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運動、泡湯生熱 代謝「三濁」不生病

運動、泡湯生熱 代謝「三濁」不生病#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我們的身體是一個非常愛乾淨又積極殷勤維護體內環保的有機體,只要身體有足夠的能量,就會啟動新陳代謝的機制,清除積滯體內的廢氣(打嗝、放屁、皮膚散發體臭等)、廢水(排汗、咳痰、小便等)、廢物(大便),也就是中醫所說的「三濁」。運動、泡湯、喝熱湯 產生熱能排寒氣氣血暢通的人,大便小便通順,天熱或運動時會流汗,隨時在不知不覺中就放屁而不會腸胃脹氣,身體隨時做好體內環保,所以不容易感冒、生病。運動能促進氣血循環,產生能量;足部按摩、泡湯、喝熱湯……都能使身體產生熱能而啟動體內環保機制,代謝出「三濁」。了解這個道理,我們就明白為什麼運動流汗後身體感覺特別輕鬆舒暢。至於喝熱湯、跑步會流鼻水,按摩時表皮有螞蟻爬動的感覺、會打寒顫、散發異味等現象,都是身體在排出廢水、廢氣的反應。只有在提高體溫、產生熱能的前提下,身體才有排毒的能力。反之,吃冰、吹過多過冷的冷氣不會流汗,會將毒素累積在體內,而降低新陳代謝、免疫力,後患無窮。冰,吃不得啊!身體虛弱者或長期臥床 無法清除「三濁」身體虛弱者或長期臥床的人,氣血循環不好,新陳代謝差,常常有大小便不順暢、流不出汗、全身痠痛或說不出來的不舒暢感,都是因為身體沒有足夠的能量及時清除「三濁」所致。經常運動的人不容易感冒,不容易頭痛、筋骨痠痛,隨時體力充沛而身手矯捷,神采奕奕。有一位華裔老外朋友非常愛運動,也很愛喝冰水。我告訴他一些養生之道後,他試著改喝溫熱開水。但是每次喝了熱開水,他就開始不斷乾咳,於是又恢復喝冰開水,咳嗽反而立刻停止。這是身體排寒氣的反應。因為他愛運動,經常全身熱呼呼的又流很多汗,所以喝冰水帶來的寒氣一直被擋在呼吸道而沒有深入到肺部。一旦喝熱水,呼吸道就啟動﹁排寒邪﹂機制,而導致他出現乾咳症狀。(本文摘自/女人愛自己,從調養氣血開始/布克文化)

HIIT高效率 無器材居家就能運動

HIIT高效率 無器材居家就能運動#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生活忙碌的你是否上網搜尋過短時間高效率的運動方式呢?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簡稱HIIT)或許是您考慮過的方法之一。短時間內進行高強度訓練衝刺後,再以低強度訓練或完全休息,身體還未完全恢復時就接著進行下一組高強度動作。例如30秒高強度,20秒低強度,兩者交替進行,將心跳提高到最大心跳率,關鍵點在於衝刺時要盡最大的努力。健身教練Eva解釋,跑步是全然的有氧運動,HIIT則是混合高強度與低強度運動,是結合心肺跟肌力的運動項目,所以除了可以練到心肺之餘,也能練到肌力。訓練力道強勁 新手嘗試要注意由於HIIT的強度非常強,如果按照正確姿勢與衝刺力道訓練,完成後可能會出現頭暈目眩、甚至想嘔吐的情況,不適合沒有運動基礎的人來進行。Eva教練表示,不建議沒有肌力基礎的新手直接貿然進行HIIT。可以先進行3個月左右的基礎的心肺與基礎的肌力訓練,讓身體有一定的強度基礎後,再開始HIIT會是比較不會受傷的訓練方式。HIIT初體驗!無器材在家就能做已有體格基礎的人,可以從以下幾個在家就能做的動作開始。以下將動作分為低強度及高強度進行教學,在家就能自行組合,搭配出屬於自己的HIIT。高強度動作連續做足一定時間後,接著做低強度動作或短暫休息片刻,再接著做高強度動作。低強度動作動作1:首先把雙手舉高過頭,吐氣時雙手放下抬膝到胸前。動作2:雙手托在後腦勺,吐氣時抬膝,左手肘碰右腳膝蓋,右手肘碰左腳膝蓋。高強度動作動作1蹲Squat:臀部往後推,胸口稍微前傾,雙手側方於小腿旁,吐氣往上跳躍,下來時以上述姿勢蹲下,動作求穩不求快,確實做好每個動作。動作2高膝跑High Knee Run:相反的手腳輪替換邊舉起,假裝自己在跑步,由慢而快,動作紮實穩定後,核心用力,吐氣加速原地跑跳。(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運動前後應進食!蛋白、雞胸肉為首選

