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摸到硬塊拖半年 竟是乳癌3期

摸到硬塊拖半年 竟是乳癌3期#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美秀是一位單親媽媽,某天洗澡時突然摸到自己左側乳頭上方,出現不規則硬塊,大小約2.5至3公分,沒有不舒服感,所以未立即就醫,過了2、3個月至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確診乳癌2B期又屬HER2陽性患者,比一般乳癌病患的復發及惡化機率更高,因此決定切除全左乳,康復後維持定時運動的習慣,已成功抗癌10年。每到生理週期 乳房就會有組織變硬靜芳過去每到生理週期,乳房就會有組織變硬的狀況,某天自己在右乳摸到了一顆硬塊,位置很深層也不會痛,又過了半年才到醫院檢查,卻決定不接受穿刺檢查,經過1年後乳房硬塊非但未見縮小、反而更大,再次就醫時確診罹患乳癌第3期,為了延續生命,決定切除全右乳,並配合醫師積極治療,目前定期回診追蹤。45至54歲婦女人數最多 達3,650人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約每47分鐘就有1位女性罹患乳癌,而平均發生年齡約為54歲,其中以45至54歲婦女發生人數最多,高達3,650人,其次為55歲至64歲婦女,發生人數為3,122人。凹陷、顏色、形狀變化 盡快檢查因此,賴基銘執行長呼籲女性朋友,除了每年確實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高危險族群更要自主並提早年齡接受篩檢,並且隨時留意乳房的變化,觀察自身乳房外觀、觸感是否改變,若有任何異狀,包括乳房有凹陷情形、顏色、形狀有些變化或是有分泌物等,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檢查,千萬不可以置之不理,以免延誤治療黃金期。維持運動5~6年以上 罹癌風險低鼓勵民眾維持運動習慣,根據研究發現,每周有運動3至4小時的習慣,罹癌機率將可降低40%至50%,維持運動習慣長達5~6年以上,老年後的罹癌風險更低,因為運動能幫助人體控管體內賀爾蒙的改變,尤其肥胖確實影響罹患乳癌的可能,但即使肥胖,運動還是能有效降低罹癌風險,運動絕對是防癌、治癌不可缺少的處方。 

遠離心病 從3大重點做起!

遠離心病 從3大重點做起!#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及生活型態的改變,全球因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4大非傳染病死亡的人數,約占總死亡人數的82%,其中因缺血性心臟病死亡人數,高達740萬人排名第1位。簡單、適量運動 改善心臟血管彈性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暨心臟學會理事長林俊立表示,除了人口老化及都市化外,造成這些慢性疾病的主因為不健康的生活型態,今年度的世界心臟日主題「啟動健康心力量」,希望傳遞簡單、適量的運動概念,讓民眾在日常生活中,以實際行動重新讓心臟充滿力量,藉此改善心臟血管的彈性,降低血管硬化的機會。盜汗、牙齒、下顎疼痛 恐是心病徵兆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暨心臟學會秘書長蔡佳醍提到,有效的運動雖然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機會,但是已有心血管疾病之病患,更應該有「適量、簡單」運動的概念,若運動時出現胸痛、胸悶、喘以及盜汗等症狀,甚至有時牙齒、下顎疼痛就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徵兆。微調生活型態 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林俊立理事長進一步指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可透過調整生活型態,穩定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肪,遠離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重新啟動健康「心」力量共有3大重點,分別為:1)    「控制三高」 /建議民眾需定期檢查量測血壓、血脂以及血糖,透過三高的控制,能夠強化心臟血管的強硬度,避免血管的阻塞,就能進一步防治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會。食2)    「得舒飲食」 /平日飲食以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降低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可以多以全穀類、蔬果、選擇低脂乳、紅肉改白肉、吃堅果用好油的方針,且應吃「食物」而非「食品」。3)    「適量運動」 /健走對血管疾病有助益,規律適度的運動除了可以有效控三高,也可強化心臟血管的硬度,甚至可降低心血管阻塞。

