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落實控糖3招 運動部位別打針

落實控糖3招 運動部位別打針#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定期服藥、控制血糖、維持體重是大部分糖尿病友每日的功課,大部分的病友因為容易疲倦,或者認為每日的勞動已經足夠而忽略運動,然而運動不只能夠協助控糖,也可協助高血脂的糖友降低血脂、降低心臟血管等慢病併發症的風險,高危險群的病人也能利用規律運動讓自己避免進入糖尿病階段。行動不便、無法久站 可累積分次運動鄧琇云護理師表示,「用藥、飲食、運動」是控糖3大招,但大部分的病人都只做到前2項,忽略定期活動帶給身體的好處。若是從來沒有運動習慣的糖友,藉由漸進式運動,從一次10分鐘開始,慢慢拉長至一次半小時,可減緩肌肉萎縮速度,如果有行動不便、無法久站的病友,也可以用累積的方式分次運動。病友可以練習每周運動3~5天,每次運動至少累計半小時,運動強度約為有點喘但仍可以好好說話的程度,不用一定要跑到流汗,門診時可與醫師討論運動種類及強度,護理師也會依照病友狀況設計運動類型。一般來說運動會包含3部分:1) 柔軟跟伸展/因為運動前後要避免運動傷害,要做柔軟操,約10分鐘的暖身2) 主要運動/主要運動可分為有氧運動與肌力運動。‧ 有氧運動快走、跑步、游泳、自行車都可以幫助訓練肌群,膝蓋不好的病友也可以用水中走路來達到同樣效果,有氧運動建議持續30分更有效。‧ 肌力運動如推牆壁、倚靠牆壁深蹲、彈力繩或是自己做的啞鈴,這類的阻力運動,都可以幫助增加肌肉力量,減緩肌肉無力現象。3) 緩和運動/一輪運動結束後,可以藉簡單動作舒緩拉扯過的肌肉。在運動部位打針 恐間接導致低血糖鄧琇云護理師提醒,盡量不要空腹運動,運動時機也最好選在飯後1至2小時,運動時要攜帶糖果預防低血壓,運動時應攜伴出門,另外,每日定期注射胰島素的病人,在打胰島素的那一餐要記得避免在運動部位打針,打針在運動部位,容易讓胰島素作用加速,導致低血糖。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運動強度規律運動不只能夠強健身體,對糖友來說,是一項能預防疾病惡化的緩衝,只要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運動強度,慢慢加強並變成一種習慣,只要長期維持下去,每位病友都能夠輕鬆控糖!

運動不嫌晚!APP一手掌握健康

運動不嫌晚!APP一手掌握健康#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運動永遠不嫌晚!運動好處多,現代人運動量少,因為行動裝置的興起,每天都在室內,姿勢不良、體脂率高是許多人的通病,現在除了運動裝置外,許多手機應用程式也能幫助簡單紀錄,動得更健康!65歲以上之長者的失能率為12.7%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為了讓市民享有健康的長壽生活,新北市增加免費健康檢查項目,並透過衛生所、運動中心針對運動、營養提出專業處方,配合下載「新北動健康APP」個人健康小秘書,讓身體動得更健康。健康管理科長林惠萍表示,長壽不等於健康,根據統計,65歲以上之長者的失能率為12.7%,長者失能主因是慢性病,比例高達88.7%,其中,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又是衰弱症老人的共病症,而國內外的研究都指出,運動可以延壽、降低癌症、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甚至減少死亡風險。保存完整檢驗資料、監控數值因此,新北市自去年起在免費老人健檢增加肌耐力檢測,就是希望儘早發現異常,然後協助到醫療院所、衛生所、國民運動中心,透過專業設計運動內容、輔導營養飲食,來減緩或預防衰老,並結合各局處推廣到各基層社區,讓大家活得長壽、吃得營養、動得健康。衛生局也推出「新北動健康APP」,不僅可以個人化飲食及運動量並保存完整檢驗資料,更可隨時監控身體數值狀態,可以成為您個人的小秘書,能更簡單的一手掌握運動。

