逆的後遺症,為多數人非常擔憂的疾病,根據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絡針(The Lancet)今年最新中風研究報告(INTERSTROKE STUDY)歸納出10大中風危險因子,其中血壓為其首,但若能控管好血壓,就能減少48%的中風機率。1/4以上沒有量測血壓高達1年的時間根據衛福部統計,18~39歲民眾,有28.8%沒有量測血壓高達1年的時間,52.4%對正常血壓的觀念也不足,高血壓自知率僅33%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表示,血壓是中風的危險因子,代謝症候群指標對中風預防至關重要,定期量測血壓與腰圍,透過改善運動與飲食習慣就能遠離中風等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年輕時就養成定期量測與管理血壓習慣一名50歲男性工程師,過去因為工作繁忙完全沒有時間運動,每天三餐外食,假日更無限制地攝取高熱量美食,直到發生中風後才知道自己除了肥胖外,還有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等衍生疾病,由於高血壓產生併發症需要10年左右時間,因此從年輕時就應養成定期量測與管理血壓習慣。台灣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台灣45歲以下年輕中風病人從10年前占整體患者的10%,近年來已上升到15%~18%,有鑑於台灣中風年輕化的趨勢,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提醒民眾應及早培養定期量測與管理血壓的習慣,並加強正常血壓值的觀念,不可輕忽其嚴重性。養成良好運動習慣可降低36%    依據國際知名期刊刺絡針(The Lancet Journal)最新的中風風險因子研究顯示,其中有9成中風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高血壓,若控制好血壓可減少48%的中風機率,養成良好運動習慣可降低36%,控制好血脂則可減少27%。                        

防癱瘓後遺症 把握黃金3小時!

防癱瘓後遺症 把握黃金3小時!#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腦中風常病發突然,沒有特別明顯的徵兆,等到癱倒在地上,即使趕快送醫,重則危及生命,更多的是造成各種後遺症,號稱「閃靈殺手」,對病人及家屬身心與經濟造成重大打擊,新北市協同轄內8家急救責任醫院,建置24小時全年無休的腦中風緊急醫療處置網絡,要在3小時黃金治療時間內有效阻止癱瘓後遺症。缺血性中風的比例高達80%中風可分為腦血管破裂的出血性中風,以及腦血管梗塞的缺血性腦中風,國內多家醫學中心統計,缺血性中風的比例高達80%,比出血性中風高出非常多,血栓溶解劑是把堵住血管的血栓溶解掉,讓腦細胞重新得到血液供應,對急性缺血性中風的治療上,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治療3個月 增加33%的機會復原臨床上,注射血栓溶解劑的病患在治療3個月後,可增加33%的機會復原到可獨立生活,甚至完全恢復正常,但靜脈血栓溶解劑要在發病的「3小時黃金治療時間」內,以及經神經專科醫師鑑別診斷確定,才能施打。8家醫院 腦中風緊急醫療處置網絡為了讓病人在黃金3個小時內,順利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新北市衛生局結合轄內急救責任醫院,包含亞東、雙和、慈濟、淡水馬偕、新店耕莘、部立臺北醫院,以及汐止國泰與恩主公醫院等8家急救責任醫院,建置腦中風緊急醫療處置網絡,提供24小時的即時照顧。有疑似腦中風的症狀 不要自行就醫民眾發現家人有疑似腦中風的症狀時,不要自行前往就醫,請立即撥打119,由救護車協助送至就近的腦中風緊急醫療處置醫院,預防中風就是規律生活、有恆運動、清淡的飲食、愉悅的心情、不抽菸、不酗酒等等,尤其家人有中風病史,更不能輕忽。

改善心病?血管支架恐致死

改善心病?血管支架恐致死#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心臟疾病僅次癌症,多年來一直高居臺灣前10大死因第2名,其中「冠狀動脈心臟病」不僅危險性高,病例數量也因人口老化及國人飲食西化而逐年增加,症狀較輕者可採用藥物治療,嚴重者則可能需要做血管繞道手術,或作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甚至置入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加以治療。1個月~3個月 會被血管內膜覆蓋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為第3等級醫療器材,是先利用氣球擴張撐開血管狹窄處,再將置於氣球導管上的支架引導至血管患部,由於支架對狹窄處提供支撐力,可讓血管保持管徑的擴張狀態,減少血管壁回縮或血管內層剝離,可維持血流暢通,一旦置入血管,1個月至3個月後會被新生的血管內膜覆蓋,不需手術取出,而是永久留在病患體內。出血、心律不整、腦中風併發症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的運用,提供患者開刀外的另一個選擇,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狀,但亦有其風險,包括可能有出血、心律不整、腦中風、心肌梗塞、腎功能惡化、過敏休克、死亡等併發症,一定要先經醫師就個人病情進行溝通、評估,才能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詳閱術前須知 醫師提供正確資訊食藥署提醒,病人在手術前請詳閱術前須知及手術同意書,醫師也要在術後提供正確的服藥及照護資訊,病患若有疑慮,須立即向醫師諮詢尋求協助,也可至食藥署網站的許可證資料庫,查詢產品相關資訊,另患者術後若發生醫療器材引起的不良反應,可通報衛生福利部建置的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 

地中海飲食 降低腦中風風險達40%

地中海飲食 降低腦中風風險達40%#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近年來最受國際肯定的飲食模式,就是以地中海沿岸地區傳統飲食為基礎的地中海飲食。和日本的傳統飲食相比較,地中海飲食的脂肪比重感覺相當高。它的效果真的很好嗎?以下就從最近的研究結果來思考它的效果。以地中海沿岸地區 傳統飲食為基礎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這個名詞,我想應該很多人都聽過吧!說到「Diet」這個字,用日文來說,總讓人感覺是減少飲食分量的意思,但是地中海飲食裡的「Diet」,指的是飲食內容的本身。因此,它有健康飲食的意思,不是減肥飲食的意思。地中海飲食是以希臘等地中海沿岸地區居民的傳統飲食為基礎的健康飲食法。由於這個地區的居民心臟病死亡的比例比較少,所以地中海健康飲食被研究出來,自一九六零年代開始廣受推薦。多攝取橄欖油、魚貝類、水果類地中海飲食的特徵,主要在於多攝取橄欖油、魚貝類、水果類、堅果類、蔬菜類,相對的,瘦肉及肥肉、蛋、乳製品、牛油、鮮奶油則是限制攝取或完全不攝取。酒類方面推薦紅酒。地中海飲食是不是具有預防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的效果呢?這個想法從以前就有很多研究者提出了報告。最近準確度較高的數字,出自於刊登在二零一三年四月《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醫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Ramon Estruch博士。該論文以心肌梗塞及腦中風危險性可能偏高的七千四百四十七位西班牙人為對象,分成只有低脂肪的營養指導群組,以及地中海飲食指導加上強化特級初榨橄欖油攝取的群組、強化堅果的群組,然後觀察各群組演變的情況。預防效果 腦中風方面尤其顯著該實驗原本預定做更長的時間,但是在平均觀察期間五年左右的時間點,已經有了明顯的差異,因此中途停止實驗。實驗並非失敗,而是指導地中海飲食的群組,明顯呈現了良好的結果。和強化堅果及強化橄欖油無關,和單純限制脂肪相較之下,地中海飲食的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的發生及死亡風險,幾乎降低了百分之三十。它的預防效果在腦中風方面尤其顯著,降低的風險達到百分之四十。對於腦中風的預防,效果明確到如此地步的飲食治療,在這之前從來不曾存在過。(本文摘自/讓人生病的醫學lie知識/上奇時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