運動前後應進食!蛋白、雞胸肉為首選#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小孩發育得非常快,胃口卻很小,因此更需要少量多餐,或正餐間必須吃點心。我們對於嬰兒和幼童的經驗法則是,如果他們餓了,就讓他們吃!但等他們脫離了幼童時期,就轉換到一天三餐,最好是跟家人一起吃。在每餐之間可以吃點心撐過饑餓感,確保他們攝取足夠熱量和營養。然而須遵守點心指南。長時間工作可吃較多餐 至少間隔3、4小時工作了一整天,如果早起又晚睡,可能會需要吃四餐(甚至五餐)才有足夠精神。每餐之間請盡量間隔三至四小時,如果間隔太短,荷爾蒙可能會沒有足夠時間發揮作用。運動量高時 運動前後都應該進食假如運動量很大或很規律,可以吃三餐以上。尤其是參加高強度運動計劃、健身計劃或跑步、腳踏車等耐力運動時。在運動後多吃一餐是確保身體獲得額外營養和熱量,維持活動量的最好方法。計算好運動後的用餐時間(最好是在半小時內),也能讓你更快速有效地啟動身體的復原過程。你可以攝取相當於正餐份量、好消化的蛋白質,例如蛋白、雞胸肉或鮭魚;以及來自一些澱粉類蔬菜的碳水化合物,例如馬鈴薯、白胡桃南瓜或橡實南瓜。(不用擔心添加油脂—這對運動後餐點而言較不重要。)接下來,過一小時至一個半小時後,再吃平常的正餐。也贊同在運動前吃點心,讓你的身體知道要開始運動了。在運動前的15至60分鐘,吃一小份蛋白質和一點點油脂,但不要攝取碳水化合物。可以吃水煮蛋和一小把夏威夷豆,或肉乾配一些酪梨。如果你一早起來就先做運動,最好先吃點東西。(本文摘自/The Whole 30,30天全食療法/常常生活文創)

巴金森氏症判斷分期?運動重點報你知

巴金森氏症判斷分期?運動重點報你知#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巴金森症氏症患者常見的動作問題,包括動作徐緩與動作不能:起動困難、動作轉換與動作交替困難、動作幅度小、「凍結」狀態;肌肉僵直、疼痛、易疲勞、屈曲體態;肢體震顫、姿勢性震顫;吞嚥與說話困難;平衡障礙:準備與反應皆不足;行走障礙:小碎步曳步向前衝;跌倒高風險。下面這張分期表,可以了解巴金森氏症在不同分期的症狀與運動治療處方:第1-1.5期病友要做「預防性運動」,目標是促進體適能,預防與延緩退化的開始。第2-2.5期身體兩側的肢體與軀幹都會開始動作變慢或僵硬,會加入「矯正性運動」,就是轉位的教導,包含床上翻身、坐起、站起、坐下等;及姿勢、平衡、步態、手臂伸取與手掌抓握等動作的加強訓練等;而這時期後的病友也大部分已開始服藥。第3期病友的平衡感開始受影響,常會覺得一不注意,就要跌倒,所以這時會更強調各種平衡運動的練習,避免跌倒。而這運動,會包含坐姿與站姿下的平衡運動,以及動作中的動態平衡。第4期到了第4期,病友可能開始出現失能的狀態,我們會開始加入「代償性運動」。代償性運動是指採用較簡單省力的方式、用輔具、由他人協助,或用其他心智策略的方式來完成動作與運動。重點在於即使病友不能完全獨立自主執行所有動作,病友仍有參與運動與日常生活功能性活動的機會;執行時也會更注意運動時的安全與平衡性問題,避免跌倒或太疲倦。為因應病友會開始出現的失能狀態,我們會開始加強照顧者教育,指導家人或照顧者,如何正確且較省力的協助病友做運動或完成日常生活的活動,讓病友覺得日常生活的參與仍是很有意義。第5期因為病友失能得更嚴重,常需使用輪椅代步,甚至會長久臥床。除了繼續強調代償性運動與照顧者教育以外,還要特別加強「口腔動作」與「吞嚥功能訓練」及「口腔清潔」,還有「呼吸肌功能訓練」,每兩小時翻身或移位以避免褥瘡等。不過,這通常是被診斷為巴金森氏症十多年後的狀況。(本文摘自/物理治療師教你巴金森氏症病人的運動/大塊文化)

