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上班族再忙也能做!5段職場健康操

上班族再忙也能做!5段職場健康操#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員工是企業最珍貴的資產,員工的健康幸福,就是企業的競爭力!5月1日為國際勞工節,世界衛生組織呼籲重視身型對健康的危害,為導致疾病及死亡原因中可改變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與飲食不當、運動不足等可改變的生活型態有關。超過8成職場員工蔬果量攝取不足、半數以上運動量不足依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工作人口健康促進現況電訪調查」發現,國內職場員工超過8成(83.0%)每日食用蔬果量未達國民健康署三蔬二果建議量,半數以上(53.4%)未達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成年人每週應至少有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量,同時有近4成(39.2%)體重超標,其中包含24.7%過重與14.5%%肥胖。根據以上數據顯示,身體活動及健康飲食是職場亟需解決的健康問題。職場健康操搭配我的餐盤觀念 輕鬆擁有健康為了鼓勵員工在工作時也能增加身體活動,國民健康署107年發展「職場健康操」,內容分爲有氧、肌力、高強度間歇坐姿運動、高強度間歇站姿運動及伸展等5段,針對久坐不動的上班族及空間不足的職場環境,員工可在椅子上做健康操,提升身體活動。另外,民眾要以更簡單的方式達到均衡飲食,可透過國民健康署「我的餐盤」圖像概念,透過6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上班族即使忙碌也可聰明吃、快樂動,擁有健康的體態。健康為幸福之始 企業員工揪團減重歡迎公司加入推動健康職場的行列,請洽詢地方政府衛生局或撥打國民健康署北、中、南三區「健康職場推動中心」服務專線(北區02-27361661轉6521;中區03-5751006轉14、15;南區06-22231360),將有專人提供健康職場相關諮詢或職場實地輔導等服務。

劇烈運動死亡率高?醫籲運動過猶不及

劇烈運動死亡率高?醫籲運動過猶不及#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過去許多研究確立「心肺愈好死亡愈低」的關係,並和年齡無關;然而,最近的觀察性研究指出習慣性劇烈運動反而增加心血管不良結果。最少運動及最劇烈運動 都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曾耀賢醫師表示,劇烈運動雖然改善血液動力學,包括心室容積增加、左心室質量增加和自主神經張力改變,但新證據卻顯示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包括心房顫動、冠狀動脈鈣化、心肌纖維化以及主動脈擴張。劇烈運動和心血管事件間呈現U型關係,即最少運動和最劇烈運動都增加心血管事件。然而過去研究中獲得的運動量是從自我報告或問卷,運動量高低或頻率容易受到回憶偏差而影響結果。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這篇測量心肺功能是透過運動跑步機來估算代謝當量(METs),基於跑步機運動速度分成5組,包括菁英、高、高於水平、低於水平、低,作為運動強度指標,及更客觀來評估運動量和死亡關係。菁英組    (≥97.7百分位位)高      (75-97.6百分位位)高於平均水平 (50-74百分位位)低於平均水平 (25-49th百分位)低      (<25百分位位)有氧運動的增加 對健康的益處無上限平均追蹤 8.4年中,精英組比其他組別的存活率最高,調整傳統臨床風險因素,如心血管疾病或吸煙後結果相當。更重要的是,有氧運動的增加對健康好處沒有上限。過去研究指出,心肺功能愈好死亡率愈低,在這篇分組分析中,甚至在老年人(>70歲)和高血壓患者,運動強度屬於精英組和高強度組仍有最低死亡風險。曾耀賢醫師說明,此研究結果不僅強化有氧運動與眾多健康益處的相關性,而且還說明有氧運動減少長期死亡率的重要性。鼓勵民眾進行有氧運動,若有問題可諮詢專業醫師,提供最佳運動建議。