沒運動睡不飽 中壯年流感率升

沒運動睡不飽 中壯年流感率升#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返鄉潮等於流感潮嗎?流感高峰為每年年底至隔年3月,根據疾管署統計數據指出,除了2歲以下幼兒及65歲以上老人為流感危險族群,上個流感季造成許多中壯年重症甚至死亡,25歲以上重症致死率皆逼近8%,流感有開始侵襲中壯年的趨勢。免疫力降 可能增加感染流感機率冬季流感潮加上年節將近,進入返鄉旺季的同時,因南北人潮交替、人潮多,交通時也必須長期處於密閉空間內,病毒易擴散,加強免疫力是維持健康的首要任務,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表示,免疫力下降將可能增加感染流感的機率,施打流感疫苗、日常作息、運動、及完整營養是提升免疫力是最直接的方式。上班族外時多為空熱量楊承樺營養師指出,根據2015年飲食認知/行為調查,上班族外食多為空熱量,達到國健署每天蔬果579飲食建議的僅有1成,而國民營養調查顯示,能協助免疫力提升的8大營養素中,對於免疫細胞製造與代謝尤其重要的維生素E和鋅,全民卻普遍缺乏近8成!中壯年感染率與死亡率有提升的趨勢據疾管署數據顯示,2016年卻出現25~64歲單周就診高達7萬人次,49歲以下單周有40人因流感與肺炎死亡的統計,雙雙突破2008至今歷史新高!陳欣湄醫師呼籲,不論身體狀況如何,民眾都切勿大意。另外,壯年人多自以為年輕力壯、免疫力強不易發病,實際上感染率與死亡率有提升趨勢,現代上班族工時長,沒空規律運動,睡眠亦不充足,多數無法完整攝取一天所需的營養素,這些都有可能會降低免疫力。

真的!多運動可降癌症死亡率

真的!多運動可降癌症死亡率#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般人都認為,癌症是無法逃脫的命運,但其實癌症是能夠預防的疾病。1996年,根據哈佛大學癌症預防中心發表的數據顯示,癌症的死因中吸菸佔百分之30。生活習慣佔癌症死因百分之68飲食佔百分之30;運動不足佔百分之5;飲酒佔百分之3,生活習慣就佔癌症死因的百分之68,也就是說,改善生活習慣的話,我們就能夠預防癌症的威脅。雖然運動和癌症的關係僅僅百分之5,但這裡有項饒有趣味的研究。內容為檢測9千位男性的運動能力,並調查他們十八年後因癌症死亡的比率。結果發現運動能力愈高的人,因癌症死亡的機率愈低。順便提一下,這裡的運動能力是指長時間運動也不會精疲力竭的持久力。增加持久力、體能的運動 能降癌症風險高持久力受試者的死亡率,是低持久力受試者的3成左右。持久力高也就表示,他們有著運動習慣,而且不是追求瞬間爆發力的運動,是長時間持續的運動。換句話說,從事像超慢跑這種增加持久力、體能的運動,能夠降低因癌症死亡的風險。根據美國國立研究發表的數據顯示,運動平均能減少百分之30至50的大腸癌患有率。大腸中的糞便能順暢排泄,大腸癌的風險也就變低。事實上也有人說,體力不佳的人有便祕的傾向,比較容易罹患結腸癌。這對因飲食習慣改變而增加大腸癌患有率的日本人而言,是不容小覷的問題。超慢跑增加體力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並不只限於預防癌症,許多實驗都證實,從事提高持久力的運動,也能增強身體的免疫力。為了保護身體不受各種傳染病侵襲,藉由超慢跑增加體力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摘自/超慢跑入門/商周出版)