巴金森氏症多運動就好?醫:亦需用藥

巴金森氏症多運動就好?醫:亦需用藥#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物理治療師是如何幫病友設計量身訂做的客製化運動處方箋?一般的原則是,物理治療師會依據病友的巴金森氏症Hoehn and Yahr(宏恩亞爾)分期與臨床評估的結果,來為病友制訂客製化的運動治療處方。因為隨著病程的進展,病友會出現不同的臨床症狀與動作問題,所以針對不同期的巴金森氏症病友,運動治療的目標與處方內容會有所不同。規律、適當運動減緩退步 但無法治癒此外,物理治療師還會考慮病友的其他病史,所以即使是巴金森氏症分期為同一期的甲乙兩位病友,他們的運動治療處方也不一定完全相同,因為適合甲病友做的運動未必適合乙病友,反之亦然。的確,已經有許多醫學報告顯示,規律與適當的運動可減緩巴金森氏症病友功能上的退步,與減慢病友增加用藥劑量或服藥頻率的速度。但是因為這個病是退化性的神經疾病,跟失智症一樣,目前無論是用藥物還是靠運動,都是無法治癒的,只能減緩其退化速度。巴金森氏症影響生活 會開始服藥改善當巴金森氏症的症狀,開始明顯影響到病友的日常生活時,醫師會開始開藥給病友。病患也會發現服藥大約30分鐘-90分鐘後,動作明顯改善,而短效藥物的藥效大約維持4-5個小時左右,到後期可能藥效更短;藥效停止之後症狀又會出現。到那時,即使已服用藥物來改善症狀,病友還是要規律運動,因為規律運動加上規律服藥,才能較有效的延緩退化,讓患者維持較好的動作功能與生活品質,比只靠藥物或只靠運動都好。(本文摘自/物理治療師教你巴金森氏症病人的運動/大塊文化)

運動比不運動 更可以消除疲勞!

運動比不運動 更可以消除疲勞!#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我想各位當中有很多人都曾有以下的經驗。當疲勞累積時,人就變得容易發怒,疲勞與壓力會讓自律神經呈現混亂,因此人累積疲勞當然就容易發怒。為了控制怒氣,就要每天下工夫自我修復,以免疲勞累積,這點很重要。所謂的自我修復,其實並不需要特別的道具。一旦自律神經可以重開機 就可以恢復精神集中力為了有效地自我修復,我建議把所有的活動以30分鐘為單位來分割,然後化為行動。因為30分鐘不會太長也不算太短,是整頓一項工作剛好夠用的時間。過了下午四點,我想很多人就會因為疲倦導致工作停頓不前,但是即使如此還是得繼續手中的工作。我通常在這時候會設法休息30分鐘。設定鬧鐘或計時器,剛好就在30分鐘內,什麼都不做、只是放空自己。這樣做之後,自律神經就趨於安定,30分鐘後身體就可以重新開機。當然無法消除全部的疲勞,但是一旦自律神經可以重開機,就可以恢復精神集中力。夜間做點輕微的運動如散步 可解除肌肉僵硬至於解除因工作產生的疲勞的方法,我的建議是晚間走路30分鐘。在吃過晚餐到就寢之前,請以緩慢的速度走路。我大概都是以30分鐘走完大約兩公里的路程。或許有人會擔心工作之後已經累了,回家之後根本沒有體力可以運動,但是晚上運動好處很多呢!白天會因為工作感到疲累,主要是長時間採用相同的姿勢導致肌肉僵硬、血液循環變差的緣故。如果在夜間做點輕微的運動如散步,就可以解除肌肉僵硬,末梢血液循環也會變好。結果是運動反而比不運動更可以消除疲勞。就實際測量的數據來看,利用晚上運動比不做任何運動,夜間的睡眠品質更好。在睡眠時間內消除疲勞的效果也比較高。但是請不要從事太劇烈的運動。例如,可以散步但不要慢跑。晚上是副交感神經應該活絡的時刻,如果做劇烈運動會導致交感神經活躍,產生反效果。走路時也建議選擇安靜的場所,以免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本文摘自/打造身體一生不動怒的方法/天下雜誌出版) 

運動訓練的痠痛 反能幫助進步?