長者多外出社交 增進體能、情緒健康

長者多外出社交 增進體能、情緒健康#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家中的年長者活動量足夠嗎?擔心久坐影響他們的健康,就鼓勵身邊的年長者走出家門,多與他人互動吧!根據一篇2019年2月發表於《老年學期刊》的研究指出,花更多時間與不同人互動的老年人,體能會更活躍,情緒也比較健康。與周邊社會關係互動越多 越傾向更多身體活動該研究為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學者進行,研究者考量年齡、種族、性別、婚姻、教育和族群等因素,以300多位65歲以上,居住在奧斯汀市區的年長者為對象,進行為期一週的觀察,並邀請參與者配戴可測量身體活動的電子設備,於白天每3小時詢問一次他們從事的活動與社交互動。結果顯示,參與者在這3小時中,若遇見的人越多,從事活動的種類也越多,例如離開家、走路、與他人交談或購物。結果指出,與相識的人或周邊社會關係互動越多的參與者,越傾向從事更多身體活動、更少時間坐著或躺著、有更正向的情緒和較少的負面感受,有助提升年長者的認知能力及身體與情緒健康。多運動搭配社交活動刺激 對情緒健康及認知功能有幫助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劉嘉逸表示,過去研究已證實多運動有益身心健康,建立持續規律的運動習慣,對血糖、血脂肪、心肺功能、情緒、睡眠及認知功能皆有很大的幫助。從上述研究發現,多與他人互動、參加各種活動,不但可讓身體活動量自然增加,同時藉由社交互動中不同活動的刺激,對情緒健康及認知功能有更進一步的幫助。呼籲除了鼓勵長者運動,還可多鼓勵他們參加各式各樣的團體活動,不僅增加生活樂趣還能提升身體活動及社交互動,達到活躍老化的效果。後輩鼓勵高齡者外出 避免讓長輩感到增加照顧者負擔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上述研究證實日常生活的遭遇可增加高齡者活動水平並促進心理健康。通常高齡者和親密的朋友及家人相處,較容易有久坐看電視、閒聊情形,如果有機會到戶外,增加接觸人群,高齡者為了招呼、問候,會有較多身體活動產生。但隨著年紀漸長高齡者的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出現不願意、不方便、不喜歡外出走動是很自然的反應,建議家人從其動機著手,首先避免讓長輩覺得外出走動會造成家人的負擔,例如影響晚輩空閒時間、忙碌還要陪伴、擔心跌倒等。接著可試著在高齡者可活動的範圍賦予其任務,像是請長輩幫忙到市場買菜、到麵包店買三明治,藉此增加他們被需要的感覺及成就感。最後可鼓勵年長者分享,像是將買來的包子或是親友寄來的東西分送給鄰居、管理員。切忌生活中有過多口頭上的催促,易令其反感。葉雅馨主任呼籲,此研究結果可以應用於鄰里活動政策,透過社區力量及里長推動,有效增進年長者體能、促進好情緒。

只要健康不要膝關節炎 7招學起來

只要健康不要膝關節炎 7招學起來#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年來運動、健身風行,40幾歲的劉小姐是愛運動的熟女,每天健走或騎飛輪,放假還騎腳踏車。最近一個月左膝前側隱隱作痛,特別是上下樓梯時,擔心自己是否運動過度。就醫確診髖骨關節疼痛症候群(膝蓋前方的骨頭),好發於年輕、愛運動的年輕人。如果不好好保護膝蓋,可能使年輕的關節提早退化。無運動習慣者突然過量運動 易造成膝關節問題一般民眾都認為年紀大才會引起退化性關節!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許芳靜表示,有筋骨痠痛和膝蓋痛的現代人愈來愈多,很多都是動靜失衡造成,比如有些人沒有運動習慣或已有退化性關節炎,肌肉、膝蓋都很脆弱,突然運動過量,例如爬山爬太久,很容易引起腰部及膝蓋疼痛。另一些人則是運動過量,持續使用不當加上休息不夠,慢慢累積一些運動傷害,造成各種膝關節問題。膝關節是全身上下最容易發生傷害的關節,不分年齡。但如果平常就能好好保養,還是可以延緩關節的退化,即使年紀大了,仍可順暢使用。如果想減輕膝蓋的負擔,可把握以下幾個原則:1) 減重,儘可能維持標準體重。2) 少做長期蹲、跪的動作。3) 多訓練膝關節周圍的肌肉。4) 運動中感到不適立刻停下來,不要勉強。5) 充足的休息。6) 了解自己的極限,量力而為。7) 如果要運動,一定要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時間與量。規律運動增肌力、減重 降低關節負荷愈來愈多的研究證實,運動能增加氧氣和營養物質在關節組織的流動,促進新組織再生。規律的運動能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荷,進而減少關節的磨損,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許芳靜護理師提醒,但是已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應在從事走路或其他活動前,增加溫和肌力訓練,增強肌肉的能力,保護關節。

講座/癌友拉力帶運動班

講座/癌友拉力帶運動班#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研究發現,癌友規律運動,可降低癌症復發率、提升存活率,因此課程中將教導癌友如何使用拉力帶,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強度,對於程度較弱的癌友,只要運用坐姿、平躺等方式,也可達到伸展與肌力訓練的效果。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3/14(四)舉辦癌症講座,邀請康和敏老師主講「癌友拉力帶運動班」,藉由彈力帶使用訓練癌友的肌力,減少重心不穩或跌倒發生,活動參與對象以本院癌症病友為主,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1709。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友拉力帶運動班時間:108年3月14日星期(四)上午9:30-11:3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14樓第一教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講座/癌友拉力帶運動班