難入眠?試試睡前6小時運動

難入眠?試試睡前6小時運動#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你晚上不容易入睡,也有可能是因為,你只是還不夠累。會不會是你白天花太長時間午睡了?正常來說,生理時鐘會鼓勵你在下午睡1個20分鐘的小覺,如果你睡得比20分鐘還要久,就可以考慮縮短你的午睡時間。睡前6小時運動 對睡眠特別有幫助某些運動確實能幫助睡眠。不過,如果要儘可能增加你晚上入睡的機率,每週必須至少進行總計2個半小時的中度有氧運動,或是至少做1小時又15分鐘的激烈運動。研究也顯示,在睡前6個小時運動,對睡眠會特別有幫助,部分原因是因為運動會讓身體發熱且流汗,最好花點時間讓身體完全降溫後再入睡。最後,如果你不愛去健身房又不喜歡跑步,也別擔心,近年來已有許多研究證實,做瑜珈或打太極拳對於睡眠品質也很有幫助。想睡是因為他們在心理上感到疲倦如果你花一整天躺在沙灘上,可能會比平時更容易想睡。許多人認為這個奇怪的現象,是因為「海風」具有神奇的魔力。不過,英國羅浮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的教授吉姆?霍恩(Jim Horne)卻不這麼想。霍恩認為,人之所以想睡,是因為他們在心理上感到疲倦,而不是因為生理上的疲勞。根據霍恩的說法,當你到海邊度假時,你的大腦會因為接觸到新的景象與聲音而忙得不可開交,這就是讓你感到疲倦的主因。解決睡眠問題 比平時提早15分鐘起床為了證實這個理論,霍恩在實驗中,安排一群自願的受試者在無聊的大廳中走上天,而另一群受試者則出外觀光。雖然2組人馬消耗了同等的精力,但出外觀光的受試者卻明顯地感到比較疲勞。所以,如果你想好好睡個覺的話,就別待在家裡。出門逛街、觀光,或是去看看新的展覽吧!雖然這聽起來可能有點愚蠢,但許多人真的是因為不夠累所以才睡不著。解決睡眠問題最快的方法之一,就是比平時提早15分鐘起床。如果這樣還沒有效的話,可以試試這個叫做「控制睡眠時間」(restrictive sleeping)的作息方式。這個方法雖然困難,但很有效。白天不午睡 在你起床前6小時上床睡覺剛開始的幾天,白天不要午睡,然後在你預計起床的前6小時上床睡覺。持續把你的睡眠時間記錄下來,5天後就可以用你的平均睡眠時間除以平均躺在床上的時間,計算出你的「睡眠效率」。於是,假設你實際睡了5小時,但躺在床上的時間有6小時,你的「睡眠效率」就會是0.83。如果你的睡眠效率高於0.9,在接下來的5天就提早15分鐘上床睡覺。相反地,如果低於0.9,就晚15分鐘上床睡覺。持續進行,直到你每天可以睡7到9個小時,且「睡眠效率」保持在0.9。(本文摘自/睡眠學校/三采文化出版)

脖子壓力大 每天跳繩保健康

脖子壓力大 每天跳繩保健康#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只要好好鍛鍊上半身與下半身肌肉,就能利用背肌、腹肌與大腿肌肉,協助支撐頭部的重量,分擔脖子承受的壓力。運動時要考量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體力,千萬不可勉強。每天做5分鐘、10分鐘都可以,貴在養成習慣,假如時間充裕,每週從事2次運動,每次做30分鐘到1小時,護脖效果更好。常跳繩可矯正身體姿勢接下來,我將介紹幾個有益脖子健康,可輕鬆養成習慣的運動。很多人不知道「跳繩」對脖子很有幫助。絕大多數人小時候玩跳繩,長大就不玩了。由於跳繩時必須抬起頭才跳得高,因此常跳繩可自然矯正身體姿勢,有益脖子健康。剛開始以一天跳2至3分鐘、每次跳100下為目標,習慣後增加到5分鐘以上,目標要養成每天跳繩的習慣。跳繩時必須抬起頭 可矯正脖子健康另一個可輕鬆持續的運動是廣播體操和電視體操。這些體操可在短時間內運動全身,也不會造成身體過大負擔,而且每天在固定時間播出,很容易養成習慣。唯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步調持續下去,若轉動頭部或肩膀時感到疼痛,千萬不要勉強自己,應立刻休息。此外,游泳與氣功也是有助於脖子健康的運動。水中有氧 可發揮高度運動效果游泳屬於全身運動,可以鍛鍊到下半身、前方與後方肌肉。加上水中有浮力,運動時不會造成脖子負擔。不過游蛙式時必須抬起脖子,反而會對脖子形成壓力,最好避免。其他像水中走路或水中有氧(在水中從事的有氧運動),也不易造成脖子負擔,可發揮高度運動效果,不妨嘗試看看。(本文摘自/改善脖子僵硬,身體90%的疼痛都會消失/采實文化出版)  

80%肥胖兒 愛看電視害的!