維持運動 乳癌患者可多活5年

維持運動 乳癌患者可多活5年#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乳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根據世界癌症基金會(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WCRF)資料統計,2012年全球近170萬為乳癌新發病例,佔所有新發癌症之12%,在台灣,根據國民健康署2013年癌症登記報告資料顯示,全癌發生人數為99,143人,其中乳癌發生人數為11,281人(不含原位癌),佔全癌發生人數比例11.38%。平均每天約有5名婦女死於乳癌顯示台灣乳癌發生率已趨近全球乳癌發生率,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也是發生率增加最多的癌症,與101年發生人數相比,新增756人,發生率增加7.18%,乳癌死亡率排名則為第4位,死亡人數為1,962人,平均每天約有5名婦女死於乳癌。保持運動習慣 可提高5年存活率面對乳癌,病友們最害怕的就是復發問題,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表示,鼓勵乳癌病友罹癌之後,仍可進行任何對身體有益的運動,並持續維持運動習慣,他引述美國希望城醫學中心(City of Hope)期刊內容指出,對於罹患乳癌的女性,保持運動習慣可以增加戰勝癌症的機率,提高5年存活率。高於平日心跳數 喘氣、消耗能量另外,有運動習慣者還能增強人體內DNA修復能力,另外在化療期間適度的運動,也可以有效改善療程帶來的不適,所以無論是任何形態的運動,只要運動時的心跳高於平日心跳數,感覺到喘氣、有消耗到能量,都可達到運動的效果,建議病友找到自己喜歡、能夠培養成興趣並長期持續的運動,享受運動過程,才能達到運動最佳的效果。二等親內有人罹患乳癌 每2年1次檢查此外,也呼籲所有的女性,不要僅以乳房自我檢查,來檢視乳房的健康,目前政府有提供免費乳房X攝影檢查,建議45至69歲的女性、40至44歲有乳癌家族史者,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等二等親內曾有人罹患乳癌,每2年至少應進行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越動越難「瘦」?基礎代謝要做好!

越動越難「瘦」?基礎代謝要做好!#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激烈運動不只會縮短壽命,也無法達到瘦身目的。」這不但有醫學根據,我自己本身也有切身體驗,我是到了35歲之後才開始出現贅肉,當時我沒有想到要改善生活習慣,反而還想用激烈運動來擺脫贅肉。打算靠運動減重 沒想到「不減反增」於是我加入健身房,1周報到4次,每次大約持續2小時踩腳踏車或游泳,沒想到,結果完全不如預期,原本打算靠運動減重,沒想到「不減反增」,當時我67公斤,幾個月後居然胖到75公斤,還練出一身肌肉,變成肌肉男,這與我當初的入會目標──變成傑尼斯男偶像的身形線條,相差甚遠(笑)。熱量的消耗有基礎代謝、活動代謝我不禁納悶:「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但從醫學角度來看,這一點都不奇怪,熱量的消耗有2種形式,一種是「基礎代謝」,另一種是「活動代謝」,而我在健身房做的激烈運動是屬於「活動代謝」,只會燃燒肌肉中的「肝醣」(Glycogen),並不會燃燒造成肥胖的脂肪。熱衷跑健身房 反而胖了8公斤想要燃燒脂肪必須靠「基礎代謝」,所以不管我再怎麼努力運動也瘦不了,對於想靠運動減肥的人來說,肝醣一經燃燒就會產生強烈的空腹感,肚子餓就會想吃東西,結果導致胰島素大量分泌,更容易堆積脂肪,這就是我熱衷跑健身房,結果反而胖了8公斤的原因,不只多了肌肉,還增加了脂肪。(本文/瘦身.抗老,活化細胞的神奇茶飲/商周出版) 

戒菸、運動 3項建議好「心」情

戒菸、運動 3項建議好「心」情#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男性病友58歲,過去4年來稍有運動(走路爬樓梯至3樓)就會喘,經心臟內科轉診前來接受核醫心臟掃描,發現左心室心肌有嚴重缺血,經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置放1支支架治療,病友2週後竟可游泳2公里不停下來(原先只游25公尺就會喘),自述58歲年齡而有30歲體力,從此愛上運動,過去半年體重減重6公斤。戒菸改善心血管動脈硬化窄縮許先生67歲,平時有抽菸習慣,每天1包抽了30年,於97年2月急性冠心症發作,當時核醫心臟掃描有大範圍的心肌血流灌注缺損,從此許先生開始戒菸,在105年(戒菸8年)核醫心臟掃描追蹤檢查發現,大部份心肌血流灌注缺損恢復得差不多,表示心血管動脈硬化窄縮,在戒菸後仍會獲得改善。走路運動、吃黑木耳、川七單先生70歲,於99年1月檢查時,在左心室心尖有大的缺血區,當時醫師建議做心導管檢查,但單先生力行走路運動、戒菸、吃黑木耳及川七,1年半後,核醫心臟掃描發現缺血區有大輻改善,102年4月再追蹤檢查一次,心肌缺血改善得更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核子醫學科主任林明賢表示,心肌梗塞是隱形殺手,症狀均是在非預期情形下發生,生活習慣必須小心謹慎,當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時,醫師往往以下3項建議:1)    改善生活規律/運動每周五天,每次30分鐘,讓心跳110以上,且勿熬夜、戒菸。2)    治療潛在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3)    保持標準體重/不暴飲暴食、隨意減肥。