運動訓練的痠痛 反能幫助進步?#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人類在運動、學術、商業、藝術和其他競爭領域中茁壯成長。不論輸贏,我們都在學習、精進並且替未來的進步設定參照點。藉由在健身房多做一組訓練動作,或是跑三英里的時間少那麼五秒鐘,我們和他人競爭,也和自己競爭。運動訓練的發炎性疼痛 是休息而進步的預告疼痛在打磨我們的競爭優勢時非常重要,它讓我們知道自己可以進步到什麼程度,以及何時該屈服。跑到最後一英里時,或是做最後一組健身動作時,你會感受到乳酸的灼熱感(發炎性疼痛),你知道自己已經接近體能的極限。疼痛的感覺告訴你,你可以再撐一下,然後就要休息,好讓訓練的效果極大化。當你逼迫自己逼近不舒服的閾限,你的肌肉會有輕微的撕裂傷。只要休息,它們就會變得比之前更強壯。在追求這種進步時,疼痛不可或缺。高爾基氏腱器 幫助了解伸展極限高爾基氏腱器是感覺接受器,在我們伸展軀體時,它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極限。沒有這個腱器的提醒,我們可能延展肌肉過了頭,導致肌肉撕裂甚至損傷關節。疼痛可以校準伸展和收縮動作,讓我們安全地停留在兩個極端之間。為了坐收運動後伸展的成效,你必須緩和地將自己逼近疼痛設定的界限。如同班傑明.富蘭克林在那篇經典文章〈致富之道〉中提及的:「所以,何必期盼時局變好?只要我們好好努力,時局就會變好了。勤奮不必靠希望,靠希望過活的人得餓死。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付出了疼痛的代價,我們獲得成長與收穫。「無勞不獲」這話出現在很多脈絡中,在運動領域中尤其適用。(本文摘自/為什麼痛?哈佛疼痛專科醫師與你一起面對這場孤獨的戰役/寶瓶文化)

想要不怕冷 先增加腿部肌力

想要不怕冷 先增加腿部肌力#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要讓身體不怕冷,肌肉非常重要,因為人體的熱有四成是由肌肉製造。本來女生的肌肉量少於男生的,天生就比較怕冷,再加上有些女生沒有運動習慣,肌肉無力沒辦法產生熱能,體溫當然低。腿部肌肉弱 無法將血液的溫暖送至全身此外,身體的熱會隨著血液運送至全身,其中腿部肌肉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像幫浦一樣,負責把聚積在下半身的血液輸送到身體各處。如果腿部肌力太弱,就算心臟流出的血液是溫暖的,也無法送至全身,身體自然是冷的。總而言之,肌肉和體寒密切相關,運動不足引起的肌肉無力就不用說了,肌肉緊繃、僵硬也會妨礙正常功能的運作。要讓身體暖和,除了鍛鍊肌肉外,多做伸展、增加柔軟度也很重要。骨盆歪斜可能影響體寒此外,骨盆的開合力也影響體寒甚鉅。女性的骨盆會隨著月經週期和一日作息不斷重複開合的狀態,藉此調節體溫。倘若因壞習慣或姿勢不良造成骨盆歪斜,骨盆的開合力就會下降。為了讓骨盆能正常運作,首先要把骨盆調整正常,這樣白天的體溫才能隨著自然節奏上升。祛寒重點 身體的熱約有四成靠肌肉產出,腳部肌肉則負責把血液輸送到全身。 鍛鍊肌肉、消除緊繃可以產生熱能,加速血液循環,達到祛寒效果。 藉由鍛鍊攸關體溫的骨盆開合力,可讓白天體溫明顯上升。(本文摘自/祛寒治百病/出色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