80%肥胖兒 愛看電視害的!#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近年,美國兒科醫學界持續呼籲成人不要讓未滿兩歲的孩子看電視,但似乎只在父母心中起了小小漣漪,現在仍然有近90%的美國小孩2歲之前每天看電視一到二小時,臺灣的現象也差不多。近日澳洲政府釋出將制訂法律限制兩歲以下孩子看電視的訊息,雖然尚未定案,各方阻力也是重重,但我仍然十分敬佩澳洲政府對國家幼苗的重視。看電視可能減少發展語言能力的機會2009年澳洲政府委託墨爾本皇家兒童醫院製作的《活力成長》(Get Up and Grow)手冊,是一本鉅細靡遺的育兒指引,其中有關看電視的問題只是諸多內容當中的一小部分。手冊中提出禁止幼兒看電視的原因,包括可能減少他們從事遊戲、社交接觸與發展語言能力的機會,視線定焦於平面螢幕會影響視力發展,以及減少專注力的時間。在先進國家,看電視成了孩子除睡覺外花費最多時間的活動。美國兒科醫學會早已建議(沒有禁止,只是建議)2歲以下孩子不要看電視,2歲以上孩子每天不得超過2小時,且只看優質兒童節目。不同的是,澳洲政府因使用「禁止」的字眼,引起較多關注。看電視解決問題 只會惡性循環為何專家學者苦口婆心勸導父母別讓小小孩看電視,卻起不了作用?實在是現代父母太過忙碌,為了得到喘息的時間,只好將孩子交給電視保母。也有些父母抱怨,空氣汙染嚴重、社會事件頻仍,家長還能帶孩子去哪裡?藉此合理化幼童看電視的行為。更有父母認為自己也是看電視長大的,也沒有變笨。父母的這些想法,反映了現代社會的問題,照顧者的無能為力,雖然情有可原,但以看電視來解決問題,只會造成惡性循環。當孩子從不當的電視節目中養成暴力、攻擊行為,再想管教孩子就事倍功半了。到底看電視對幼兒的影響是什麼?我們可以從3個面向分析:• 電視影像本身的影響1) 聲光刺激/電視螢幕的閃爍光影、變換畫面、快速剪接等聲光效果,對幼兒正在發育的大腦不利。2) 影響視力發育/嬰幼兒時期視力還未發育良好,他們需要東看西看,獲得全視野的發展,而看電視會讓幼童的視線集中在一個框框內。另外,幼兒事實上是有點「遠視」,因此無法看清楚電視上的內容,當然就無法吸收所謂能「促進大腦發育」的資訊,反而會影響視力的正常發育。• 節目內容的影響1) 語言發展遲緩/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可以跟著電視學語言,但是孩子從生活環境裡學語言會更快。電視是單向的「聽」,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的對談與互動,反而可能造成語言發展遲緩。2) 無法專注/當孩子適應了電視的過度刺激,現實生活中的刺激就顯得平淡,也就引不起他的興趣和投入。根據研究,三歲以下的孩子電視看得越多,到七歲時,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焦躁不安、衝動的機率越大,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孩子在其他房間遊戲,電視的背景聲音也會影響孩子遊戲的專注力,增加衝動行為的機率。3) 認知或閱讀障礙/雖然有實驗證明《芝麻街》(Sesame Street)之類的兒童節目對三歲以上的孩子是有幫助的,但對於三歲以下的孩子效果卻恰恰相反。研究顯示,三歲以下的孩子每天看電視的時間越長,他們的閱讀能力和理解力也越差。看到一串數字,能夠記住的長度也不如同齡孩子,這些能力的下降都會影響日後的學習和成就。4) 價值觀扭曲/卡通中的暴力行為,可能會讓孩子模仿;充滿商業行為的廣告,也會誘惑孩子消費,扭曲孩子的價值觀。• 電視造成間接的影響1) 親子關係疏離/幼兒花費過多時間看電視會大幅減少與家人的言語互動。研究顯示,打開電視會讓家庭減少80%以上的語言溝通。雖然有些父母會陪孩子一起看電視,但此時的父母多數是為了休息,而很少和孩子互動、學習,處於「人在心不在」的狀態,不但無法增進孩子的身心成長,反而錯過孩子重要的發展階段,虛擲寶貴的親子時光。2) 運動不足/全世界的肥胖兒都在增加,電視與垃圾食物難辭其咎。長期看電視的孩子運動不足,容易肥胖,也容易懶散、被動。研究證明,肥胖兒中除了10%是疾病引起,10%是家庭遺傳,剩下的80%皆屬單純性肥胖,其中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愛看電視。剝奪其他活動的時間:嬰幼兒階段是腦功能發育階段,需要均衡的腦部刺激,才能衍生更多的腦神經迴路與連結,如果長時間看電視,相對的就減少了玩沙、溜滑梯、扮家家酒、玩黏土、畫圖等活動的時間,而這些活動對孩子的全面性發展很重要。有些父母會想提供教學光碟讓孩子觀看,是誤以為這些影片對孩子的大腦發展有益。然而根據研究,兩歲以下的孩子,不論觀看哪種教學光碟,皆無法使孩子更聰明,反而增加上述所提及的不良影響。多數研究還是建議,幼兒三歲以上才可以看電視,傷害較小,但仍需注意每天應以一小時為限。(本文摘自/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時報出版)

