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放鬆大吃 5招讓你健康過年

放鬆大吃 5招讓你健康過年#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忙碌了一整年,春節期間恐怕是一年當中飲食最無節制的日子,許多人放假時大吃一頓、睡到自然醒,營養師提醒,吃飽了懶坐在沙發上不動、或者邊玩邊吃,在假期過後,身材走樣是常見的事。高油高鹽、冷盤熱炒 對腸胃負擔大衛福部南投醫院營養師陳佳祺表示,年菜大魚大肉等高油、高鹽、少纖維,冷盤、熱炒、燒酒再加上零食甜點,對腸胃來說是很大的負擔,容易引發嘔吐、腹瀉、痛風、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等症狀。飲食5招 過年健康吃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加工食品如烏魚子、魚丸等,少沾醬並避免攝取零食與點心湯品則淺嘗就好,過年健康吃,陳佳祺營養師的飲食5招看這邊:1) 聰明選年貨/選購零食時選擇小包裝,並注意營養標示,不要過量食用。2) 健康煮年菜/擺脫傳統年菜烹調方法,購買新鮮當季的食材,烹煮時以煮、蒸、拌、滷、烤的方式取代煎、炸,更能吃出食物本身的鮮味。3) 定量吃年菜/可準備一個小盤子,每道菜挑出適宜的份量,放棄一些高油鹽的菜餚,不喝勾芡的湯品,多吃高纖的蔬菜等,避免暴飲暴食。4) 輕盈喝飲品/聊天時飲品是少不了的,但市面飲品高糖高熱量,喝酒傷身又不安全。可選擇天然的白開水、無糖的茶類或泡壺暖身的枸杞茶。5) 年閒動一動/年後想要不發胖,聰明選健康吃多運動還是不二法門,可以利用假期多去戶外踏青,拜訪親友時可配合步行增加自己的運動量。

糖友注意!落實控糖3招 運動部位別打針

糖友注意!落實控糖3招 運動部位別打針#運動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徐平) (諮詢/豐原醫院護理師 鄧琇云)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每日定時、規律運動,有助降低糖尿病風險。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定期服藥、控制血糖、維持體重是大部分糖尿病友每日的功課,大部分的病友因為容易疲倦,或者認為每日的勞動已經足夠而忽略運動,然而運動不只能夠協助控糖,也可協助高血脂的糖友降低血脂、降低心臟血管等慢病併發症的風險,另外,高危險群的病人也能利用規律運動讓自己避免進入糖尿病階段。 低血糖吃不飽 易引起頭暈、冒冷汗 豐原醫院護理師鄧琇云表示,高血糖的病友血糖值可能高達400(mg/dl)還不會有明顯症狀,等到「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三多一少症狀逐漸「現形」,體重突然減輕,到院檢查才發現患有糖尿病,而典型的高血糖症狀會導致脫水、頭暈、視力模糊、噁心嘔吐。 另也有些病友發現自己患有糖尿病之後,可能會擔心澱粉熱量高而不敢吃飯或是吃的量不足8分飽,由於用藥方式及藥量都相同,因此容易導致血糖過低,頭暈、手腳發抖、心悸、甚至嚴重冒冷汗或者暈倒等症狀,因此基本上低血糖會比高血糖更加危險。   (飯吃太少,容易營養不良、頭暈昏倒。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行動不便、無法久站 可累積分次運動 鄧琇云護理師表示,「用藥、飲食、運動」是控糖3大招,但大部分的病人都只做到前2項,忽略定期活動帶給身體的好處。若是從來沒有運動習慣的糖友,藉由漸進式運動,從一次10分鐘開始,慢慢拉長至一次半小時,可減緩肌肉萎縮速度,如果有行動不便、無法久站的病友,也可以用累積的方式分次運動。 病友可以練習每周運動3~5天,每次運動至少累計半小時,運動強度約為有點喘但仍可以好好說話的程度,不用一定要跑到流汗,門診時可與醫師討論運動種類及強度,護理師也會依照病友狀況設計運動類型。一般來說運動會包含3部分:   (膝蓋不好的糖友,水中走路是一項無負擔的選擇。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1) 柔軟跟伸展/ 因為運動前後要避免運動傷害,要做柔軟操,約10分鐘的暖身 2) 主要運動/ 主要運動可分為有氧運動與肌力運動。 ‧ 有氧運動 快走、跑步、游泳、自行車都可以幫助訓練肌群,膝蓋不好的病友也可以用水中走路來達到同樣效果,有氧運動建議持續30分更有效。 ‧ 肌力運動 如推牆壁、倚靠牆壁深蹲、彈力繩或是自己做的啞鈴,這類的阻力運動,都可以幫助增加肌肉力量,減緩肌肉無力現象。 3) 緩和運動/ 一輪運動結束後,可以藉簡單動作舒緩拉扯過的肌肉。 在運動部位打針 恐間接導致低血糖 鄧琇云護理師提醒,盡量不要空腹運動,運動時機也最好選在飯後1至2小時,運動時要攜帶糖果預防低血壓,千萬不要自己單獨出門。另外,因為糖友的傷口難癒合,因此建議運動時不要赤腳,太極端的天氣也要避免外出。 每日定期注射胰島素的病人,在打胰島素的那一餐要記得避免在運動部位打針,比如早上去跑步,就不要打針在大腿上,因為會讓胰島素作用加速,更容易導致低血糖。有高血壓、中風、心臟病的病友,發現有頭痛、胸悶、心悸、流汗、頭暈等症狀時要盡快停止運動。   (記得別將胰島素注射在運動部位。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運動強度 規律運動不只能夠強健身體,對糖友來說,是一項能預防疾病惡化的緩衝,只要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運動強度,慢慢加強並變成一種習慣,只要長期維持下去,每位病友都能夠輕鬆控糖!