失眠不是病!置之不理後果嚴重

失眠不是病!置之不理後果嚴重#運動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黃雅芬/採訪報導)現代人由於高壓生活步調,加上3C使用頻繁,許多人因而睡不好,甚至出現失眠傾向,安穩的睡眠,對失眠的人來說變成了可遇不可求的心願。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陳秉彥表示,排除疾病因素造成的失眠外,若正常人平時無法自然地進入平穩的睡眠狀態或常常淺眠、睡眠斷斷續續、早醒而導致睡眠品質不佳,症狀每週出現3天以上,且持續3個月,即定義為「失眠」。上班壓力大或時數過長、甚至是白天活動量不夠或睡太多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失眠,若是長期失眠,人體恆定機制失衡,生理功能無法得到修護,記憶力、學習力及身體抵抗力皆會下降,甚至老年時易引發腦部退化,後果不堪設想。安眠藥非全能 使用與否因人而異面對失眠症狀是否該服用安眠藥呢?陳秉彥醫師說,若是長期失眠,則可在專業醫師建議下,服用適量的安眠藥。但若是短暫性的情緒波動,如:工作做不完引起的焦慮、親友間爭吵引起的沮喪,所導致的失眠,情緒只會持續短暫的兩三天,建議要解決情緒的問題,而非依賴安眠藥。另外,陳秉彥醫師也提醒,服用安眠藥切勿自行更改服用的時間及用量,且為避免因濫用而造成習慣成癮性,若只偶爾失眠,則不建議在睡覺前就規律服用安眠藥,除非在床上躺超過一個小時還是無法入眠才需適當使用安眠藥。6招教你改善失眠睡得好、睡得飽對現代人來說變成是一件難事,陳秉彥醫師也提出以下6點,來幫助民眾改善失眠症狀:1)睡前2~3小時前可以做一些和緩、微流汗運動,像快走、慢跑、騎腳踏車,或游泳等有氧運動,讓大腦釋放讓身體放鬆的化學物質來改善失眠狀況。2)睡前透過呼吸、冥想的練習來達到放鬆,幫助改善失眠。3)白天補眠不超過30分鐘,下午3點以後盡量避免小睡,以免影響夜晚睡眠。4)盡量維持規律的起床時間,假日補眠最多不超過1.5小時,過度會擾亂生理時鐘,影響夜晚睡眠。5)可記錄睡眠日誌,提供醫師參考,同時重新建構生活秩序。6)睡前2小時可喝點幫助入眠食物,如:熱牛奶、助眠花茶、酸棗仁茶。科學實證 酸棗仁安神助睡眠酸棗仁是一味中藥材,為鼠理科植物酸棗的成熟種子,是中藥裡養心安神的一味藥,酸棗仁味甘、性平。歸心、肝、膽經。有養心益肝,寧心安神,斂汗的功能。有失眠症狀的朋友,不妨可試試食用酸棗仁以助睡眠。

睡不著好憂鬱 多冥想、別賴床

睡不著好憂鬱 多冥想、別賴床#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到假日,許多人熬夜、睡到自然醒,生活作息不規律,假期結束後,反而覺得更疲憊,注意力不集中,有些人甚至出現失眠與憂鬱傾向,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5年的調查發現,台灣平均每5人就有1人有睡眠障礙問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甚至將睡眠不足視為公共衛生問題。認知偏差、判斷力不佳、焦慮根據一篇發表於<神經科學期刊>研究指出,有60%的美國人有睡眠困擾問題,13至64歲美國人,有43%表示自己睡眠不足,睡眠不足除了與交通意外、職業傷害有關,與高血壓、糖尿病、憂鬱症等疾病也有關聯,在整夜無眠的狀況下,對情緒調節有低度的反應,睡眠不足會失去衡量輕重緩急的能力,認知偏差、判斷力不佳與焦慮感。睡眠品質差 可能由呼吸疾病引起台北長庚醫院一般精神科劉嘉逸主治醫師表示,有些人每晚睡4、5小時即足夠,有些人則需要每日9至10小時的睡眠,若對自己的睡眠品質或時間不滿意,或半夜容易醒來,就需要注意睡眠狀態,失眠可能是由生理或心理疾病所引起,如呼吸疾病、生理疼痛、焦慮症、憂鬱症等,失眠也會導致焦慮、憂鬱情緒、注意力不佳。放鬆運動 泡澡、腹式呼吸、靜坐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失眠者可以做放鬆練習,例如:泡澡、腹式呼吸,或靜坐,避免睡前的運動,因為運動會活絡交感神經,反而會難以入眠,盡量避免辛辣刺激、酒精或咖啡因的食物,避免因攝入含大量水分的食物,若真的睡不著,可以透過類似冥想幫助入眠,假日不要延遲起床的時間,須維持與平日相同的作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