夜間運動30分 有效解除疲勞

夜間運動30分 有效解除疲勞#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想各位當中有很多人都曾有以下的經驗,當疲勞累積時,人就變得容易發怒,疲勞與壓力會讓自律神經呈現混亂,因此人累積疲勞當然就容易發怒,為了控制怒氣,就要每天下工夫自我修復,以免疲勞累積,這點很重要,所謂的自我修復,其實並不需要特別的道具。30分鐘放空自己 自律神經就趨於安定為了有效地自我修復,我建議把所有的活動以30分鐘為單位來分割,然後化為行動,因為30分鐘不會太長也不算太短,是整頓一項工作剛好夠用的時間,過了下午4點,我想很多人就會因為疲倦導致工作停頓不前,但是即使如此還是得繼續手中的工作,我通常在這時候會設法休息30分鐘。設定鬧鐘或計時器,剛好就在30分鐘內,什麼都不做、只是放空自己,這樣做之後,自律神經就趨於安定,30分鐘後身體就可以重新開機,當然無法消除全部的疲勞,但是一旦自律神經可以重開機,就可以恢復精神集中力。夜間輕微運動 可以解除肌肉僵硬至於解除因工作產生的疲勞的方法,我的建議是晚間走路30分鐘,在吃過晚餐到就寢之前,請以緩慢的速度走路,我大概都是以30分鐘走完大約2公里的路程,或許有人會擔心工作之後已經累了,回家之後根本沒有體力可以運動,但是晚上運動好處很多呢!白天會因為工作感到疲累,主要是長時間採用相同的姿勢導致肌肉僵硬、血液循環變差的緣故,如果在夜間做點輕微的運動如散步,就可以解除肌肉僵硬,末梢血液循環也會變好,結果是運動反而比不運動更可以消除疲勞。血液循環變好 自律神經的活動會改善利用晚上運動比不做任何運動,夜間的睡眠品質更好,在睡眠時間內消除疲勞的效果也比較高,但是請不要從事太劇烈的運動,例如,可以散步但不要慢跑,晚上是副交感神經應該活絡的時刻,如果做劇烈運動會導致交感神經活躍,產生反效果,走路時也建議選擇安靜的場所,以免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大家總認為早上運動比較好,不過就結論來看,晚間運動的效果比早上來得好,因為早上運動可是伴隨著許多風險呢!早上是交感神經較活躍的時刻,此時血管收縮、肌肉較僵硬,因此比較容易受傷,以前很多運動部門都喜歡在早上練習,但是因為受傷的風險很大,目前多數的案例顯示,最早至少也要超過早上10點,才開始展開晨間練習。早上運動 容易變得焦慮早上是最容易發生心肌梗塞的時刻,跟醫療有關的人應該都知道,早上運動是相當危險的,早上做運動還有一個缺點,到了開始工作時身體也開始感到疲累,我過去也曾試過早上運動,但是因為在疲倦的狀態下上工,明顯感覺到工作的精準度下滑了,因為疲勞,所以也容易變得焦慮,我認為早上運動對工作絕對沒有幫助。(本文摘自/打造身體一生不動怒的方法/天下雜誌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