落實控糖3招 運動部位別打針

落實控糖3招 運動部位別打針#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定期服藥、控制血糖、維持體重是大部分糖尿病友每日的功課,大部分的病友因為容易疲倦,或者認為每日的勞動已經足夠而忽略運動,然而運動不只能夠協助控糖,也可協助高血脂的糖友降低血脂、降低心臟血管等慢病併發症的風險,高危險群的病人也能利用規律運動讓自己避免進入糖尿病階段。行動不便、無法久站 可累積分次運動鄧琇云護理師表示,「用藥、飲食、運動」是控糖3大招,但大部分的病人都只做到前2項,忽略定期活動帶給身體的好處。若是從來沒有運動習慣的糖友,藉由漸進式運動,從一次10分鐘開始,慢慢拉長至一次半小時,可減緩肌肉萎縮速度,如果有行動不便、無法久站的病友,也可以用累積的方式分次運動。病友可以練習每周運動3~5天,每次運動至少累計半小時,運動強度約為有點喘但仍可以好好說話的程度,不用一定要跑到流汗,門診時可與醫師討論運動種類及強度,護理師也會依照病友狀況設計運動類型。一般來說運動會包含3部分:1) 柔軟跟伸展/因為運動前後要避免運動傷害,要做柔軟操,約10分鐘的暖身2) 主要運動/主要運動可分為有氧運動與肌力運動。‧ 有氧運動快走、跑步、游泳、自行車都可以幫助訓練肌群,膝蓋不好的病友也可以用水中走路來達到同樣效果,有氧運動建議持續30分更有效。‧ 肌力運動如推牆壁、倚靠牆壁深蹲、彈力繩或是自己做的啞鈴,這類的阻力運動,都可以幫助增加肌肉力量,減緩肌肉無力現象。3) 緩和運動/一輪運動結束後,可以藉簡單動作舒緩拉扯過的肌肉。在運動部位打針 恐間接導致低血糖鄧琇云護理師提醒,盡量不要空腹運動,運動時機也最好選在飯後1至2小時,運動時要攜帶糖果預防低血壓,運動時應攜伴出門,另外,每日定期注射胰島素的病人,在打胰島素的那一餐要記得避免在運動部位打針,打針在運動部位,容易讓胰島素作用加速,導致低血糖。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運動強度規律運動不只能夠強健身體,對糖友來說,是一項能預防疾病惡化的緩衝,只要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運動強度,慢慢加強並變成一種習慣,只要長期維持下去,每位病友都能夠輕鬆控糖!

運動不嫌晚!APP一手掌握健康

運動不嫌晚!APP一手掌握健康#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運動永遠不嫌晚!運動好處多,現代人運動量少,因為行動裝置的興起,每天都在室內,姿勢不良、體脂率高是許多人的通病,現在除了運動裝置外,許多手機應用程式也能幫助簡單紀錄,動得更健康!65歲以上之長者的失能率為12.7%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為了讓市民享有健康的長壽生活,新北市增加免費健康檢查項目,並透過衛生所、運動中心針對運動、營養提出專業處方,配合下載「新北動健康APP」個人健康小秘書,讓身體動得更健康。健康管理科長林惠萍表示,長壽不等於健康,根據統計,65歲以上之長者的失能率為12.7%,長者失能主因是慢性病,比例高達88.7%,其中,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又是衰弱症老人的共病症,而國內外的研究都指出,運動可以延壽、降低癌症、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甚至減少死亡風險。保存完整檢驗資料、監控數值因此,新北市自去年起在免費老人健檢增加肌耐力檢測,就是希望儘早發現異常,然後協助到醫療院所、衛生所、國民運動中心,透過專業設計運動內容、輔導營養飲食,來減緩或預防衰老,並結合各局處推廣到各基層社區,讓大家活得長壽、吃得營養、動得健康。衛生局也推出「新北動健康APP」,不僅可以個人化飲食及運動量並保存完整檢驗資料,更可隨時監控身體數值狀態,可以成為您個人的小秘書,能更簡單的一手掌握運動。