講座/癌友拉力帶運動班#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研究發現,癌友規律運動,可降低癌症復發率、提升存活率,因此課程中將教導癌友如何使用拉力帶,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強度,對於程度較弱的癌友,只要運用坐姿、平躺等方式,也可達到伸展與肌力訓練的效果。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3/7(四)舉辦癌症講座,邀請康和敏老師主講「癌友拉力帶運動班」,藉由彈力帶使用訓練癌友的肌力,減少重心不穩或跌倒發生,活動參與對象以本院癌症病友為主,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1709。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友拉力帶運動班時間:108年3月7日星期(四)上午9:30-11:3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14樓第一教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預防肌少症別只健走 阻力運動不可少

預防肌少症別只健走 阻力運動不可少#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我爸爸都吃很少,會不會有肌少症?」、「我連瓶蓋都打不開,是不是老了都會這樣!」台南市立醫院營養課課長張麗娟營養師表示,營養不夠、不愛運動或是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都是肌少症高危險群,肌少症會伴隨失能,造成生活無法自理、增加死亡風險。三餐平均分配補充蛋白質 如牛奶、黃豆、雞蛋、瘦肉張麗娟營養師表示,一定要有營養才能長肌肉,而最重要的營養素是蛋白質。65歲以上長者吸收蛋白質的能力較差,所以更要補充好的蛋白質,如牛奶、黃豆、雞蛋、瘦肉、黃豆類都含有增長肌肉的必需胺基酸—白胺酸,建議蛋白質應三餐平均分配,不要集中在某一餐。此外,不少長者認為年紀大應該少吃點,有的因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有飲食禁忌,或牙齒咀嚼功能變差味覺改變,胃口差食量小。建議兩餐中間及睡前補吃小點心,例如豆漿、豆花、牛奶、優格或一顆蛋,都是不錯的選擇。掌握每天2杯牛奶或優酪乳、優格,每餐自己掌心大小份量的蛋白質,營養足夠才會有力氣、長肌肉。有氧運動加阻力運動 每週運動150分鐘除了補充蛋白質營養,運動也不可缺少,需要有氧運動加上阻力運動。理想運動次數是每週5天、每次30分鐘、每週150分鐘為目標,可依照各人肌耐力程度,選擇自己適合運動類型。阻力運動方面,長輩可用裝滿水的寶特瓶當作啞鈴,作為負重訓練,或用彈力帶運動等;有氧運動方面,例如健走、游泳等。維生素D與肌肉強化有關,多一點戶外運動也可以從陽光獲取維生素D,增加肌力。張麗娟營養師提醒,肌少症可能造成生活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甚至生活無法自理及增加死亡風險,只要適量營養及運動就可增加肌肉,減少肌少症。

年後沒空運動?新運動指南:走路也行

年後沒空運動?新運動指南:走路也行#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春節期間放縱,餐餐大魚大肉,親友打牌打麻將、各種塞車及坐躺沙發看電視,9天連假下來,許多民眾腰間肉都肥了一圈,甚至因久坐腰痠背痛。雖然知道該運動維持健康,但是年後開工忙碌,又擠不出時間上健身房運動,該如何是好?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建議,參考最新版運動指南,強調運動生活化,簡單的走路、走樓梯都能達到運動目的,促進健康。運動生活化 別放過走路、家務、遛狗時間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睽違10年在去年底更新全民運動指南,最新版的運動指南強調將運動生活化,不一定要到健身房才算是運動。例如停車時,將車停到較遙遠的地方,增加走路的時間;遛狗;爬樓梯取代搭電梯;倒垃圾等,簡單、自然的運動效果,也可以促進健康的生活。根據體育署調查指出,台灣人不運動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時間、工作太累及懶得運動。但有研究指出久坐不動與心臟病、高血壓和死亡風險增加有關係。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全球每年超過320萬人死亡原因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久坐危害大 重點在起而行 就算1分鐘也有幫助運動的好處很多,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表示,運動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及高血壓等,也可降低罹患癌症、精神疾病的風險,提升睡眠品質。新版運動指南建議的運動時間沒變,仍建議每週至少2.5小時以上的有氧運動或1.25小時以上的高強度運動。周建文主任表示,過年期間有些人長時間坐在麻將桌上、沙發上,而開工後上班族也因久坐、長時間固定姿勢造成身體僵硬,長期下來造成身體很大的負擔。以前我們總認為運動至少要持續10分鐘,心跳持續達到一定程度才有效,但由於久坐造成的危害太大,因此鼓勵民眾站起來、多動,就算只有一分鐘,短時間運動也能帶來短期幫助,如降低血壓、減少焦慮和改善睡眠等。建議民眾不妨利用空檔離開座位,站起來走動。只要願意動,就算簡單容易的動作與行為,多動也會獲得身體給予的正向回饋。南投醫院也提醒心肺功能不佳者或有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史的民眾,運動前可諮詢專業醫師,針對個人情況,提供適合的運動處方。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