沒運動睡不飽 中壯年流感率升

沒運動睡不飽 中壯年流感率升#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返鄉潮等於流感潮嗎?流感高峰為每年年底至隔年3月,根據疾管署統計數據指出,除了2歲以下幼兒及65歲以上老人為流感危險族群,上個流感季造成許多中壯年重症甚至死亡,25歲以上重症致死率皆逼近8%,流感有開始侵襲中壯年的趨勢。免疫力降 可能增加感染流感機率冬季流感潮加上年節將近,進入返鄉旺季的同時,因南北人潮交替、人潮多,交通時也必須長期處於密閉空間內,病毒易擴散,加強免疫力是維持健康的首要任務,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表示,免疫力下降將可能增加感染流感的機率,施打流感疫苗、日常作息、運動、及完整營養是提升免疫力是最直接的方式。上班族外時多為空熱量楊承樺營養師指出,根據2015年飲食認知/行為調查,上班族外食多為空熱量,達到國健署每天蔬果579飲食建議的僅有1成,而國民營養調查顯示,能協助免疫力提升的8大營養素中,對於免疫細胞製造與代謝尤其重要的維生素E和鋅,全民卻普遍缺乏近8成!中壯年感染率與死亡率有提升的趨勢據疾管署數據顯示,2016年卻出現25~64歲單周就診高達7萬人次,49歲以下單周有40人因流感與肺炎死亡的統計,雙雙突破2008至今歷史新高!陳欣湄醫師呼籲,不論身體狀況如何,民眾都切勿大意。另外,壯年人多自以為年輕力壯、免疫力強不易發病,實際上感染率與死亡率有提升趨勢,現代上班族工時長,沒空規律運動,睡眠亦不充足,多數無法完整攝取一天所需的營養素,這些都有可能會降低免疫力。

真的!多運動可降癌症死亡率

真的!多運動可降癌症死亡率#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般人都認為,癌症是無法逃脫的命運,但其實癌症是能夠預防的疾病。1996年,根據哈佛大學癌症預防中心發表的數據顯示,癌症的死因中吸菸佔百分之30。生活習慣佔癌症死因百分之68飲食佔百分之30;運動不足佔百分之5;飲酒佔百分之3,生活習慣就佔癌症死因的百分之68,也就是說,改善生活習慣的話,我們就能夠預防癌症的威脅。雖然運動和癌症的關係僅僅百分之5,但這裡有項饒有趣味的研究。內容為檢測9千位男性的運動能力,並調查他們十八年後因癌症死亡的比率。結果發現運動能力愈高的人,因癌症死亡的機率愈低。順便提一下,這裡的運動能力是指長時間運動也不會精疲力竭的持久力。增加持久力、體能的運動 能降癌症風險高持久力受試者的死亡率,是低持久力受試者的3成左右。持久力高也就表示,他們有著運動習慣,而且不是追求瞬間爆發力的運動,是長時間持續的運動。換句話說,從事像超慢跑這種增加持久力、體能的運動,能夠降低因癌症死亡的風險。根據美國國立研究發表的數據顯示,運動平均能減少百分之30至50的大腸癌患有率。大腸中的糞便能順暢排泄,大腸癌的風險也就變低。事實上也有人說,體力不佳的人有便祕的傾向,比較容易罹患結腸癌。這對因飲食習慣改變而增加大腸癌患有率的日本人而言,是不容小覷的問題。超慢跑增加體力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並不只限於預防癌症,許多實驗都證實,從事提高持久力的運動,也能增強身體的免疫力。為了保護身體不受各種傳染病侵襲,藉由超慢跑增加體力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摘自/超慢跑入門/商周出版)

難入眠?試試睡前6小時運動

難入眠?試試睡前6小時運動#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你晚上不容易入睡,也有可能是因為,你只是還不夠累。會不會是你白天花太長時間午睡了?正常來說,生理時鐘會鼓勵你在下午睡1個20分鐘的小覺,如果你睡得比20分鐘還要久,就可以考慮縮短你的午睡時間。睡前6小時運動 對睡眠特別有幫助某些運動確實能幫助睡眠。不過,如果要儘可能增加你晚上入睡的機率,每週必須至少進行總計2個半小時的中度有氧運動,或是至少做1小時又15分鐘的激烈運動。研究也顯示,在睡前6個小時運動,對睡眠會特別有幫助,部分原因是因為運動會讓身體發熱且流汗,最好花點時間讓身體完全降溫後再入睡。最後,如果你不愛去健身房又不喜歡跑步,也別擔心,近年來已有許多研究證實,做瑜珈或打太極拳對於睡眠品質也很有幫助。想睡是因為他們在心理上感到疲倦如果你花一整天躺在沙灘上,可能會比平時更容易想睡。許多人認為這個奇怪的現象,是因為「海風」具有神奇的魔力。不過,英國羅浮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的教授吉姆?霍恩(Jim Horne)卻不這麼想。霍恩認為,人之所以想睡,是因為他們在心理上感到疲倦,而不是因為生理上的疲勞。根據霍恩的說法,當你到海邊度假時,你的大腦會因為接觸到新的景象與聲音而忙得不可開交,這就是讓你感到疲倦的主因。解決睡眠問題 比平時提早15分鐘起床為了證實這個理論,霍恩在實驗中,安排一群自願的受試者在無聊的大廳中走上天,而另一群受試者則出外觀光。雖然2組人馬消耗了同等的精力,但出外觀光的受試者卻明顯地感到比較疲勞。所以,如果你想好好睡個覺的話,就別待在家裡。出門逛街、觀光,或是去看看新的展覽吧!雖然這聽起來可能有點愚蠢,但許多人真的是因為不夠累所以才睡不著。解決睡眠問題最快的方法之一,就是比平時提早15分鐘起床。如果這樣還沒有效的話,可以試試這個叫做「控制睡眠時間」(restrictive sleeping)的作息方式。這個方法雖然困難,但很有效。白天不午睡 在你起床前6小時上床睡覺剛開始的幾天,白天不要午睡,然後在你預計起床的前6小時上床睡覺。持續把你的睡眠時間記錄下來,5天後就可以用你的平均睡眠時間除以平均躺在床上的時間,計算出你的「睡眠效率」。於是,假設你實際睡了5小時,但躺在床上的時間有6小時,你的「睡眠效率」就會是0.83。如果你的睡眠效率高於0.9,在接下來的5天就提早15分鐘上床睡覺。相反地,如果低於0.9,就晚15分鐘上床睡覺。持續進行,直到你每天可以睡7到9個小時,且「睡眠效率」保持在0.9。(本文摘自/睡眠學校/三采文化出版)

脖子壓力大 每天跳繩保健康

脖子壓力大 每天跳繩保健康#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只要好好鍛鍊上半身與下半身肌肉,就能利用背肌、腹肌與大腿肌肉,協助支撐頭部的重量,分擔脖子承受的壓力。運動時要考量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體力,千萬不可勉強。每天做5分鐘、10分鐘都可以,貴在養成習慣,假如時間充裕,每週從事2次運動,每次做30分鐘到1小時,護脖效果更好。常跳繩可矯正身體姿勢接下來,我將介紹幾個有益脖子健康,可輕鬆養成習慣的運動。很多人不知道「跳繩」對脖子很有幫助。絕大多數人小時候玩跳繩,長大就不玩了。由於跳繩時必須抬起頭才跳得高,因此常跳繩可自然矯正身體姿勢,有益脖子健康。剛開始以一天跳2至3分鐘、每次跳100下為目標,習慣後增加到5分鐘以上,目標要養成每天跳繩的習慣。跳繩時必須抬起頭 可矯正脖子健康另一個可輕鬆持續的運動是廣播體操和電視體操。這些體操可在短時間內運動全身,也不會造成身體過大負擔,而且每天在固定時間播出,很容易養成習慣。唯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步調持續下去,若轉動頭部或肩膀時感到疼痛,千萬不要勉強自己,應立刻休息。此外,游泳與氣功也是有助於脖子健康的運動。水中有氧 可發揮高度運動效果游泳屬於全身運動,可以鍛鍊到下半身、前方與後方肌肉。加上水中有浮力,運動時不會造成脖子負擔。不過游蛙式時必須抬起脖子,反而會對脖子形成壓力,最好避免。其他像水中走路或水中有氧(在水中從事的有氧運動),也不易造成脖子負擔,可發揮高度運動效果,不妨嘗試看看。(本文摘自/改善脖子僵硬,身體90%的疼痛都會消失/采實文化出版)  

Menu